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atched “Before Sunrise” first, then “Before Sunset”. I loved “before sunset”, the sequel made nine years later, better. It’s probably because of my age, I found more relevance to the second movie. “Before sunrise” is story of 20 somethings. You have luxury of time, and believing, as the second movie puts it: you stupidly think there would be a lot of opportunities like this, but, the truth is, there are not many.“Before Sunrise” was about a long night Jesse and Celine spent in Vienna. I felt the setting, the background, Vienna was very important. As these two young people wonder around the streets, backgrounded by magnificent buildings, sculptures, all of those made their story more romantic. It was like our first love, the smell, the river, the music and all those details are part of our first kiss memories. They talked, they walked, and they were interrupted by some interesting characters in this European city: German actors, one of them would play a walking cow; a old woman/palm reader; a starving poet who offered to write a poem for them with any word they pick, they picked “milkshake”, and exchanged most beautiful poem for the money; a belly dancer; a nice bar tender who loaned Jesse a bottle of red wine while Celine stole two glasses from the bar…“Before Sunset” was 80 minutes talking between Jesse and Celine. Even though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Paris, I felt the city, the background was of much less importance any more. They now in their 30s, nine years after their one-night journey, this time they only have less than two hours before Jesse’s flight back home. Jessa wanted to spend every minute with her, there was no more interventions from the city (maybe nine years later there are no more on-street poets any more too …). The conversation carried the show, and it did so wonderfully. It was fun for audience to observe how age changed them, and unchanged them at the same time. Celine was radiant, she was more doing what she wanted to do; Jesse was more eaten by life, more scared by the loss of love. I loved the sense of no time left, the sense of rushing between Jesse and Celine, also, the pretending, the anger, and revelations along the way. They may not remain together if they did meet at their promised time and place in “before sunrise”, but they did not. They aged separately, but carried the one-night memory with them. In that, they shaped each other’s lives during the nine years even though they were not together. Maybe that, the sense of loss, transcended everything. So, it was only nature now, nine years later, for them to revisit the other possibility if they stayed together…I realized 30 something might and is one of most beautiful years in ones life. Spend them wisely. P.S. this is not a good movie for everyone, some might hate it or find it boring.
我真是没有料想到这是一个没有definite ending的故事。
又或者说,如何续写那个结尾取决于你的爱情观。
所以看到演员表浮出的一刻,我真是又迷茫又悲伤,本来料想好他们享用完音乐,camomile tea, and sex,带着成年人的释然和感怀,再度分开,毕竟nobody's gonna miss the plane forever。
又或者这就是我的续写呢,这就是我对爱情的定义呢,很多方面就是年轻的celine,害怕热情wear off,害怕run out of topic,害怕默契枯竭而不是培养默契。
只是9年前的celine也并不是个完全的悲观主义者。
她说 我想在完全了解一个人以后,与其觉得厌烦,我倒会是完全的爱上他。
然后慢慢描述着细节,其实那都只是对默契的应证。
9年以后的夕阳里,大家都再度明白 往昔不凡,默契难寻。
说真的,这简直是大部分人的遗憾,人生能遇到几个知音。
然而天赐良机让他们往者犹可追,so why not。
可是我到底是觉得人都是要对现实妥协的。
重逢只是教会他们如何珍惜,在再一次分别之后感情不会因为几通电话几封email逐渐淡漠,it's gonna be a consistent, lifelong friendship. But just friendship.I mean,感情那么难定义,尤其是两个思想复杂的人。
我们不如框死它为friendship,好歹限制住基本的道德底线。
既然我们早知道婚姻会是如此,又何苦寻求改变。
毕竟,这两个人在一起要承担的是更大的风险,太过鲜明的性格,太过尖锐的想法,太过迥异的背景。
And passion will, after all, burn down to ashes of time.归根到底,友情毕竟是世上最安全的关系,是保持距离的借口,也是亲密无间的理由。
懂我的人应该知道,我并不是不信真爱。
这两天把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一并看了,Before Sunset更是连看了两遍到深夜。
自己码字实在很慢,但是担心不写点什么,心里那些感慨就像人生里边的许许多多片断,散得不留痕迹,无从回忆,所以还是写点儿。
Before Sunrise是写两个陌生的年轻人,男的Jesse来自美国,女的Celine是法国人,偶遇于维也纳。
出于一种道不明的吸引,两人决定在Jesse赶第二天一早的飞机之前,同游这个城市。
和许多别的路上的同游者一样,他们去唱片店,坐缆车,喝咖啡,参观墓地,在大街小巷游荡。
也和别人一样,他们一路交谈,童年,感情,理想。。。
他们相处得轻松愉快,暗生情愫。
他们同时又青涩害羞,轻轻试探。
在公园里露宿一晚之后,两人不得不说再见。
因为相互依恋,所以相约六个月之后再见。
也因为年轻的固执,彼此没有交换任何联系方式,甚至不知道对方的姓。
就这样道别,两个太年轻的人。
九年之后再见,已经是Before Sunset的故事了。
Jesse以那一次的偶遇写了一本书,因着签名售书来到巴黎,得以和读了他书的Celine重逢。
这一次Jesse得赶傍晚的飞机,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他们谈论各自的生活,乃至面对自己的感情,吐露各自的心声。
他们开始掩饰,试探,到无法克制,宣泄,直到后来平静,一切都自然真实。
九年后的两人,相比之下,都有了岁月的痕迹。
Jesse有了婚姻和孩子,成熟稳重。
Celine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而自信,虽然经历了感情的波折,却不失天真,身上有一种女人和女孩混合的魅力。
这两部电影几乎没有情节,基本是两个人在对话,以及两个人细微的身体语言,但是许多人都很喜欢,我也是其中之一。
也许这两部电影真实而细腻,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许多人生命中的那段爱情,也同时折射出许多人生命里的无奈,所以才这么多人喜欢吧。
我尤其喜欢Before Sunset,成熟的生命更加充满魅力。
最喜欢的一段是Celine在车上感情的爆发。
九年前的那段偶遇太短太完美,让她几乎无法再面对和处理正常的恋情,她渴望一个归宿却无法找到。
自此,两个人无法再掩饰内心真正的渴望,Jesse的坦白一样动人心弦。
电影最动人之处不仅在于细腻,更在于内敛和克制。
影片并不因为两个人的表白而失去控制,自此至结尾,导演处理得漂亮干净,又充满张力。
Jesse执意要上去Celine的公寓一坐,两人肩并肩走在暗旧的楼梯上那一段象是Before Sunrise里唱片店里一段的呼应。
两个人几乎不发一言,只是不时地互相看着对方,虽不如当年哪般的羞涩,可是你能清楚地感觉到他们的喜悦,渴望和紧张。
两个互相喜欢的人之间那种种复杂的感情,全在这一段楼梯的沉默里尽情表露。
结尾一段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单独面对的两个人,没有夸张的对白和露骨的激情。
Celine在Jesse面前轻轻吟唱她自己写的华尔兹,其中一句是"little Jesse",可是在唱到这一句的"little"一字时,Celine有片刻的犹豫,仿佛不愿被人发现她的秘密,半拍之后才轻轻的吐出"Jesse",让人动容。
最后Celine随着Jazz轻轻扭动,然后半侧着脸,一句"Baby, you are going to miss your plane", 眼角眉梢全是喜悦,浑身散发着那种处在幸福之中的成熟女人的风情。
Jesse则坐在窗下的沙发,手支着头,温暖的下午阳光笼罩着他,满脸的笑意。。。
每个人都从这电影中看到自己生命里的那段爱情。
这是最近看的最好的一个MOVIE了..把这个很好的评论再转一下.不好意思,不知道作者是谁的说...【简 介】 九年前,一对陌生的男女在火车上不期而遇,他,杰西,是来欧洲旅行的美国游客;她,塞琳恩,则是一位漂亮的法国女学生,他们素不相识却令彼此怦然心动,两个年轻人在维也纳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但在日出之前,处于种种的不得已,他们不得不和对方告别,两人相约,一定要在维也纳重逢…… 时光荏苒,九年之后,杰西和塞琳恩才再一次相遇,只是这次相遇的地点是在巴黎。
如今的他已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她则是法国某环境保护组织的成员。
他们相遇的地点正是杰西为自己新书作促销的书店,而在这本书中,杰西娓娓道来的正是九年前他与塞琳恩所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段回忆虽然短暂,却如同烟火般绚烂无比,然而这次,他们依然是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互诉衷肠,因为杰西不得不赶乘飞机回到他美国的妻儿身边,于是两个人的身影徜徉在午后的巴黎街头,谁又能知道,命运将为他们在日落之前做出一个怎样的决定?
