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一段故事后,我停了暴风影音开始计算这道近似疯狂的概率题三年,每年52周,每周七天,首都T3机场十六个登机口换言之,在这个年旅客吞吐量6300万的机场的某个岗位石晓琳遇见高远的概率是一万七千四百七十二之一CA909飞往榆林的航班见证了这段美丽的邂逅三年的时间,夏雨等来了《独自等待》,星迷等来了《长江七号》“早晚有一天,我会认识你的”在《女人不坏》里,这叫做费洛蒙 在《我知女人心》里,这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不期而遇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这是缘分给了你机会,这是缘;而你利用了这个机会,这是份“每个Radiohead迷心中都有自己理解的Creep”它每一个音符所爆发出的情感与力量早已在我们的灵魂中深深的烙印上一道美丽的伤口两段对白,在这个机场交织重复缠绵让曾经的错过不再错过 让安排的邂逅更加美好细心的人可以发现 第二个故事里也有几道简单的数学题照女人的一生四百颗卵子计算,雪莲来了21年例假,每年12颗所以王勇准确地算出了还有148颗卵子的一级运算方程当然,还有另外一道简单的减法 雪莲33岁,来了21年的例假也就是说,她在33-21=12岁那年完成了一次突破性的转变 :P书归正文 未完待续写第二段故事的前一天,菲菲独自在南京街头和我通着话,电话的那一头悲痛欲绝,恨不得自己将曾经发生的一切忘得一干二净,又恨不得可以就这样哭到不再醒来。
这一天,她一人睡在冰冷的手术床上,任由医生将自己的血肉夺去。
这是她的第二次手术,第一次是五年前---药物人流。
用菲菲的话来说,她爱他,是因为他为她离了婚。
她控制不住自己的爱,明知道这个时候的男人兴许正在与前妻进行着谈判,可是一见到那个男人,她依旧做不到坚强,会不停哭,直到男人昧着良心讲出一堆甜言蜜语。
她就是这么傻,觉得只要对一个人好,对方就一定能对她好。
她错了一次,这次又错了,像飞蛾扑火。
“黄圣依”在上海发信息过来,说自己刚离婚,男人背着她有了另一个女人。
那个在上海安心养胎的美梦瞬间破灭,怀着两个月的孩子,和姑姑相依为命。
想要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可是没有足够的费用。
姑姑也厌了这个失去靠山的亲眷,整天想着可以把她赶走。
接着就听说了第一季度离婚率飙升的新闻,心想嗨巧了,这么些事儿约好了一块儿来似的。
屹立心中永不倒的坚定的爱情婚姻观念瞬间被掰弯。
她俩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但唯有一点,我觉得难能可贵,那就是她们都大胆爱过。
阻隔在雪莲和王勇之间的障碍不是他人,不是感情的不贞,只是一根瘦弱的体温计,这说出来不免会笑掉大牙。
我想大多数姑娘都接受不了一个刚吃完韭菜和大蒜的嘴凑到自己面前吧?
依稀记得那个弱智的命题,说接吻的时候睁眼看看对方,如果他没有闭眼,那就不是真爱之类云云。
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爱情需要经历风驰日晒,可温情不用。
倘若人间细腻的真感情真的可以曝露在阳光下,那每个人都当一回《怒火攻心》里的杰森斯坦森好了。
不管是好看的孔雀,还是恶俗的唐伯虎点秋香,抑或是褒贬不一的唐山大地震,都阻止不了我对张静初满满的喜欢!
第二段“造人”造就了整部片子最大的两点,脱衣舞,床戏,野合……不管是郭涛还是张静初,都能感觉到对于此次大尺度拍摄的紧张情绪。
但尽管如此,表现的张力和欲望还是恰到好处,没有丝毫做作的成分。
片中的医生也是一大亮点。
第一眼看见戴立忍,还以为张震参演,眼神深邃,布满故事。
在真相没有揭露之前,丈夫像极了《左右》里成泰燊饰演的老谢家庭主男,清楚地记得两人的结婚纪念日家居布置里少不了随时可以看见的婚礼照最重要的是为维护一段婚姻所做出的感情保卫战的隐忍态度丈夫痛苦地申诉,说自己除了等妻子回家就是跟踪妻子的时候我再次想起老谢,当时还和别人讨论过这样的问题面对那样纠结和不公的人生,换做自己,又会怎么做?
