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怕了他。
——泰戈尔《飞鸟集》在家静养,断断续续地看电影,零零散散地读书,难得的平静和休息。
偶尔从睡梦中醒来,然后买菜、烧菜,平静而又平静。
偶尔参加好友的酒局,打发着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平静而又平静。
《爱的边缘》(又名美丽诱情)就这样在一个遮掩着秋日的下午,击中了懒洋洋的我。
一段文人的不伦之恋,纠结在一个天才诗人与两人女人之间的床笫情事,潜伏在平静的海面和几间精致的小屋,贯穿于一个1小时50分钟的电影,《爱的边缘》。
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故事背景设置在1940年代的伦敦,一个处在灯火管制时期,战火纷飞与床笫之欢并驾齐驱。
诗人狄伦偶尔在酒吧里遇见了久违的初恋情人维拉。
两人原本是青梅竹马的恋人,数年后,维拉成了一名歌手,狄伦娶了敢作敢为的凯特琳。
故人重逢,再撞火花。
凯特琳与维拉成了朋友,亘古不变的友谊,是电影要表达的重要主题。
难解的三人情感关系,因为一个军人威廉姆而发生改变。
威廉姆是个得到维拉身体的倒霉蛋,可是从摧毁人性的战场上爬着回来时,他发现自己的老婆维拉与老情人狄伦再度重欢,自己的所有积蓄也让这个女人用来救济一个滥情的诗人,小镇坊间传说着两人孩子的父亲也是狄伦。
恍然间,一切都与这个一辈子的情敌分离不开。
愤怒的杀戮。
威廉姆躲开了战场上的子弹,但是他决定向这场心灵纠葛开战。
提起枪,狠狠地扇了妻子的耳光,然后冲向狄伦和他的朋友,一个足以摧毁这间小屋的手榴弹,在没有拉响之前,他听到婴儿的啼哭,人性在一刹那间苏醒。
在他的妻子维拉的搀扶下,回家。
逃过了审判一劫,他终于明白维拉说的“我爱你”是真心话。
经历了战火和人性的洗礼,他终于知道了平静的生活已经回归。
爱很短,遗忘很长。
——聂鲁达《邮差》扭曲的风流,纠结的爱情,是源于一个诗人和两个女人的孤独。
狄伦,自私的天才,自大的天才,一个颇受争议的天才,一个嫉妒成性的天才。
在片尾处,他说:除了愤怒的月亮,我不为那些骄傲的人,在波涛汹涌的纸上抒写,也不为有夜莺和颂歌作伴的伟人,我只为恋人们她们的臂膀,拥抱着岁月的苦痛。
这样的诗句,不由得让人想到劳伦斯,一个脍炙人口的情色作家,或者是那个可爱的《莎翁情史》。
只是,美丽的诗句只能陪伴着一个风流浪子的孤独,就像用女人来激发写诗的灵感一般,上帝总是塞你右手一个梨的时候,从你右手中抢走一个苹果。
此事古难全。
他只有指尖不离烟,性格仍旧自大而不羁。
当这个男人仍旧渴望着能游离在一个妻子、一个情人的情感中,仍旧做着伟大诗人的博爱梦想时,维拉用几句话深深地刺激了他。
“你只是想要那个沙滩上的15岁女孩回到你身边,并非我。
你脑中只有故事和诗句,可是我要的只是现实。
威廉姆,让我真实”。
凯特琳,因为敢作敢为,和狄伦成婚;因为敢作敢为,而对着狄伦在地毯上撒尿而狂笑;因为敢作敢为,而勇于接受第三者维拉的出现;因为敢作敢为,而容纳了一切,尽管最后像个忍气吞声的小怨妇。
“我可以激发狄伦的灵感,但是谁来激发我呢?