[幕后及花絮] 本片作为《日出之前》(Before Sunrise)的续集,仍然由理查德·林克莱特导演,并由伊森·霍克和朱莉·德尔佩出任男女主角。
大多数经典影片的续集,最后都会给人留下狗尾续貂的印象,然而本片却在短短的80分钟内,牢牢的抓住了每一位观众的心,并且在很长时间里让观众为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思索。
本片耗资500万美元,仅仅用了15天的时间就在巴黎拍摄完成。
整个影片的大部分情节都是由两位主人公在对话中叙述的,然而这并没有使这部电影因此失去魅力,相反,巴黎塞纳河畔秋天的美丽景色以及两位主要演员的精彩表演,使这部电影在诸多好莱坞电影中独树一帜。
可以说,导演林克莱特和两位主演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伊森·霍克和朱莉·德尔佩在本片中再一次合作,无疑是本剧的一个亮点,两位演员在影片中尽可能的本色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不过联想到伊森·霍克的最近的离婚事件,我们不得不猜测,他的表演有多少是来源于他的现实生活。
本片另一个亮点是女主角朱莉·德尔佩首次在电影中献声,她将为影片演唱一首插曲。
当两位主人公彼此倾吐着多年藏在心中的炙热的感情时,朱莉的歌声将慢慢响起,带着一丝淡淡的眷恋和伤感…… 本片曾一度名为《如果不是现在》,但也许是考虑到能够与《日出之前》更好的前后呼应,影片最终定名为《日落之前》。
[相关简评] 如果说九年前的影片《日出之前》是两个年轻人曾经拥有的一场美梦,那么本片则是无疑将这美梦击碎。
也许是造化弄人,杰西和塞琳恩在这九年时光中非但没有如当初约定那般在维也纳再见,再续前缘,还都拥有了各自新的爱情。
只是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并不是真的幸福,他们也不在是从前那个充满诗情画意浪漫想法的年轻人。
所幸的是他们又相遇了,并且都对激情充满渴望。
也许他们放弃了很多的人生梦想,但是,他们却始终无法忘却那个曾经共同度过的那美好的夜晚,以及彼此间的真挚情感。
于是,当他们再次相遇,他们手牵手漫步在塞纳河畔,仿佛一切又回到了过去…… 《日落之前》原计划在2004年2月14日在全美公映,但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把这一时间拖迟到7月2日。
也许对一部这样唯美的爱情主题的电影来说,选择情人节作为首映日,会有更大的卖点,但无论如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无论选择什么档期放映,都必然会吸引众多的视线。
日出日落之间 总有心碎 差不多已经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在此之前的一年左右时间里,让我看得激动不已的是小林正树的《切腹》,日本黑白片的经典魅力在于人性的光辉和超群的电影手法,那是你穷其一生也只能仰望的伟大,永恒的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赋予了电影永恒的魅力。
但如今这个时代的平庸常常令人感到无趣,DVD的泛滥也让我对任何貌似高深的欧洲艺术片失去了最初的热情,每当我又抱着一堆碟回家时,便会长叹一声,把所有碟看完实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家美国观众可能花了十年以上消化的电视剧,在我们这边一夕之间就会花开满地,照理说,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年代啊,我们终于不用再像傻逼一样看到什么都惊讶不已,花花世界尽在眼前唾手可得。
然而我似乎早已忘记,当世界还处于落后的VCD时代时,我是如何会为一部寻找多年终于遇见的电影而激动得一路小跑回家。
当我变得对一部电影越来越有判断力却越来越少感情的时候,我知道,那最初相信电影的天真和热情也正在离我远去。
就像一个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随着岁月的消逝,对成功可能性的理智丈量代替了一厢情愿的投身其中。
不过《日出之前》、《日落之前》在我进入麻木状态之前适时地拉住了我,我甚至因为它而开始喋喋不休地表述自己,这一向是我最厌恶的作者自恋的方式,但其实又何妨呢,无论是精彩的观点还是错误的看法,不过都是在表述自我,无形之中寻找着认同者。
而读者也是在阅读中寻找着说出自己观点的人。
归根结底,我们在寻找的都不过是自我而已。
只不过有些人的自我可能小众一些,有些可能大众一些,有些人的自我可能坚持的时间长一些,有些人则可能会随波逐流,但在根本上,我们没有区别。
你是孤独的,我也是孤独的。
在我小心地掩饰自己、尽量用一些看似精辟的观点来武装自己时,我似乎已经忘记了黑暗中光怪陆离的银幕之下仍然存在着一个孤独的我。
朱莉·戴佩在重逢之时对伊桑·霍克说,一个人孤独要比两个人在一起仍是感到孤独要好。
或许是这个原因,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独自生活忽视孤独,虽然总有一天,你还是会因某个人说出这种孤独而被彻底击败,只是到那时,可能我们已再无机会分享孤独。
《日出之前》时的伊桑·霍克还是一个可爱但有小小不忿的男孩,朱莉·戴佩则准备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但她也不会放弃爱和被爱的可能。
九年之后,《日落之前》的朱莉·戴佩的确成为一个独立女性,但看得出有小小偏激,她孑然一身,这几乎是必然的。
而伊桑·霍克成为一个作家,已婚,有一个儿子,他已经成熟到可以包容这个有点激进但是仍充满魅力的女人。
《日落之前》有两处情节令我情不自禁地感伤,一是在车上伊桑·霍克送朱莉·戴佩回家,朱莉·戴佩说起她身上的浪漫性情好象在那一夜全都消耗尽了,别人再也无法激起她曾有过的那种情绪;二是结尾朱莉·戴佩为伊桑·霍克唱歌,这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我说的是茨威格的原著,是一个女人用自己的方式真正在纪念她有过的爱情,而且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更动人的是,她的爱情是获得对方呼应的,无论如何,这要比一个人斩钉截铁的爱情更容易令人向往。
《日落之前》依然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你难以揣测伊桑·霍克和朱莉·戴佩会如何对待这次重逢,我则期待或许又一个九年之后,导演会让他们在中年之时再度重逢。
基本上很难选择更喜欢《日出之前》还是《日落之前》,从我的角度而言,《日落之前》更打动我,更令人伤感。
《日出之前》更像一个童话,美得像你从来都不敢读完的诗。
当然它不是《西雅图未眠夜》那样的童话,爱情从来都不应该是依靠缘分而成立,爱情是你们相遇之后仍然会彼此错失。
就像张爱玲笔下的曼桢和世钧,你以为是半生漂浮、人世动荡才让他们十八年各自过活的?
是性格。
就算是平安盛世,世钧的性格也一样会让他面对自己心爱的人退缩。
伊桑·霍克在重逢之时对朱莉·戴佩说,如果你的祖母晚一周或早一周去世,我们就能见到面了。
真的吗?
见到之后呢?
我们总是将许多责任都推给命运,战争年代如是,和平年代亦如是,似乎永远是弄人的命运使得我们历经坎坷仍然没能走到幸福的彼岸,而实际上,我们从来都不敢承认,令我们今天仍然在承受着平凡无助甚至失落人生的人,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
又或许,正是因为深深痛恨这一点,我们才选择了逃避。
《日出之前》、《日落之前》同那些伟大的电影截然不同,它是如此切身以至于你完全无法评价它,只能陷入其中享受那浪漫而哀伤的感觉。
我只能说这是我看过的关于男女相遇相爱最美好又最清醒的电影,用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就是"它的智慧如此巨大以至于将你完完全全笼罩在里面",我也终于无法再像面对那些平庸的电影一样,能够清醒地跳将出来指手画脚地说这说那,但也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如何心甘情愿欣喜万分地投入其中,并且随着结尾的到来而抑制不住地产生淡淡伤感。
我仿佛是至此才再一次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电影它必然是从智慧、情感各方面将你紧紧包围,让你目眩神迷,根本无从顾及其他,这也是我为什么热爱电影的缘故。
电影的迷人应该等同于一次爱情,只有让你心无旁骛失去理智不顾一切的,才是真正的爱情,只要还有一丝理智或是顾虑留存,那就距离可以令你倾其所有燃烧一切的爱情仍有一步之遥。
这个世界尽管令人疲惫不堪,但它仍然存在着值得我们继续留恋之处,那就是日出日落之间,总有一些既令人心碎不已又美好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事情在发生。
《日落之前》:可以再说爱你吗?
"为什么我们那个时候没有互相交换电话号码和地址?
不知道,是因为我们那时候都还太年轻吧,以为会有很多次这样的机会在前面。
等不再年轻了,才发现,原来那样的好时光,一生中也不过遇见几次。
" 这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美的电影。
有些电影,情节再平淡,只是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微小的镜头,触动我们某时某处的心便不再令人奢求更多。
就从他们说出上面的话开始,我知道,很多年以后,都不会忘记这样一部电影。
是黄昏的塞纳河,是那个依旧美丽在夕阳下金发飞扬的法国女子,是记忆当中火车边我们的拥抱,是恋恋不舍的眼波,是若无其事老友般的交谈,是惦记了很久你是否赶赴的那次约定,是一切都变了,是再也回不去,是最美的不能忘记,是无奈的再次相逢。
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因为中间横亘了九年的人与事。
隔着无数次梦境里面的再会,我可以再说爱你吗?
九年前如何我不知道,没有机会看到浪漫的前戏。
然而这样的续集电影就算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也是独一无二。
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只是交谈、行走,夕阳笼罩着巴黎,只是因为姑息爱情,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最让人惆怅的城市。
镜头一直跟着他们各自的脸,他说话的时候对着他,她微笑的时候朝向她,或者是,当他们并排,对着两个人的样子,跟着他们的脚步,框住他们经过的巴黎的每一个拐角。
日落之前,一切都有着淡淡的金色光辉,他们在谈些什么?
各自分离后的生活,对彼此的调侃玩笑,甚至还有国家差异,世界局势,环境污染。
他问,你觉得我变了吗?
她玩笑的说,你以前竟然觉得我胖。
他们只是在谈话。
但是为什么我想低下头叹息一声,没有眼泪,只是好象黄昏时候回忆起以前看到过的天边最美的烟霞。
看他依依不舍的注视着她淡金色的头发,看她若无其事的说,真的,我不记得那个夜晚我们曾经作爱。
多久不曾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细致的心理描画,男女两人,想着一样的心事,做着不同的姿态:他那么留恋,她不停撒谎;男人用身体语言表达着那样的欲走还留,欲语还休。
女人只有眼睛在泄漏着寂寞,推拒和躲闪都不过是不能忘记的借口,九年的时间流转,爱与被爱依然是奢望。
假如流水能回头,请你带我走。
其实惆怅的已不是经年前的错失不再会,而是生命中难以排遣的爱的失落。
难过着并且想念着的,是面前的这个人,是那次年轻时候惊艳不已的一见钟情,但又不单单是因为错过了他(她),因为我们没有机会从头。
而是午夜梦回中发现身边没有可以握住的手,每天希望找到心灵呼应时不过看到生活本身如同一片荒原般苍白。
他说,我常常做一个恶梦,你怀孕了,从我身边走过,只是对我熟视无睹;我伸出手,醒过来,发现她躺在身边。
到底为什么那样恋恋不舍?
