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秘史,自属无稽之谈。
沈宛之事,多为附会。
鳌拜翻案,虽不无自圆其说,亦难校正,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篡汉时,是是非非本无常。
最常挂在嘴边的,却是那句:为了江山社稷。
仿佛在万里江山芸芸黎元面前,任何的是非都不成其为是非,情字只嫌多余。
人,不过在那错综复杂的网中无力而无奈地活着。
当纳喇惠儿站在宫门外,风扬起她的衣衫,少年康熙缓缓朝她走来: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这是个令人憋闷的地方。
眼前的女子眉目清幽,宛然与世无争。
她不会想到,就是这个令人憋闷的地方,最终成了她的归宿。
一道宫墙,锁住前世今生,也锁住灰飞烟灭的过往,锁住心底的那份单纯的爱恋。
每个人都不过是命运的菜板上任宰割的鱼肉,康熙如此,纳兰如此,后宫粉黛,朝堂百官,任你是指点江山的帝王,风流俊逸的才子,或是倾城绝代的红颜,身世沧桑的白发,总历不过那劫。
人间何处问多情?
身为帝王,不可无情,亦不可多情,无情则落入始皇桀纣之流亚,多情则易蹈明皇徽宗之覆辙。
而才子,大可闲吟风月,玩赏烟霞,又多落得个才命相妨情深不寿之名。
试想来,纵是千秋伟业,何如一醉樽前?
帝王爱江山,才子惜美人,不过各求所得。
功过是非,枉与他人笑谈。
《康熙秘史》是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2006年出品的一部清宫历史剧,是尤小刚导演“前清秘史剧”系列的最后一篇,由夏雨、钟汉良、胡静、杜雨露、石小群等主演。
该剧对对诸多历史人物站在“人性”角度的进行全新诠释,在人物塑造中一一体现,充满了男人之间的权谋、赤诚、信义和背叛。
然而,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一群为大清王朝默默奉献出青春、爱情和一生幸福的女人。
整部剧看下来觉得有点弱化康熙,反而是钟汉良的纳兰诠释得很好,胡静扮演青格尔也不错。
夏雨扮演的康熙个人风格不强烈,少了那种皇帝的霸气,也许之前陈道明版本的康熙给我的印象太深刻,总觉得夏雨好像没有找到感觉一样,觉得不是那么合适,或许编剧和导演想要表现的是我们所不熟知的康熙吧!
我们印象中的鳌拜,大概是在鹿鼎记里看到的那样,结党营私、权臣、欺主。
就是现在的百度里对他的介绍也不外如是。
可康熙秘史中的鳌拜,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在国家面前他是忠贞、耿直一心为国的权臣,在女儿面前他是爱女如命的好父亲。
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可以做到大义灭亲,可以做到牺牲自己,只为成全康熙能够亲政。
或许剧中确实把鳌拜美化了,可换一个角度想想,又不是没有道理。
古人常说的一个成语叫做“功高盖主”,恰恰说的就是鳌拜这类人,他一生战功累累,为国鞠躬尽瘁,而作为帝王的康熙那时还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没经历过战场的厮杀,掌控不了朝臣。
这时,只要做一件事就能够安抚、平定朝臣,那就是杀了鳌拜不论他是忠是奸。
朝堂上最有权威的那个人被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天子收拾了,谁还敢小瞧这个坐了多年冷板凳的少年。
至于鳌拜本人到底是怎样的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能够掌控朝臣,天下能够太平,这才是他作为辅臣应该做的。
孝庄秘史里的皇帝皇后妃子王爷太后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康熙秘史里的皇帝怎么跟个没有灵魂的工具人似的,我怎么也看不出来康熙帝的帝王气魄和魅力。
纳兰容若心比天高,却跟了个不值得的君王,结果一直在懊悔痛苦,皇家谁不痛快了都能随意折腾他,然而他信任的皇帝,阴晴不定喜怒无常利用谁都不心软用完就丢,纳兰真是一生受制于己受制于人没的自由。
青格儿还是忘了纳兰陪伴青灯古佛比较好!
