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电影市场低迷,是因为商业炒作和高科技手段的盛行,使电影人显得越来越浮躁,狠抓电影的“形式”却忽视了电影的根本——“内容”,人们在视觉上受到前所未有的吸引和刺激,却很难在情节上产生共鸣,空洞无谓的视觉大餐吃多了让人反胃,不免对电影感到失望和无奈。
但是这部《早熟》却让观众重新燃起对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的希望,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亦是电影与观众一次成功的心灵沟通。
《早熟》虽然讲了青春期的男女一段青涩的爱情故事,却很大胆的涉及了社会中普遍存在却又很敏感的“早恋”和“性教育”问题。
但是导演尔冬升却给出了一个不同于普遍情况的结果,男女主人公没有选择分开,而是勇敢的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薛凯琪饰演的“若男”把baby生了出来,并且尽自己的全力去扮演好妻子和妈妈的角色,男主人公“家富”也同样担当起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为了他们自己的家庭吃苦、奋斗,这一切都是影片所提倡的,负责,或许是现在的年轻人与影片的主人公相比最为欠缺的。
影片的主人公开场时给人的感觉是那么青春,富有朝气,默默地关注,羞涩地相识,情不自禁的吸引,寂寞的相伴,青涩的接吻,一切都是那么单纯而美好,简单的透明,直到他们不得不迎接一个新生命的降临,爱情被推到生活的跑道,逼着两位主人公迅速的成长,坚强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有人说影片给青春期的孩子竖了一个反面的榜样,但是事实上,《早熟》却给处于青春期易冲动的孩子们狠狠地敲响了警钟。
之前的美好与若男怀孕后,两个家庭的风波,两个人在乡下艰苦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若男的一句话“原来浪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正是在告诫爱幻想的年轻人,生活是多么不易,浪漫是多么难得。
所以,责任和义务,浪漫与现实,冲动和克制,正是该片所要真正表述的问题。
很多年轻人看到这部影片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因为他们有同样的心理情绪,同样单纯美丽的爱情经历,与影片或相同或不同的遗憾,而这一切也留在心底,成为一种美丽,在看见《早熟》的一刻,被陡然唤起。
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年轻人的懵懂,纯真,顽皮,努力。
也很自然而然的表现出年轻人面对生存压力时的天真和无助,和父母对孩子真心的爱。
这个电影应该列入青春期教育必看电影,初一下学期看一遍,,高一下学期再看一遍,大一下学期还看一遍,尤其要组织家长在家长会时看,看完大家讨论。
与其得病后去治疗,不如病前预防。
以下是2005年6月5日我高考前夕看《早熟》写下的文字。
【因为爱】决定打开电脑写点东西,是因为觉得如果不把感情宣泄出来,我是不可能集中精神去看那些枯燥的历史的。
昨晚看了在家里的投影上看了电影《早熟》,感动得乱七八糟的。
昨晚整个晚上,我都深深地感觉到被一股暖流笼罩着。
我很少有这样的感觉,特别是对于港产片。
我很难在这么复杂的感情里找一个起点来述说。
因为昨天我的思想世界凿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若男和家富的爱情很简单。
他们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的画面让我第一次感到泪腺饱满。
我想到了她。
我们曾经也那样抱在一起。
那种感觉我很难忘怀。
男主人公的角色正是和我相同的年龄。
虽然我没有他的那份憨厚,没有他的那份单纯。
但我想,我们都初次体会到爱的感觉,暖暖的,缠缠的。
他们接吻,那么轻柔,那么美妙,带我回味着那时候舌尖的感动......我一直在憧憬着高考过后我和她可以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我会对她很好很好,享受着欣赏她幸福的表情。
