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娃娃之恋

Lars and the Real Girl,拉尔斯和“真实”女孩,拉尔斯和真实女孩

主演:瑞恩·高斯林,艾米莉·莫迪默,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凯丽·加纳,保罗·施耐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07

《充气娃娃之恋》剧照

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2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3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4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5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6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3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4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5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6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7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8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9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20

《充气娃娃之恋》剧情介绍

充气娃娃之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寒冷的冰雪中,单身汉拉斯(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饰)感到有些孤寂而无聊。他是一个典型的宅男,性格自闭,无友无伴。他的哥哥格斯(保罗•施耐德 Paul Schneider 饰)和嫂子(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 饰)住在隔壁,见此情景也觉得辛酸。嫂子见他整天宅在家中,于是邀请他前来吃饭,但是兄嫂的嘘寒问暖仍无济于事。某天,拉斯居然从玩具公司定制了一个充气娃娃比安卡,并带她参加家庭聚会,一起吃饭,一起入眠,一起去教堂礼拜。周围的人都觉得拉斯的精神不正常,兄嫂为此专门咨询了医生达戈玛(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Patricia Clarkson 饰),后者认为拉斯的症状是一种幻觉,最好的治疗就是因势利导。而此时,拉斯对于比安卡的痴迷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还要在教堂跟它举行婚礼……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诡门十三针范·德·沃克第四季苍蓝钢铁的琶音乒乓小将殴打诱发者洗冤录2红心女王回爆低碳爱情屋塔房王世子围城你遗落的蓝天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狂情错爱飞鸟集克苏鲁上课小动作X战警:黑凤凰夜城赋之离生执手当年长牙我不是购物狂老爹特烦恼你好杀人犯消消气第十季你是好孩子人肉农场仙琦小姐许愿吧追忆迷局神椿市建设中。

《充气娃娃之恋》长篇影评

 1 ) 社区生活与人际交往

很多人看这部片子后,都会看到Lars的前后变化,而忽略了Lars周边人的变化。

当然Lars的变化是明显而自发的,而后者的变化则是相对隐蔽而被动的,更是非本质的。

Lars生活于一个社区之中,这个社区中的人们大多相互认识,教堂中或者Party中都可以相互看到。

这是电影中展现给观众的一个情况。

但是电影还隐藏了(应该说是背景化了)一个高于社区的“社会”。

“现代社会”的存在使得连Lars这样有交往障碍的人,平时生活都没感觉到多大不便。

他起床,三餐可以叫外卖,工作只需电脑,一切井井有条。

很难想象Lars在中世纪如何生活。

“现代社会”把原来属于人际交往范围之内的职能大多收归“社会”,人的能力在增长,但人的活动空间在缩小,庞大而秩序井然的“社会”压在渺小的个人身上,使得个人可以不动脑筋地生活下去。

而伴随着原先做布朗运动的个人被规范化为机械运动,真正的公共空间在不断地缩小。

哈贝马斯,这是看完这部片子之后的第一反应。

不仅是影片的所描绘的图景图解了哈贝马斯笔下的现代社会状况,更重要的是,导演也持有和哈贝马斯一样的乐观精神。

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所形成的个人交往的丧失,还是交往理性高于工具理性,哪一种更合理,这是他们面对的第一问题。

导演似乎理想化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但他所持有的观点与人类天生的“聊天本质”相契合,所以尽管觉得这很难达到,但还是会认为这是一部温馨真诚之作。

社区与语言,是哈贝马斯,也是导演所用到的对付规制化的“社会”的两种武器。

社区提供了一个固定的交往人群与交往地点,而语言的生活化而非书面化更是暂时摆脱社会的避难所。

社区和语言,亦即聊天与聊天对象,乃是再造人类活力与公共空间两把钥匙。

但是编剧要让故事一波三折——这是一个日益“社会化”的社区,而Lars则具有交往语言障碍。

情况似乎陷入死局。

社区的公共生活日益压缩——只剩下礼拜天的教堂,人们则相对无言。

Lars看起来是这个井然有序但一潭死水的社会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受害者。

有些人也会尝试着交谈——他的嫂嫂热情邀请他去早餐,但大局已定,死水微澜。

而编剧的理想主义情绪还是战胜了现实。

这种理想主义是我所称赞的,他设想,Lars这种人,不仅有,而且比别人更有交往的冲动——这种冲动包括聊天、击掌庆祝、手与手之间偶尔的肌肤相亲、眼神的交流、以及听到朋友的笑声。

Lars 的冲动,最终幻化成充气娃娃的出现——一个虚拟的交流对象。

编剧的理想主义这时候达到了顶峰,他不顾现实的桎梏,硬造出这么一段离奇故事,来实现他的关于人类的信念——人类不应该是现在这样一个冷漠的族群,人类曾经,现在也应该是热爱交流的、热爱分享的,热爱同类的。

而充气娃娃的出现,最终改变了Lars,也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说,改变了其他人。

虽然在最后的一段,关于社区中其他人的改变,编导对剧情的处理,还是陷入了一种关于改变的俗套,无法实现整部电影的内在现实性,但他能把这样一个容易被煽情与被离奇化的故事讲成一段颇具现实主义神采的温馨小品,同时也前后一致地贯彻了自己的思想,想到它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也算不负。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同类之间的交流乃至最后的同气连枝,竟然是通过一个充气娃娃来完成,是否是对本片所传达思想的一种讽刺。

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2 ) love can cure all........??!!

