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红颜》是刘德凯指导的片子,周迅与张信哲主演,原来的名字叫《停车暂借问》,改编自钟晓阳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东。
在沈阳乡下温暖的冬日里,单纯无忧的赵宁静初遇已有未婚妻的表哥林爽然。
两情相悦而忧患自此始。
宁静从家里逃出来,去鞍山找爽然,母亲去世之后,她更是把爽然当作自己的依靠。
然而终究遇上了爽然的未婚妻。
宁静大病一场,在病中结识了熊大夫。
误会迭起。
等到真相大白,宁静已成为熊的未婚妻,爽然也孤身远去美国。
宁静狠声发誓,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在有生之年,才有可能再次遇见爽然。
只是为他而活着。
终于在上海重遇,可都已不是当年的自己。
即使宁静心甘情愿陪着爽然沉沦,也不过物是人非事事休。
爽然再次选择离开,留给宁静无限回忆,甜美而哀伤。
外界评论这部片子是“反琼瑶式的言情片”。
我想,也许是因为它的哀伤与欢喜都是淡淡的,并不张扬,一直郁在心里。
即使有一天,爆发出来,也不会歇斯底里。
说到底,忧伤与欢喜都是他们自己的,与旁人无关。
或许也有叹息,但那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叹息了。
整部影片笼罩在一股淡淡的忧伤之中,有张爱玲小说中那样贵族气息的惨绿,纵然有欢喜,那喜悦也不过是星星点点,稍纵即逝。
譬如庙会里爽然买给宁静的素白风车;譬如雪地里宁静织给爽然的天蓝围巾。
它们都是对那些喜悦的见证,只是经年之后,物是人非事事休。
那些过往的欢喜,全都化为无能为力的怅惘,仿佛春天的雨水,落在小溪里,散开了。
更多的,是在现实与梦想中犹豫,在猜忌与信任中挣扎,在爱与被爱中选择。
爱情故事不过是两个人在一起制造困难,排除万难的过程。
宁静与爽然也是如此。
他们与皑皑的白雪,依依的杨柳,一齐构成了这部电影里悲伤的色调。
与众不同的是,那样悲伤的感情,在片子里是内敛的,欲说还休,就仿佛红酒一样,要慢慢的品,才可以感受到它的内涵。
是一种意犹未尽的美丽。
很喜欢影片的配乐。
清冷的,并且澄澈。
好象山涧的流水,缓缓经过心田。
电影开场就用了单纯低沉的清唱,应该是周迅的声音。
只是简单的旋律而已,如同儿歌,却给人无可名状的哀伤。
也似乎暗示了这个故事的基调。
音乐响起的几次,宁静已从初遇爽然到误会横生,最后,在上海古旧的房子里,她静静地听爽然说“我不会再回来了,我不要你,陪着我,一起沉。
”是那样优美得如同风笛的音乐,却联结这般哀婉的 故事。
似乎这音乐也已经陪着宁静与爽然的心,一起慢慢无怨地沉沦下去了。
喜欢周迅饰演的宁静。
单纯倔强的女孩子。
因为深爱,所以几次从父亲身边出逃,没有想过,前方的 路是怎样崎岖艰难,就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未知的世界。
也并不介意世人的眼光,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心。
是那样炽热的爱,才给了宁静在爽然离开之后,活下去的勇气。
因为只要宁静还活着,她的情感就不会变化。
她是坚信爽然一定还活着的,纵使有意外和不幸发生,爽然也依旧活着。
活在宁静的心里。
一直忘不了那样一个细节:十年后上海美琪大剧院门口,宁静透过车窗看见落拓的爽然,被人推搡着,摔倒在墙边。
眼泪从宁静的眼眶里不断涌出,滑落。
她用手捂住脸,呜咽起来,像受伤的小兽,让人心疼。
十年光阴,只是证明,爽然已经成为宁静生命中的一个部分。
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于是宁静开始找寻她的爽然。
每个晚上,她都在剧院里,看一个女子哀怨地对哪个俊秀的男人说“带我走吧,,我要跟着你”,一如宁静最想对爽然说的话。
她一直都在剧院里等待爽然的出现。
虽然知道,爽然与自己,都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可是依旧要等下去。
那是宁静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她再不愿意,只是一个转身的时间,而错过原本极可能属于自己的天荒地老。
