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贵与王宝钏》是一个传统戏曲故事,根植于“三纲五常、三妻四妾”的古代社会,本就与现代社会价值观不同,虚构的较不得真。
这个故事有原型,都属于唐朝:1、薛仁贵与柳银环。
薛仁贵是唐初的名将,辅佐唐太宗、唐高宗两代皇帝,柳银环是他的结发妻子。
在《薛仁贵》系列的戏曲故事里,柳银环苦守寒窑18年,终与薛仁贵团圆,但没过几天薛就回军营,柳却一个人病死了。
2、唐懿宗李温与皇后王氏。
李温(又名李漼)是晚唐时有“小太宗”之称的唐宣宗的长子,但直到宣宗去世前夕都没参与朝政,继位后就是唐懿宗。
戏曲故事里,王宝钏是他的结发妻子,唐宣宗时宰相王允的三女儿,苦守寒窑18年,终与薛平贵团圆。
薛平贵恢复皇子身份继位,封王宝钏为皇后。
-或许正因为《薛仁贵与柳银环》故事里的女主结局太惨了,老百姓才更喜欢看《薛平贵与王宝钏》,历代的戏曲才把结局编成大团圆、夫贵妻荣。
看《薛平贵与王宝钏》的人里 ,明显分为两种群体:1、以父母辈为主的观众,热泪盈眶,言必称“正义、善恶”,对坏蛋角色咬牙切齿,对受苦的主角怜惜,哀其不幸。
2、以子女辈为主的观众,气愤不已,言必称“渣男、小三”,对坏蛋角色一语带过,对主角却倍加指责,怒其不争。
这就是经历的时代不同导致的代沟,甚至是价值观分歧。
传统戏曲、父母辈观念都是基于社会、人生之宏观角度的品格善恶,当代社会、子女辈观念都是基于个人、交际之微观角度的行为喜恶。
-按照原型,唐懿宗在位于859873年,史书上记载的嫔妃:1、王贵妃,862年生懿宗第五子普王,866年去世,873年普王继位为唐僖宗,追封其为惠安皇后。
2、郭淑妃,849年生懿宗长女同昌公主,881年黄巢入长安,失踪。
3、王德妃,867年生懿宗第七子寿王,不久即去世,888年寿王继位为唐昭宗,追封其为恭宪皇后。
4、楚国夫人杨氏,(晚于王贵妃)死后追封为贵妃。
5、韩国夫人王氏,生懿宗第四女昌宁公主、第八子睦王,(晚于王德妃)死后追封为德妃。
6、雷氏,生懿宗第二子凉王,生卒未知。
-从唐懿宗的生平可知:作为皇子,即位前没有按唐朝惯例居住在十六王宅,也就是有戏剧里「流落民间」的可操作性。
在即位前,大臣们基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位皇长子,但一旦即位又迅速地掌控了朝局。
提拔路岩、韦保衡把宦官、藩镇耍的团团转,深谙帝王之术,这就有了戏剧里「在西凉为王」的可操作性。
唐懿宗入了史书的妃嫔里有三个都姓王,两个被封皇后,以她们为原型塑造出一个王宝钏也就不奇怪了。
但也侧面说明,“只当了18天皇后”是一种错误的编排,引导出了错误的舆论,按原型至少也有7年妃嫔生涯。
-唐朝的嫔妃等级是:1皇后,2贵妃 淑妃 德妃 贤妃,3三昭三修三充,4婕妤,5美人,6才人。
自唐代宗李豫(《大唐荣耀》里的李俶)开始,唐朝原则上不立皇后,所以贵妃已经是后宫之主了。
按照普通的戏文来看:中宫娘娘是皇后,东宫娘娘是贵妃,西宫娘娘是淑妃,南宫娘娘是德妃,北宫娘娘是贤妃。
也就是《薛与王》的结局是,王宝钏封为王贵妃,代战封为郭淑妃(赐汉姓),后面又纳了雷妃、王德妃。
李漼的长子应是代战所出,第二子是雷妃所出,然后不知谁生的第三子第四子。
另外,代战所生的同昌公主,在李漼即位时已经10岁了,那长子少说也该11岁以上,符合编剧编的最后一集。