不,这电影不是说,惊鸿一瞥的钟情是如何的持久美丽,她只是在说,爱情会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模样。
最后她轻轻的唱起了歌,其实还是在谈话,不过选择了更为寂寞的方式,用歌声述说那个彼此都念念不忘的夜晚。
他坐着的沙发后面的窗口,可以看得到巴黎的黄昏。
在日落之前,他会离开吗?
大家都知道答案,但是那不要紧,只要有这一刻,请允许我们承认,你我曾彼此相爱。
过去几个星期,断断续续,终于把Before Sunrise / Before Sunset 仔细梳理了一遍。
把所有个人觉得精彩的对话段落听写下来。
虽然讲的多是大白话,没有太多生涩难解的部分,但Julie Delpy几乎不管语法和发音的法式英语,辨认起来还是有点费力。
况且大多经典对话桥断都是她在主导,所以花了点时间整理。
相隔九年的Before Sunrise 和 Before Sunset,在剧情上承接,在风格上统一。
都是没有既定剧情、冲突曲折,只有男女主角一路从头到底的对话。
看这部电影,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看着他们走过各个不同的场景,聊些不同的话题。
作为这样一部随性之至、鲜少设计痕迹的影片,对话剧本自然是毫无争议的精彩。
Soundtrack同样让人惊艳,Julie Delpy亲自包办了多数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风格清新,歌词简单而隽永,对一名非职业音乐人而言,已是很高的唱作水准。
而由Julie和Ethan Hawke亲自参与写作的剧本,有两人亲自演来更是恰如其分,游刃有余。
网上Sunrise剧情介绍无非如下:某美国男青年在从布达佩斯向西开行的列车上巧遇某法国女学生。
前者本该在维也纳下车,搭机返美,但他邀请后者一同下车,边游览这座城市边继续交谈。
在一座桥上,偶遇的陌生人邀请他们去看戏;一位流浪诗人向他们献诗并讨了赏钱;在露天长椅,遇到看手相的吉普赛老妇;两人到酒吧时已付不出酒钱,但男主角说服侍者给了他们一瓶酒。
在公园草地上他们发生了关系。
天快亮时,二人伴着远处传来的古钢琴曲双双起舞。
约定半年后还在这里见面。
这样的说辞基本就是误导,让人联想到诺丁山之类的、戏剧化的浪漫爱情喜剧电影。
实际上如果那类片子算是Idealism或是Romanticism的产物,Sunrise/Sunset的则可谓是Practical又Cynical。
也正是这种对现实的真实捕捉让此片显得如此特别。
片中的生活式对话(对比于一般的舞台式对话)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初相遇 火车上]C: 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at as couple gets older, they lose their ability to hear each other? Well, supposedly, men lose their ability to hear higher-pitched sounds and women eventually lose hearing in the lower end.J: I guess they sort of nullify each other or something. Nature's way of allowing couples to grow old together without killing each other.[那个时候他们的眼中都闪着调皮、狡狤的小火焰][在游乐场]C: you know, My parents never really spoke of the possibility of my falling in love, or getting married or having children, even as a little girl, they even wanted me to think of future careers, interior designer, lawyer or something like that. I said to my dad, I wanna be a writer, and he said, journalist, I said, I wanna have a refuge for street cats, he said, veterinary, I said I wanna to be an actress, he said, TV newscaster. This comes to a conversion of my fanciful ambition to these practical money-making adventures.C: If your parents never really fully contradict you about anything, and like are basically nice, and supportive, it makes it even harder to officially complain. Even when they're wrong, it's this passive-aggressive shit. I really hate it.[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Celine对父母的不理解感到气恼,当父母说“这都是为了你好”的时候他们确实是在为自己着想,所以Celine想反叛又无奈无从反叛]J: Jump ahead, 10,20 years, and you've been married, your marriage just doesn't have the same energy like it used to have, you start to blame your husband, you start to think about all those guys that you've met in your life, and what might happen if you picked up one of them?I'm one of those guys, that’s me. Think of this as time travel, from then to now, to find out what you missing out, you see, what this really could be, is a gigantic favor to both you and your future husband, to find out you are not missing out anything, I'm just a biggest loser as he is, totally unmotivated, totally boring, and you made the right choice, and you are really happy.[ 虽然Jesse总是流露出玩世不恭的样子,但其实他有很强的洞察力,有自己独特的看待问题的方法,乐观且幽默。
]C: You know anyone who is in a happy relationship?J: Sure...I know some happy couples, but I think they lied to each other.C: Yeah, people can live their lives in a lie. My grandmother, I always thought she's a simple and uncomplicated love life, but she just confessed to me, that she spent a whole life dreaming about another man she was always in love with, she just accepted the faith, It' so sad...and in the same time, I love the idea that she had all the emotions and feelings I never thought she would have J: I guarantee you, it's better that way, she never got to know him, I'm sure he will disappoint her eventually, people love these romantic projections, they put down everything some based on any can't be reality. [ 很明显,Celine那时是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Jesse有些尖刻,也比较实际。
]C: I always feel this pressure of being a strong and independent woman, not making look like my whole life is revolving around some guy, but loving someone and being loved means so much to me. ..but isn’t everything we do in life which be loved a little more?[ 这段话更是表明了她的想法]J: Sometimes I dream about being a good father, a good husband. These things are I feel really close, but in other times, it seems silly, like it would ruin my whole life, it’s not just a fear of commitment or word or I’m incapable of caring or loving, because I can. It just, if I’m totally honest to myself, I think I rather died, knowing I’m really good at something, that I had excelled in some way, than I’ve just been in a nice, caring relationship.[ Jesse则有别的看法。
] (By the way, that’s just what I think actually.)[在小巷里]C: If there’s any kind of god, it won’t be any others, not you or me, but just this little space between, if there’ any kind of magic in the world, it must be the attempt of understanding someone or sharing something. I know it almost impossible to succeed, but who cares? The answer must be the attempt.[ 对relationship尚持乐观态度的Celine ]J: I think it’s so true, everything is so firelight, but don’t you think that’s what makes our time and specific moments so worthwhile?[Jesse的评论不多,但看似出言就是哲学思辨]第一遍看完Sunset的时候,着实有心惊肉跳的感觉。
忘了多年前看到哪本书上写“我们为了生活得体面,禁得起神和世人的批判,拟定了一套计划,内容就是永远不承认生活中最不堪的真相,即使是自己私下也绝不承认。
” 多少具备些虚伪姿态的我们,当面对被剖露的无奈又无可否认的现实,总会感到些许不安。
如果说在Sunrise里,Celine 和Jesse 还都是浪漫的年轻人,虽然对生活对家庭多少有些不满和叛逆,但从心底而言还是乐观的、不服输的、对未来充满幻想的。
特别是Celine ,典型的对待他人和生活都热情洋溢的年轻女孩。
她相信palm reader神经错乱般的胡言乱语,笃信星座,赞赏街头潦倒流浪者的矫情诗作。
Jesse虽然对这套girly的玩意儿表示质疑,但他自己无疑也是个浪漫的冒险家,从火车上的主动搭讪陌生女孩和大胆提议,到后来在落日下的摩天轮里的亲吻。
但是到了Sunset,九年的时间让他们仿佛从某种程度上换了位。
Celine 不再单纯不再愿意相信、而是变得有些愤世骇俗和神经质,Jesse则从一个缺乏家庭观念的人开始向传统婚姻价值观妥协。
纵然他将二人的短暂邂逅写入书中,无非只是将之作为旧日回忆见证,让自己的遗憾和感情有所依托,而无改变现实生活的意愿和实际行动。
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浪漫。
[片头曲歌词片断]Now we are together, sitting outside in the sunshine but soon we’ll be apart…you promise to stay touch when we are apart, you promise that you’ll always love me. Time goes by, people cry and everything goes so fast…[ 其实片中到处充满隐喻,比如背景歌曲 ][巴黎小书店,Jesse在回答读者问题]Reader: Do you think the book to be autographical?J: We all see the world through our tiny keyhole. 他随后引用了Thomas Woolf 的 “We are the son of all the moments of our lives.”(解释写作目的)If I can write a book, that to capture what it’s like to really meet somebody, the most exciting thing that ever happened to me, is to really meet somebody, make that connection, if I could make that valuable, to capture that, that will be the attempt.[ 显然这里的connection隐指与Celine之间的]R: What’s your next book?J: I want to write a book that all took place in the space of a pop song, about 3 or 4 minutes’ long. The story is, there is a guy, he’s totally depressed, I mean, his dream was to be a lover, an adventurer, like riding motorcycle to south America, and instead he is sitting in the marble table, eating the lobster, he’s got a good job, a beautiful wife, everything that he needs, but it doesn’t matter, cause what he wants is to fight for meaning, you know, happiness is in doing, not in getting what you want. So he’s sitting there, just a second, his 5-year-old daughter, hops on the table, he knows she should get down cause she could get hurt, but she’s dancing to this pop song, in a summer dress, he looks down, and suddenly he’s sixteen, and his high school sweetheart is dropping him off. And they just lost their virginity, she loves him, and the same song is played on the car radio, and she climbs up and starts dancing on the roof of the car, now he’s worried about her, she is beautiful, with a facial expression just like his daughter’s. In fact, maybe that’s why he even likes her. He knows he’s not remembering, he’s there, in both moments simultaneously, in this instant, all his life is folding into this moment, obviously the time is a liar. Inside every moment is another moment, it’s happening simultaneously.[ Jesse 最长、最耐人寻味的一段独白。
