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改编自吴小雾的同名解禁小说,原著被称作是少年版的《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曾一度被列为绝版禁书。
故事是在90年代末的老东北,技工学校的少女帮派头目杨北冰,在追求自己的发小于一的过程中,偶然认识了来历成谜的情敌紫薇;三人在不打不相识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也逐渐接触到成人社会中,一幕又一幕令人触目惊心的伤痛与无奈。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 基本看不到什么宣传,也都是没什么名气的青春演员出演,在国庆档各种大片中,出现这样一部不起眼的青春片,着实让人很难发现。
票房为名气所累,不甚理想,今日出品方乐视影业宣布仅上映三天的此片撤档。
想起东北,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也许就是“打架”,本片的故事中也绕不开这个词,片中有不少血腥的暴力镜头,在内地青春片里应该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镜头,实属难得。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没有被审查扼杀,反而被票房埋没了,让人心痛。
女一杨北冰,一个留着短发爱打架的大姐头。
似乎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有一个这样的女孩,你还记得她的名字吗,我想你一定忘不了。
当然每个人的学生时代也有一个不食烟火的女神,女二紫薇。
还有青春片少不了的爱情, 杨北冰喜欢于一, 于一喜欢 紫薇,紫薇最后喜欢上了雷管,而杨北冰也有白宇宙的追求。
不过这并不是狗血的多角恋,这只是大家年少青春里的一股躁动,你是否还记得学生时代喜欢的那个女孩。
每个角色性格的养成都有各自的家庭因素。
杨北冰父母离异,父亲是一个坐过两年牢的老好人。
杨北冰在外喝酒和父亲发生了争执,她对爸爸说:“你知道你坐牢的时候别人欺负我,我不想躲在只有我一个人的家,只能出去打架。
”即将毕业的杨北冰没有想过未来。
于一, 杨北冰的发小,一个文弱的男孩,与杨北冰不一样,他对未来有着坚定的想法,将来扬帆出海。
紫薇妈妈二嫁,继父并不善待于她,也因在高中曾被人强暴过,有着他俩都没有的成熟,紫薇更想早日步入成人的世界,我想这就是她喜欢上黑道大哥雷管的原因,和雷管在一起,她更能摆脱家庭,摆脱过去。
故事最后杨北冰被父亲送到国外读书, 于一被开除,白宇宙在东北搞拆迁, 紫薇因为雷管仇家的报复而发生车祸被撞死,雷管也入了狱。
十年后的香港,杨北冰成了一位潇洒的白领,而白宇宙成为了一名土豪, 于一如愿当上了一名船员,就像他对未来的憧憬一样,真正的扬帆出海了。
最近这些年正是拆迁大行的时候,对于影片中的这个小混混白宇宙你是否能在你身边发现同样的这样一个人,一个好久不见早早辍学的“混混”同学,如今搞拆迁发家了。
这部青春片相比之前国内其他几部,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看片的同时,似乎总能在记忆里找到这样的重叠人物。
本片剧情相对连贯,故事可看性很强!
几个青年演员的的表现也都非常出彩,演技很棒!
雷管这个东北黑道大哥让人印象深刻,说翻脸就翻脸,眼神可以瞬间由和善转为凶狠。
杨北冰热血义气,一股大姐大的作风,但暗恋于一羞于表达时的小女孩姿态也演绎的非常入神。
于一外表柔弱,好学生,但内心的坚定却赋予了他绝对的勇气,为了紫薇的死一个人去找雷管算账。
紫薇这个角色有着独特的魅力,动听的嗓音,李梦演出了一个真正的女神,片中当阳光洒在紫薇的脸庞上,那一刻,真的惊艳!
