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这部剧,是受书友的评论区推荐,说很喜欢安妮的鲜活的生命力,于是一看便不可收拾。
书籍,拯救灵魂,赋予想象力、共情力和包容心安妮,在孤儿院饱受孤儿院孩子和院长的摧残,有着深深的童年阴影,照常理来说可能会变的自卑害怕孤独和自闭,但她却异常的乐观和开朗,依然保持了那份天真乐观和爱说话,后来在她的具有想象力的表达中,我发现是书籍给了她力量,在全世界的人都对她表现了恶意的时候,是书籍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故事让她感受到了美好的世界面貌、辗转曲折的爱情故事、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给予了她强大的包容心和共情力。
勇敢,是尽管知道希望渺茫,仍尽最大努力争取在火车站门口等待认领的她,虽然紧张,但却欣赏和赞美远方美丽的鲜花树木,她希望如果无家可归能够在那棵美丽的树上栖息。
领回家发现父母想要的是个男孩并要把她送走的时候,她表现出了极大的绝望和痛苦,毫不掩饰的哭了一整夜,然后第二天早上做了最大程度的争取,说我可以为你做什么带来什么,尽管仍旧被送走。
我想起《杀死一只知更鸟》,书籍的链接就在于在某一个时刻你与另一本书不期而遇。
你的过去,塑造了现在完整的你被送走的安妮,在路上遇见狗的时候,表现出了超出儿童的极度的冷静,在另一家很多个孩子的家庭被雇佣的时候,安妮表现出了对于小孩生病的敏锐和聪明,这些征服了玛丽拉,又带她回了家知识,改变命运;善良与真诚方能打动人心救火的时候,安妮义无反顾的冲了进去,利用了孤儿院消防手册上学习的知识,拯救了房屋;黛安娜妹妹生病的时候,安妮一夜没睡救了她,她一次次用自己的善良和能力拯救身边人于水火之中友情与爱情真情总是能够打动人心,安妮的到来给玛丽拉和马修的生活带来了亲情的温暖,使她们终身未娶未嫁的生活拥有了更多的感动,使古板的玛丽拉尝试了更多的突破,也让自闭的马修一次次的挑战了自己;安妮和黛安娜的友情,来的那么突然又是那么曲折,黛安娜虽然不够勇敢,但在她家庭的教条之下能够做到相对正义已经很不容易了,她们一起喝酒、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看书写小说,孩童的友谊是那么简单和真诚种族歧视、女性平等、同性恋、印第安人民族问题太多的问题被摆上台面,错综交织,感觉想要表达的太多,又处理的简单不足之处儿童之间的爱情非常的草率,感觉不到爱情的力量,更像是小孩之间的过家家恋爱,黛安娜对于杰瑞的伤害没有任何交代,可能在那个年代贫穷的杰瑞也并不配得到任何交代;安妮冲动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没有任何的变化,在拯救印第安人小女孩的实际,丝毫不顾及马修的安全玛丽拉的担心,一意孤行;自始至终,没有表现出安妮的努力学习和在家庭中农场努力干活,只是强调了聪明和之前看的书的知识积累
我们终于看完了,是很可爱的电视呢!
里面的风景每一帧都很漂亮,一望无际的海边和辽阔的农场风光。
而安妮是个话痨有灵气又充满能量的孩子。
她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勇气,她喜欢任何美丽,可爱的事物,她看一切事物都带着自己独特的一副滤镜。
看着她的成长历程,而在她最黑暗的幼年时期,也始终保持乐观,用自己的小小世界抵御住了黑暗。
这是一种巨大的向阳而生的生能量,她完全值得后来在绿山墙一切的快乐和美好!
而被收养之后的日子,对比之前,自然是快乐的。
我羡慕她拥有如此善良宽厚的父母,理解她的朋友老师。
但谁的生命中没有遇到过些美好的人和事物呢?
