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小说的《李可乐寻人记》就快上映了,昨天有幸以媒体的身份观看了首映场,和预期中的情景差不多,李承鹏式的黑色幽默,全场密布的发自热心肠的毒舌,对大环境的嬉笑怒骂,对小人物的自嘲与自嗨,让人看完很是欢欣,观感不错,市场方面,喜剧+浪漫的双箭齐发,大概能保证在这个缺失小人物喜剧的档期里赢得应有的回报。
关于电影,观众可以在影片上映后亲身去体验,保证会各有各的感触,各有各的笑点和泪点,本篇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片中一位演员的表现——女主角康红的扮演者谭卓,这位刑警队女捕头从一出场的英姿勃发,惩顽捉凶无往不力,到面对李可乐胡搅蛮缠时的无计可施,芳心暗许的少女情怀,再到最后一场情义难两全的千里捉男友朝朝暮暮,耍帅、搞笑、温情、用智,文攻武斗、煽情催泪,谭卓把能给银幕女警花提升魅力值的七种兵器演绎得虎虎生威,纵然偶尔对李可乐发点性子动点暴力,给观众的感觉也是温馨。
在近几年的大银幕上,女警花已然成为一景,因为每部警匪片里都有这么一位,优秀如冷艳又脆弱的Angelababy,美貌又能打的景甜,都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美感,但是看完《李可乐寻人记》,你会发现这类角色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没准,谭卓才是你心目中那个最可爱的女警花。
她很真实,没有飞檐走壁一个打十个的绝技,也没有或性感或华丽的妆容,仅是平平常常一身警服,或一身如同邻家女孩儿般的便装,都有化在骨子里的女人味道,一半是因为塑造到位,另一半则是有天然的魅力在里面。
平实,就是谭卓演戏好看的秘密武器,这个七成要归功于天赋,返璞归真基本上不是凭后天的演技能做到的,不是说谭卓不努力,而是她本身的气质和性格已经决定了角色,像这部戏里康红对待李可乐的情感,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是一场日久生情的浪漫之旅,至少我想象不出另一种人物关系。
其实谭卓在《李可乐寻人记》里面的表演已经很突破了,喜剧和浪漫戏,其实都是她以前并未展现的技艺,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出演这种类型角色就能发挥得轻松自如,那必须是有灵气和演技打底的,谭卓用毫无委和感的表演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只能演文艺片和内心戏,轻松的、开心的作品一样能脱颖而出。
上一次是《Hello!树先生》,谭卓饰演的哑女始终处于被树先生引导的状态,但性格其实更厚重,每一场戏都有精神状态的变化,表演相当完整。
再往前数,就是只能看下载的《春风沉醉的夜晚》,那一年,谭卓惊艳出世,像一只期待重生的蝴蝶在冷风中飘扬,坚韧的表现力让人叹为观止,三部风格全然不同的戏,谭卓用三种全然不同的角色,走着一条和别人全然不同的表演之路。
情感,很纯粹,是一个人最本真的体现。
感动,也不是一刹那的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现今,似乎每一部电影都朝着最大限度牵引起人们最细腻的感情前进,而一些观影者也为那些赚走自己眼泪的作品拍手叫好。
所以就出现了为了达到观众感情需要,增加飙泪场景的故意煽情桥段。
这种引导下的“硬催泪”,并非发自肺腑,落泪也不是宣泄难以抑制的感动。
但是面对电影中的人物生死离别、撕心裂肺的哭喊时,想必没有人不落泪。
可是,剧中的情感不是如品茶般慢慢浸入人们心中。
这种刻意的煽情,真的对影片的主题亦或是叙事起到很大作用吗?
且看《李可乐寻人记》中是如何处理的。
《李可乐寻人记》中最大的情感主线应该是李可乐和警官康红的爱情。
和其它爱情电影不同,这部影片的基调很大程度上定格在了喜剧层面,剧中搞笑的情节点不尽其数,所以这份爱情又带了一份特殊的戏谑。
这种喜剧气氛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人物的自嘲与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讽刺只不过皮毛,无关痛痒。
称其为黑色幽默也太过牵强,因为它实在比不上《黑炮事件》中强烈的讥讽。
大家一笑而过之后就如过眼云烟,有谁会去思考?
