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kingsman2之后完全不想干正事,这部片对不起我之前看到公车海报时的心潮澎湃。
国内还定档在我生日,假想再等一个月然后当做给自己个生日礼物似地看到这部电影,我可以想象自己心情会有多狗shi.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和编剧对第一部里好几个使我印象深刻的桥段做了糟糕的呼应。
我想到第一个secret service中的片段,lancelot被刀锋女一刀劈成两半那场。
那场面猎奇吗?
猎奇。
但场面恶心吗,其实不恶心。
我在观影的时候精神上震撼,但生理上没受刺激。
此处顺带提到更妙的第一部结尾中略耐人寻味的爆头烟花效果,这种风格的猎奇场面恰好符合片子里追求的体面感。
与此相比,golden circle里反派把手下叛徒压进绞肉机里做汉堡的桥段就显得略低级(最无语的是后来Harry和Eggsy也这么搞死了威士忌老兄...)还有一个片段是一中Harry在酒馆里教训一群欺凌Eggsy的小混混,说出了manners maketh man(不知礼,无以立。
超赞的翻译)这句某种程度上的全篇中心语,然后展现了一段精彩的打戏。
作为电影的第一个小高潮,这个片段既有视觉上的爽快感,又有立意上的价值,带出了全篇都在讲述的如何方为绅士的大主题。
第一部里导演已经设计了Harry和Eggsy前后同时说出manners maketh man的剧情,我当时的理解是同Harry一样修习到绅士manners之后的Eggsy知礼而立,且因拥有了不仅来自身手更来自人格的强大,故不惧过去难以对付的挑战。
然而第二部里导演特意重现该场景,其后接了一段Harry因为枪击后遗症而反被教训的剧情,大杀四方的装逼任务落到了statesman的威士忌老兄头上。
说实话我不能理解这样安排的任何意义,甚至某种意义上,在我看来这是对我所理解的第一部内容的一种推翻。
酷炫动作设计仍在(跳绳圈打斗还是好看的)但是我无法理解精神内核的东西很难让我回味,总之我个人不想二刷。
再就是关于前后两部片子里的女性重要角色。
第一部里Roxy的个人成长也算一条小副线,她从头至尾有目标有行动自信又自立,在Boss战里助攻还战胜了一下自我,文可像第二部里那样做泡妞和出任务的双重僚机,武可像第一部里那样通过训练继承lancelot称号做kingsman特工。
这么个有魅力人物在2里被随便发了个便当,收到的反应只有一句敬酒词。
而第二部里的几个女性人物,statesman技术员基本上用来推动剧情;反派女朋友纯属推动剧情,外加用来添加黄色恶趣味;公主人设看着最不爽,第一部里那种仿佛赢得知识竞赛后奖励的小蛋糕般的轻佻出场已经让我略感不适了,第二部里和恋人吵个架就嗑药来放纵,整个终场都僵在那等着被救的人物描写更是完全无法给这个人物添彩,让第一男主热恋这样一个顶着公主名号却无人格光彩的角色实在是对人物塑造无益。
更遑论这人物居然还是男主角结婚对象。
总体来说,可能是因为我英语水平不够,对无字幕电影天然不亲和,我的观影体验不算佳。
从观赏需求上看,golden circle里有不错的场面,但没有亮眼到第一部里教堂杀百人那样,如果被剪掉会让我感到特别可惜的片段;从精神需求来说,这片子里也没有第一部里可聊以自慰获得精神鸡汤的故事内核。
最后再是一些我随便的吐槽。
我个人认为这部片子的一大问题就是导演编剧都不走心(不管他们实际走不走心,反正看起来就是不走心…)从发的随便的便当,到人物随便的反应,到随便的剧情设计,整部片子仿佛是创作者顺从恶趣味而任性推进的。
没有观众不喜欢被手段高级地讨好,尤其是看续作的观众。
我们对即将到来的影片心怀期待,且已有幻想,故而我们因所获非需而受创伤的可能性往往比一片空白的新观众要大的多。
例如我,我就想看kingsman们那种仪式感强到做作的绅士做派,结果statesman大抢风头;我就想看Colin Firth穿着西装端着架子特别从容地耍帅,结果Colin居然小鸟一样哆哆嗦嗦,还老打不过人家,虽说脸叔演技真的不错,失忆那段纯得让我联想了几个pwp来表示欣赏;想看My fair lady式的James Bond里My fair lady的那趴,结果这部分基本没有,结局剧情还走得那么死;想看英美各年龄各款的男性荷尔蒙碰撞,说到这里我真是无语了,钱老板就出来走了这么个过场就完了,没打几架就算了,起码冻起来前好好地跳个舞啊,那随便挥的两下太不给发挥余地了…说实话普通观众如我,只要得到了想要的,我就愉悦了,我愉悦了,自然就不会有上述那么多废话了。