讨论到最后的结果是电影人生,人生如戏,韩寒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很多人喜欢看他叙述事实但是更希望看见他可以指明方向,可大多时候,他不会这么做。
好的导演和好的作家是一样的,用属于自己责任内的武器将最真实的表象抛给读者观众,任由世人评说莫文蔚的腿和张静初的酒窝一样,都是无法抗拒的美好事物至少对我而言 是这样可能因为影片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故事被剪切得支离破碎,少了很多固有的语言组成感觉像是买三送一的附赠品但是转念一想,四段故事不刚好构成一段完整的人生嘛邂逅,造人,背叛,重生 或悲或喜,或起或落若山顶的纵身一跃真的可以救赎回自己的过往周云山也不会被带去接受调查了
石晓琳:我想猜什么都能猜到,你是石油公司的, 高远:你都从哪里看书来的 石晓琳:我都说不是看的,我是用心猜到的。
高远:那我是那人。
石晓琳:东北人,吉林长春的。
还猜嘛?
高远:恩!
石晓琳:你现在是单身!
高远:。。。。。。。
离开,抽烟。
石晓琳走到他身边,拿出一个打火机,递给高远!
高远惊讶:这是我的打火机啊,我的打火机怎么在你那?
石晓琳:你送我的!
石晓琳走开,高远追上去。
高远:这是我男女朋友送给我的打火机,怎么在你这里!
刚才那些不是猜的对不对,你认识我吗!
石晓琳:我不认识你,但我见过你上百次了。
三年前,你第一来机场我就见过你,那个时候你笨笨的,连超大的行李都要带上飞机。
两年前,你送女朋友出国,那天你哭的像个孩子似的。
榆林发现油气田,CA909飞榆林, 大概一年前,你喝多了过安检,依着安检门,怎么都不肯走,是你同事把你拖走的, 三年来,每周二你都来机场,你的身份证头四位是2201,你是吉林长春人!
高远:那打火机呢 石晓琳:那天你喝多了,在你身上检出这个打火机,我说,我可以替你保管,你说不要了,送给你。
高远留着泪:我怎么什么都记不得了。
。。。。。。。。
高远说:今天这一切是你安排好的吗?
石晓琳:三年来,每周二你来机场,这有十六条通道,我有十六分之一的机会看到你,以前我总是想,我早晚有一天我会认识你。
高远。。。。。。
高远遇见石晓琳,是在过安检的时候,安检机器出来问题,误了高远去榆林的飞机。
就在这次偶然的机会下,对于高远来说,三年以来一直是陌生人石晓琳,第一次成为了一个不是陌生的人。
而石晓琳,只是平淡的述说着,她对高远的一切一切的关注,每一个细节在她那里,都是了解高远的方式。
电影的开始,我被他们的对话感动了。
貌似这种由几段小故事穿插组合而成的电影很多,远的诸如《爱情麻辣烫》,近的诸如《全城热恋》《无人驾驶》《恋人絮语》。
但是明显《万有引力》在其中不算佼佼者。
看的出来,这个导演的经验可能还不太够,整个电影的节奏和结构都有欠缺,并且,投资应该也不会特别多,不过,绝对不算难看,还是可以看的,尤其有几段音乐配得真的很不错。
片头,导演即给出字幕一行,“万有引力是两个有质量的物体直接的相互吸引”,大意如此。
全片应该都在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其实想法是不错的,但是导演对于四个故事的安排显得太呆板了一点,虽然“邂逅“、“造人”、“出轨”、“重生”这四个小故事从寓意上说确实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但在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一些必要的过渡和联结,使得整部电影就像四个故事的简单拼盘。
