作为神探伽利略的一部电影,汤川教授这个神探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点高冷的外表下,利用各种知识及推理解决复杂的案件。
很多年前TVB有一部剧叫《谈情说案》,还有很多人将林峰饰演的物理专家与福山雅治相比较,汤川的人气并没有随着时间而减少。
故事从汤川教授来到玻璃浦做海洋考察专家开始,他所住的绿岩莊农家院发生了命案,一位前警察失足摔死在堤岸下,后被证实煤气中毒死亡,死前还服用过安眠药。
一个叫恭平的小男孩来亲戚家度假,连他都觉得警察的死有可以,不知道是出于对这个孩子的喜爱还是什么情感,汤川不仅带他了解科学认识科学,还开始推理整个案件。
案件并不难,涉及到多年前的一起凶杀案,而凶手则是被顶替的,这是那位死亡警员一生的遗憾。
他想了解当年的真相,却不想因此而送了性命,汤川教授推理出了前因后果,但很遗憾那起凶杀案的真相终将随着这次的命案被彻底掩盖,所有的结论都不过是推测而已。
虽然结局很特别,第一案的凶手继续被保护了起来,但懒人很喜欢这个结局,只是可怜恭平那个小男孩。
论起推理的难度,其实国产剧已经不比日剧差了,但欠缺的往往是推理背后的社会意义或者情感共鸣,在这点上日剧做的一直非常不错。
有时候看国产剧,很像是为了杀人而杀人,杀完被抓了也就完了,与其研究各种杀人手法,不如多探讨一下背后的情感纠葛,这才是推理剧留下最宝贵的东西。
好像一般對神探伽俐略第二季的評價都很不好,但電影版第二部《破案天才伽利略:真夏方程式》(真夏の方程式 - 2013)試映,製作水準不輸前一部《嫌疑犯X的獻身》,大概是有原著加持加上原班幕後人馬,雖然我猜喜歡前一部的人還是會比較多。
大抵上電視可能只是商業娛樂,電影總是得慎重其事地多了些什麼嚴肅的主題。
這當然是部類型片,有著一切你能想到的推理劇公式,但在類型的架構下,電影談的依然是人心,這次的謀殺謎團與推理可能沒有那麼複雜或是華麗,重心是主角發現的真相之下每個人背後的秘密與情感,甚至主角還某種程度地介入其中,因為每個秘密都是段扭曲的人生,所以揭發真相並不是為了正義,而是為了解開扭曲的心結。
雖然真相揭曉的回憶畫面不免有點流於煽情與便宜行事,但硬底子演員的表演仍然是好看的。
故事把謀殺推理的情節和夏日少年成長類型合而為一,是頗細膩的層次。
而與事件本身無直接關係的海洋開發與環境保護的衝突議題更是另外一個層次,雖然彼此之間的相連總覺欠了一點什麼,但意思有到了。
從謀殺案的偵查逐漸挖深最後見到了人心和環境的私密牽連,對比於電影並沒有直接著墨的環境開發所想望的經濟與文明發展,當然其中的選擇作者並沒有直接的答案,但湯川學過了一個夏日假期之後,看到海面上大型的採礦設備,他是作何感想?
電影視覺上充滿了許多夏日的元素,大量的海洋美景和水底攝影畫面,還有夏日的暑氣與煙火。
特地降低彩度的濾鏡為電影加上了點陰鬱與寫實的氣息,卻也和夏天毫不衝突真是頗為奇異。
大量的中遠景鏡頭的運用也營造出有別於電視的電影感,是頗有質感的一部商業電影。
东野很多小说都有为了孩子的情节,这部也不例外!
