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裡面,最正能量,最能打動我的,是在香港這個高樓林立拜金盛行的地方,看到的這個最接近原生態,最能引起共鳴的小故事。
不是每個小孩子都能擁有自己的“呂校長”,但是在求學過程中,能曾經擁有過“呂校長”的小孩子,都是幸運的。
傳到授業解惑,呂校長用她的身體力行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昨天跟朋友聊天,說到小學以及中學老師的勢利和現實讓我一早就體會到人情冷暖,但是直到出來社會這麼多年,還是有朋友說我想法單純。
我一直以為這是性格使然,但是今天看到呂校長之後,我終於明白這是為什麼:因為我在幼兒園時代,也擁有過一個“呂校長”。
直到現在,我幼兒園時期的“呂校長”種在我心裡的真善美,還依然存在著。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幼兒時代播種在他們心裡的種子,決定了他們長大以後如何面對這個世界,我一度以為在現在這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不會再有這種不忘初心的純粹的教育工作者存在,可幸的是,呂校長讓我又一次看到了幼兒園時代的美好,讓我知道我的“呂校長”當時埋在我心裡的種子依然沒有死。
雖然我用掉了兩張tempo,但是走出放映廳的時候,心情還是輕鬆的。
此前我不喜歡孩子,我以為是孩子的問題,但是看完電影之後我發現,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出現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的確是無辜的,我們看到的,只是大人們的醜惡,不經意的投影在孩子身上的樣子。
感謝呂校長。
ps.不能再不看劇情簡介就去看電影了!
本來以為是喜劇的,還好包包裡還有之前用剩下的紙巾要不我今天穿短袖連袖子都夠不著你是要我哭到旁邊的妹紙身上么。。
元田村有个幼儿园,因为招生困难,校长和老师都走了,现在只剩下五个学生和一个代课老师。
校方决定用低廉的工资聘请一位校长兼校工。
而村委会的意思是,不如关了更好,所以决定,下学期要是学生不满五人,就把幼儿园关掉。
看到这个消息,你愿不愿意去当这个校长呢?
如果你愿意并且真的去了,那么说明你真的很可爱。
如果你不愿意,也不说明你不可爱。
可爱的绽放,也需要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人。
吕慧红做了二十多年的幼儿教育,刚刚辞职,也看到了这条新闻。
辞职之前,她是一家精英幼儿园的校长。
幼儿园分成精英班和普通班,精英班的孩子比普通班的孩子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吕校长想为此做点改变,结果被校方和赞助方阻止了。
吕慧红决定去元田村幼儿园应聘。
她想的是,在这个学期结束前,帮五个孩子都转到其他幼儿园就好了。
到时候她也就可以和老公去环游世界了。
最后留在这个幼儿园的五个学生,是五个小女孩。
五个小女孩没有转到其他幼儿园的原因是家里经济困难,只有这里不用交学费。
有句老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五个小女孩的表现形象地把这句话的意思展现了出来。
五六岁的小女孩,就已经懂得替大人分忧,帮大人干活。
对物质的敏感已经开始在她们心里萌芽。
尽管如此,在她们身上,可爱的状态仍然没怎么遭到破坏。
按照经济水平来划分的话,吕慧红和她老公,是属于典型的城市中产阶级,而这五个小女孩和她们的家庭,毫无疑问处在最底层。
肯定有人会怀疑,一个中产阶级的校长怎么能和五个底层小女孩相处好呢?
实际上在刚开始,和小女孩的家长们见面的时候,家长们也确实对这位新来甘愿拿低薪的校长有着防备和怀疑,周围的村民也怀疑吕慧红这么做,完全就是想拿个好名声。
这完全是物质层面的考量,平时呢,我们也把这个层面的考量,叫作现实。
结果相处下来,吕校长成功地赢得了小女孩们的喜欢,甚至家长们和周围的村民也被感染到了。
秘诀是什么呢?