四个故事比较起来,最喜欢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虽然内容都是经过艺术夸张的,但风格依然很清新,几个年轻演员演的也非常自然生动,文章那个哭得很孩子气的镜头,也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笑声。
尤其“邂逅”一篇,很让人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相比之下,“重生”篇的故事就比较残酷一点,让人有一种内心的沉痛感,但是男主角对女主角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爱情还是颇为动人。
故事的最后,两个人双双跳下悬崖,男孩用生命来证明爱情终于让女孩彻底放下了那颗缺乏安全感的心,虽然应该没有人相信这种爱情在如今这个社会上真的会存在,但还是忍不住为之动容。
不过,那个悬崖峭壁的特技真的做的太假了,那个镜头一出来,整个电影院有一半的人在惊呼“好假啊……”于是那个本应该很美很震撼的镜头就这样被彻底毁掉……也许是投资真的有限吧,也可以理解的了第二个故事“造人”偏夸张搞笑的风格,除了对张静初非常不像33岁女人的卖萌发嗲表示适应不能之外,其他都还好,这也是整部电影中奉献笑点最多的一段。
Ps:大学里如果都是像郭涛这么时尚前卫讲课像总统就职演讲般慷慨激昂的数学老师,神马高数神马线代神马概率统计,一定不会有挂科的!
最后说说第三个,“出轨”是4个段落中最阴郁的,它用非常极端的故事情节告诉观众们,“出轨”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情,不只是破坏婚姻,没准还会搭上小命!
不过我一直没搞明白第三个故事和万有引力之间的关系在哪里,是说妻子知道了丈夫的报复行为之后,反思了自己在婚姻中的不忠,于是开始找回了理智以及最初恋爱的感觉?
天,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细节一直很困惑,在故事的一开始,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人在车祸发生的十字路口奔跑,从鞋子的样式来判断,这个女人应该就是后来出现在病房的怀着身孕的莫文蔚同事的身在美国的妻子(镜头两次给了那双凉鞋大特写)。
她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她在这起交通意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她看到莫文蔚如此痛苦而深情的握着自己老公的手,还可以如此淡定的微笑着面对莫文蔚,让我不得不怀疑,她也一早知道了两个人的奸情,但是这些剧中都没有做进一步的交代。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爱情小品,《万有引力》还是有特点的,但是导演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还是不够纯熟。
诸如,第一段故事,运用了大量的慢镜头,故事回放等手段。
虽然慢镜头有时候可以制造气氛,但是也不需要这么大量的频繁的应用,让人看着非常抓狂。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大量的回放镜头也显得很浪费时间,这不是拍50集电视剧,您可以尽情回放男女主人公过往的n多值得纪念的片段,这是一个仅有20多分钟的小短片呀……另,莫文蔚真的老了……太杯具了……新婚录像的那一段,有一个大笑的镜头,那个皱纹呀,电影后期为啥不处理一下嘛……显得太不真实了,很不像年轻女孩的新婚最后还忍不住祥林嫂一遍,特技真的太不给力了!