”这是凯特琳与维拉第一次的心灵对白。
维拉,一个性情的歌手,冲撞了一段美丽的初恋,冲撞了一个诗人的澎湃内心,也冲撞了一个军人丈夫的愤怒和温情,当然,最关键的是,她冲撞了自己的平凡人生。
“别让自己孤独”。
维拉与凯特琳,在诀别之时,两个女人俯在车身互相说。
电影已落幕,一个追求自在精神的故事,在脑中挥之不去,一个是非对错难分的抉择,悬而未决。
一个老人衣袖上的灰是燃尽的玫瑰留下的全部的灰悬在半空中的尘土标志着一个故事的终结之处——艾略特《四个四重奏》
和《赎罪》一样,因为是Keira Knightley,所以即使电影是牵扯了战争,我还是会看。
对于影片中的诗人我并不了解,可他也许太文艺了,掉进了过去的甜腻中无法脱身。
爱情的成全是需要两个人的顺从的,因此即使我多么不喜欢这个飘渺糜烂的诗人,我都得承认若只是他一个人的不忠,是无法完成这段恋情的。
当我看到归来的大兵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俊朗挺拔时,心里不禁酸涩,战争毁掉了我们的一切,他的大脑里被搪塞进太多残忍血腥的画面,它们抹去了他对妻子的信任,差点就忘记了自己还心怀爱恋,甚至不去触碰那个孩子,他以为,那是妻子和诗人所生。
也许是我没有看懂他们之间的纠结,我以为Vera为了自己的大兵丈夫留守,我以为诗人一直都是个混蛋。
我还以为大兵一直误会了他的妻子,孩子是他的,Vera也是爱着他的。
似乎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团聚以及互相和谐,才是我们毕生的归宿。
有人见到据掉手臂的那一幕吗,这种场面要比任何恐怖片都恐怖。
看得出来编剧和导演都很讨厌Dylan Thomas了。
在得知这是他的传记电影前,我一直都将其视为制造矛盾与悲剧的搅屎棍工具人。
全片竟无一个镜头能让我get到这位浪荡诗人的魅力。
Dylan唯二讨喜的时刻,可能就是连人带椅摔在地上和被枪击吓得快撅过去的片段吧。
道德困境下的角色想要得人喜爱要么靠颜值气质,要么靠才华智慧。
Dylan一无所有(旁白串几首诗真的无从体现其才),还要让观众理解两个美女对他一往情深并做出一系列害人害己之事,实在是太为难我胖虎了。
把Murphy和Rhys的角色互换说不定会好很多。
背景放在二战,战争场景也占有不少篇幅,但是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战火与诗,生与死…多么丰富的要素,电影本来可以借题讨论一些更深刻的东西。
但看到最后战争的意义似乎也只局限于Williams冲Dylan家开的那几枪,以及衬托Dylan的卑劣。
结尾来一句for the lovers, their arms round the griefs of the ages,笑死,有片中Dylan这种人的存在,不管在哪个ages都会是悲剧的吧。
因为我是希里安·墨菲的影迷,再加上朋友的推荐,我看了这一部电影,可能是深受《浴血黑帮》的影响,整片看下来,我恍惚在看Tommy Shelby的成长记,看他如何从William 一步步的被生活、战争、爱情逼成了一个剃刀党,不得不说影片中墨菲抽烟、喝酒、持枪的动作细节,都让我感觉到跳戏了。
影片完结时,我和很多人一样感受到窝火,可能是因为一个正直、浪漫、英雄式的人物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幸福,也可能墨菲与生俱来的散发着忧郁的眼神,一直提醒着我William的人生必然是坎坷的。
等我躺在床上回味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不得不说四位主演中,更让我觉得耐人寻味的反倒是凯特琳和迪伦这一对,这样一个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我们到底想从爱情从得到什么?
或是在一段关系中我们对另一半的期许是什么?
