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在山西卫视看完这一部,毕竟重案1口碑很不错。
结果看完觉得完全浪费我的时间,要逻辑没逻辑,许多案子都是凑剧情,主演通灵 压根不知道在演什么,一会显得神勇无敌,一会恐慌失措。
后面他们要去逮捕葛熊时,无法理解为什么要留下三颗子弹。
然后在这危急时刻,还跑去和儿子通电话。
编剧脑残是不是,都千钧一发的时刻了,还刷温情牌?
不仅这一处,这个剧中很多场景就是很多场面说着不合时宜的话、做着摸不着头脑的事。
然后那个女警 叫什么什么丽,一直都是撒泼打闹,一点专业素质都没有。
连郑、季的部分台词让我在屏幕之外都觉得尴尬😅,可以打零分吗?
警察 东北人 路人甲 东北人 罪犯 东北人 法医 东北人 水果贩 东北人业主 东北人 保安 东北人
第一部的大曾是原装标配,自然没得说;第二部的杨震也是不错,何况人家后来成了季姐夫。
第三部的组长陶非沉稳内敛,堪称四部男主里最低调的一个,埋头苦干型,存在感相对较弱。
然而他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办案时的几次神来之笔上——比如抽女毒贩的那个大嘴巴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有钓鱼执法之嫌),没什么多余的话、下手却够狠,把搭档给吓一跳,把我也吓了一跳;再比如他穿上嫌疑人的衣服连滚带爬大呼小叫地闯进歹徒的院子,再次令同事和观众大跌眼镜。
总之,朴实低调但时常有点睛之笔,还挺喜欢他。
第四部的组长佟林,走的是亦正亦邪孤胆英雄的路线,应该是四部里面最特别的一个,也是在六组融入程度最低的一个组长。
前三部会感觉他们真就是一大家子,可这一部直到最后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这位组长和其他组员之间的疏离(这点还可参考警员们对四人的称呼:大曾、杨哥、头儿、佟组长)。
既然找了个老牌帅哥来演,自然也少不了一些耍帅的地方,多少有些装,但也还能接受。
只是某些地方说话方式让人感觉很不舒服,比如询问时对一老太太说“这把年纪了装什么纯洁”!
天啊莫说是名警察,任何人说这样的话都太欠教养了吧!
即便人家老太太有嫌疑,可好歹是名年长女性啊,而且面对询问态度良好,既不曾辱骂公安又没有干扰办案。
虽然剧中其他阿sir们也常常拍桌子瞪眼睛疾言厉色,一般也是在面对态度嚣张的男性嫌疑人时方才如此;而且骂归骂,还真没有什么贬损人格的言语。
难道这是编剧有意在体现主角也并非完人?
女警花是警队标配,每季一个。
第四季的韩丽确实有点儿咋呼、说话呛,这倒没什么;可她居然还和有妇之夫谈起了恋爱,这就着实有点雷。
莫非是为了体现90后的个性与自我?
三四部在男警员的配置上与前两部略有不同——前两部都是硬汉+鲜肉,区分明显;而三、四部里的大斌和王勇之间就没那么泾渭分明,二人的颜值不及前两部的黄涛和宝乐,武力值不及江汉和丁箭,在人物形象上有些重叠,都属于“壮劳力”担当,很多时候要靠他们来制服、震慑嫌疑人。
初看觉得形象不够鲜明,然而看到第四部便慢慢认可了他们,甚至觉得或许他们才更像真正的刑警——一眼看过去没有那么明显的个人特质,黝黑的皮肤更显出常年跑外勤的日晒雨淋。
莫名的还挺喜欢王勇,也许是因为他常常在笑吧。
这俩后来居然组起了cp,只能说编导们“与时俱进”了;还好,不算违和。
最后,有一点时常让我感到疑惑,就是剧中常有人对着阿sir们扑通下跪,有时在警局过道,有时在现场,更多的是在审讯室里;有时是为了表达感激,有时是为了请求破案,更多的是求饶或认罪。
这样的场景在剧中不胜枚举。
我就纳闷了,这年头中国人真有这么热衷下跪吗?
还是骨子里的奴性使然呢?
希望出第五部,季姐的爱情怎么样了?
为什么第四部没有丁志诚!
希望第五部重案六组出现季姐和杨震的爱情。。。。。。
非常期待非常期待!
我看了第四部,从第一部到第四部我至少看了不知十遍了!
还是喜欢季姐和杨震的戏!