但当真遇到这些美好的时刻,我未必能如她一般,把这些美好通通化成成长的养分,充分沉浸其中,将自己的心打开。
在农场小镇的生活,本身就有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这样陈旧保守的一面,也有望着大自然和夕阳的余晖中享受生活那安稳平静的那一面。
然而神奇的是,她并没有被当时18世纪那会儿农家小镇中流行的社会世俗期望所限制自己(讽刺的是如今21世纪的女性却依然不敢说出她当时的所思所想),她成长为了农家女孩美好快乐的样子:遇事坚韧,心存美好,珍惜友谊,保持善良,以及为他人挺身而出的勇气。
虽然看不到后面的故事,但我相信她可以实现任何她想要实现的愿望!
《小小安妮第三季有感》【记录一些想法。
主要想聊一聊最近看的剧。
其实还想记录一下对粉发网暴的事情,下次再说吧】我最近看了个剧,是绿山墙的安妮改编的。
它有提到一些贫富差距、社会地位和女性权利。
看的我很难受、我发现这个世界真的有太多不美好不公平的东西。
看多了、了解多了这种事情,会产生一种很愤怒和无力的感觉。
就是这种愤怒感,会很容易代入到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人。
比如性别平等,我希望它是追求平等而不是带来性别对立,但是事实是,对于“傻逼”的容忍度会变的很低很低、会因为一个具体的人做了一点有关“男权”倾向的事情,自己就会很想把社会对于女人的压迫那种愤怒感、迁怒于他们的身上。
除了性别以外,还有社会地位,贫富差距这些事情,会真的很无法忍受油腻的处在高位的人,无情的践踏着别人的生活、别人的尊严。
极力避免成为激进的反社会人格,但这些社会现象和越来越差的舆论,以及没有思考的空洞的大脑,这些社会大多数人,让我无法忍受、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对。
不知道把这种愤怒和无力感发泄到哪里,更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
虽然在做一些小事,但总觉得不够,真的不够。
更让我忍受的是,有一些勇士、正义的人,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为弱势群体,为“受压迫”的群体发声。
但被发声的人却一点也不尊重自己,一点也不想为自己的权益抗争,不仅不感激那些为自己发声的人,甚至还会贬低。
(比如有的家暴案子,邻居报警了,然后警察本来要拘留什么的,最后女性反咬一口,你为什么要抓我老公。
结果以后回去恶性循环,继续被打,自哀自怨)伸张正义的人、成为了孤独的勇士。
我觉得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变得很冷漠。
正义的呐喊不应变得孤独无援。
有的时候就觉得,思想的崛起真的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
但是没有这样的崛起,又像是掩饰。
平静是由于压迫,由于不敢发声。
大概是一个和平的反社会主义者了。
第一次知道这个剧还是我关注的一个youtuber Ruby Granger提到她很喜欢这个剧。
鉴于和Ruby的喜好实在有点类似,所以标注了一下。
前两周工作强度太大以至于有点崩溃,所以便心血来潮打开了这个剧。
谁知一下就直接连看了三季,眼睛都肿了(看屏幕看太久外加哭得太多lol),也蛮久没有binge watching了。
我没有看过原著,看到很多评论说到和原著是如何如何不一样,在这点上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但这部剧整体看下来我还是很喜欢的。
首先感觉可信度很高,每个人物都非常丰满,而且每个人物都刻画出了其成长,着实难能可贵。
剧的设定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变化的时代,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在不断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观念。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风景如画的prince edward island上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镇上,奠定了剧整体的氛围是那种和平静的田园生活。
一开始我对话特多的Anne有一点反感,虽然我本人话也挺多的(hhhh),但Anne的level完全在另一个层级。
但神奇的是看了两集之后,我就突然喜欢上了Anne,就像Anne在故事里一样给这个镇子里的人们带来了某种魔力,我也被这种魔力感染了,喜欢上了如此有生命力,真性情,如此真诚勇敢的她。