《王牌特工2》验证了好莱坞动作片的两个现状:第一,关于坏人的想象力已经到了极限;大反派波比女士的诉求竟然是毒品合法化,还希望自己成为跟乔布斯比肩的名流企业家,一股子童真可爱;第二,死亡已经电脑游戏化了,相应的,胜利也来得跟意淫似的。
“裁缝店”特工们被电脑操控十颗八颗导弹团灭了,而掌握了这么强大火力的反派,两个特工就能彻底捣毁。
我能否简单做一道数学题:“裁缝店”两个特工战斗力大于反派总部战斗力大于“裁缝店”其他特工战斗力总和,这不科学。
《王牌特工》好歹还有教堂大屠杀这种邪气十足的段落,这部续集则让我想起了战狼——基于大国荣耀之上的优越感。
我可以理解三件套的英伦帅气,或者朗姆酒的美式风情,或者埃尔顿·约翰大唱“Wednesday,Wednesday”的笑点,但这么大的阴谋面前,艾格西一遍暴揍查理一遍强调自己“真正的绅士范”,只能说导演与年轻观众达成了合谋:你别较真,我给你看耍帅就好,大叔范的耍帅,管家范的耍帅,鲜肉范儿的耍帅,三款任选。
尤其当梅林踩着地雷唱起《乡路带我回家》、围拢过来的鬼子/反派卫队硬是克制着开枪的冲动等着被炸死,我只有“英勇就义”四个字可以形容了。
有那么一瞬间,《王牌特工2》有点往伟大两个字靠拢的意思:反派用病毒挟持了数百万计吸毒人员,总统拒绝勒索,把这些咎由自取的百万民众关起来等死。
这个冲突太精彩了,然而,摩尔大姐那么顺利地招供了“拉斯维加斯万岁”的密码——如果这个密码是假的,这片子还有救;然而这密码是真的,漫天的无人机奉命启动派送解毒剂。
我多余问一句,送去了解毒剂之后,谁给集中营笼子里数以万计的患者注射?
谁决定先后次序?
谁能保证哪个野心家不会抢了解毒剂再次勒索患者家属?
《王牌特工2》最大的进步在医学领域:它成功解决了脑袋中枪后怎么救活的重大悬案,造福了动作片的后来者。
然而这部电影以电脑游戏的方式来解决戏剧矛盾,这种方式在我这种老旧的、看着007和伯恩和碟中谍长大的观众看来,逻辑四面漏风,情节狗屁不通。
从娱乐性来说,这部电影几乎达到了满分——尤其片尾艾格西跟公主结婚,唐家三少的网络小说也就是这个结尾水平了。
然而从电影角度来说,我怀念007那种独力挽回帝国荣光的冷峻勇气,怀念伯恩那种冷酷拥抱弃子命运的血腥执着。
至于特工艾格西,他还是个宝宝。
《王牌特工》某种程度代表着一种电影的新方向。
往大的方面说,这种新的方向和许多游戏、电影一样是面对新兴的年轻一代,大公司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产品进行二次元文化的融合;往小的方向说,是商业电影对更年轻的视觉形象上的主动靠拢。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这种方向性的痕迹不断增多,从井喷式的漫威电影到不断涌现的游戏式画风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化扩张的征程上,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工业也在学习不断地向在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一代的审美贴近,以期焕发新的活力。
《王牌特工》可以说是这种方向中的成功例子。
和以往的特工片不太一样的是,在王牌特工里没有那种苦大仇深式的政治映射,也缺乏像007或碟中谍为代表的那种俊男美女配对,就连拯救世界的英雄也变成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种男孩和男人的混合体。
延续这种设定,《黄金圈》情节更加诙谐幽默,动作设计更加刺激,想象力上也更加夸张离奇。
从片名上就能看出,the Golden Circle是对金三角“ the Golden Triangle”的变形,而片中的毒贩也一改以往的凶狠凌厉的东南亚男性,变成了咩姨,朱利安摩尔。
充满糖果色彩和儿童装饰风格的毒枭大本营巧妙地占据了吴哥窟式的废墟,让影片的荒诞气质中露着卖萌的俏皮感。
而片中的大危机更是和叛逆的青少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为有趣的是,一改以往脑满肠肥的反派梦想,这次朱利安摩尔饰演的毒老大的梦想是让大家承认她的事业和价值。
这种通常只会出现在主角身上的梦想被安放在一个反派身上,不啻是一种略带讽刺的调侃。
而我们的主角“蛋蛋”,依旧延续着上一部那种混不吝的气质,不同的是,在导师死后,陷入爱情的蛋蛋身上也出现了稳重浪漫的一面,虽然嘴上不饶人,关键的道德选择时刻还是做得可圈可点。