一直犹记紫薇的一句台词:不管将来我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我们都应该骄傲的活着。
不管《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这部电影票房有多么不理想,我想说制作出这样一部优秀电影的所有工作人员,你们都应该骄傲。
感觉全片的亮点只能说是在白宇宙的小本本,真的很别出心裁,还有黄觉的演技,给我的感觉就是雷管就是他,符合并超出我的想象。
一开始抱有很大的希望去看这部片子(因为知乎上面影评人有推荐),不过可能是影片不足以承载我的希望,所以还是有点失望的。
整部片子的画面给我一种十年前的感觉,个人比较喜欢精致大气一点,可能会说是在九十年代的东北哪里来的精致感,不过我们现在的大荧幕还值得去看这要粗糙的画面,个人以为是不值得的。
影片节奏感把握的不是很好,高潮部分并没有让我有紧张感,反而有一种不知所云和感觉幼稚。
导演韩天在拍摄现场拍的工作照。
导演真会拍。
(在豆瓣上发这篇评论之前几分钟,还在和导演韩天聊天,最后导演说,我下午包了一场请人来看,我去招呼一下,再不请人看就没排片了,回头再聊。
——听到这话我觉得很遗憾,尽管《呼啸》的宣传为0,在国庆档票房成为炮灰几乎毫无翻身机会。
但这部电影有如此打动我的情节,有表现出色的卡司,还是会觉得被市场埋没很可惜。
希望你看过之后和我一样,为这些“不良少年”的真情所感染,被那本再也不会翻开的通讯录所打动。
)很遗憾我自己不再是少年了。
少年时我的那些往事,现在需要花点时间才能慢慢回忆起来。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带我走进回忆的时空,那些快要淡忘的青春,看完《呼啸》我全都想起来了。
《呼啸》的人物群像让我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我看着银幕上这些置自己前途未来于不顾,任性打闹欢笑的“不良少年”,我意识到自己似乎也曾幻想过这样的十八岁。
十八岁的我并没这么洒脱,我也曾经热烈喜欢过一个人,当年的心情现在早已平静,但我远远看着她,告诉自己衷心祝福对方,感情上还会心有不甘,见到她不知道该说什么。
也曾经有过热烈追求我的人,我确信我们不会在一起,但又不知该如何拒绝,现在对方早已开始新的生活,本该继续做朋友,也因我的无能和胆怯而失去联系。
《呼啸》女主角杨北冰再次见到曾经追求自己的白宇宙,仍然对他心怀感恩,坦然看着他笑起来仍然一脸少年时的样子,像少年时那样轻松地聊天。
谈起自己曾经喜欢过的于一,她流着眼泪学会放下,心间仍然驻留那个特定人生阶段的激动和温暖,那是青涩少年不懂成年人爱情的人生阶段。
还有比这更不留遗憾的青春吗?
她活得比我明白,我羡慕她。
出道刚满一年的卜冠今给出了令人难忘的表演,她一改《驴得水》里简单稚嫩的形象,为杨北冰这个角色注入了全方位的活力。
杨北冰情绪丰富,嬉笑怒骂端庄洒脱,为卜冠今给足了空间,使出一切所学尽情塑造,就算说《呼啸》是杨北冰的独角戏也不为过。
卜冠今铆足劲儿地表演,在演艺生涯初期为自己留下一部代表作,值得我们为她鼓掌喝彩。
有谁不会被这群样貌鲜活的少年所打动?
于一(刘畅饰)是他们当中最不懂女孩心思的男孩,那会儿的白宇宙(曲哲明饰)看上去比于一成熟了那么多,怎么长大之后,于一的信写得伤时感怀老气横秋,反而是白宇宙还笑得像十八岁那样无忧无虑?
紫薇(李梦饰)用真诚和淡然抚平大家对她的误解,她的态度是发自内心直抒胸臆,还是刻意的掩饰和隐瞒?
她体会到雷管(黄觉饰)暴戾外表下的男性温柔,是阅尽千帆之后的慧眼识人,还是明哲保身情非得已的权宜之计?
他们是在每个人的少年时期,身边都会出现的比我们早熟的人,他们的爱情是少年时的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成年人的爱情。
《呼啸》和《少年巴比伦》同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没落为背景,两部电影也都有李梦出演。
不同于《少巴》大量表现工厂工人生存状态,令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事实上的主角之一,《呼啸》选择淡化背景,故事线紧扣人物。
少年不识愁滋味,他们满眼只看到和他们同样闪着光的年轻生命,哪有时间留意大环境的变化?
还没等他们留下一点印象,曾经管道成荫厂房林立的工业区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从他们的人生中呼啸而过了。
片中那本通讯录拿出来的瞬间,我差点哭了。
别看他拿出来的时候故作镇定和随意,那是一个少年为爱情所做的付出,为自己喜欢的人所能做的最用心的事。
十八岁的我没有做过这样的努力,十八岁的我不配做一个少年人。
多少次坐在影院里我翘首期盼,银幕上发生的故事能够击中我,让我暂时忘记自己观众的身份,和片中的人物一起感同身受。
《呼啸》做到了,那是我最嫉妒编剧才华的时刻。
新浪电影原文链接: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59994546281972
看完后非常疑惑这个“呼啸而过”需要怎样去理解。
是自不量力,盲目自信的含义?