整部剧是很积极向上的,但是和那些所谓『正能量』的内容不同,真正的积极不是不去看那些不太如人意的地方,而是用积极地心态去看那些,并努力寻求改变。
所以影片里Anne会因为一些成长的烦恼大发脾气,勃然大怒,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伤害到别人,也因为他人的行为被伤害。
但不论如何,Anne都是真诚勇敢的面对一切,这才是真正的积极。
到后面两季里,影片里的支线越来越多,引入的『政治正确』相关的议题也越来越多,种族问题(黑人还有原住民),女权问题,LGBTQ问题等等,也看到豆瓣上因此有不少人开始反感起来。
猛一看是有一点堆砌之感,不过我个人不觉得突兀,因为剧中诉说这些问题的方式是将这些问题和人物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并不是单纯的说大道理,而是普通的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时他们的思考和他们的改变。
第二季里Anne认识了一个原住民女孩ka'kwet给她起了一个名字Melkita’ulamun,意思是a strong and brave heart。
我觉得这是对Anne的极好的形容,也是我想成为的那个样子,也是我喜欢这部剧的最大原因。
打算去看一下原著,感觉这部剧会像哈利波特一样成为我会经常再看的东西随便说说一些零碎的体会吧,点太多太多以至于不知道怎么串在一起:1)Anne是一个孤儿,在来到Green Gables之前的身世真的是令人心碎。
个人非常喜欢里面对Anne面对过去的部分,看起来非常积极阳光的Anne会突然沉默下来,过去的回忆如山一般压来,外面的声音一点都听不见了,这刻画实在是太真实了,每次看到这个部分就忍不住会哭。
2)Anne是一个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人,特别爱给自己编故事做角色扮演之类的。
这是她在环境恶劣的孤儿院为了保护自己的一个方式。
另外她还有一个imaginary friend,也是一个保护自己的方式……太难过了。
3)剧中有一个角色叫Mary,是Gilbert的朋友的新婚妻子,曾经生活在黑人贫民窟。
剧中她突然得了败血症,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就是绝症了,所以被宣告了一周或者两周的死期。
然后那时候他们的孩子才出生没多久。
实在无法想象在生活终于开始变好的时候被告诉你即将死去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剧里Mary说"I don't want to die"的时候……4)Anne的表达能力真的很强,不仅是词汇的选择和运用上,更是背后的真诚和激情。
看得我也想去背那些优美的句子了5)Anne和她的新家庭Marilla和Matthew融合的过程也非常感人,是一个讲述love是如何被逐渐的培养起来的绝佳案例。
后面Anne长大要离开家庭,Marrila和Matthew的反应也是那么真实,那种既舍不得但是要学会放手的过程实在不容易。
6)也由于Anne的身世和之前的经历,她在这里最初显得格格不入,被人排挤。
但面对他人非常不友好的说法,她有勇气直面说"I hate you"真的很酷。
但更酷的是后来还觉得自己太粗鲁了去道歉,因为意识到道歉并不是懦弱的行为反而是真正强大的行为,最后这个冒犯了她的妇人真正的喜欢她在乎她。
7)Anne和Diana的友情也非常让人羡慕。
特别喜欢这种不互相计较,不在乎什么得失,为彼此倾尽所有的友情!
8)个人有一点点不太喜欢的大概就是第三季再靠后一点Anne和Gilbert的感情线略微有点狗血(P.S Gilbert那个小男孩长得很帅hhhh),简要概况大概就是各种误会,各种mishap,不过最终还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虽然不是特别喜欢,但我觉得这里处理的还是和很多感情线不一样,即使Anne在心碎的时候,她还是非常积极地生活,关心她的家人和朋友,关注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沉湎其中。
9)里面还有一段抗议的镜头。
为了抗议『老顽固』们想把出版报纸的权力收回来,他们做了标语到了town hall抗议。
他们嘴上缠着胶带举着牌子抗议的时候很振奋人心。
10)第二季里引入了原住民的支线,看到那些人说要什么『solve this indian problem』的时候真的太可怕了,所谓的给原住民孩子提供教育的学校实则一个充满虐待霸凌的监狱。
稍微看了一些文章,貌似这是加拿大的dark side……唉
说实话看完第三季并且知道不会再续订后,我满肚子里真的是憋屈。
三季完结不要紧,但能不能写了那么一大堆支线后,又留了那么多坑!!!