如果说上一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孩如何面对世界成长为男人,那么这一部无疑就是刚刚步入成人世界的考验了。
很不幸地,这个考验一开始就表现地极为残酷,让我们不禁对蛋蛋这个帅气而苦命的孩子充满了期待。
然而根据类型片的要求,我们的蛋蛋还是要鼓起勇气去面对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毒枭们。
一无所有的他和梅林来到美国,找到他们在美国的同盟,颇有种林黛玉进了贾府,又是欢喜又是愁的感觉。
美国的兄弟们都有那么点直男癌,对着西装笔挺的英国特工忍不住冷嘲热讽,好在有个还算谦和的老大维持了和平。
然而不幸的是,蛋蛋又因为执行任务惹恼了女友,这种不接电话不回短信的做法证明了全球的女性都有着一种共同的秘密文化。
遥想当年,把蛋蛋从底层拯救出来的哈里,几乎是他的半个父亲加半个老师。
没想到还没携手走多远就一命归西,剩下可怜的蛋蛋独自面对险恶的成人世界。
本来我们以为哈里的死大概是那种“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的套路,但是天使没见着,酗酒吸毒的人倒是见了不少。
于是编剧脑洞大开,曾经死翘翘的哈里自己化身天使再临人间,一时间又是金风玉露的戏码,让美国的同行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的技术先进,能不能拯救世界不提,先把世界感动的一塌糊涂再说。
我们都知道《王牌特工》在动作上的设计借鉴了大量的漫画风格,呈现出独特的视觉震撼,对传统的动作片而言是个极大的创新。
而这一部《黄金圈》不仅在动作上延续了这种风格,连故事也变得童话感起来。
一面是是帅气酷炫的打斗,一面是软化人心的浪漫情节,这种外焦里嫩的观影感受让人一面心跳加速一面流下眼泪,一部商业电影做到这种地步,夫复何求。
一般的观众走进电影院,期待着电影带给他们惊喜,智力上的惊奇和情感上的喜悦。
客观来说,《黄金圈》把这两个任务完成的都还不错。
复杂而精彩的动作场面、惊险刺激的情节推进、诙谐幽默的人物形象、触动真情的情感呈现,这里面都有包含。
所不同的是,在你亲自去看这部电影之前,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英国文化中腐文化是多么的高深莫测,目眩神迷,而这种穿越生死的卖腐又是多么的梦幻软萌。
当你以为导演用特立独行的设定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后,童话般的粉红戏码又把你的心脏丢进湍流之中。
这种过山车样的心灵和智力上的刺激简直是心理马杀鸡,让什么三生三世什么纯洁心灵都不得不感慨,本以为只是输了制作,没想到连最大的玛丽苏卖点都输的一点不剩。
你以为他们只是输在了工业上吗?
错!
他们输在了文化。
对于新世代的观众而言,大英帝国的腐文化简直是取之不竭的宝藏。
邦德和阿汤哥已经在屏幕上抱了太多的女人,喝了太多的香槟了。
观众很快就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苍白和无聊,而对于童话和梦幻,却毫无抵抗力。
毕竟我们都是喝着可乐,看着迪士尼长大的观众。
而可以想见的是,后面的《王牌特工》还是会继续自己的优点,在可爱和搞怪之中继续卖腐,让我们永远沉迷在西装笔挺的英国特工之间的对视,一眼万年。
首先要恭喜《王牌特工2》,它成功地超越了《猩球崛起3》,成为了本年度第一令恶心我的外语片。
如果说《猩球崛起3》里的政治正确,“爱与和平”已经够让我尴尬的了,那么《王牌特工2》中“爱与和平”则更胜一筹,已经不是尴尬,而是让我愤怒了。
哦,这还不算,电影还自作聪明地耍了一把好莱坞式的政治偏见,请允许我说,简直把虚伪发挥到了极致。
这么恶心的片子我就不顾什么剧透不剧透了,简而言之,挑反面和配角们简单说一下:一个走时尚复古风格的大毒枭,在柬埔寨丛林里建了一个70 年代复古风格基地,整天琢磨地不是怎么挣更多钱,而是心想我一个这么成功可爱的商人,却不被世人所知实在太遗憾了。
So,她在她卖的所有毒品里都加上了慢性毒药,然后用解毒剂去要挟美国总统,要挟什么呢?
要挟把毒品正常化,解除毒品禁令,她甚至还要求对毒品征税(黑人问号???
)请注意,大毒枭在片里的台词(我记不清原话了,大意是这样的)“糖上瘾的程度是毒品的8倍,但是糖却是合法的。
”Excuse me???
糖吃多了是对身体不好,可糖上瘾了顶多让人胖!
引发慢性疾病!
