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剧《宫心计》吵的火热,觉得宫廷纷争和07年活跃大戏《大长今》很像,于是随手再次翻看了一遍《大长今》。
人物很简单:皇太后、皇上、皇后郑尚宫娘娘、韩尚宫娘娘、长今、连生、首医女崔尚宫、今英、令路、崔氏家族环境很简单:御膳厨房、宫廷、医院、宫廷外看的时候没有稀里哗啦,也没有所谓的励志,只是心里着急。
每次遇到事情,长今都不说话,哪怕的被误会,看起来她很隐忍,很坚强,拥有自己的信念,为了信念一直坚持。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又怎么能保证她每次都能顺利度过危机呢。
总是一副欲言又止、欲罢还休的表情,总是一脸忧郁与无辜,总是为曾经害死爸妈的心里赎罪,总是让别人帮她澄清事情真相。
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呢?
总是一句一句:不可以。
绝对不可以。
一定要。
一定要这样。
看似多么的坚决啊。
一次又一次,都是别人在帮她。
但是电视不会这样写,为了表示她是一个人,一个也会悲伤也会消极也会痛苦的人,时不时会刻画几个场面,遇到困难想到放弃了,如失去味觉、如韩尚宫死了,这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个人在她身边,鼓励她,化解她的消极想法,让她走上勇敢之路。
就这样,很多人在一起成就了她,一个在时代环境下不可能的人,两度入宫。
除此之外,有几个人物有可圈可点之处。
一个是首医女,一个以施行医术救济他人为己任的人,疫病横行之时无条件深入进入疫区帮忙,最后无条件帮皇上查出病因,找出医学真相。
一个是皇后,第一次处理后宫事务时的干练与魄力注定后来她可以、能行,顺利从皇太后手中接过班,面对大臣的声音和压力,最后仍然信任长今,孤注一掷的找出病因,一直到后来释怀,帮长今和大人恢复身份。
当然还不得不说一下崔尚宫,一个一心为家族利益而战的人,尽管心眼小,但是不不得说她也是时代的必然,家族使命不可不扛。
50集长今接受了皇帝的任命(任命她成为医官)之后,所有男人一概对她横眉冷对、恨之入骨,真的好写实,男的就是这个样子。
长今的两位男老师并不会因为他们教出了医术高超、人品端正的学生且这位学生受到皇帝的赞扬和承认而感到高兴,他们的反应就是医女不能得到超出他们认可程度的重用、不能威胁到男人的位置、他们决不能在这位医女的晋升过程中有任何的助力,如实写出了男人的反应,好真实。
他们的反应与长今的女老师张德鼓励长今接受任命“我……只希望像男人一样人们对我所做的事情给予肯定与鼓励。
医女也是为了医术不断努力,也可以亲自处方,这才是重要的。
一定要让大家看到,女人可以实行高超的医术,女人可以在自己的事有所成就。
”“就算是一天也要做,就算因此会死也要做”一比,真是让人浑身发麻。
这件事对那些男人没有任何直接的威胁,除了鼓励女人参与他们垄断的竞争外,他们马上感知到这一点、敏感又迅速地产生巨大的反应,使劲全力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堵死女人的上升渠道。
就像前一段时间女人们建议高铁卖卫生巾,男的一下子就感知到提出要求要求被落实会让人感受到的自尊和权利感,马上觉得不应该让女人感受到那些不应该让女人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应该拥有出行便利,纷纷跳脚狗叫。
对其他女性的描写也非常真实:担忧长今的安危劝她不要接受任命的朋友们;发自内心觉得有违常理和反对的男人站在一起的女人们;觉得应该和作为同事、上司的男医官门保持一致的医女同事(当医女信非不认同她们的想法,一位医女大怒,斥责信非想法恶毒,看不起她们日常为上殿娘娘服务的工作---像不像听到“婚姻是压迫女性不应该选择婚姻”而怒发冲冠破口大骂的婚人),医女银菲斥责长今“你的老师当初是怎么教导你的,非得要他们按你的想法走才行吗?!
你让周围的人都不高兴,你想要得到什么?