女高中生川畑成实杀了前来敲诈母亲川畑节子的三宅伸子,通过这件事,成实知道了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川畑重治不是自己的生父,仙波英俊才是生父。
因为仙波英俊的抵罪,成实才逃离法律制裁,而全家也因为这件事逃离东京,来到玻璃浦的海滨小镇,全家以继承外祖母家的“绿岩庄”民宿过活。
本案到这里充其量也就是个生父奉献的人伦悲剧,可是,当时抓住仙波英俊成功“破案”的警官冢原正次却知道凶手另有其人。
就算仙波英俊供认不讳、就算所有证据链都完美,他也不甘心,因为他知道自己把一个清白的人送进了监狱。
所以,在退休当年,正次就以个人身份来寻找仙波英俊希望能还原真相,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谁曾想,他踏入了一家三口人都有各自秘密的漩涡,被撕得粉碎。
退休警察冢原正次冒失极了,我都怀疑是不是一位老练的警察,直接就问老板娘川畑节子认识仙波英俊不?
这玩意搁谁都会害怕啊。
本来已经埋藏心底10多年的秘密,被一个陌生人轻易叫破,节子假做不认识,回到后厨就瘫了!
他的丈夫川畑重治明白这事情,为了让全家幸福,“怕”而出手,利用民宿的特点,令正次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并假意教唆妻子一起弃尸防波堤下,当做失足而死。
如果没有遇到汤川学,这件事也就是个诡异的谋杀,找不到凶手。
也许冢原正次就成了悬案,而川畑一家重归平静的生活。
遗憾的是,“神探伽利略”来小镇做海洋开发的技术顾问,还住在“绿岩庄”民宿,还目睹了正次与老板娘的对话。
于是,谋杀案顺理成章被汤川破解,悬案办成了铁案,而且陈年旧案也真相大白!
这里面最关键的人物——女儿川畑成实只是一个冲动的杀人者,却因为母亲找了接盘侠的行为,多了一个顶罪的“生父”。
成实不管像不像自首,结果是有人替他自首。
当坏事发生时,所有亲人都在做一件为她好的事情,却没有人问他的意见。
于是乎,有人顶罪、有人遮掩、有人搬家,这件事就悄无声息的离成实而去,就像砸进水的大石头,浪花虽然溅起高高的,但是石头沉入海底,波纹慢慢平静!
成实会忘了这件事么?
正常人都不会忘,只会自我麻痹,自我催眠。
那块石头不是没了,而是沉在最深处,一旦风浪起,必将水落石出。
而背负这块大石的川畑一家,表面其乐融融,实际心惊肉跳,当冢原正次出现,一切又回归那十多年前的夜晚,天桥上躺倒的女尸在狰狞的看着他们一家。
冢原正次被发现时,虽然像是失足跌落防波堤,但是川畑重治深知一氧化碳中毒的本质不会变,于是他千方百计把谋杀装饰成过失杀人,是酒店煤炉泄露、店内房板年久失修,一氧化碳渗透到酒店房间内。
而冢原正次吃得安眠药被伪装成因为睡不好而主动讨要。
川畑重治有了最大的漏洞就是他腿脚残疾,不能登高;而为了达到一氧化碳的浓度,必须要把烟囱盖住。
于是,这里面第二个沉默的孩子出现了。
他们的侄子——四年级小学神柄崎恭平,被打人要求,成了本案的帮凶。
男主汤川教授对此非常愤怒,因为恭平是唯一一可以亲近自己而不浑身起疹子的小孩子。
这孩子不怕生,懂事,而且求知欲非常旺盛,和他在一起就不自觉的想要教他学东西。
汤川帮助恭平实现了不能下水、不能坐船的遗憾,通过自制火箭看到200m外海中的瑰丽景色。
汤川在恭平面前就像一个傲娇的高知父亲,不说倾注心血吧,也花了很多时间来引发孩子对理科的兴趣!
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对世界充满想象的孩子被大人当成谋杀的工具,没有告知孩子一切,以为孩子不懂,以为天衣无缝,但是,正像汤川教授说的,“总有一天孩子会察觉,之后便是自责,然后藏着秘密活下去。
然后,他一定会想知道当时伯父为什么要他做那种事。
”孩子是可怜的,从小就背负了这个骇人听闻的秘密,长大的孩子会不会不再信任别人,不再拥有正直的品格。
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健康成长,汤川拜托女主川畑成实一定要“毫不掩饰的说出真相,”让恭平知道一切以后,自己选择要走的路。
而不是像女主一样,被脱罪,被逃跑,被杀人。
拥有如此细腻的情感,汤川看来不是情商低,而是不屑于去看待人情世故。
而对于自己亲近的人,他不会吝惜爱与给予。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孩子能遇到汤川也是他的幸运!
