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世事無常快得來不及欣賞再匆忙 總有牽掛 不能放那些話依稀耳畔那些事已成過往來時路 跌跌撞撞難預料 未來究竟會怎樣那時我無法體會你肩上的累謝謝你帶領我飛翔為我遮風霜好好走 我已學會了學你用微小代替捨不得好好走 我已學會了學你的勇敢勇敢對你說再見——《停止吧時間》潘協慶此情只待成追憶文/羅diang偶然中在網上發現了《親愛的奶奶》的資源,才想起兩年前《我可能不會愛你》播出后瞿友寧導演宣傳的這部電影,這部被瞿導稱為《我》劇親子篇的電影。
向來對這種類型的電影沒有任何抵抗力,真摯的情感,細膩的手法,不矯情,不做作,一切都樸實自然,這便是瞿導的魅力。
看完之後,我已經被這瞿導自己的故事深深打動。
影片中的絕對主角——奶奶,由台灣的國寶級人物,豫劇大師張岫云女士飾演,據聞這是85歲高齡的她第一次出演電影,而且影片中的奶奶年齡跨度從60歲左右一直到90多歲,片場還請來了隨同特助和護士在旁看護,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張奶奶是上世紀民國時期的隨軍藝術工作者,祖籍河南,在電影里她也操著一口河南口音的國語,濃濃的大陸普語出現在台灣電影里,便陡然生成一種眷村的味道,這便能契合影片中的背景,又或許這便是瞿導奶奶當年的模樣。
影片中,作為一位榮民遺孀的奶奶,擁有一種剛直不阿又固執要強的性格,她會因為自己的錢財被騙隻身一人去和劫匪搏鬥而被警察誤會送進警察局,她會因為友人一句無心的玩笑而較真然後鬧得不歡而散,她會因為自己的寡婦媳婦認識了新的男同事而生悶氣。
但是,她又和大多數人的奶奶一樣,她疼愛的自己的孫子,她會拿出自己的私房錢給孫子買機車,她會常常帶他去看立體電影而“害”他長大選擇了念電影專業;她常常不待見自己的媳婦,抱怨她總是沒時間陪兒子,嫌棄她做事慢慢吞吞;她還擁有一輩子積攢下來的烹調技巧,知道孫子喜歡吃肥一點的梅乾扣肉,把秘方傳給了兒媳婦,再傳給了孫媳婦。
她面對孫子那慈祥的微笑,想起早逝兒子那落寞又欣慰的眼神,訓斥媳婦那雷厲的話語,多麼立體,那麼似曾相識,多麼真實的存在在我們身邊。
以至於最後孫子在奶奶的追悼會上都說,“要說你的故事其實很難,因為總是那麼平凡無奇”。
但是,瞿導的過人之處就在於,能夠在平淡之中體會幸福的味道。
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就像從后往前跳幀的幻燈片,記憶的軌跡環環相扣,由成長再到童年的往事慢慢展開。
往日悉心照顧自己的孫子,待老了被孫子照顧,儘管兩代人有深深的代溝,但卻不妨他們在溫馨的話語中訴說著對彼此的關愛。
他們同樣都想念著那位時刻給予自己力量的逝去的好父親好兒子,每當家裡遭遇困境,爸爸的意象總是適時地出現在他們身旁,他在警察局里安撫憤懣又失落的奶奶,他在家裡安慰堅強又壓抑的妻子,在飯桌前注視著一夜長大將為人父的兒子,一家人便以這樣的方式,想念并維繫著這世間最樸素的情感。
就像是那一盤普普通通的梅乾扣肉,每一樣素材,每一份調料,就像家裡的每一個人,缺一不可,才有濃濃的家的味道。
其實,又有誰家的奶奶,不曾有一樣拿手的家常菜呢。
想起自己的奶奶,普普通通卻又是我世上唯一的奶奶。
她也是那麼一個平凡的人,年輕時在困難時期一手養大了五個子女,年紀大了又替子女照顧自己的孫兒,年復一年。
她喜歡鄉下,卻迫於無奈囿於城市之中。
她不識字,平日除了照看孫兒便只能看電視解悶;她能燒得一手好菜,孫兒長大后都記掛她燒的飯菜;她很熱心,能夠很快地和小區里的市場里的大爺大媽熟絡。
在城裡住的那段日子,每逢我放假在家閒來無事,她總會走進我房間,跟我聊聊近況,問我什麼時候畢業,什麼時候考研,又告誡我說不要那麼早談戀愛,又或者乾脆和我一起看電視,有段時間我在看台劇《飯糰之家》,奶奶和我一樣看得津津有味。
現在,孫兒都已長大,她也已經回到家鄉生活。
逢年過節兒女們拖家帶口地回老家,便是她最開心的一件事情,每逢年廿八便急著詢問爸爸什麼時候回去,然後便開始迫不及待地準備過節的口糧,打掃屋子,整理床鋪,迎接年三十晚上的兒孫滿堂。