这第二本书无疑是第一本的延续,又是一本十足的autographic]C: I got really tired of having those endless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about how the world is falling to pieces. So I decided what I really want to do is to find things that could be fixed, then try to fix them.C: In my field, I see those people that come into it with big, idealist visions, becoming the new leaders that will create a better world, they enjoy the goal but not the process. But the reality of it is that the true work, improving things are in the little achievements of everyday. That’s what you need to enjoy. [ 这是Celine解释她离开政府部门而去某环境保护组织工作的原因。
九年后的她显得理性而深刻。
][咖啡馆]J: I like getting older, you know, it feels more immediate. I can appreciate things well. [ 当两人感慨彼此都老了的时候。
]C: They are in the moment.J: That’s so hard, being in the moment, I feel I just like, designed to be slightly dissatisfied with everything, like always try to better my situation. You know, I satisfy my own desire. It just irritates another. Then I think get the hell of it. Desires are fuel of life.J: If we never want anything, we’ll never be unhappy?[ 说到“活在当下”。
如果说九年前他们的对话偏于概念性和空泛、好似浮在空中,那么九年后的思考,则显得诚恳且脚踏实地。
]C: I read one of my diaries from 83, the other day, what really surprise me, is that I was dealing with my life the same way I do now. I was much more hopeful and naive, but the core and where it feels things are exactly the same.[我一直记得Donald Trump说的一句话,People never change. 小时候总有人对我讲,你长大了就会知道自己现在错得多严重。
然而事实是,多少年过去我还是那么想。
有时候观点和年龄并无多大关联][ 在路上]C: Memory is a good thing if you don’t need to deal with the past.C: To truly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is very hard to do. I feel I’m a freak cause I could never move on like this. People just have affairs. Even in tight relationships, they break up and then forget, like change another brand of cereals. I feel I’ll never forget anyone I’ve been with, cause each person has own pacific qualities, you can never replace anyone, what is lost is lost. Each relationship when it ends it damages me. I’m never fully recovered. That’s why I’m very careful in getting involved, because it hurts too much. [ Celine 开始讲到自己的感情挫折。
九年前她说loving someone and being loved means so much to me.她问 Isn’t everything we do in life which be loved a little more? 九年后她发现truly communicate with people很难。
她变得very careful in getting involved。
九年让她的感情观有了180度的转变。
][ 当被问到为何会结婚]J: how weird. So many of the men I admire, their lives have been dedicated to something greater than themselves…it’s more like, have this idea of my best self, and I want to pursue that, even it might be overwriting my honest self. It didn’t much matter the who at all, nobody is gonna be everything to you. It’s just a simple action of committing yourself, meeting your responsibility that matters. What is love, if it’s not respect, trust and admiration?[ Jesse的家庭观同样有大转变。
九年前他说I rather died, knowing I’m really good at something, that I had excelled in some way, than I’ve just been in a nice, caring relationship.九年以后他却可以为了best self放弃honest self, 觉得responsibility matters。
][Jesse问Celine为什么要找一个时常见不到面的战地摄影记者作男友]C: I can’t deal with the day-to-day life of relationships. We have this exciting time together, and when he leaves, I’ll miss him, but at least I’m not dying inside. When someone is always around me, I’m suffocating. [Maybe not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her words, but I feel the same as she does. ][ 在车上,Celine的情感爆发]J: No way, you just say you need to love and be loved.C: Yeah, but when I’m doing this, it makes me nauseous. It’s a disaster. I’m really happy only when I’m alone. Even being alone, it’ better than sitting next to a lover and being lonely. It’s not easy to me to be a romantic, you start up that way and after you’ve been screwed over a few times you forget about all you delusional ideas and you just stay what concerned to you life. That’s not even true. I haven’t been screwed over many times. I just have too many relationships, they weren’t mean, they care for me, but they were no real connections or excitement, this, not from my side.J: It’s not that bad, right?C: You know what, I was fine, until I read your fucking book, it stirs it up, it reminds me how generally romantic I was, how I have so much hope in things and now it’s like I don’t believe in anything that relates to love, I don’t feel things for people any more. In a way, I put all my romanticism into that one night, and I was never born to feel all this again. Like, somehow this night took things away from me and I expressed them to you and you took them with you, it makes me feel cold, and love wasn’t for me. [ 感慨或许是因为相隔九年的距离,已让人变得面目全非。
Jesse的书让Celine回忆起曾经天真乐观充满幻想的自己,对比起现在的凄凉境地,实在太过惊心]J: I don’t believe that.C: Realistic and love are contradictory for me. It’s funny, every single of my exes, they’re now married. Men go out with me, we break up, and they get married, and later they call me to thank me for teaching them what love is, that I taught them to care and respect women.J: I think I’m one of those guys.C: You know I wanna kill them. Why don’t they ask me to marry them? I might say no but at least they could have asked. But it’s my fault. I know it’s my fault because I never felt it was the right man, never. But what does it mean “the right man of your life”. The concept’s just absurd. The idea of we can’t ever be complete without another person, it’s evil, right?[黄碧云在“沉默诅咒”里讲,我真羡慕你们还可以相信。
Celine流露出的绝望神情,显示她已不再相信] J: Can I talk?C: I guess I’ve been heart broken too many times, and then I recovered. So now, from these starts, I make no efforts, cause I know it’s not gonna work out. [ Celine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情绪失控,带有哭腔。
难以想象这是个曾经满怀憧憬说过I love the idea that she had all the emotions and feelings的女子]J: You can do that. You can’t live your life, trying to avoid pains. I’m happy you didn’t for get me.C: I’m not, and it pissed me off, ok? You came to Paris, all romantic, and married. Screw you! Don’t get me wrong, I’m not trying to get you anything, all I need is a married man. It’s not even about you. It’s about the moment, the time that is forever gone.C: I’m sorry I just let it all out. I’m so miserable in my love life, in my relationship. I always act like I’m untouched, but I’m dying inside. I’m dying cause I’m so null, I don’t feel pain or excitement, even bitter, I’m just…[However indifferent she pretends to be, Celine is still the girl who desires to be loved in the bottom of her heart.][Jesse开始讲述自己的生活]J: Do you think you’re the only one whose life is sad? My life is 24-7 bad…I don’t even see our future, but when I look at my little boy, sitting at the table across me, I think I’ll suffer every torture to be with him for all the minutes of his life. But there is no joy, no laughter in my home…We just live in a pretence of marriage, the responsibility, just these ideas how people are supposed to live…there’s gonna be something more than commitment, but then I think I might have given up on the whole idea of romantic love, that I might have put it to bed since the day you weren’t there. I think I might am done there.[ Jesse当年在游乐场里,对父母为了子女勉强维持婚姻的做法表示不屑,当时一定不曾想到,自己也会重蹈覆辙。
][在Celine的家中,Jesse终于听到她为他写的歌,最后在Nina Simone 的歌里,九年的牵挂终了]C: Baby, you’re gonna miss your plane.J: I know.豆瓣上有人评论说“当女主角弹起那支为男主角而写的歌的时候,男主角嘴角的笑容就能够说明一切了,他将错过班机,他将留下,他将给这个九年的爱情故事一个完美的句点。
”这让我想到Jesse回答读者提问时,有人问他书中男女半年后重逢了么?