完全不明白PPS甚至豆瓣标签里对这部片为什么会有喜剧的标注...==...明明是一部阴郁冬天为背景的心灵治愈片。

或许你可以觉得我泪点太低,抑或太傻,总之这确实是一部让我从头流泪到尾的电影。

也看到有人评价这是部大闷片,但比起更多我连看都不想看甚至有些看到一半就睡着的娱乐产业制造下的垃圾商业电影,这片子里流露的太多真情实感着实深深让我动容。

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男子拉斯,父亲在丧妻后遭受严重打击变得性格孤僻不能与人相处以至于他的哥哥忍受不了老爸如此变化而独自离开,丢下他和爸爸相依为命。

多年后,哥哥带着妻子回来,发现弟弟也变成了与父亲一样自闭的人,开始哥哥还没觉得弟弟有什么不妥,直至有一天弟弟正式带着自己的“女友”--一个仿真娃娃来家里吃饭并介绍给他与妻子认识时,从震惊,不能接受,无助到在自己老婆的帮助下反思自己在童年时离弃弟弟给他造成的阴影,慢慢理解并接纳了弟弟的荒诞行为。

自闭男拉斯无疑是善良的,他在教会做礼拜时悄悄帮身旁小男孩跌倒的玩具扶正,为小镇上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只是因从小没法享受到亲人给予的关心亲近与爱,以至于成年后他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懂如何与人亲密相处表达情感,甚至心理医生在起初碰他一下都会觉得疼。

唉,其实我想说的是,拉斯对充气娃娃比安卡的爱,实质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恋爱,或者说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

而哥哥、嫂子以及整个小镇居民为了帮助他治愈心理疾病,并没有嘲笑他的荒谬行为而是把比安卡当做一个真人来尊重与对待,让拉斯带她去教堂做礼拜,带她一起参加轰趴,镇上的阿姨大妈帮她选漂亮衣服,剪时髦头发,带她去给幼儿园孩子们读童话(即便只是娃娃抱着一本有声读物在那儿放给孩子们听而已),带她去给爱心社帮工......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情不自禁掉下眼泪,拉斯并不孤独,还有这么多人爱他。

这真是一个有信仰与爱的小镇,上帝告诉人们,在一个人孤独与悲伤时,人们需要陪伴在他左右,给予他温暖与力量。

爱他的人中有一个可爱的办公室女同事,拉斯从起初对那女孩的示好无动于衷,到在有了充气娃娃女友后心理医生与人们对他的帮助让他慢慢复苏正常人类情感,才开始了对女孩的注意。

一次那女孩的玩具熊脖子被同事恶作剧缠上电话线造成勒死假象,女孩抱着小熊在办公室茶歇间借着小熊因失恋与孤独哭泣时,他终于有胆量走过来生硬的安慰并答应了与女孩的第一个约会,那无疑是一次欢快的保龄球约会,拉斯不时的偷看女孩,就像个情窦初开的孩子,然而在约会结束时他却义正言辞的对女孩说不可能背叛自己的女友,希望女孩不要误会,但分别时与女孩的握手还是出卖了他的心!

(他原本是连与人共处一室都要穿N件衣服不能让人碰到一寸肌肤的人!

)于是拉斯让比安卡生重病,打911急救送进重症病房,连医院医生都如此高度配合他!

就算护工们对此投过好奇眼神,但都没有拆穿与嘲笑,并默默帮他掩上病房门。

直到有一天拉斯让比安卡完全死掉,人们送来许多花与照片摆放在他家门口,神父也为这个不真实的女友比安卡做了悼念仪式,墓地上最后只剩下拉斯与女同事,拉斯终于摆脱了自闭症的困扰,对喜欢并理解他的姑娘说shall we take a walk?比安卡死了,在众人的关爱下,他也最终走出了自闭的心魔,寻求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爱。

絮絮叨叨词不达意的说了这么一大堆,都不是我真正想表达的!