看完嫌疑人X的献身之后,我便找了这部电影来看。
本以为又是一部精彩的推理电影,可以让我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但是平淡推进的剧情给我另一种观感。
闷热的夏天,美妙无比的海底风光,交织着小镇上人们躁动的情绪,男主风韵犹存的面庞,冷淡沉静的面容,如和风细雨一般浸润到了我的心里。
以至于我那颗急于探寻案件的心都渐渐平静下来,随着剧情波澜不惊地发展,我的感情从头至尾被妥帖照顾。
看到最后,我想起这仍然是一部推理电影,影片中有案子待破,觉得真相终究要被揭开,残酷的事实终将要面对。。。
男主学会了尝试着去爱。。。
话说接近小孩子就会得荨麻疹是什么鬼?
电影版里的汤川是不随地写乱七八糟的公式的。
制作人很明白电视剧和电影的差别,电视剧的表现形式可以夸张些,多一些噱头,而电影版则似乎一直用的不同于电视剧的略轻喜剧的节奏,包括上一部的《嫌疑犯x的献身》,都是我所熟悉的日式推理电影节奏,汤川也没必要在大荧幕上,面对更多的观众去干一些影响影片风格的东西。
故事其实挺简单,典型的中国9点档家庭伦理小剧场,出轨男毁了人一家子,给自己女儿顶罪也是因为自己家破而已。
侦探推理片其实都是变相的科普片,本片也让我复习和学习了不少知识,比起电视剧里的那些离生活很远的火星科技,这部电影的知识都很浅显易懂,基本都和生活有关,一氧化碳中毒,纸锅,锡箔,这些都算是给所有看电影的人的一个很棒的科普过程,寓教于乐,也很好的达到了本系列科教探案的目的。
我才知道,日本原来还有专门给儿童用的手机,而且看着那么陈旧的翻盖手机居然能够清晰的用视频通话,这还真是没想到。
日本电车里不能打电话?
而且日本老头快赶上恐怖分子了。
当我看到火箭材料的时候我还以为汤川要做个简易潜水艇。。。
我在看影片之前根本不知道水火箭的原理,火箭的作用原来是为了达到200米的水平距离,不过,海边一般都有鱼枪用吧?
用鱼枪把手机放在鱼叉上发射出去不就行了?
或者买个小马达做个小船不就行了?
到了200米的时候用绳子拉住即可。
感觉这个有些刻意科普嫌疑,不过目的还是好的,火箭看上去也更加“科学”。
谋杀,推理,海底美景,环保,伦理,科教,至少在我看来,本片成功的将这些融合在了一起。
日本是多喜欢描写未成年人犯罪?
一个高中生光着脚雪夜里奔驰千米拿刀捅死人这种情节有点儿超现实,就像那把红雨伞。
小麦色女主角身材很好,也很符合人物,演员辛苦了。
不过汤川你一个满脑子科学的教授,对第三者伦理这事儿怎么这么门儿清啊?
