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相隔半年的时间那时看完我还在震撼一部带有记忆色彩的纯影片却让人记忆深刻发人深醒强烈推荐。
这两年“末世情结”影片真的很风靡。
09年刚过完年不久,看到《先知》的预告片,便知道自己“不得不”的电影list上又多了一个。
只是中间由于各种有爱的电影和剧集层出不穷,一直拖到现在,才找到时间和心情好好看一下。
关于地球毁灭的形式,战争,病毒,洪水,电磁场,太阳风暴。。。。
林林总总,玛雅人也好,推背图也好,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剧变的时代。
即使有人不相信或者没听说过“2012事件“,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两年来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灾难,地震,海啸,飞机事故,流行病肆虐。
而与此同时,随着传播的发展,宇宙观的普及,我们再也不认为人类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们的生存是依赖着一个极其不稳定的恒星。
事实是,太阳的一次小小活动都可能给地球表面甚至内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太阳表面释放着大量的等离子体——高能量粒子,它们从太阳表面逃逸以太阳风的形式在太空中穿梭。
有时太阳风会携带着数十亿吨的等离子球,如果大量的等离子球进入地球磁场,将酿成毁灭性的灾难。
这也是《先知》所选择的科学依据。
地球人因为太阳风暴来袭,全部毁灭,只有被choose的小孩子留了下来。
关于这点,一直很疑惑,黑衣人到底是天使还是外星人?
《先知》到底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
不过,在未知领域了,也就无所谓宗教和科学了。
无论地球毁灭与否,当人类的物质文明到了现在的程度之后,精神领域确实也开始产生巨大的震动。
面对众多的大灾难,我们已经开始清醒起来,相比其整个宇宙,地球是如此之渺小,人类更是趋同于无限小了。
这本身,就是精神层次的提高。
藉此来说,这个剧变不会是“毁灭”,叫“涅槃”似乎更合理,即由一种文明上升到另一种文明。
这种精神的提升,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宇宙自然规律的结果。
现在太阳系经过了十万年一个周期的轮回,又进入了光子带。
光子带中含有的,密集及高振动的光子,会使整个太阳系产生剧变。
光子也可以改变人体的结构,我们的振动力会被瞬间提升,也就意味着意识等级的提升。
而从星相上来说,2012年的5月5日是从双鱼时代过渡到了水瓶时代,也就是从工业技术时代演进到了精神的时代。
同时,这一年的出现的土木相冲,日月相冲,也代表了剧变。
(很多人都认为星相是迷信,其实只是因为我们对宇宙理解的太少,地球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而周围的行星和恒星又怎么会不对地球产生影响呢?
星相只是从经验上来说,总结了星位变化对地球影响的规律而已,着实应该重视。
)话扯太远了,因为每一部类似的影片,都会给我很大的震撼。
这部也不例外,尤其是地铁灾难那一段,看得我手都发抖看完《先知》,总结了几点:1.这个世界没有偶然,偶然只是对必然的片面理解。
2.我们是进入到一个剧变的时代,但是剧变也许不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
任何一个时刻,我们所做的或大或小的决定,都可以使这个这个过程由量变产生质变。
3.If it's the time, it's the time. 别把人类想得太重要,试图去改变什么,乐观开心地活着就得了。
PS:Lucinda以及Caleb和Abby所能听到的声音,真像是哈利波特里的蛇语The parselmouth,莫非有斯莱特林血统的人才会被救赎?