影片里阐述的爱与孤独 是人类与生俱来最大的难题当男猪脚旁若无人的与娃娃温情脉脉的对话或凝视时,当那个可爱女同事抱着被电话线缠绕脖子的玩具哭着说其实我很孤独时,当嫂子面对拉斯的不理解生气的说不要认为我们不在乎我们大家因为爱你才为比安卡做了那么多所有人都爱你时,等等等等,这些大爱与宽容,孤独与理解,交错相织,这个小镇大概是个理想国吧,人们在这个国度里由上帝指引着爱与互助,不会因他人的相异而排斥,宽待他人,宽容自己,有这样的信仰真的是一种美德,我总相信国外是会有这样一个纯净的地方,但国内呢,无信仰的国度自以为是的人比比皆是,自私与盲目充盈,单一的价值观构成,金字塔底端庞大人群为了生活与整个社会体质制定的成功模式标准奋力想往上爬,金钱与权力成为最高信仰,其他模式都是异数,在这样的国度里,连拍爱情片都一个模子出来,毫无新意到你根本没有想看的欲望。

sorry,我又扯得跑题了,发觉无论怎样都无法表达出来看此片整个过程的心理变化,唉,我真不是一个会写字的人!

:(很久没有一个电影能让我一直流眼泪了,大概是因为能理解那种孤独而流泪,还有就是,纯粹干净的亲情,与爱。

爱能拯救一切吧?

爱能治愈一切吧??

是吧............

 3 ) 冠冕堂皇恶心你

《充气娃娃之恋》刚出来时,被冠以“禁片”之名,我想要么是定义者没看内容,要么是广告手段之一种。

我是看到敏思博客有人评价它好之后才看的,实话实说,感觉大不以为然。

不久前,又有人在我耳边嘀嘀咕咕盛赞它好:什么温情啦仁爱啦,听得我忿忿不已:这片若拍色情点、猥琐点,也许不会如此恶心。

一个芳龄27的自闭熟男,不约会、不交友,住在车库里,哥嫂想与他吃顿饭,都得费NB大劲,他拒绝办公室女孩的追求,却从网上花巨资订购了一款“充气娃娃”。

买回她,非是将之当性爱用品,而是堂堂正正扶植为女友,引荐给亲人朋友,参与社交、聚会、礼拜等活动。

哥嫂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本着帮他治病的目的,串通全镇人配合他的虚妄,将这个充气娃娃视同真人,呵护她,与她交往,给她安排工作。

后来这男人对生活中的真女孩动了心,充气娃娃女友成了多余,碍手碍脚,他那无厘头的大脑又虚设出“女友”病危的情节,甚至试图把“她”溺死。

充气娃娃终于如愿以偿死去,人们给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该花心男再以治愈的名义,和活蹦乱跳的女孩开始了另一场旖旎情事。

这部电影满足了一部分自恋、爱静、怕烦的男人喜新厌旧、始乱终弃的幻想。

做出负心薄情之事,还希望得到首肯与谅解,这样的贪心,现实社会肯定得不到满足,就把它架在一个心理疾病患者头上,让一个充气娃娃充当受害者。

换个角度说,不要以为这是电影虚构人物的病态表现,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看似正常的男人女人,怀揣男主角一样的心思,搬演着同样的情节。

先从该“女友”Beyonca(充气娃娃的名字)说起:她不仅身高体重长相都是按照Lars(男角一号)的要求订做所出,他还赋予她与他类似的经历和性情,此外作为“女人”,Beyonca最突出的优点是安静,服从,她不唠叨,不反驳,听从Lars摆布(唯一的缺点是不会自我清洁)。

到后来,他有了新欢,希望她消失,她便乖乖“死”去了。

这和一部分男人择妻的标准何其类似!

男人们设想的终生伴侣,不仅外表上有订制标准,内里也需要她和自己有诸多相同切入点,沉默寡言,对自己不干涉,唯命是从。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在新欢出现时,旧人最好能彻底消失,以免发生债务追讨纷争。

追究Lars的病根,自闭只是外在表现形式,他还是一个自私薄幸的男人。

喜欢Beyonca时,想当然的为她安排一切,以为她会喜欢一切安排;但当Beyonca在一帮朋友的爱心哄抬下,有了独立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社交活动,他又开始心生不满,与“她”怄气,质问她,评判她;当这位“女友”成为他追求新目标的阻碍时,他便想着法儿让她消失,甚至险些做出“谋杀”之举。

现实中,这样的男人太多了。

奇怪的是这种行径,竟然在电影中得到所有人的谅解;同情,难道是障眼迷雾,能盖住对自私卑劣人性的摈弃之心么?

那心理医生的治疗方式也有问题:抛开这光芒万丈的人间幻象不说,治愈一个疯子的方式,便是呼吁大家陪他疯掉么?

这样的纵容与迷幻,真的就能治愈Lars?

若这Lars对身边姑娘日后心生不满,是不是也该让她消失?

她若不能识趣的“病危”,他又该如何?

——他会企图溺死充气娃娃,我毫不怀疑,他也会谋杀真人。

再来,若这Lars又追思起Beyonca的好,其疯狂的大脑再构思出令她复活的闹剧,这满镇爱心的人们,是不是再陪同他搬演一出神话剧呢?

若死者为真人,无能复活,是不是也能纵容他恋尸?

这部电影从头至尾,就是一部打着温情、仁爱的旗帜,让负心薄义、反复无常堂而皇之起来的闹剧,荒唐透顶,恶心透顶!