套上一个物理学和数学的外壳仍然在讲爱情。
第一个是小白领因为女人跑老外的地去了,酒醉的落难公子终于在驿站遇到一个清新可人的小碧玉,有些<幸福终点站>意味的邂逅,我们不会追问结局如何,因为这本身就是虚构的浪漫。
第二个剧情更简单,中产阶级夫妇不能用科学怀孕,却莫名其妙的回想起过去约会的时光,因为以前不用考虑不孕不育,而后灵感顿生,明白了野战才是真正的科学。
这叫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
机械床的情节安排得晚了点,因为那是这部分唯一让人有兴趣的几秒钟。
第三个开始变得有意思,因为有谋杀和背叛,这可能是人类生活中比野战更真实的本质。
病床带着点<对她说>的味道,但表现一般,街头拥抱的戏几乎和一般情节剧没什么区别,路灯,斑马线,车辆交通应该有更好玩的体现方式,但没看到。
最好的是最后一个,不是因为吸毒,而是它有粗野的气质,不可否认的就是,人最真的一面总是有些最粗野的外壳的,不论是<爱情万岁>还是<新桥恋人>,爱恋总要有那么点游荡或者是流浪的气息,只有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引力才是更纠结的力量。
电动车,大背心,训练场,台球,不是非得这样的意象才构成张力,而是它们恰如其分的进入万有引力的原始情境,所以更有味。
但是,最后一段有两个瑕疵,一个是俯拍两个人和电动车躺草地上,这是一个有妥协意味的镜头,它的轻舞飞扬般的指称游离于毒品和背心之外。
第二个是最后的歌曲,女声让这场戏变得太温柔,完全消解了最原始狂热的引力。
貌似柔美的野战不过是文化疲软的暗示,而吸毒的针管里却暗藏了一股激情。
电影需要狂热,需要妄想。
尤其是国产片。
第一个故事告速我们,痴情的女人很可怕,三年了只为了等一个素不相识男人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孩子的女人很可怕,把老公完全当种马使唤了第三个故事告诉我们,被劈腿的闷骚男很可怕,你以为他啥都不知道,其实他早就计划要弄死你们奸夫淫妇了第四个故事告诉我们,极限运动又吸毒的女人很可怕,用光了老爹的棺材本,还随时准备复吸以及自我了断一群桑不起的男男女女组成了这部桑不起的电影不是万有引力定理太科学,其实是大家都太桑不起其实第一个故事不错,只是放在了一部桑不起的电影里
故事发生在北京。
围绕着爱情的主题,影片试图通过四个相互独立的片段,起承转折,引领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古老的命题。
起——片段一:『邂逅』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再没有什么是纯粹的了。
任何东西都可以打上价格的标签:权利、肉体、器官、婚姻……当然,也包括爱情。
人类抛弃了最本真的情感,披着金钱和欲望的外衣裸奔。
现实太残酷,一缘起一缘灭。
当男主角抛开电话和老板,抛开航班和工作,抛开行李和束缚……我们不禁着急。
合同怎么办?
工作怎么办?
三年的努力怎么办?
我们想,这人疯了,还活不活了?
是的,面对一场持续了三年的爱情邂逅,我们可以一边迅速而冷静地计算并权衡着得失,一边麻木且自恃优雅地淡定着。
是的,他疯了,我们没有疯。
我们只是不需要爱情,只要有面包,我们甘愿裸奔。
承——片段二:『造人』究竟,性是为了繁衍,或者繁衍只是性的副产品?
一对有学识、有修养、懂情趣的年轻夫妇困惑了。
在这里,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和冲动让位于科学,各个领域的科学:数学、医学、生物学、心理学、营养学、基因工程学轮番上阵……自从牛顿吃了树上掉下来的那只苹果,人类变得何其自信。
我们不曾意识到,由于盲从科技可以改变一切,人类丢掉了信念与精神的力量。
如果吃维生素就可以,我们还吃水果蔬菜干什么?
如果吃药丸就可以,我们还吃大米面包干什么?
如果有牛顿那只苹果就可以,我们还要亚当那只苹果干什么?
当性不再是出于两情相悦,我们还要爱情干什么?
转——片段三:『出轨』故事本身的结构很简单,中年IT男发现爱妻出轨,实施报复。
但得益于男女主角的表演才华,和对角色的掌控能力。
角色内心的那种痛苦、压抑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剧里唯一不需要对白的片段,完全可以默片的形式呈现。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真实婚姻和家庭——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有的凑和着,就这么过了;有的没能凑和下去,就这么散了。
当爱情遭遇劈腿,婚姻遭遇出轨。
我们不禁要问:叶的离开,究竟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折——片段四:『重生』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都会无限忆及那个懵懂的、青涩的、意气风发的青葱岁月。
就象导演镜头里表现的那样,有冲动、有梦想、有喷薄的热血和蓝蓝的白云天。
年青时我们不懂爱情,所以我们才爱得纯粹、爱得彻底、爱得义无反顾。
说不清究竟是意味着友谊还是爱情,它们是烫那些和青春有关的日子上明媚的刺青——当多年之后我们老去,白发苍苍,最初的酸甜与感伤,依然是心底最深刻的印记。
伴随着成长,我们悄悄折起我们的羽翼。
因为拒绝伤害,我们丢掉了奋不顾身的淋漓。
当故事中的男女从悬崖边一跃而下,扑进群山和蓝天的怀抱,我们真的害怕。
害怕她不去拉开伞包,难以承受生命中爱情的轻。
蓝天下的爱情能够走多远?