就像影片的最後,儘管奶奶已經仙遊,但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年夜飯,因為懷念,所以奶奶還在,爸爸還在,大家都在。
這就是瞿導筆下的《親愛的奶奶》,就像是一鍋老火慢燉的高湯,散發著家裡的味道。
它會讓你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想你心愛的人,思你過往的事,悟你人生的情。
沒有像韓片《娘家母親》那中大喜大悲的煽情,也沒有爛大街婆媳劇的誇張和矯飾,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就算是沒有對白,一抬眉,一抿嘴,豐富的情感瞬間躍然紙上。
喜歡《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朋友一定會愛上這部影片,同樣細膩的鏡頭,同樣純粹的情感,同樣富有哲思的對白,同樣動人的配曲,還有劇中演員的友情客串帶來驚喜。
相信這部電影,能夠像其他賦有情懷的台灣電影一樣,能夠填滿心中那小小的私密的角落。
總有那麼一些逝去的人,永遠住在心房的角落里,等待我们去追忆的。
今天是母親節,除了祝媽媽外,也要祝天下的婆婆奶奶們母親節快樂!
Ps.喜歡的電影台詞1、親愛的奶奶,要說你的故事其實很難。
因為總是那麼平凡無奇,我的記憶也片片段段的。
你知道嗎,我們之間很多看來好像不重要的事,其實,卻不小心改變了我。
2、或許就因為,你已習慣什麽都不說,默默承受,所以我甚至看不到你的難過。
3、奶奶,你記得,我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叫你外星人的嗎?
4、我不懂得如何去愛一個人,更不懂得承擔責任。
因為我總是被你保護著,要我不去好奇大人的世界。
5、孫媳婦:奶奶是去當神仙,雲遊四海了。
曾孫:那什麽是當神仙?
孫子:就是很想阿祖(曾祖母)的時候就抬頭看天空,如果你有看到云,就表示阿祖躲在云後面看著我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总有人一直在我们的生命里。
一个有点特殊的家庭故事,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直跟妈妈还有奶奶一起生活。
与其说是他的成长史,不如说是对奶奶的回忆录。
奶奶的性格有点固执,也不喜欢依靠别人,总之是个很主观的人,却十分疼爱孙子。
就像所有的老人一样,不喜欢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年老,还像年轻人一样做事,对于子女的事情也总喜欢用一些过来人的观点指手画脚,觉得她自有她的道理。
也从不在子女面前展示她的软弱,就好像他一直是很厉害的那个年轻时的自己。
在我们离开他们时,从未意识到他们的老去,直到有一天我们离家许久,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早已苍白了鬓角,他们再也不是那个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背后支持我们的那个人了。
或是等到,他们离去,才发现自己竟没有好好的对待他们,而是一直习惯了依赖。
那一刻,突然成长,原来他们也会老去。
而大概也是那天,意识到他们会一直在我们的生命里,无论老去还是离开,一直一直地在那里,就像他们年轻时的样子。
首先谢谢“豆瓣观影club”,给了电影票看这部电影,最后还见到了导演。
首先说下电影结束后的导演见面会,其中导演说的几点:1.这部电影大部分情节都是根据导演自己的亲生经历编写的,据导演说有70%的内容,除了电影里使女朋友怀孕的情节是导演自己想的。
2.这部电影中饰演奶奶的老人是張岫雲,台湾豫剧大师,说着一口河南话。
感觉很亲切。
3.电影里饰演死去的爸爸是张世,电影里也常常出现,电影要表达的是家中每个人想象的父亲的形象。
4.电影里有一场是在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家中发了大水,这也要表达一种悲伤之情。
这部电影在叙述上感觉是有些凌乱,不过还都能看的明白。
整部电影的基调都带着点悲伤,因为每个人都知道电影的最后会发生什么。