虽然我不止一次对她的忽冷忽热感到无法理解,但是我还是很爱她,享受她身上的味道,享受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
我也难以自拔地对自己说,我要把我的整颗心都给她。
昨天我没有复习。
我上午央求爸爸开车送我去天河,说要去看书散散心。
其实我是去买材料。
我打算给她做一件礼物。
下午我把一条牛仔裤剪得粉碎,性能超群的万能胶不只一次地粘住了我的手。
最后终于大功告成。
我挺为我的创意而感到骄傲的,因为出来的效果实在是很帅气。
我抱着成品沾沾自喜,想象着她看到以后惊奇和感动的模样。
我想,我对她好。
给她这么多,她一定会感到幸福的。
我们很久没有联络,高考成为了不联络的最充分的理由。
她的生活很精彩,很可能忘了我。
而我除了对这课本就只想到她。
这虽然是种不公平,但我也无能为力。
若男怀孕了。
两个年轻人无奈之下只好被这父母偷偷地生活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子里。
家富为了赚钱,出去打散工。
虽然他并不是温室里的孩子,但也没有受过工地里工人们受的苦。
搬砖头、扛水泥,一天下来他整个人都软了。
晚上狼吞虎咽地吃着若男做的也许根本不好吃的面。
若男摸着家富颤抖的手,万分心痛,而我的泪腺再一次充满......也许是家富掩饰说“当是跳霹雳舞,过两天就习惯了”的话,也许是若男心酸的表情,也许是两个孩子过早地受到现实生活的残酷折磨,我突然觉得家富真的很伟大。
他是真正爱着若男,他是真正的负责任的男人。
那时候两人之间的幸福从屏幕里溢了出来,弥漫着整个客厅,一次又一次地融化着我的心。
真正爱一个人不必给予太多。
我一味幼稚地认为,只要我给她得更多,她一定会开心,一定为更加爱我。
她总对我说,要我不要买那么多东西给她。
我猛然觉得为她做的这份礼物,还有过往给她的一切一切,和家富那双颤抖的双手相比,显得那么的渺小。
也许爱不是在于送给她多少礼物。
想想看到也是,她没给我过什么,仅仅是抱一抱我,我就已经心满意足,已经觉得无比幸福。
当然,我不可能真的去为她运水泥,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我也许应该想办法换一种方式去对她好,或者只需要简简单单地去爱她。
我想影片想要表现的不仅仅是两个年轻人的相濡以沫,还有作为父母的一片真情。
家富的父母终于找到了两个孩子藏身的村子。
他们发现了家富和若男在田里挖不知道埋了多久的白薯。
两个孩子见了家长,没命似地跑。
若男的肚子已经很大了,跑得踉跄;父亲母亲年龄也大了,追得狼狈。
这么一场并不好看的追逐戏,让人实在不是滋味。
大家都跑得没力气了。
父亲落泪了,对着儿子大声哭骂,其实他是在骂自己,骂自己没本事,让孩子他妈跟着苦了一辈子,生了个那么不肖的儿子又让若男跟着受苦。
后来,母亲抱着少不经世的若男,家富和父亲也在彼此的肩上落泪。
我分明感到泪腺承受不了更多。
但我还是没有流出来。
性格问题,但不代表我感受不到。
母亲这时候端来一碗黑乎乎的汤,很长的名字,我叫不上来,只记得她说是冲刺阶段补这个补那个的。
我什么也没多说,亲了妈妈的脸颊一下。
片中两个年轻人的父母都只是寻常人,因此我看来很亲切。
我理解若男的父亲的暴燥。
其实他也是对女儿给予了过分的爱。
影片中父母对孩子们的爱总是最直接的。
这让我想到我的父母。
谈起他们我有数不清的内疚。
我虽然善于言辞,但是我不懂得表达对父母的爱。
我知道他们很爱我。
特别是高三这一年,从去武汉考试开始,他们就忙前忙后。
也许有更多的他们做了我还不知道。
他们为我做了那么多,我连一句谢谢也没有。
我无法开口,也知道千万句谢谢也根本无法与他们无尽的爱相抵。
父亲也对我发过火,母亲也为我落过泪。
影片里家庭的一幕幕都能是我的家庭的影子。
虽然我没有犯下什么弥天之过,然而面对正走向社会的我,他们会怎样?
我想,我也许只能在高考完以后,无论成绩如何,我才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所思所想。
这是部好片子。
不管是新人还是老演员,给我清新亮丽的感觉。
特别是那股至今还在心里的温暖和感动,是最值得回味的。
我问母亲觉得怎样,她说一般般。
我想,这也许是因为我接触这类真情细腻的电影比较少吧,又也许我是我有着和主人公几乎一样的感觉吧......最后,为两个新人的突出表现喝彩!
为四位举足轻重的老演员喝彩!