降落伞最终会带他们飘向何方?
我们不知道。
但至少,发生过的是某种曾经存在过的真诚吧?
连这个都没有的青春,会苍白得让人大哭一场。
或许是因为采用的叙事结构和影片长度的限制,四段故事在剧情编排和情节过度上还是有些生硬。
但值得肯定的是,导演只是用一个个镜头去平和地叙述,没有刻意地提醒和掺杂过多的个人主观评判。
这代表着某种抑制、品味,以及对观众的才智的尊重。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导演在思考,我们——也在思考。
无意中点开《万有引力》,居然一直就把100分钟看完了。
片中有两个片段最感动我。
高远过机场安检机,查出前女友送的打火机,他虽然酒醉已经不记事,但紧紧握着打火机,贴在心口上,好像想放却又放不下,表情从傻笑到怔忡再到哭泣,十分揪心。
石晓琳说,我可以替你保管,“我可以”一连说了几次都不成句,表情紧张却自有一种痴心的样子。
所以,当高远把心口的打火机交给她时,我分明觉得交出的是一颗心。
这是其一。
只是,如此盛大的暗恋,一定以相爱来回馈吗?
我不是不懂高远的感动。
他一再重复的独白,让我们深刻的感觉他生活的匮乏,以及没有说出口的女友离去后情感世界的苍白。
可是感动,就一定有爱了吗?
第二个片段在第四部分,海桥回家,在床底找到哭泣的嘉欣,他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像她一样侧躺在地上,静静地说了一句,“吃饭了”。
一个在床底,一个在床外,这也许暗喻他们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但他凝视着她。
那一刻的深情和了解,即便没有后面伸出手交握在一起那一幕,也足够感动。
结尾的字幕解释片名“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相互靠近的能力,它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作用力。
“万有引力很微弱,但永恒存在。
”万有引力,是指爱情吧?
爱情亦是微弱的永恒存在。
不管是石晓琳三年的凝望,高远想起过往的突然微笑,王勇和雪莲的相拥,周云山相爱一生的允诺,阿美看结婚录像的哭泣,海桥的无声守候,嘉欣的回头,即使中间有错过,有争吵,有欺骗背叛报复,有怀疑遗弃残酷,但爱,始终存在的吧,哪怕一瞬。
即使在阿美握住病榻上情人王要的手,脸伏在上面哀哀痛哭,即使在配角王要妻子顶着大肚子盹在变心丈夫的病床前,我相信,我都有看到爱。
四段故事,不同阶段,不同情节,但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数字。
第一段,高远和石晓琳都反复强调了三年,强调了每一次相遇的数字;第二段,王勇本身就是个数学家,他和雪莲的宝贝计划也是围绕着各种数字,虽然开始他认为一切皆数字、所有都是逻辑,但是最后他也感叹“那些意料之外的才会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我猜这也是导演和编剧的态度;第三段,故事开始于绿灯的五秒延迟,也结束于此;第四段,海桥和嘉欣一同跳下前,他用数字告诉嘉欣有25秒考虑,重生抑或粉身碎骨。
有人说,数字的出现是为了强调有时候一秒钟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所以大家要好好珍惜,但我想,大概是导演或编剧对数学有莫名偏好,哈哈!