“Vera please never chang”这是迪伦在电影中反复对维拉说过的一句话,也更像是他自己的人生格言和对爱情以及婚姻的价值观。
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迪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使在影片结束时Dylan is still that Dylan,他的胆小、懦弱、自由、随性一样都没有改变,身边的人、女人、伴侣有的走了,有的还在,但是他的处世之道从没有受到过半点的干扰,他很清楚的知道在一段感情中他需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在不同的角色那里他能获得的是什么,在凯特琳那里,他需要的是包容、庇护和家的感觉,他喜欢像襁褓中的孩子一样,趴在凯特琳的肚子上给她读诗;在维拉那,他要的是维拉对他的迷恋和痴迷,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那种对一个人不顾所以的喜欢,所以维拉最后才会说“迪伦你要的不是我,而是海滩上那个15岁的姑娘”,他享受被偏爱的感觉,因此他接受不了另一个人分享维拉的爱;在其他形形色色人那里,有的为了金钱,有的为了泄欲,可以用他自己的台词来形容“诗人是需要体验生活的”。
如果是happy ending结尾的话,我们本应该看到迪伦最终顿悟,和凯特琳厮守终身,或是凯特琳最终离开了迪伦,但是都没有,还好他没有。
在一段关系中,有些人像维拉,比如说我自己,我们在感情中获得的幸福来源于另一半的满足,所以我们愿意改变和付出,就像维拉对William的评价“我不喜欢为我沉沦的人”,我想后一句应该是“我更愿意沉沦的喜欢一个人”;有些人,极少的人像迪伦,极度的自私的爱着自己,我才是最重要的人,我不会为了任何人改变,也没有人值得我去改变。
很多人都有一时的自我,但想要一辈子自我的活着,也需要莫大的坚韧的意志。
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都仰望那些活的真正有意思的人 那些真正酷的人 那些毫不掩饰自己欲望的人 他不需要多说什么 自然有人沉沦”,可能说的正是像迪伦一样的人把。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像William一样,被一个人所吸引,无法自拔。
如今我想法是,如果你确认你爱着那样一个人,能够接受“迪伦和维拉”那种从不加掩饰和闪躲的关系,能接受她一切的好与不好,那就像凯特琳一样去爱吧,即使最后迪伦被所有人唾弃,陪在他身边仍然是凯特琳。
如果你接受不了,哪怕心里有一点的芥蒂,那么乘早说不,这一点点的芥蒂迟早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你,让你寝食难安。
愿意也好,说不也罢,但是唯独不要做的就是,让另一半为你改变,因为那才是你最不想要的。
William在战火纷飞的伦敦这样拂去Vera的眼泪,这应该是这么久以来,唯一让我觉得心都要融化了的电影台词,原来我还是如此无可救药地罗曼蒂克,不过这样漂亮的台词只是the edge of love锦上添花的点缀,影片本身的层次和节奏已经可以让我很心满意足地回味很久了。
与其说这是一部讲述大才子Dylan Thomas极富争议的私生活影片,倒不如说是两个女孩子从情敌到朋友,并成为soul mate的故事。
Dylan也好,William也好,最终都成为了配角,二战的背景其实也是一个次要的motif。
Keira Knightley和Sienna Miller对友情,对爱情的诠释实在是出色,Bravo!
吴克群有一首歌叫“为你写诗”,似乎全世界的女人都会为诗歌所打动。
只要写一些“你是我的星星”之类的话,然后对女人说“这是我为你写的”,然后女人立马会晕倒在你怀里。
而似乎全世界的诗人都不甘于只属于一个女人,酒和性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不幸的是,本片里的两个大美女,都爱上了这么一位自以为是的诗人。
一朵红玫瑰,一朵白玫瑰,诗人想两朵都要。
女人们却不这么想,她可以容忍你除了写诗一无是处,可以容忍你跟别的女人鬼混,但不能容忍你跟别的女人说我爱你。
玫瑰们逐渐看清了诗人的本质,不过是个只会说甜言蜜语的混蛋而已。
于是,红玫瑰和白玫瑰反而关系微妙,从情敌变成了朋友,爱上这么一个男人,她们能明白彼此心中的痛苦。
影片的最后,红玫瑰跟诗人走了,白玫瑰则留下来相夫教子,她们彼此互道:“Don’t be lonely”。
——好好过你的小日子吧,忘了他吧。
——你这辈子要受苦了,别亏了自己。
结局也是一首歌,“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威尔士海岸线风光无限。
画面很好,构图很好,光影很好,色调很好.也只有这样啦.明明就是一个JP男人夹在两个女人之间两头讨便宜的故事,硬要扯点百合的擦边球进去.问题是不甜的瓜打多少催熟剂进去都不甜,两个女人的关系其本质就是争风吃醋,没有感情就算玩暧昧也不会有感觉.于是那一大堆煞有介事的同床啦,共游啦,blablablablabla的桥段全都成了装腔作势假得可以.要不是看在画面的份上,不会给3星.