可能是小女孩们都还很可爱,吕校长也还有一颗可爱的心。
可爱是什么呢?
可爱是一种纯真的状态。
由纯真的状态引发的行为,必然是真诚的。
这就是吕校长说的以心换心,以生命影响生命。
穷人家的小孩,要保持一颗可爱的心,是很难的。
在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长大的人,都知道物质上的匮乏是什么滋味,想必不难体会。
而一个成年人,不管他/她小时候家庭条件是富有还是贫穷,要在这个世界立足,也不难发现,保住内心的可爱有多么难。
和小孩的可爱比起来,成年人的可爱似乎更加难得,小孩的可爱是一种自发状态,而成年人呢,他/她要经受很多冲击,在冲击下不断做出选择。
我们再来看吕校长,会不会对她心生敬意与感动?
五个小女孩很幸运,在她们内心的可爱还没被破坏的时候,遇到了吕校长。
吕校长又何尝不幸运呢?
她遇到了五个小女孩,她保护了女孩们的可爱状态,也让自己的可爱得到绽放。
吕校长了解了女孩们各自的家庭情况,帮她们解开了心结。
因为心怀可爱,从始至终,她对女孩们都是平等相待的,而不是一副为人师表的面孔,高高在上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与教条。
在尝试把学生转到其他幼儿园,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吕校长决定办一个开放日来招收新生。
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这意味着她决定继续坚守这个幼儿园。
在家长们的积极协助下,吕校长和孩子们做了精心的准备。
结果没有招到一个人,吕校长还病倒了。
这个学期有一个小女孩要毕业了,小女孩一走,就只剩下四个孩子了,到时不满五个人,幼儿园就不得不关门了。
所幸在学期结束那天,眼看幼儿园就要关闭了,奇迹发生了。
如果这不是一个真人真事,我们只好把最后的奇迹理解成,那是对可爱的怀念与祝福。
这就是影片《可爱的你》,它还有个名字是《五个孩子的校长》,改编自真实故事。
《五个孩子的校长》更能概括故事的全貌,但《可爱的你》才是直指核心的。
等你看了这部电影,你应该就知道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更可爱了。
简单地说就是,保护别人的可爱状态,你就会更可爱。
祝你遇到可爱的人。
也希望你越来越可爱。
这样这个世界也才会越来越可爱。
那样我们就不用再说什么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了。
很天真的想法吧?
是的,很天真,很可爱。
2018.4.5
这个电影在看到开头的时候就渐渐的明白,它要说什么,可是小孩子的可爱总是可以赚的许多泪点,回想起以前在学校,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任何一个老师,我的人生中就没碰见过一个好老师。
至少不像吕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这应该算是一个公益的电影,演技就不用讲了,都是些老前辈,怎么看都不会差,连配角都是能念的上名字的明星,也是很多电影电视剧的老脸。
整个戏剧的节奏不会差。
其实这个故事充满了矛盾点,又特别简单,诉说的就像是在细细道来,没有什么心机,其实导演是聪明的,这个题材就很好,每个人都有老师,也经常在新闻里看到没有书读的孩子,每个人都会有所体会。
其实我觉得职业真的不分贵贱,可是这个社会就是会有有色的眼睛,若是穷就认为会一直穷,若是富就会认为一直富,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每个职业的存在都是时代的必要,没有差异。
老师这个职业以前很高尚,其实也是只有高尚的人才会去做的,可现在却不是,很让人心寒,在这个电影里体现的很足够,一开场就在暗讽学校的现状,后面又黑色幽默的扇了现实一个耳光。
《五個小孩的校長》有着相當多的催淚元素:積勞成疾的善良校長、家境窮困的純真小孩、咬緊牙關而毫不怪獸的家長與監護人,雖然煽情,卻不失誠懇。
走出戲院後,我們當然可以跟孩子說:「你睇人地小朋友咁辛苦都珍惜機會,你都要努力讀書呀!