所以也没有什么突然的悲伤,生活就是如此。
一代又一代的。
电影的最后,奶奶去世后,妈妈似乎也变成了奶奶。
很奇怪,整部电影里几乎没有什么令人高兴的事情。
导演的思念似乎太过悲伤了。
不过谢谢导演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拍了这部真诚的作品。
不像那么甜蜜的爱情故事,没有那壮观的绚丽场面,故事情节也似小桥流水。
可是,其中那最贴近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琐琐碎碎,点点滴滴,往往最深入人心的也正是这些,也正是这些最容易让人感到珍贵。
在如今已渐渐麻木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回到家中才能体会到自己身体中还仿佛存在着那么一点点的称之为人性的东西。
一个家庭的破败,到另一个家庭的新生,最最普通的过程讲述了最平凡却最有意义的东西——成长。
影片叙事结构很好地与主题相契,因为是回忆思念纪念亲爱的奶奶,所以采用倒叙。
虽然倒叙手法也常能在其它电影文学作品里看到,但往往故弄玄虚,用于设置悬念。
用在这里,感觉很自然,也很精妙。
电影前面大概3/4都是在倒叙,一个小事件接着一个小事件,而且是层层嵌套。
有人觉得这里结构紊乱,其实细想下,我们平时回忆的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
从一件事某点又想到另一件事,想了一会儿就忘了自己怎么会想到这么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
不过整整3/4时间都在层层嵌套的小回忆中,而且没有很清晰的线索脉络,虽然作者每一次都会加入信纸上的旁白来过渡,但依旧感觉脑力无法承受,因为的确,如果没有看到后面就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
在第八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觀賞了這部電影。
懷著很期待的心情去看,我承認自己是容易被感情濃重的電影打動,電影過程中幾處被感動到飆淚。
奶奶的感情真誠細膩,讓我想到自己的奶奶和外婆。
因此可以說這部電影的感情牌打的很成功。
但是總體來講,看完整部片感覺到很累。
瞿導演用幾個回憶的片段組合成電影,雖然以阿達的文字問綫索,但縂讓人有不連續的感覺。
電影的名字叫《親愛的奶奶》,但卻有大段的對守寡的媽媽、去世的爸爸、被搞大肚子的女朋友的感情部分,給人割裂、劇情不集中、不緊湊的感覺同時,也稀釋了對奶奶感情的表達。
或許導演想要表達的感情太多太濃,或許作爲觀衆的我年歲尚小,無法對家庭各代之間感情有深刻的感觸。
以上是自己一些拙見。
ps:小護士的笑點戳中我了;阿達的女朋友真漂亮!
『奶奶,我們去租《ET》的電影回家看好不好?
』阿達騎著媽媽的淑女摩托車,從警察局載著奶奶緩緩穿過橋墩上的摩托車道回家,那是奶奶第一次在摩托車後座上雙手環抱著孫子阿達,並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告訴阿達自己同樣相信有人活在電影裡頭。
那一幕,看似簡單卻很有力量,把阿達絞盡腦汁一筆一筆寫下奶奶告別式上的感言,那些時空不連貫卻緊緊相關的片段、那鋪陳許久的倒敘回憶、那念念不忘的故事堆疊起的濃厚情感,全在祖孫倆的簡單對話中流瀉,猛力撞擊我的淚腺。
========電影從白髮蒼蒼的奶奶(張岫雲)看著孫媳婦(李千娜)在廚房作梅干扣肉起頭,她在屋外提醒著烹煮這道菜餚的步驟與注意事項,鏡頭也悄悄攀照出這棟老建築的味道,與回憶。
已華髮的媽媽(林美秀)偷偷幫媳婦調整了熬煮「梅干扣肉」的火侯,接著從院子透過動作告誡陽台上未成年的長孫不要抽菸;而屋內蓄鬍捲髮的阿達(柯宇綸)正叼著菸,苦苦思索著回憶中奶奶的片段,並一一記載於信紙上…『親愛的奶奶,……』跟著阿達的思緒,劇情一步步往回倒敘。
奶奶從不把痛苦說出來、總是自己默默承擔與忍受,即使被金光黨騙走了高額的現金,也想自己獨力解決;為什麼奶奶要由銀行領出那筆為數可觀的鈔票?