剧中的两人因为追尾相遇,一个是义正言辞的警察,一个是油嘴滑舌的即将破产的寻人公司的CEO,两个看似互相不搭的人开始了一段啼笑皆非的爱情。
剧中两个人亲密的开始时在李可乐因为参与装孙子事件最后破产居住在康红的姥姥家。
由此开始,两个人的情感才走上正轨。
康红的情感其实在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观众的情感。
当康红陪同李可乐参加由他捐献的希望小学落成典礼,听到李可乐找到他自己的那番话时,她落泪了。
镜头将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唱国歌时,每一个孩子天真的笑脸展现给观众,这个场面本就会引起大家的爱怜。
其次,加以对白和音乐,观众的情感便会刺激到。
第二次是李可乐在审问室自己的那段内心诉说,观看室里的康红哭了。
通过喻恩泰的落泪自述、康红的“死亡”以及伤感的音乐来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剧中能引起观众情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最重要的便这两个,特别是第二次情感点让人难以接受,逃避不了故意煽情的嫌疑。
那段和前面的情节联系并不太紧凑,可以说从李可乐逃跑倒进坑内就开始了为这段煽情做准备。
明知道怎样都不可能逃出警察的追捕,可是为何还要逃跑?
坠坑后两个人的对白也显得太矫揉造作。
正如前面所言,这种情感并不是自然而然使观众逐渐积蓄,非真情实意。
结局也并非出人意料,倘若是一个悲情的结局,似乎就和整个影片的基调难以契合,当然这样也让人略感失望。
其实有时我们所想要的便是这种心理落差感。
比如另一个家庭剧《阳光小美女》,当剧中的小美女在跳钢管舞时我们都以为她可能要破茧成蝶,赢得比赛,这个家庭最后能从之前的一切不愉快变得圆满,可是结局是她们被赶出了现场并且不能参加比赛。
这种情感失望会让我们更关注她们最后的何去何从。
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得到了一个美好的结局:李可乐从找孙子,装孙子到最后成为了真孙子,收获了财富,也得到了爱情;一切都如笑声那般甜美,可是一笑而过之后,我们什么也没有记得,能引起我们谈论的莫非只有那句:如果我没有丢了你,我愿意带你看最美丽的风景。
导演ni ta ma..的。。。
觉得观众都和你一样能理解影片啊。。。
李可乐的演员。。
NI TA MA DE 没有实力。。
演技不是盖的。。
影片思想 太多。。
看不懂的。
我只想说一句话。
找会你自己。。。
看懂了。。
那就是破片。。。。
好人好报。
最后追着打李可乐。
李可乐还是在骗。。。
真他妈乱。。。。
真理到底在哪里????????
难道真理等于胡搞。
或者胡搞真理。。
自私是吧。。。
胡搞
这次观影必将是我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之一,本来迫不及待的在21号上映就去看的,但由于白天上班没时间,只好晚上去。
在这里我就要吐槽了,不得不说电影院对这部电影很是不给力啊,全天就几个时间段,并且还是那种不是黄金时刻的时间段。
那天去电影院,找了一会才找到,那里是武汉 江城壹号 文化创意产业园,配套设施还没完善。
要不是离我工作的地方近,我也不会去。
好不容易找到了,尼玛售票员竟然对我说,今天这部电影不放映,擦喔,不放映你在网上干嘛显示放映。
没办法那天只好打道回府。
昨天下了班,上网看了哈影讯,依旧各个影院把李可乐排片排的少得可怜啊,没办法,只好看晚上十点半。
由于本人早就看过小说,对作者也很喜欢,对他的几本书都很感兴趣,上次武汉汉街签售会我也去过,今天在电影里面看大眼好像长胖了咦,O(∩_∩)O但不管电影院怎么排片,我还是非看不可的。
即使我是第一个人买这场电影票的人,即使售票员非常不相信还反复问我是不是确定看这部电影,即使售票机里面没小票打印,我依然非常确定的对她说,没错,就是这部电影!