看过电视剧都不知该如何下笔评价,对于痴迷于清宫戏的广大女性朋友们而言,这部戏该会让大家失望了,朝廷上没有激烈的追名逐利,后宫中也没有太过阴暗的子嗣之争。
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纳兰容若那满是深情的眼神和俊美的小脸,以及被四个男人深爱而自己却至始至终都只爱纳兰的青格儿。
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和失落,更何况身在那样一个泯灭人性的年代。
纳兰之所以为纳兰,正如康熙所说:“身为奴才命,却生了一颗人的心”,也正如青格儿一直所爱的那样“忠君但不媚君”一身的傲骨没有因为帝王的威严就损耗丝毫。
看到夏雨所演得康熙,我觉得很是不尽人意,因为纵然是通过切身的经历去获得做人的道理,作为皇帝的他就更应该早早的拥有常人所不尽拥有的品德,诸如:宽厚、大气、仁爱、胆识。
这也许只是编剧的问题,整部电视剧里,你可以看到所有人的缺憾,就单单被纳兰的深情、胆魄、才气所打动,就单单为青格儿的美貌与聪慧所倾倒,就单单的,就只是单单的从第一集就希望这两个人能够至始至终地在一起。
纳兰性德,字容若,明珠的长子,满清的大才子。
最开始认识他就源自他的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每每读来,心中总是弱柳拂风般被不经意地留下什么。
电视剧里面的他,最初深爱的惠儿,惠儿入宫之后还是念念不忘她的好,“长相知,不相疑”的承诺,“言有尽,情无涯”的挂念,已然是定局,又何必这样追逐于那样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结局。
为了皇上还是辜负了惠儿的一片真情,纵然在最后惠儿对皇上说再也不想见到表哥的时候,我能看到她脸上的伤心失落。
后又与青格儿两心相悦,如果真的爱她,就带走她,他对皇上纵然是一心一意,可也不要辜负了深爱你的青格儿啊。
有时候真的怀疑这皇上和纳兰是不是真心喜欢青格儿,一个小气吧啦的始终不让一个女子选择自己所爱,一个总是念念不忘皇上的知遇之恩却又在关键时刻儿女情长,反倒没有二阿哥福全那样心胸宽广,为了心爱的女人能做出这样那样的事情。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这最开始是写给惠儿的,我看最后,也成为是对纳兰与青格儿天人两隔的描摹了。
他的这一生,从电视剧里看,像是辜负了三个女人,表妹纳喇惠儿,原配夫人卢睿儿,两情相悦青格儿。
何不珍惜眼前人呢?
至于电视剧与历史史实的出入,就不做过多陈述了,历史已逝,真相如何,又有谁知?
总之,若是将个人的兴衰荣辱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下,任何人、任何事都要为历史的车轮让步。
也不知历史的尘埃淹没了几世的繁华,珍惜现在吧!
女主角青格儿真的完完全全就是玛丽苏女主角,绝世容貌,惊世才华,荣耀家世,还有剧中很多男人的喜爱,皇上爱她,二阿哥爱她,平西王儿子也爱她。
而她心之所向只有纳兰性德,苦苦追寻求而不得的也只有纳兰容若。
青格儿,敖拜之女,前半生受尽宠爱 在敖拜身死之后,又体验世间悲苦,为了政治舍弃自身幸福,远嫁定藩。
后又隐姓埋名,经历十年才和挚爱纳兰容若在一起,嫁为纳兰之妾。
但是两人没能长久,纳兰最终早逝。
剧里面的皇上也是一个矛盾的人,青格儿和纳兰的悲剧也和他有关。
青格儿是他一生最爱的女人,但他却无法得到她,之前因为青格儿的身份,他不可能娶鳌拜之女增加鳌拜势力;后来是为了自己的江山,他要用青格儿远嫁平番。
纳兰则是皇上心中的另一根刺,首先纳兰得到了青格儿所有的爱,其次纳兰虽为臣,但他的性情行为都在表示他不愿为臣,也就是剧中纳兰所说“奴才虽然是个奴才,却不想当奴才。
”三个人的感情很纠葛。
总之,喜欢青格儿,胡静演的很好。
曹寅评价纳兰:“生就一副奴才的命,却长了一颗做人的心。
”戏说康熙遍洒狗血的《康朝秘史》,这句一出,倒令看剧的我,心有戚戚焉。
记不起是何时喜欢上了这个词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
人皆云眉目如画,我却第一次见到,一个人的名字也可成为一首诗。
而这个诗化姓名背后的词句,一首首,亦如一个个梦,令人难以忘怀。
当年迷恋的是外化的美丽,如今心痛的是内在的悲哀。
多情公子,绝世才俊,原本比任何人都有资格有本钱做个逍遥神仙。
可最后的最后,三十一岁的风华年月郁郁而终,一生中让人铭记的不是人人艳羡的家世,也不是扑朔迷离的情史,只是暗含诗句中的苦楚。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苦。
相思相望不相亲,是苦。
满腹才华报国无门,是苦。
举世皆浊我独清,还是苦。
这世上自有可以寻找的快乐,可是他却选择了痛苦。
这也许就是名垂千古的代价?
