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看电影时,我以为这是部动作片,但其实更多的描述的是爱情。
初看电影,我不明白电影取名的意义。
看完电影,我开始感慨爱情的伟大,开始佩服编剧的脑洞。
印度电影总有循序渐进的魅力,让人投入其中。
配合歌舞,让人沉醉。
小伙子纳尼爱上了宾度,爱了两年,即使没有回应,他还是以自己的方式爱着,投入着。
即使别人泼冷水,他的乐观心态也没有让他畏怯。
他为没有电的宾度想方设法聚光,宾度拉了窗帘,他说,他怕宾度心疼他会在窗外整夜看着。
宾度把带有祝福的东西给了所有人,没有给他,他说,因为他是最特别的。
他总能在宾度需要的时候出现,有宾度在的地方总能看见他。
但是在苏迪普请宾度吃饭,我才知道宾度也早喜欢上了这个傻傻的小伙。
是啊,有哪个女生能抵抗这样的痴情、这样的真心。
但是就在宾度想要告诉纳尼自己的真心的时候,苏迪普的嫉妒和愤怒冲破了他做人的底线,他残忍杀害了纳尼并伪造成了一桩意外事故。
宾度很伤心,这时候她才知道,爱一个人是多么刻骨铭心,爱的人离去是有多么伤心难过,她后悔曾经的“高冷”。
纳尼死后,他的灵魂附在了新生的苍蝇身上。
他努力展开翅膀学会飞行,他回忆起了他的过去,他前去寻找宾度,去找苏迪普为自己报仇。
复仇之路很难,但在和宾度坦白了自己就是纳尼之后,身为核雕艺术家的宾度还为纳尼制作了小小的武器。
两个人的爱冲破了太多阻碍,可是最后纳尼又一次奋不顾身牺牲自己,保护了宾度,杀死了苏迪普。
是有多强烈的爱,一次次为爱牺牲,一次次的勇敢无畏,即使灵魂转移,也要守护在爱人身边。
是有多浓厚的爱,才能接受爱人是一只苍蝇的事实,想要余生不顾“身份”与对方一起。
这般爱的伟大,总让人热泪盈眶。
如今的爱,太多已不叫爱,短暂,没有永恒性可言。
只是好感,只是物质,只是生活一切的捆绑。
苍蝇是一种令人厌恶的生物,却在这部电影里,让我觉得他有点小小的可爱。
这就是电影的成功吧。
他可以破坏你的原始印象,给你一个不同的视觉与心灵的体验。
爱让人成长,也让人勇敢,惟愿世间真正相爱的人都能幸福的在一起。
想起了之前吴尊和妻子举办的婚礼,他们育有一儿一女,到现在才补办婚礼。
但这种仪式感的东西其实根本不会影响两人的感情。
他们是学生时代彼此的初恋。
吴尊说,这次的婚礼,是对下辈子的承诺,希望下辈子我们还是一家人。
有的人,即使在一起没多久,就好像已经幻想过了一辈子。
有的人,爱的深切,觉得这辈子也没有爱够,希望下辈子还是爱人,生生世世在一起。
呐,所以美好的爱,都会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都会成为永恒!
谁的怜悯?