-李漼即位3年后,王宝钏生了第五子,封为普王(即僖宗)。
普王4岁时,王宝钏去世。
又过了一年,王德妃生了第七子,封为寿王(即昭宗)。
然后王德妃也去世了。
-又过了6年,李漼驾崩,普王即位,追封王宝钏为惠安皇后。
唐宣宗年间,俞、刘二妃争宠,刘妃生下太子引来俞妃杀机。
俞妃趁宣宗外出,欲害刘妃和太子。
太监叶兴抱太子逃离宫中,刘妃则为免受俞妃折辱自尽而亡。
俞妃得知叶兴抱太子逃出宫,命人追杀。
宣宗返宫得知此事,便下旨处死俞妃,并急派人寻找叶兴及太子,不料叶兴被人追杀不幸遇害。
临终托义士薛浩照顾,至此太子改姓薛,名为薛平贵。
薛浩家贫,还有一女薛琪,视平贵为意中人。
平贵自幼即习得精湛马术,另薛浩及朋友皆武艺不凡,平贵蒙多方教导,文武兼备。
平贵及长,养父抱恙,平贵进长安寻药救父。
正遇相国夫人及三千金入慈云寺参拜时日。
相府大女金钏、二女银钏已嫁将军苏龙与魏虎,唯独三女宝钏尚未婚嫁。
魏虎二弟魏豹早已垂涎宝钏却一直遭拒,于是联合魏虎实行英雄救美之计,却不料在劫持宝钏的半路被平贵救下。
平贵的侠肝义胆让宝钏留下印象。
薛平贵和王宝钏应该是代表爱情吧!
可无论怎么看,我都觉得薛平贵真的是个负心汉,这不应该是爱情的代表。
很多人说薛平贵是西凉王,才有两个妻子,怎么能算是负心呢!
岂不知他们的故事代表的是爱情。
就因为一个误会他就可以十八年不去管王宝钏,他就可以在西凉这样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如果不是有人不找他,估计他再也不会想到还有一个王宝钏,估计王宝钏也只能苦等到死。
有希望总是好的。
可是一个人的希望到底能坚持多久?
而且那是一个把爱情当做全部的女人啊!
知道自己苦等了十八年的丈夫竟然已另组织了家庭,那是怎样的心痛,那又是怎样的失望啊?
十八年的夫妻代战都不知道薛平贵以前有结发妻子,不知道夫妻间的坦诚,薛平贵是怎么做的?
我甚至怀疑薛平贵到底有没有爱情,他真的爱王宝钏呢?
他真的爱代战吗?
他真的有爱情吗?
还是对她们都只是感激,都只是责任?
面对十八年未见的王宝钏,面对自己愧对的王宝钏,他竟然还可以编故事,竟然还可以戏弄王宝钏?
还可以嬉皮笑脸?
还可以这样试探王宝钏?
薛平贵到底是什么人啊?
他怎么有脸质问王宝钏不为他去死?
他就那么希望当时王宝钏为她殉情吗?
这个男人太可怕!
一个外人的说法他就可以这样抛弃王宝钏?
这就是他的爱情吗?
王宝钏好大度啊!
这就是她的爱情吗?可能她也知道面对现实吧!
薛平贵回来了,富贵了,终于可以让她回家,这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淡了吧!
即使是爱情。
回自己家,为自己出气,为自己争回自己的尊严,是需要薛平贵的,需要这个发达了的薛平贵的。
大团圆的结局还真是让我很吃惊,竟然可以这么和睦,都说爱情是自私的,在这里体现的却是让一步海阔天空。
可能那时候的爱情观不一样吧!
陈世美的恶名人尽皆知,即使不了解具体细节,只要提到他的名字,我们就会联想到负心汉的形象;薛仁贵的名字或许耳熟,但又有几个人知道他的丑恶嘴脸。
最近看了新版《薛平贵与王宝钏》,感触颇多,突然想剖析一下这位本事颇大的负心汉,是什么力量让大家没有冠之以类似陈世美的骂名?
是什么原因让委屈的王宝钏没有地方诉苦?