哈哈,恶搞了。。。。
关于这样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标题,要按奈住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于是,在万千细碎耳语的映衬下,影片开始了。
带有几丝恐怖片滋味的剧情总是在灰暗的色调和音效下令人不经意的披上衬衫。
凯奇熟悉的面孔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亦被染上了几分忧郁,像了片中的角色——单亲父亲。
可以安排小孩出现在某些镜头导演很有借鉴日本恐怖电影苗头,影片的标题却是早早的告诉荧幕前有点寒蝉的小孩们“不怕不怕,这是你很喜欢的有外星叔叔的科幻片咧”,省得娃娃们“哇”的哭出声响来。
对于预知未来这样爽的事情是非常令人感到......的,科幻小说们早已把这样的幻想像小学算术一般普及与民众,换句话说,这是一部很难拍好的电影。
导演用以恐怖片的叙事方式讲完了大段大段和《先知》这个片名有关的东西,其间将轻微抑郁的小孩当作预言家远比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来的更加朦胧未知。
我们看到了凯奇目击坠机与地铁事故后的表情,转而出现的是抓住笔疯狂写出未来的安静孩子......出现的那些没有表情的神秘黑衣人,却也成了影片真正的软肋。
如果预言未来已经在科幻故事中被炒烂的话,那么外星人......简直就是不知回锅了多少次的五花肉了。
《地球停转之日》以这样的主题完全可以很容易的成为一部强悍的科幻片,凭这个名字,便可以吸引流水般的票房了。
事实却是,它吸引人们花银子的东西,也仅局限于那个拉风的名号了。
外星生命这样最为科幻的东西,却成了现在科幻电影中最喜欢搅局地家伙。
尽管导演尽其所能的在外星人身上添加神秘汤药,安排出场的时间地点也是花尽心思,让人尽量不清楚这些神秘人的真实身份,并且刷上“反派”味道的影响,得知这些家伙是非人类后,我还是忍不住耸了耸肩。
在这几秒之后,令人忘却前面所有带恐怖内容的科幻剧情终于出现,天哪,亚当夏娃!
(这个玩笑开的太棒了!
)凯奇把带有自己全家福的挂坠给自己幸运的“亚当”儿子戴上,然后让他跟着外星叔叔乘着飞船离去,自己却哭倒在了铺满卵石的河滩,是的,那是他唯一的儿子。
第二天——就是一个被称为世界末日的日子了。
影片最吸引我的并不止是导演将如此俗套的结局表现的如此令人赞叹,还有最后拥抱着自己间隙多年的父亲的凯奇,窗外是太阳耀斑带来的高辐射,而里面,每个角落都溢着温暖。
这些东西,也叫做父爱,对吧?
自以为洞悉「宇宙秘密」就认定是「救世主」才是人类最荒唐可笑的,主人公与拥有预言能力的女孩的痛苦根源在于知识与能力的反差,而唯有接受这种「无能为力」并且与家人和解,才是对抗世界末日的最强武器,因此本片最后还是回归到了宗教范畴中。
被外星人带走的小孩是幸运或者某种人类的希望,反而他们才是最痛苦的受难者。
宿命的另一种表达,《死神来了》升级版。
尊重先知。
39分钟,凯奇惊讶表情都没对上飞机方向,笑死我了哈哈哈都不知道惊讶什么……哈米吉多顿大战没有展示时刻透露出悲观。
(凯奇表情我爱了)飞机失事的段落,虽然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尼古拉斯·凯奇一个人竟然安然穿越火场,显然表现上有些失实.外星人的出现显然是个败笔,这样一个俗套的设定,连最后地球毁灭的戏码都失去了应有的震慑力.这是一部更像是X档案外传的电影.