2000年开播的《重案六组》已经延续到第四部,在当下中国荧屏上算是一部长寿剧了。
这部剧好看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首先,警察影像本身固有的魅力——悬念,推理,惊险,暴力,弘扬正义等元素始终是观众的最爱。
其次,节奏明快,“一集两案,交错发展”,剧情不拖沓。
并且从第三部开始,还有另外设置了一个大案贯穿剧集始终,加强悬念,吸引观众。
第三,始终关注现实,不脱离时代,不自说自话。
以第四部为例,案情就涉及了众多当下的社会热点导致的犯罪活动,例如:高房价,拆迁难,上学难,就医难,亲子鉴定,工伤认定,电话诈骗,拐卖儿童等等。
第四,塑造了一组正义、可爱、能干的人民英雄、罪恶克星。
无论多么狡猾,多么残忍的罪犯,最终都被他们绳之以法。
观看《重案六组》成了一次次愉快的体验,观众和剧中人一起在案情中历险之后,对人民警察和社会安全感更有信心,而这种体验正是观众需要的。
成功的警察影像,在重视娱乐性的同时还要弘扬正气,塑造人民警察的正面形象。
那么,应该如何塑造警察英雄?
过去一些影视所塑造的警察形象一出场就已经“高大全”,他们斗志昂扬,智勇双全,全深信工作,基本上会遇到普通百姓常遇到的那些烦恼——比如钱不够用,子女教育要花时间等等,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多是领导或者下属不肯让他们只身去冒险。
过去我们往往为了政治宣传而忽略艺术的真实,总想把警察从正常的伦理社会剥离开来,仿佛他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家庭拖累的警察英雄,但是假如所有的警察都把家庭搁置一边,就是个问题了。
善于思考的观众也许会问,连自己的家庭都照顾不好的警察,我们怎么放心把一个国家的安定交给他们?
如果是这样的话,警察影像的政治宣传价值反而会大打折扣。
所幸的是《重案六组》没有陷入这误区。
剧中的警察英雄们不是高高在上的“高大全”和奋勇向前“工作狂”,而是百姓身边的基层刑警,和百姓一样,每天上演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所以,《重案六组》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生动讲述了那些热点案件的侦破,塑造了正义的警察形象,而且,对于警察遇到的现实问题,尤其在如何处理他们家庭问题上,该剧也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和表现。
虽然这是以刑侦破案为主的剧集,但是家庭问题被带入其中,警察的形象就丰满起来了。
郑一民季洁们被还原到普通人应有的高度,性格更加立体——他们也要生儿育女,也会为情所困。
观众可以去平视他们,体验着他们在工作和家庭问题上的矛盾与焦灼。
所以,我们看到在剧中,紧锣密鼓的刑侦破案之余,警察的私生活时不时穿插其中。
《重案六组》第四部播出不久,观众应该还有印象。
在电视剧里刑警支队里的几个主要人物,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都有家庭。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警务与家务?
非常现实地困扰着他们,如同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臣子所抱歉的“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我们也经常会愧疚地说,工作和家庭实在难以兼顾。
对于刑警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刑警工作起来没日没夜,不可能朝九晚五那么按部就班。
再加上他们工作的对象常常是刑事犯罪嫌疑人,不仅警察自身的危险性大,有时甚至要威胁到家人。
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涉案影视剧里数见不鲜。
副支队长郑一民的女儿正处于青春叛逆期。
郑一民在生活学习上对孩子缺少关心,更没有时间与她交流思想。
用她女儿的话说,爸爸平时跟她讲话,就像审罪犯,所以女儿当然不能理解父亲。
六组组长佟林特勤出身,经常要卧底到罪犯当中去,得罪的罪犯太多,怕人报复,家庭住址都要保密(沈耀东案中家庭地址暴露,只能立刻转移老婆儿子到四川老家),能奢谈什么照顾家庭和享天伦之乐?
五组前组长沈耀东因为女儿得了白血病,急需医疗费,一念之差,走上了犯罪道路。
作为女刑警,季洁的家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年龄已经奔四的她,一直想要个孩子,吃了半年的中药调养,但因常常要执行危险的任务,不能如愿。
大斌是富二代,母亲一直要给他张罗找女朋友。
王勇的母亲病了,他却没有时间去看望。
杨丽爱上了有妇之夫,为情所困,卷入爱情纠葛。
我们看到,家庭的拖累,确实会妨碍我们的英雄大展拳脚。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利于塑造完美的英雄形象。
因为除了侠骨还有柔情,就不免要让英雄气短。
郑一民作为副支队长,气势逼人,行动起来指挥若定,但却不是个合格的父亲。
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季洁一直成不了母亲。
这样的警察即便是英雄,也是有瑕疵的英雄。
假如我们只留下英雄们的侠骨铮铮,去掉柔情(或者说,即便有柔情,有家庭,那也只能无条件支持英雄的所作所为,成为他们的帮手,而不是累赘),越过这些让人烦恼的家庭问题来打造完美的英雄,不是更方便更直接么?