他回答,如果你romantic,你会相信他们必将重逢,而如果你cynical,你会判断他们定无下文。
所以作为一个无可救药且顽固的cynical person,忍不住要反驳这种所谓为爱情故事画完美据点的可笑想法。
Jesse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忍受没有欢笑的婚姻生活,这是他无奈也是充满责任感的选择,他早已不能负荷当年的那种冲动和激情。
而对Celine而言,Jesse是那些让她失望的exes之一,问题并非她不能信任谁,问题在于她已经无法信任。
就像Jesse所说的不是the who的问题。
所以,就算错过这班,Jesse还可以改签下一班。
最好的结果无非是,他们将做一件九年前没有做的事情,留下彼此的电话和地址,此后间或寄些信件卡片,后各自独立的生活轨迹会将他们扯远、直到彻底断绝。
所以最后Jesse瘫在沙发里说I know. He knows what’s gonna happen to them. 所以说是处境选择我们而不是其他。
所以说正如黄碧云在“盛世恋”里写道:太平盛世,最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也只能如此。
Between sunrise and sunset,is the river of time.时间将我们从幻想渡到现实。
亲爱的,很多年后如果我们还是从前的我们,会在一起么?。。。
从来没写过影评也不知道该怎么写。
好像看完每一部经典的电影都会有很多无以言表的深刻感受,心里就久久不能平静,每一个场景每一处细节每一段对白都在脑海里反反复复的上演,想象着如果结局可以不是这样,还可以怎样。
昨晚把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连着看完了,其实听别人说应该是隔一段时间再看第二部才会更有感觉。
可我等不急了,因为看完第一部觉得太喜欢太喜欢,所以紧接着就把后续也看了。
怎么说呢,看第一部的时候真的觉得特幸福,感觉自己好像整个时间都是微笑着看完的,看两个人深入内心的交谈,时而又有很幽默的调侃,真的很投缘。
从来不相信一见钟情的,觉得那是一种比较表面的情感,很难深刻。
但是看到他和她的邂逅,我突然间就真的愿意相信缘分了。
一直看到第一部最后的时候还在想他们两个人将来在一起的可能,虽然知道不会,但总是暗暗希望。
一直在猜最终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在最最相爱的一天之后,好像就没有更多的选择了。
如果九年前选择留下了一个号码,保持联络,那么就可以慢慢深入了解对方了,然后发现彼此无可忍受的缺点,渐渐失望,当初美好的回忆也许会荡然无存吧。
如果断掉了一切联系,时间慢慢沉淀一切,最终,这份回忆就永远停留在心灵最深处最美的角落。
可是看完第二部以后真的有一点难过了,现实永远是现实,而且男人永远比女人现实。
记得九年前她一直在说,我们能不能用成年人的理性来考虑这件事情。
可是整整九年她都彻底停在回忆里。
有时候觉得在她身上隐约看到一点点自己的影子。
希望独立,但更渴望幸福,渴望真爱。。
记得很久以前有个人跟我说,你就是活在回忆里,然后就会死在回忆里。
可是九年以后他们之间一切都不一样了,就算真的依然是彼此的最爱,又能怎样呢。
即便曾经拥有那样刻骨铭心的感情,终究也只能是留来怀念和遗憾而已。。
现实永远现实的可怕。
回到他第一次吻她的瞬间。
时间如果可以定格在那一刻,也许一切都会完美。
可是它却匆匆溜走,从不愿为谁停留。
也许,正因为此,它才成了最好的见证人,也永远只有它可以真的证明一切,摧毁一切。
记得看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誓言就是一时的失言,和一辈子的食言。
有些感情,有过,便应知足,便应感谢。
曾经,我们幻想着瞬间化成永远。
可是那时只因为太年轻。
很多年后我们些许欣慰些许无奈的回首过去,看到那些曾经的绚烂,原来都化作了一个个捕捉不到的幻影。
但就像燕姿的那首歌——有过回忆,总是好的。
年轻时那些勇敢而执着的等待与幸福,最终会被时间冲淡。
但它虽葬送在现实里,却被我们永存于心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黎明破晓前和在日落黄昏时的爱恋。
事隔九年。
说实话我在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下看完了第二部影片Before sunset,尽管习惯性的在看完后豆瓣本片,但满目的煽情影评还是让我吃惊不已。
如果说第一部Before Sunrise还是有着维也纳独特风格的小抒情小惊喜,比如夜半河边写诗向他们讨个烟钱的男子或者从有文质彬彬斯文眼睛男扮演母牛但他们忘了去的木偶表演,那么第二部就活像是众多索然无味的段子的机械拼接,我只能依靠着的自己漫不经心与解构主义的技巧在杂乱中寻宝,盼望着能听到那么一两句,对我来说有意义的对话。
有幸的是,还真找到了,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末尾,Celine在车上抛出了一大段经典的自白,虽然我仍然觉得这与她之前的表演严重脱节。
“I was hurt by every relationship that I was involved. I remember every detail, like the reflections of the redness in the sunshine of your beard. I’m only happy when I am all by my own. I don’t feel things for people anymore.”她老了。
九年的光阴给Jesse带来的是胡渣,婚姻,孩子以及略带神经质的写作气质,给她带来的则是爱情,伤害以及轻微的愤世嫉俗。
是谁说过时间不会让男人成熟,只能让他们变老。
可时间带走了在九年前那个有着苹果脸蛋的,穿着及踝棉布长裙的,在清晨微光里扬起嘴角随着巴赫的古钢琴声翩翩起舞的如朝霞般明艳的她。
那一瞬间我都爱上她。
可现在的她两颊消瘦,剪着面目模糊的发型,暧昧的眼角开始凹陷,只有微风偶尔掀起黑色纱织背心露出的一小块腰能让我看到以前她的影子。
Time is cruel.她终于在Jesse的车里破口大骂。
I read up your fucking book。
似乎她的生命全留在那最美好的一日,往前是那个又丑又醉酒的Ex,往后是N个再离开她之后就宣称“终于懂得了爱”速速结婚的Ex们。
只有那一日,是被她理想化了的真实。
她沉醉于最微小的细节和最深刻的敏感,一边体恤自己的心灵一边修改自己的信仰,于是憔悴。
故事的恶俗结尾她对Jesse说你今天肯定要误机了。
Jesse一笑。
剧终。
于是就有了大家的纷纷猜测:他到底赶上了飞机没有呢?
他们会再续前缘么?
可笑。
理想的结尾只须改一个镜头。
她依然听着老歌在日落的余晖中轻轻摆动身体,依然时不时朝沐浴在温暖橙色中的木质窗棂微笑着看上两眼。
只是沙发已空。
Jesse的笑脸已是幻象。
他就应当带着自己对九年前法式艳遇的漫长美式意淫疲劳地滚回他世俗的胡渣,婚姻,孩子以及略带神经质的写作中去,而她应当不被打扰的继续留在对永恒伤口的舔舐,对爱情的追求,以及轻微的愤世嫉俗中,如同她的猫,Che。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最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杜拉斯
(一)那天你赴约了吗?
在《Before Sunset》这部电影的开头,男女主人公九年后重逢,在此后无休无止的对话开始之前,女人说她得先问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天你赴约了吗?
”这个问题还要上溯到九年前,陌生男女在列车上偶然邂逅,擦出了耀眼的火花,燃烧了整整一夜。
天亮后,两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度。
临别时他们改变了之前“就这一晚”的约定,定下了六个月之后的重逢,但却没有留下联络方式。
这是前作《Before Sunrise》的内容。
看完前作,似乎最大的一个悬念是——他们六个月后有没有如约相见?
仿佛巧合的是,在后作《Before Sunset》的开头,当男主人公带着描写九年前这场邂逅的小说来到法国召开发布会的时候,女记者向他提出的是相同的问题:你们六个月后见到彼此了吗?
男人的回答很聪明,他说你可以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测试,如果你认为他们相逢了,那么说明你是个理想主义者,如果你不那样认为,那么可能你是个怀疑主义者。
然而真正的回答在后来男女主人公走下船后的聊天中。
女人说:如果你真的见到了我,我们每天不停地做爱,你还能写出那样的小说吗?
男人耸耸肩说:我倒乐意接受这样的挑战……他们的对答经常是半真半假的,这种半真半假的对答虽然很幽默或者很揶揄,但却充满着忧伤和魅惑,然而,全部的忧伤和魅惑不过是因为他们如今所身处的现实以及对此的了悟。
正因为如此,当男人玩笑一收的时候他会说:I know。
It's not about sex。
其实更恰当的说法是:It's not about time。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真的重逢了,即便给男人足够的时间,他能写出同样的作品吗?
无论你乐观还是悲观,我想你的回答都一样会是否定的,那个提问的女记者显然太入戏了,我说过,太入戏的人才会在影片结束后问关于“后来”的问题。
这里,我想起了关于这两部电影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个朋友对我说:“在你看之前,我得告诉你一个经验,那就是先看哪一部作品你后来就会比较偏爱哪部作品,至今我还没遇到例外。
因此你面对的是一个命运问题——你到底先看哪一部呢?
”这的确是个“命运问题”,因为在我看之前,我当然无从选择,而如果我看过了,那也就不存在所谓选择了。
既然无从选择,那么这就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重要的不是“你先看哪一部”,而是“为什么先看哪一部就会更喜欢哪一部”。
这里有并非“经验”或“概率”的因素,也就是说,得出“先看哪一部就会更喜欢哪一部”这个结论是存在某种“命运的必然性”的,违背这个结论倒可以被归为“概率”这样的偶然因素。
事实上,更进一步说,这个结论是两部作品都非常成功的重要证明,在呈述理由之前,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设我们总是更喜欢后看的这一部,那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每一部作品都不具有“完成性”,都缺少落在作品之外的something。
也正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将《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看作是两部彼此独立的作品,我得说这两部作品当得起我们如此看待它们。
然而,我们之所以需要如此提醒自己,又恰恰是因为我们无法同时观看这两部作品,我们无论先看哪一部,这部作品就会参与构成我们自己,然后在接下来看另一部时,那样一个被构成的自己就会参与进来。
这是自然并且合理的事,妨碍我们独立地看待作品的并不是先后顺序,而是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这个问题上来。
在后作《Before Sunset》中女主角问的问题“那天你赴约了吗”,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后问的问题。
若在事先,问题应该是:“那天你会赴约吗?
”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到底有怎样的不同。
首先我得说,对作品来说,这不是简单的事先和事后的区别。
我们应该没有多少争议的是:在事先,两个年轻人一定相信彼此都能如期赴约,这同他们当时真实的愿望相一致。
而事后,女主角由于某种原因未能赴约,但她在听男主角说他也没去时说:“你最好有个好的理由!
”可见,尽管她自己没去可她一样在意男主角是否赴约。
这种在意是一种不在场的在场,所表明的是多年之后的她依然还在原地。
她和当初定下约定时一样,希望对方(同时也希望自己)如期赴约了。
在这里,物理的时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反过来,对男主角来说也是一样。
他如期赴约但没有见到女主角,在痛苦甚至愤怒之后他认定女主角一定有某种足以让她没能赴约的理由(这个理由当然是“尽管意愿没有任何改变但某种超越自身掌控范围的外力阻止了她前来”),而多年后的重逢他如愿以偿地听到了那样的理由(女主角最爱的外祖母去世)。
但是,他因此释然了吗?
不,没有。
毋宁说,他更痛苦了。
若是女主角早已忘记了他,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恐怕倒远没有那么痛苦,但问题是,当他的预料印证之后,痛苦反而更深了。
他在游船上仰天浩叹:“Why?
Why you didn't come?
”女主角知道他在问什么,却答非所问:“I told you, my grandma……”男主角回答:“I know。
But why?