其实这其中牵扯到好多为人处世之道,不得不让我赞叹,薛平贵是为人处世的高手,高在可以如此解决问题,让其躲过了遗臭万年的命运。
或许这对当下,一个需要掌握处世原则的社会来说,我们需要分析一下这位厚黑高手。
《厚黑学》中提到了很多成功人士,并以其特点来支持厚黑的重要性。
今天我想剖析一下薛平贵,看看他是如何运用厚黑的原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负心汉的道路上,几乎与陈世美相媲美,却又及时分道扬镳。
先送上两字以抒发一下感慨及愤恨之情,“佩服”。
首先要说明一下,历史中的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没有人知道,但就以王宝钏寒窑,这一确实存在的历史景观来看,无风不起浪。
我们暂且以电视剧为根据,肯定两人的故事情节大致为真,因为评定一个人的厚黑能力,我们只要掌握大概的故事即可。
我会引用电视剧中薛平贵的点滴言语来分析其人,或许有人会质疑,怎可以电视剧为依据,那我只能说,或许编剧也是通透之人,他明白薛平贵的本质,无意或有意揭露薛仁贵的真面目。
好了,如果认同以上观点,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厚黑能人薛平贵吧。
薛平贵,乞丐一名,在命运的安排之下,结识了王家三小姐——王宝钏。
或许是命运和王宝钏开了一个玩笑,不知是什么魅力吸引了王宝钏,王宝钏钟情于这位仅有几面之缘的乞丐。
待嫁之际,王宝钏想让薛平贵去彩楼接绣球,注意,这是王三小姐主动提出的。
看看薛平贵当时的反应如何。
薛平贵有些犹豫,心想,“王三小姐知书达理,貌若天仙,如今屈尊降贵让我去接绣球,我怎能拒绝”,想罢,薛回答宝钏说,“王小姐放心,我薛平贵一定不会辜负你”。
根据这个对话,可以看出,如果王宝钏不是王三小姐,如果王宝钏不是貌若天仙,如果王宝钏不是主动提出让薛去接绣球,那么薛真的会去吗,或许没有如果,王宝钏的命运就不会是这样了。
并且这样的开始,已经给薛平贵的负心汉道路开启了一盏指引明灯。
或许王家老爷,也就是王宝钏的爹爹才是明智之人,他预见到了女儿之后的艰辛,于是竭力阻止宝钏嫁给薛平贵,并欲以金钱收买薛,薛很有骨气,没有接收,或许他也预见到了自己的未来,那是多么荣华的一条道路,如今这点小钱算得了什么。
可是这也看出,薛平贵对于娶宝钏的事情貌似没有达到非君不娶的程度,他放弃了,回家了,他感到更多的是自尊心的受辱,而不是失去宝钏的痛苦。
这再次让我疑惑,薛仁贵真的爱王宝钏吗?
仁者见仁吧。
但是宝钏呢,她与父亲三击掌,断绝了父女关系,孤身来到寒窑,与薛平贵成亲了,她是如此的执着与坚持。
或许这才是爱情。
但对比两者对于此事的态度,我只能说从一开始,王宝钏就输了,两者不是对等的感情关系。
这也给当代要谈恋爱的女生一些警戒,在恋爱中比对方付出更多,或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两人成亲不出数日,薛平贵奉旨出征西凉。
抛下娇妻,出征西凉,甚至不惜割袍以阻止宝钏的牵绊,当时我哭了,这是多么勇敢和真诚的汉子,可是后来我知道我错了,我以为这是爱国的表现,但其实是薛平贵对于权力和地位的渴求,因为如果他爱国,他不会在西凉生活18年,并且成为西凉的大王。
相比杨四郎(与金抗战中,被金国公主救起,一直爱慕并企图让其归顺大金,但是杨四郎设法逃出,重返祖国怀抱,这才是爱国的表现,不是吗),薛平贵这怎么会是爱国的表现,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他爱国,但是驱动他为国奋战的力量是潜在内心对于权力和成功的渴望,因此拿当代的话来说,事业对于他来说是最重要的,爱情只是来者不拒罢了。
薛平贵被魏家兄弟陷害之后,被西凉公主所救,一直爱慕薛平贵的玳战公主细心照顾,并有意将其留在身边。
当时的薛平贵或许已经盘算着如何不让自己成为负心汉,或许是不想在中原有所牵绊,因此他向王后(玳战的母后)请辞,要求回家寻求亲人,记住,是亲人,而并没有表明回家寻找妻子或者王宝钏。
也许是命运的捉弄,为了躲避魏虎抢亲,薛平贵的乞丐朋友散布谣言说王宝钏已经改嫁,但这个谣言同样被薛平贵听见了。
电视剧是这样处理这个过程的,历史上究竟如何,我不得而知,只是肯定薛平贵一定给自己找了一个合适并且合情合理的借口,恰如其分地处理了这个过程,让自己顺理成章的避免了负心汉的帽子。
反而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借口,因为他可以告诉自己,“是王宝钏先背叛了自己,改嫁了,我再娶他人也无可厚非”,不得不在此处拍手叫绝啊。
但是我倒想问问薛大贵人了,您为什么对王宝钏这么没有信心,她连大小姐的身份都抛弃了,只为和你这个乞丐成亲,这样一个爱你的人,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改嫁呢,正常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个谣言吧,这是第一;第二,即便你相信她改嫁了,试问一下,如果你回到家,听说妻子改嫁了,是男人都会找到那个女人,问问清楚,这才是正常的思维。
因此仅从以上两点就可以看出,薛平贵不爱王宝钏,那就谈不上相信与否了,薛平贵根本就是爱慕虚荣之人,见到了比拥有大小姐身份更好的公主身份,他怎么会放过呢,这才可以助他在事业上达到顶峰啊。
我了个神,分析到这,他的厚黑之本已经彰显无遗。
反而这个举动给了一个欺骗天下人的借口。
此时,负心汉的道路已经让他装饰的满路花香,甚至让大家已经忘记了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不得不再次称赞,“高手”!