宁静就是这样,怀着极大的爱,执着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毫无怨言。
并不喜欢爽然。
他与《十八春》里的世钧相似,是个极其隐忍软弱优柔的人。
约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是并不说出来,情愿眼看自己失去没,包括心爱的人。
他什么也不对宁静说,从来没有说过“我爱你”之类的话,也不对宁静说他的忧伤与烦恼。
哪怕宁静负气地冲他喊“我就这么不配与你分担吗”,他也选择沉默不语。
就这个角度而言,他们的悲剧是爽然一手造成的,并且因为他不知道,随意更加可悲。
仍旧是喜欢这部片子的。
仿佛在品一壶香茗。
讲述了如此美丽动人的故事,纯粹得看不见杂质。
爱情是可以排除万难的,只是万难之后,还有万难。
lp说要去看烟雨红颜,本不太想去。
以前很喜欢张信哲的歌,不过他和孟庭苇一样都是看过真人就感觉大打折扣的歌者。
看过张信哲的舞台形象,一直以为他根本就应该躲在音乐的背后,不应该抛头露面。
各种普通话在电影中出现,张信哲的国语根本就跟整个故事的东北背景不搭调,一开始就感觉不适应,加上整个片子都没有字幕,只有原音,听着忒辛苦。
很多情节上听不清楚对白,只能根据前因后果猜猜。
故事很简单,虽然很多对白没有听清楚。
但是觉得很闷,简单的爱情故事很多,好看的也很多,而且大多数好看的爱情都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人物承载的逼人代入角色的魅力,可是烟雨红颜中的周迅和张信哲都没有这种魅力,苍白。
浪费时间,看这么一出电影。
不过据说这个电影是一部曾经非常出名的小说改编的,有空看看那篇小说吧,因为片子越是不好看,说明原著的小说的魔力大到让眷恋它的人无法控制。
相信导演太着迷于这个故事了,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完全陷入自己的世界,无论拍成怎样,他都满足了自己对一个梦的追逐,就是苦了我们这些观影人。
从影院出来,只想说,我是林爽然我也逃跑,而且永远不会回来,赵宁静紧迫逼人。。
一追一躲,一留一走。
然后完整错过一辈子的两个人。
多年后都记得那句“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
”还有余秋雨为电影写的那段话,“从一开始就知道风筝是纸做的,但它竟转的那么专注,那么美丽,直到连最后的一丝风也停了的时候,还会有风吗?
不知道,但已经没有了那个纸风轮。
”后来看了小说,原著里的宁静相对可爱,爽然也不全然是欲语还休。
电影中抽掉了好多重要桥段,比如,爽然陪宁静去菜市场买菜,被商家问“陪太太来买菜”,赵宁静一生执念不就是嫁给他表哥么?!
情节简单,相爱而不能在一起,有一些可惜,有一丝委婉。
不停地寻找这部片子,只为高中时期的追星情结,总想看看情歌王子的表演功力,总想看看在《人间四月天》里婉约的女子如何表现。
以现在他们的表现来看当初的那部戏,自然是青涩,而表现出的认真却是毋庸置疑的。
你说你这十年来活着根本就是多余。
爽然,你永远也不会明白,十年前妈妈去世的时候,我觉得无论身在何处都是异乡,而你是我唯一的希望。
我真的没有骗你,我活这些年就只是为着你的。
而如今我才真正明白,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赵文静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对于这十年的等待该是多么无奈。
当我终于明白了你时,你却找不见了。
我在这里,在我相信你会出现的这里,不停地寻找,一直在等待,留着自己这条命,只是想再见到你,把十年前的错过,寻回来。
是你,是寻找你,见到你的执念,支撑我穿过战火,活在我不爱的人身边;我逡巡电影院,我吃王家沙拌面,都只是想再见到你。
可最后,你只是告诉我,你已不是你。
你逃离,逃离我的执念;我亦明白,时光流水,被带走的光阴,便真的再寻不见。
你说,我们的关系好像一直都是悲伤。
其实你忘了,那年梨花如雨,在你的脚踏车后我感受到的风是温软的。
那时候,我们离得很近很近。
你说,那是悲伤吗?
我说,有你的年月里,才是我遍寻不见的故乡。
这就是我们再次相逢的意义吗?