关于演员,.“老”演员自不必说,文章的演技越发精湛,张静初的尺度越来越大了,敢于可劲儿折腾自己的演员,我是很佩服的,就看有没有选对折腾的方向和运道了。
几个新演员即便是配角也挺到位,白百何应是最大惊喜,最后一段的黄幻和段博文感觉很有潜力。
这年头,看多了烂片,发现好好演戏的演员,和演员好好演戏,都挺难得。
所以。
虽然剧情有许多刻意和浮夸的部分,但是种种细节的设计,画面的精致,以及演员,还是能看得出来制作团队的诚意。
这就够了。
作为观众的我们,起码有点盼头。
只要是技术,就会有漏洞。
只要有漏洞,就会有意外。
美丽和魔鬼都在这意外中诞生。
这部电影由四个短故事构成。
第一个短故事,是石油基层工作者每周二去坐飞机,结果有一天安检死活通不过,最后延误了飞机的故事。
症状是检测仪出了问题,总是不停地响。
罪魁祸首是白百何,那个比王珞丹还要青春的女孩子,想认识他。
安检棒就代替老天替她做了主。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张静初和郭涛演的一对夫妻想要生娃的故事。
生就生呗,非要搞什么“科学生娃法”,锻炼三个月身体,精心计算排卵期,不到最佳受孕时期就不能xx,要养精蓄锐。
xx前还得量体温。
总而言之,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那么点浪漫和激情就被这一心一意的科学生娃法给整没了,还差点整出个不孕不育来。
好在电影是温暖的,最后的一场野合拯救了他们。
这段故事最搞笑,直接把光鲜的数学家和所谓科学生育给鄙视的一塌糊涂。
话说,郭涛演的这个数学家,总让我想起名人木遥遥。
想象中,木遥遥同学潇洒起来,估计也是这股子劲儿。
第三个是个凶杀悲剧啊!
十字路口出现离奇车祸,原来东西和南北两个红绿灯同时出现绿灯亮的状况。
于是一辆大卡和一辆装着婚外出轨两情人的小车就撞一起了,坐在副驾的男的装成了重度昏迷,主驾的莫文蔚同学只是脸上擦了点伤毁了点小容。
就在我惊叹编剧和导演如此非凡的科学技术观并直接晋升到崇拜偶像阶段时,原来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且女的老公做的鬼,人家调了下程序,让某个绿灯延迟了5秒,顺带把附驾的安全气囊给破坏掉了。
剧情发展过于正统主流价值观,非要倡导报复之后是虚无和自责的理念。
其实我现在特期待看到那种情仇恨杀的场景,那种故事才叫,一个爽。
第四个故事也算是灾难吧,虽然没出在跳伞技术环节。
纵然我无数次期待两个人跳伞中间那几十秒时间,有个手不小心扣动了哪一块或者扔掉哪一块东西,导致两个人一直保持垂直降落,但只是yy啊,镜头最后以唯美终结。
不过女孩子因为吸毒而被强戒并被开除出跳伞队,也算是吐槽现代技术的滥用么?
这么说有点迂回,可海洛因的的确确是现代技术的产物,要都是鸦片大麻,可能药效上的功,要大过让人迷醉的过了。
总而言之,的确很惊喜,无论是爱情故事,还是科技故事。
我最近有一个恶习,就是在一群文艺青年中有意无意地显摆自己的理科知识,提出各种物理生化问题来考他们,虽然仅仅是初中高中记得的那点玩意儿,但足以让他们气急败坏到有踹我的冲动。
我只是想看看科学的魅力到底能否吸引文艺青年,可是被我调戏又答不上来的人觉得我很欠抽。
而我今天就看到了比我更加欠抽的导演啊。
本来我以为导演过《双食记》的人,应该是挺有水平的。
可是导演高估了自己,抢了编剧的活儿,弄出一个看似大气实际装逼的短片串联。
我坐在电影院的黑暗中,默默告诫自己:这就是文艺片这就是文艺片。
宅男开始变王道随着《生活大爆炸》《社交网络》这类剧集和电影的大红,也随着人们越来越宅,本不该露脸的宅男们也渐渐乐于出现在镜头中。
四个故事中,有三个宅男,一个石油公司基层审计员,一个数学家,一个程序员。
唯一的一个运动男也是从事跳伞这项相对冷门的运动,在封闭的地方训练。
现在的文艺片都不兴浪子了吗?