影片最后也借汤川之口,告诫那些有着定时炸弹的家庭,不要隐瞒,尤其是孩子不是亲生的这种事,人一辈子背负着定时炸弹的话,活着也就没意义了。
最后也出现了方程式,很好的点题。
没起疹子的原因片中没解释,我认为这才是本片最大的迷。
饭上A团之后,更深入地了解了很多新词,其中之一就是CP。
我不记得在接触B站之前是否有接触过这个词,现在问了之后发现这词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流传开,看来应该是综艺节目带动的。
我对CP的理解更倾向于两个人,无论男女老少,哪怕一人一狗,只要有默契,看着舒心,他们就是最佳CP,是外人无法插足的一种和谐状态。
盛夏这电影里就是除了A团各种CP外最萌的一对,别误会,不是教授跟吉高,是教授跟那个小男孩。
一直不喜欢小孩子,不论在影视或者现实生活中,我都没有发自真心觉得,我特别喜欢一个小孩子。
这部电影里面小男孩却是我印象最深,也最为喜欢的一种形象。
看aiba的my girl的时候,差点没看下去,因为小孩子太懂事儿,乖巧得太过头了,父母温柔的人,生出的小孩子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电影里面的小男孩一个人只身去亲戚家过暑假,带着各种疑问,遇到了对小孩过敏的教授。
傲娇的教授为了解决他的十万个为什么,放着会议不参加,跑去海边,跟小男孩做一系列微小的实验。
小男孩躲在黑毯下的各种尖叫,这才是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小男孩跟教授吃晚餐时,小男孩想实验带水珠的纸片盖在火上面,会不会燃烧。
教授最后迅速打开了纸片,因为已经知道事实的他知道这个结果,与被人利用杀人的小男孩做出的事情的原理是一样,若是小男孩知道了实验结果,同样也会想到,当初他的举动已经是一种谋杀行为。
他不想小男孩这么快知道这个事实。
喜欢看东野圭吾的推理是因为好奇每个罪犯犯罪的原因。
我不在意怎么犯罪,有没有逻辑,我只在意这个理由,为什么要杀人。
据说盛夏的方程式没有超越嫌疑犯X的献身,可在我眼里是同等的,盛夏更是为了某一个人的奋不顾身,只不过比起陌生人的羁绊,他们的羁绊更理所当然。
好犹豫,被改编的东野圭吾的影视是先看电视呢,还是先看小说呢?
《盛夏的方程式》【日】·东野圭吾
最保险的写作莫过于感情 而其中最优质的则为亲情。
《盛夏》不同于《白夜行》《嫌疑人》,可以说和《时生》一样,都是用亲情串起来的线,不过其中也有作者惯“用”的物理学家——汤川东野圭吾的作品多为推理类,同属内容又含有太多的人性,但又不做最终的评价,亦或是他不愿用自己的笔去考验人性。
这想必就是我一再去读这些作品的原因吧。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寻找新鲜感,而我却在追寻一份共感。
📖仙波愿意为成实牺牲 节子愿意为成实隐瞒 重治愿意为成实犯下大错 成实愿意背负一切活下去 那么恭平呢?
或许这就是作者的用意“一个不那么复杂,还未有明确判断能力的孩子,他要怎样去面对这份善恶?
”人的变数汤川是一个理性科学至上的人 可面对真相他犹豫了“某个人的人生会改变”他要怎样做、可以怎样做才能是最好的?
不只是书中还是外评 看到这样一句话“当重治每次见到恭平的笑脸时,他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如果抛开束缚,那恭平的选择是?
你的选择是?
外记:因为时间,我是穿插着看完这本书的“开头-结尾-中间”不过也正是这样 所以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吧在看简介时 我记得会有一个人死去 但并没有清楚的记得名字 而在书中前几页看到汤川时 我希望不是他 并不是别的 而是——我总是对先认识的人有更深的感情
(一)东野圭吾对人心的认识之深,可能是这两个故事最大的看点。
我先看的《内海熏最后的案件》。
在被结局惊到的同时,顺便反思了“为什么作者、编剧、导演要峰回路转地来说明罪犯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坏人”。
因为最后,其实影片是可以提前结束的,按照警方的推理线索、证据,看护师上念研一没有绝对的破绽。
但是最后内海熏冲过去和罪犯对峙的时候,还是尽力在说明一个事实——你的心是极恶的,就算你的恶无法被法律明文规定,你还是十恶不赦的。
这一看似多余的结尾,事实上是全片最后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使得原作者东野奎吾从一开始就铺设的“东京街头轮椅推老人”、“游戏天才不务正业却‘钓鱼伏法’”等情节前后贯通、有理有据。
但是反过来看《盛夏的方程式》,刚好是相反的主题,这是一个彻头彻尾讲“人性之善”的故事。
物理学教授汤川学在明白真正的杀人罪犯及其动机之后,并没有一涌而上、将其伏法(当然,这和本剧的人设也是相符合的)。
