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入侵超市的重口无厘头片,那导演是拍过还是看过多少恐怖片啊?
澳洲黄金海岸风景和透明小水母好萌啊 3D效果还行,这种片子看4D的会更有意思。
11
在看这部片之前我曾一直在思考:怎样才算一部精彩的恐怖片?
在故事能自圆其说的背景下,最大可能的刺激观众的神经!
让观众心发慌,手发凉,脚发麻,把小朋友吓哭,把老头吓成老年痴呆……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标准,这部片可以达标!
第一个中国人die needlessly。
与其说是死于意外倒不如说是被后面的cowboy杀死的。
很容易预料到的风险竟然没有准备。
有一百种方法可以解决危机,这位貌似很有点子的中国人竟然想不到一种。
不过从他下水前的遗言就可以看出编剧不能让他活下去。
这种死法倒是体面点。
除此之外,整个剧情倒是很reasonable。
本片画面情节不可谓不血腥。
但以鲨鱼吃活人为背景,以恐怖片为形式,拍摄的影片如果不血腥就是欺骗观众了。
在了解以上背景和形式的前提下,走进电影院又不希望看到血腥画面就是自欺欺人了。
这是我从时光网搬来这里的第一片影评,从当年的QQ电影,到时光网再到如今的豆瓣。
希望这里可以是我影评的最后一个“家”。
本片貌似没有释小龙啊,可是演员表却排在前面。
戚玉武是中国演员,不是新加坡的。
不过他参与了好多英文电影的演出,参与国际团队的电影也绝对没问题。
剧情比较坑爹,一惊一乍的,适合弄个3D看看。
这次广电居然让这种血腥恐怖片在中国上映了真是难得!
让我惊叫了几声!
如果你最近活得觉得没意思了,看看这电影还是不错滴
一场大海啸突如其来,一群人就这么给困在超市里了。
有白人,有亚裔,独不见黑人,哦,恍然大悟,这不是在美利坚,而在英属澳大利亚。
哇塞,我在里面还看到了久违的中国人,那个曾经的少林小子不见了,虎头虎脑变成现在的高大威猛。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请大家一定要注意释小龙,不知道是他口语不佳还是导演觉得赞黄种人就是那种寡言少语但是内心坚强,总之他虽然台词不多,但是作为拯救了大家的一个英雄,在剧情进展到中间的时候掀起不小的高潮。
(看到评论发现自己认错人了……救大家的女主男友是戚玉武,抱歉抱歉啦!
)high!!
看完我会想,如果中国发生了类似的海啸,估计冲上来的可能是小黄鱼和皮皮虾,而没有什么大白鲨。
那时候困在超市里的人可能生起火来把歌唱,烤鱼火锅吃得爽。
若是有大鲨鱼,那也是它们的忌日到了。
鲨鱼碰上了广东银,恐怕不是它吃咱,而是它被吃残。
鱼翅盛宴,好吃好吃。
吃饱喝足之后,手工超强的温州人开始加工鲨鱼牙,鲨鱼皮,做成皮包、鞋垫还有儿童玩具或者靓女挂件,别说,这东西加工一下还挺赞。
东北大妞披上鲨鱼皮,就着货架跳起了热舞,北京果儿加入其中,骂着大逼斗喝着生啤,顺手拐了一个川西小生,“你丫的,再来点白的!
”陕北的娃娃没见过这阵势,和新疆娃娃一起听着天津小伙的单口,觉得鱼腥子味儿还是没有羊膻味儿迷人,并且暗自发誓下次一定把大麻花就着吃,练就一口流利普通话。
藏族的卓玛高原红的小脸配上了鲨鱼皮包,被福建海龟称赞为后现代。
四川小妞惊魂为定,怀疑是否还有余波。
山东牛犊乐呵呵的问,“俺幸福,你幸福么?