”——这个“why”,同样也不是物理的时空能够回答的。
于是,我们看到,对于两个当事人来说,对这个约定在那个约定的物理时空中“应当”兑现并无分歧。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若有分歧,大概只有一个,那就是认为他们最终会彼此厌恶的观众希望他们到此为止,这样可以保有一个关于“那一夜”的美好回忆。
但即便如此,我得说,正因为这样想的观众是为了避免“相互厌恶”成为事实,因此,在这个约定发生的当时,他们恐怕仍会希望两人都还有同样热烈的赴约的愿望(也就是说主观条件没有改变),这也就事实上没有否定那个“应当”,不同仅仅在于,这部分观众希望将“是否赴约”的决定权交给身外的不可抗力,从而将他们从这种两难的抉择(“赴约但后来相互厌恶”和“没能赴约但留下美好回忆”)中解脱出来。
我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是出自悲观或者孱弱的心灵。
不管怎样,我们已经看清了:从主观意愿的角度来说,两个问题并无多少不同。
真正带来不同的,是那些超越主观意愿的事,并且总是那样的事——那些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事。
如果两位主人公的九年之中仍旧保持着对彼此的爱(倘若你不否认这一点),那么,他们九年后在完全不同于当初的情形下重逢,才真正具有某种悲剧的性质。
反之,则不具有或者说至少是弱化了这种悲剧的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说“超越主观意愿”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将决定权交给了“外在事物”(哪怕是神或者“上天”),那是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古典式的理解。
我们如今所谈论的“命运”,它虽然超越主观意愿,却仍是要求我们参与并且承当的,换言之,“那天你赴约了吗?
”——这不是一个主观意愿的问题,同时也不是纯粹的物理时空中是否在场的问题,即便有无比充分的“外在理由”,我们却仍然要给出我们的回答。
导演在拍摄后作时必定为了寻找女主角没有赴约的“不可抗力因素”的理由而煞费苦心,但最后的结果似乎仍不充分。
至亲的去世足以构成女主角没有去约定地点的理由,但不足以构成她没有与男主角重新取得联系的理由(比如她完全可以请好友代去等等,只要她的主观愿望足够强烈,她甚至可以托付陌生人……这都不是问题)。
看起来这个设计的确有点牵强,是后作为数不多的缺憾之一。
不过,你是否意识到,缺憾首先不在于这个外在的理由是否充分,因为只要足够精心,外在的理由总还是可以“设计”的,而我关心的始终是无法交给作者去“设计”的主人公的抉择本身。
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有那么一个似乎与这个约定分量均等的理由才能解释我们没有赴约吗?
为什么不能是其实什么特别的事情也没有发生,但我们就是没有去呢?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两人都有这样的主观意愿,又没有什么外力阻挠,那为什么没有去?
甚至,有人跳到后作中去,对我说:你看,男主角结果不是去了吗?
如果女主角的愿望和男主角一样,那她怎么可能不去?
这里,我要说的是,看待作品有两种不恰当的视角,其中之一就是“上帝视角”。
在拥有这种视角的人们看来,作品就是他们主观臆想的试验场,他们同时具有上帝的全知和全能,已然掌握了全部过去和将来,他们俯瞰着这个世界,然后再操纵棋子一般地操纵主人公。
黄易之流的作品就适合这类人,他们可以尽情假设自己跳跃到任何时空且同时带着自身全部的历史!
而回到本文所谈论的作品,请问女主角在赴约之前如何知道男主角会赴约?
如果不能知道那又如何能成为决定的根据?
显然我们不能赋予自己高于作品中人物的权能,否则我们不可能真正设身处地,在作品中是这样,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不可能让我的学生明白那些超越他们年龄阅历的道理,若我对他们说:“你们没经历过,所以不知道后来会怎样。
”那么,我即便不是在扮演上帝,也至少是在扮演先知。
还是想一想看吧,在我们年少而不经事的时候,都是根据些什么来作的决定,作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决定。
正如女主角在游船上说的那样: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以为一生可以遇到很多可以相爱的人,但到后来才发现,其实远远没有那么多。
这句话倒可以作为她缺席那个相约的重要原因。
是的,我们来假设另一种情形:约定前一天的晚上,那是一个寻常的星期三,女主角如同寻常一样回到住处,也许刚同三五好友泡了吧聊过天,但她心底还是记得的,第二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到维也纳去对她而言并非难事,火车很快就能到达,随时都有,所以她并不着急。
经过了六个月,她固然记忆清晰,想到那一晚甚至仍然会脸红耳热,但她更觉得那会是个梦,尤其是在没有任何联系方式、不能听到看到任何关于对方存在的证明的情况下,她越是留恋于那份美好,便越是觉得那很像是一场梦。
在刚散场的那个party上,某个闺蜜又说起她与男友的争吵然后是旷日持久的冷战……女主角忽然有些厌烦了这些日常上演过无数遍的故事了,她开始觉得同那个男人只拥有那一夜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她有充足的空间去用想念和回忆来勾画对方,而丝毫不必担心幻灭。
想到这里,她便有些恍惚,又有些不安,她想象不出明天见到对方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也许相互看到的瞬间里会生出某种陌生感?
毕竟,她连对方的全名都不知道。
我们的女主角在日出日落的几个月后,已经分不太清什么是回忆,什么是想象。
她不知道是否是自己的期待添加了什么到其中——那个胡子茬微微泛着红色的大男孩,那样的一些细节,真的发生过吗?
或者,退一万步讲,即便那全都是真的,可是六个月后呢?
我们不是不知道时间的力量有多大,莫说是相互不联系的六个月,即便是天天煲电话粥的热恋中的男女们,六个月,他们可以成为任何一种现实中所有的样子。
那么,女主角想,那个男生呢?
他还是如当初那样的略带羞涩吗?
他对自己还是那样渴求却难以言表吗?
还是说,那只是他处在情感失落的孤单旅程中,恰好遇到了一个浪漫而不切实际的异国女孩,那一夜,充满着一种温度恰到好处的疗伤效果,于是,当他重回美利坚的土地,他旋即又开拓了新的人生?
这一切,在那样一个年纪上,从来都不是一个定数。
而不是定数的原因与其说是看不清未来,不如说是“一心只想要看清未来”。
而当他想着未来可能会怎样的时候,他其实也就同时在想未来可能不会怎样,如果未来只是“还未到来的日子”,那么,所有“可能”与“可能不”都是不能证伪的,对于他的判决都具有同等的效力。
由此来看,他选择去还是不去,与他所抱有的期望、情感或价值观,并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他去了,不等于说他就是一个忠贞不渝的人,他不去,也不表明他恶意欺骗了谁。
于是,到了那一天,我们的女主角很可能只是因为昨夜的微醺而稍稍睡过了头,当她匆忙梳洗后仍旧打算前去赴约时,却又想到今天要参加一个考试。
相信我,这门课对她而言毫不重要,平时她也曾因为许多微不足道的理由而翘课不去,或许只是因为若要补考,过程可能有些烦琐,而她又实在不愿意履行那些额外的手续,她知道她若是去了,总还是可以毫无波折地完成学业的。
这样一想,她便又顺手拿起了课本放进包里,到火车站和到学校的路有一段是重叠的,她没有立即作出明确的决定。
在那条路上,她若有所思,反复地想到去还是不去的问题,正当她快走到学校门口时,遇到了她的闺蜜,很高兴地招呼着,然后走在了一起,随即说到了昨晚的话题。
我们的女主角其实也没有多少兴趣讨论这个话题,但出于好意,她也没有打断。
要知道,身边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日常生活中朝夕相处的朋友,此刻就握着她的手,能感觉到温度,而另一边,是一个遥远的陌生人,所有的期许仅仅维系于那不知是梦是真的夜晚,若是她曾轻易地对身边的人谈起过,可能收到的最多的反应恐怕是“要当心哦,可能是坏人”或者“没想到你这么浪漫啊”之类的话,总之并没有哪一句能切近真实的心意。
很快地,就到了学校门口。
即便是闺蜜在东拉西扯的时候,我们的女主角还曾犹豫过要不要去赴约,但到了校门口,她竟鬼使神差一般——或者仅仅是习惯性地——转身走了进去。
最初的那几步她还想过打断闺蜜的话,但随即想到怕是免不了要费口舌去解释,这时候那位严格的教师又出现在视野里,令她又心烦意乱地想到了考试……就这样,她终于还是没有停下惯常的步子,跟着她的闺蜜一同走进了教室里。
上课铃响了,试卷发了下来,像她这样一个并不是想要惊世骇俗的女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起身迈步径直走出去的可能性又少了许多分。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失,直到她发觉即便此刻起来,也赶不上下一班火车了,于是她不禁发自内心地叹了口气——算了吧,执着做梦的孩子,还是当作一场梦吧。
或许他也不会真的赶去呢,毕竟,他身在几万公里外的美利坚哪。
放下了这个念头之后,奇怪而又自然的是,并非仅有一种怅然涌上心头,同时还有的,竟是一份久违的平静。
去还是不去?
她已经为这个念头困扰了很久,现在,时间过了,不管这样做对错与否,她都已经不必再为此焦虑。
那一夜,同她此前曾经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甚至不过就是因为习惯性的懒惰)而错过的其他美好的事情一样,不是不令人遗憾的,但是与此同时,这种遗憾对如此现实的生活而言,好像也无伤大雅。
你看,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我们的女主角就是这样错过了可能是她今生最重要的约定。
你也许会说:既然那么重要,怎么又能无伤大雅或犹豫不决?
我的朋友,我再次提醒你不要以上帝视角来看待生活,有很多事情,如果不是一定要到了后来,比如到了失去以后,我们才回过头来意识到它的重要,然后甚至随着此后意义虚空的人生的延续而凸显得越来越重要,你又如何解释这世界上何以会有那么多的扼腕和追悔莫及呢?