」又或者問身邊觀影友伴:「你頭先有無喊(或「喊咗幾多次」)呀?
」但我們也可問問自己,什麼時候我們在什麼事情上也成了村民、花生友或掃地阿嬸?
電影裏經常播的〈喝采〉中有句「願將一腔熱誠給你,常為你鼓舞」令我想起了「修辭立其誠」——做文章應如是,搞文藝也應如是,做人更本應如是。
香港电影就那些导演,那些演员,无非是有限的组合,但创意可以是无限的,看个人的能力啦。
电影讲述一位因教育理念不合辞职的幼儿园园长为了让平民窟里一快要关闭的幼儿园能继续办下去,亲身前往教书,关怀孩子们及家长们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人格尊严。
像《麦兜》,属于很暖心的电影,有着很强的人文关怀,让观众在拜金的炎凉世态背景下体会到人性之美和正能量,主演杨千嬅和古天乐首次演夫妻就奉献了如此明媚阳光的形象。
电影有段情节很有寓意——古天乐饰演的角色工作是博物馆布景师,当时他们在完成一个拿破仑的展览,他的上司为省事省钱或者说体现特色就要求他们使用全意投影,而他力排众议坚持完成了一个断头台的展品。
展览会的那天,人来很多很热闹,全息投影也很成功。
但展览结束了,所有灯光都熄灭,偌大的展厅唯有他的断头台是切切实实存在着。
恰逢他老婆因为过度操劳而累到住院,并迟疑要不要放弃,他就把这个断头台运到了医院的下面,让她透过窗户看。
或许,我们的力量过于渺小不足以与整个环境所抗衡,但我们的存在的必要的,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这个社会虽然有些人可以很浮夸很光鲜地活着,在金融资本里倒腾来捣腾去,当什么社交达人绅士名媛,或者代言成为全香港的补习天后,但依然有人脚踏实地做着他们坚持的事情,虽然力量微小,但不是微不足道,平凡人也是值得被书写或者记录的。
就像这部电影,虽然剧情,人物设计都是老套的,说的也是小人物的生活,但并非没有价值,至少它能给你感动,感动其实是最好的肯定。
结尾处也放上了原型照片,如同《亲爱的》的结尾,真实之中更显张力。
《可爱的你》在电影中有着双重定义,可爱的既是五位萌哒的小女孩,亦是坚守自已教育信条可爱的教师吕慧红,这个在一所行将关闭的幼儿园中所发生的点滴,不仅彰显着何为教育的真谛,更用爱的力量唤醒了那已然酣睡的梦想。
城市的喧嚣已让多少人迷失了自我的本态,年幼的孩童,不是在奔跑嬉闹,而是在参加所谓的精英班倍受繁重学习的重压,为的仅是不输在那触不可及的“起跑线”上,《可爱的你》电影伊始所呈现就是这已然病态的中国式教育,而坚持自我的名校校长杨千嬅饰演的吕慧红,正是不满这种种,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同样也是她的善念,不顾自已大病初愈的身体,挽救着濒临倒闭的幼儿园和帮扶着行将失学的五个孩子,低廉的薪资更被人冷眼嘲弄戏称为“四千五”校长,她的所做并非博名更非为利,而就是人性中最为弥足珍贵的情感—爱。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爱的你》透过在这所幼儿园中仅存的五名幼儿生,折射出香港这座城市繁华后挣扎于底层人们的艰苦辛劳,乍看可爱逗人的五名小孩,透过剧情脉络的缓缓展开,我们看到的是她们因为生活的困窘都背负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贫困的现状可能暂时无法改变物质的贫瘠,但精神追逐梦想的脚步却是不应空无,吕慧红校长的到来,其所作不仅是在帮扶着孩子们有学可上,更是用梦想令孩子和她们背后那本黯淡无光的家庭,从新燃情了对生活的希望。
梦想是什么?