 4 ) 人人都有怪异之处,就让我妄想下去.

人人都有怪异之处,街坊们很配合地说着.接下去那段很感人,在一贯的冰天雪地里,那虚无缥缈的爱恋似乎并不是悬于空中,它确实存在着.在湖边.Lars为充气娃娃讲述儿时快乐,很投入地唱着歌,一切都很单纯,妄想让lars变得幸福,不再孤单.被触摸时会疼,这是Lars一直排斥被拥抱的理由.

 5 ) 请问你有没有考虑过充气娃娃的感受?

我有一头漂亮的头发,黑色的大眼睛,性感的微张嘴唇,健康的肤色,火辣的身材。

我的手感很好,我的柔韧性极佳,我能一直保持微笑,我不会在你烦的时候更烦你,不会唠叨不会抱怨,我是很好的倾听者也会是很好的性伙伴。

使用者,你好,我是充气娃娃。

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你是一束光,在打开装着我的箱子后,我知道我是属于你的。

你对着我说话,什么都说,音乐、电影、烦恼、高兴、甚至你上一次做爱的感受。

你带着我散步、吃饭、走遍很多地方,你带着我一块泡浴缸,然后安然入睡,我们好快乐。

可你始终是孤独的,你需要一个人陪,而任何人都只是陪你走一小段的路过人。

你开始狂躁不安,开始对我大发雷霆,可我还是保持微笑,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没有第二种表情。

该死的工人,他们在把我装箱的时候肯定忘记放上了使用说明,我是用来操的,不是用来爱的。

而你,想操就操呗,还要玩花样,玩花样就玩花样呗,还要动真格的,要动真格的就动真格的呗,还要后悔,后悔就后悔呗,还要找借口,找借口就找借口呗,还要全推我身上。

请问你知不知道要做一个充气娃娃又要倒模又要安装又要上色又要搬运,这有多辛苦么?

请问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个充气娃娃的感受啊?

最后,我消失了,你好了,还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么?

 6 ) 柏拉图撞见充气娃娃

因为受够那些俗烂的内容 我想用心做好一个公众号 它叫【悬命酒馆】 微信公众号:xuanmingjiuguan 周二晚十点·几句荒唐事·一碗正经酒欢迎关注·不宜酒留---------广告结束,我让路-----------  姑娘留着一头长发,皮肤白皙,双眼皮,与Lars第一次见面是在某个飘雪的傍晚。

她过去是修女,纵使腿脚不便,到底已经千里迢迢赶来找到了他。

她拥有一半巴西血统,一半丹麦血统,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名叫Bianca的姑娘是个充气娃娃。

  如果你看过《Half Nelson》,那么你一定不会忘记那位在白天热血沸腾且充满理想,夜晚又化身为瘾君子的白人教师Dan。

时隔一年,扮演者Ryan Gosling在阴沉的天气里成为了躲在窗后的Lars。

几天后,他爱上了用一堆硅胶做成的充气美人。

  Lars是个极端,他不能同任何人拥抱,也不允许他们触碰到自己的肉身,安全感的缺失和极度的敏感让所有一切即便来自于善意的温暖给予,变作了灼伤后的疼痛。

只有Bianca可以给他温暖而又不至于伤害他。

这个不会说话的美人在Lars的脑海里是个可以相依终身的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但她从来不会怨天尤人,感怀身世,她想和常人一样,也要求大家都把她当常人看待”。

  当Lars靠着椅背,对Bianca诵念《堂吉诃德》时,我突然从他眼里发现,这个患上情爱妄想症的男人,把自己的身世不经意间寄托在了一个不会背叛他不会离开他不会冷落他的皮囊之中。

他爱上了一个“曾被别人抛弃过的没有爱的自己。

”  而小镇居民远不像我所预想的那样,三五成群嚼着长舌。

他们善良,正直,集体编造善意的谎言,拯救妄想男Lars,这个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的邻居。

  片子没有华丽的视觉冲击,没有过于激烈的戏剧冲突,音乐的出现少而简单,人物朴实无华。

你能做的只是安静的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嫉妒与羡慕那个大抵永久不会出现的柏拉图式的小镇。

而我们寄生的世界,复杂的人际,无力的挣扎,到底成为那些不自禁在杯盏烟蒂间流逝的生命。

  其实,与其寄托感怀于虚无飘渺的幻象,倒不如好好珍惜身边爱你的人。

  而现实里,的确太少有人能够做到。

 7 ) 爱在我们身边

整部电影看下来非常的感人,原来身边的人都是爱你的,只是你没有在意。

他们因为在你而去爱Beyonca ,不管你的行为有多么的荒唐,多么的过分,他们都依然在意你,爱你,爱你的Beyonca 。

当你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时,原来爱就在我们身边,我并不孤单。

主角lars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一种错误,他的出生毁灭了整个家庭的幸福生活。