还是不在乎生命的孤勇?
呼啸而过是如此黑暗的轰轰烈烈吗?
青春里会有懵懂愿意付出的爱情,不需要理由顶他的友情。
也会旁观或者是会亲历帮派,但是青春的表述就是这种不够头脑只顾冲动的“一腔热血”吗?
剧情的逻辑和电影想表达的内容,看不太懂,也理解不了。
但整体演员的演技很不错,没有让人尴尬的点。
电影的画面和历史年代剧情铺垫和描画也很真实。
整体剧情陈述也不错,让人能将整个影片看完。
完。
70年代的青春,没有产生共鸣 ,但不妨碍依旧感动很多 ,似乎在那个依旧动荡的年代 ,青春显得更加的无奈 ,也更加的肆意张狂。
我们为什么会怀念青春呢,大概因为在那个年龄 一切的感情都是那么的纯粹,爱情也好 ,友情也罢,我认定你了,那我就拿命对你好迷茫 ,痛苦 ,固执的 ,孤独的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世界。
青春真好 ,也许有时不那么理智 ,可一切都是由心出发 ,一旦踏入成人的世界,就再也回不去了 ,青春确实是呼啸而过啊。
虽然电影和情书一点点都不搭旮,但是最后这段于一看到“我喜欢你”的那刻还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日本电影情书。
少女少年的爱就是那样像风一样吹过吧~尽管像风一样,没有留下痕迹,但是风吹过留下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
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于一和冰都是很纯粹的人,但是发小的感情一开始其实都没有让他们知道自己喜欢彼此,要不是杨北冰见到了裸体的于一,不知道他俩还能不能意识到hhhh其实如果电影去掉紫薇和雷哥狗血的那条线会更好,因为电影里最动人的是杨北冰毫无保留的爱,如果导演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将电影的感觉表达出来,也不彷是描写90年代的最佳纯爱片。
那些年,属于我们肆意妄为、少年气十足的青春像阳光后的泡沫,沉积在书本之下不见光的秘密,在岁月中呼啸而过。
谢谢你,曾经出现在我生命中最灿烂的年纪,谢谢你,让我在往后蹉跎里有个美丽的回忆。
电影里霸气义气、好打抱不平的“假小子”杨北冰一出场,以为江湖气十足的女生和暗恋有十万八千里远,后来种种,为了喜欢于一努力把自己打扮成他喜欢的样子,别扭霸气的准备表白却在转身时露出微笑……所有关于青春的喜欢和暗恋的傻事,她都拼命在守护。
这样光明的女孩,当然也有默默守护她的人。
不打不相识的白宇宙留给喜欢的人的是最后他的温柔,而她把在心里念了无数次的我喜欢你刻在了他的书桌底部,也没能说出口。
那个从情敌变成挚友的女孩,是于一和北冰永远的白月光叭。
成熟、美丽的外表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经历坎坷却很坚强。
这个角色我很喜欢。
可能了解了她的身世,对她和反派雷管的感情会有一丝明白,当然不能说因为爱情就否认这个人的罪行,只是觉得很遗憾。
像电影里紫薇说的,我真的希望她到了大连,见到了大海,在那个人的身边有安全感。
有时候不明白大部分国产青春片所表达的那些人性的黑暗和肮脏,他们只是单纯的少男少女,为什么要经历这样的绝望和失望。
紫薇的结局本不该如此。
这样美好的女孩子应该值得更优美的人生,就像电影里天台上,绚烂的烟火,开怀的笑容,她说“不管将来我们在哪,做什么,都要骄傲的活着。
”
在经历了青春的错过、迷惘,痛苦、欢愉过后,希望若干年我们还能在一起。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 由乐视影业、乐漾影视联合出品的青春爱情片,由韩天执导,卜冠今、黄觉、李正彦琦、刘畅、李梦、曲哲明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吴小雾的同名小说《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讲述了一群混沌未开的年轻人游走在黑道边缘上发生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该片于2017年10月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有多少女孩子的青春像杨北冰一样,有着像于一一般从未说出口却深深爱着的男孩子,有多少女孩子被白宇宙那样痞坏的男孩子傻傻喜欢着,有多少人的青春里有紫薇那样经历像谜,时刻萦绕着青春独有的忧郁的姑娘,有多少人如同于一,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的心意。