何况,在那样年轻的时候,你也许会认为那是对你无比美丽的一晚,但那也只不过是一晚,失去后你把它叫做“遗憾”,但你却还不曾意识到,那一晚也许不仅是一晚,它还是你的一生,对于它的被错失,你将找不到任何词来形容之。
我们的女主角在此后不是没有遇到任何人,事实上她交过很多男友,也和他们做爱,然后又因为这样那样而分手。
每一次的情感交往甚至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令她猝不及防地想到那一夜,更令她想到过了约定的那一天之后,她已无可能再与男主角相遇(不,不要对我谈什么概率)。
我们看到她也一切如常地完成她的学业,然后上班、交友、恋爱,但是总有些什么不对劲,她没有少做任何事,但都没有那么投入,有点打不起精神,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已经从她身上抽离。
不知不觉,这样过了九年。
九年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缺乏特定意味的数字,它长过他们人生诸如求学、工作(更不用说恋情)等哪怕是最稳定的任何时期。
所以说一个早熟的孩子他的成熟是假的,如果所有高度的情感可以极端地浓缩在某个瞬间,那么,要体悟到这个瞬间的意义却绝不是短短几年就可以完成的,因此,那些过早经历了人生许多事情的孩子,他们的过去其实并没有“完成”,相反,这种“过早”和“浓缩”反倒令他们失去缓缓品味之的可能,反而生长出某种偏狭的东西来。
你不能简单地去揣度女主角此后的九年,不能简单地去设想她每个孤单的夜晚或者寻常的瞬间里那些微小的心情。
绝望不是一个词语,虽生犹死也不是,而比此二者更不堪承受的是,你甚至无法确证你是不是“真的”错失过那样一件如今被你视为最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此刻你是那个没有赶上泰坦尼克号的杰克,你是没有邀请特丽莎来布拉格的托马斯,你不是上帝,因为你在那些重大的时刻没有出现,因此那些所谓的重大全都不是“事实”。
你没有办法去为一份你从未真正经验过的感情或者一个你从未真正遇到的人去死。
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女主角的问题:“那天你赴约了吗?
”你意识到了什么?
这是一种对于未知情况的询问,还是对于某种既定情形的求证,抑或兼而有之?
当我们的女主角度过了那难以形容的九年,忽然有那么一天,在她所常去的书店看到了这样一本小说的宣传,那个情节“似曾相识”,接着她又看到了作者的名字。
她说她于是就明白了,可是她真的明白了吗?
不,她只是心底重又唤起了想要明白的愿望。
九年以来她好像一直带着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若是没有回答她就无法安度此后的人生,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总要以某种方式承当下来,无论是直面还是自欺,我们不能像动物一样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而不对之有任何作为。
然而,虽然她怀揣疑问,却始终不存在一个发问的对象,那个可以给予应答的对象的缺失,恰恰是她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现在,他又出现了,不可思议地。
然而时间不是六个月后,而是九年后。
物理时间中的约定当然已然失效,但是,那个问题呢?
她还应当将它问出口吗?
于是,我们看到,女主角忽然停下脚步,问了她在心底埋藏了九年甚至更久的问题(因为那是个“宇宙奥秘”的问题)。
而之前都是礼节性的寒暄,她甚至“关切”地问“你不是要去赶飞机吗”,好像是在说“不要紧吧”或者“若是忙就算了吧”,但她哪里会真的关心这个问题。
当男主角看到她后不是显得态度生硬或目光流露怨恨,相反同样有些不知所措,她受到了有力的暗示。
这是第二次暗示,男主角的小说已经给了她第一次的暗示,为此她看了两遍,并非为了确定“当初发生过的事情”,而是为了确定她此刻是否足以问那样一个问题——那天,你来了吗?
九年之后,他们都已经不再是当初风风火火的年轻人,生活已经给了他们太多。
请勿在那一刻就说“他们还能再续前缘”,不,没有那么简单,我们的女主角在那一刻所能想到的,可能不过仅仅是求证因为那一次的失约她所错过的究竟是不是如她所想的那样一种人生。
倘若,你在九年之后告诉我说你赴约了,甚至,你告诉我九年来你始终呆在原地,你知道吗?
你只是徒增我的痛苦,那种印证不但不令人快慰,相反,它令我欲哭无泪。
若是你直接告诉我答案,其情形将如长埋于废墟之下的人经过不知多久的黑暗后被挖掘出来,乍一眼看到了阳光——我将不知何以自处,我不会看到所谓“再续前缘”的任何可能。
《Before Sunset》在这一点上是杰出的。
我用不着再赘述其后发生的情形,因为它是那样地自然,虽然这种自然,是由一系列不自觉的紧张、试探、犹疑、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徘徊、蹉跎、急切、欲言又止、靠近又荡开等等环节所共同组成的。
影片的最终还是没有点破两人的心意和决定,悬念恰到好处。
好就好在你觉得之前的九年时间虽然被耗费,但终究还是值得二字。
试想若是当初两人真的重逢,倒也极有可能如男主角在小说稿中揣想的那样,“疯狂做爱然后渐渐地开始彼此厌恶”,女主角对这个揣想评价说:“那很合理。
”于是,这漫长的九年足以教会他们不再轻易地错失任何东西。
我想到在路上行走的过程中两人曾谈到“如果世界末日来临”的问题,男主角开玩笑说他肯定不会再谈他的小说,但还是会讨论宇宙奥秘的话题,“当然是在旅馆房间疯狂做爱的间隙”。
这个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偶然,想想看,倘若男主角真的到点即离去,那么,所剩下的这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的时间,对于这两个人来说,何尝不是末日前夕?
男主角将女主角拉到长凳上,作欲ML状,女主角虽面带笑意却是不容置疑地拒绝了男主角小小的性冒险——这个拒绝同前作中公园草地上的拒绝是完全不同的,前作中的这个小小的抵抗环节,原因是“若我同你做了分离后我就会很难受”,显然,年轻的女主角的目光是朝向“未知的未来”的,那一夜纵然会令她“很难受”却仍只不过是“一夜”而已。
当她以那样的“未来”来度量自己当下的行为,她会觉得做爱这件事会令这一夜拥有一种不适宜的“沉重”,若那只是“一夜”,它就该那样“毫不现实”地流逝过去的。
而作为观众,我们分明看到的却是不管她同意与否,发生什么或没发生什么,这都将是决定性的“一夜”。
但是,九年后的长凳上,女主角的拒绝是这样说的:“今天并不是世界末日。
”这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话其实是在说:若这是一件可以做爱(也并非做爱,只是轻度猥亵而亲昵的行为)便了结的事,那就并不是我所想要的,那就并不是值得我用了九年的时间去追问并期许着回答的,不,这不合时宜,这不是我所要的回答,九年后的此刻,我所问的已不是当初的一夜,而是“一生”。
这个“一生”,并不是年轻时郑重承诺却不知所谓的字眼,而就是过去这九年的每分每秒,在你尚未出现的时刻,我早已经验到那些“物理上即将到来的日子”。
我们的男主角开始是不知所措的,对他来说重逢是他不切实际的期望的出乎意料的兑现,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开始相信她真的就在他面前,然后又花了更长的时间去领会女主角此刻身处与他同样的地点,然后他才能问得出那一个浩然长叹的“why”。
之前他所能端出的模样是戏谑,是无法和盘托出的热切,他并不是仅仅要确定九年前的邂逅的意义,他更要确定的是这九年的时间所赋予彼此的一切。
对于这九年,同女主角一样,并不是一个“世界末日”便可作为所有的和最终的了结。
令我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影片的高潮,前往女主角家中的那段车程。
男主角终于可以对一度失控的女主角道出了他九年来深刻的痛苦,他向女主角描述他的梦境,over and over and over,那梦境深深刺痛了我的内心,“你怀孕了,你躺在我面前,你让我不要碰你,可我还是碰了,我触摸到你的足踝,你光洁柔软的皮肤……醒来时总是泪流满面……”女主角忍不住抬手去抚摸他的头发,但又触电般地收回。
这个镜头深深地,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尖。
至少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够和我一样触及到它,它是那样地真实,真实到令我无言以对。
我到哪里可以去证实曾经错失的一切,到哪里可以找到你,让我问上一句:那天,你来了吗?
一直很想看这两部电影,没想到今天迷迷糊糊拿出来sunset,九年以后,Céline出现在成排的书架前面,微笑,Jesse乱了方寸,让我不小心先看到了结局。
两个人在巴黎的街道上边走边说,节奏很快,甚至来不及细想这句话背后的故事,那些“这些年你不在的”故事也许是长长的,刻骨铭心的,无疾而终的,纠缠不清的,没有结尾的,不知道,我也不需要知道。
九年以后,我想知道,为什么那一天你没有来。
也许答案并不重要。
也许就像Jesse说的,如果那时再次相遇,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不同。
也许答案也不重要。
在不长不短的80分钟里面,两人几乎一直在对话,他们走在巴黎狭窄的街道里,他们坐在一家暖色调的咖啡馆里,他们走在有人打太极拳的公园里,他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他们坐在那辆送Jesse去机场的车里,他们一直在说话。
Céline的语速非常快,Jesse的对白会少一些,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之间就像齿轮一样咬合得很紧。
是不是迸发出因为碰撞而弹出的火花。
那些看不见的花火让Céline脸上偶然浮出微笑。
Céline说那一晚没有sex,Jesse说有的,你忘了。
Céline说不可能,我记了日记。
可是Jesse写了书。
哦,可爱的巴黎女人,似乎忘却得比谁都快。
她欢快的语言节奏让我觉得工作和唱歌才是她生命的重心,而那些烟花往事不过是美好的甜点。
可是她哭了,她终于在走了一路之后,在那个陌生的法国司机在场的情况下,在车里哭出来。
她说所有的男人都在跟她分手之后结婚了,为什么不可以向她求婚。
她又说我知道这是我的问题,我总觉得没有遇到可以结婚的人。
其实她记得,她什么都记得。
她说她总是记得那些细小的事,记得他胡子上那一点红色,在他离开的那个早上,那一点红色是怎样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
这些没用的美好的记忆。
Céline说,memory is a wonderful thing if you don't have to deal with the past。
回忆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
有的时候在想,先看到结局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恋爱的时候我总是想得太多,以为是理智,其实是害怕。
看到有人说Before Sunrise就像一首美到你从来不敢读完的诗。
我想Sunset也许就是那首你必须读完的诗。
结尾的时候Céline说,你,你要误了你的飞机了。
Jesse说,我知道。
然后屏幕黑掉。
我还以为是电脑死机,用手去碰了碰鼠标。
其实我就是这么无趣,以为结局还在后面。
以后,以后是什么?