母亲难产去世,父亲从此陷入了长期的沉默的痛苦中,哥哥无法忍受这种长期沉没的痛苦而走掉了。

一个人默默的成长,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但学不会与人交流,害怕皮肤接触, 嫂子叫他一起吃顿饭都要费上很大的心机才能捕获他,真是一个难缠的家伙。

lars对一切的亲情、爱情、友情淡然处之,可怜的家伙,或许这就叫做“自闭”吧,不知道这个词恰不恰当。

直到Beyonca的出现,仿佛带来了lars寒冬后的初春。

虽然她的出现一时让人堂而皇之,不知所措,但为了lars,所有人都尽力配合,因为爱lars而同样爱Beyonca。

Beyonca的待遇很高,她住进了lars妈妈高雅温馨的粉红屋,幸福的由所有人来真人版的服侍,得到了lars的爱,并享受着所有人的爱。

lars细心呵护Beyonca,带她去湖边散步,分享他童年趣事;带她去参加party,感受小团体的乐趣;生病了去看医生,耐心陪伴...每天的每天,他们形影不离,直到求婚那一刻,Beyonca拒绝了。

因为他们都有自己无法面对的过去,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慌。

这时,lars到了真正选择人生成长道路的时候了,所有人都在注视着他,等待着下一刻将要发生的事。

最后,lars痛苦的宣布Beyonca死了。

对,Beyonca死了,他们给她举行了粉红色的葬礼,非常正式。

银幕的最后一刻,lars对一位带有体温的女孩说,“我们走走吧”。

哦,是的,Beyonca的死把lars回到了现实。

她因lars而生,又为lars而死。

没错,医生达格玛说的对:“没有人知道Beyonca是怎么死的,是lars决定了她的生,又说出了她的死”。

并且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现实。

人人都有怪癖,有人喜欢给宠物穿衣服,有人喜欢拿toy当朋友...所以lars的行为没有什么可以拒绝和不解的。

lars只是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他是Beyonca的代言人。

他展示了Beyonca的出现,Beyonca的心情,Beyonca的日程活动,Beyonca的病情,甚至Beyonca的死。

反过来,Beyonca就是lars的心,就是lars感知外界的触角和眼睛,说的概括点就是lars本人。

他内心的不成熟,需要人伸出援助之手,需要得到关心和呵护。

当人们渐渐明白了,便接受了Beyonca,爱Beyonca,因为他们爱lars。

直到lars感知到了人间真情,准备敞开心扉时,他宣布了Beyonca的死,出现了期盼已久的结局。

这也证实了牧师的那句话,“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她用双手帮助了我们身边每个人”。

她拯救了lars,拯救了大家,打开了lars融入生活的大门。

其实,我们并不孤单,身边的每个人都很爱你,只是自己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

有些人不爱说话,不愿主动去接触他人,是因为他感受不到爱,同时他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因为他不会,很需要有人来教他,温暖他,将心中的寒冰融化。

当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时,灿烂的笑容还会远吗?

爱他,他就会去爱大家!

爱才会在我们身边蔓延、长存。

 8 ) 这是个社会问题

不得不承认看这部电影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

然而据其英文名字翻译的话,这部电影的名字应当是《拉斯与“真实”女孩》。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翻译做的可不是直译的工作,他们需要添加的还有意境于是乎《充气娃娃》这个翻译就直接地将重点突出顺便再深化卖点,成功地吸引了相信不止是我一个人在内的观众的眼球。

然而电影开始播放的时候整个氛围并没有像预想中那么色欲(我习惯了看电影前不看任何相关的介绍……)。

甚至在LARS的嫂子跑来敲门拦车而LARS被迫去哥哥家吃饭的这些场景不断地上演时,我都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下载错了电影或者电影与名字没能对号入座。

而LARS在同事极力推荐的自由搭配充气娃娃网站时也并未表露出一点点的兴趣。

直到有一天,那个平时不乐衷交际习惯逃避人群的LARS,主动敲开了哥哥家的门,他兴致勃勃地向哥哥嫂嫂描述一个即将搬来的女孩,那个女孩的家境、性格、习惯乃至喜好等等,他热切的情绪让他的哥哥嫂嫂也终于以为这个弟弟开始走出他的孤僻,回到这个交际社会里。

可是弟弟带来的那个“女孩”着实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那可是个货真价实的充气娃娃,尽管她有很详细的来历背景介绍,有很逼真的五官和骄人的身材,甚至她的重量还跟正常的人一样,可她毕竟是个没有思维没血没肉的充气娃娃,并且,她生而为男人提供某种特殊服务。

若这件事当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恐怕整个发展逻辑会跟电影的完全不一样吧。

试问你能接受一个没有语言没有举止的充气娃娃当你可爱的邻居么?

你能像对待真人一样和她交谈听她倾诉么?

甚至你还要像对待一个残疾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么?

