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击
Le dernier coup de marteau,我的家庭乐章(台),最后一锤,The Last Hammer Blow
导演:艾莉克斯·德拉伯特
主演:罗曼·保罗,克洛蒂尔德·埃斯姆,格莱高利·嘉德波瓦,坎德拉·佩尼亚,特里斯坦·乌罗阿,法里达·拉瓦吉,Farid Bendali,米雷娅·比拉普伊格,Víctor Sánchez,玛丽亚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西班牙语年份:2014
简介:13岁的维克多和一般青少年无异,对恋爱怀抱憧景、满腔足球热血;不同的是,他和罹癌母亲住在海边拖车,过著共享一双球鞋的拮据生活。早熟灵魂和生父素未谋面,直到母亲意外收到演奏会的门票。 维克多的父亲是知名指挥家,投入音乐巡演多年,沉浸在世界奏响的所有声息。维克多担心母亲因经济能力放弃治疗,便决定私下接近父亲,寻求实质..详细 >
放弃最后一锤,蔑视生命。放弃一颗星,鄙视晦涩高深。
节奏缓慢,从一个即将失去母亲的叛逆少年角度叙述母爱的伟大和叛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缓慢中释放情感,还是可以的,就是节奏过于缓慢慢,无法共情
简单的叙述道理的方法很好。
晦涩的欣赏不来 2015.04.17资料馆
.
#威尼斯电影节#
音乐与成长 剃头和背书包很甜蜜
#71st Venice#主竞赛 成长与交响乐
金钱在短暂而精准的《最后一击》里不再是罪恶的根源,而是联结人与人的线索。德拉伯特这个故事发生在人际关系疏远的后资本主义荒漠当中,现实、情感和梦想不可避免的缠绕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孩子的困惑和成长与成人的困境和无奈犹如马勒的第六交响乐那般紧密而有序的编织在一起,平淡、舒缓且又细腻的命运之曲最终在悬而未决的尾声里迸发出千钧力气。
这片当时觉得还是很有#威尼斯电影节#竞争实力的,平淡絮叨又有点静静的小力量一向很受欢迎。少年青春期的烦恼啊;总是很洋洋洒洒又一筹莫展,又何况是真的有烦恼。关键小男孩演的很赞,长得又像马特达蒙(果然后来拿了新演员奖),比起其他某些小男孩为主的戏已经很良心了。
太喜欢这个男孩的演绎了
一种情绪
小男孩和整个故事有《四百击》的影子,爱和希望作为一种连结个体的方式始终是诱人的。
典型欧洲家庭成长题材,看似很平淡,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演绎,音乐作为宣泄点用的挺不错,沙滩剃头的段落也很能调动情绪。
夕阳下,绚丽的云朵,沙滩上,无言的相视。被训练营选中后母亲的自豪与欣喜。奔跑的长镜头;一气之下将摩托直接开向海里;结尾楼顶的微笑。威尼斯欠你一座金摄影机奖。(真真是感同身受的一部电影
跟达内兄弟的单车男孩有点像,但真的差远啦。btw We are all suffering from “The quiet desperation"!
3.0 导演传达了太多的情绪,但很多时候不知道这些情绪从何而来,因何而起,短短83分钟显得格外漫长,讲少年的成长可是我没有看到少年在成长
可以一看
摄影完美,drama差了点,小男孩或成未来法国文艺片主力军
小男孩眼神超有戏,开场不久,便迅速跌入动人影像里。“天空群星闪烁,树上千鸟栖息,花园百花绽放”,我们站着 不说话,就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