惊叹来自某种焦虑在进入人们视野,为数不多的印度片观看经历中,《功夫小蝇》再一次证明:印度电影要么烂片,要么神片。
如果《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只是好莱坞的成功,那么《三傻大闹好莱坞》彻底改观对印度电影的刻板印象:莫名其妙插入大篇幅歌舞;产量巨大,但只能内销。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正是这种对国内市场的专注,使得印度电影蓬勃发展,并得以抗衡好莱坞大片。
而2012年的《功夫小蝇》,则展示了宝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的创作力及生产力。
尽管记忆里,印度电影从未轰炸过我们的影院,我们也从未产生好莱坞式的焦虑,甚至某些人仅仅把宝莱坞当作笑话。
不少人忽视了如下事实:印度观影人次最多,平均每人每周两次走进影院,一个狗血的段子是印度人会卖血去看电影;印度本土电影占国内票房95%,而这个数字在中国是50%左右,甚至2012年跌至48.5%;2012年印度电影海外最高票房(沙鲁克•汗的《爱无止境》)达 7.9亿卢比,远远超过近几年国产电影的海外表现,不知成龙的《十二生肖》能否打破这个怪圈。
单看电影上的数据,很难想象这个国家的GDP仅为中国的1/4。
2012年,印度GDP约1.8万亿美元,人均约1485美元,而这个数据中国是约8.4万亿美元,人均约6400美元。
尽管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增长将逐步放缓,2012年经济增长仅7.8%,创13年之低,但印度仅4.1%,与辛格总理在独立65周年庆典上所宣称的6.5%相距甚远。
看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就知道这个国家的公共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等究竟有多糟;而最近频发的强奸事件,则折射出这个国家的种族问题、宗教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实是,印度人不用手纸,而用水龙头代替。
这也戏剧性地出现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犹记得少年的贾马尔掉入粪坑,蓬头垢面挤进人群,获得签名。
而更让震惊的是,被视为母亲河的恒河时而泛有浮尸,而人们却熟视无睹,依旧淘米洗菜、玩水戏耍。
正是这种不了解,一种极端的外来视角,造成我们某种惊呼,对偶尔闯入视野印度电影的惊叹与焦虑。
作为史上最好成绩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票房达38.5亿卢比,更为可贵的是它的超强口碑:让挑剔的观众哑言无语,只剩拍手称赞。
而《功夫小蝇》也不例外,尽管它无法和《三傻大闹宝莱坞》相提并论,但它让我们再次追问:什么时候,我们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习惯了好莱坞的狂轰滥炸,直接说那没有任何参考、借鉴意义,因为那是领先好几个时代的工业生产水平,而不仅仅是我们缺什么。
但是,我们无法忍受来自印度电影的挑战,习惯了和美国对比,早已不把印度当作对手。
因此,当遇上《功夫小蝇》,我们会相当惊讶,惊讶的原因不在于它多好,而在于它产自还不如我们的印度。
在《功夫小蝇》中,可以看到一套成熟的电影工业生产体系,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该有的商业元素一一俱全。
它不过度卖弄,也不沉浸自我表达,更不试图征服世界、征服评委。
尽管在特效上存在瑕疵,但它的创意、节奏不得不让人信服:原来好看的商业大片,并非就是特效大片。
把一个复仇故事拍得如此欢乐,用大段篇幅去讲苍蝇的视觉世界,这种勇气不是鼠目寸光,就想捞一把的投资人所能拥有的。
尽管和《三傻大闹宝莱坞》相比,它的受众主要在国内,它也尚未征服世界,但它赢得了每一个观影者的口碑与赞赏。
商业背后的“可笑”怜悯罗素说,人这一生有三种激情:爱情、求知欲与怜悯。
毋庸置疑,罗素说这话时,眼前浮现的并不是所有人。
爱情,在这个怀疑的时代,能否遇到、是否持久成了没有答案的追问;求知欲,面对知识贬值、崇高丧失的流行,大谈求知欲则意味某种迂腐。
那么怜悯呢?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似乎只有怜悯才保留一丝尊严,在这个剧烈分化时代,还能触动心灵深处层层包裹的柔软。
基于自身和对某种美好的渴望,我们时时不忘刻画这种怜悯,并名之为人性。
《功夫小蝇》,这种怜悯也随处可见。
比如片中两处出现的小偷,本是个其貌不扬的酒鬼,但阳差阳错以为获得女神Bindhu的垂爱,从而改过自新,自食其力。
最后他追求Bindhu的镜头,像极开头Nani追求Bindhu,自我幻想中获得向上的力量。
这种渴望,对于未来的美好想象,正是一个社会得以维存的根本,尤其是对一个处处不如意的国家。
面对这种不如意,电影给出了一种宗教式的答案——事事往好处想,努力终有回报。
所以,每个月只能捐15卢比的Nani能追求Bindhu两年,并最后实现逆袭,获得女神的爱;处于最底层的酒鬼与小偷,也能在爱与美的感召下,实现自我救赎,谁知道他不会遇到他生命中的Bindhu呢?