那糖上瘾了会让人致幻嘛?
糖上瘾了会损坏神经嘛?
糖上瘾会把人变成疯子嘛?
糖上瘾了会让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嘛?
那人对空气才上瘾呢,一会儿不吸气就死了,你怎么不拿毒品和空气比呢???
好吧,好吧,这毕竟是一个反派,为毒品说话,情有可原,符合剧情,暂且不追究。
那么接着总统那边什么反应呢?
好嘛,在这个影片的设定里,对这位总统的设定也是反派的。
为什么呢?
因为总统的反应是——太好了,借这个机会正好把全国的瘾君子一网打尽,彻底消除我国的毒品隐患末了,总统还神气的来了一句“从来没想到政治是这么简单”同学们,尽管这位总统是位瘦子,但是你从这个办事风格,谈吐语气,表情神态,以及满头金发是不是发现有点似曾相识?
是的,我也觉得,这是不是在影射现任总统特朗普?
是的,到这里为止,我还是只是担心,“是不是我太过敏感了?
”请注意,这时,总统的女顾问慌忙站出来,督促总统赶快和女毒枭签订协议,拯救这一批人的生命吧!
是啊,熟悉不熟悉,爱与和平,又出现了。
当然了,那些吸毒的人虽不至死,但是你和毒枭签协议,那不就意味着毒品合法化?
你作为一个正面角色,你提的意见不应该是一面与毒枭周旋,一面赶快派人把解毒剂搞到手???
好嘛,最后剧情发展,这女顾问其实也吸毒了,请注意人家的台词(记不清话,大意如此)。
“总统先生,我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为你工作,没有毒品我做不到啊”WTF???
压力大的人多了去了?
人人都选择吸毒了?
所以你吸毒就情有可原了?
所以你就无辜了?
所以你就能加入“爱与和平”的队伍政治正确了?!
这特么宣扬的什么价值观?!
这还不算完啊,当主角一派大获全胜,把解毒剂派发全球,女顾问被解救时的一个站相让我忽然恍然大悟!
这服装,这站姿,这特么不是希拉里嘛?!!
可悲啊,好莱坞这帮白左、“精英”到现在还没明白,特朗普当选,难道不是底层人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
可是帮人到现在还是执迷不悟,到现在还在为希拉里抱不平啊,一直努力到影片最后,总统“特朗普”被弹劾,“爱与和平”的使者——女顾问“希拉里”接任总统。
瞧见没有,什么用心啊?
巴不得“特朗普”在任上出幺蛾子被弹劾呢。
我是越琢磨越不对劲,越琢磨越生气啊。
我简单盘点了一下,该片中吸毒的角色有:男主的女朋友(因为男主执行任务要和别的妹子上床而生气,所以来点毒品解解压)男主的好友甲(一脸无辜,我只是好奇尝试一下啊)正面角色里的美国特工龙舌兰(好奇尝试)总统女顾问(工作压力大)被女毒枭抓走的歌手(好奇尝试毒品新产品)女毒枭的下属(好奇尝试毒品新产品)反面角色打手的女友(这位美女自己的解释:去参加音乐节,放松放松多正常?
)……看到没有?
看到没有?
这到底传递了什么价值观?
意思就是说你工作压力大,你好奇,你不小心,你参加音乐节都可以成为你吸毒的理由啊WTF???
而影片里那个因女友被卷入警方与毒枭的枪战而身亡,对毒品嫉恶如仇的美国特工威士忌呢?
因为试图破坏了主角抢解毒剂的计划,最后被男主活活扔进绞肉机绞死了!!!
拜托了!
男主!
这位美国特工可是救过你的命啊!!!
就算他该死,编剧你有必要把人家扔进绞肉机嘛?
寒心!!!
吼啊当然很多人会说,在美国一些州大麻也是合法滴,有些人压力大确实需要药物还缓解滴可是你知道多少吸食海洛因,吸食冰毒的人最开始吸的是什么吗?
大麻!
最开始是念头是什么吗?
尝试一下!
我能忍住的!
我压力大!
还记得几年前那个,因在银行取款机前抢劫,结果发现别人是存钱的“大力哥”嘛?
他在看守所接受采访时,不时蹦出的金句让他走红网络。
可是你知道他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嘛?
他就是对含有罂粟壳的止咳药水“大力”上瘾,喝了十年!
让曾经富裕的他倾家荡产,上瘾致幻,最后走上犯罪的道理,在看守所说胡话,让全网络上的人看笑话!
你们把电影拍成这个样子,这样美化毒品,你们考虑过像“大力哥”这样深受毒品伤害的人嘛?
你们考虑过那些因亲人吸毒而痛苦万分的家人嘛?
你们考虑过那些隐姓埋名与毒枭战斗甚至牺牲生命的缉毒警察和他们的家属嘛?