相比之下,薛平贵的死讯已经公布了,但是王宝钏没有相信,依然坚守着她对薛平贵的承诺,苦守寒窑,这种坚持的力量是什么呢,是她对薛平贵的爱。
她连薛平贵已死的消息都不相信,这种爱的力量足以达到自欺欺人的地步,真的好傻。
但是薛平贵呢,只是听说她改嫁了,就放弃了,所以再次证明,薛平贵早有弃妻的想法,或者说薛平贵根本不爱王宝钏。
两人对于对方的谣言,各持什么态度,怎能让薛平贵这种人逍遥法外,或者说逃脱道德的惩罚。
十八年来,王宝钏照顾着薛平贵的朋友,把红薯和芋头等还比较可口的食物给他们吃,而自己只吃野菜泡水,如此的博爱胸怀,更让人感觉薛平贵的可耻和可笑,如果我可以,我会对宝钏说,“宝钏,别傻了,他不值得”。
十八年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更何况是在那样一个年代,这就代表着女人的一生。
而薛平贵的一生是怎样的,荣华富贵,身份地位,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或者换个角度考虑,他答应去娶宝钏就是因为可以改变乞丐的命运,可是王宝钏却放弃了大小姐的身份,薛平贵怎能忍受继续这样的乞丐生活,于是他选择参军出征,渴求立下战功,改变命运,可是命中注定,他却得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薛平贵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着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是一个为达目的,奋身拼搏的人。
因此,王宝钏,玳战都只是他奋斗路上的推手罢了。
他对于自己的命运早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阴差阳错,乞丐朋友听人说西凉王貌似是一个中原人士,名字叫做薛平贵,这个消息对于苦等薛平贵的乞丐朋友来说是好的,这给了他们希望,他们决定去西凉一探究竟。
从表象上来看,这对薛平贵来说是一个危机,因为朋友的出现会打乱他在西凉的生活,会让大家揭穿他负心汉的身份,可是呢,不得不承认,薛平贵的确是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将危机化为生机,形成了一个为自己摆脱负心汉帽子的决定性机会。
试问当下有几个这样的危机处理专家。
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将危机化为生机的。
朋友来到西凉,确定了薛平贵的身份。
并且带来了王宝钏的血书,让薛平贵知道王宝钏根本没有改嫁,并且苦守寒窑18年。
其实有时候想想,即使薛平贵不做任何工作,就让所有人知道这件事情又有什么关系,毕竟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他已经是高高在上的西凉王了。
可是王宝钏的血书字字带血,句句带泪,或许真的感动了薛平贵,或许薛平贵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他怎么可以让自己遗臭万年,这就是他与陈世美的区别,将厚黑学熟练运用,反而将危机转为生机。
这也是为什么后人在批判负心汉时会以陈世美为典型,而不是他薛平贵。
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他将错就错,采取了知错能改的方法,他决定回到家乡寻找王宝钏。
正是这一举措,让明明就是负心汉的薛平贵摆脱了负心汉的身份。
再分析一下为什么说这是他的一个举措呢,因为他看到血书之后,知道了王宝钏的事情,他没有告诉玳战,没有告诉他家里还有一个妻子在等待。
看到血书后,薛平贵吐血昏倒,醒来时,玳战及其母后询问昏倒的原因,薛回答到,“是因为最近比较辛劳,同时也是因为朋友过来,有些激动罢了”。
凌霄感觉到了不对,私下和薛平贵谈起此事,薛平贵屏退他人,才道出原因,“王宝钏没改嫁,在寒窑等了我18年”,说罢,便将血书拿给凌霄看,凌霄看后也深深被其真情感动,说,“想不到她这18年过的这么惨”。
薛平贵又说,“是啊,如果我不去找宝钏,我薛平贵岂不成了负心汉”。
对话已经简略,但是从此可以看出两点:第一,薛平贵对宝钏已经没有爱,他回去寻找宝钏不是因为还爱着她,也不是因为宝钏是他的妻子,而是因为薛平贵担心被人耻笑,被人认作是负心汉,因此他才回去;第二,因为宝钏苦守寒窑,生活艰苦,而他们却生活的锦衣玉食。
