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朗代克
Клондайк,Klondike
导演:玛丽娜·埃尔·戈尔巴赫
主演:Oksana Cherkashyna,Sergey Shadrin,Oleg Shcherbina,Oleg Shevchuk,Artur Aramyan,Evgeniy Efremov,Nadir Samedov,Anatolij Ohorodnyk,Amdrii Iaroshevskii,Danylo Savchenko,Oleksiy Konovalenkov,Tetiana Misik,S
类型:电影地区:乌克兰,土耳其语言:乌克兰语,俄语,荷兰语年份:2022
简介:2014年7月,准父母Irka和Tolik住在乌克兰东部靠近俄罗斯边境的顿涅茨克地区,这是顿巴斯战争早期有争议的地区。随着MH17航班附近的坠机事件加剧了笼罩他们村庄的令人生畏的紧张气氛,他们对第一个孩子出生的紧张预期被突如其来的事件猛烈地打断了。迫在眉睫的失事客机残骸和即将到来的哀悼者队伍强调了当时超现实的创伤..详细 >
普子不死,乌难未己
#Sundance2022
影片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去年2月24日早上的极度不安…… 发起战争的人就如同影片里的士兵一样疯狂。Tijd zal ons alles vertellen. Beste wens voor die volken.
男主明明也是受害者,为什么让人同情不起来,他媳妇比他有种多了。
在反抗侵略的战争坚持了一年后,看这部反映最初事变(2014年)的电影,竟然如此平淡。滞留在战区,而且马来西亚航班在此被击落。到处是冲突,偏偏这部电影里很少。/最后一幕总算有点高光。秃头老公和他的小舅子不愿杀害对方,宁可打死武装分子头目,然后当场双双殒命。同时,怀孕的老婆自行把婴儿生了下来。/武装分子知道他的名字,却不知道另一人是他的亲戚,还把上膛的手枪给他俩。蠢得不合情理。
聚焦于战争冲突之下的地区人民的生活日常——基本生存全部成问题,每天与死亡打交道,所拥有的不断被掠夺毁坏,但生活却必须要继续。缓慢平移的镜头冷静而克制,与突然落下的爆炸破坏形成强烈的冲突刺激,也成为这里的人们生活的节奏。后半段的推进有所加快,到结尾一场戏,内部的和解与外部的破坏、生的过程与死的过程同时发生,观众的所有侥幸心理毁于一旦,冲击力之强让人庆幸这只是电影。模糊立场,少有的以战争中的孕期女性作为镜头主体,让人得以一窥战争下女性生存的某些现状。年度反战,3.5.
前三分之一中的,空镜头,大远景灵光乍现,然后急转直下,越发离谱。
这么坚强的女性,智商不在线的丈夫和弟弟
运镜构图高水平
摄影构图,运动很有味道,人物刻画看的有点难受,女主的坚持在暴力和即将临盆的身孕面前让人难以信服,老公和弟弟的对立更让人难以理解,但是导演在整个影片情绪和气氛的营造上颇有建树,这更像是一篇散文。
排除任何政治立场,战争下的平民是多么无助而卑微,然而决定战争和战争走向的永远也不会是这些普通家庭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弥漫感,无比虐心和无力感的结局
最後一幕太讓人心驚了⋯⋯
俄罗斯就是沙雕,怎么样,臭黄鹅。
#日舞2022# 没进柏林主竞赛很可惜
故事講得太差
35届东京电影节观影。摄影很适合在银幕上观赏。内外因素交织构成的战争悲剧,好战的人永远都不会理解战争对每个个体的毁灭性打击。意料之中又在评论里看到了“白左电影”之类的俄罗斯精神狗儿子言论,很好奇这些“人”在看南京大屠杀纪录片时是否也保持同样的“理性”。
7.通过一个俄乌边境的家庭来反映整个战争冲突还是挺厉害的,就靠两三个人,一栋被炸一半的房子,把冲突下的人的状态表现的很好,男性之间的冲动暴力与女性的坚定勇敢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是那个问题:人类怎么就走到这一步的?
补录,观于2014年9月14日
女性导演的「思维架构」聚焦,果然「俄乌关系」的第一线还是要看顿涅茨克,各种匪夷所思的立场与意识形态交融的神奇地带。画面构图出奇的好,故事线流畅洒脱写意,各种隐喻与战争控诉毫不掩饰的一气呵成,男性的隐忍与女性的无奈都刻画的恰到好处,当下看来的确有够讽刺。最后部分的处理很不错,生命的终结与诞生亦不过交替往复中前行,只是终点在哪,依旧迷茫罢了。(没入15部小名单略有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