然而LARS的举动迫使他身边的人这样做了。

他自己安心地和BE说话,安静地聆听着BE的情绪,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创造着两个人的对话。

他还带着BE去自己小时侯经常去的地方,向BE讲述自己的童年、过往,仿佛BE真的能够看懂他的心了解他的想法一样。

对啊,BE的想法就是他自己的啊,BE怎么会不了解他。

庆幸的是,很爱LARS的哥哥和嫂子、医生甚至身边的居民亲戚们都默默地接受了LARS的充气娃娃,他们纵容着LARS与她的关系,他们一方面为LARS终于开始通过BE的存在而跟人交往而感到高兴,一方面亦对这个本不该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性用品的公开化感到尴尬和无可奈何。

更加庆幸的,是BE存在的意义,只是LARS从个体回归整体的跳板。

通过BE而和其他人渐渐形成的沟通关系,使得LARS不再害怕和人交往,从而克服了过去的恐惧。

尽管没有看出来,他究竟是真正地把她当成了真正的女孩,还是潜意识接纳了这个身份却伪装着毫不知情,当他回归正常人生活的时候,BE的意义也就丧失了。

于是LARS就亲手创造了BE的死。

他让BE失去了意识,身体渐渐差了起来,最终他亲手让她死在了湖边。

有人说LARS很残忍。

我觉得LARS还算是善良。

也许是我们过于邪恶,也许充气娃娃本身并不应该被赋予任何的意义。

谁说充气娃娃生来就是为性行业服务的呢。

到是LARS,一直对BE毕恭毕敬,完全没有触犯她的举动。

其实帮助LARS回到社会的,不是BE,BE只能是个载体。

真正帮助他的,是他身边那些接纳了他和BE的人们,他们以宽容的心开始关心LARS、了解LARS、亲近LARS,而正是渐渐进入了别人的视线范围,使LARS获得了存在感,LARS才真正地回归。

世界上没有很多的充气娃娃,也没有多少人敢借助这个载体,但却有很多孤僻自闭的人。

我们是否不应该等待充气娃娃出现的那天,就主动地去关怀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呢?

以上。

感谢《充气娃娃之恋》结示给我们的社会问题。

 9 ) 每颗心都渴望被触摸——《Lars And The Real Girl》

这个故事也许曾经是我们每个人幻想过的一种感情,我们那么渴望着爱,却又是那么的害怕被伤害,争吵与离开,有多么深刻的爱,就会有多么深刻的伤害。

于是封闭了自己,恐惧了与别人的接触,只为了安全,只为了不让自己受伤,可是心却寂寞着,渴求着。

于是幻想自己进入一段感情,只为让自己相信我也能爱人,并被他人所爱。

只不过Lars让他的幻想有了存在的实体,他拥有现实的幻想Bianca,就如同我们在脑海里幻想过的那个人。

于是我一下子就想到牛奶@咖啡在《越长大越孤单》里唱到“每颗心都寂寞,每颗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

”也许下一秒会被无情的抛弃,可是我们还渴求着一次温柔的触摸和一个温暖的怀抱,在寂寞的时候,在脆弱的时候,搂住肩膀抚摸后背的深深的拥抱,抹去所有的痛苦和泪水。

我们孤单的成长,渴望着哪怕是一刻的安全感。

零散的背景透露着Lars的成长,他是一个遗腹子,父亲怨恨他夺取了心爱的妻子的生命,却也爱着他们爱情的延续,尽管也许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哥哥也爱着Lars,但是却胆怯的在他成长的关键时刻离他而去。

在Lars的身份认定上,他害死了母亲,父亲恨他,哥哥抛弃他,他因为母亲的死亡认定男女关系(怀孕生子)会带来不可避免的悲剧后果,于是他在别人触碰到他的身体的时候感到难忍的疼痛,于是他除了必要的活动之外将于别人接触的机会降到最低,哪怕是住在一道之隔的哥哥Guss和嫂子Karin。

原本满足于此的Lars却在Karin的怀孕和她热情的与他接触的时候,感觉到了恐惧和威胁,他开始想融入外面的世界,却仍旧无比的恐惧着,于是充气娃娃Bianca就成为了他的切入点,把他与外面的世界、外面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她让他相信他是和别人一样的,有爱人有人爱,可以唱歌跳舞打保龄,她让他一步一步的克服自己的恐惧,她让他在迟到了很多年之后走入了成人的世界。

最感动的是Lars身边有这样一群人,无论是亲友、邻居、同事还是教友,他们真心的爱着Lars,尽管没有Bianca这个切入点之前他都没有看到,他们让这个冰冷荒凉的小镇温暖的像夏天。

他们为了Lars装作Bianca是真人,他们迅速的并且自然的就接受了Lars的紊乱和Bianca的存在(尽管男人们都有些迟疑,但是感性的女人们几乎是立刻就顺着Lars的意愿承认了Bianca,当然我觉得这种病态的带着没长大小男孩气质的Lars很容易得到女人的母性的亲睐),他们发自内心的希望Lars能快乐,这一点让我感动的要落泪。