这种情况让薛平贵感到内疚,也让凌霄觉得宝钏很可怜,因此才支持薛平贵寻找王宝钏,其实这只是一种希望得到心理上安慰的表现与做法。
此时,我们假想,如果在这18年的时间里,王宝钏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着乞丐朋友,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过着不富裕但是比较幸福的日子,那么请问,薛平贵还会回去寻找王宝钏吗?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样子的王宝钏不会得到他们的同情。
所以说很多的同情因素促使了一件事情的完成,这也就是为什么都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当然,在那个年代的王宝钏,不可能做出此等事情。
相反,苦等相公的做法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这也就是当下所说的,“女人在家寒窑苦等,男人外面彩旗飘飘”。
男人在推卸责任方面,是有史考证的,王宝钏只是集所有不幸于一身罢了,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男人和女人的问题。
OK,已经明白为什么薛平贵会选择回家寻找王宝钏了。
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
薛平贵偷走了玳战公主的通行令,逃出了西凉。
可悲的男人,你是小白脸吗,你明明是西凉的大王啊,为什么要逃,并且要偷,可悲又可恨的人。
薛平贵衣着华丽见到了王宝钏,王宝钏没有认出薛平贵,薛平贵居然心想,“18年未见,我一眼就认出了宝钏,而宝钏却不认识我了”,话语中仿佛带着些许的失望和责备,去你的,你让人家受了多少苦,居然还有脸说出这样的话。
于是他决定试探王宝钏,假装调戏她,以测试其的坚贞与人品。
宝钏当然吓得逃跑了。
跑回到寒窑,将薛平贵关在门外,薛平贵才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宝钏,我是平贵啊,你不认得我了吗”。
薛平贵的虚假嘴脸再次显现,你抛弃人家18年,回来了居然还有脸责备宝钏,薛平贵解释了当年的情况,无非就是为自己开罪的那一套,善良的宝钏原谅了他,并且接受了他在外彩旗飘飘的事实。
电视剧中的王宝钏当了皇后,也就是,薛平贵给了她正式的地位,但是有传闻说,历史上的王宝钏见到薛平贵后,18天就死了。
大家可以想想,王宝钏是以怎样的心情接受了皇后的位置,或者她又是带着怎样的遗憾与心情死去的。
如果有机会穿越回去,我真的想问问宝钏,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你,让你如此坚定的等待着。
或许是因为爱情,或许是对承诺的肯定,不管怎样,都只能说明宝钏是一个容易受伤的女人。
她重承诺,守信用,更加对自己的爱情负责。
宝钏,即使是这些力量支撑着你走过了18年,那么当你知道了薛平贵未死,并且已经娶妻的真相之后,你为什么还会原谅他呢,为什么要接受这个已经对你没有爱,只是想堵住悠悠众口,借你摆脱负心汉的名号的人;为什么要接受这个对你没有任何意义的皇后或者正式的位置。
也许倔强的宝钏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给自己这苦守寒窑的18年一个交代吧。
不管怎样,大家没有评价薛平贵是如何的负心,更多的只是关注了这样一个事实,“曾经有一个痴心的女子,在寒窑痴痴地等待未归。
不管历史是何,我们无从知晓;不管评价为何,我们以剧思考。
或许你还活在理想的边际,同情宝钏,但已原谅平贵;或许你还在思考细节,责怪平贵,怜悯宝钏。
总之,不论谁与对错,时间明了;不论爱情为何,已然去了。
历史总是留给后人评说,剧情总是留给看者思考。
希望从另类角度剖析的薛平贵,可以让你有所收获,不论是爱情,不论是为人处事,亦或是…总之,都好。
看了这故事我心情经沉重的提不起神来。
我知道这故事的真实版,不过是发生在战争年代,是真事。
日本入侵中国,我爷爷的舅舅当上八路离家打小鬼子,撇下他的妻子和三个儿子。
后来两人就杳无音讯,我爷爷的舅母独自拉扯三个孩子过苦日子。
当她把三个屎孩子拉扯成人后,中国早解放多少年了,我爷爷的舅舅回来了,他已是湖南省的政府人员了,夫妻两人见面是什么心情?
