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迷恋一些地名,两个字的,三个字的,或是六七八。
由此,不管是叫做<迷失。
鼓浪屿>的书,还是一首<飞往札幌的班机>或是那部<池袋西口公园>,都赠我幻想。
想过要去很多地方,却终日在方圆几十公里内徘徊。
京都的樱花,小樽的雪,冲绳的星型沙,希腊的纯白与蔚蓝,布拉格的广场,威尼斯的河,仿佛都遥不可及。
于是继续,看着关于这些名字的书,关于这些名字的电影。
这一次,我在梦游夏威夷。
这些绝谈不上知名的演员,最本色最清新。
这样的电影,昏昏欲睡会有,感动到哭也会有,想掀桌子大骂进度怎么这么慢也会有。
却仍能坚持着,耐心着,为如此自然真实的影片鼓掌,落幕之后留下的,比呈现的更多。
像睡前妈妈讲的故事,细碎,轻声。
如同没有修饰。
发现台湾成长电影与日本片风格趋于一致。
海浪,夏天,少年,必备元素。
缓慢,不管台词或是镜头。
安静,不管演员或是风景。
年轻,无奈,有时残酷,有时明媚,其实他们都含混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吧。
海仍是台湾的海,夏威夷在哪里?不过是两个服兵役的台北少年,一场退役前的holiday dreaming。
阿洲,沉闷而憨厚;小鬼,挥霍而嬉闹。
他们瘦而黝黑,唱着兵营里的歌,翻着兵营里的墙。
印着HAWAII的T恤,短裤,烈日下的单车,名为小苹果的槟榔妹,神智不清的小学同学欣欣,持枪逃走的昆河。
梦见小学同学死去的阿洲,带着某种预示与寻找逃兵的任务,离开了兵营。
两个少年,把这最后几日当作一次旅途。
小鬼依旧玩笑,花招,把妹。
阿洲找到小学时的资优生欣欣,却是在精神病院。
预想的一切偏离了轨道。
童年回忆里,分给自己牛奶喝的小女孩,拉着二胡的小女孩,拔牙时教自己大声喊的小女孩,在多年后,成为思维还停留在联考之前叫嚷着"你知不知道现在大学多么难考""每个人都等着看你笑话"的病人。
然后,三个人开始一场没有目的与方向的旅途。
被有妄想症的逃兵昆河绑架,锁在充斥火药的房间。
逃出来后,却又折回救出误以为水深呼叫救命的昆河这是令人会心一笑的一段老实的昆河,为学长烤鱼,自己拿了最小的一只;胖胖的昆河,拿着杂志上女友的照片,却没有人相信;执念的昆河,一心一意在房间里自制着烟火,在赶去为进入娱乐圈的女友放最后一夜烟火时被击毙。
这是令人唏嘘的一段。
他没有妄想症,他也没有说谎,他也不是逃兵.这场烟火,不太美不太壮烈,却是真心的见证。
也许欣欣是幸福的,单纯,幼稚,傻气,被现实的压力折磨崩溃之后,神智不清也是一种解放。
欣欣最后离开了医院,阿洲握着牛奶,递一瓶给对桌的病人- 你听见大海的声音了吗?- 你神经病吧。
究竟谁是疯子谁是正常人没有人是疯子又或许所有人都是。
青春就是一场梦游不要被打扰最好。
年轻士兵阿洲和小鬼在退伍前被派去抓一个逃兵,阿洲根据自己的梦境寻找到了多年前的国小同学陈欣欣,三个人在海边经历了一次梦幻般的旅程。
陈欣欣美丽少女,逃兵痴情胖男孩,阿洲和小鬼一个调皮一个憨厚。
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寂寞和迷茫,海风吹拂,海浪翻滚,那许多细细的愁是否也可以融进大海?