或许是你,或许是我,或许是我们所有人。
青春时代,无畏无惧,即使伤痕累累,但还是勇敢地一次又一次去闯。
影片里的冲动、误解、爱恨、生死、离别,都是真实被展现的成长史,那一群无拘无束的孩子,因为生活带来的苦难,考验,最后成就自己,更成全自己,最后得以成长。
似乎这是一场血泪史,看似离我们很远,却离我们很近。
国产青春剧带给我们的印象,常常是堕胎,狗血,异地,三角恋,我们看的越多,越会被麻痹。
这部剧里也有青春时期的群架,也有车祸带来的伤痛离别,可它不肤浅,不狗血不老套。
弹幕中出现的最多的一句话:“这真的是我们那个年代时候的样子。
”是呀,每个人都是青春热血的,每个人都敢闯敢拼,但总会有自己内心的小房间。
杨北冰不怕天不怕地,面对喜欢的人却怕了;于一性格略带胆怯,为了喜欢的人却冲动了很多次;白宇宙打架斗殴看似不着调,面对喜欢的女孩却嘴硬一个人扛,我脑海中浮现了那句话:痞子流泪的时候,却是最动情之时;紫薇和雷管的爱情,更像是两种边缘人碰在一起的相互依靠:你给了我安全感,我想做你的女人,我想做你的大哥。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词叫“青春伤痛”,似乎青春没有受过伤就是不完整的。
这是我对影片最纠结的一点,因为我倾向于这种伤痛,与自己经历有关,与自己内心所期盼的有关。
可是,我并不认为影片后半部分的打斗设置是加分项,反而因为过激的表达,显得有点虚假。
所有事物两面性,仔细想过后,这样的设置却深深打动观众:正是因为一次次不知天高地厚,才会在成长里摸爬滚打,小孩子到成人的世界必定经历伤痛,可大可小,却不可避免。
导演韩天做过一个这样的比喻:“如果别的青春片是果汁饮料,是鸡尾酒。
那么,《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就是二锅头。
这部剧够烈够劲,是因为每个人的形象在生活中都可展现当时时代的缩影。
青春真的是呼啸而过,也许有的是平静坦然地回想,有的是不愿意别人想起的伤痛。
没有人的经历是相同的,但正因为每个人经历不同,每个人产生的感受也不同。
那段时期的爱情懵懂和纯真友情却一定都是让人怀念的。
青春就是这样简单明了,看青春剧,不要想太多,只要触动了自己的心,它就是成功的。
影片最后那封信于一写道:“杨北冰,展信悦。
”让我想到:你心里深处那个人,被人不经意地提起,你还是会突然意识到,时光匆匆,你好像一直都在。
你青春里的那个人,好好放在心底吧。
你青春里的那些伙伴,好好存在心里吧。
——2020.04.07#北京
80年代得东北,到处打打杀杀,小到校园暴力,大到黑社会仇杀,小时候感觉只有在电视里出现的情节张大了才发现电视剧里的情节远没有生活中那么精彩!
我,土生土长的哈尔滨女孩,从小上子弟校,学校里经常有高年级的学生拿着大棍子,或者大长片刀到学校来显威风。
一帮人围着一个人打的满脸是血,或者是一帮女生围着一个女生删耳光。
我从来都不觉得他们多厉害,我也没有被打和打人的经历,因为我是个平凡的小女孩!
偶尔有要被人打的时候,也因为我的不害怕,最后不了了之了,是的,就是这个不害怕,救了我好几次,在我后来的生命中也一直保护着我!
我想这是我的家庭留给我的很宝贵的财富吧,面对多么强大对手,我从来没怂过!
这份底气我到今天看了电影才明白是源于我的家庭,正如北冰一样,我想北冰的性格应该是随爸爸吧,那么仗义的男人,那么有担当的男人,即使替别人做了牢,老婆跑了,依然能重新开始,开饭店给女儿攒出国的钱,这就是北冰敢做大哥的底气。
影片刚开始,我一直不理解这么一个小嘎逗女生,怎么这么有勇气,敢和一帮男的打架,直到雷管的出现,看出北冰的家庭不一般了。
最后北冰知道爸爸得到雷管的尊重,是因为爸爸替雷管做了两年的牢,我也终于理解了北冰这样的一个女孩,是完全有可能真实存在的,而不是杜撰出来的情节!