虽然我知道剧里正了八经的第一男女主角就是安妮和吉尔伯特,但是他俩之间的戏份完全是莫名其妙,怎么就那么碰巧了一次次正好错过了,说实话不管原著还是剧中安妮的性格都不可能面对情感那么拖拖拉拉。
但既然剧集已经为两位男女主花了那么多的心血和篇幅那我真的就想为剧中男女配正正名,反正在我心里,里面许多男女配的故事和性格真的要比男女主出彩讨喜许多。
首先是我最最爱的Jerry,我从第一季就注意到了这个农场男孩,脸真的长得十分法国古典主义,尤其到了第三季,不管脸和身高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如沐春风😍。
编剧将他和戴安娜组成了cp,说实话我每回看他俩的戏份真的心里次次小鹿乱撞,俩个人真的都太会撩了。
但是到了后面慢慢发现,戴安娜是真的有点渣,最让我心疼杰瑞的是两个场景:一个是安妮带着学校里朋友到农场阁楼干事,其中两个女生看见杰瑞说哇安妮家的农场男孩都长这么高了,也不知道他有没有一个农场女孩。
这些话明显带着讥讽,但杰瑞听到后第一反应是看戴安娜,生怕这些话语伤到戴安娜的自尊心。
另一个就是杰瑞碰到安妮后十分认真的向她询问“我的女孩”的问题,杰瑞最伤心的就是戴安娜真的只是看他的脸,享受少男少女之间的暧昧甜蜜 。
而最让我难过的是这一季杰瑞竟然只是成了衬托戴安娜成长的一个工具,体现戴安娜那种反叛精神,戴安娜跟他提完分手后,就再也没有了后续。
我觉得这对于杰瑞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从始至终似乎只是为了辅助戴安娜这个角色,但杰瑞明明自己的闪光点更大,家里贫穷供不起他上学,他却仍对读书感兴趣,闲暇时候仍抽出时间学英语读书,他渴望戴安娜能从平等角度和他相处,与他进行交谈。
如果编剧真的想让戴安娜得到真正成长那么她就应该在跟杰瑞分手后,给杰瑞一个理由一个答复。
而且确实从现实生活角度中看,戴安娜和杰瑞里确实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两个人阶级差距过大,在一起的几率几乎为零,但你要跟我说《小小安妮》不是童话,就是个现实剧,那我觉得从柯尔这条线就站不住脚,戴安娜姨奶奶和柯尔两个人有着相同的性向和爱好,两个人很相投,但你确定现实生活中就因为性格爱好相似就可以毫无保留的资助他养育他吗?
而且柯尔还是在父母双双在世的情况下。
柯尔在前两季可以说是在少年圈里除了安妮和吉尔伯特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我们能完全看出他是个天赋过人心思细腻的男孩子,他确实不应该只属于爱德华岛。
但第三季柯尔真只凭戴安娜姨奶摇身一变成少爷,穿衣住行全凭管家佣人伺候,完全不用靠自己就上了贵族私立学校每天放学后和同学去美术馆看展览,但我真的不觉得这种生活是真实的,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柯尔,但大多数都没有他的机遇与幸运吧?
我反而更愿意看柯尔靠自己去与他的现状去斗争,努力向上冲破阻界。
所以编剧给了安妮和吉尔伯特一个美好的结局,也让马修在小小安妮这部剧的平行世界中没有去世,填补了我们书中的遗憾,但对于大多数配角都有些不公平(包括印第安小女孩等等),虽然第四季无法再开拍下来有外界影响,但编剧应该一开始就考虑好,找准这部剧的定位,也别瞎开这么多的支线,只会拼命的灌输某些政治正确,反正一季下来我根本没看到什么平权,光看到有些窒息刻意的女权了。
2021.1.21凌晨4:24我已经很困了。
连续三天。
天亮时才入睡。
只为了追完小小安妮。
有很多想说的。
但是真正记录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
关于第三季。
安妮和Gilbert两个人明确心意,相互表白的过程。
实在是让我心累。
怎么说可能是因为有了很多的阅历之后。
他们这种狗血的桥段。
有点像是刻意营造的。
让我一时难以接受。
尤其是放在这种让我感兴趣又很细腻的一种片子里。
但是好的是两个人最后还是互通了心意。
这一刻带来的快乐。
加之安妮对于自己身世的一个了解。
还有Diana能够成功进入大学此刻的喜悦交叉在一起。
的确是整部剧的一个高光时刻。
这种细腻的心动。
两个人刚刚轰轰烈烈的互通心意。
又要面对分离,好多激动的话无法言表。
只能通过日后的信件慢慢来传达。
真的有一种青涩的美好的爱情的感觉。
会让我引起共鸣。
即便我没有经历过。
不只是细腻的刻画了一个女孩儿。
成长过程,在友情亲情以及爱情方面的一个探索。
很多相处之道放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
都很适用。
真的很喜欢这种细腻的去讲故事的片子。
加上小小安妮的运镜节奏把控。
都是非常的温情以及治愈的。
很少能够看到用这样贴近的镜头去反映人物的心情。
以及剧情的走向。
真的很特别,但又很能让人引起共鸣。
这部剧还有很多很多的野心。
霸凌,女权,种族歧视,性少数群体。
这部剧进行了很多很多的尝试和探索,想要融入这些热点的元素。
通过一部所处时代久远的剧目来表达一些先进的观点。
这也是思想的进步以及对人们整个人生的影响。
还有很多想说的,之后再补充吧,我真的很困了。
其实也挺想吐槽第二季很多的处理都太严重oc了。
1度想要弃剧,还好看完了再也不晚睡了。
感情线有些强加狗血,为了刻意制造基尔伯特和安妮的错过,把狗血误溅到同样天真善良,有趣有追求的女二身上这样真的好吗?