最可悲的是我爷爷的舅舅在外面已经又找一女人结婚生一女儿,最后结局我爷爷的舅母自己孤苦过了这一辈子,当然有她的三个儿子陪伴,但他的夫君只能是另一个女人的老公了,我爷爷的舅母岂不比王宝钏还冤?
我7、8岁时爷爷带我去见过这个舅母。
她已是80多岁的老太太,个子很高,能看出年轻时是个漂亮善良的女人,在我幼小的心理一直的现在我都在想这个女人是怎么过的?
尤其是见到十多年未见的日思夜盼的男人回来了,可后面还站着另一个女人,这样的结局还不如男人死在外面,要是我是那我爷爷的舅母我看到自己苦等了多年的男人回来带一女人,我不是疯了就自杀的了
关于这个故事的原始版本百度上写的很清楚了,一个旧的故事,通过各种加工处理,变成了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
电视剧的尿性呢就是把一个情节无限的放大放大然后情节拖沓一下就差不多好几集过去了,可能作为电视剧制作方他们不在意演员的片酬多少毕竟以后片子还是要卖给各个电视台的,钱大大的有,然而,作为观众来讲,有的电视剧真心的,看不下去。
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社会对女性要求并不那么多了,不像以前那样规矩乱七八糟一大堆,女性被各种限制。
薛平贵王宝钏的故事也许适合原来的古人或者旧社会,毕竟齐人之福或者皆大欢喜,男人左拥右抱是那会儿成功美满的标志,但是,作为现代女性来讲,这实在是个很挑战底线的故事。
就不说古代人“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气概了,毕竟相府大家闺秀讲究的还是三从四德。
被丈夫“不甚清楚事实到底如何”、糊里糊涂的”抛弃“了十八年,好不容易丈夫回来却带着别的女人和他们二人的孩子,女人还要笑呵呵的一脸大度的接受,个人很不理解导演或者编剧将这样的观念表达出来想做什么,你可以说,这个故事表现出了中国女性的宽容大度的美好,但是也相当于在一个本身就丑陋的伤疤上重新划下伤痕。
现在所有的封建题材或者一些传统的旧观念被限制公布于众,可这样的几乎算是“沉疴陋习”的观念还要被美化一下搬出来,别说这是为了讽刺?
原本的故事是在那个年代下的产物,人物思想受时代限制这个可以被理解,但是本剧的导演,你难道也是穿越过来的吗?
然后说回这个电视剧身上,且不说造型或者道具什么的奇奇怪怪,就说一下这个人物的性格和剧情的发展,台词到处都是槽点。
坏的人就差在脸上写着我是坏人四个字了,手段高不高明大家随意想象好了,充满了幼儿园式的仇恨和不满,也不知道上辈子是不是气满了那么多愤恨,好人在里面就是一种“我是圣母”“我是白莲”“我最博爱伟大!
”非常粗糙的传递出一种“善良最大”的观念,然后让观众产生一种非常焦躁的感觉。
“坏人怎么作都随便,反正圣母最后肯定会原谅我”,明明就是罪该万死,非得被各种求情被解救。
我不是圣人,看看来也注定做不了圣人,按照剧情,如果我是薛平贵,我会毫不犹豫的杀掉那些罪该万死的恶人,仁慈是对好人的保护伞,并不是坏人的救生衣,一味的护短,一味的儿女情长,一味的迁就,你怎么知道这就是他最后一次的恶毒?