推荐理由:本年度最纯正的英伦气息都在这部电影里了,四位主演的表现无一失手,戏份拿捏之准,值得鼓掌。
片 名:《爱的边缘》导 演:约翰•梅布瑞主 演:凯拉•耐特丽、西耶娜•米勒、希里安•墨菲、马修•瑞斯出品时间:2008年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关于诗人,我听过的最优美的一则传说是这样的——有一天,身无分文的海子走进昌平的一间饭馆,对老板说,“我没有钱,但我是一个诗人,我可以给你背诗,换顿饭吃”,而老板说诗他听不懂,但他可以管诗人吃饭。
一个好的世界是,在其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如其所是地活着,我的意思是,现实主义者凭借他们的现实主义,而梦想家凭借他的梦。
当然,诗人来到这个世上并不单单为了活着,呵不,他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找死。
海子在那段流浪之后选择了卧轨。
而五十五年前,也是个十一月,爱尔兰诗人迪伦•托马斯在喝了十八杯纯威士忌和两杯啤酒之后死去,致命的因素还包括毒品和药物,终年39岁。
本片关于迪伦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他的初恋情人薇拉和他的妻子凯特琳,二者之间微妙又温暖的关系。
钱钟书曾在《围城》里戏谑,共同爱着一个女人的两个男人是“同情兄”,那么深爱着同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该如何定义?
恐怕很难。
女人才不会喜欢这样的玩笑。
而如薇拉跟凯特琳这般竟然能够惺惺相惜做成了知己的情况,说到底也不过是两个人都隐忍到七窍流血的化险为夷而已,并且,势必是,她们当中至少有一个,对那个共同的男人已经爱得没有那么绝对了。
“光在大质量客体处弯曲”,这样壮丽而诗意的句子当然不是我的创见,这是相对论。
过度的才华,赋予其拥有者强大的蛊惑力,令他们能够以一种天真的理所当然的残酷,在自己周遭制造各种麻烦的关系,如同布下陷阱,伤害身边所有的人,——妻子、情人、情人的丈夫、孩子、朋友,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诅咒,就像遇难。
想想看,薇拉要有多么爱迪伦,才能容忍他带着妻子住在她的家,深夜在一帘之隔的床上听着他们做爱?
这是多么该死的事情,又是多么的寂寞啊。
解脱的办法恐怕只有一个,就是不再爱他。
而当得知薇拉不再爱他之后,迪伦的表现果然像是个真正的诗人,即,表现得像是个真正的混蛋,——他企图通过诬陷,把薇拉的丈夫送进监狱。
呵,这么不成器。
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热爱这电影的最后一幕——隔着汽车,金发的凯特琳与黑发的薇拉对望,告别。
凯特琳说,“不要寂寞啊”。
薇拉回答,“你也不要。
你也不要,凯蒂。
”她们的眼神、泪光、笑意,甚至唇角扬起的节奏和弧度,苍凉而深沉,充满了劫后余生的悲悯。
因为,到最后只有她们两个人才近乎等量的知道,对诗人的爱像是悬崖绝壁。
你看,还是爱玲奶奶的那个逻辑,这是因为懂得,而生出的恩慈。
值得一提的是,此片之后,西耶娜•米勒于我,不再仅仅是裘德•洛的前女友,或是与凯特•摩斯齐名的英伦风混搭女王,靠绯闻和街拍维持曝光率的明星,而是一个真正会演戏的演员。
呵,你看,这年月,评价一个演员“是演员”变成了一种赞美,有点滑稽是不是?
《公子阿尔菲》里她的轻狂我已过目不忘,再到《工厂女孩》中重见,我以为她只能演这类又浮浪又纵情的本色故事,直到这部《爱的边缘》。
我印象很深,她站在冬日刺骨的海水里对薇拉说,“我怀孕了,我不能生下来,你有没有钱?