都挽手拜访父母了,结果把祖传的戒指转手传给女主??
过分了,安妮的珍贵不需要通过男主放弃另一个烂漫丰富的女孩来体现吧?
在和女二在开始就点到为止就好了,女二及家人那么开放友善,充满诚意,他们就理应为主角光环让路吗?
气到最后两集疯狂快进⏩️——一个深夜愤愤不平的新鲜影评!
三年来《小小安妮》是唯一一部让我忍不住通宵看完的电视剧“Anne with an ‘e’”她善良,对待生活有着无限热情,虽然瘦弱但是内心坚强,是经历过黑暗之后还是相信光明的人。
她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身边的人。
安妮无疑是马修和玛丽拉两兄妹晚年的精神支柱和开心果。
安妮是幸运的,他们爱她,理解她,无条件支持她,即使她一次次刷新着他们的底线。
他们让漂泊的小安妮终于有了一个家。
作者在一方面写出了每个人性格上的缺陷,但是又带着我们发现了他们美好的一面。
给安妮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却又一个个解决。
安妮是治愈本身,从刚开始上学她被所有人排挤,到后来一个个人被她吸引,陪着她一起做他们从来不会做的事情,很多时候其实他们的心中都有一颗小小的反抗种子,安妮带领着他们,让这个靠海的小镇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活力。
第三季的时候,作者提到了美洲本土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政府带着猎枪来到部落抢走他们的小孩时,身为部落首领的父亲拿着长矛反击的无奈,一下子刺激到了我的泪点。
作者是慈悲的,她没有让我们看到真实的更加残暴的一幕。
却足以让我们知道19世纪是印第安名族的至暗时刻。
小印第安女孩在所谓的寄宿学校的窗口,看着父亲母亲为了救她,在学校门口搭起的帐篷和熟悉的冉冉篝火,在她心里筑起了一道坚硬的墙。
她会为自己身为印第安的后代而感到骄傲的。
小小安妮给我的感动在很多细节上,虽然最后草草收尾实在是很可惜,但是这就是一部好的电视剧。
她让我们相信了爱情,亲情,友情。
内心变得强大又坚固。
《小小安妮》,全三季,已完结,改编自《绿山墙的安妮》。
片头已是惊艳,愈往后看愈精彩。
第一季和原著更接近些,第二三季就有了很大不同,添加了一些人物,使得这剧也不再仅仅是个儿童剧,内涵更为丰富了。
一开始对这个话永远说不停,敏感易暴躁的红发姑娘安妮有点厌烦,太聒噪,似乎也一点不估计他人感受。
期间有好长一段时间就没再看,直到追的一些剧集年末停更,才又重新看起来,终不至于错过这部好剧。
慢慢的,你就爱上了安妮。
虽然她的那些毛病依然在,但你发现了更多。
她的感情丰沛,她丰富的的想象力,她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她的真诚,她的勇敢,她的乐观积极深深感染了周边的人。
小小安妮,满满的都是爱。
绿山墙也是太过美好的地方。
她的命运,从来到绿山墙开始改变。
绿山墙也因为她,一点一点悄悄在改变。
本剧印象最深的情节便是约瑟芬姨妈的故事了。
安妮曾经跟约瑟芬姨妈提到过,自己想要当新娘,却不想成为一个妻子。
这话要是让林德太太或是玛丽拉听见了怕是免不了各种指责,毕竟她们都是那样墨守成规、保留着各种传统思想的人。
而约瑟芬姨妈当时的回答实属惊艳:我要是有这样的想法,我就会给自己买一件婚纱,这样便能满足成为新娘的梦想,而又不会真正成为一名妻子。
约瑟芬姨妈在众人看来是那种选择终身不婚的女性,但她自己跟安妮提过,对于她自己而言,她已经结过婚。
直到第七集,约瑟芬姨妈的故事终于浮出水面,这也是整个剧集最为精彩的一集。