——————————我是抒情的分割线——————————————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会抒情了。
即便是看着纳兰同学被虐得死去活来打算好好写一篇文来倾诉一下内心澎湃的情绪……可是……可是……唉,难道真的已经过了loli的年纪?
好吧,既然是《康朝秘史》的评论而非纳兰词的评论,那就说说剧吧。
秘史系列之前只看过《孝庄秘史》,印象还是很美好的。
但自从尤导让马景涛同志把大清三位皇族演了个遍,顺便让我看到邬倩倩女士演完了马景涛嫂子接着演妈再接着演他太太之后……我真的要崩溃了……幸好幸好,这次不是马先生继续演康熙(一开始还真有这等谣言传出把我雷得不清),要不尤夫人要升格成为他祖母了……其实看到一半左右我就在怀疑此剧名是否有误,因为这分明是一部华丽丽的《康朝情史》嘛——还不止是康熙一个人的情史。
又话说这里面的男一真的是夏雨同学么?
为啥剧里的两大女主死心塌地爱着的反而是那个所谓的“奴才”纳兰性德呢?
这也许是史上最郁闷的炮灰男主之一了。
夏雨其实演得还是不错的——不讨好也得怪编剧,塑造出这么一个反复无常阴晴不定时而幼稚又时而神奇腹黑的康熙(还有很强烈的虐人爱好),同时又把一边作对比的纳兰才子描绘得天上有地下无的痴情且命苦。
殊不知这等历史戏说剧的观众主体就是广大女同胞,这不是存心让她们怀着深沉的母爱泪眼朦胧地HC那风度翩翩温柔俊美的纳兰公子么?
更不必提大隐隐于市的庞大同人女群体——恭喜钟汉良同学,继《逆水寒》之后再次成为了小受代名词……在这个《赤壁》《鹿鼎记》乃至《少年包青天》《三侠五义》都能耽美一番的年代,本剧简直提供了无数可供挖掘的绝妙素材:——“朕能征服天下,不信征服不了你!
”——“你这辈子休想离开朕身边!!
”——“朕是怕你把青格儿(女主)看的比朕还重要!!!
”我真的不是同人女……真的……所以女主又一次被忽视了,正如《逆水》里的江湖第一美女息红泪——看过戚顾王道文的童鞋们请告诉我到底谁是江湖第一美人(无数人的呼喊声响起:“当然是顾惜朝朝朝朝朝……”)以及顾夫人晚晴——再请诸位告诉我到底顾惜朝是谁的夫人(再次的呼喊声:“当然是戚少商商商商……”),不过相比起来,青格儿和惠妃似乎待遇好一点——大概是因为康熙不够美型?
瀑布汗……在此郑重声明:历史上纳兰的真爱其实是剧中那个没出来几回但总是一脸委屈哀痛的卢蕊小姐啊!
我们的编剧大人大笔一挥就让纳兰死在他夫人前头去了(如此一说那些悼亡词又从何而来?
)。
戏说果然还是戏说啊,君不见鳌拜老先生都被翻案成为政局牺牲的大忠臣了……所以看剧也无非是这样:抛开一切,放下执着,找到一个可以HC到底的对象——然后,在心中塑造一个经典。
就比如说,《康》剧虽然够狗血够白烂,我偏是看上钟纳兰了……如何?