小时候看还珠格格的时候觉得不理解,为什么第一部结局的时候容嬷嬷已经有改过的表现,但是第二部她还是那么坏那么变本加厉,后来长大了多少知道了,坏的人,即便是饶恕也不可能会让他们回头是岸,除非是刻骨铭心的教训。
这个电视剧的最后几集,槽点已经“漫山遍野”,不说薛平贵调戏大房的那段恶俗且猥琐,摄像师是吃饭去了吗,视角就卡在那一边让它自己录制吗?
画面平的可以啊,然后说起来夫妻相认后的一系列,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女主,十八年的苦也救不了你那一脑子的(愚)忠孝(昧)情义吗?
亲情固然重要,但是吧,你又是撞柱又是哭哭啼啼得在大殿之上威胁你的丈夫,那是天子啊,地点合适吗?
而且你的父亲确实是犯了大罪、死罪了,搁在正统的历史会凌迟都说不准,你是国宝吗几句话就赦免了?
说到这不得不说,当王母劝解国相的时候,国相一脸的“你给劳资闭嘴不干你事”,后来又变成悔恨的表情和口口声声的“救我”,导演,虽然你想让大家在看这段有“爽文”的感觉,但你“强行”给王母封了太后又让国相和太后住进后宫,这一点堪比吃菜吃出了苍蝇,饭店说我给你补偿一道硬菜,却是一碗加了蟑螂的!
对不起,反正我是接受不了。
最后一集,圣母白莲花们已经是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看得人真的很是反胃和暴躁,你开口封一个公主,闭口封一个公主,小老婆不仅带了孩子来,还带来了小老婆的妈,大老婆还喊小老婆的妈母后,小老婆的妈笑呵呵的认了这个自己女婿的大老婆当女儿,小老婆不满自己不是皇后差点撕逼的时候大老婆的圣母光环灼伤了她的心,让她羞愧的伏地做了小····这是在看家庭喜剧吗?
你封这个封那个的时候朝臣都在干嘛呢?
古人不是最讲究规矩吗?
不是伦理纲常律例不可废吗?
他们都在抠脚吗??
别跟我说太较真的事情,你拍成这样的确算不上什么历史古代剧了,当成玛丽苏架空吧。
然而你设定的还是“有历史背景”,我就呵呵呵···剧情设定各种混乱各种玛丽苏各种白莲圣母,可惜了演员,一些小细节的偶尔闪现的优点完全不足以抵消它的粗糙。
别说这里表现了什么好的大义,别侮辱真善美,你这的所谓的孝就是“你生了我所以我不能见死不救”,所谓的情,就是“你在朝堂上坐着,对着我笑,心里还住着别人(最后封后时薛平贵垂涎”代战“的表情真醉了)”所谓的义,就是“你当初帮我拉线我能行了封你个公主当当”最后说一句:真 凸^u^凸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来说学薛平贵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
这个都能成为电视剧简直笑话首先说是不忠: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去当西凉人的什么王!
被俘后投降这个说明什么?
国家要你去打仗,大丈夫战场上有死而已,为了活命和美色背叛国家这个是什么玩意啊!
不孝:背叛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就算自己是所谓的王子什么的!
背叛自己的衣食父母这个简直畜生不如!
不仁:背叛自己的爱人去泡小三结果还是不管直接还是间接害死了王宝钏让她苦守18年这个意味着什么,女人有几个18年!
不义:他是怎么对待兄弟的!
你没看怎么说啊!
这种人还值得拍出电视来!
还找了陈浩民来言!
简直滑稽死了!
垃圾的电视剧!
小时候我们都以为薛平贵和王宝钏会一直在一起 可薛平贵去了西凉 只留下王宝钏苦守寒窑 可薛平贵还是选择了代战 成了西凉王 虽然最后他还是封了王 王宝钏成了王后 可 王宝钏的薛平贵早已战死沙场 回来的不过是心怀愧疚的西凉王 终究还是薛平贵负了王宝钏 小时候觉得结局很完美了 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 终于等回了她的薛平贵 可等来的却是西凉王和代战的一声姐姐和他们的两个孩子 现在看来 觉得王宝钏真的很可怜 你说 王宝钏是怎么熬过那没有薛平贵的十八年呢?