但是,这样做也太浪漫主义了。
过于浪漫主义,也就意味着不够真实。
观众会觉得,这些仅仅是电视里的,跟现实无关。
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是个两难,虽然,郑一民因为少女早孕和女儿化解了矛盾,但是这以后他就有时间陪孩子了么?
季洁如果不放弃危险重重的刑警工作,估计还是生不了孩子。
佟林解职几天里能陪孩子玩乐,官复原职后老婆孩子还得要当隐形人。
看样子《重案六组》也无力为我们提供一条合理的解决之道。
也许,作为观众,我们也根本不需要什么解决之道;我们需要的是真实可信的警察英雄形象,这就够了。
已发表于《人民公安报》。
看这部电视剧,总是忙里偷闲。
不知不觉已经十一年。
第一部播出的时候, 在下午去奥数集训之前坐在小板凳上看,边看边写题。
第四部播出的时候,在凌晨从图书馆回家后躺在床上看,离开家,看着看着,又觉得近了些。
十一年,发现自己无论之后多么爱巴赫赫尔辛基和法国音乐剧,不论自己身处奥数班倒数的傻瓜队还是头戴常青藤名校的浮名,有些东西还是在骨子里打动着你,就像家乡的初雪,看不见,谁疼谁知道。
那些不大不小的恩怨,那些不美不丑的人,和那些不明不白的小暧昧。
看重案六组的时候,总是浮想联翩。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第五部,也不知道自己又会在怎样的时候看。
只是知道,有这么一部剧,记忆中从未认真看过,多年后, 却是实实在在感到了,它在我生命中留下的痕迹。
当时看了第一部准备接着看第二部,可是第二部的丁志诚让我完全看不下去,我不太喜欢这个演员,本打算不再看这系列了,结果有次在电视上无意看到第四部,看了一点觉得还不错,于是开始看第四部。
从第一部直接到第四部,时间跨度太大了,突然很不习惯。
办公楼一下子变得高端了,办公室也变大了,第一部时大曾抗拒学习的电脑如今已经是人均的标配了,季洁已经开始用iPhone4了,尤其是剧情中还有网络犯罪。
就像是从上个世纪突然跳跃到了现在,感觉自己的脑子还没有切换过来哈哈哈。
虽然相比起出如今的国产剧来说,这部剧绝对算得上是精品了,但是在我心中它永远也比不上第一部,不论是案件的冲击力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
始终也忘不了当时打开重案六组第一季第一集时那个一人杀八女的案件给我的震惊,而这一部的案件普遍来说简单了许多,而且有些案件和剧情让我觉得矫情。
比如那个档案馆要跳楼的老警察,明明季洁在山里的蹲守了几天几夜没有睡好觉、明明大斌和一名儿童被三个杀人犯劫持,前方请求支援的电话打了不止一次,这名老警察明知道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还要硬拖着老郑和季洁,有点无语….同样是季洁的领路师傅,第一部里的孟叔叔案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孟叔叔将冤情埋藏心中数十年,从未影响他的工作,直到他退休后他才开始为了他女儿的案件昭雪而奔走。
而更令我比较失望的是季洁这个人物。
季洁是重案六组1-4部不可置疑的主角,俗话说“流水的组长,铁打的季洁”。
在第一部中,季洁是妥妥的大女主,独立干练但又有女性的柔情,她的女性形象是刑警队伍中的一缕清风,她往往能与案件的关系人温柔地、设身处地地沟通,她以情动人的办案方式能攻破很多嫌疑犯的心理防线,所以很多案件相关人只愿意把他们的隐私同季洁一个人讲述。
而第四部中,季洁有两件事件让我感到失望。
一是王勇的母亲住院,王勇因办案无法抽出身去医院看母亲的检查结果时,季洁说“要你赶紧找个女朋友,要不家里有事都没人帮衬!