全都专一得不行,情变也是被抛弃一方。
审计员高远送女朋友出国能哭得像孩子,数学家王勇被当成种马也不敢有二话,程序员周云山用监控录像看老婆每天出轨只敢坐在电脑前等她回家,跳伞男面对戒毒后寻死觅活的女友连命都愿意交给她,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不负责任啊。
宅男是久坐的人群,久坐对男人不好,睾丸温度过高对精子不利,所以呢,数学家跟他老婆搞了那么多次就是没搞出孩子,程序员被他老婆撩拨到上床最终还是冷静地站起来说要去补程序(我同学说这肯定是有病怕传染给老婆),而跳伞男平时体力消耗过大以至于能帮女友洗澡从正面披浴巾而没有任何性冲动。
我想这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一点理科知识。
正如《志明与春娇》中,张志明说:“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爱她而不操她,这就不是一个男人的逻辑。
任凭你们在那里搂着说我需要你你需要我,你还要我吗你是不是不要我了,琼瑶句式的台词太无说服力。
桥段用多就老套人一文艺起来,就以为全世界都是他家。
第一个故事中,审计员高远和安检员石晓琳都把首都机场当成他们家楼下广场,想奔跑就奔跑,拉着行李箱跑多危险啊,也不怕撞到人!
还特别用了慢镜头。
据我的观影经验,国产文艺片最经典的镜头就是奔跑,特别是在大马路上,大白天大晚上的啊,都不用看车的。
而放着外文歌追公车的桥段,早在《流星花园》中用过。
十年前的偶像剧桥段你都甘心抄啊!
我后面一姐们说:“为什么不打车呢?
”首都机场的出租车都是整装待发的啊,导演无视它们。
高远因为误机而无法将合同送到榆林去,遭到领导的训斥,他本人也气急败坏。
后面姐们说了:“不能传真过去吗?
”我查了一下,这种方式也是有效的,只需双方都协商好。
看来这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一条法律知识,如果没有面对面签合同容易闹纠纷。
跳伞男帮女友洗澡的桥段是抄《朗读者》的,至于他女友躲在床底下我就不想多说什么了,只是他躺地上跟床底人对话时,我忽然想起了那个倒立女鬼寻仇的故事(男人躲床底以为可避祸,谁知女鬼死时头朝下,还是找到并吓死他了)。
桥段的堆叠调动了我的条件反射,当我看到高远终于能登机却开始回放石晓琳对他说的话并且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的时候,我条件反射地想:要跑回去了。
果真。
当我看到程序员跟他老婆和和美美地煲汤突然传来机械的敲门声时,我条件反射地想:警察来了。
果真。
当我看到女孩半夜醒来往浴缸走的时候,我条件反射地想:要割腕了。
果真。
老能猜中的电影有什么意思啊?
公共设施尽胡闹第一个故事中,高远是因为没法过安检才误机的。
而那个”滴滴“叫显示他从头到脚都不安全的检测仪器,居然是出故障的。
机场怎么会容许这种事发生啊?
可它就是发生了,并且负责人的态度还十分恶劣,避重就轻,把责任推到高远头上。
这边高远还在被保安人员盘问呢,石晓琳擅离职守把他拐跑了。
第三个故事更恐怖了,红绿灯以及道路监控系统居然被想要报复妻子的程序员入侵并控制了。
红绿灯可以随随便便延迟啊,万一那条路上有别的车怎么办?
这样的人怎能不抓起来?
还有,他犯罪之后不能原谅自己,于是大白天的站在潘石屹的地盘上,以为会来车撞死自己么?
真是无视公共设施啊!