上学的时候学校也经常有大姐大,大哥大,经常因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架,现在回想起来不过还是男女的这些事情,A喜欢B,B喜欢C,A找人打C,B更不喜欢A了,好像很多这样的故事,披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无非就是心里无法忍受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非要闹来闹去的,其实都是一群可怜的人。
就像于一眼里只有紫薇,为了紫薇差点丢了性命,北冰为了于一差点丢了性命,紫薇为了雷管丢了性命一样,这就是爱情,这就是我们底层人民的全部,爱情大于一切包括生命!
我见证过太多这样的爱情,有圆满的,有破碎的,有跨越几十年还纠缠不清的,也有早早恩断义绝的,电影里只演绎了这种,生活却比这更离奇曲折,我只想说,我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看过校园里的暴力,更亲眼看过黑社会的火拼。
在我10岁左右的一个夏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院里玩耍,突然一辆面包车里下来一个穿着一身白西装的男人,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手里端着一把猎枪,当时我们小伙伴们吓的赶紧跑到一边偷偷看,感觉像是枪战片似的,那个男人把枪对准了一楼,我家旁边的窗户,当时我都吓死了,因为我爸还在家里看电视。
他看了一会儿,可能是里面没有人,就上车走了。
后来我们听大人说,挨着我们家窗户那家新搬来的人是道上混的,后来被打折了一条腿,那个穿白西服的帅哥好像叫刘威,那个男人在后来的某年被枪决了,杀了好几个人,上了报纸头条新闻,我只想说他比黄觉帅多了,哈哈哈哈,我写这么一大堆,只想给那些觉得电影胡编乱造的人看看,世界真的很大,我们能看到人生太有限了,底层人民也有爱情,而且爱情往往是他们的全部,为了爱可以放弃生命的那种!
我生长在社会的最底层,看着周围的人打打杀杀,进监狱,出监狱,有的人混成了大哥开始做生意,更多的人混的不好,没有正式的工作,没有大房子,没有稳定的收入,同时他们又有北冰和于一这样令人动容的爱情,为了你我可以牺牲自己,谁能说他们的人生不精彩?
北冰一个人活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她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能给她拿出钱逃离那个地方的爸爸,可是更多的人没有爸爸,或者只有一个像于一家那样下岗的摆地摊的家庭,他最好的去处也只有远走他乡了。
以前总想不通那些人为什么为了爱打打杀杀,现在人到中年也终于理解了,我身边的那群可爱的人,他们打打杀杀,他们爱恨情仇,他们重情重义,没有对于错,没有应该与不应该,生长在那个环境,作为个人能改变的真的有限,我想如果再早一点出生,我上了离家最近的那个打架斗殴的学校,我想我也许会是北冰一样的女孩。
可是没有如果,我在东北那个比谁狠的年代,还是一个小女孩,我只是一个旁观者,看着那些大人的爱恨情仇,看着他们老去,抹去了棱角,我注定是个平凡的人,平凡的家庭妇女,没有作家的天分,只能在看完电影后有感而发,写些有的没的话,缅怀一下那些逝去的青春!