”这句话让我觉得不太舒服,她可能已经下意识地1.将寻找伴侣工具化,把“找女朋友”或“结婚”当成一种务实的安排,好像找伴侣的目的是为了分担家庭事务,而不是基于感情。
这种视角忽略了关系中的情感、个人选择和自主性。
2.她固定了男女性别角色,这句话隐含着一种传统观念,即“男性需要找女性来承担家务和家庭事务”,这不仅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也会让女性感到不公平或被压力绑架,好像女性必须满足这些预期。
如果这些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我可能不会如此失望,令我失望的是这些话是从季洁口里说出来的。
尽管季洁并没有被明文描绘成一个女性主义者,但是她一直以来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已经默认为她是一个独立自强的、不依附男性的、关爱他人的女性主义者的形象了,所以这给我带来了额外的困惑和不适。
与期望的落差加大了我对季洁这个角色的失望感,因为我原本认为她的独立和自强意味着她也会支持一种更平等、尊重个人选择的观念,而不会轻易复述传统性别角色的观点。
而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独立女性,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沿袭一些传统观念,尽管她可能是支持平等的,但受到环境和文化影响,她也可能偶尔会传达出这样的信息。
这种微妙的影响往往更令人不安,因为它说明传统性别观念在社会中根深蒂固,甚至可能无意识地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中。
第二件事是季洁办强奸案时对受害者的态度。
一名女大学生到刑警队报案,说自己被人以请家教为名骗去后奸污并且被盗取了手机,季洁调查后发现犯罪嫌疑人以知识分子形象骗取女学生信任,每强奸一名女生后盗取这名女生的手机,并用盗取的手机与下一位受害者联系,对手机号的“顺藤摸瓜”牵出了若干名受害女学生,而犯罪嫌疑人却没有留下其他痕迹,调查变成了“田径跑圈”。
有位受害女大学生一句话也不说、警察一问她就哭,季洁很生气,对受害人大声训斥,说“你哭什么”、“哭有什么用”、“你怎么不报案,就是你们这样所以才让犯罪分子一直这么猖狂地作案”。
这个案件中季洁对受害者的态度再次让我觉得不适。
女性在遭遇性暴力后常常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她们经历了极度的创伤,另一方面,社会的偏见和羞辱让她们不敢为自己发声。
在这种环境下,受害者选择沉默并不是因为不想追求公正,而是因为担心被羞辱和指责,甚至可能会在报案后遭受更多的“二次伤害”。
在过去,女性被强奸后,社会和她们自己都觉得这是她自己被糟蹋了、失去了贞洁,是丢人的、耻辱的,所以很多受害的女性宁可不报案,而作恶者却逍遥法外。
就算是现在,越来越多被强奸或者性骚扰的受害女性勇敢地站出来揭发作恶者,但是她们依然会受到无数人的指责,他们不骂强奸犯,反而骂受害女性,说一定是她们勾引的、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季洁作为女性,她理应更能体会到这种复杂的处境,她理应知道这些受害者都选择不发声的原因,但她不仅没有展现出应有的理解,反而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去苛责受害者。
她的态度似乎忽略了社会对女性受害者的压力和偏见,使得那些受害的女大学生被“再次指责”,仿佛她们的沉默是在纵容犯罪。
季洁的这种指责强化了“受害者有责”的观念,而完全忽略了受害者的沉默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害怕被羞辱和伤害。
相反,目前看来,在这部剧中,佟林反而是最尊重女性、最具有女性关怀的人。
在沈耀东觉得妻子给同事们送拖鞋很丢人、佟林给她的妻子易拉罐是在瞧不起他们家、把火撒在妻子身上时,佟林面对沈耀东的那段掷地有声的输出让我印象深刻。
但是,豆友的影评《重案六组》:打造非完美英雄给了我新的启发,这部电视塑造的是不完美警察。
毕竟人无完人,一向能够与受害者共情的季洁也难免会有烦躁的时候,偶尔发发火也是难免的吧。
这样的人物形象才更加真实和饱满,他们不是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英雄,而是一个个生活中的人民警察。
这让我想到《刑警使命》,那部剧中所塑造的警察形象依然是饱满的、不完美的、真实的、活生生的,仅仅是这一点,就是现在的影视剧无法超越的。
20022012,岁月是把杀猪刀。
重温《重案六组》,特别喜欢这种冷冰冰的警察职业剧、破案剧中加入警察个人暖暖亲情元素的路线,温情,有感染力。
情节交错复杂,给观众错误的暗示最终揭示赤裸裸的真相,刺激有吸引力。
另外融入了很多高科技时尚元素,手机扫描条形码、无线路由同IP等时尚元素,与时俱进。
看着曾经年轻貌美的警花青春不再,敏键的伸手不复存在,被如今富态圆润的屁股所取代,不免有些难过,十年,世事变迁,唯有影像可以很好地保存记录这一切。
这世界赋予我们生命,又不遗余力地改变我们,催我们垂垂老去,周而复始,见证生命的始终与轮回。
生命无限好,且行且珍惜。
从小看到大的刑侦剧,在心里还是很有感情的,特别是季洁一出来,还有片尾曲一响起,真心勾起了很多童年记忆。
看4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这种怀旧吧。
不知道是自己看片水准提高了还是这一部看得比较认真,在重温经典的同时,也揪出了许多片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首先在剧情节奏上,重案六组一直以快节奏、高效率的破案速度著称,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案件一个接一个,让人越看越想看。
重案4在节奏设置上总感觉显得有些生硬。
总是有两个案件同时发生,然后分两组破案,两个案件同时侦破。
就是感觉过渡衔接得不够自然,有时候一个案件生生切到另一个案件着实让人有些不爽。
其次,总感觉案件侦破有些避重就轻的感觉。
比如一个人死了,查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到很多疑点,让观众对凶手更加期待……最后凶手是个流窜作案的抢劫犯……顿时觉得极其没劲啊!!