恶心!
恶心!!
恶心!!!
剧透预警。
主要反派这一部比较low,不管是动机还是手法都难比上一部的boss的癫狂反传统经典。
开头做人肉汉堡的确惊艳了全场,后续抖出动机让人眼前一亮:贩毒的还想做全球名人?
然而手段展现后B格瞬间跌至冰点,全球下毒然后拿人命做筹码和政府谈判?
然后大家一起抢疫苗?
这套路实在太常见了,当代恐怖分子都不屑于这一套了好不好。
反派这套路一出,直接把本片从特工电影的新锐拉低成看腻的套路大片。
本来作为角色特征的喜欢机器人多过人类也仅仅止步于养了两只机械狗,感觉本来是个有很大空间的角色,但是都被浪费了。
特工威士忌的跳反本来该是一个爆点,但是前期铺垫太少,威士忌就贡献了两场动作戏,观众和这个角色还没有什么情感联系,而且一点铺垫没有,真的是毫无道理的就被变成反派了,跳反跳的让人措手不及,要是可以这么简单粗暴的话,梅林下一部能不能不讲道理的说自己其实才是大反派?
和上一部小加在kingsman总部下毒反杀那一幕比起来高下立判。
老哈(加拉哈德)的回归可以说是全片唯一的亮点了,但是回归后于文没有了展现英国绅士风的机会,枪杀威士忌的时候我本来以为终于轮到加叔秀一波智商了,然而就像前面说的,威士忌的跳反是毫无铺垫的,所以加叔根本没有空间去做推理,于是结果看起来就像是加叔脑子一抽看威士忌像坏人就一枪把他崩了,结果瞎猫撞死耗子威士忌真的是个坏人= =。
于武戏上不知道为啥要设定刚恢复过来有副作用,给了个剧中时间40多分钟的减状态Debuff,结果到了最终决战才给机会大展身手,这是怕抢威士忌的戏份嘛?
就为了这个塑造失败的特工威士忌的话,那真是亏大发了。
而且就是到了最终战,我感觉这个debuff都没有完全解掉,因为老哈拿着扫雷器开路,结果居然扫漏了一个= =,然后梅林就为了救大家光荣牺牲了,这段靠country road强行煽情也是很迷。
世界观上引入了联邦的男人(雾)Statesman这个新组织,然而我觉得导演和编剧根本不懂什么是美国精神,对statesman的刻画仅停留在牛仔帽、套索、左轮手枪和威士忌(酒)这些流于表面的玩具,而没有像上一部的西服雨伞一样,透过道具去深入刻画民族气质。
我能理解系列电影进入二部之后急于求变的心态,但是如果导演压根不懂什么是美国精神的话,那不如压根不要引入statesman,好好在擅长的英国绅士精神领域进一步深入,从亚瑟王传说上再取点梗玩玩,好过这一部为了statesman舍弃绅士精神,结果搞了一批空洞无比的美国特工。
当然动作戏依然是很赞的,一些玩梗的小道具,讽刺搞笑桥段的设置等都很赞,导演擅长的暴力美学也依然健在,剧情虽然流于俗套但也没有大的过失,当作套路大片去看的话还是可以的,就是不建议抱上一部那么高的期待了。
总结来讲动作戏可以,道具设计维持水准,剧情从顶级创新沦落至俗套级别。
5.5吧。
其实本来statesman走emtional路线就可以,塑造成一批重情重义的热血男儿来呼应kingsman的冷静沉着,然后kingsman的表面冷血之下有着大小加拉哈德这样的暖男一点则可以成为两组织最终跨越隔阂的突破口,还能呼应小加最后打破kingsman规则迎娶公主的结尾。
可惜了,导演明显就不喜欢美国,却要为了求新强行引入美国,所以说,你自己都不喜欢的元素,拍出了想让别人喜欢,那是很难的。
挺差的电影。
因为我对打斗特效无感,所以不给那个加分,就看剧情,太烂啦。
我最讨厌的是里面莫名其妙的进展,主角第一次拿到药不好好收着捏在手上……这也太不专业了吧……这个对特工的想象就像皇后娘娘的大饼,空有高科技,没有专业素养。
最后的大戏就两个人上去打了?
连个远程支持的人都没有?
前面还帮忙的干姜水,后面她很忙么?
之前可以黑进意大利的基地,后面就放弃治疗了?
这让我觉得是为了加打斗戏份而打斗。
当然感情线苍白无力不多说,男女主令人尴尬,cp感都没有男主和男配强。
男主的失误间接害死了自己的特工伙伴和一个普通朋友,对前者还洒两滴泪水,后者干脆就没有提。
最气的是洗白吸毒,给吸毒的人特写都是感情受伤所以去吸毒,一时好奇所吸毒试试,工作压力太大所以需要毒品,音乐节谁不吸毒呢?