以科幻片开头,中间有点悬疑和血腥,然后出现一个说教的人物,最后神奇般地升华了。
这一切耶和华大人都在看着。
也难怪美国是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国家,每年不拍点这样的片子,基督教徒们也不会答应的。
或许这样的片子,只有基督教徒会甘之如饴从电影本身来说,在成本不高的状况下,能走出这么好的CG特效,着实让中国电影特效师们汗颜。
另外,影片中飞机坠落那段长镜头也相当见功底。
和当年的彗星撞地球算是一个风格吧,个人觉得片子还有一点点天命不可抗的意思,如果是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话,可能觉得有一点点的。。。。。
,对灾难来临前的亲情刻画的不够深刻,之前的铺垫有点太长了
前些天从朋友处拿到一个奇艺网的测试账号,终于遇到点闲暇时间,就第一次用它看了尼古拉斯·凯奇的电影Knowing(中文译为《神秘代码》、《先知》)。
不得不说,这个高清点播视频网站的效果的确很好,有了它,没必要劳什子去下载了。
而凯奇的这部电影,这让我十分的震撼和感动。
好像自从第一部《国家宝藏》开始,尼古拉斯·凯奇就和“神秘符号”的破解结下了不解之缘,接连拍了《国家宝藏》的续集,这个片子又是一个由神秘数字符号引起的故事。
不同的是,这部片子不再搞笑娱乐,而是走温情路线,里面融合了科学哲学、宗教信仰以及俗世亲情和爱情,看得过程中我不停地思考,彻底被它吸引了。
其实这个片子的核心——随即论和决定论——并不陌生,前些年有一期《科幻世界》的彩页中就曾专门介绍过。
面对黑暗得一无所知的宇宙,地球人和盲人并无区别。
人虽渺小,却也十分独特伟大。
想想看,这个宇宙有许多物理性质,用现有的物理学知识表示就是许许多多的物理常数:万有引力常数、电磁耦合常数、普朗克常数等等等。
这些常数如若稍有变化,这个宇宙就完全不会是这样。
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也是恰到好处,正好可以用来孕育生命。
如果地球离太阳稍微亲近一些,地球就会热得要死;稍微远点,则冷得要死。
总之,不在这个位置就不会有生命。
对于这个精妙的宇宙,许多科学家认为恰好就是如此,一切都是随机的,生命是根据环境进化而来的,这就是随即论。
但也有些人说,不,这一切都是有意识的安排好的,一切都是决定好的,这就是决定论。
决定论往往走向宗教信仰,把这个世界解释为神创世的结果。
正如《圣经·创世纪》所载明的:“上帝说,光,于是就有了光。
”这种理论解释了这个宇宙的巧合与神秘问题,但也因此同科学家所坚持的随机论产生激烈的直接冲突。
在影片中,MIT的物理学教授凯奇和他的神父父亲就是因为这一问题而父子反目,差点老死不相往来。
一封五十年前留下的神秘预言符号动摇了凯奇坚定的随机论信仰大厦,他的信仰随着对逝去妻子的思念和对孩子的爱而加速崩溃,他的人因此也因为这种信仰与现实的分裂而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但最终,对孩子的爱,对家人的爱让他放弃一切,坦然面对死亡的到来。
影片中,凯奇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被这个宇宙的主宰者选中接走,并在新的星球安家——那块崭新的土地上有一棵树。
而原来的地球,则毁灭于爆发的太阳日冕之中。
该片有很强的基督教因素,影片的主要情节即源自于《圣经》,创世论、末世审判、升入天堂、以西结书、上帝、天使等信息和符号不断出现,影片的结尾也是物理学教授和上帝信仰完美融合、创世者选中的人子进入天堂或伊甸园。
当然,不同人对影片的结尾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新的星球的大地之上只有一棵树,有信仰的人多认为孩子们奔向的这棵大树是生命之树,意味着被选择的人子升入天堂,获得永生;而无信仰的人多认为这棵大树是智慧善恶之树,暗指生命重新轮回,获得重生的男孩和女孩要吃了那智慧善恶之树上的果子,重走亚当和夏娃的文明历程。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源自《圣经》中的宗教解释。