让我放下在今世再等待你的执念,回到过去里。
梨花林,我闭眼坐在脚踏车后座,你呼哧呼哧蹬着车,回头看看我,故意晃了一下车把手,我一个趔趄差点掉下车来。
我打你,你大笑了起来……再见烟雨,红颜未老。
写于2012年12月重温
很喜欢它梦境般的名字,张信哲的演技虽然比不上唱功,但也让我看到弥补了以往的遗憾。
很久以前的那首《从开始到现在》是一直喜欢的歌。
片子前部分看的很认真,但是到了后面,看到分开多年后小静从车窗看到爽然憔悴苍老的背影时,失声痛苦的不只是小静,还有我!
这种感动难以表达,单纯的爱情是不是有同样美丽的结局呢?
后来的故事我就不知道了,没有再看下去,每个看过的人想必都有自己的答案。
今天看了张信哲和周迅主演的《烟雨红颜》。
两个人经历了很多悲欢离合,最终还是没在一起。
周迅选择了嫁给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但她始终忘不了他,她尽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和他在一起的机会,并把离婚作为他们重获幸福的手段。
而他却以各种理由不支持她的离婚。
他说,你不要和他离婚,你跟着我不会幸福的。
我在十年前(十年前,他遭了一场变故)就已经死了,这十年我是多活的。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沉,但我想一个人沉,我不愿你跟着我一起沉。
周迅说,我对你的感情本来就是自暴自弃的,我要和你一起沉。
最后结尾的时候,周迅收到一封信,内容还是一样的,充满了悲观色彩,特别是“我们的情充满了悲伤”。
周迅穿着旗袍,推开窗子。
手轻轻地接住空中飘着的雪花,心里叹道,十年前我妈死的时候,我觉得不管在何处,始终是异乡,你是我唯一的希望。
我真的没骗你,我活者完全是为了你,原来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
这样的男人何必去爱,爱情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一个自暴自弃的人,一个在感情方面软软弱弱的人,不值得拥有爱情。
其实是读了对电影《烟雨红颜》的评论后才知道有《停车暂借问》这样一本书的。
才知道自己是那么孤陋寡闻,竟然不知道钟晓阳这个才女和她这部17岁时出版的影响香港一代年轻人的爱情小说。
小说分作三部: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从东北写到上海、香港,从四十年代写到六十年代,从主人公宁静的十八岁写到三十几岁,女人一生最美好的年龄就那么在三段情中流逝掉了。
第一部《妾住长城外》徐徐地向读者展开了大富人家千金宁静的初恋故事。
那是一段发生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点的故事。
两位二八少女在街上边吃东西边闲聊同龄人的爱情故事,突遇日军袭击的警报拉响,仓促间逃入防空洞的那一刻被日本男孩千重绊倒,男孩来不及道歉就拉着他们把防空洞跑。
冥冥中,这一段爱情故事注定与家仇国恨联系在一起,注定没有结果。
而日后在宁静的老家三家子村的与东关军通译管的儿子千重相遇,与千重在田野游玩时,家里的佃农听说千重的身份后的一句“当心才好”,父亲在得知女儿与千重的交往后提醒女儿的话“不要忘记平顶山的浩劫”,更注定了宁静的初恋就是一段没有结果的故事。
可不管怎样,犹犹豫豫间,那种感情还是在蔓延。
而最后,一国的胜利自然意味着一国的失败,异国爱人的身影最终渐行渐远,消失在夜的尽头。
如果说宁静与千重的没有结果的爱情多少与时世有关的话,那么宁静与爽然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与人的性格息息相关的。
彼此都是那么深深地期盼着,爱着,却总是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的存在,使这段爱情最终无果而终。
因为两家的特别的关系,因为爽然的未婚妻陈素云的存在,宁静和爽然之间的感情总是那么的虚无缥缈,那么的不确定。
只有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宁静才觉得是深深地爱着的,而在人群中时,却感觉爽然总是好像与自己不相干。
任性的宁静离家独住抚顺时,冬夜的抚顺街头,宁静坐在爽然自行车后座上,闻着男孩身上的味道,感觉就像一生一世。
可是,该说的话总是没说出来,不该出现的人却注定出现在宁静的生活中。
与爽然的故事还没开始多久,宁静回到老家三家子村,偶遇停车问路的青年医生熊应生,这一段“停车暂借问”的插曲就为宁静和爽然的故事结局打下了伏笔。