而那些掌握钱权、穷奢极欲的“上流人士”,如果真正犯有大罪(如谋杀),自会受到命运责罚,这种责罚来自某种天意,比如一只苍蝇。
自从法国新浪潮时期提出电影作者论,人们习惯把一部电影当作类似小说、戏剧的作品。
回到这部电影,似乎可以看见背后创作者的关怀,某种出自人性的“怜悯”。
面对城市背后那成片的贫民窟,你或许不会捐钱,也不会特别关注,但很难不触动心中的柔软。
印度的两极分化简直惨不忍睹,这里有世界最富有的人,也有世界性的大都市,同样有世界瞩目的贫民窟。
由于印度开放户籍,实现免费医疗与教育,导致农村人口急剧涌入城市,从而使城市公共资源陷入某种瘫痪与低效。
城市显然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自然有它的拒绝方式:富人用自己手中的钱,强行划出两片区域的篱笆,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在里约,城市标志似乎不再是那巨大耶稣像,而是其庞大的贫民窟。
在那些低矮、拥挤的砖瓦房里,上演着一部部《上帝之城》与《速度与激情5》,有人在那里演绎励志故事,但更多的人被它埋藏。
印度的贫民窟似乎更不如,至少没有里约那种壮观,更没有那种被书写出来的沉重与悲鸣。
甚至,在很多人眼里,那里有惊人的平静与和谐,随处可见嬉笑打闹,在繁杂的城市纷扰中,人终于获得归宿与宁静。
生活归之于宗教,归之于某种习俗与传统。
我想,大概这是这座城市的纽带吧。
《功夫小蝇》并没有直面现实,就算是处于底层的Nani,也没有展现他的窘境,相反在爱的滋润下,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整个电影画面干净,色彩亮丽,Bindhu的家与办公地像极某个童话乐园,环境清幽,里面生活着漂亮的公主。
实际上就这是童话,电影就是一个父亲给孩子讲的故事。
而片中最多的场景,是大反派Sudeep的家,在这里电影着力展示它的奢华,甚至炫耀最新的工业与科技。
作为一部有着巨大投资压力的商业片,展示生活不常见的科技与奢华成了必须,因为电影本来就是一场梦,做梦即意味着某种满足。
所以大谈创作者的怜悯,似乎与这种商业原则格格不入,就算有也早已附属于商业原则。
说到底这是一场圈钱运动,最成功的是让观众很愉快地掏钱。
无疑,《功夫小蝇》做到了这种成功。
尽管它极具讽刺与社会关怀,但这一切都只是它的外表包装,目的也仅在于赢得广大观众的亲睐。
所以,它的怜悯不低沉,不沉重,没有直接的镜头,只有无尽的想象与狂欢。
尽管Sudeep所代表的富人受尽嘲讽,但电影却再次证明他们的成功,名利双收。
在无尽的幽默与爆笑后,背后的怜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它也成了一种商业元素,人们需要它,抚平人内心的激愤与不平。
但必须承认,这种怜悯与关怀尽管廉价,也很不真诚,但依然必要。
如果现实终不会改变,也于事无补,在电影中给人幻想、给人满足,大概也是一件好事吧。
电影中的怜悯,显然不是罗素所强调的。
相比罗素的高高姿态,电影则更具亲民化,但却少了一种最基本的真诚。
正如,我们今天批判公知一样,早已被利益所绑架,尽说些不痛不痒,却有媚惑力的大话。
作为有反思能力的个体,大概都有此种怜悯,但尴尬的是始终无法言说,因为他无法代言那些让人怜悯的对象。
而当怜悯附属于利益,也就丧失了罗素所说的那种力量。
但我始终坚信,同样存在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良心并没有出卖给利益。
正如新闻人陈涛所言,一个典型的南方周末人是这样的:出生在农村或者中小城镇,有一个谈不上幸福的童年,曾经做过文学青年,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接受好的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样的人,有一点骄傲、有一点清高、有一点排斥庸俗、有一点显得有理想的样子;这样的人,有的社会责任,他无法忘记,虽然自己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但是小时候和他一起玩尿泥的小伙伴们现在还在社会的底层挣扎着。
又一部让人惊诧到掉眼球的印度电影,抛开绚丽的电影特效、完美的背景音乐、美丽的女猪脚等电影元素不说,单电影的创意就如此的非凡,超越所以之前此类型的科幻电影,所有之前电影主角死亡后要么成为鬼魂,如【人鬼情未了】、要么阴魂不散、要么再世为人、等等,而此部电影,重生为蝇。
也许人与蝇的恋情并不好展现给观众,所以导演让这部电影以复仇贯穿全剧,爱情的片段较多出现在电影的开头处,重生之后,影片剧情紧凑,很有好莱坞大片的感觉,宝莱坞的电影特效一点不比好莱坞差,如之前的【机器人之恋】等等,很多很多。
苍蝇多丑陋恶心,而本片的苍蝇形象并没有美化太多,但从蝇的动作招式耍酷、复仇之念、顽强与机智等表现给观众后,反而巨好看,这是通俗的讲,女生点流行的讲,叫巨有爱,巨萌。
反派的表演也很到位,对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表现出那么复杂的表情动作,就应该称为高超的演技派。
女主角不多说,印度电影全是美女,各种摄影技巧下,美的惊艳,但很清新,像台湾青春系电影所用的女主角。