”“你能不能悄悄地做自己的事情,你能不能安生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好典型的反应,好典型啊,感觉在生活中就听过类似的话。
关于长今,有一个宿命的开始,就三个字:妗、顺、好。
内禁军军官徐天寿奉命赐毒废后尹氏,当晚心情慌乱,跌下山崖,救他的道士赠他以上三个字,提示他这是决定他命运的三个女人:第一个,是今天遇到的女人,你要她死,她却不想死;第二个女人,是头向河水的女人,你救了她,她却因你而死;第三个女人,她会杀了你,却会救很多人……徐天寿兢兢战战:我怎样才能避开这第三个女人?
道士说:只要你不见第二个女人就行了……于是,徐天寿浑浑噩噩过了14年,避女人如毒蝎,也不敢结婚,就等着告老还乡的那一天隐居山林远离残暴的燕山君,可是,当他真的辞官后,在小溪边遇见奄奄一息的白衣女子,他真的能见死不救吗?
即使他猛然醒悟到,眼前的女子明伊就是他避之不及的第二个女人,继续纠缠,会令明伊因他而死,他自己也会遇到杀死自己的第三个女人,但是,当他看到孤苦无依的明伊被欺凌,他真能忍住不去保护她吗?
他暗暗保护明伊几日几夜,狠心放开明伊后,明伊也默默跟在他身后追了几天几夜,他好容易跳上船离去,只剩下明伊在岸边默默伫立凝望……真的能放下吗?
明伊,即使你最终会因我而死,你也会跟着我吗?
当你救起我的那刻起,我的命,就不属于我自己了……明伊如是说。
即使知道宿命如此,也要勇敢面对,对吗?
当徐天寿与明伊隐姓埋名在乡下开开心心、和和乐乐过这8年的时候,应该感谢这天赐的福气吧,尤其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小长今这么活泼可爱,聪明好奇,贴心懂事……长今爸爸说,是我错,我不该说出我是军官的事,但是我不想令小长今失望啊,当她知道百姓的子女不可以读书的时候,小嘴里叹出一口长气,我不想令她失望啊……殊不知,就是他对女儿的宠溺,已经了埋下祸根啊……长今妈妈对小长今说,你看到了爸爸最后一面,但是我没看到,所以我们不可以休息……长今妈妈说,怎么办,官人,我不能再照顾长今了,怎么办?
我们的小长今怎么办?
……当重伤的长今妈妈终于醒悟到长今就是那个避不开的第三个女人时,她释然了,虽然躲不过命运的安排,但是,这样的命运,却是让人无怨无悔的安排啊:天寿当年执行任务,其实早已埋下杀身之祸,明伊当年告密崔氏往大王食物中添加草乌、川穹与大蒜的时候,其实也是注定一死了(好在她的好友朴爱静急中生智用绿豆汤解了附子汤的毒,明伊才侥幸存活……所以,当多年后爱静收到明伊的来信,知道她当年惊慌颤抖之举却终于真的能救好友一命时,她是多么感谢上苍!
)两人都是苟延性命的人,却能得到长今这样可爱的孩子与这样幸福的生活,终于,也是满足了……终于,躲不过的,也该偿还了……只是可怜了孩子……明伊将小长今叫到身旁,好好交代她饿了要吃饭、病了要吃药,给她植入信念以后会救好多好多人,给她指明方向可以到御膳房当宫女,拿到妈妈的手记就像和妈妈在一起……交代了好多好多,却也还是给小长今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机会,然后,含着小长今给她嚼烂的野果,叹声“好甜“,怀着满满的不舍,就这样离世了……小长今坐着陪她,直到回天无望,才以石头掩了她,下山去了……小长今给我的一直是感动,满满的感动,看着她为达成母亲心愿,即使再多挫折也坚忍不屈:被罚捧着水盆通宵站立,她哭,她哭,看守的宫女心烦,哭什么哭,小长今一边哭一边反驳,也没说不准哭啊……即使这样哭着,手中的水盆却始终没有放下来……爱静(朴尚宫)一连几天叫小长今去接可以饮用的水,太热不行,太凉不行,有柳叶也不行……到底什么样的水才行呢?