片子最后海滩上烟花响成一片,绚丽后只化作一缕青烟,随风而去。
我很喜欢台湾式的这种清新干净的电影。
整个感觉,很健康,像一杯清澈的青梅酒。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318459
好奇怪,突然想了解神经病患者的世界。
不接触暴力的患者,那样或许不安全。
想和某个活在自己世界的神经病患者聊聊天,他们活在自己的某个世界里,那里是海或是天空,他是鱼或是鸟,他活在那里,那里就会有他要的某种快乐。
不要歧视任何神经病患者,或许,你并没有他们快乐你对着想你汹涌而来的海浪大吼,啊,看,海浪多胆小,他们被你吓走了,不怕了是不是
又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梦四个人的梦或者五个人或者更多谁也不知道那是现实还是梦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说欣欣和昆河是神经病可他们却活在自己的单纯的世界里单纯的为了升学单纯的为了给女朋友准备特别的烟火最终升学的没能升学幸运的是女朋友看到了美丽的烟火可做烟火的人却不见了也许真的有心有灵犀阿洲可以梦到欣欣需要帮助欣欣也没有失望有了一次难忘的出游小鬼可能真的喜欢小苹果小苹果也性感的让人受不了也许有的只是暧昧的情愫谁也不想将游戏玩到底夏天真是一个奇怪的季节在高温 汗水 冰块中会发生很多事情像梦一般梦到去夏威夷游泳梦到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梦到没有痛苦只有快乐梦到心仪的男孩子梦到·······恍恍惚惚······仿佛一切都在向前跑又好像在倒退恍恍惚惚·······一直梦······直到夏天结束······
感觉像是一部试验电影,自言自语似的娓娓道来故事情节。
少年为了梦中的女同学不远千里从台北到台南,或许为陈欣欣做的所有事只是为了完成梦境在现实中的完美延续:在花莲艳阳高照下,美丽女孩的身姿笑容,让时间停格,忘记所有的不完整,只要当下的肆意欢笑,往后,只要安静的看着她就好,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美丽脆弱如同玻璃球般不堪一击,就让一切如梦而来,如梦散去。
结尾,阿洲回到医院,欣欣却已不在。
镜头回切病人,突然觉得,成人理解的世界在所谓的精神疾病者眼中同样的光怪陆离,匪夷所思,任何人都没有嘲笑的权利,生活本身有了各种可能才光影四溢。
太刻意。
其实我宁愿相信蓝色大门里面的轻轻爱恋和性别混淆的真实。
因为那是真实的烦恼。
可梦游夏威夷不是,或许从一开始就已经写了,这不过是一段梦。
无论是开头梦到小学同学的死亡,还是那分不清楚是真还是假的偶像恋爱,,甚至于在海边和昆河的遭遇,然后被宪兵击毙,焰火绽放。
一切就像是一段不怎么真实的梦,胡乱的拼凑起不正常的经过,却又变得那么理所当然。
那些所谓的真实的人活得却异常痛苦,把马子结果被骗钱,喜欢的槟榔妹被炊事班长泡到。
最后我们终于不知道什么才是真实?
什么才是梦?
台湾人的青春故事里,总是少不了海,也少不了当兵,这或许就是他们的情结。
这样的片子其实无论拍得如何,只要大海还在,青春还在,就值得一看。
可是导演有些企图,不停的混淆我们对于真实和虚幻的定义。
那些精神病人,那个脑袋坏了的陈欣欣,那个神经有问题的昆河,却活得单纯和自然。
如果那样更好,为什么不就那样算了?
这或许就是青春的困惑,不安。
或许只有在昆河被击毙之后,才分辨出虚幻在真实面前是如此脆弱,才明白青春不在,才企图抓住些什么,可是却已经失去,就像那个被泡走的槟榔妹,那段曾经以为不会改变的感情。
于是青春便成了只能回忆的部分,就像大海的声音。
片子有个很浪漫的名字,除此之外,也有个浪漫的故事。
过了一大半还是很一般的感觉,欣欣神经质的可爱,阿洲傻头傻脑的憨态还有偶尔逼你笑的桥段。
我想可以很轻松的看完了吧,昆河出现了,然后又消失了……“切,你有神经病啊!
”我们和阿洲同时笑了,可眼睛早已不经意的含满了泪水。
“胖子咧”我耳边一直回响着欣欣单纯嗲气的声音。
当阿洲和欣欣一起向海浪“啊”大叫的时候,眼泪也跟着哗啦啦的流出来了,好舒服。
他是个单纯的人,只想执着的生活。
可是现实却在嘲笑他,他们,我们的认真。
“你,听到海的声音了吗?