最终,熊应生与堂弟一把大火烧掉了爽然创业的梦想,也最终烧掉了他的爱情。
丝绸店着火后的第二天,失魂落魄的爽然跑道宁静身边,呆呆的,一句话都未说,娇弱的女孩正为熊应生的求婚和是否离开病后的父亲独住抚顺而烦恼,却没有注意到男孩遭受的重创。
而陈素云的一席话最终让她决定放弃,因为陈素云说,爽然苦心经营他的事业是为了日后让他的妻子过得舒舒服服,对于陈来说“妻子”的所指是准确的,对宁静而言,所指虽然有些模糊解,但事实是:陈素云最终还是爽然的未婚妻。
最终,还是放弃。
接受了熊应生的求婚,还是给自己留了退路,先订婚,或许还是心存希望,虽然一切都已成了定局。
消失了一段时间的爽然来求婚了,可是已经来不及开口, 也再不用开口。
爱,最终没有说出来。
一段本来可以促成的姻缘,就这样没了。
“每个人都有过快乐的日子,属于他和宁静的,已经完结了。
“ 非常冷静的结论,刺痛的,不仅仅是宁静和爽然的心,还有读者的心。
等到一切真相大白,斯人已到了地球的另一端,对时局的忧虑还是使宁静选择与熊应生南下上海,与烧掉了她和爽然未来的男人一起生活。
很残忍的安排,仅仅是因为她想留着自己的命见爽然。
或许,这是没有选择的事。
第三部宁静和爽然的重逢和再次错过,进一步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感。
十五年的分离,已经物是人非。
虽然这么些年,宁静依然固守着那份爱情,依然希望有一天能面对爽然。
真正见面时,真正在一起时,宁静却一直没有提当年的种种,一直没有告诉他自己是爱着他的。。
宁静还是宁静,可爽然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爽然,谁也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生活的磨难。
“我老了”。
这句话他重复了很多次。
在爽然看来,稳定的生活是自己需要的,而宁静的生活,在爽然看来是稳定的。
自己已经沉了下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两个人一起沉。
虽然宁静想追随他,但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补偿心理,补偿当初她的嫁予他人。
十五年前的错过的东西,竟然还是没有能够回来,十五年前没有开口说出的话,竟然还是说不出来。
爽然最终还是决定离开,临行前的一夜,最终挤到了一张床上,算是做了一夜夫妻。
“宁静侧过脸来吻他,吻他的嘴角,吻他的颊,他的额,他的眼角,唇间涩涩咸咸的,是他的泪。
“ 爽然去了十五年前去的地球的另一端,向十五年前一样,宁静以为他会回来,最终会相守,孰料一场爱情就这样结束,这一次,是永永远远了。
或许十五年前,这一场爱情就已经过去了。
有一种东西叫做命运,等不及人挣扎,它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很多年前,熊应生的“停车暂借问”已经注定了宁静与爽然的爱情的结局。
人生既然如此,自然不能抱怨,只有静静地等待它过去。
正如小说的结尾,爽然走了,宁静痴痴地在他家的阳台上看着外面的风光。
一个瘦小老妇伛着身子一件一件地从屋里拿衣服出来晾,风会很快地把衣服晾干,也会很快把泪吹干。
一生,也将很快过去。
2002年在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当时就感动的很,并且流泪过好几次,当然,看的不是特别顺利,就是说电影语言的运用,没有让我100%理解,但是,我是喜欢它的.今天,CCTV6重播,我还是忍不住再看一遍,这次是彻底,100%看明白了,尽管已经大致知道结构,步骤,发展过程,我还是忍不住一次次跟着电影的情节发展来流泪,因为这次我是纯粹为了这2个人的爱情而流泪,我不用再管电影语言,看了豆瓣上的大部分评论,都写的很好,转一段如下,写出了我的感想:爱的本质不会叫人痛苦,而爱的事实是消磨。
坐在河边的爽然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名字,就不用负很多责任了。
”“比如呢?
”,宁静满怀期待等待下文,爽然欲言又止。
爱里的灵犀走到尽头,那爱也要消亡了。
“没什么好说的。
”爽然就这么心事重重的样子,任凭梦想的幸福在遥不可及的彼岸。
于是,宁静在没有承诺,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自以为是对爱人好的决定,自己先选择了放弃对方,她喃喃说:“这样你也可以不用左右为难了。
”她可以等,可她害怕爱情的消磨,害怕相爱的人在沉默中摧毁她,她该怎样唤醒这个节节退缩的男人啊!