也正是因为此,这部片子在豆瓣上也恶评如潮,近一半的观众给了3星的差评,认为该片是披着科幻外衣贩卖宗教信仰的伪科幻。
另外也有人从情节上来批评其庸俗老套。
我个人认为这些评价有失偏颇。
就情节而言,我很赞同编剧芦苇的观点,同一类型的电影的情节经提炼后都差不多,都有固定的桥段,违背这种创作模式的作品多以失败告终,剩下成功的,那是天才作品。
有,但极少。
灾难片无非就是由一个意外发现开始,继而表现普通人在自然力量面前的弱小和无助,凸显人类的勇气、亲情和爱情。
Kowning这部片子相比2012这样的灾难片有明显的提升,因为它把引起灾难的科学问题设定在“决定论”和“随机论”的冲突之上,从智力上就明显提高了许多,这远不是很弱的2012所能相比的。
再说宗教信仰,我觉得对这个片子感到不适可能是许多人对没有宗教信仰,或这是对宗教信仰不理解所致,认为片中所表达的宗教信仰以及相关的逻辑与价值十分低级弱智。
我也没有宗教信仰,纯粹因为兴趣曾读过冯象先生翻译的部分《圣经》,在感叹文辞优美之余也为其中的信仰所触动。
宗教信仰有其自洽的价值体系,这个体系是排斥逻辑的。
用科学去否认信仰,和用信仰去否认科学史同样无用,同样可笑的举动。
这个世界有许多科学所无法解释的现象,而科学能够解释的现象对整个宇宙这个人类的认知对象又只是沧海一粟,人类凭什么能够说科学能够解释一切呢。
想想刘慈欣在《三体》中曾经提及的二维宇宙的虫子和定时喂食的火鸡的例子,就可以用科学世界自身现有的逻辑推导出人类智慧的渺小。
宗教的价值在于它对庞大的未知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并给使人之为人的“心灵”以慰藉和归宿,而这恰恰又是科学最无能为力的。
许多人不是没有宗教信仰,只是找不到自己的信仰罢了。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先知(Knowing),我只知道自己是“无知”的。
PS:该片画面和配乐也都很好,MIT的秋天让人陶醉。
尼古拉斯凯奇,欣慰的是他即便开始谢顶,却仍然活跃在影坛上,且一贯着他尼式的铁胆英雄角色。
Knowing里的他,更是将Next,World Trade Center和National Treasure中三个英雄主角的特质集于一身。
失望的是,他能让人叫好的电影却如他的头发,越来越少...从trailer中卖的关子,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部片应该就是部纯粹的灾难片。
但实质是,Knowing是部以灾难和科幻为背景的宗教片。
就特效而言,应该属于巨制之列。
电影运用的色彩和光线的质感都相当考究,但这仅仅停留在拍摄技巧本身。
对于本片的内涵的表达,带有宗教性质的主题却让毫无心理准备的我哑口无言,而上帝创世论空降的过程更是体现出导演和编剧的力不从心。
有人说这片很扯,是的,卖弄数字命理学的把戏,把哲学悖论和科学宗教揉捏在一起,有故作深刻之嫌。
并且2小时内就想把立意提升到很高的境界,对一部面向大众的商业电影而言显然期望值过高了。
而对大多数非基督徒的观众而言,Knowing宣扬的主题是对我们从小接受的宇宙起源论的完全颠覆。
不过,如果仅仅因为不赞同编剧和导演想表述的世界观,而对这部电影嗤之以鼻,并以思路混乱加责,则显得先入为主了。
电影最后看似空降的上帝论,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在很多细节上导演对它已经作了铺垫,而整个故事更是由哲学史上一条争论至今的悖论贯穿终始。
但它的失败之处在于,线索引入和情节发展的节奏与最后世界观和宗教信仰的揭示很不协调,造成的突兀感觉之强烈到了让观众难以接受的地步。
一切缘自于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MIT天体物理学老师John Koestler在上课时的抛砖引玉。