约瑟芬的人生本是没有色彩的,直到她的格特鲁德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即使格特鲁德不在这世上了,约瑟芬仍将自己的房间按她生前喜欢的方式布置,那本自己送给她的《简爱》就摆放在床头,房间里挂着她们的婚纱照。
她离开了,爱却依旧延续着。
即便是现在这个年代,像约瑟芬这样的人依旧不被所有人认可,何况是在那个时代。
可她们甩开世人的眼光,度过属于她们自己的美好日子。
约瑟芬姨妈的聚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独特的,有奇奇怪怪的艺术家,有热情奔放的钢琴师,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选择了毫不犹豫地追求梦想和自己想要的生活。
聚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那样友好热情,来到聚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交上朋友。
世人可能认为,约瑟芬聚会里的人都不正常,可我看到的是鲜活的生命和他们精彩绝伦的人生。
他们抛开了所谓的规则,他们与现实抗争着,逆流而上,追寻着他们的生活。
真正不正常的人,其实在外面。
这个世界是充满着各种可能性的,人生可以有各种选择,爱也可以有着多样的表现。
而成长并不意味着变得市侩、狡猾,而是不断认识自己,体恤他人,丰富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宽容,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这剧还有很多美好,令人动容之处。
也有悲伤,但如剧中所言“要得到快乐,就要懂得悲伤。
”
前两季期待值拉满,第三季直接拉跨,剧情冗长拖沓不说,安妮的感情线安排得也是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还几次三番吊人胃口,直观感受就是观众都希望他俩Be了,很多人物的故事也没有交代清楚,比如 黛安娜是如何又去奎因学院的,柯尔的后续是什么?
有很多卡bug和不合理的地方,然后Gil这季的魅力值直接降到0,本以为是部歌颂赞扬女权的好剧,结果剧里的所有男性角色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有女主没有(还有看到Gil的信二话不说就撕了也让我很不能理解),说安妮独特,为什么每次她挂在嘴边的都是tragical romance和童话故事 。。。。
值得赞扬的是 为言论自由伸张的那部分,怎么说呢,Anne如果这季选择从政或者法律或者真的敢将社会制度的痛点说出来,都会让我觉得精彩很多,而不是当一个“像xx一样的人”
弹幕一句“你敢想象这是晚清的时候吗”,心情突然变复杂了,剧里这个时期在讲女权讲审查讲人人平等搞游行。与先进思想相对于的是女主角的性格一季比一季气人,学不会好好说话,狂躁症,没事找事制造矛盾(不然剧情没办法推进是吧),印第安朋友被囚禁的事完全忘了。
这一季的内容太残忍了,看到最后非常不想看情情爱爱的环节,只记挂着印第安女孩!!!
真是厌烦了这种非要献祭一个无辜女孩的感情男女主角才能互相明白心意的剧情 尤其是为了衬托女主 另一个选择还要那么完美 那么请问男的配吗?喊着女性主义口号 实际上真的好爱男 冗长无聊的黑人线已经懒得吐槽了
第三季了,女主还是那么容易自我感动,还是那么喜欢乱发脾气,还是那么喜欢大吼大叫,还是那么喜欢撒谎。如果说勇敢善良包容是安妮天生具有的品质,我实在看不出这些年她除了发型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成长。说到底这不是一个可爱而富有生机的绿山墙安妮,这是一个伤害别人后就道歉,道完歉再去伤害另一个人的活在女主光环下的玛丽苏安妮。She ruined my Anne.