相反地,在影片的最后,原作者安排了汤川学和绿岩庄男主人川畑重治之间的对手戏。
几句轻描淡写的话,一步步点醒杀人犯川畑重治,他的所作所为足以对小外甥造成不小的童年阴影,哪怕在案件的正式审理中小外甥并不会出场。
对于一个尚有良知的正常成年人,心里的悔过之情已经汹涌澎湃。
而整个故事的肇因,帮助其女儿川畑成实瞒天过海的那些人,最终都被原谅了。
哪怕一开始川畑成实杀人确有其事,但他们的罪行却皆出于善良的初衷。
因为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都遭受、忍耐着强烈的痛苦。
原作者不停地提到“一个人的人生正在被扭曲”,来突出这种内心的煎熬、人性的煎熬。
至此,两个故事成为彼此的一部分,好像是《神探伽利略》系列中独立的上下两部。
(二)这两个影片在场景布局上的不同,同样反应了这种表意的区别。
《内海薰最后的案件》按照标准的刑侦局的模式,出现大量的审讯室情结,而《盛夏的方程式》兜兜转转都在用小男孩回乡下过暑假作为串联。
用夏天那种绚烂的氛围恰好可以营造出凡人生命中的精彩——那种精彩就是人可以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精神。
(三)原作者东野圭吾似乎在这两个故事的对比中,尝试说明他对犯罪的态度、观念,那就是——比犯罪更深刻的那个标准本不是法律,而是人的善恶之心;真正的善良不是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被深深的罪疚感困扰,有的人甚至被困扰了一生、改变了一生;但是相反,真正的恶可能不一定要犯罪,而是对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权责抱以全然的观望,对自己的作为全无悔过之心、对他人极端冷漠。
这种立场的善恶标准,我们可以在康德哲学中略窥一二。
康德认为,恶并非是指一种恶的行为,而是指一种恶的动机或者心中的恶的准则;人的任性对实践理性的普遍法则(道德律)的遵守就是善,背离就是恶。
因此,恶说到底乃是由于某种先天的本体(道德法则)的缺乏,甚至可以像奥古斯丁所说的那样:“恶是善的缺乏。
”这就达到了一种非常严厉的“恶的标准”,只要人没有向善、行善,实际上就是向恶、性恶了。
只要明白这一点,对于《内海薰最后的案件》中看护师上念研一,和《盛夏的方程式》中绿岩庄男主人川畑重治,最终所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心的取向”,便一目了然了。
在玻璃浦,一直湛蓝的天空和大海,黑黝黝的岩石,细腻闪闪的沙子,黑色潜水服,蓝色比基尼和乌黑长发,古铜色的皮肤,还有明眸皓齿……是的,电影很美。
现实却是,小镇经济衰退,旅游业难以发展,开发资源和环保卫士激烈而漫长的冲突与对话。
“春日”店里的大阪烧松软可口,也有佳人相伴,一时意气风发。
现实却是,在那个醉酒的夜晚,做了要用一生偿还的事情。
刚刚看完了东野圭吾的盛夏方程式,很多人对这部电影吐槽。
最大的槽点就是方程式。
其实在嫌疑人中,汤川已经告诉我们方程式是什么, 7x²-16|x|y+17y²=225,爱的方程式。
稍微梳理了一下看过的东野圭吾系列的小说,许多犯罪都是为了爱,嫌疑人x的献身如此,白夜行如此,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中的推理部分越来越弱化,更多的一种人性的挣扎,不过文学小说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包含的人性和引发的思考。
就像这部盛夏的方程式,的确电影的推理并不复杂,相对于嫌疑人x的献身中那么多奇妙的设计。
但他却戳中人性的温情一面,在献身中,数学家为了一个喜欢的女人去杀人,白夜行中,同原亮司为了保护雪穗最后自杀,带着一份见不得光的爱,圣女的救济凌音因为冷漠的丈夫不爱自己,最后巧妙地做了不可能的事。
在以前的小说中面对感情,他总是“进”,以自己的方式去选择揭穿真相,而在方程式中,为了不扭曲一个小男孩的成长,他选择了“退”,他没有坚持重治坦白,而是选择一起沉默,他没有让诚实去坦白自己的罪行,而是希望她背负自己的责任活下去,去为恭平做出榜样,他知道龚平已经开始察觉到自己做了什么,在临行的时候,说出那么意味深长的一段话,虽然一个11岁的小孩不一定能看懂什么。
可能因为嫌疑人中的石神终于让他妥协了,第一次没有把犯人抓进监狱,那种孤独体会一定很痛苦。
这次汤川也想去守护一个人,一个11岁男孩的人生。
全文而言逻辑推理上没有漏洞,但是过分注重于逻辑却轻视了合理性,一个女孩为了抢夺其照片的女人痛下杀手,该用怎么样的生活背景来使其成为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如何对一陌生警官的愧疚式的询问而蓄谋杀人,是有着什么样的怨恨及恐惧?