🙄🙄 吸毒的人也没有得到任何惩罚,主张禁毒的总统和威士忌特工都变成了反派代言人。
我也觉得应该救那些被病毒控制的人,但是也不要这么轻飘飘得带过吧。
我以前总是看评价好的电影,这让我错过了多少吐槽的乐趣啊!
不知道为评论区有那么多骂第二部差的人,我看大家评论到后面甚至有点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茬的感觉了。
王牌特工有一个特点特就是编剧让人领盒饭说死就死,毫不留情,我想问一句,好人一个个活的好好的,还有啥意思?
jb死了我应该是全电影院最难受一个了,但是你跑这骂编剧骂电影差是什么心理?
融入美国牛仔元素不觉得很酷吗,一直英伦礼仪看久了也没什么新意,所以statesman 也蛮酷的,没啥吐槽的。
第二部重新建立新的格局,有新的立意,看的很燃,很感动,没毛病,对待自己喜欢的电影严格一点挺好的,但是没必要刻意去黑它,越看评论越来气,就来说两句,支持点赞,不支持也别故意去黑。
总之第二部有优点有缺点,但还是观影体验很棒的,换个别的导演还真不一定比这个好呢。
大量剧透大量剧透不如说这影评就是剧透,想看的小伙伴建议你们看了剧透再考虑看不看电影。
会感激我帮你们节省票钱的。
笔芯以下剧透:一个表演型人格的女boss是个贩毒的,她实在是太想出名了于是搞了个大新闻,在她所有的产品里混了一种病毒,这种病毒可以分阶段慢慢把吸毒的人折磨死。
男主和他的小伙伴以及他的新伙伴一起调查这个事然后中途和自己的女票吵架了,这时候全世界瘾君子都中毒了然后女boss威胁联合国总统说如果不让她出名她不给解药让所有的瘾君子去死,总统大腿一拍说这是好事儿啊,这下轻轻松松就解决了全世界的毒品问题还白赚一政绩我们就假装答应那个女戏精然后把那些吸毒的人关在一起拖死。
(给总统鼓掌👏)好,然后高潮来了,男主的女票就是上一部那个公主因为吵架心情不好溜了点东西玩脱了,于是男主就带着老帅哥(没错他活着)和间谍版贾维斯(很不幸他也挂了)去女boss的基地抢解药去了,他们成功的抢到了解药的时候,这部救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新伙伴西部*女朋友死于毒贩抢劫*爱使鞭子*老牛仔大帅比反水了,阻止主角拯救世界(的瘾君子),然后主角和老帅比二打一也就算了还把人扔到绞肉机里去了,人家做错了什么!
最后男主高高兴兴的把解药发出去了,女主角也得救了,全世界的瘾君子也得救了他们恢复的一瞬间背景音乐响起了country road ,teak me home可去他妈看到一个瘾君子回家是个什么日了狗的心理,最后的镜头是男主娶了公主殿下,over。
玩再多的镜头,设计再精美的道路,拍再流畅的打斗都盖不住剧情的一股三观不正的shit味,想想那些为禁毒抗战在第一线的人,想想去年的湄公河,瘾君子算什么受害者,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洗白。
话就说这么多,再写下去要骂人了。
希望能帮助到那些还没来得及看的小伙伴。
上一部是情景有趣而主角严肃,这一部是主角主动逗比制造有趣,调调卡通多了,有点80年代老式漫画片的感觉,新武器也是。
马修•沃恩把“主角动作幅度不大而靠摄影机疯狂旋转制造眩晕酷感”的打架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应该在《X战警》也玩一次。
跟公主竟然不是一夜情而是谈婚论嫁,隐约感觉给第三部立了旗。
007厕所打架算什么,金士曼的绅士要趟下水道、被狗追得乱跑,西装烂了不要紧,只要有一颗绅士的心。
政界曼组织更大,装备更多,但跟金士曼一样心疼坏人,关键时刻还是只放两三个人突突突出任务。
徒弟成长差不多了,于是跟师父关系对调,换师父来一段二次成长,很可以的。
仍然是一流的礼仪课程,上回教穿戴这回教吃喝,等拍到第十部可以剪出一套教学片。
高科技还是美国强,起死回生不慌张。
但就像大多数美国科技,有不得了的漏洞,还得英国人出马打补丁。
黑美国的还多着呢:美国的内奸比英国的猛,美国的政客比英国的坏,美国的酒吧流氓比英国的凶,美国的妹子也比英国的……喜欢自吹自擂、爱上电视出风头、请客人吃汉堡的一定是坏人,也一定不经打。
机器画的黄金圈圈还没有我手画的圆,强迫症无法忍。
像我这个年纪的,听到特基拉第一反应肯定是吴宇森和周润发了。
社交网站已成为特工暴露行踪的最大隐患。
埃尔顿•约翰的作用就相当于《星际特工》的蕾哈娜吧。
装追踪器不给看是对的,明显是教唆犯罪嘛——只不过不是信息犯罪。
绞肉机这么生猛也能上,《力王》修复重映不是梦。
Kingsman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电影,许多人给了不少定义有人说是超级英雄电影,科幻电影,或者间谍电影。