”为了报复她的诗人丈夫,凯特琳跟路人甲上了床。
但她并没有因报复而变得强大,相反,她更柔弱了,更无助了,——她没有办法少爱他一点。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明白,西耶娜的表演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那时她的表情像一个看破了红尘的妓女,曾经挣扎过,而此刻旧痛仍在,但她是认命的。
因为这一点痛,也因为这一点认命,她变得复杂起来,高贵起来。
当然,西耶那•米勒始终是适合这种带点自毁倾向的角色,外在强劲暴烈,内中柔肠百折,并且,她们都曾像挥舞鞭子一样,挥舞过自己的生命。
2008-11-10
给两星不是觉得差,而是觉得把原本可以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题材和故事拍得平庸了。
不是没有闪光点,本是冲着两个有才气女演员的合作去的,却也的确有撞出火花——最后一幕告别尤甚。
然而闪光点若干,绝不足以将一部平庸电影提升至优秀甚至只是尚可的位置。
四人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的状况,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改变性质,所以并非走的扑朔迷离路线。
又或者这种无法改变,才是最为纠结。
表演并没有失去水准。
编剧也并未因为是明星戏,就把观众全当青春期小孩来对待。
强壮的艺术指导Raggett先生让影片在视觉上显得很好看。
而且直到最后都可以令人因回想着史上曾存在这一段——一堆或真或假的时髦关系而发呆。
这一切这一切,都不足以弥补犯了原本可避免的平庸的过错。
<爱的边缘>/
女人确实是比男人高一级的生物~
Live while you can, live all you can.
配乐和画面5颗星,Cillian Murphy&amp;Sienna Miller5颗星。如果英雄爱上了你,为什么还要向不靠谱的诗人献上无谓的爱?
故事一般,但是一部味道很独特的电影。
关于旧情难忘,放纵,改变,描述糟糕的恋情和婚姻
从来喜欢欧洲那帮人的二战与爱情的关联
K.K美百合美制服美(小沈队形美)
前半部太散乱,画面很精致,故事让人窝火,西耶娜·米勒、 凯拉·奈特莉两位美女的激情戏。
想吐啊 那个迪伦什么鬼 两个姑娘围着他转 完全没感到魅力 毛线天才诗人 这个男演员太油腻了 只感受到渣男 没有感到才华 恶心 难以想象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是他写的 经常get不到凯特颜值 这里面有几个镜头还是漂亮的 有毒吧 国外再开放也不是这样把 当着老公的面跟别的男的搞暧昧亲嘴跳舞啥的 服了 我的三观啊 看了不少三人行的 这个真的恶心人 四个人里面只有墨菲的角色让人喜欢 想骂人 没有丹尼尔刘易斯的颜值气质演渣男真的太恶心了吧 两个女主也没有百合的感觉 男主选角太失败了 丑陋猥琐怎么可能让两个美女爱的不行 导致诗人迪伦这个角色根本立不住 我去 诗人原型也好丑 这个迪伦死渣男连男人都不是 别的男的上战场保卫国家 这个sb诗人就会躲在后方勾引女人 好久没看到如此恶心三观的电影了 两星都给墨菲
有点无聊= =..真的
人物设定并不讨喜 各有其厌恶点 实在看不出有个人魅力的角色 来掩盖平庸冗长的泡沫剧情 战争下的爱情总必不可少深情款款的书信戏份 抱着看女女情怀的心显然会失望 唯一能让我坚持看下去的也就是那该死的强迫症了 KK哭起来可真不好看。
感觉Keira Knightley很多角色都是一副天真无邪,不管我事的模样伤害着所有人,自己却浑然不觉,然后继续天真无邪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伤害你”,这种女人太恐怖了
爱的边缘
sienna miller美呆了
哟,有三人行桥段。某人应该很感兴趣
烂烂烂。滚 开
很美
没看完...拖沓啊,困过去了
有的人就是露不如不露 比如KK
看得打瞌睡,我承认,无耻的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