因為那是奶奶在阿達腳傷打石膏躺在病床上時,答應要給舊摩托車壞掉的阿達買新摩托車的基金;為什麼阿達腿上會打石膏?
為什麼他的老野狼會壞掉?
因為阿達覺得自己該長大了,於是騎車載發燒的奶奶到醫院看診,發現奶奶身體微恙所以出去買碗粥給奶奶熱熱身子,卻在回程路上出了車禍;為什麼阿達覺得自己該長大了?
因為一起讀電影系的女友懷了阿達的孩子,必須生出一筆錢應急的他向奶奶借錢不成,鋌而走險趁奶奶洗澡時躡手躡腳偷翻奶奶的房間與衣櫃,意料之外卻翻出自己幼年喪父的真正原因;為什麼阿達會去讀電影科系?
因為奶奶只要心情不好,就會帶小時候的阿達出去溜達、玩耍、看電影,讓自小想像力豐富的阿達認真以為電影院放映中的阿里巴巴與愛麗絲,是活生生真實在自己眼前演戲的兩個人,當劇終後的愛麗絲為他送上飛吻、當爸爸出現在戲院舞台上揹著他飛高高,他就更深深喜歡上「電影」;為什麼奶奶經常心情不好?
因為阿達的爸爸在壯年時因意外而過世,奶奶故作堅強的武裝起自己,保守這個秘密不想讓年幼的阿達傷心,保護著孫子不要過早接觸成人現實又殘酷的世界,奶奶告訴「小阿達」不要有太多好奇心,於是乎阿達小時候對現實生活沒有太多詰問,想像力也就出現在觀看電影的時刻;另外奶奶更因此對媳婦(阿達的媽媽)有許多不公平的懷疑與責難,經常覺得媳婦年紀輕輕就守活寡,一定會耐不住性子、不甘心青春就這麼折騰消磨…劇情就在這些看似不連貫卻緊緊相關的回憶片段中,往「過去」開展。
被銬上手銬的奶奶落下淚來,過世的爸爸(張世)牽著奶奶的手走出出奇靜默的警局,沉冤得「雪」。
深切覺得自己應該肩負起一家重擔的阿達,跨上媽媽的摩托車準備載奶奶返家。
『奶奶,我們去租《ET》的電影回家看好不好?
』阿達騎著媽媽的淑女摩托車,從警察局載奶奶緩緩穿過橋墩上的摩托車道回家,那是奶奶第一次在摩托車後座上雙手環抱著孫子阿達,並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告訴阿達自己同樣相信有人活在電影裡頭。
那一幕,看似簡單卻很有力量,把阿達絞盡腦汁一筆一筆寫下奶奶告別式上的感言,那些時空不連貫卻緊緊相關的片段、那鋪陳許久的倒敘回憶、那念念不忘的故事堆疊起的濃厚情感,全在祖孫倆的簡單對話中流瀉,猛力撞擊我的淚腺。
接著故事回到電影開頭的時空,披麻帶孝的阿達拿著自己洋洋灑灑寫下的回憶,淚眼婆娑地一句句訴說,真切感人的親情,力量大得出奇。
劇情接近尾聲、車子駛回老家,畫面再次呼應告別式上的話語,白髮蒼蒼的奶奶正在門口用力且吃力地揮手,但她正溫柔地笑著,美好的回憶莫過於此,最最動人的正是這樣平凡卻深刻的一幕。
========電影裡回憶動人的力量,絕對需要好演員來演繹,而本片中飾演奶奶的豫劇大師、曾獲紐約藝術成就獎的張岫雲奶奶,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此生動自然又不造作的演出,讓人自然而然進入故事裡,輕而易舉就被催淚彈掃射、命中。
此外,《親愛的奶奶》中也不乏令人莞爾的橋段,像是一夜長大的阿達回到家中後,誠實勇敢地向奶奶與媽媽說出「要當爸爸」的決定,鏡頭360度轉動著,過世的爸爸(張世)就不斷出現在祖孫三人的身旁,以不同的神色與表情安慰或鼓勵著家人,引起戲院裡不少的笑聲;其餘的有趣段落也巧妙穿插在感動人心的劇情裡,讓人淚中帶笑、笑中帶淚。
這是一部娛樂價值沒那麼高、沒那麼爽的電影,卻是一部值得仔細端詳並回味再三的親情小品,看完它會反思自己的家人與長輩,那就是它最大的力量!