”阿洲坐在那张靠窗的光线明亮的书桌前这么问着。
立春这天,我没听到海的声音,倒是听了不少喜庆的爆竹声。
就两者背后的意义来说,海的声音也可以等同于爆竹声了。
OK,推荐下今天看的电影《梦游夏威夷》。
台湾的青春片始终是与夏天分不开啊,从很久以前跟着看的《吐司男之吻》,那个“奇奇怪怪”的夏天,还有《蓝色大门》,《晴天娃娃》,貌似哪个都脱不了“夏天”的俗。
夏天。
萌动。
青春。
枝桠。
笑声。
阳光。
阴影。
这些元素就可以构成一部低成本又叫好的青春文艺片了,也许俗,不过我喜欢夏天。
夏天的阳光明媚,夏天的海滩蓝蓝,夏天的少年少女懒懒散散悠悠闲闲。
青春总是挥霍不完的。
阿洲。
属于阳光的热念少年。
又是杨佑宁啊,平民王子,光是因为他就可以让我安静并且完整的看完这部电影了,哈哈。
他,陈柏霖,范植伟。
他们演出的电影都是必看的哦。
三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相似的气质,反正很吸引我啦。
杨佑宁和范植伟06年合作的电视剧《圣陵的星光》我也有看,里面还有李康宜,剧情不错哦,又是我一贯喜欢的慢进度"无剧情","无剧情"中的有概念啦。
SO,继续回到阿洲和梦游夏威夷。
奇怪这部电影干吗要叫这个名字的。
除了拍摄地有一半是在海边,还有杨佑宁穿的T-shirt上写着“HAWAIYI”,貌似这部电影就和夏威夷没关系了吧。
阿洲,爱喝果汁牛奶,可以跑很远去帮女孩买卫生棉,好友把MM的时候可以安静的发呆等待,执着于小学时的一点点萌动,被人打了还会帮人家说话,只要是女孩递来的食物就算是沙子和叶子也照吃不误。
憨憨,单纯,黝黑,善良,温和,俊朗。
这就是阿洲。
多好多可爱的性格^^。
好了,我承认现实中很难找到这样的boy。
青春剧就像时间里的一道伤,特别是在夏日里,就像切割开来又撒了一把盐,隐隐作痛。
这部片子很符合台湾的既定标准,也很像台湾的青春小说,描写很到位,无一例外地写到了友情,爱情,夏天,海滩,剧情却各不相同,而这一部确确实实跳出了那个被拍滥了的圈子。
人都变得神经兮兮的,那是被压抑的青春,所迸发的激情。
好像只有阿洲是冷静的,他静静地看着周遭的一切,小鬼疯着,他跟着疯,胖子闹着,他跟着闹,欣欣要什么,他就去做什么。
虽然他知道,永远也不会回到童年的时候了,那个可爱聪明的欣欣永远不会回来了。
但他仍执著地陪伴着她,而在欣欣眼里,所有的人都变得一样,只要能给她快乐。
两个即将退伍的战士,在旅途中寻找逝去的记忆。
小鬼玩世不恭,很快露入俗世的圈套,被人敲诈,他那些在军营周遍泡妞的伎俩显得像小丑,所以最后他不会再去找那个天天隔着围墙给他送吃的那个女孩。
当然,那个女孩也会寻找新的目标。
只有阿洲平淡地看着,直到退伍后,不甘地再次去找欣欣,已经发现欣欣不在了。
这种不在,比梦里的去死还要可怕,有时候人活着比死亡更可怕,不是么?
就像欣欣,永远不知道有个懵懂的少年,暗恋了她这么多年,直到现在,坐在窗前,他都能闻到海的味道,听到海的声音。
因为,他自欺欺人地认为那种爱情,不过只是一场短暂的海边之旅。
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的回忆,也不是每段青春都值得珍藏。
那些稍纵即逝的青春年华,不过是幻梦,随着海水潮涨潮落,很快就会被凡尘淹没。
阿洲回到台北,他会跟我们一样,慢慢地成为一个凡夫俗子。
《梦游夏威夷》,一部温暖的青春片。
几乎都是新人,除了杨佑宁。
(之前看过他的《十七岁的天空》,据说拿了当年金马奖最佳新人。
记得在《孼子》中也有很小的戏份。
第一印象是像极了若干年前扮演杨过时候的古天乐,但是演戏的功力比那个年纪的古要天才很多!