关键在于要喝水的人,需要喝什么样的水,适合喝什么样的水……做饭之前,要知道吃饭的人的身体状况与喜好,接受与不接受,这才是厨者的心态,对食物的敬重。
忍不住插句话要讲讲市侩泼辣的姜大娘,她的口头禅:想问我消息,行,给我钱吧!
认识她以后,你会觉得市侩也是一种精彩的人生态度:她市侩,巴不得在姜熟手身上多抠出几个钱来,也不会放过小长今的银筷子,但她善良,在能力范围之内还是很好地保护了小长今,在钱与德之间,她把握得很好。
为救别人奋不顾身那是在影视作品里才有的典型,真实生活中,有多少像姜大娘这样为自己、为家人,这样揣度着、掂量着,有滋有味地活着的人,这才是真实的人生百态!
崔尚宫做这些事的苦衷,她已经自白过了。
同时她也在明伊的墓前质疑,如果是明伊或者爱钟生在了汉阳崔判述家,难道她们就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吗?
难道她们就能够罔视家庭利益乃至存亡,做得比成琴好吗?
她很怀疑,我也很怀疑。
诚然长今是大女主剧里真正靠自己的女英雄,但她几次死里逃生,都离不开恋人和保护人的角色闵政浩的庇护。
在剧中闵政治浩的设定是两班贵族出身,家族束缚和责任应当比崔成琴更重,但我们看到剧中不但对闵氏大族毫无描写,连一个闵政浩家族的闵氏同门都没有登场过,更遑论对宫廷和剧情施加任何影响,这与崔氏家族的描写大相径庭。
当然也只有不让任何一个这样的人登场,才能让闵政浩又能恃仗贵族身份做长今所做不到之事,又能跟庶民出身的长今一样胆大出格,率性而为。
试想闵政浩若有崔成琴那样的同族,有多少次他要冒险帮助长今而不得不付出家族声誉乃至政治地位的时候定会遭到家族成员的阻止,假设他爱美人不爱家族,那么这种价值观一定会遭到观众diss,假设他为家族而被迫坐视长今陷入危机,那么全剧终。
假设他能一边顾全家族一边暗暗帮助长今,那么这种安排太考验编剧智力,编剧笔下苦苦挣扎在良心与现实边缘的崔成琴和崔金英也做不到。
因此闵政浩这样自由而灵巧地活动,实际上还是发挥到了一个机械降神的作用。
这个降神的合理性按英美标准非常低,按桂枝标准非常高,所以桂枝观众看了觉得比什么元纯甄嬛传强多了,英美观众只觉得东雅文明是不是变态为什么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只聊天不做爱呢?
大长今是一部充满了智慧的电影。
在看第二次的时候,我写了一组文章,来解读那些人生的智慧。
希望跟看过大长今的朋友分享大长今智慧之态度篇 引子在长今小时候,韩尚宫开始给长今上的第一课,是关于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
韩尚宫对小长今说:去端碗水来。
小长今出去端水进来,韩尚宫看也没看,又对她说:明天早上再端一碗水来。
如此几天反复,小长今不明就里,韩尚宫也不作解释。
后来天逢霉雨,宫廷里的食材都出现了问题。
大家发现小长今独自一人在淘洗食具,韩尚宫问小长今怎么知道:保持食具的干净,就可以保持食物不受霉雨的影响,长今说是她妈妈教她的。
韩尚宫觉得有如此的母亲,这孩子是有相当的潜质了,她觉得可以启发一下长今。
于是,她说:你去给我端一碗水来。
长今按赖不住心里的疑惑,终于问了:你为什么老是要我端水呢?
韩尚宫笑了:其实你知道的。
你想想,如果你不舒服,你妈妈怎么说的小长今说:妈妈会问一些问题,问我哪里不舒服,然后端不同的水来,有时是热的,有时是凉的。
哦,我明白了:请问你哪里不舒服呢?
韩尚宫回答:我的喉咙干干的,有些不舒服呢。
长今出去后,端了一碗水,正是韩尚宫需要的。
韩尚宫对长今说:其实水也是一种食物。
对吃食物的人的了解,是做食物的人的一种基本态度。
[需求分析师的体会]稍微有需求调研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客户要求你做的,往往不是他的真实需求。
谁是客户?