该片讲述了一段东北重工业背景下的另类“东北女黑帮”残酷青春故事。
90年代末的老东北,技工学校的少女帮派头目杨北冰,在追求自己的发小于一的过程中,偶然认识了来历成谜的情敌紫薇;三人在不打不相识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也逐渐接触到成人社会中,一幕又一幕令人触目惊心的伤痛与无奈。
它的故事背景,设立在中国东北,年代极为特殊。
它的原著小说,被称为青春版《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
八九十年代的东北。
技校二年级女孩杨北冰意气风发,仗义行事,带着一群小姐妹四处干架。
故事的开头就是杨北冰带着“手下们”风风火火地准备打架。
在一次为姐妹出头的时候,杨北冰气冲冲地跑进男澡堂子,丝毫不顾形象的和人家大打出手,小姑娘一个人当然打不过一群男人,最后是她的发小于一出来替她解除了危机。
连男澡堂都敢闯的她却在于一面前有了害羞的感觉,杨北冰心动了,她悄悄地展开暗示和追求。
杨北冰父母离异,又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她的父亲是理科生,是中国男性常见典型的“爱无能”。
在学校,由于自身的家庭环境(离异,父亲蹲过监狱),她屡遭同学欺凌。
她就像一个野生动物,混社会,打群架,浑噩度日。
于一,让她看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于一爱上了南方女孩紫薇,杨北冰虽然很是生气,却也被紫薇成熟独特的气质所吸引。
白宇宙因为和杨北冰的两次干仗意外喜欢上了这个会打架、爱喝酒的特别女生,继而对其展开了热烈追求
在迪厅打工时,两人目睹了老板雷管杀人的全过程,之后杨北冰又发现紫薇和雷管的亲密关系。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将杨北冰迅速推向了危险边缘,年轻的诱惑还未面对,成人世界的残酷就赤裸裸的展现在她面前,一连串的事情发生,紫薇意外身亡,遍体鳞伤的杨北冰离开东北。
紫薇被雷管的仇人害死后,在紫薇的葬礼上,雷管送来一摞钱。
紫薇的父母,在尸体面前,接过了钱。
多年以后,杨北冰在香港定居,成为一个优质白领。
然而,面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职场生涯,她仍然敢于选择辞职,敢于对这俗世喊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开篇有点烂,慢慢的觉得有点香,挺真实的,那个年代的东北,有点阔怕。青春怎样都会过去,后面混得好不好才是重点。
女主一言不合就开打,看得人心惊胆颤。这。。
坐在电影院里 想走
两星半,卜冠今的表演很不错,起码带出一些劲头,相对的,刘畅完全一塌糊涂。整部片子倒不算特别差,而是平庸,非常平庸,故事进展也想对俗套和狗血。李梦复制了 少年巴比伦 中的女神形象。
疼痛通病 无病也呻吟 剧本胡比写 无穷尽的烂巧合 现在青春片没有堕胎就算勉强过得去了?
没看过,打一星。我不知道这部片子的存在,但是今天突然发现我的账号曾莫名其妙自动发说想看该片的广播…… 这锅反正甩这儿了,不开心!
「让我想起身边很多东北人的爱情故事。有打打杀杀男欢女爱,也有无比悲凉的现实生活。爱情在里面最扎眼,因为生活越残酷,爱情就越残酷,越打动人。看完长叹,这故事这爱情,还真得在东北发生。我一直觉得,如果你不再相信世上有真爱,你该去东北看看。当然如果你觉得爱纯净美好,也可以去东北看看。」现在只要一看到和东北相关的东西,就会想起双雪涛的小说。这部电影的资源也实在太难等了,等了整整两年。这一部东北爱情往事,在我这个南方人眼里确实很难引起共鸣,但是骨子里流淌着还是青春疼痛的底子,虽然没有堕胎 但是有车祸。
看的粗剪。一段回忆。
男主人公长大后竟然真的去当海员了。这梦想追求的,可真够执着的。我觉得海员这种梦想,就跟飞行员一样,一般都是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抛弃的诶。
也许每个时代的青春表现方式不一样,但说到底,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对年轻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五分。演员演的都挺好的,挺卖力的。卜冠今是真不错,剧抛脸,但是和这个角色也是真的不适配,从头到尾都挺违和的。剧情就不用说了,狗血n件套加满最后再煽情,下下饭可以。
剧情太狗血了
女演员表现都很好。真的是喜欢李梦,喜欢她演这种角色,为她加分!白蓝去了上海,紫薇去了大连,最终她们都会看到大海的💙觉宝还是用了配音,黑帮元素我个人还是不好消化。
短暂的青春岁月里,能够彼此相陪的只有这么一小段时间。电影《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太过真实。
为什么我们总是选错最重要的人
撤档的都是垃圾。1星都tm给的多了。
乱就一个字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让我面带笑容从容流泪,很真实好看的青春片,让人想哭,让人感动。
又一部多方位无死角黑东北人的网剧 每到可以结束的时候都硬接一段戏拖延时间 配角也被迫领便当 乐视青春片已经自成体系 重新定义无厘头 整场乐视包了1/3座位 来了不到十个员工及家属 花钱买票的傻子只有我一个 继闪光少女又黑了一把普高
果然大家的青春是不一样的青春,这里的青春杀气太重,结局又那么仓促。李梦就在这灰扑扑的故事里脱颖而出,她的表情姿态轻松潇洒,特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