他让学生探讨对于宇宙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看法,当学生们反问到他自己的立场时,John沉默了半晌,答道"I think...shit happens..."。
他之所以沉默,其一是因为他和父亲之间的矛盾,一个存在已久的涉及科学、宗教和哲学的矛盾。
作为一个信仰非决定论的唯物主义科学家,John一直都相信宇宙的未来并不由现在的状态所决定,而由于机会的存在,导致未来无法被断定。
这就是为何日月食可以用数学方法精确的计算出来,而死难伤亡则无法被准确的预言,因为导致死伤的因素太多太复杂。
但是John的父亲是一个牧师,他所坚持的上帝论是关于决定论的信仰,是对John信仰的一种颠覆,这种的强烈的互不相容也是导致他们父子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至于John沉默的第二个原因则来自于不久前妻子的罹难,一场无法事前预知的事故,这也是"shit"所指代的内容。
但后来接连发生的灾难事件被那一串串神谕般的数字所准确预言,此时的John一方面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并渐渐对当初导致父子关系决裂的行为开始产生悔悟之心;另一方面为自己曾经能够却最后没能把妻子从死亡的命运中解救出来而纠结。
他内心的信仰开始慢慢动摇,直至电影最后一幕的发生,彻底颠覆了John的世界观。
在电影结尾处,John电话给自己的父亲,让他们躲到地下,越深越好。
但被父亲拒绝,因为他决定接受命运。
而当John得知自己无法和自己的儿子Caleb一起"超度"到新的轮回中后,他放弃了躲避的念头,而是驱车回家。
在世界被太阳耀斑吞噬的那一刻,和妹妹,母亲,还有自己的父亲拥抱在一起,迎接生命的终结。
其实,我被这一幕感动了,不是因为生死存亡的悲壮,也不是因为爱大过生死的热烈,而是因为这是他们一家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聚。
John推翻了自己坚信的非决定论,在经历了一切后终于找到了信仰的归属,而父与子心中的创伤也在这一刻愈合。
对于一些小细节,非常明显带有基督教意味的比如有John在Lucinda床头柜上发现的圣经,还有贴在墙上的那张上帝救赎的插画。
此外,Caleb在学校里"Time Capsule"的取出仪式上和其他小学生一起唱的那首"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是首福音歌。
在公立小学并且是公共场合高唱对上帝膜拜的赞歌,可见编剧和导演的别有用心了。
如果说那一切符合数字命理事件的发生是环环相扣的,那么John关于自身信仰的改变也算是合情合理、顺势而为。
不过这也直接使得电影最后的升华显得生硬和突兀,相比电影前1个半小时淡墨描绘的宗教色彩,最后半小时导演和编剧们搬出的上帝论简直就是浓妆艳抹,这种感觉不仅仅来自于视觉上的冲击,更来自于逻辑上的跳跃。
四个在电影开始让本片带有灵异和恐怖色彩的神秘"耳语者",最后褪去人身,瞬间化作泰星人般的"天使"(从背后看,似乎还有翅膀的淡影),围绕着那两个被上帝选中的两个孩子,慢慢升腾到光芒万丈的"圣器"当中。
这个极具美感的画面让人不禁想到Matisse的名画The Dance。
最后,在太阳耀斑袭击地球的霎那间,无数"圣器"飞离地球,把人类的"根"重新植入到一个新的地球中去。
那两个孩子,亚当和夏娃,身披素衣,落入伊甸,在麦浪中手牵手奔向生命之树,一个新的生命轮回在旧地球灭亡的同时重新计时。
...导演和编剧结束了他们的福音传教,合上Holy Bible,作揖谢幕。
而仍未跟上步伐的我,眼神瞅着屏幕上的演职员表,思绪却被置于莫名的惊叹与失望的尴尬境地...科学和宗教一直以来就保持着暧昧的对立统一,没有绝对的水火不容,也不存在完全的主次轻重。
选择这个敏感且无定论的话题,就如行走在风头浪尖,若拿捏到位,则被标榜和传颂;反之,势必遭来一方的非议。
Knowing,则属于后者。