来到4号厅,只看见一个男的,自己买票看这部电影还问我待会放什么电影,擦喔!
于是我也很开心简单的介绍了这部电影和作者,然后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吃着爆米花,喝着饮料等电影开始,快吃完的时候终于开始放了,我也放下一切,准备好好看这部电影。
不得不说刚开始就有很多笑点啊,很开心的,虽然这几天有几件不开心的事,就当做是心情调解吧。
李可乐开始对青青的爱真是没话说,不过很屌丝,但很爷们,直接给青青他校长老爸20万建学校,即使他没钱了,这笔钱还是帮庄找孙子的经费。
这感情没话说啊,爱青也爱他老爸。
大眼演村里那人也好搞笑的。
由于帮庄找孙子的缘故,可乐也认识了康红女警官。
在他们找孙子的过程中也是笑料不断啊。
接着可乐在康红抓薛战的时候巧合地认识了黑老大薛战,还演了一场限制级的打斗战。
然后薛战恶心的找了一个人冒充了庄的孙子,并且成功的骗了庄,而DNA造假这件事是瞒着李可乐做的,他事后才知道。
于是那个假孙子很嘚瑟,此时李可乐心爱的女人青却和假孙子乱搞被李可乐不小心发现了。
李可乐推开了一扇他不该推开的门。
但李可乐依然爱着青,给她送她喜欢的东西,恰巧被假孙子看见,于是羞辱李可乐,还叫他保镖打他。
这一打,李可乐的狗便去咬那个假孙子,在医院,庄的秘书因为假孙子被狗咬意外发现血型不对,接着做了DNA鉴定,确定假孙子是冒充的。
这事也牵累了李可乐,被薛战的手下打,恰巧被康红发现并制止了,五家可归的李可乐得到了康红的大力相助,让他住姥姥家,两人感情逐渐加深。
由李可乐捐建的小学建好了,大眼叫他去参加开幕式,于是康红和李可乐一起前往村里,因为李可乐依然要受警方监视。
李可乐在村里第一次升国旗,并且说了一番内心的话,康红也很感动的哭着给他鼓掌。
在离开村的路上,康红突然胃穿孔,不得不在村里住下了养伤。
此时李可乐细心照顾她,两人感情迅速升温。
一天早上正在给睡梦中的康红削苹果的李可乐,看见了康红手机的信息,大意是薛战已经被抓,也供出了李可乐,可以抓他回去。
此时李可乐便跑了,康红一直追,李可乐不小心掉进狩猎的大坑里面,康红拉他上来却拉不动于是用手铐把李可乐和他铐在一起,哪怕膀子拉出血来,左后两人一起掉进了大坑里面,康红也大腿受伤。
在坑里面,李可乐借山顶洞人的故事深情的向怀里的康红告白,很有爱的场景啊!
打开手铐的康红让李可乐一个人爬出去,李可乐爬出来后在林间小路一直拦车子,最终他们获救了,在审讯室的李可乐以为康红死了,一直痛哭,沉重的回忆康红对他的好,而他之后也朦胧的感觉康红就在镜子对面。
最后庄在处理李可乐的抵账物品时发现了那把小提琴,终于事实大白于天下,原来李可乐就是庄一直在找的孙子。
本片主要线索就是找孙子,装孙子,真孙子。
点片主题应该是找自己!
日前,由刁亦男执导的悬疑片《白日焰火》不仅是在柏林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影片金熊奖,也将男演员廖凡送上了柏林影帝的宝座,而《南方都市报》随后做了一期特别策划“不是所有男神都叫‘潜伏者’,我点赞!
你加油!