看很多影众认为既然人与蝇又不可能在一起,小蝇击退追求女主角的男性,会阻碍女主角以后的恋情,根本不会,影片末尾有意让女主与小偷相恋,但诸多网站上都看不到最后几十秒钟,所以只能猜测。
不能相守,那就互祝幸福。
印度电影多是圆满结尾,观众自不必替影片主角担心。
最近看的印度电影挺多,跟一位老者聊印度电影,较早传入中国的【流浪者】、【大篷车】等,都在影院公映,那大约在八十年代左右,之后国家与印度交恶,利用公权对印度电影排斥,导致而后几十年没有影院上映过印度电影,印度那么多优秀电影都没有在中国引起较大反响,直至最近几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奥斯卡奖,2010年的【三傻宝】引起全民热潮,印度电影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年所认可,而就印度电影所表达的思想,较之于美国毫不狲色,美国电影可以讲政治,商业,战争,甚至拿这些开玩笑,印度电影也做得到,而且是我们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国已经相对民主很多年了,印度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国连起步都没有,甚至愈加倒退。
没有民主,舆论是狭隘的,思想是放不开的,然后创意就变得稀缺了。
所以中国电影变得只会山寨,粗制滥造,而不会创新,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味的模仿,宝莱坞也在模仿抄袭好莱坞,但每部电影都有惊喜,不单纯模仿,有他们的思想在里面。
山寨也有创新,山寨也会超越。
很久没看过中国电影了,不是媚外,而是真的没法看,也许还存有期待,但不报任何希望。
看的时间太久了,有些剧情已经忘记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发现印度的片子趣味性强且有深意又揭露现实。
片子好像是男主被大反派杀害,然后变成了一只苍蝇,通过努力让女主知道他是谁,并报仇了,结局是什么真的忘记了,但时隔这么久还能记起来而且有很多桥段也特别有趣,比如苍蝇举重苍蝇实战等,真的是特别的好的片子,值得一看。
我对她一见钟情,到手之后却想甩了她。
您应该去股票市场,菜市场不是您该来的地方。
空白短信就好像空头支票,你可以填上任何数字,想像任何内容。
只有猪才成群地行动呢,狮子都是单独出击!
如果不把你的王国搞垮,我就不是男人!
没有我的允许,就算是空气也不可以进来。
我就知道驱蝇剂根本没什么效果!
虽然二男一女的情节很老套,但这部电影真的拍出了新意,把主角锁定在一直苍蝇上,真的是脑洞够大的,但在特效的作用下,会突然发现,原来苍蝇都可以那么可爱,越往后看越会忘记它是一直苍蝇,感觉更像只小蜜蜂。。。
反派一般来说很容易让观者讨厌,但这部里面,所有搞笑的部分都由这个反派来担当了,真不容易,嘎嘎。。。
但并不完全是只是小丑化他,里面阴狠,狠毒那种眼神,我能说很赞吗,O(∩_∩)O哈哈反正这个反派真没让人觉得有多憎恶。
平时看报道,最多的就是印度脏乱差,贫富差距大,女孩受到很多压迫和伤害,但印度电影真的很赞,比起那种歌功颂德的,或抬着老祖宗不放的,灌输仇恨抓住不放的,空洞的乏味的片子,真是好太多了。
我未来的导师告诉我,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是要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所以我看电影, 都要问问它的价值观到底正不正确。
价值观就好像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在那里面,你能看到导演的内涵乃至他身后的整个文化背景。
我认为价值观比较正确的几部,《泰坦尼克号》,Jack死后,Rose没有沉浸在情人死亡的悲伤里,反而开辟了精彩的人生,做了她以前没有做过的不敢做却想做的事,比如骑马,比如独立生活。
爱情的力量是使人生长的,而不是拉人下坠的。
所以我认为它的价值观是值得称赞的。
最近,看过一部价值观严重偏差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为它送上了自己的溢美之词,好在我虽然近视,但还是喜欢用自己的眼睛看。
剧情的大致设计,就是三个身份各自不同的好朋友,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生活经历爱情的故事。
程峰作为好吃懒做的富二代,整日泡妞为务。
石小猛作为农村出来的男人,可称之为贫二代,白手起家,努力奋斗,只为了和自己青梅竹马的女友拥有一个38平米的小窝。
要知道,戏剧是有很强的符号性和象征意义的。
故事往前发展,价值观出现了极大的混乱:一、富二代夺人所爱,还坚持是真爱,虽说现在都道爱情超越性别和物种,但是亘古不变的一点是“君子不夺人所爱”、“朋友妻不可欺”,如果为了这份爱,去背叛自己的“好兄弟”、伤害朋友的爱人,那这样的爱是自私的、狭隘的,这个人也是不值得被当做好兄弟的。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富二代和贫二代的女友在一起了。
(记住戏剧的象征性!