伯父会让一个无辜的小孩参与到这件杀人事件中?
就像教授所说,有一天,龚平会理解那个夜晚他做了什么,也会带着相同的自责活下去,而龚平的确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看到这儿的时候,真为他感到心疼。
最喜欢的还是教授带着龚平去海上做实验,看海底的世界,玻璃海美得像一块纯洁无暇的水晶,一遍一遍的记录实验数据。
这也是杏背负着对生父的思念与愧疚想要生命守护的海域,她是幸运的,那么多亲人爱着她,为了她放弃自己的幸福,她又是不幸的,16年前的无知为16年后的意外埋下伏笔。
潜海自杀未遂的时候海面上的哭泣,将这些年的悲痛一泄而出。
"你的任务,就是要珍惜自己的人生,比以前的任何时候还要珍惜“。
因为龚平需要你。
那个屁颠屁颠的小男孩,笑的一年灿烂的正太,等你去解答他即将背负一生的自责与内疚。
最后怎么说呢我还是很高兴看到汤川温暖的人性,看一部作品最后得到你想要的就好,不需要太多的评判,每个人看待问题都有自己的视角,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看的是故事的情节,逻辑的推理,诡异的作案手法,有些人看的感人的亲情,人性的温暖以及背后引发的思考。
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终有所得
《献身》之后无神作。
我和东野圭吾可能八字不合。 这么弱的推理啊。 煽情也难以触及我。
看过了原著,电影工整再现了原著,不过很多电影里的细节处,不那么容易感动。
33怎么变得这么柔情啦
神的太过分了
伽利略到后期真的吸引不了我。
风景是实在美,教授也足够帅,就是这个杀人动机勉强了9%B!
难道是期望太大?剧情一般的故事。
果然在东野圭吾的眼中,爱一个人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为Ta杀人。#拜托这片跟物理有半毛钱关系吗#
东野圭吾笔下的套路是这样的,为了爱,啥事都干得出来。
喜欢这种海边风情,可能在高原干旱的地方太久了,好想去海边啊!
“神探伽利略”系列最新作,福山雅治继《嫌疑人X的献身》之后,回归汤川学。就推理设计而言,该片不及《嫌》,“人性”、“爱”两个主题的表现,也不如《嫌》深刻。看过东野的小说和小说改的电影,发现“爱”乃东野至爱的母题,追根究底,一切因“爱”而起。东野的“爱”,有点泛滥,让人难免审美疲劳
原来是伽利略
回顾伽利略系列的时候发现这部居然没看过,简直像从两年不穿的大衣口袋里翻出了两百块钱(妈的福山怎么能噶适合当爹,优雅温柔又傲娇,我去看如父如子了ˊ_>ˋ
真有爱
人生不过接盘侠
怀念福山雅治和内海薰的咸淡搭配
那年夏天那一片海,玻璃般的海,罪与爱,永恒主题~~
汤川学帮小男孩看海底的场景,太温馨!
难以置信的的难看,跟推理有一毛钱关系么。。。吉高的眼线有必要化那么深么,同学你不是OL是警察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