它不是痴人说梦,而是构筑这个世界未来的源泉,电影中吕慧红给孩子们布置作业说出自已和寻问父母们的梦想,过早的面对生活使孩子们的梦想存粹而简单,那些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之事,就是她们的梦想,而孩子回家追问父母,父母最初甚至不愿意在谈论这些,因为现实的残酷,他们以觉梦想就仅是痴人说梦,但在孩子的影响下,父母们还是道出了那过往的梦,消防员,飞行员,运动员,甚至是香港小姐,虽然这些梦想已然难以实现,可这些梦想却又令孩子看到了生活中美好的希望,校长用爱改变了孩子,孩子们又用梦想感染着父母,父母的梦想又在度影响着孩子,生命影响生命的身教,令电影的感动是如此质朴而传神。
有人说《可爱的你》欠缺惊喜,但这就是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有人说《可爱的你》太过煽情,但那情感却毫无娇柔作态是如此暖人心房,用爱唤醒梦想,一位伟大的教师呈现的就是一场简单纯朴的感动。
影片到底为什么如此感人呢。
这要从小女孩说起,用粤语说,就是“细路女”,姑且可以理解为用走在一条小路上的女孩来比喻女孩的"小",小女孩的代名词有很多,可爱啊,萌啊,小豆丁啊,小天使啊,小花朵啊等等,在影片里则直接化身为“小太阳”了。
每每说到小女孩,在我的印象里,都会联想到同样又萌又让人怜爱的小狗,她们身上的共通点实在太多,一样的柔弱,善良,活泼,天真,可爱。。。
特别是当你抱起一个小女孩,或者抱起一只三个月大的金毛狗,手心里那份温暖和柔软都是惊人的相似。
所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又或者电影里,小狗和小女孩一直都是最容易让人心动的存在、影片中直接把“瓜哥”的小女儿创作为一个糅合了小狗与小BB女特性的小女孩,实在是让人过目不忘的一个萌物终结者!
故事里有五个小女孩!
一个已经萌翻一片,还要来五个,所以这位校长哪里还有理由舍得离开她们呢。
五个女孩各有各的故事。
小卷毛何小雪的父亲是个退休的装修工,虽然年事已高,情愿以回收废品做生计也不愿要政府一分钱,凭一己之力抚养着小雪(PS:按照吴耀汉的角色设定可以推断出他并非小雪真正的父亲)。
Kitty Fathima与妹妹Jennine Fathima 则是来自元田村的一个巴基斯坦籍家庭,父母做着各种各样的杂工,和其他非法移民一样,他们也多年在香港的最底层打拼,全然是为了给两个小女儿一个更好的未来。
漂亮的珠女,谭美珠,由她的娴姨单独抚养,在她更小的时候,父母在雷雨天气中因车祸去世,所以珠女把雷雨天气称作吃掉爸爸妈妈的行雷怪兽,这也是她心灵中挥散不去的可怕阴影。
比起珠女的不幸,沉默寡言的卢嘉嘉虽然父母亲都在身边,但由于家庭生活条件恶劣,父母时常吵架,而唯一能栖息的铁皮屋也面临着拆迁,幼小的她过早的体验到了太多因贫困带来的辛酸与无助,这也是为什么嘉嘉在五个女孩之中显得最为自卑的原因了。
尽管有着种种的不幸与艰辛,但她们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在她们第一次出现在影片里与校长的初见就已经能感受到,五个小太阳互相依偎着,为各自打气,为各自加油,也正是这次简单的初见后,吕慧红更加坚定了帮助她们的信念。
著名香港女艺人刘玉翠抑郁康复后参演了新电影《可爱的你》中的母亲一角,目前电影《可爱的你》正在各大院线热映,那么刘玉翠的抑郁症到底是怎么治好的呢?她的康复秘籍是什么呢?今日,我们将与相关专家共同为广大网友八卦解读曾经的抑郁症患者、著名的香港女艺人刘玉翠的康复密码........病因追究:过于追求完美,她患上抑郁症1966年出生的著名香港女艺人刘玉翠因为电影《庙街皇后》在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荣获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奖。
在复杂多变的娱乐圈里,获得某一项大奖或者某一时期内成为焦点人物,这些都不会让你的事业一直顺利。
她同样没有因为这些殊荣而欢心雀跃,而是因为这些光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做到完美,并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在2003年至2004年间,她的抑郁症表现的非常明显,据刘玉翠回忆:“当时在拍摄《皆大欢喜》,我在里面有个角色,我每天开工都不开心。