但对我而言,我觉得Kingsman第一部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动作片。
我对于这部片的类比,我喜欢用这两部一部是
赶尽杀绝 (2007)7.42007 / 美国 / 动作 惊悚 / 迈克尔·戴维斯 / 克里夫·欧文 保罗·吉亚玛提另外一部是
疾速追杀 (2014)7.82014 / 美国 / 动作 惊悚 犯罪 / 大卫·雷奇 查德·斯塔赫斯基 / 基努·里维斯 迈克尔·恩奎斯特Kingsman固然有自己的幽默,一些附着在核心以外的经典元素但是对我而言,我现在回忆起Kingsman第一部,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Kingsman第一部有着非常非常厉害的动作场面。
主要是Colin Firth的教堂场面(据说国内版本删减掉了lol···)如果没看过的,可以在B站这里看到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25855/一部电影里有一个巨大的亮点外加其它元素完成度很高的话,就成为一部很好的电影了,Kingsman 1代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相比之下,第二部并没有这么突出的亮点,虽然元素和1代类似,塞了一堆大牌演员,但是并没有产生任何1代那样的效果。
这一段Church Fight,可能会被许多人低估了其指导意义,但是通过看蓝光里对于这一段的解释,你会明白从设计到拍摄和制作这一段打斗废了多少心思。
一部电影的打斗,需要的是制造一段混乱,然后用高节奏给主角带来威胁,然后让主角处理威胁。
拍摄打斗需要的是控制混乱程度。
John Wick电影里,导演喜欢使用的是一种我认为可以称为“中等长度镜头”的拍摄法,就是主角不停的移动场景,每次移动场景的时候进行摄影机角度的切换和剪辑,但是在每一个场景里,会用几秒到10几秒甚至一分钟的时间来解决多个威胁。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58433/?from=search&seid=3305857799142108587Shoot Em Up相比,用的是非常浮夸的大量剪辑来拍摄动作场面的,包括抱着莫妮卡贝鲁奇一边啪啪啪,一边啪啪啪。
也是属于高速剪辑动作片的代表之一,可以说是类似的很多,诸如动作电影如叶问,或者是像Bourne系列,都喜欢如此。
Shoot em up我找不到具体国内的视频,只在B站找到了整个电影的介绍: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58433/?from=search&seid=3305857799142108587回到Church Fight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25855/Kingsman这一战,首先,音乐选的好。
在John Wick举例的那段视频里,John Wick在夜店里,用迷幻的电子disco作为背景音乐配上快节奏的动作,让整个过程快感十足,尤其配上了混乱尖叫的人群。
Church Fight在配乐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Free Bird这首歌的名字本身对于当时Colin Firth受影响而暴走就有着指向性的寓意。
而且开篇歌词ïf i leave here tomorrow would you still remember me”对于Colin角色的命运也有着预示。
更不提后来Lord I can't change的歌词仿佛是被控制而狂暴的Colin内心的呐喊。
而且事发地点从二代才知道,就在阿拉巴马州附近,也是Lynyrd Skynyrd另外一首成名曲《Sweet Home Alabama》所唱的地方。
其次Free Bird是一首非常冗长(9分10秒)的曲子,从开始的缓缓的琴声到后来转摇滚再转Solo,一首曲子里包含了N种风格,而且节奏完全不同一,感觉只有即兴Jazz才这样表演的。
这首曲子作为这一段打斗的配乐简直是神来之笔。
此外然后进入了Church Fight,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通篇长镜头,其实并非如此。
在看Special Feature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对着镜头开枪的火花是剪辑点,把人扔在地上被打死,剪辑,特写别人的死状都是剪辑。