是谁的需求?
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这一切都需要一种谦逊的方式进行沟通。
很多调研需求的人,认为客户会主动说出需求,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的。
只有需求明确后,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实,对客户的傲慢,隐藏在我们的工作中,只要随便想想,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发现类似问题:比如把热爱新技术的个人需求代替了解客户业务需求的趋向。
很多产品设计,让客户感觉到自己是白痴,充满挫败感,除了浪费时间外,就是伤心,然后拒绝。
所以,做产品的人,也要对使用产品的人有一个基本的态度:你的产品不尊重别人,你也不会得到尊重;你的产品不提供价值,你也不会得到价值。
[产品经理的体会]在我们的产品中,提到很多的技术指标,很酷的技术词汇,比如三层结构,什么B/S结构。
还有最近非常流行的Web2.0等等。
我们非常清楚:大多时候,我们把客户吓着了。
因为,再也没有这个更让客户没有发言权的了。
是炫耀自己,还是帮助客户,一切由我们自己决定。
这些夸张的东西还有很多出现在我们的产品的宣传纸上。
我们都天真地以为:我们比客户更有知识。
或许某些方面是这样,但客户需要的是支持,现实的情况是:在业务上,我们常常都比客户弱智。
还有我们的网站,简直糟糕透了。
我们网站上放的都是公司的信息,而不是客户要的信息。
客户历经千辛万苦找到我们的网站,他找到我们的产品,然后在网站内寻找功能介绍、购买办法,还有折扣信息和服务信息,他在网页上孤独地希望得到帮助,可最后迷失在我们的网站中了。
其实,说老实话,我们和客户相对来说,客户对我们的重要程度,远远大于我们对客户的重要程度。
[组织领导的体会]做任何事情,态度决定了一切。
想想中国足球,就可以作为前车之鉴。
时逢改革之际,球迷的热情,火爆的球市。
现在呢?
所谓的中超赛场,门可罗雀。
为什么啊?
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不清楚中国足球的衣食父母是球迷。
愚弄大众的后果,就是被大众所抛弃。
所以,米卢留给中国足球的最好的遗产就是那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球场如此,其他莫不如此。
最近web2.0闹得很厉害,一会这个收购那个,一会这个又融到资了,疯狂的VC,上市的梦想象病毒一样传播。
人们都想成功,都想发财,都想很快的发财,人们讨论各种商业模式,只想很快的赚钱的方式,而用户的价值,鲜有人问津。
江山代有新人出,各领风骚两三年。
心态浮躁,就没有人愿意诚恳地做事情。
也就不会想长远了。
大长今智慧之竞争篇、选择篇、坚持篇、创新篇、事业篇、领导篇、良师篇、爱情篇来自喷嚏网:www.dapenti.com
最近在补金编的剧,对这部一直喜欢的《大长今》也有了不同的理解,芒果台当年将其宣传成了“励志剧”,但我怎么看都觉得它的主题是——复仇。
剧中为母复仇的有三人,长今只是其中之一。
第一位死去的母亲并非长今的母亲明依,反而是长今之父徐天寿奉命处死的废妃尹氏。
开篇处死废妃尹氏也为全剧奠定了复仇的基调。
废妃带着仇恨喝下毒药离开人世,临终前希望元子登基后为自己报仇,到死也不瞑目。
如果我们不看她儿子是谁,是否会认为废妃之子即位后怎样复仇都可以?
《大长今》中的废妃尹氏(燕山君生母)于是我们见识到了最疯狂的复仇——燕山君时期的甲子士祸。
燕山君李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著名暴君,但他真是千百年来少见的残暴之人吗?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人有很多不是吗?
为含冤而死的母亲报仇,听起来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可并不是所有的复仇都是天经地义的,一旦内心只想着复仇,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手中又恰好握有权力,你,我,这世上的任何人都会成为另一个燕山君。
有多少罪恶是源于听起来天经地义的事呢?