”她还表示:“有一天我在家里,不知为何突然间感到很惊慌,感到双手很抖及发冷,这称之为惊恐突袭,心情会突然沉了下去,病因可能是压抑太多”。
获奖后的刘玉翠之后又出演了《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很多作品,演绎的阿紫和建宁公主是最为经典的人物代表,他已经将这些人物角色刻在了观众们的内心深处。
但是对于披着光环的明星来说,成功是应该的,但若是做的不到位、表现的不好时,那会不会被别人另眼相看呢?刘玉翠就是很在意这些东西,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看法。
这或许正是他患上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玉翠曾对媒体公开表示,“得奖之后我很介意别人怎样看我,觉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担心自己会出错,压力开始变大,但这些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因为我很介意别人怎样看我。
”“追求完美的人由于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完美无缺,所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事物上,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她们有很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在临床上常称这些人具有强迫倾向。
倘若跟别人一起做事时,别人不根据她的标准来做的话,她也会不乐意不开心,当某些事情未完成时,会产生较强烈的焦虑感,易引发抑郁。
”张玑晴神抑郁康复中心的专家这样跟我解释说。
康复密码:多方齐用,终于摆脱抑郁困扰刘玉翠2004年2月在港台接受《香港暖流》节目访问时,在被问及她患上“焦虑抑郁症”的过程时,她忍不住落泪,她表示最怕外间把情绪病视为精神病,社会人士对她岐视故没有公开。
近日由她参演的电影《可爱的你》在各大院线上映,很接地气的母亲形象再度赢得观众的好评,那么曾经患上抑郁的她到底是如何康复的呢?据刘玉翠介绍,她的抑郁也离不开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以及朋友的关怀。
刘玉翠在某电视节目中透露:“幸得男友的支持,她才克服了此病。
”看来男友对她的关爱是无微不至,也很愿意包容她,这才是她逐渐好转的原因之一。
当然,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只靠朋友们的关心与帮助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在心灵与精神上的帮助当然也离不开药物的作用。
刘玉翠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自曝,“我很庆幸当时只是患病初期,并未萌轻生之念。
后来我主动寻求医生帮助,经过两年药物治疗现已康复。
”据《明报周刊》报道,刘玉翠吃了两年半药,她便找到医生跟医生说,我不想倚靠药物。
后来她就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自我康复疗法。
刘玉翠停止服用抗抑郁类的药物后,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她突然发现,其实自己对现状不满意的原因不在别人,而在于自己,她出道时起点太高,以至于后来发展有些平淡,完全是自己不踏实所造成的。
找到原因后,刘玉翠终于把心态调整平和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她的自我压力也慢慢减轻,生活也开始变的轻松愉悦了起来,心情也跟着好了很多。
与此同时,她还报读了有关抑郁症治疗的课程,还拿到了毕业证书,老师还在颁发证书时称赞她是好学生,从未缺课。
刘玉翠曾在现场公开表示:“我之前有这个病,反而觉得是件好事,因为报读这个课程,我可以知道多些有关这个病的资料,之后就可以帮到其他有需要的人,虽然现在还不能够正式医人,但有时聊聊天,对他们都好有帮助。
”刘玉翠的抑郁症治疗了两年左右康复了,这对她来说是好事,对于其他的同病相连的患者来说也是好事,因为我们可以从刘玉翠已经康复的故事中看到主动就医、尽早治疗、药物控制、心理疏导以及朋友亲人的关怀是她获得康复的初始密码。