为尔东升喝彩!
为《早熟》喝彩!
为爱喝彩!
3rd June 2005 回北京的飞机上,狭小的机舱屏幕放了这个电影。
我没有领耳机,干看。
还是那个画面,那个揪心的追逐戏,确确实实地哭了。
后来法庭上的说教式的情节,再哭一次。
一滴泪,代表千言万语吧。
记得原来看那种都市爱情小说里,"隐忍"的女人们往往希望男人肯"担当"这两个词几乎用烂了哦,最终两个人还是走不到一起看<早熟>的时候,突然由小房同学孩子般的坚定的目光想到了这个词,男人就要学会担当家富和若男,一个来自草根,傻乎乎的一穷二白,一个来自温室,温婉可爱却一点也不快乐爱神总是愿意考验年轻人,原本是两个世界的孩子却相爱了,就像是学校舞会上的他们,虽然尴尬却自然而然有一种快乐二人互相吸引着,爱得单纯直接,家富把若男带进一个她向往不已的自由世界小房有一种天生可爱的木讷哦,很多表情都让我想起了曾经喜欢过的男孩子,第一次恋爱那种无措露营的星星,初夏的风,两个孩子初尝青春的青涩小果子,果子好吃却要付出代价的若男怀孕了,怀孕了,怀孕了...两个孩子慌了,怎么办,没有人能帮他们堕胎是违法的,非法的又很骇人,男方的家庭没有条件,女方的父母又不能容忍他们只有出逃,逃到一个自由的地方,可以生下自己的孩子,其实他们也还是孩子啊来到了西贡一片荒废的村落,两个人过起了小日子,这时候就是家富"担当"起一切的时候了他们都吃了很多苦,生活的严峻使他们渐渐沉默,是不是就此磨平了爱情呢?但是他们说:我们要争气!也许很多大人对此很不屑,你们哪里知道生活的艰辛可是孩子们不想放弃,他们要做给大人看,一定要争气结局好像是画蛇添足了,全是教育的腔调,孩子们教会大人尊重和信任,大人说明了其中的责任和担忧,双方达成了谅解,两个孩子继续上学,一起都好起来了电影好坏与否暂且不论,我记住了里面学会负责任的孩子们,羡慕他们可以坚持把宝宝生下来这需要太大的勇气,这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吧,总之,就算是为了争一口气,他们成功了不能不与前一阵子看过的<魔女的条件>联系起来,未知也是怀了光的孩子怀孕让一个女人变坚强,她选择离开他,光还是个17岁的孩子,她不要他为难可是未知已经是母亲了,她要对肚中的孩子负责,担当一切的苦和乐怎么说呢,两部都是很不实际的,不过还是<魔女的条件>以其精致略胜一筹吧,嗯,就说这些吧
尔东升是出于什么选择房祖名演底层人家儿子家富这个角色?
他自己的生活应该更像若男才是。
不过年轻人,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就视作可以很快地理解到另一种生活吧,暂且这么想了。
总体来说是一部很教条的影片,加一些喜剧的料子。
演技更只有黄秋生我是比较看得过去的,其他不是太做作夸张就是索然无味,不过也许导演追求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也只能善良地这么想。
其实当初,我是一直以为早熟是与兰色大门之类相当的影片,所以怀着很大的兴趣的,开头也似乎有那么点意思。
但是基本上看到后来就发展成公益广告了。
只是看在影片宣扬健康生活态度和社会态度的面子上,我不要那么刻薄。
情节发展的太快,我们还来不及反应,两个年轻人就面临着孩子的问题.情节结构把这个环境富裕的女孩塑造成一个十分理想化的形象,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我猜更是理想.性格爽朗而单纯善良,顽强的责任心.她的反叛不过是她真正感情的流露和另一种同父母沟通的方式,跟着男孩私奔后过着与从前天差地别的生活时也从没有过一句怨言,懂事而执着地坚守感情。
其实,感情的真与假又能拿什么衡量呢?
尤其是对于两人之外的人来说.电影自然来得远比现实美好得多。
那么当现实中的确实存在着欺骗与不可逾越的压力时,你究竟该怎样要求像黄秋生扮演的爸爸在女儿这样一份突然的爱情面前的态度?唯一可以说得通的途径也许就是家长该付出更多的心与孩子沟通,说到底也就是一个责任的问题.可是有时,责任并不是如此明朗,人也并不是完美的动物.什么是早熟呢?早熟是合理的,并不是某个大人或是孩子的错误.