《大长今》中的燕山君燕山君的血腥复仇是金编剧给我们的一个反面案例,接下来,长今的复仇悄悄开始。
明依临终前让女儿长今成为御膳厨房最高尚宫,六岁的长今,还没来得及为相继故去的父母流泪便肩负起了为母复仇的重任。
母亲并未强迫长今报仇,在大叔大婶家生活了两年的长今完全可以选择过平凡的生活,但她还是不顾他人的劝阻,跟着尚宫娘娘进宫去了。
明依临终遗言我之所以说这不是一部励志剧,因为当宫女不是长今的梦想,她只想为含冤死去的母亲报仇。
十几年间,长今从未忘记母亲,无论是小时候打碎了主上的夜宵,还是长大后溜进退膳间被今英陷害,都是因为她太想找到母亲的小册子。
编剧没有让长今因为悲惨遭遇变得阴郁,谁都不会想到长今灿烂笑容的背后,是有苦难言的痛。
入宫十几年,大仇未报,崔家又害死了与长今亦师亦母的韩尚宫,按说长今哪怕把崔尚宫碎尸万段都不过分,可她偏偏没有这么做。
虽然她学医最初的目的不是救死扶伤,而是为了重返宫廷报仇雪恨,但她没有像燕山君一样为了复仇不择手段,她一直在努力消除内心的愤怒。
与此同时,长今在济州遇到了第三个身负血海深仇的人——医女张德。
张德的仇人是燕山君时期的采红使,这人害得她父母自尽,家产被抄,从官家小姐沦为官婢。
身为女子,身为官婢,想为父母报仇只能做医女,张德学医是为了杀人的,她甚至追着仇人来到济州岛。
郑主簿斥责长今心怀仇恨还要学医时张德反问他为什么不能,她说我是医女但也是平凡的人,心中会有怨恨,你又如何了解无法消除心中怨恨的愤怒?
当她讲出自己的血海深仇并问:我该救他吗?
郑主簿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不过,张德最终还是没有杀死仇人,身为医生,她做不到见死不救。
医女部分比宫女部分沉重很多,长今一直在仇恨与医术中摇摆不定,她需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张德希望长今能消除心中的愤怒同时学好医术。
她告诉长今要了解现实,并且超越现实。
有人说长今没杀死崔尚宫太“圣母”,我倒想问,复仇难道就是要杀死对方吗?
况且长今又不是没想过杀死崔尚宫,她差一点就利用给崔尚宫治病的机会杀死面前的仇人,但犹豫再三的长今最终还是放下了手中的针。
金编这段的处理非常真实,如果没有愤怒与冲动就显得太冷漠无情,一怒之下杀了崔尚宫又不符合长今的性格。
长今这样的做法,除了因为她本质善良,也离不开几位老师的教育。
郑尚宫守了几十年酱库都不忘自己的信念,打破崔家垄断,将最高尚宫之位传给手艺出众的韩尚宫。
而严厉的韩尚宫曾因长今耍小聪明炖牛骨汤直接将她撵出宫,就是怕她以后会一步错,步步错。
医女时期又碰到了两位严师张德与申主簿。
因此长今才没有像今英一样误入歧途。
她的复仇是推倒崔家,为冤死的母亲与韩尚宫平反昭雪,按照母亲遗愿将她的冤屈记载到最高尚宫秘书中,光明磊落。
郑尚宫试想她暗中杀死崔尚宫,母亲的冤屈仍无人知晓,遗愿也无法实现,又怎能称得上复仇?
总有人认为报仇只有非黑即白的两种选择,不是“黑化”就是原谅。
但在《大长今》中,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的复仇,既为母亲雪恨,又避免自己成为和仇人一样的人,更没有放弃医生的操守。
比起国产剧结尾一惯的黑化,我更喜欢这样的立意。
顺便说说在网上看cut的感受,我觉得可怕的不是剧中的崔家,反而是网上的人所说的:如果是我,我才不要救他!
/ 换我就慢慢折磨死他!
/ 不该救,救人太假!
太圣母!
............我们身边有多少燕山君?
法国大革命时期被处死的罗兰夫人曾说,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个人认为,自由也好,复仇也好,都有人假借正义之名行罪恶之事,希望这部剧能够让他们意识到,复仇,还有另一种方式。
复仇,还可以如此光明磊落。
今天上线,看到新闻中大篇幅讨论近来热播的韩剧《大长今》,直接抨击韩流文化弊端,更有人呼吁东亚国家联手对抗弥漫的韩流,这使我联想到念大学时国际经济法老师念叨的一句至理名言:“国际交往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一致的利益。
”难道韩剧果真构成了扰乱中国文化市场的实际威胁?