”武汉的雷雷说,“个婊子养的,我幸福啊。
隔天,海南的小七看到一则新闻: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大力发展鲨鱼加工进出口,她撇撇嘴,换上了比基尼,下海了。
心说,这年头鲨鱼都快灭绝了。
《大海啸之鲨口逃生》这部电影,名字通俗直白,直奔主题,并不故弄玄虚。
但是看完后,我感觉它是一部纯粹率真的商业片,把传达视听震撼、娱乐观众作为主要目的,中规中矩、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
关于鲨鱼这种凶猛的海洋霸主如何攻击人类,这类题材在电影中并不少见了。
这部电影却不是发生在无边无垠的海洋,而是将主要场景设置在了人类文明的集散地——大型超级市场。
所以想想,大鲨鱼本身也是蛮可怜的,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犹自做着愤怒的困兽之斗。
有两种电影,一种把人看睡着,一种把睡着的人看醒。
而本片属于后者。
原本我是在疲惫困乏的状态下走进影院的,一度怀疑在这样的状态下会不会睡着。
但是电影很轻松地就将人带入了剧情,情节不枝不蔓,气氛营造步步紧逼、节奏控制疏密得当。
这是一部中澳合拍片,拍摄手法总体来说十分好莱坞,制作水准上纯粹的国产同类题材影片却是望尘莫及。
首先,作为一部3D恐怖、惊悚、灾难类型片,它的特效生动逼真,血浆与断肢齐飞,大鲨鱼腾空跃起噬人的镜头,尤其生猛。
同时也使用侧面渲染,惊险刺激但适可而止,并不令人恶心作呕。
另外,大海啸来临前山雨欲来,飞鸟宛若乌云压顶的景象,是在向希区柯克的《群鸟》致敬吗?
影片除了序幕、开头和结尾是在开阔时空里,电影快速有效地把主要人物都集中到了一个大超市,形成了封闭空间的恐怖叙事。
男女主角因为一开始的一桩意外事故而埋下心理阴影,中间通过灾难的洗礼,克服心魔实现自我救赎;劫匪在危难中重获新生;父女间的隔阂也因为共同患难而打消。
这些桥段并不足够新奇惊艳,但对大众来说具有好莱坞式的普适性。
电影在情节上并不复杂,没有刻意追求深刻、反思、批判,但大家都看得欢乐,它之所以足够“抓人”,除了上述提及的特效等,还归功于电影节奏控制的给力。
就像打游戏一样,时不时地出现一些路障,危机不断,绝无冷场。
当然,好的电影节奏也并非一味绷紧,插科打诨的趣味调节也必不可少。
影片对白翻译地时尚当下。
于是灾难惊恐中,这部片子还带了些喜剧味道,看了不致伤神。
《大海啸之鲨口逃生》中的主角除了鲨鱼,还有一众俊男靓女。
其实主创选角的审美倾向性还是挺明显的,主角偏向灵巧纤秀型,不是大秀腹肌的壮汉,也不是丰乳肥臀的欲女。
和男女主角这一对上演三角恋的中国小帅哥,查了一下是模特出身的戚玉武,长得俊俏但在电影中一直像个委屈的小媳妇,直到最后才英雄壮烈了一把。
还有男女主角的长相,也都偏于小清新而非重口味。
不管是拍电影还是做人,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起码来说就值得肯定了。
作为一部娱乐至上的商业片,《大海啸》成本有限,没有大明星等噱头,把钱集中花到该花的地方,迎合了观众某个层面的精神诉求,并达到了水准之上。
这也算是一种成功吧~
小时候就觉得好好看 很刺激 看过好多好多遍 现在还是挺喜欢 ☺️在停车场偷欢两个富二代的对话很有意思,在窒息紧张的氛围里让电影观众能够松一口气。
之前看过的类似的电影,这样的两个人最后一般是要被鲨鱼吃掉的,这部电影最后只让那个男孩子遇难了,难道是对他在生死面前用动物挡灾的报应?
影片当然少不了好莱坞电影一直在宣扬的普世价值观,父女间看起来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灾难面前变得微不足道,劫匪也在关键时刻为众人的逃生做了重大贡献重获新生。
在好莱坞电影李看不到类似的桥段才是令人惊讶的。
影片的最后居然大部分的被困人员都生还了
特效画面实在不敢恭维,鲨鱼做的还算能看,别的场景效果就假了,尤其是开头海啸和片尾一片荒废场景加碧波荡漾,特效水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我天真的断言画皮2的视效做的比这个好。
故事有点意思,不过我要吐槽的是这主题神马的太坑了。
一开始以为是灾难片,看着看着发现是密闭空间片,再看又发现是个动物系恐怖片,后来又发现是搞笑片。
我还要吐槽的是几个配角很不容易,因为片子从头到尾一直在死人,有被枪射死的,有被房顶砸死的,有被海啸冲死的,有被鲨鱼吃死的,还有被自己造的“盔甲”淹死的。
我要继续吐槽,因为为神马主要人物就NB!