)此为价值观偏差之一。
二、贫二代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放弃女友、放弃友情。
不管剧情发展是怎样的,观众朋友们记得的都是剧终,这导致很多的导演,在剧情发展上,粗制滥造,僵硬做作。
此剧尤其如此,我根本看不到丫头的眼里对石小猛有任何的爱意和体贴,女人的直觉告诉我这不是真爱。
异地恋十几年的男女朋友不是这样的,他们的爱情没有这么吹弹可破。
因为相隔很远,所以他们善于沟通,知道对方心里所想,而不是像剧情中丫丫对于石小猛的压力不懂也不问,所以剧情安排真的太说不通了。
价值观的混乱就建立在这混乱的剧情设计上:石小猛本来就为了一套38平米的房子而奋斗的,家庭和爱情,就是他之前奋斗的动力,但是一被人陷害威胁,他就立马放弃了之前所为之奋斗的一切,整部剧的后半部分都力图把石小猛塑造成为一个不择手段追逐利益的小人形象,让他众叛亲离。
我不知道导演的用意是什么。
这很让我有些痛苦,如果你走了很久,却忘了自己是为了到达东方而走的,随意往西边拐了弯,并且走得不亦乐乎。
这是何等麻木的人生!
这里一部剧告诉你,这就是现实,胜出的总是善良仗义又懂真爱的富二代,贫二代总是挣扎在现实里为钱所迫不惜背叛爱人友人。
这是何等错乱的价值观!
以上所举皆为爱情的价值观。
《功夫小蝇》最主要的感情也是爱情,它的价值观的混乱表现在何处呢?
爱情转向复仇。
对印度文化了解不深,但能够看出剧中很强烈的“因缘业报”的信念,再与里面出现的密宗的文化点相联系,我猜测它是有特定的印度文化因素的,期待更懂道行的朋友解答。
但是报复,是不是太狠了些?
纳尼化身的小苍蝇无所不用其计地谋杀苏迪普,简直与苏迪普对他的谋杀有过之而无不及。
怎么说,都觉得报复的名义不正当。
我们的文化里,也有仇杀,但都不是为了自己去杀人,而是为了某种大义,比如因为国仇家恨、或者为了自己的恩主去舍生杀人,如荆轲刺秦。
这样的仇杀,我们不会觉得不对,反而会觉得,真是太感人了、太英雄了,不这样做不行。
而这部剧呢?
因为苏迪普杀了纳尼,所以纳尼就要杀了他。
这个原因,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对的地方,在法律失效、黑道横行的时候,还不许个人反击侵犯自己的人?
被人骂了还要回几声呢,何况是被杀了。
所以也还无可厚非。
但是错就错在,他拉上了自己的心爱的人。
爱人是将人变好的,而不是将人变坏了。
当宾度问纳尼小苍蝇,是谁杀了他的时候,他告诉宾度是苏迪普。
宾度一脸惊恐问,该怎么办。
纳尼小苍蝇竟然告诉她,杀了苏迪普。
别小看这个细节。
假想一下,如果是宾度自己说,为了给纳尼报仇,也为了不让苏迪普侵犯自己,而要求纳尼小苍蝇和自己一起谋杀苏迪普,那又是怎样?
只要把苏迪普放在不仁不义残暴至极的位置,而将纳尼宾度放在无可奈何为了存活而被迫反击,那复仇的理由便是很充分又很正当了。
可惜,导演棋错一着。
此处价值观的混乱就不是杀人了,而是在爱情上。
上文已经说到,真爱是导人向上的,就好像Jack对Rose的影响一样。
而这里却是,纳尼把宾度从一个善良单纯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残忍血腥的谋杀犯。
可能有些观众不同意我的观点,坚持认为是苏迪普太残忍,而宾度是无辜的。
在判断一件事的时候,不要看当事人们说了什么,而要看他们做了什么。
在事实上,宾度的确变成了一个残忍血腥的谋杀犯。
这样的爱情太恐怖。
与其说是剧中血腥的画面让我惊恐不已,不如说是里面恐怖的价值观让我毛骨悚然。
印度阿三能从美国英雄主义中找到灵感,塑造幻化出这么以为有喜剧色彩,略带讽刺的苍蝇侠。。。
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想象力。
其次,这是一部典型的印度电影,歌舞元素自不必说,只是考虑到科幻片,后期打斗紧张的场景,歌舞也只是前面展示了下。。
导演还不至于,在苍蝇侠和高富帅打斗的时候擦进去这么一段歌舞吧。。。
这我想是第一部美女和大反派作为主角的印度电影吧。。。
这次的印度电影一反常态,以一个苍蝇的视线为主线,演绎了这么一段有意思的故事。。。。
最后,我想说,印度电影从此走上另一高度。
国产电影??