问题也许并不是单方面引起的,仔细追究起来,大陆港台的“跟风流行”势头恐怕才是致命关键,而认真分析“跟风”的实质,我们自身更有难脱的干系。
说实话我对韩剧没有太多偏好,感觉它们多为长篇叙事的段子,演起来没完没了,但又缺乏跌宕起伏的情节,不过倒是居家人士打发时间的佳品。
加之喜闻乐见的家庭场景,诙谐幽默的对白,出入镜头的俊男靓女,色彩搭配适宜的衣装,的确很吸引人。
我妈妈就很着迷于《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她说喜欢韩剧中演员的出场服装,不同场合不同装束,老有老的派头,中年人有中年人的得体,少有少的绚丽,从中学习穿衣艺术,受益匪浅。
阿婆也爱看韩剧,她喜欢韩剧中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存在即合理,通俗地讲,老百姓之所以接受韩剧就说明它有可取之处,我们倒是应该好好反思反思中国的电视剧为什么所欢迎程度不如韩剧。
央视也拍了不少大片,其中气势恢宏的历史剧《康熙大帝》、《汉武大帝》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多在重复一个老套路,为君王者的权术及有几分映射含义的演绎历史主义成分。
对于多数人来讲这辈子也许都不会走上政坛,也不明白其中用心良苦的表现手法,所以这样的影视剧只能适合部分人群口味,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悲哀。
接下来,有些是拍来拍去被翻版得快要成了电子游戏的电视剧。
金先生笔下飞檐走壁的江湖侠客一度是电视剧的宠儿,但演来演去完全蜕变成为“浆糊”。
老戏新唱换汤不换药,自己瞎折腾不算,还要拉上观众受煎熬。
言归正传,就以《大长今》为例说韩剧的亮点之处。
剧中的主人公是个可人的姑娘,从厨娘到医女再到皇帝册封的医官,在宫廷争斗中一步步走得十分艰辛却从未动摇信念。
评论中有人说该剧的演员阵容多是韩国二三流的演技人士,比起国内大片差许多,因此我们不推崇该片。
看到这里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位自居爱国人士的胸襟未免有些气短,他没有发觉韩剧善于从小人物身上捕捉细节,平实中演绎经典,平凡中塑造伟大。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完全脱离生活的艺术难以存活。
要满足百姓人家的审美情趣,不是靠几个所谓的大腕就能把影片衬托得蓬荜生辉。
剧中我们随处可见中华文明对朝鲜文化渗透,衣冠着装、宫廷礼仪都带着明显的中国儒家色彩,皇宫御用诏书也一律用汉字书写。
这让我们深思,老祖宗的东西放在韩国延续保留的完整,大韩民族也跻身中等发达的国家行列。
倒是我们丢了本质的东西,现在应该是反省的时候,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如何吸取传统精髓,振兴民族文化。
此文摘自本人于2005年10月15日5:13:00 在天涯论坛上发表的文章。
今英和长今都是很努力的,同时天赋也比一般人高,所以学东西都很快,而且很扎实。
只不过,今英和长今一个是受到的教育不同,一个是对待食物和料理的态度不同。
首先是教育。
今英受崔尚宫的教导,凡是书上写的,老师教的,都能掌握得100%牢固,也就是说,完美复制。
而长今受韩尚宫的引导,所有对于食物的感知都来源于事物本身,靠长今一点一滴去细细感知和思考,也就是实践出真知。
其次是态度。
今英一直很努力地想成为最高尚宫,一是为了证明自己,二是为了家族的荣耀。
可这样太过功利,不够单纯,目的性太强反而忘记了做菜这件事本身的乐趣和奇妙。
而长今,她无欲无求,最开始进宫是为了拿到母亲留下的手册,同时也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
而在成长过程中结识了韩尚宫,这个对待她像对自己亲生女儿一样好的人。
长今只想着做菜本身这件事,更注重体验,她会细心地去记录自己的感悟,一点点积累,最终获得了别人都不具有的“天赋”。
*可以说是长今的幸运,她虽失去父母,却也收获了韩尚宫的爱护,长今的成功固然大部分依靠她自己的努力和用心,却也与韩尚宫对她的培养密不可分。
而今英,其实今英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但她又无法放下自己的家族,最终无法自我救赎。
也是可惜。
其实,无法说今英的完美复刻和长今的推陈出新哪一个更胜一筹,都各有各的优势。
但,明显长今的态度决定了她在料理这条路上会走得更远,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所以,更喜欢长今,更佩服长今。
要好好向长今学习啊!