说实话有些小失望,现在渐渐觉得一部电影的长度有时候很难肩负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当然是错误的想法,能让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大概就是这部电影失败的原因吧。
虎头蛇尾?
也不够贴切。
就是有点欠火候的不满足。
题材很深刻,青少年问题,高中生家富和若男,家境悬殊但是相恋了,很棘手的是若男怀孕了,接下来故事渐渐进入高潮,也是我极喜欢的部分。
之所以喜欢这部分是因为它的描写很真实,或者更残酷地说“很现实”,比如:1.之前当他们发生关系后的第二天,若男问家富“你爱我吗?
”家富迟疑了一下,这个那个,,然后说“但是,我是真的喜欢你”(男孩子一般很怕说“爱”,他知道这个字的重量。
这时的家富很真诚坦率,他不轻易回答“爱”是因为他对自己和若男都有责任感)2.得知若男有了自己的孩子,家富的第一动作是找来最要好的哥们儿出主意想办法而没有最先求助于家长。
(这是很正常的做法)3.在医院准备堕胎时,若男因为害怕逃了出来,家富抱着哭着的若男说“我们走,再想办法吧。
”4.他们私奔后,住在朋友介绍的破旧平房中,几个人快乐的吃烧烤,没有考虑到接下来的日子会是何等的艰辛。
5.家富为了两人的生计和即将诞生的孩子跑到建筑工地干苦劳,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回到家拿筷子的手一直在抖;可是第二天他就睡过头错过了建筑工地的班车。
6.在工地老板的介绍下,家富取得一份新工作:骑自行车送煤气罐,几天下来赚了一些钱,立刻带着若男请朋友吃饭。
7.若男挺着大肚子洗衣服做饭,甚至自己爬上高梯给漏雨的房子屋顶盖油布。
8.工作很累,身心俱疲,家富若男二人的话题越来越少,几乎到了没话可说的地步,若男说“我们是不是就要分手了?
”9.家富骑车送煤气罐时和人家飚车,最终因车闸失灵撞到树上,煤气罐滚下山自行车被撞坏,被老板威胁并解雇了以后赌气把老板的自行车揣倒。
(看到这我笑了,果然还是孩子啊)本来很期待黄秋生的演技可是似乎发挥的空间不大,相反后来对薛凯琪(若男)的演技有小惊喜,尤其是她挺着大肚子和家富赌气搓衣服时的样子,很可爱很到位。
最难过的是看他们没有钱买食物一起在地里挖红薯的情景。
最感动的是家富被第二次解雇后想擦车赚钱却被小太保打,然后跑到市场上去偷了一盒类似藕粉的东西,回家后拿给若男说“这是我今天赚钱给你买的补品,你不能总吃那些没营养的,对孩子不好。
”amanda说这是她不想再看第二遍的片子,因为太惨了。
若男对家富说“我们不是说过一定能扛过去,不能认输么?