爆炸,镜头被挡,只要镜头离开了Colin差不多都是剪辑。
整个一个场景的剪辑其实非常多,这一个打斗也是无数中长和短镜头剪辑拼接起来的。
但是我不得不说剪辑的相当精妙,是少有的故意隐藏剪辑让打斗连贯的一种拍摄方式。
但更是厉害之处在于,使用的是移动相机,而且移动的相当精细,追着主角,主角被打到一旁,镜头跟着拉到一旁,主角用力往镜头左边桶,镜头跟着武器一起桶向左边,一个人被打死,镜头立刻再跳回主角来拍摄下一个威胁和主角如何解除威胁。
你现在再看一遍,你就会发现,其实有许多许多数不清的剪辑。
咱们再看一遍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25855/其次,我之前说的一些优秀打头镜头有的元素这里都有了。
遇到多样化的威胁,用各种武器多样化化解,高节奏,而且多种镜头表达(镜头跟着武器走,主视角镜头,尾追,动态镜头)这一切,配上Colin叔的反差美(西装长腿美大叔来演打戏)造就了一段非常惊世骇俗的10分钟(前面的铺垫,6分钟打斗,几分钟的收尾)。
(再一次的,没想到国内居然把这一段在国内剪了·······哈哈哈哈)换到第二部,我觉得混上了美国人,这因该混入不同风格的打斗,用同样的拍摄手法换场景来演绎动作桥段。
然而并没有。
第二部里,特效大于拍摄手段,战斗就靠舞蹈式的耍枪啪啪啪,虽然众星云集,cast雄厚了无数倍,但到底这部片子在第二部沦为了路人片,回忆起来除了Elton John带来了一点喜剧感和亮点,这一部完全是砸牌子。
而且我特别喜欢马强,就这么给莫名其妙的弄没了。
所以从动作片眼光来看,第二部已经差了太远。
其余的元素上其实也差了不少,但是不提也罢。
为了黑贵国总统不惜让嗑药也变成天赋人权,可以说是三观非常不正了……但是更大的槽点是,这一集,大家,真的,都很蠢。推动剧情发展的唯一途径好像就是让所有人智商下线,讲真,这么做很老土。
比第一部弱掉了。但作為一個動作片不適症患者,這個系列的動作還是挺好玩的,加上有男神,我願意再看二十集!
唤醒记忆总是需要戳到最痛的过往,他忘了受过的憋气训练、指导的餐桌礼仪、出生入死的无数场任务,唯独记得一脸稚气时,用枪指着自家的狗。那是他成为绅士特工的第一课,割断人间的情爱牵扯。所以才在小伙子婚礼时笑得开心,有人替他实现了蝴蝶梦,尽管前路凶多吉少,却不愿让他经历自己那空白的孤独。
大型毒品推广片,只差让巴勃罗当总统了。完全不入流的烂剧本,只有特效和动作设计勉强能看。
快,到你装逼的时间了。
我等兩年多就是等你滅完我團還給我拆西皮的?導演是不是並不清楚第一部成功的原因 硬是把之前幸好沒用到的俗套爛梗又全都撿回來了 這續集拍得就跟接盤山寨的似的 美國特工連名字都跟鬧著玩兒似的...
狗尾续貂、画蛇添足、滥竽充数、虎头蛇尾…怎么形容这部续作落差之大都不过分。前作有多好看,这部就有多烂。敷衍神棍又花哨自大,不仅剧情充斥着毫无逻辑的俗套,动作戏也难以差强人意。全片加起来也不如前作教堂屠杀精彩爽快。不仅浪费卡司,更是把脸叔的角色也毁了。连笑点都分外尴尬。一星半
比第一部差的也太多了吧。。。
英伦绅士和美式好莱坞的完美合作,今年看过最好的。
确实没有第一部好看,主要是反派比较弱,但是还是有意思的,尤其是Elton John简直太棒,戏份还特别多!
男主没脖子科林叔是世界上穿suits最帅的男人没有之一以及嗨得能在电影院蹦起迪来
第一次看4DX献给了这部电影,科林叔明显老了,然而我还是那么爱他,永远是我心中的MR.DARCY。。。顺便吐槽下,4DX进场送一包零食,刚吃了几口上来飙车椅子晃的差点把吃的吐出来。。。
看一部傻里傻气且一点都不好笑的动作喜剧简直就是折磨,更何况它自己觉得自己特别好笑。唯二可说的点就是英美关系和毒品政策。本片有任何圈钱以外的必要做成3D吗?
被那个内窥镜视角的镜头震惊了,尺度也太大。。还是以为小朋友们看不懂。。。
还好,看到踩地雷那里,理解不了。
58/100 场面调度和美术设计依然很强。
三个字总结第一部,是“屌爆了”。三个字总结这个这个续集,感觉哪哪都是“扯犊子”。
kingssuperman 爽片标杆
有些设置实在多余,最尴尬莫过于蛋蛋说他有女朋友然后脸书说他被射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所以想说啥?没爱过没结婚过的人生没意义?那还强调什么骑士精神拯救什么世界啊?
完全不如第一部,有些地方嗨过分了比如说Elton John或者阴道定位,离谱的有点出戏了。动作戏方面又有了很多机械设定,反而没有了弯刀女那种畅快淋漓体验。另外钱老板、贝瑞、督爷几个大腕纯粹打酱油,科林叔和红毒蛇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