这样看剧才欢乐
考试前天整整的近两天看了这部剧,片头和片尾就已经差不多说明了这部剧的来意,这部片子不想拍些什么江山社稷,史诗大制,很多情节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合理,一代帝王绝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片子似乎在为鳌拜洗白,其实我也一直觉着我们对于鳌拜的认识全来自于史官他人之言,真实的鳌拜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
令我佩服和惊喜的是导演可以拍出这样的片子,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来解释那个令人激情澎湃的年代,这一切本就是秘史。
片中看似男二的纳兰好似成了主角,我对纳兰不了解,只知他满腹才华却英年早逝,我不知道历史上的纳兰是怎样的,但钟汉良演的这个纳兰似乎就为我构造了一个真实,有血肉的纳兰,或许历史并非这样,但那有如何,本就是戏说何必当真。
最后说一句,最开始我以为这样风格另类,在历史剧中难得一见的片头和片尾是为纳兰和惠儿写的,直到看完全片才知这天造地设的一双,这在心里一万次呼喊的一双人是谁。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这样的青格儿和这样的纳兰叫人心疼!
每次看所谓的历史大剧都有这种感觉,终于看完了,这种剧已经被拍成思维定势了,不管有多少内容,都是40集以上,不过比起一些更加恶劣的又臭又长的片子来说,康熙秘史从内容的饱和度上来说还算过得去,起码还是能够吸引我看完。
但是,尤导的秘史系列真是越拍越不靠谱了,孝庄秘史的一炮走红使他抱住了秘史这棵摇钱树,像个街头撰写野史的写手一样,把几百年前的皇帝从地里挖出来,从头到脚地重新包装一遍。
凡是知道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康熙秘史虚构的不是一点,鳌拜是功臣,皇后与惠妃在生太子与大阿哥前还有过2个孩子…要是真有人把这部剧当历史正剧来看,那尤导可真是误国误民了。
有人说这部剧拍的像康熙情史,这话不假,可也不全对。
康熙对青格儿的爱确实是来的太牵强,但这戏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情圣,那就是纳兰性德,他对惠儿、青格儿的爱,远比康熙对她们的爱来得深切得多,那可是爱得死去活来的。
所以,这部戏,更完整地说是少年康熙与纳兰性德的情史。
从演员的甄选来看,大多还是符合其形象的,除了索额图外,这索额图应与明珠年龄不差上下,但在这部戏里,这位索额图实在是年轻啊,跟皇帝差不多大的样子。
道具和服装倒也还是不错的,尤导的硬件设施还是有经济基础支撑的。
抛开剧本的瑕疵和漏洞不说,这部戏,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夏雨,不愧为影帝,把康熙从稚嫩少年成长到一代帝王的心路历程、思想挣扎、运筹帷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了。
其实,这部戏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也在于此,让我看到了如何从一个人成长为一代帝王,要做一个好皇帝真的就不能是人,要无情、冷酷,即使对自己的女人也不例外,要心思慎密,才能驾驭群臣,要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虽然是由很多虚构情节体现出来的,但那些虚构的情节还是体现了中心思想的)在很多情况下根本不能顾及亲情,仅这一点,还真是让我觉得,女人真是不适合作皇帝,武则天真是不一般。
读史可以知兴替,现今社会的人也是一样的,个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就是从无知单纯到成熟老辣的过程,年轻的我们不会想到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如此冷酷无情,垂暮之年的我们也会暗自嘲笑当年我们的年少轻狂。
现在的社会给了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去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不管是过了几百年也好,几千年也好,终究还是人类社会,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阴谋有算计,要真的想站在世界之巅,就必须经过这个痛苦的蜕变,失去很多很多,最终才能化蛹成蝶。
康熙完成了他的蜕变,是帝王,最终成就千古霸业。
秘史四部三部都看过,最爱孝庄那部,为何这里让我有码点文字的想法呢?