虽遗憾但依然美好
奈飞ni妈si了;
坚持到第三季第三节果断弃剧了。安妮动不动就吼叫很不利于我情绪控制
马修全系列最暖
最最感谢编剧的就是把Matthew写活,这个小老头不善言辞,却是Anne永远的backup。在这个剧铺设的大格局下,Gilbert有新的感情支线我觉得可以理解,除却巫山不是云嘛,他们的爱情势均力敌,不仅仅拘泥于绿山墙一角,是阅尽千帆后依然发现彼此是soulmate。这季编剧的野心很大,支线太多,收尾也很匆忙,但是也在认真讲一个故事,对Anne with an e的偏爱让我依旧习惯性满分,也对编剧能继续讲完这个故事抱有一丝丝期待。最美好的爱情和成长,也许在C-xxx那个平行世界里你们还能再演一百季吧。“You are a wish come true I never knew I was making.”用最喜欢的台词结个尾吧。
我的评分历程:第四集结束我打了3星;第五集结束我给它升了一级;但是现在看完结局的我决定直接把评分降到2星,嗯,把这样一个糟糕的作品推荐给大家实在是太缺德了。剧情简直就是八大菜系混一锅——什么都想要却又什么都得不到:议题又泛又浅(有点假大空),各种奇奇怪怪的自我感动式喊话看得我直接脚趾扣地。故事线节奏也把握得不好。最无聊的玛丽线讲得清清楚楚(甚至有的拖拉),最有意思的印第安人线、爱情线和戴安娜反而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真的很让人恼火欸😠😠我真的生气了!!!然后我终于开始在这一季调倍速跳剧情了呢😄😄最后几集Anne几乎每一秒都在歇斯底里,Gilbert每一帧都是何书桓式愁眉苦脸😓😓呃呃,我宁愿Gilbert流浪全球再也不要回来,与Anne一起柏拉图恋爱也挺美好的😥😥
又名:绿山墙的前卫人类(们)
想种地
忘记下第十集很懊恼
时隔很久看完了第三季,没有看过小说,单凭看完三季之后的感受,我认为第三季是彻头彻尾的失败。第二季加了黑人问题,第三季贯彻始终,加入了印第安人,有多少种族问题,你都能一点一点加进去吗?加进去就算了,为什么没有结尾,女孩被重新抓进学校之后呢,她父母在外面等到什么结果了。还有Jerry,善良能干忠诚,他兼具一切美好的品质,可与Diana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是否对他太不公平了,写这段的意义是什么?为Diana的成长做铺垫,还是做Diana和Anne之间爆发矛盾的工具人,到最后,所有人都在前进,只有他被留在了原地,连一个道歉与问候都得不到。
演员真的很努力,编剧真的很不给力,不是原著党,准备开始看看原著了
真的很喜欢安妮,虽然很多观众老爷总是从上帝视角指责她莽撞冲动,一点也不淑女的性格,但就是优秀中掺杂的一点小小的不完美,才显得她真实可爱,第三季女性主义的表达,各种ideas碰撞,从基尔波特拿着Anne写的“平等正义”文章质询他们的同学时,所有人都懂了,不管他们怎么对待安,怎么说闲话,只要他们出事了,安绝对会去替他们伸张正义,因为这就是她,她前卫的思想与落后的小镇进行斗争,庆幸的是她还有和她一样的老师,还有接受过教育的同学。我也很难想象为什么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会有人不支持平权,为什么女权女拳会由男性去界定,我看到剧里委员会的那几个老头子,就想到了现实中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害怕女人说话,偷走打印机,放火烧学校,心胸太狭隘了,不知道这些人怎么那么闲,妄想控制别人的思想,堵住别人的嘴巴。
时不时觉得安妮可能有躁郁症...但是想了想又觉得确实是这样有缺点的人物更鲜活了
编剧有病,神金
太爱了!安妮是我一直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我突然更懂得爱到底是什么。
所有人都有美好的结局 除了印第安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