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灾日月
The Days
导演:西浦正记,中田秀夫
主演:役所广司,Nobi Nakanishi,竹野内丰,小日向文世,小林薰,音尾琢真,光石研,远藤宪一,石田百合子,泉泽祐希,丸山智己,六平直政,小木茂光,铃鹿央士,渊上泰史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3
简介:该剧共有八集,描述日本核灾后人心惶惶的关键七日,并分别从政府、企业与冒险犯难的现场人员观点出发,透过严谨的资料搜集,真实还原事发经过,并尝试解答一个问题:“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日本宫城县栗原市发生九级大地震,震度最高到达7级,距离三陆海岸130公里范围皆受重创。日本多个岛..详细 >
佩服东京电力这样的私人企业以及下属公司里,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还有这样坚守岗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员工,日本也因此没有被一分为二,对于日本他们是英雄。不知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会被怎样处理?核电站是一把双刃剑,这么多年人类的发展就是把自己逼向死亡的过程……
上层的人在犹豫,底层的人在拼命,中层的人在摸鱼。
好漫长的剧。。这就是个供电公司吧不是军队吧,那些动不动就道德绑架甚至直接叫人去死的人是怎么好意思的???首相怎么从头到尾一点能力都没有就像个哇哇乱叫的巨婴。。。整部剧的日本人从头到尾都有种奇怪的劲。。
虽然和大多是日本片一样磨叽,但对三处情节印象极其深刻。1.事故刚发生时,所有人在堆积如山的技术文档里翻找解决方案,但没有。2.让无数人付出惨重代价都不能修复的冷却系统,在最后一刻恢复了运转,但,至今没人知道原因。3.厂长在最后一集的独白,是我们建造了这个核电站,但当它失控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对它不停注水。 人类发现创造的东西一旦失控,最后只能抓瞎以命相拼。AI也会如此吗?
一部聚焦福岛核泄漏的“伪纪录片”式的纪实剧,但并没有拍出核泄漏该有的严重性和紧张感,对于东电和政府的错误决策从而导致灾难的因素不能说没有描绘,只能说是轻描淡写,转而更多地往不可抗力和人力有限等方面引导,这种不深刻、不彻底的反思聊胜于无,也造就了如今福岛危机依旧没能被解决的现状;剧情方面中规中矩,救援的过程也还算专业,但是无聊无效剧情过多,比如失踪员工家人的剧情;总体来说中规中矩,但依旧没有多少反思的内容,十年后依旧没能处理好福岛的日本,让我更坚信他们没有能力、毅力和决心去处理好 @Netflix
在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加持下,整个故事却显得沉闷甚至乏味,因为他们忘记了此类题材最不可或缺、最能让人共情的内容:灾难中民众的生活。
老实讲,我现在已经不关注那天发生了什么,我无语的是之后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已经听够了你们有多么多么苦,如何如何在反思,如果没有行动上的反思,所谓的反思不过是一句混淆视听的空话。——摘自网红主播"小片片说大片"
根本就是人祸好吗!还洗呢,洗个毛线,用被排放到海里的核废水帮你们倭寇全国,全家,全身洗吧!
一部電影的内容,拖這麽久
与切尔诺贝利相比缺乏戏剧性和个人风格。但THE DAYS针对不同的方面,纯粹是从危机应对者和政治的角度来看。管理的复杂性,可能出错的一系列事情,工作人员做出的牺牲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出色的摄影,尤其是第1集让我大吃一惊。清晰的旁白,没有过度戏剧化。演技完美,配乐很棒。对日本政府和东电上层的无能也做了很好的体现
太散了
小日向文世生动的诠释了日本政坛有名的“暴躁菅”,被无能官僚逼疯了。
和切尔诺贝利差太远了…比documentary信息量少,比drama戏剧性少,有点不三不四
低配版《切尔诺贝利》,从特效水准,人物塑造,讽刺程度,氛围塑造,选取角度,讲述方式均比《切》差了一大截。如果单纯当纪录片还原来看还可以,当个剧看总感觉很冗长。加上现代科技进步,防护手段太多,也很难有《切》那样震撼的镜头。讽刺也仅仅停留在公司照顾面子这一点上。个人很难理解的是有可能危害到整个国家三分之一的灾难,前七集几乎没有外援,到第八集结束才开始派军队和帮手,之前所有压力都在一个电力公司上,如果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怎么办?而且最后一集节奏太快 还加了一段反思,实属是草草了事的感觉。
人类最渺小最可悲
日本传统的强集体主义已经影响不了现在的日本年轻人了。神风特攻队已成绝唱。
贴于事实,卡司阵容强大,小日子也算真诚。
很日本的慢节奏拍摄手法
八集的体量都没看出干了些什么,还加那么多煽情的慢动作。企业性质在这场灾难里是不是限制了救援能力?还是不可说?反正日本人民也是巨能扛压的。反而是最后的几个自卫队和美军的镜头,以及几分钟简短的回顾算是看到了正常的片子节奏。
能拍出来,就比遮遮掩掩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