回憶的,力量。
2013.1.9 | changyiyao 張藝耀
隔代的感情,家人之间的关心、责备,甚至是对对方犯错的迁怒以及真正内心的心疼和自责表现的很到位。
影片中爸爸的角色的缺失(包括后来奶奶也去了【阴国深造】),用虚假的影像代替,从所对应的角色的角度来表现,真实有立体感。
叙述方式插叙,过渡平滑,不冲突,非常真切。
童年的无知,少年的叛逆,青年的迷茫,成年的担当。
最后妈妈成了奶奶,仍选择住在老家,她用自己的方式去怀念奶奶。
影片的确有的地方是强加上自己的感情(自我),但作为一个回忆录,应该是可以原谅的吧。
★★★★☆ 文艺片台湾确实拍的很好,把一些感情通过景色转换,文字能够很巧妙,很细腻的表达出来。
在里面中不仅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能感受到世界的爱。
和欣赏一些平常也许生活中会错过的景色。
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有新的感觉,值得重温,值得再看。
★★★★☆ 文艺片台湾确实拍的很好,把一些感情通过景色转换,文字能够很巧妙,很细腻的表达出来。
在里面中不仅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能感受到世界的爱。
和欣赏一些平常也许生活中会错过的景色。
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有新的感觉,值得重温,值得再看。
半夜里看完《亲爱的奶奶》,忍不住落泪。
电影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幼年丧父,与奶奶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的小孩,在这样一个单亲家庭环境经历下的动人往事;影片过程朴实无暇,没有一点刻意催泪却总是戳中观众的泪点,影片带来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动,它用最真挚的情感教会人们如何成长,如何爱人,如何用肩膀承担起爱的重量。
片中写给奶奶的信上的每一个字,是如此美丽,电影或许正是导演的人生经历,又或许是我们每个人其中一段人生的缩影。
还是《我可能不会爱你》的风格,独树一帜的小清新。有关爸爸的幻象一段极具辨识度。对奶奶的深情回忆、对爸爸缺席自己成长的惋惜、对妈妈的敬意、对电影的情怀,也许都是真真切切的,但始终是未能拍得动人。叙事结构十分怪异,毫无倒叙的必要。奶奶说的什么话?
离去的家人一直在,永远年轻,永远与我们同在。
多亏有了林美秀演的马麻~怎么还没在演员表里出现哇
谢谢你们一直都在,爱我保护我。
还行吧!!!!
好题材,拍得实在一般,煽情
1.5 硬着头皮看完的,一部严重需要快进看的电影。各种事件的拼贴却怎么也拼贴不出一个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闪回、幻想段落一次次的让人出戏,缓慢的叙事节奏是为了让情绪慢慢的发散出来,为了缓慢而缓慢实在是要把观众拒之门外啊。
断断续续看了好几个月才看完…每次只能坚持二十来分钟,太催眠了…瞿友宁还是适合拍好看的偶像剧。
奶奶面有狮子相哦,独闯贼窟太帅。镜头语言非常有趣。
边看边想起我爸,哭惨了。前面有点搞不清状况,后面被年夜饭那段感动了
平凡中的真情
缺少点东西。但瞿导转型还是比较成功的。
拍了些什么烂鬼,难看还处处透出廉价感
怎么说吧,充满感情的不一定都要高分。他爸爸的反复出现原谅我觉得没必要且奇怪喜感。最后一点台!湾!竟!然!下!雪!可!
看不下去。
套用三年前的影评标题:有感情不一定是好电影
有人盗用我的号给这部电影打分,我现在把他改成一星!!
淡淡的~
没意思
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