这个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要放在以前,可以歌颂女子贞烈,正室妾室其乐融融,男子享齐人之福。
不过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真心不适合今天这个讲究一夫一妻,讲究女子独立的社会。
薛平贵离开王宝钏的时候,完全没有打听清楚妻子是不是真的改嫁,马上就回那个西凉跟公主成婚,回到大唐还各种愚弄结发妻子,这种戏真的看了让人忍不住吐槽极品渣男。
可怜王宝钏贞洁烈妇怎么也不肯相信老公死了,还没有镜子过了18年的苦日子。
话说王宝钏也是个性转变非常奇怪,人物完全不合理。
前面几集那样独立有主见,完全像个21世纪女性,到了18年之后各种委屈求全,为了老公隐忍小三,甚至感谢三儿,为了爹威胁老公,难道真是18年苦寒窑把她变成了疯子。
或者我们可以说,故事里面的人脱离不了封建社会的局限性,逃脱不了他们的时代。
可是问题是,观众是活在现代的啊。
既然播给现在的观众看,故事怎么也得改得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
社会进步了这么多,居然还在宣扬齐人之福,贞洁烈妇,隐忍求全,宽容小三。
这个故事里面的主角真是没有一个合乎常理的。
这样的剧情陈腐不说,完全就是毁三观,愚弄观众的智商。
如果大陆电视剧在这个水平上面走了,禁止美剧保护国剧只能让国剧在渣渣的水平上越走越远。
到了最后我觉得最纯情的其实是魏豹和薛琪,要不是傻豹子当年杀了薛琪她爹,其实他俩可以有好结局的。
爱上强奸犯,完了我的三观也完全被电视剧毁了。
最后吐槽一下演员:话说宣萱当年在TVB是我多喜欢的女演员啊,怎么来大陆接这样的烂戏。
年纪也确实是大了,颈纹好明显。
当年她和古仔的戏喜欢的不行啊。
还有陈浩民,段誉那个是经典啊,之后那个人龙传说的也是翩翩佳公子。
怎么这些年越来越糟糕,以前那个清澈干净的眼神呢!!
说实话,我是随便换电视频道的时候被华丽丽的服饰和头饰吸引的。
看到播放片尾曲时的片花,知道是男版狸猫换太子+土鸡变凤凰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我喜欢!
只是只是。。。
演员太不给力了点,我的第一感觉也和大家一样,太老龄化!
或者。。
高龄化!
浪费了这个“浪漫”的剧本,不然就能捧出一对新人了。
看到有朋友说王宝钏只做了18天的皇后?
郁闷了。。。
真相太残忍。
代战公主在叩拜皇后娘娘时候的那个假,说不定那时候心里就盘算好了。。
3.0,惊悚的选角与服化道,令人窒息的剧情与三观。
看的好欢乐!
现在敢拍这种类型的可不多了!动不动就糟粕~
天雷滚滚,但也没那么差好吗!
陪着奶奶看的,还不错呀,就是女主角。。还有剧情貌似改编得也还可以呀
我尽然跳着把它看完了。。
十年前的大陆古装剧倒是很豪放,女性角色都很胸猛
天啦,这是啥破玩意啊,九十年初乡土剧吗,烂得有下限有节操吗,宣萱浩民你们缺钱缺疯了吗,又老又丑的是你们吗!
乞丐有真情
狗血的
暑期档被段誉刷屏了
看过不止一遍,佩服自己
美女老了,有时还有惊艳的。丐帮是好小品。这个打分仅指艺术的组织和表现力。作为老戏曲,绝对的悲怆,评书就淡化了,电视就更加淡淡清风,颇有偶像剧的看点。
作孽
管他烂片不烂片的,我奶奶最喜欢看的电视剧之一,帮我奶奶打的分
对外婆外公是很好的陪伴,谢谢~
所以那些好手好脚但是却靠装残疾人骗钱的叫花子很伟大么?凭什么不能看不起?凭什么全都封官赐婚?导演三观不正吧?!这片凭什么在电视上播?凭什么!!!有一个爱看烂片的老妈真命苦.........
我外婆天天都在看,只能说我们不是目标人群
于妈的“成功”成为无数剧作者前仆后继的丰碑——原来,下限可以更低的。于是,我终于成功发现了一部于妈也会自愧弗如的神剧。你,赢了!
以前上小学1、2、3年级的时候和我妈一起看的,以前觉得这剧老好看了!现在想想那薛平贵似乎有点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