别开玩笑了,我们忙着打鬼子呢。。。。。
我不得不承认,以前对阿三的电影有些偏见,觉得他们只会拍一些歌舞片,只有他们喜欢看而已。
可现在我不得不说,阿三很给力。
看完这电影我还在想,给你一只苍蝇,让你拍一部电影你会怎么拍?
你的不佩服影片的创意,看似匪夷所思的剧情,却拍的丝丝入扣,剧情衔接的完全没有生拉硬拽的感觉。
看得出制作班底确花了很多心思。
中国电影看来真该好好反思了,冲向世界你没戏了,难道亚洲你也站不住脚了吗?
中国电影,让我们拿什么底气来说爱你?
人家能用小成本拍出大片的感觉,而我们看看我们都干了些什么?
动辄几千万上亿的大制作,拍出大便的感觉。
我们的电影宣传根本就不是在宣传,而是绞尽脑汁如何把观众骗进电影院。
那管观众是不是骂娘走出电影院的。
臭不要脸啊!
这个电影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没咋,觉得挺有新意的,第二遍,这只苍蝇也太神奇了点吧,,,神奇的过头了,而且结局这只苍蝇死了又变成另一只,咋滴这命也太硬了点吧,那你干脆别让他死不就得了,不过不死故事好像没法演。。。
第一遍的时候觉得男主好爱她啊,变成苍蝇还在保护她,几年以后的第二遍忽然意识到,他已经是个苍蝇了,不可逆了可最后他还把仅仅是瞅了一眼女主的人眼睛扎了根针,就只是看了一眼啊,那女主以后女主还要不要谈恋爱了∠( ᐛ 」∠)_,跟他一只苍蝇过一辈子?!
这爱真的是。。。。
对不起,我还是接受不了阿三电影的歌舞插入!
牛逼的特效、动画片的剧情、阿三模子出品的继宝莱坞机器人之恋又一部雷人无厘头电影,看起来咖喱味十足。犹如重回当年看日本模子出品的电影:机器人艺伎、机关枪少女……血腥味十足。
印度电影的一贯特色:简单、粗暴、直接。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死,剧情直白的使人失去猜结局的乐趣,电影也算也些创意,总归聊胜于无。
我不的不说,阿三歪歪的本领堪称世界第一。一个黑帮老大让一只苍蝇搞死了!!对付一只苍蝇又是巫术又是高科技,您老敢买两瓶雷达么?
单纯只是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女主很漂亮……想象力未超预期
难能可贵印度阿三居然能拍出这么惊鸿一瞥的电影想法独到
什么玩意儿 莫名其妙 我竟然把它看完了
印度人跳舞就算了。。。印度苍蝇还不老实= =。
很扎实,不玩虚的。吐血推荐。
好励志的小蝇,就算俺是苍蝇也不放过你!特效堪比好莱坞啊,应该叫宝莱坞功夫小蝇。坏人黑嘴唇,妹子单纯的一塌糊涂,脸谱化的偶像剧你还挑拣啥呢
阿三想象力无敌了
又手贱的看了印度片,两个半小时看苍蝇唱歌跳舞,真心捉急。
怎么那么低的分,你们怎么想的
跟百万巨鳄不相上下
好犀利啊!印度电影好样的!
似乎没有某些人说得那么好……不过确实得感叹经济发达起来,美女就多了~
好电影就是好电影,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理由,不需要什么噱头,不需要什么名演员名导演(也许有名吧,只是我不认识)。印度电影总是能够给我惊喜。十足的创意,巧妙的设计,动人的音乐,感人的爱情,真心的笑点……恩!真心不错!
中间大战苍蝇那段真是笑尿了。。。但是这电影从2012年看到2013年。。。歌舞神马的,,哎
伟大的爱情,不仅能化腐朽为传奇,还能化恶心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