以后就是黑屏。
是无尽的未知的黑暗,或者是时间的永恒的定格。
灯光不明的楼道里,我对你说,我希望时间现在停住。
停了一秒,我闻了闻不流动的空气,说,时间现在已经停住了吧。
在落日余晖散尽之前,我提前看到了结局。
而时间并没有停住。
A waltz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Out of nowhere, out of my thoughts.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About this one night stand. You were for me that night, Everything I always dreamt of in life. But now you're gone. You are far gone. All the way to your island of rain. It was for you just a one night thing. But you were much more to me, Just so you know. I don't care what they say I know what you meant for me that day. I just wanted another try. I just wanted another night. Even if it doesn't seem quite right. You meant for me much more Than anyone I've met before. One single night with you, little...Jesse... Is worth a thousand with any-body. I have no bitterness, my sweet. I'll never forget this one night thing. Even tomorrow in other arms. My heart will stay yours until I die.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Out of nowhere, out of my blues.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About this lovely one night stand. Jesse: (Stands up and approaches the bookcase.) Alright, let me...Let me ask you one question. Do you just plug that name in for every guy that comes up here? 恩,好吧,让我来问你一个问题。
你是不是每次换一个男人就换掉歌里的名字?
Céline: Oh, yes, of course! What do you think, that I wrote this song about you? Are you nuts? (Laughs.)哦,是啊。
你以为呢?
我会写一首歌给你?
你是傻瓜啊?
我想把这部电影详细的介绍一下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带给我们的电影《爱在黎明破晓时(Before Sunrise)》及其续集《爱在日落余辉时(Before Sunset)》所讲述的故事。
前者拍于1995年,后者拍于2004年。
两部电影亦时隔九年。
美国男青年杰西在从布达佩斯向西开行的列车上巧遇法国女学生塞利纳。
杰西本该在维也纳下车,然后搭机返美,但他现在邀请塞利纳与他一同下车,一边游览这座城市一边继续交谈。
在一座桥上,偶遇的陌生人邀请他们去看戏;后来又有一位游吟诗人向他们献诗并讨了赏钱;在露天咖啡厅,算命的老太太给塞利纳看了手相;两人到酒吧时已付不出酒钱,但杰西说服侍者给了他们一瓶酒,他们把酒问月,畅饮一番...天快亮时,他们伴着远处传来的古钢琴曲双双起舞。
约定半年后还在这里见面后,杰西乘车去机场,塞利纳独自再上火车,很快入梦但是,当他们俩再次见面时,却不是约定中的半年后,而是九年之后。
这时他已是一个著名作家。
他以九年前和她在维也纳共有的那一夜为素材写出了一部畅销小说,他带着这本书到欧洲各大城市巡回签售,途经巴黎时却不期然与她再次偶遇。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重逢意味着什么。
首先,之前的久别肯定有个带有责任追究意味的原因。
对这个原因刨根问底实际上毫无意义,但重逢却让这样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变得理所当然。
然而,过于简单的理由不够说服力,过于戏剧化的理由又显得不可信,而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彼此如果太轻易接受,又会显得当事人双方对如此漫长的分离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再续前缘的诚意。
所以,双方必须不怕苦、不怕累,齐心协力将这一过程打造得既冗长又完满,方可作为继续谈话的前提。
但是,前提收拾妥当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
对一个过去和现在重叠的影子讲话,对双方而言都很费劲。
拘谨和矜持会导致冷场,用来掩饰紧张的过分调侃又显得不真诚。
说生活幸福象是在卖弄,说生活不幸又象是在暗示。
话题不可避免地要被东拉西扯,笨拙的抒情,小心的试探,甚或神经质的发作,搞得疑云密布。
但在这可笑而猥琐的一切好不容易结束之后,最终却只能是回到彼此都最关心的起点——对方究竟在抱着怎样的想法来重逢?
这2部电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推荐我看的所以几乎一周去一次音像店,唯一问的那句话就是老板,我要的碟子到了吗我要看那部电影,很很想看老板笑着对我哦说再等等吧,这是部好片子,号称浪漫到骨子里的电影最后只买到它的第二部,爱在日落余晖时,九年后重逢的两个人整个电影都只是2个人大段大段的对白,对视,行走那些话都在敲打着自己的心灵,人生的无奈事隔了二个多月后,才看到第一部,爱在黎明拂晓时第一部也许更轻松一些吧看着两个年轻的面孔,在火车上相遇,互相吸引,谈论着童年谈论着自己儿时的梦想,还有小时候对死亡的理解都好美,是我这种理想化人所追求的感情,看的自己心里暖暖的我忽然想到老板对我的说这是一部浪漫到骨子里的电影,我想她只说对了一半,也许只看了第一部的人,会觉的很浪漫,但是看到第二部,就会发现其实很无奈,很悲哀年少的时候,以为还会有机会,所以轻易的叫那个对的人溜走了,九年过去回头一看,虽然我有家了我有了孩子,内心深爱的还是那个人。。。。。。。。
多么的无奈啊
怕你知道我爱你怕你不知道我在爱你
除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之外的第二部话痨片,却少了前者的步步深入与惊奇;而在爵士乐中镜头慢慢黯淡消失作为结束非常不错。
九年的光阴,不长,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但其实,是很漫长的。对于已经成年的他们来说,这九年里,什么都可以算经历了。爱情,婚姻,为人父母等等。但是,现实往往是这样的,男人永远比女人来的更现实吧。
以前讨厌全是长镜头和空镜头的片儿,看完这片儿,我开始讨厌全都是对话的片儿了。
我以为是一部黄昏恋的感人电影,结果是部80分钟长镜头的话唠无聊电影。怎么进top250的啊?那么多人评分5星到底是为了什么!
小布尔乔亚的矫情
说真的,黄昏黎明两部电影,都是还好而已,明明就是很平常的对话,何来深刻感动?
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说书。导演用冗长的篇幅记录他们的对话的目的虽然的确达到,手法的确新颖,但作为电影,在我看来是失败的,因为这部电影让我觉得长眼睛是在浪费。
不是不懂浪漫 只因为自己平时说的话太少 看到两人从头至尾说了这么多话真的觉得好累好辛苦【Memory is wonderful thing if you don't have to deal with the past.】【The world might be less free than we think.When given these exact cirumstances,that's what will happen every time.】
2013.6.7第一次 2016.11.7二刷 喜欢女主角类似“你想过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这样的问题,白驹过隙的时间里两个人遥远的重逢,从各种准中年人的生活琐碎最终讲到了各自的感情。真实社会里的聊天大多数不会进展这么快,但谈话只要拨开了外壳就会让人酣畅淋漓,念念不忘。
没看过sunrise 所以不是很理解是怎么个回事...等看过sunrise之后 再来改评价好了~或许是暂时委屈一下
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了 (剧本真不赖…
他说自己结婚了她真慌了,她下车抱住他说出那句看你会融化还是会在这时他愣住了。她说她无法忍受经常会见面的感情,他说他不想成为到52岁离婚的时候发现自己从来没爱过自己伴侣的那种人。他坐在沙发上看着她的样子真好看,她坐在床边弹吉他唱的那首歌真好听。
u gonna miss that plane,每次我们都以为爱情故事会有美好嘅结局
“你该去机场了。” “我想和你喝杯咖啡。” “你该走了。”“我想和你逛逛巴黎。”“你要迟到了。”“我想和你一起坐船看看塞纳河。”“你赶不上飞机了。”“让我送你回家。” 我只是想和爱的人多待一分钟,再多待一分钟。
恕我冒昧 我先看了这部 所以看得一头雾水 整部电影就是男女主角不停地说话 其间在公园里 有个红衣男子从南十这边走过时 还有穿帮镜头 没有耐心看 关于理想 关于爱 关于生活的探讨 如果为了看导演的个人思想 不如好好读读书
Ethan Hawk老了之后好看些,但依然感觉WS
一别九年,女主有了男友,却对每一个前任失望,投身环保组织,住在老公寓每天弹琴撸猫;男主结婚生子,却为婚姻所困,热情逐渐损耗,特地写书只为了再见女主一面。九年前的几次亲吻化作九年后的唯一拥抱,然而交浅言深,谁又不想在短短一生里得此一位无话不谈,棋逢对手的知己呢?羡慕不会冷场的感情。
walk and talk, date and mate.
走啊说啊走啊,与一个能从婚姻、政治和理想谈到吹箫、快感和高潮的女人。整个过程,如Deja Vu,却又具象得令人发懵。回忆奇异飘渺,我会用三年的时光无间断地想念一晚上的事,却不愿用一晚上的时间去思索这三年中发生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