几个主要人物全带着魔免项链,要不就是带着闪避100%的手环。
总之在水中自由穿梭毫发无损,连鲨鱼大人的攻击也全是Miss。
反之看看片子各种死的NPC们,有的被砸死不说,有的被淹死不说,有的人悲催的刚掉到水里就立刻被秒杀,最惨的是那个Manager,明明在半空中悬着,都能被鲨鱼鱼跃吞吃,这难道就是命么?!
我还要继续吐槽,男主角小哥这个人物塑造的好啊!
一年前估计像死神来了男主角取过经,知道下海必死无疑,然后就派NPC去了,结果NPC有去无回。
一年后,在鲨鱼大人的徘徊下,这小哥开头总是说:“恩,这个让我来!
”,然后就把实际操作让给别人了,而且这种事情重复了至少三次有木有!
然后其他NPC也有去无回了,唉!
我还要吐槽这个小哥,他为神马这么猛?
为神马开始不猛,后来到了地下车库就猛了?
一直窝在货架上的小哥到了地下车库后突然来了个365度华丽转身,哦,不对,应该是185度华丽转身。
不但在鲨鱼大人离得很近的地方跳入水中华丽丽的找了把大喷子和小电子,而且拿起已经在水里泡了N个小时的大喷子就华丽丽的侧身跳入水中,并以迅雷不及电驴QVOD之势华丽丽的进行了100%闪避,然后给了鲨鱼大人一击爆头。
看到这里我只想说,鲨鱼大人作为本片大反派还真是辛苦呢......我还要吐槽这个小哥,对,你没看错!
还是这小哥。
他为神马地下车库猛了以后再回来也持续猛了呢?
我个人认为是怂B一般拿到武器后都NB。
最后竟然华丽丽的来了个倒挂金钩式小电子杀鲨法。
这个其实不稀奇,稀奇的是这片里鲨鱼杀人的时候都是在水中悄悄的杀,结果一碰到男主角拿着小电子里面把脑袋露出了让男主角结果了他。
看到这里我还是只想说,鲨鱼大人作为本片大反派还真是辛苦呢...... 好吧,吐槽就到这里吧,什么汽车在水面下几十分钟依旧滴水不渗,玻璃裂成那个形状依旧不被水压冲碎之类的......我只能感叹那是因为人家国外的汽车质量好了......最后,最后!
我要和其他人一样对本片提出一个质疑!
那就是...尼玛释小龙到底在哪里?!
难道他真的是演的大鲨鱼?!
剧情一般般,整部戏的亮点在于那只溺水的狗狗,看到它活着游回主人身边时,真的忍不住想欢呼。
除此之外就是那几条“笨”鲨鱼的血口大盆啊,尸体啊,血啊。。
bty, 有释小龙吗???!!!
看来我真的没有很认真在看。
这个电影我是在10月21日在电影院看的,现在还是决定要写个文章记录下来。
如此重口味的电影是我进影院所遇的第二部了,第一部是《普罗米修斯》噢的大神啊!
大晚上看真的很吓人的。
回归此片在看时我有闪现过许多情节为何不合理的原因,也知道逻辑上这不对那不对的,可是在如此重口味的影响下,以上的念头都是一闪而过,最重要的要过瘾。
说起来不得不提影院工作人员给错3D眼镜的经历,影片刚开始就发现:咦?
怎么有戴眼镜跟没戴的效果是一样的?
一个字有三个影子,3D3D意思是就是把一个东西拍成三层哦!
以前不觉得,这回眼镜错了突然就发现了。
由于有此一节,所以开头看得不怎么明白,等换好眼镜坐下来看时,哇,我的神哦!
一蓦很血腥的鲨鱼吃人画面就这样不期而至。
开始的3D效果就仿佛血液就在身边流过,海水也会把自己淹没,当时我就不顾形象的大叫起来,现在回忆起来,好像整个影片我就惊叫着看完的。
可把二姐吓着了,她本来看得好好的,被我这一惊叫,估计没上来的情绪一下子也跟着上来了。
后继的情节逻辑上相当的不对,而我是抱着这是一个可以让我过瘾的电影,而一路看下来了,还是相当有看头的,首先,二位帅哥就很让我起兴趣,而且入戏也很快,再来就是人性中各个情绪让情节更紧凑,最让我感动的是哪对父女,当父亲要去拿鱼饵时因知道有伤而不可下水的女儿一句话也不多说的跳下水,真的好有爱哦。
个人认为这一部合适心情不爽时,想发泄不良情绪但又无处可发时可看的过瘾电影,不要想它的逻辑,不要想它的原因,或许就可以发现此影片的可看性。
#2024北影节第一站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3.5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慢节奏
#BJIFF14 英嘉(🐳💗)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