注重体验事物本身,不要带有太强的目的性,往往能收获更多。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加油!
要一直坚持下去,绝不能轻易放弃!
1、绕不开的权力郑尚宫、韩尚宫为什么均失败而长今确胜利。
这一切都是因为权力。
郑尚宫、韩尚宫都是在没有权力支持的情况下被处理的,尤其是韩尚宫。
虽然最终成为最高尚宫但却马上倒台就是因为没有权力者甚至有钱人的支持,她在有钱有势的崔尚宫面前不堪一击。
长今的胜利就在于有了权力者的大力支持。
闵政浩的作用不多再提,这是很明显的。
但闵政浩他是长今永远的支持者,却不是最重要的关键。
关键在于朝廷权力的变动。
大监的不再像过去受皇帝恩宠,大监的对头势头越来越盛,大监与崔尚宫一派受到排斥是早晚的事,因为有长今的搅局让一切都来得早了一点。
王后也不是一般人,皇后很有心计,也懂得审时度势。
她与大监的利益冲突导致她帮助长今,最终也走向胜利。
至于大王,最终的结果也许并不是他想看到。
长今的胜利在私人情感上王上是高兴的,但这直接导致太子支持者大监的垮台,也预示着太子的悲剧。
历史上太子确实在大王死后不久就蹊跷去世。
当然这也是弄权者的悲剧。
任何人不能左右权力,权力总是在变来变去,甚至最高统治者。
崔尚宫家族因为权力而上位,最终也因为权力而下台。
长今因为权力而受挫也因为权力而成功。
王上因为权力而坐拥天下,而也因为权力而不能随心所欲。
权力总是在孤傲的俯视众生,时不时垂青某些人。
2、阳光下的阴影最后长今与闵政浩回朝看望故人,故人似乎还是那么有情有义,而且也有权。
但仔细想想这一片美好下似乎有很多问题。
历史上包括电视中都说明中宗死后太子继位,太子继位不久去世,王后的儿子继位。
大多人都认为太子的死与王后有莫大关系。
但王后绝不会自己动手,肯定有人去实施。
电视通篇都在说御膳房与太医院与宫廷权力的关系,可以说很多失权者都是因为御膳房和太医院最终垮台甚至死亡。
那这样的话谁又是太子死的帮凶。
闵尚宫?
郑医官?
还是?