导演是想借此告诉我们,红绿灯不靠谱,过马路还是要看车而不是看灯的。
扩展一点来说,医院教的最佳宝宝孕育法也不靠谱。
让一个女人在性交前叼着体温计量三分钟体温,哪位老公还有性趣呢?
那个表情丰富的医生劝女人迂回点,女人迂回了,老公心动了,但是她在关键时刻又把体温计掏出来,老公夺门而出。
还敢哭哭啼啼说”他没有以前那么爱我“,是你傻吧,就不能先量完么?
就不能买一支电子体温计么?
最后老公自己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出他们的最佳受孕时间。
可是我敢打赌,那一大黑板的公式一定跟数据统计没什么关系。
不要以为会画曲线就会列函数式,不要看他写得密密麻麻,搞不好里面还有面积计算公式。
最后出来一字幕,属于导演解说了,大意是:万有引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虽然微弱,但是永恒。
牛顿你有没有想复活啊!
请看高中物理教科书理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我们之所以没能感觉出来是我们质量不够大啊!
怎么叫微弱呢?
好吧为了文艺,人性最大。
难道导演要说随便两个人之间都有吸引力么?
那更不对了。
你看跳伞男跟他的新搭档之间一点引力都没有。
所以啊,如果片名叫做《激素水平》,我还可以赞同导演在文艺青年中普及理科知识的良苦用心。
但是非要不懂装懂地讲万有引力,那就要露出理科知识缺失的马脚。
还真当文艺青年理科成绩都不好么?
就算恶搞,也要认真查资料。
今年看过至少2个短片集类型的华语电影,之前是《恋人絮语》,再就是《万有引力》。
短片集的优点就是恰到好处,避开因剧情驾驭能力不足而出现的主题、情节单薄的问题。
电影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看得下去,第一段文章的故事基本算是商务飞行男的意淫,有点创意;第二段郭涛的故事反映了独生时代中“造孩”夫妻的心理通病,颇有喜感;第三段戴立忍的故事编得过了,人工制造交通事故,想太多了吧,这种招数误差太大,不具确定性,属于画蛇添足;第四段是最让我犯困的,如果不放在跳伞活动上,基本就没什么戏。
相比于又烂又长,情节漏洞百出的长片,还是短片比较符合中国电影的国情,符合中国导演的水平。
四个爱情故事。比我想象中的好。各成一个体系的爱情。最喜欢第一个机场的故事。 通篇看下来觉得还可以拍个续集 每个故事都是有进行到快高潮的时候就戛然而止的感觉。让人还没有爽够。
装逼
一星给惊为天人的白百何,一星给我爱的大叔戴立忍,一星给短发的小清新,张精出和郭小胡子的二逼演出扣一星
头疼的人别看,这片催眠效果强
看了第一个故事,后面快进看。。。太难看了
(3.5+3+3+2)/4
爆米花片
万有引力很微弱,却永恒存在
四组你妈逼,不过见了黄幻真人儿这么销魂,加一星!!!
这种大杂烩故事的老套路,我已经完全没兴趣了。。戴立忍怎么老成这样了这样了这样了!!
能不能别对我说 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起这么个名字牵强了,沾边儿么?戴立忍的演技很生动一星,各种装逼文艺小清新扣四星
这是四个导演拍的么
邂逅、造人、背叛、重生,这就是万有引力吗?喜欢邂逅与重生。剧情有点烂,其他的还可以。
戴立忍太帅了!
情节有够松散。几个故事每个都显得很急躁。
給到三顆星是因為原來在微博看到的印象深刻的短片是故事一,故事四讓我看得很感動是因為跳傘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 四個故事的實際內容倒是沒有很出彩, 特別是二和三我都覺得是在浪費我的時間了呢
个人觉得,思想是最重要的,技术其次。像这样的电影,真的是在考验观众的弱智程度,豆瓣可以设置零颗星的选项了。
爱情拼盘
一看剧本就觉得导演心怀温暖~~推荐跟爱的人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