”
一群忘记现实的孩子.几个星期前看了尔东升的新片<早熟>.房祖名,薛凯琪主演.很难想象的世界.尔东升对这个由年轻人一手造就的纷复世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个女孩出生名门,在名校读书,但渴望自由.一个男孩家境贫穷,学校破落,但是充满了自由感和责任感.这样的两个人会造就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孩子,他们又能怎样面对.一切的一切,看似都是幼稚的行为.包括两人之后逃至远郊隐姓埋名地生活.即使男孩被女方父亲以诱奸未成年少女罪起诉后,女方父亲仍然在法庭上为他辩护,男孩在出教官所的的时候也幸福地看见了女孩抱着他们的孩子.看似圆满的结局.然而法官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我不能武断地说他们之后不会有快乐的结局,但是根据资料显示,此类夫妻一般三年后会立即离婚.这就是早熟?我想尔东升想要表达的早熟远不止这看似荒唐的一切,他的早熟更是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男孩和女孩所认识到的现实的残酷和渐渐培养起来的更强的责任感和品尝到的成长的甘苦.这才是本剧想表达的吧.看着那一夜两人在野外帐篷里稚嫩的接吻,我却仿佛是看到了花朵的盛开.爱情,任何美好都能感动所有人,这才是青春.想想我们这群所谓的青少年吧.很多的我们都没有责任感.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和某个人一起走到尽头.我想这个心理更大程度上影响着我成天到晚想着分手两个字.直到现在,我有时仍不能习惯一个人.我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伤心.也一次又一次地让自己难过.他很无聊,一个长大的人绝不会玩过家家的游戏只是为了让另一个人看到后难过.可悲的是,我最后只剩下同情.我知道的.我们都还没有长大.此刻即使我已经15岁.但是当时.我只有14岁.片子里,家富和若男聊天,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们已经没话讲了,这样下去分手也快了吧.一阵揪心.喜欢一个人到了后来变成了一种依赖.你会再也说不出你喜欢他什么,哪怕他有很多讨厌的缺点,但是一种希望在你心中扎根.并一直笼罩着你,幸福地看世界.到后来我竟发现我再也不喜欢他,可是再也离不开.某个场景若男坐在房子边的小河边,拍着肚子里的孩子,说:以后有什么事都要告诉妈妈,因为我是你永远的朋友.当真正长大,就真的会看见自己曾经的每一个脚印都那么幼稚.薛凯琪很适合片中的女主角.骨架清秀.一看就是还没长大的女生.也让人心生哀怜.房祖名的大鼻子,小眼睛以及行为都让人觉得他只是个男孩.傻傻地,但一定会有很坚定的意志.我想不出谁能代替他们.听男同学讲黄色笑话的时候,脑海里会闪过两个词语,处男和自爱.对"自爱"很莫名。
也许这真的是我们应重视的问题.也许某些早熟和某些早熟会带给我完全不同的经历和人生感悟.但是他们都昭示着我在长大,并且正在成熟.此刻我起了陈柏霖的笑容.他就是那么干净的男孩子.虽然他说他的”第一次”是在十九岁之前,但是这一切的代价都值得,不一定非得要你感受到成长的疼痛才行.<蓝色大门>里的小士也是恰似少年.记得女主角说过:长大后我们会变成怎么样的大人.(记不清楚了.)青春就像人生的一个渡口.无论你在哪里.你都会想要回来看看,停停,重温一下曾经.因为,这个渡口是人生最美好的风景.早熟.也许是该长大的时候了.我已经没有法子再无止境地思考下去了.这一切都令我纠结不已.
我们曾经都这样以为过吧,有情饮水饱,只要在一起就能努力出美好。
可当爱情离了象牙塔,孤立无援,浮光一点一点散尽后才知,唯一会煮的泡面吃多了,看见就想吐。
还在上学时,在网吧看这部电影。
房祖名憨憨呆呆,小眼睛大鼻子,很可爱,不算特漂亮的薛凯琪,温纯可人。
两个人很般配,很合适,很像那时在校园进进出出牵手恋爱的小情侣反正那个年龄里,闲闲的好时光,爱情总是容易发生的。
就连追求也一样,除了爱,还要自我,要自由,要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学校周围的小楼房,再往后面的小平房,住着很多这样的小情侣。
听说他们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去傍晚热闹腾腾的市场买菜,然后煮出美味佳肴来。
听起来很幸福,不是吗?