尤其是那个睿智的女医生,她循序渐进的从Bianca将话题引到Lars本身,欲擒故纵的狡黠和渗入人心的真诚,实在让人动容。

还有Guss从一开始要把弟弟送去精神病院到坦诚的承认自己曾经的自私的错误,他的转变顺理成章却又不失诚恳。

那位教友阿姨通过Bianca告诉Lars正确对待女朋友的态度,Karin通过争吵表达了所有人对他的爱和包容,每张面孔都是那么的亲切和令人感动,镜头里满满的都是人性中的至善。

最后Lars决定让Bianca离开,因为他看到了其实他拥有着很多人的爱,因为他想成长为一个男人,因为他终于能够面对自己,与自己的恐惧抗争了。

其实从他一直就是心仪着Margo的,所以在Margo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才有着嫉妒的心理,甚至引发了和Bianca的剧烈争吵,也在打保龄球的时候看到她和别人的拍手,而有了强烈的想和人接触的欲望。

看起来好象是Bianca改变了他,但是像医生所说的,真正要改变的是Lars自己,Bianca是他的催化剂,他通过Bianca给他的暗示作用,克服了过去的记忆、心理障碍和恐惧的沟壑。

所以当最后他在Bianca的葬礼上微笑了,鼓起勇气约Margo一起走走的时候,每个人,银幕前的每个人,都会真心的为他祝福吧。

饰演Lars的Ryan Gosling在上一部电影《Half Nelson》(http://www.douban.com/review/1180458/)里面就让我非常的难忘,而这次的表演更是精彩,Lars那种自闭的病态却又渗透着招人怜悯的气质,他表演的出神入化,我甚至要断言他就是下一个Edward Norton了。

而这部小成本小制作的独立电影,带给我如此多的感动和思考,也愈发说明了电影的艺术不能只靠技术,有了这样电影的存在,才是让我这么热爱电影的真正原因。

 10 ) 愿你我承悟天恩,安健奋发

不能否认,有些东西,是先天的。

好比一些树,即使在少水少土的所在都能长成龙钟大树,而另一些,尽管枝叶优美,姿态婀娜,却容易夭折或长得细弱。

在人世这数十年,我常常会羡慕那些神经看起来比较“大条”的人,他们做事似乎只需要一个理由就充分,也不会有很多的思虑与不快乐。

而那些触觉敏感而心思细腻的人,则往往会被各种各样纠结的知觉与念头困扰,难于安逸。

我想:在最初或最后,能不能有一种东西,让纷争平服、让心灵安宁、让思想明净?

翻阅种种人事与书籍影象后,我迟疑地推断:也许,这种东西,叫做“爱”。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个字了。

学着写这个字,居然是用了许多许多年,也才描得一个模糊的轮廓。

豆瓣里有个小组,好象叫做“我们害怕”,人数庞大。

是的,只要是有知觉的生物,都会有恐惧。

而人类,恰恰又是多么敏感的物种。

害怕寒冷,害怕黑暗,害怕被抛弃,害怕孤单,害怕……因为害怕失去,于是连“拥有”也加以恐惧,连带加以拒绝。

《Lars and the Real Girl》,一个童话般的故事,有着我小时候钟爱的《儿童文艺》的味道,纯朴的,幽默的,满怀善意的。

Lars,他因为童年的沉重阴影而形成一种乖僻、独来独往、沉默寡言的性格,甚至会因肢体接触而产生具体的疼痛。

在精神病学上,这是典型的回避性人格障碍。

那个由L一手定制的女性人偶,是Lars的另一个自我的体现,体现着他被爱的需求,更体现他输出爱的需求。

导演为他安排了一个天堂般的小镇,居民们都如此善良而细腻,悉心照料着Lars的幻想。

他的亲人、同事、邻居、医生……所有的人,都天衣无缝地配合着他,上演一出如此温情得不可思议的戏。

并不十分波澜起伏的情节里充满了譬喻:人偶是Lars的人格体现之一,接纳“她”,也就是接纳了Lars;Lars与人偶的“争吵”,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成长;人偶的“死”,说明Lars内心里借以回避世界或说是与世界短暂沟通的借体毁灭了,他终于能够直面现实……在现实里,我们的身体里不都有个Lars吗?

想一想,有多少人在失败、挫折、失意面前,总是能够从容勇敢的面对,能够平和理智地看待呢?

于是,我们也会有一些或者明显或者隐晦的言行,昭示着我们对某些事物的恐惧与回避,或者对某些缺失的畸形的索取。

爱,无疑是有巨大的力量的。

但如果说,要真正拯救一个人心灵,把他拉回到这个吵吵闹闹的红尘中,享受那喧嚣中的平凡的幸福的话,除了爱他,更是要让他懂得,怎么去爱。

爱能打动人,但打动是表面的;爱的真正意义在于,启动一个人感情输入的本能,并将这种本能应用于尽可能大的范围。

孤独悲楚的我们,如果仅仅想着要得到爱来获得救赎,那是多么肤浅——真正的救赎在于,有一天你终于在付出中得到快乐并能够不断地真诚地付出。

看着电影,我想起我的一位网友,他也长期受自卑引致的回避性人格障碍的困扰而朝不虑夕。

凑巧的是,他的英文名发音与Lars很相似。

然而,我还没有来得及鼓动他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震灾发生了,受灾地区就包括了这个朋友所在的绵阳。

半个多月,我和大部分的中国人一样每天关注着震灾的相关报道。

对着纷纭人事,生死存亡,我思绪万千。

同时,我心中未曾淡忘那位在绵阳的网友——他可安全?