编剧这样完全不符合观众期待啊!!
再次,结局的确是很令人蛋疼有木有!!
其他的我都可以接受,对付滴水不漏的陈雪最后竟然是无奈之下用经济问题来把她捕了……真心太让人憋屈了,难道电视剧最后不应该是打个漂亮的胜仗,坏人绳之以法的嘛!!
还有啊,这么不清不楚就结局了啊,佟林和陈雪的关系总要交代一下吧,他们什么时候认识的,到底有什么交情,为什么陈雪对他那么好啊……总不能这样不清不楚就完了吧!!
好吧,其实很多剧情都还有不清不楚的地方……好吧,广告我就不想说了,商业社会,可以理解……只是不要那么生硬了拜托,易宝支付!!
郎酒!!
还是喜欢季洁,又感性又果敢,破案能力相当强啊。
佟林嘛,我一直怀疑他是内奸来着的,对他保留意见= =韩丽挺漂亮的,就是感觉花瓶了点。
当然,还是最爱有型的富二代大斌童鞋虽然有着种种硬伤,在国产剧里面还算比较值得看的了。
从小看到大,唯一接受的国产剧。
有次看访谈说他们剧组特别穷,但看到拍完一部又一部,我那个兴奋啊。
看到评论里面好多说穿帮太多,剧情不合理什么的。
我从小就看各种国外侦探悬疑电影连续剧,但从没拿6组和国外的比对。
只能说国产重案6组,你的不足我们全都包容,我早已成为你忠实的收视率保障!
感觉比前几部剧情都要紧凑好看啊,为什么评价这么低?
我觉得重案六组这个电视剧拍的挺好的,案件的侦破条理很清晰,每个演员的演技也很自然,把这个电视的几部都追着看了,而且百看不厌!
重案六组完结打卡!!这一季广告多,而且佟林老搞卧底那一套,瞒着所有人,居然还杀了人不报案?不怪其他人不信任,他才是组长啊季姐经常去查小案子陈雪神神秘秘的背景强大又动不了,和之前几季风格不一样
其实真的挺好看的....=3=
看重3的时候弹幕动不动就骂重4女二,没想到才第一集女二就真的这么招人烦。
真实的公安系统里没有专门的重案组,只有临时组织的大案要案组,专案组,所以电视剧这么个瞎编是不对的,刑事警察对口,但是又不叫这个名字,这么乱编的故事还能拍4部,可见胡说八道的剧很害人
B站 awai
还可以
这一季怎么可以这么假
本想给5颗星,但是这部的广告植入明显的太生硬。人被绑架了,居然还能聊手机充值的事。。妈呀。。一口盐汽水喷出来了。
太粗糙~
这是我认为最好的一季
补标
还是很喜欢季洁的。软广告超级多,以及最大的赞助商是郎酒集团吧,啊喷。
这第四部是四部中我最不适应的一部 前面的三部里面陶非杨震大曾我都很喜欢 就到了这一部里的佟林 虽说描述起来是亦正亦邪 但是总感觉他有点装 可能是前三部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吧 不过这一部里面很多配角的刻画都很好 比如陈雪比如王显民 我都很喜欢
这么无聊的剧,居然看完了,我这是多无聊啊。。。。
这部最好。
再也不是我以前追的重案六组了。编剧太脑残,而且广告植入你敢编的不这么生硬么?
喜欢佟林这个角色!!!似正似邪!!!
還是喜歡一個一個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