在收笔之际,QQ再次闪动,打开后看到专家发给我的信息,《世界娱乐报道》:《刘玉翠劝李丽珍自救治好抑郁》文章题目和一个网址链接,在我还没有打开文章链接阅读此文时,专家又给我发过来了一条评价已经康复的刘玉翠的留言:“这真是久病康复成良医啊”。
(文/常有才)
这是一部任何一个段落都没有狗血情节的电影。
反映了当代教育现状的残酷。
作为大陆的妈妈,我不禁感叹,原来香港的孩子也那么辛苦啊。
杨千嬅饰演的吕校长,用她的行动表示:孩子是无辜的,教育是孩子的权利,教育更是一种爱,孩子是需要陪伴和知识的。
这部电影,更像是纪录片,没有豪车、没有美服,吕校长也一直是素颜。
一切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如同清水,但清彻心扉。
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在当下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是一个人的职业精神,也是她的职业信仰。
如同她在开始的时候,希望那个孩子离开精英班一样,她行为的起点,是孩子,而不是大人的虚荣心和功利心。
对比之下,那些叫嚣着通过幼儿园课外辅导中心赚钱的人,失去了理性和对孩子的爱,一点都不可爱,甚至可憎。
于是,吕校长夫妇,更让人感动,也的确感动了更多的人。
电影的结尾并没有告诉大家,这个幼儿园是否还继续存在,但这5个孩子在这几个月里,拥有了世上难得一见的好老师,对她们一生的做人、做事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这个老师教会她们:用心、用情、认真去爱、去工作。
真好,如果老师都能有这样的心态去教育孩子、去面对自己的工作,这世界上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这个世界也将不再那么浮躁和功利。
全片而言,古天乐的角色,有点可有可无,但其实这个角色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夫妻之间相互的理解和关爱,会是一剂最好的良药。
有爱,我们将充满希望,无所畏惧。
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真实、因为朴实、因为每个演员都演的那么真诚可爱。
只谈教育最大感悟;不要妄图将自己的成功强硬复制到下一代身上,也不要将自己的不幸延续到下一代身上,给孩子一个可供他自己选择的人生,就是对他们尽的最大责任!
看过本片进一步加重自己对教育后代的焦虑跟担忧,所谓身教,以生命影响生命,我想这是每一个到婚嫁年龄的成年人都应该正视跟学习的命题,包括很多成功人士跟中低层阶级所有社会群体人员,都请你们重视下教育问题!
莫讲像HK这样大城市贫富优劣分明的体制下衍生出的许许多多教育问题。
就讲我们自身发生的,国内的家庭教育理念其实也问题百出,表面上规行矩步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从孩子的立场出发,从孩子少年到青春期,从父母、学校到社会都在拼命地压抑一个人成为成年人的一切征兆,无论精神上的规训还是身体层面上的禁欲,都是如此。
反而在学习知识上一味拔苗助长却不料矫枉过正,造成一批批叛逆的问题少年或孜孜不倦的书呆子。
要将问题归根到底或许从很多人的婚姻开始就是个错误,中国的婚姻关系中存在着太多不成熟的因素,像家长逼婚,奉子成婚,还有的对异性的冲动压抑良久一成年便草草定下终生。
他们中很多人还缺少历练,甚至还从没走出过自己的城市去生活,还未能成熟,就被推进一段需要成熟的心智才能达成的人际关系中,还指望他们有认真考虑过对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负责吗?
或许很多大城市的年轻人思想已经挺开放的,对终身伴侣也是千挑万选,而且脑海里有那么一瞬间闪过我一定要养育出比我更优秀的后代 这样的念头,每人都有一本育儿经。
但无奈这群年轻父母通常会犯下一个非常致命的失误,就是太过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自己爸妈带,曾经的自己从小是怎么过来的长大后几乎全忘了,遑论爸妈是教师教育学家,毕竟这只是少数,中国更多的年轻父母的爸妈就是学历不高的半个村妇,就算祖辈下来一代代在城市里打拼经商的的中层人家,身上也难免一股市井气息,世俗难闻。
这无疑造成家庭教育链条的恶性循环!