当然不论是谁,这些人对长今都是不错的,也许的她还没有真正踏入权力漩涡中的原因。
她们劝他离开,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是蛮复古恋旧的人,最近又开始重温大长今。
第一次看的时候大概是小学,长大后偶尔看过几次也是断断续续的,这两天不知怎的突然很想念这部经典的作品,重温才发现这部剧蕴含很多人生智慧,三观真的太正了,不愧是经典,值得反复回味。
最近几天在慢慢看,因此本帖不断更新。
长今入宫后最开始的几集,不得不说非常佩服韩尚宫的教育方式。
这段台词告诉我们料理人对待食物的态度以及对待食客的态度。
台词顺序可能有误 但为便于理解这里是今英教长今如何将松针插入松子细小的孔里。
有时候欲速则不达。
搞清楚做某件事的意义和目的再开始使用正确的方法去执行,才可以事半功倍。
郑尚宫教导年轻宫女们对待料理不断精益求精的态度。
很喜欢剧中这一部分,配合着动听的旋律长今和今英都在各自尚宫的指点下学习料理知识。
再次感叹韩尚宫的教育方法。
料理中常常被忽视的水其实也大有讲究,会影响到食物的味道。
小长今在这样的教育方法下已经学会举一反三,去不断尝试不同的木材燃烧后对食物味道的影响。
长今被分配到多栽轩后,不气馁而主动去做事的态度。
真的是不以己悲的最佳写照。
闵政浩写给长今的信。
不懂韩语所以无法品鉴原词的美感。
但这个翻译是真的好。
在第一次崔韩比赛后长今因为求快而在料理里添加了贫民吃不起的驼酪,违反了规则,导致韩尚宫输掉了比赛,韩尚宫将长今分配去照顾将暮的尚宫娘娘,令其反省。
但是长今又一次犯了“欲速”的错误,用柴火快速烘干潮湿的今夏米,导致第一次供给尚宫娘娘的米并不是尚宫娘娘想要寻找的;而当米经过太阳反复晾晒而成后,味道就对了。
这两件事情让长今学会了用诚意和时间来对待料理。
韩尚宫教育长今。
明朝大使来朝,长今为大使的身体健康考虑烹饪健康的食物,而不是任由大使以自己喜爱的口味胡吃海喝。
最终得到了大使的理解和称赞。
关于冬虫夏草的故事。
明伊和韩尚宫的友谊。
韩尚宫被人陷害无法按时回宫参加比赛,长今扛起重担,虽然自己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在此情形下仍鼓励连生勇敢面对挑战。
最敬爱的郑尚宫即将卸任离宫了,郑尚宫对韩尚宫的教导和鼓励,深沉而坚韧。
郑尚宫的骨灰撒入天地之中,真是看一次哭一次。
这一段是对郑尚宫的思念和回顾,呼应了郑尚宫在第一次教育年幼宫女时所提到的宫女之间要关爱和包容。
温柔隐忍又坚强的韩尚宫!
2020年磕的第一对cp 闵政浩和徐长今 真的 太温柔了 连告白都这么温柔
看一次哭一次系列
韩尚宫在最后时刻对长今的鼓励。
长今开始从医之后慢慢体悟到的道理
这一段真的太甜了,不得不说闵大人也很会撩的。
都是长今从医后慢慢体悟到的道理。
wuli长今总算成为内医院的医女了!
wuli闵大人发来贺电!
这一段也超甜!
wuli长今也会开始撩闵大人了哈哈接下来还有几张图 就不一一介绍剧情了到了本剧最为关键的桥段 也是最最感人催泪的部分 无论是反击 还是坦白 是爱情 亦或者友情 亲情 交融在一起 真的太让人泪目了啊啊啊
- “都是因为我也没关系吗”- “就是因为你才没关系”给我哭!!!
😭😭😭希望这辈子能遇见这样的男孩子 (害 不说了 明天七夕还是一个人过...
那么长我居然看完了
我妈很喜欢看。陪她一起看的。
歪曲历史
小时候长辈在电视上看的,我在旁边也断断续续得看,没太多印象,不太吸引我,只记得女主一直重复陷入麻烦,被人陷害,然后解决问题的大概剧情了,但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美食相关的剧和动画,我连美食纪录片都喜欢,但这本却没什么兴趣,说明这本也没什么吸引人的美食。
亲娘啊~我一度对那个 乌拉拉乌拉拉乌拉乌拉 过敏
小时候那么喜欢看电视剧,看这部剧都觉得很无感
竟然那时都看完了。。。
低幼
真心受不了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N遍。。。
挺励志的,太长了,没看完,到现在都记得乌啦啦呜啦啦这首歌
是我看过的第一部韩剧诶……(之后也再没看过这么长的剧
太长了,看到后面实在没兴趣再看下去了。
泡菜美食剧
太长,救命~
多年前看的。。。不知道为什么,郑尚宫的形象和拜登的形象在我心中有了一点点融合……
这电视剧特别长,光记住主题曲了
看似自信之作,实则自卑已极。
“武大郎武大郎,武大~郎”歌很好听,剧情我是一点看不下去
好长,见识了芒果台广告里插电视剧的作风。
“满汉全席”,那时候还没有清朝呢?明朝使臣披头散发,穿黄色衣服,三韩在那个时候才是野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