女人的力量实在太小,爱情中的以退为进是万不得已,是经不起推敲的幌子,是千百年来女人拼尽力气的孤注一掷,可男人却总是会深陷这个圈套,深信于自以为是的事实,头也不回便放弃了。
无结果的爱情大概是这样的:在我不想走的时候,你要我走,在你不想走的时候,我没有叫你留下,两个人的缘份就在走与不走间燃尽消磨耗费了。
宁静在下雨天,因为爽然的守口如瓶,爽然的隐忍,爽然不坦白,爽然从不承诺,也从不对自己说心里话,气愤之余,感觉有些无望,把深夜守候在自己家门口(估计是小静的父亲不欢迎爽然)的爽然推倒在水塘,他们在黑夜里沉没;爽然的厂房被烧,大病初愈后鼓起勇气找到宁静想求婚,还未出口就看见了爱人指间的戒指,于是爱便再没有机会,更没有勇气说出口了,因为爽然说如果小静拒绝了,那他就要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对应的是影片结尾处小静收到的信,信上说10年前自己就死了,说的就是这一幕,他以为小静是会拒绝了他的,可是,他们两个当事人是完全误会了对方,并因此耽误了一生!!!!!!!我们这些读者,这些看客,都忍不住想要替爽然说出来了,可是,他们就是没有对上。
他们年轻时的最后一面实在太过潦草。
说不出口的爱最是惨白,生活的残忍莫过于此。
自己一定要把握自己........误会和误解害人杀人于无形
-年少轻狂后孽缘般的宿命感 懦弱和不彻底当开始亲密到只有爱情当后来疏离到只有回忆当未来缺失到只剩平静一生 无论是干柴烈火或是浓烟滚滚终将过去当心不再痛 泪不再流时欠下的纠葛 该清的便清了只是有谁还唱着当时的歌-是谁和谁的心刻在树上的痕迹是谁和谁的名留在墙上未曾洗去是谁给谁的信藏在深锁的抽屉是谁和谁和身影留在泛黄的相片里而那些做过的梦唱过的歌爱过的人那些我们天真的以为永远不会结束的事而作过的梦唱过的歌爱过的人留在漫漫岁月不能再续.......
小说很好
停车暂借问
我都忘了原来以前学校组织看过...
还行,张的演技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也许演技还是欠缺的,但是张信哲的气质却如此适合那个纠结的林爽然。该说的话最后还是没有说,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爱情,在这样的犹豫中,留下一地的心酸。“我不知道该怎么向她求婚,但是如果她拒绝的话,我会死的。”
曾有喜欢张信哲的岁月~
故事,人设,表现细节都不错,但是节奏怪怪的。
原来张信哲还演过电影==~还是刘德凯导演的~~
完全莫名其妙
好看
十多年前看的,难得的不错的大陆电影…
周公子不开口的话 还是很棒的。 传统的爱情悲剧。
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周迅的旗袍。
中规中矩的爱情电影,因为年代久远,片源质量比较差,很多时候会听不清台词,算是遗憾的地方,周迅的演技还是值得称赞的。
那天下午,哈尔滨下雪了。不知道迅哥儿是从典型的南方姑娘九省通衢的武汉还是华东地区的大上海亦或是江南水乡代表苏州或南京买了一张绿皮火车的硬座车票去沈阳找表哥张信哲。
纯粹是想找点东西听着……
小周爱上表哥前简直孩子王 烤地瓜放次花拉爬犁堆雪人 啊爱情真是害人不浅啊
一直没有想起来这句诗出自,原是“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要是那个时候他们在镜子里互望而没有后来,或许这首诗更具打动力。可是电影为什么是这个烟雨红颜?听着就很有脂粉气……
看的这版简直是默片,好多声音都被吞了。小说电影,古旧的意境,幽婉的情愫,为唯美而唯美。迅哥儿还是演现代女性吧,情境太憋屈。
1.-这几年,我一直在想,失掉的东西可能会去会回来。-不可能的。-世事难料。像我们能见面谁也没料到。也许...-小静,我们都一大把年纪了,过去怎么生活的,以后就怎么生活吧。-不快乐也不去改变吗?2.-我活这半生就是为了见你。-小静,我不是原来的我。-我也不是原来的我了,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