若是,在灾难里,他的景况又具体如何呢?

地震导致的惨景,无人不为之动容;而生者的勇毅,令人鼓舞与思悟;各界的倾海相助,更让人感受到了之前一度人们认为已经在严重流失的大爱的温暖。

大难,摧毁了完整与平安,却也激发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那么多平凡的人,在这大半个月里成为了代言无私与坚强的“英雄”。

事实上,天使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如同恶魔一样。

灾难之所以考验人性,是在生死的巨大拷问里,一个人能够明确地听到他内心的选择:奉献,抑或是索取。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 认识到世间盈缺有定,有人悲观黯然,有人及时行乐,有人澹泊以对。

残垣断壁,让人追怀白壁红瓦之美;生死永别,让人痛记熙熙共乐之时。

失不可免,不如珍惜已得。

多少人,在为弱难者慷慨相扶的同时,也学习着如何书写“爱”这个字,感受到“付出”比“索取”更能让人坚韧与强大。

而我那个远在绵阳的网友,此刻,他是依然蜷缩着苦盼他生命中的阳光呢?

还是在灾难里勇敢地走出了角落,向周围的人们伸出 原本苍白怯懦的手,在苦难的洗礼下从一颗黄弱的小苗长成为苍绿的树木?

我无从知道。

电影里,主角Lars最终在人们的关心下克服了他人格中怯懦回避、歇斯底里、脆弱畏惧的一面,走进了正常的生活。

现实中,还有许许多多的Lars在等待被救赎。

我想,要得到救赎,既难以期待一整个城镇的关怀,也不能寄予一整个城镇的倾毁。

我们更多人面对的是平凡的琐碎的庸俗的日常生活。

LARS们必须进行自我拯救。

勇于去爱——勇于接纳,且勇于付出。

救赎不在于你所得到的首肯中,而存在于你付出的每个时刻。

……原谅我,在凌晨四点半,这些言语混乱而可疑。

惟有一句是清晰的:朋友,愿你我平安,且奋发。

《充气娃娃之恋》短评

原本以为是喜剧,但完全笑不出来,反而让人觉得压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最后始终都要走出来。

6分钟前
  • light
  • 推荐

一个孤僻的人.

11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这个充气娃娃还是忧郁版的 哈哈哈 The Bionca is so blue.很妙很warm的片子。有灵性。

14分钟前
  • Mr.D
  • 推荐

其实是个很哀伤的故事,只是借着充气娃娃这个由头。我们有时候都会如此自闭,只是还要装作热爱生活

16分钟前
  • 气球少女.
  • 还行

Ryan Gosling新一代的演技派男星

19分钟前
  • tinkerbell
  • 还行

这个镇子的人心真好。

20分钟前
  • 绒布狗子
  • 推荐

见不得喜欢自己的女人被别人追去就莫名其妙地治愈了,把自闭诠释成单方面的寂寞,间接杀死自己的现任,被导演美化成“他的选择”,然后在前期所有隐喻下顺理成章地和那个说自己也寂寞的女人在一起。人的寂寞还抵不过一个充气娃娃。

21分钟前
  • Reborn Lee
  • 很差

這是我近年內看過最OVERRATED 的電影了 !差。

25分钟前
  • 林米
  • 较差

我们都曾如此自闭过TVT

30分钟前
  • Dita
  • 还行

此片纯情之至!

32分钟前
  • 力荐

这男人已经疯了。事实上,这个世界有很多被逼疯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尤其是基数众多的剩男剩女们,今天你剩了没有?

37分钟前
  • Daydreaming
  • 较差

天啊 我都要哭了 really dont like it

39分钟前
  • vanvan
  • 较差

还挺治愈的```

40分钟前
  • June__
  • 还行

冗长无聊

45分钟前
  • 懒懒
  • 很差

没敢看下去,那个女公仔有点吓人。。。

47分钟前
  • Bo
  • 还行

不过是一个怪异的人发生了一串怪异的故事,在有的就是小镇的温暖,可贵!

49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上帝让我们怎样避免孤独?答案是:彼此相爱。

51分钟前
  • 惊蛰
  • 推荐

看完《爱的对象》改为一星了

56分钟前
  • 小熊QQ
  • 很差

?!~?@不知要干嘛?!~@……×¥#@!%×——+(

58分钟前
  • Мойо-
  • 较差

这部电影简直是个笑话

59分钟前
  • molony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