12年前朱迪福斯特的一部Contact同样选择了这样的敏感话题,以存在与证明的矛盾统一作为故事的线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科学家在信仰上作出让步的心路历程。
作为一个秉持唯物论天文学家,艾莉(朱迪福斯特)相信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存在合理的解释。
对于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她认为上帝只是人为求心灵慰藉的一种臆想,否认其的真实存在,并且否认上帝在创造了宇宙后抹去一切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但电影最后,因为她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段找不到证据证明的经历,使得她对自己最初的信仰做出了妥协。
虽然和Contact相比(Contact中引进了一位男性神学家与女主角唱对角),Knowing前部分基督教色彩相对隐晦很多,但对于最后宗教立意的升华,导演点到即止,更多的是留给观众自己去把握,并未花过多的笔墨去重抹,从而使得那些未必相信上帝的观众更容易接受。
从这点来看,Knowing显得相形见绌。
更奇怪的是,电影里作为天体物理学家的男主角,对天体经纬定位本应相当敏感才是,但对最后几位代表经纬度的数字破译却甚至不及台下的观众,使得导演的这种故弄玄虚让人感觉实在是可笑...于是我开始反省,为了这部电影放弃了Scifi台Battlestar Galatica的Series Finale直播,是不是值得。
我不知道...但我确定的是,如果你问我,我还是会给你推荐这部片子。
固然Knowing算不上佳作,但也不是超级烂片,最多是烂尾而已。
多么富有责任感的组织,马不停蹄的劳作中。
他们任劳任怨的在茫茫宇宙中辛勤的做着搬运工。
在即将毁灭的星球上抢救出各种小亚当夏娃,免费把他们转运到安全的星球上去,真伟大,肯定是NGO。
估计他们日后还会时不时的巡视各个星球,探望他们拯救过的小亚当夏娃们。
教他们种种地啊,养养猪啊,生生孩子啊啥的。
整得小亚当夏娃们嗷嗷感动,死气白咧的要合影留签名。
但是咱NGO工作者很低调,做好事从来不留名。
无奈的小亚当夏娃们只好把恩人们的伟大行径编在故事里讲给孩子听。
于是乎,有了神话,有了信仰,有了宗教……再到下一个末法时代……
进场前,看到“地球毁灭”,以为是灾难片。
等一开幕,看到诡异的小女孩脸部特写,以为是惊悚片。
半个小时后,看到阴森的小树林和阴森的鬼影,确定是恐怖片。
又半个小时后,看到空难、地铁事故场景,以为灾难片终于开始了。
快结束时,看到飞碟,发现是科幻片。
结束时,看到亚当夏娃大麦田,恍然大悟是宗教片。
现在我严肃的认为,其实这是一部很神经的无厘头片。
感觉最后的镜头是亚当和夏娃
内女的是sb
这片子的分类定义真是很难说。
科学和宗教并不矛盾
结局太不好了。
又是一部好电影
又是故弄玄虚的典型,最后还得让外星人带走几个
这算什么啊...宗教性应该建立在整个剧本逻辑严密的情况下吧...就是讲了个不好听没意思的故事...
依然是个创作者想不清楚的片子。不过为了这个结局,我给三分。
有得金酸梅最佳男猪脚么?
大半夜看的我那个紧张啊~很精彩~不过结局很屎...
新诺亚方舟?感觉就算是诺亚方舟,也忒不讲理了,重新开始了也未必就能比现在好。
同意某人观点,内女的是SB...
本来是给3,后来还是给4,为了配乐与题材
一般般,凯奇感觉没怎么发挥好,科幻的内核也有些糟糕。
先知这翻译好听点~
宿命的另一种表达,《死神来了》升级版。
很优秀的灾难片,可惜,是部灾难片.正确面对生命吧——孩子,这不是世界末日
這個電影很適合晚上自己一個人關了灯看,前面悬疑感很足,后面说是科幻和宗教糅合起来倒是有点怪,不过还是很好看。我觉得凯奇叔是接太多烂片把自己名字搞臭了,但其实这部电影算是近年来看过他比较好看的了,不知为何大家都不待见……
原来是部隐喻的宗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