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姿势
Poziţia copilului,爱的占有欲(台),婴儿式,孩童式体位,孩子的姿势,孩童式,Pozitia copilului,Child's Pose
导演:卡林·皮特·内策尔
主演: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博格丹·杜米特拉克,娜塔莎·拉布,琳卡·高伊娅,弗洛林·扎姆菲雷斯库,弗拉德·伊凡诺夫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13
简介:三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巴布(Barbu 伯格丹·杜米特拉彻) 飙车撞死了一个男孩。等待他的是时长3年到15年的刑期。他是一名富人子弟,他的母亲科内莉亚(吕明妮塔·杰尔吉乌)60多岁,是一名成功的建筑师,属于罗马尼亚的上层阶级。她的书架上堆满了并未曾被翻阅过的赫塔·米勒的 小说,平日里喜欢炫耀装满了各种各样信用卡的钱..详细 >
搞不懂
7.5
平庸
3.5 剧本还不错,就是演戏剧就行,没必要影视化
【6】本质上是一个文本大于技术的电影。文本的精彩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几乎漫无止境的手持用的非常糟糕且根本达不到本片视听语言加料,是文本执行层面太好了。切入点是强势母亲的懦弱儿子撞死人,但电影呈现的是家庭伤痕关系,以及对“孩子为何不爱你了”的思考和再次验证畸形母爱的合理化。直到最后结尾“Child's pose”片名出来,才懂一语双关。不仅仅是那个死去孩子的保留电影姿态,更是母亲pov中,他儿子的面貌,她自己高傲,无能,懦弱的姿态。
敢不敢拍天朝版?
Momma's gonna keep Baby cozy and warm.最后一个以车后排为轴心的长镜头,让我几乎唱出Pink Floyd迷墙专辑中的这首Mother。当然,罗马尼亚社会摇新浪潮的表现,可不会搞得那么抽象而煽情,而是非常娴熟地,将观众置于一种时而揪心时而厌烦的处境。为一场车祸奔走解决的社会环境,是显而易见展开批判的次要部分,具有罗马尼亚的独特地域性;而肇事者及其母亲糟糕的关系,才是以强大表演张力去主力呈现的,且真正具有全球普适性。
2024-01-28 23:10一起事故的处理过程,穿插家庭矛盾社会背景,无尿点一气呵成。剧情并不复杂也没花俏,现实主义,但剧本和表演经得起推敲(演员一致表现优秀),纪录式(手持)镜头,收音OK,篇幅不长却是很好的水准体现。【短评】
很值得的金熊影片。新浪潮的称呼是国际媒体给的,罗马尼亚一直有自己的镜头语言。译名方面,Child是指34岁的儿子,Pose是position的意思,而Child's Pose则是瑜伽的一种姿势。男主角Bogdan Dumitrache是2011年的洛迦诺最佳男演员。中国去年也有一位洛迦诺最佳女演员,但是该页无法显示。
3.5星。片子还不错,有挺多可取的地方,这种记录式的摄影给人一种密切跟进和了解的视角,由车祸事件带出了家庭关系尤其是母子关系,也顺带了一些社会表象。但即使最后一场戏情绪充沛,表演优秀,但我仍然难以理解这个可以得到金熊奖,个人觉得还是太小太窄了。
母亲问儿子:“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儿子也问母亲:“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两个平行世界的现实与痛楚。
代入到天朝完全适合
飘过
本来紧张压抑的气氛就使人难受,再加上几乎通篇的大特写啊!我想说导演u won!我快吐了。最后向神经病先生道个欠,for我还是华丽丽的睡着了……
太平庸了。罗马尼亚梦鸽-李天一忏悔录,用最外显的纪录片式运镜包装一下居然就金熊了,不可思议啊。
7.1
构思上是蛮巧妙的“两个母亲同时失去自己的孩子”,微缩场景下戏剧张力是够的。但我看了很不舒服的一点是,对强势母亲的刻画类似于一个精神疾病或者人格缺陷的人,想去探讨爱和控制的区别,但以一个病态的人作为讨论的基准点,真的合适吗?如果她不是精神疾病或者人格缺陷,对“母亲”身份的恶意会不会太大了,这样的性格如何形成难道不是更值得讨论的?微缩的场景不具备延展性。
这是拍给李某某他妈看的么。
3.5 “青草必将生长,孩子们必将死去。” 长大本身便是一种死去,孩子都会变成陌生人。亲子关系的最终章永远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