这部剧里有个角色是最喜欢的一位古人--纳兰性德,实在太喜欢这位清代大才子了,很早之前就翻阅各种资料试图去多了解一点这位300多年前的相门翩翩公子,虽然很多资料里纳兰性德的画像都是他中年有胡子的,画的也不好,而且那个手的姿势完全有点别扭,据说是画师故意为之,关于这个画像有诸多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纳兰公子一定是一位相貌俊逸的翩翩公子,从一些诗词里可以寻到一些踪迹。
饮水词原身为侧帽集,原是纳兰的好友顾贞观帮其整理的,这里的侧帽有个典故:南北朝时有一位叫独孤信的美男子有三绝,文、武以及绝色容颜,所以后来的风流雅士经常以侧帽暗喻自己风流潇洒,虽然侧帽集是好友顾贞观帮其整理取名,但可以得知纳兰公子是一位公认的相貌俊美的男子。
而且纳兰公子本人也对自己的相貌很自信,参考有一首《沁园春》也可以寻觅: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词中的荀衣也为典故,说的是荀彧,古代男子如果用荀令衣香来形容自己时一般有两层寓意,一是自信自己有荀彧那样的才华,二是自信自己有荀彧那样的仪容和风采凭心而论,钟汉良的扮相完全符合对纳兰性德这个人物的想象,气质神韵非常贴合这位满清第一才子,以至于对电视剧的改编多了几份包容,果然颜值是一切致胜利器,以至于现在百度搜索纳兰性德出现大量的钟汉良剧照的版本,可见这个角色被他演绎的深入人心,即使这样我还是要列举一二“吐槽不满”一下电视剧的一些过渡改编:1、跟鳌拜之女青格尔的恋情,这条线虽然为最后用江南才女沈宛做铺垫,但为鳌拜洗白有点太扯。
2、与结发妻子卢氏形同陌路的婚姻,而且婚后不久纳兰就病逝,与历史违背太离谱。
3、娶沈宛做妾室更是离谱,作为后来已是汉族女子的沈宛怎么可能娶进门?
当时满汉是不通婚的,在当时来说沈宛连做妾的资格都没有,故电视剧给这个角色增添了多重身份确实有点接受不了改编过度。
尤其不能容忍和妻子卢氏的婚姻,有人说这剧应该叫纳兰秘史,好像无言反驳,但又残缺不堪。
开头总让人有种央视纪录片的错觉。。。总之,就算看不下全剧的也要去看钟纳兰剪辑版好吗!!!答应我!!!像尔康答应紫薇那样答应我!!!
从此纳兰就长钟汉良那样,再也不能在我脑海里被替换了
这是纳兰秘史吧
尤小刚的孝庄秘史我很喜欢,这部剧情就太狗血了,不过还算制造了一个经典纳兰
胡静的漂亮和这次钟汉良的扮相,和我本来就很喜欢的夏雨以外。蔡琳等人让我感到无聊。多喜欢纳兰性德和青格儿、康熙他们三个的故事。
诋毁了康熙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怎么会这么小肚鸡肠呢。不只红颜薄命,其实帅气的男子,命也很短。喜欢纳兰的诗
当年疯迷青格儿与纳兰的CP。
夏雨和钟汉良各有魅力,胡静漂亮
尤小刚的秘史系列还是孝庄秘史好啊。。。但是,钟纳兰太完美了!
说好的康熙秘史,怎么就是纳兰主角呢?还有人评论删掉康熙戏份…我的天啊,粉干嘛不去看纳兰秘史…乱改历史到令人可耻…鳌拜是好的…几个重要功臣都是坏的…赫舍里竟然顺产生下儿子,可是却是大阿哥,不是太子。康熙不爱赫舍里,爱鳌拜女儿。
夏雨版的康熙,棒子版的皇后都是萌点呐,钟汉良和胡静是有多有爱,看完之后就去翻纳兰词了
又是一个秘史系列
两颗星给钟汉良,给纳兰容若
这部剧让我爱上了纳兰,从此心中的纳兰就是这个样子,感谢这部剧塑造出这样经典的钟纳兰。
要多憋屈有多憋屈,我谢谢你啊,导演
喜欢导演的秘史系列,所以看的,不如其他几部,还行吧,胡静还是好美。
好看吗?不好看,好笑吗?挺好笑的。所有人物都在ooc的基础上还是往红楼梦ooc的,堂堂《康熙秘史》在纳兰死了以后大结局,笑得……
纳兰容若,哭死,恨死夏康熙了!
无法超越的钟纳兰!!
狗血之最了吧。。。反正本来就不很待见公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