我们早就吃腻了食堂里永远的土豆和永远大白菜,简直羡慕极了。
所以电影进行到一半,那时的我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收拾过的房子,看起来还挺温馨,有锅有灶还会煮泡面,门前有草地有河流。
没有钱,别担心,明天就去找工作。
我们总是要等到被狠狠的告知,才会开始明白什么是生活。
生活是漏雨的屋顶是迟到一分钟就被人顶替的建筑杂工是扛不动的煤气罐是刹车失灵的自行车是淡漠的人情,是走投无路时抓起小商店门口的东西撒腿就跑的窘迫是开始各自怀疑自己,越来越恐惧的心“我们越来越没有话说了,再这样我们很快会分手吧”头靠在枕头上 他们开始偷偷哭泣所当胖胖矮矮曾志伟演的那个爸爸,跨不过那条水沟,他站在那里抹一把眼泪,先骂自己再骂儿子,一个父亲的心急如焚和痛心疾首,淋漓尽致。
那一刻,不只是家富和若男,还有我们都会一瞬间明白,我们年少时的无知和任性原来一点也不美好我还记得我后来有一次和寝室另外的几个女孩一起去了个熟识的女孩所租的平房里,我们买去许多菜,很有搞个大宴席之势。
到了才知道他们每天做饭用的是小煤炉子,还是和隔壁的另一对共用的。
那个周末的下午,女孩一直在对付那个不断冒烟但不生火的炉子,勉强炒了两个菜,大家饥肠辘辘 兴致索然而归。
幸福终究不是那么简单的吧,只是所幸,我们知道的还不算太晚
反映社会问题:青少年早恋及早孕,与其说讲一个故事,不如说是个问题剧。
我越看越怀疑尔东升的这部作品有现实案例的依据这样的电影我个人看的不多,觉得新鲜而有内容。
尽管男女主角的表演明显稚嫩,但扮演父母的曾志伟、毛舜筠、黄秋生等都饱满生动,很合真实的情况桥段不多,没有追求什么常见的喜剧或戏剧效果,开头男女主角的相遇相识也很容易从讲故事不够充分流畅方面给人批评的机会,看的过程中甚至替尔东升导演担心会否对情节失控;结果还好,开放的结尾,正是平凡生活的真相如果你只想休闲娱乐,甚至冲着情色的包装而来,抱歉可能会失望了。
它让人有所思考,尽管不是很深刻,也没有给出最好的答案,但很明白的揭示了早恋的社会问题,并给了房祖名锻炼演技和了解一些生活艰辛的机会,不是《双雄》《三岔口》那样的样板戏
好多年前在网吧里面看的,在上学时候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回想一下将近十年了,前段时间还在想什么什么时间看过这个电影。
对这个影片的印象非常深刻,几乎每个细节都记得,是那两个人的生活最后经历种种在一块。
当时还不知道是房祖名演的呢,只是记得男的帅女的漂亮,因为两个家庭条件差距非常大,所以就没有顺心顺意的发展,曲折之后的美好。
祝福他们。
挺无聊的,而且有些假。早恋也不至于这样的悲惨吧
我们都是早熟的孩子
早恋生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社会的问题,可能是家长的问题,也可能是孩子自身的问题。
不喜欢这种太理想化的结局。
没有什么对错,青涩的青春总有冲动(虽然大部分小恋人选择及时堕胎。。)
除了毛毛沒覺得其他人實在演戲……過家家一樣……
青春不是错,总要爱一次。
结局很烂!为什么不狠一点呢,不要甜蜜结局。宁愿青春残酷物语。
2013.3.26 - 3.27@ Gower Building, Southampton
房祖名和薛凯琪演活了未成年夫妻形象,房祖名打零工赚钱的几幕场景拍的非常写实。尔冬升对细节的把握一直给人以深刻印象。毛舜筠、余安安、曾志伟、黄秋生的加盟也让影片厚实了很多。
高中时一个无聊周末在开发区网吧靠近门口的一个座位上看的。哎,我的记忆力还不错吧。
早恋然后不幸怀孕。 感觉有些压抑。
片中主人公年龄偏大了,一点都不早熟,故事也很平淡,唯一的收获是认识了脸圆圆的薛凯琪mm
初恋 感触 Fiona清纯到爆
反正我喜欢FiFi。。。单纯可爱啊~~~
呵呵。房祖名的演技。。
早熟是美好的,晚熟也是。成熟是美好的,幼稚也是。成功是美好的,失败也是。
大家的演技都没得挑,阿fi萌到家。毛舜筠同曾志伟的搭配怎么这么合口味。青春不就是要天不怕地不怕一次才叫青春么!
尔冬升有时候匠气太强,虽然在细节上可以做得不错,但是情感核心每次都显得很浅薄,结局都商业到不行。
还是很多思考的。虽然幼稚了点。怀了孕,尤其是未婚先孕,把孩子打掉应该是普遍的选择吧。性不可怕,可是一旦有了受精卵就变成了洪水猛兽,这样的观念是不是应该改一改呢。独自闯荡真的是很艰难的事情,可是男孩子尽了全力,不只是年少轻狂,还有这强大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