一直觉得他是个很淡然的新人,不如香港的那些新人如此锋芒毕露。
杨的发展轨迹折射了这些年台湾整个电影圈给人的感觉,挣扎在艺术电影的边缘,份额与影响在华语影坛的地位急转直下。
)故事就是讲杨扮演的阿洲因为一个梦去找寻儿时的同学欣欣,一个当时班里他一直瞩目的女孩,一个拉着一手好琴的女孩,一个在他拔牙时帮他消除恐惧的女孩,一个把自己的牛奶天天让给他喝的女孩,一个在他回忆中全是温暖和美好的女孩。
女孩找到了,可是因为联考的压力精神分裂,于是阿洲带着她逃出了疯人院,来到了花莲美丽的海滩边,其中穿插的阿洲的好友小鬼和作槟榔西施的女友小苹果,以及服兵役至精神崩溃的逃兵昆河的故事。
花莲的美丽海滩那一刻如同鲁滨逊的孤岛,短暂的庇护着他们。
女孩信任和依赖着阿洲,阿洲也幸福地在这个世界中保护着他的公主...温馨的电影让我回想到小学时候的那个她。
她也许是我最早的好友,亦或是记忆中最早的好友吧。
比认识Bonbon的时间还要久。
我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吃午饭,周末一起写作业,玩游戏。
后来她转学去了我们那最好的小学,我也转学了,虽然学校离的很近,家也只隔着一条马路,但却渐渐疏远了。
后来知道她进了我们那最好的初中,高中,考上了上海最好的大学。
最近我们又联系上了,偶尔在上班路上遇见,淡然的聊上几句,知道她的工作也很体面,收入也很不错。
可是我们再也找不回当年的那种感觉,也许那种亲密无间只属于那样纯真的年代,再要体味,只能去电影中慢慢回味,慢慢梦游了吧...
这显然不是一部普通的青春片,随着两位男主的视角看到了两个精神崩溃的人,女孩因为太美好而不堪重负的崩溃了,男孩因为什么都做不好而太想做好精神崩溃了。可能是反映了那时台湾年轻人的压力和迷茫吧……喜欢结尾的两个设计,1烟花绽放,胖子的生命却逝去了,青春可能就是这样短暂而灿烂。2男主教女主对着海浪大声喊啊,呼应了前面女主小时候教男主拔牙时喊啊,很温馨。只是整体节奏太慢,腾讯的画质好渣,只好三星了
小清新。
一段年少记忆,一个误会,一场错过...也许这也是青春的组成部分.也许年轻时,人人都曾经是一个疯子...杨佑宁黝黑而质朴的脸上洋溢憨憨的笑容,沉默坚韧...喜欢他在窗棂的阴影里和欣欣挥手的样子...
很清新,但是节奏太慢,看着捉急。这个时候的张钧甯一副还没长开的样子。
诶..台湾果然爱拍夏日小清新..杨佑宁好萌..
一场夏天的梦游,看到画面就想起来垦丁又热又晒的天气
典型的台式闷骚片。
梦游只是孤单扭曲以后彻底自我解脱,并不需要现实的线索,像无障碍驰行在偌大停机坪上的野兽,野得没有人能管住我~~
温馨暖人的片子。
奇奇怪怪的。不过蛮好的 哈哈
他们的连上士兵昆河逃走,上级便派出阿洲及其好友小鬼(黄鸿升 饰)找回昆河。于是阿洲趁着这次出外的机会寻找陈欣欣,意想不到的是陈欣欣也跟阿洲与小鬼一样来到了花莲。
记得还是和小飒一起看的,丫的一点也不让人快进!!!
张钧甯还是很漂亮的
还可以吧……没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想起了一位小学同学,他是转学进我们班的,刚刚来我们班上的时候就和我吵架,后来他和我非常的要好,一个暑假我和他在太姥山遇见还合影,开学的时候怎么也不见他,后来老师说他去了很远的地方,班上的同学说他死于溺水。
好吧我只是很久没看过小清新了
很可爱的片子,好喜欢影片的结局,杨佑宁坐在床边喝牛奶,夕阳洒向他,若有所思
豆娘标记的这部片子的类型竟然是喜剧==
生日那天上映的~
青春的轮廓在挣脱 逃避 追逐 做梦 一腔孤勇中 变得格外清晰。看完后总有种说不上来的伤感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