就好像曾见过一奶奶带孙女,在街上碰到一个疯疯癫癫的拾荒者,奶奶无意说了一句脏话辱骂他,孙女好奇就问这句脏话是什么意思,奶奶就说是用来专门骂那些坏人的话,不能顺便说的!
后来有一次孙女因为奶奶没给她买玩具孙女就用上那句话来辱骂她奶奶。
奶奶就生气了说以后再这样骂我不带你了你跟你妈妈去。
后来再也没有见这个孙女再用这句脏话骂她奶奶,只用作来骂自己不喜欢的人,而且奶奶要是觉得她骂得对还会给她鼓掌鼓励。
真是一个“言传身教”的好榜样。
中国千年儒家文化造成的后果;对于从小就被规训必须成为大多数才能躲过劫难的人们来说,不同于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都会让他们感到恐惧,所以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人站出来改变它。
无数山里的父母每年不远千里南下北上打工养家,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留守儿童人群(6000万!
等同于英国总人口)的奇观!
对此很多老外很好奇的问,不是说中国是奉承百行以孝为先的儒家文化思想的吗,那么中国人应该是最以家庭为中心的民族吧,但为什么还舍得抛下孩子每年只能见一面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呢,这是跟享受家庭之乐完全相违背的吧。
重视教育吧,特别是幼儿心理教育,我们不是要养育出一个多么像自己的后代,因为没必要将你的寄托放在一条重复去走的路上,尽管你是多么的成功,但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残忍跟自私的,因为你没有给他们一个可供他自己选择的人生!
离去倍觉依依 这一生里仍念我师 此际话别临岐 再隐隐记旧日淘气 小鸟今天远飞离巢他去 但愿进取 指引光辉远景 有足迹处尽是桃李
温情故事,略显老套。
俗腻得完全不像香港片啊。不过如果是公益电影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为什么都是女孩没男孩?
遇到一个好老师很重要啊,无法被这种柔情虐到了
2021.06.04,家。强行煽情,故事讲的不完整,前后铺垫简直不能再敷衍。
发现我泪点还是蛮低的,几乎从头哭到尾,故事虽然稍微有点煽情,但还算有节制。“我是个教师,我不只是在教书,做教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是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杨千桦说出这句话时的那种悲哀和无奈,带着一种淡淡的沧桑感,真的很让人感动。
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区别于更加激进的十年,它告诉了人们总该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就是给希望一条路,做自己可以做的,帮助更多的人,从自己开始改变。另外好希望那些每天忙着给学生补习挣钱,根本没关心过学生在想什么的老师都看看最后那块写着「为人师表」的旗帜,再想想自己的价值所在
治愈系
CCAV6在播
教师就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撇脚的国语版本着实令人不喜欢,但是能安静看完这部轻电影,真是让人一本满足。
教育学导论课放的。居高临下的Rich Savior垃圾。
不是很喜欢这种非要感动观众不可的题材,太用力就显得浅薄了
呵呵
该说不说小朋友演技真的很一般,虽然故事很感人,但是拍的实在无聊。杨少fa和古仔都无法激起我的兴趣。2🌟
港式主旋律?换了是我,可能就换另一条路,并且能更好照顾到5个学生了
真是有萌娃都救不回来的烂片啊
《喝彩》《友谊万岁》超级好听,小朋友可爱,老戏骨可爱。
打动人心也不恶意买惨,平铺直叙的拍摄手法贴近生活。演员们也演得真实,但家长们的童心真不可信。
本片赋予我一定职业价值意义,教育o2o嘛,但对写我司价值观文案几乎木有帮助啊……
看得我好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