”,对廖凡、段奕宏等男演员们给予了“潜伏者”的赞誉,不过较为缺憾的是并没有关注到女演员,而实际上也有不少女潜伏,像《钢的琴》、《到阜阳六百里》等的秦海璐,还有最近上映的《李可乐寻人记》的女主角谭卓。
《南方都市报》在该“潜伏者”的策划里,开篇便借用了媒体的说法,“廖凡用自己的坚持说明了一点,我们华语影坛上不乏像他这样的好演员。
他们经受着目前尴尬的现状,固步自封的商业类型模式,投资方始终核算着用一个好演员不如用一个大明星。
他们默默贡献着精彩,却少被媒体关注”,而导演高群书则将总结出他们身上的三大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内敛、有深度、有刻画力”——“外形上,这帮人长得都不是特别‘漂亮’,不是花美男类型,而是凭借出众的个性、气质取胜,类别不一,有硬汉型、绅士型、文艺型等。
这些‘非俗帅’男演员有一个共通点——‘内敛、有深度、有刻画力’。
”毕竟,商业化时代的商业制作很多投资人考虑更多的在于商业回报,明星较之一般的演员更有号召力,尽管大部分明星都是从一般演员走过来的,如廖凡,在《白日焰火》之前就已经主演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等作品并赢得了不少的好评,只是难以受到大明星般的关注度;而女演员在这方面也并不乐观,大部分都在默默的贡献着精彩的表演,尽管不一定能够吸引到大制作的关注。
就以刚主演了《李可乐寻人记》的谭卓来说,这位来自于东北的女星并非是那种惊世脱俗的“美女”,而是气质型的女星。
早在四五年前与娄烨合作《春风沉醉的晚上》时,谭卓就已经凭借着出色的演技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她的演出也让影片里的非同一般的爱情更为让人深刻,而后来与另一位性格男星王宝强合作《Hello,树先生!
》时,她还挑战自我扮演一个女哑巴,她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来成功的演绎出内心的困顿、挣扎、无奈等。
到了这部带有黑色幽默色彩的《李可乐寻人记》,尽管影片的主要戏份落在于喻恩泰扮演的男主角李可乐的身上,但她带出了影片后半部分时男主人公的转变、性格成长——谭卓在影片里扮演的是动作干练的女警,而喻恩泰则是带有痞子、混混色彩的小人物,两个原本生活于不同世界的人因为误会而相遇,甚至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不过机缘巧合下两人也逐渐消除了误会甚至暗生情愫……在谭卓的表演之下,她将女警的外表的干练与内心的温柔结合在一起,特别是通过她的几次眼神生动的演绎出来,如医院里喻恩泰给她喂饭时她的表情,还有两个人掉进洞里后她面对喻恩泰的神情的变化,都将这个人物内心的变化演绎的很细腻,也折射出演员本身的能力。
高群书对这些“潜伏者”开出的药方是:自组小团体,主动参与制作。
确实,内地影视业的急剧发展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而对于像廖凡、谭卓等有演技的演员们来说,无疑是福音,也希望在大银幕上更多的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更希望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在国际影展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文/满囤儿现在的内地电影市场,是一个类型片的市场。
许多商人特质的电影人,都在追求电影作品的类型纯粹。
当某类型走俏的时候,就会投机该类型。
定下类型,随后的各种配备,均以该类型为唯一标准。
可是那些智商、经验、能力高于一般水准的创作者,总会不满于这种套路化的创作方式。
他们绞尽脑汁,就为了让自己的类型片能够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李可乐寻人记》是一部嬉闹喜剧,走的是《疯狂的石头》和《泰囧》那个路数。
可是主创们偏偏利用女主角谭卓那可以变幻的气质,在喜剧类型中引导出了一定程度的类型转换。
嬉笑怒骂的喜剧之外,爱情令影片增出几分亮色。
《李可乐寻人记》改编自李承鹏的同名小说,并由其亲自编剧。
改编自己的小说,往往会遇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舍不得删减,从而无法真的做到类型上的纯粹;一个是对主人公的固有印象太深,难以选到称心的演员。
能选对谭卓来做影片的女一号,多少是其编剧处女作的一大幸事。
李承鹏的追求,八成是要让《李可乐寻人记》具备嬉闹喜剧的娱乐性、黑色幽默的讽刺力和欢喜冤家的浪漫感。
这就要求主演能够在这三重类型之间游刃有余、不留痕迹地转换。
如果转换不够自然,观众便会出戏,整部电影也就成为了散乱的拼盘。
好在谭卓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的演员。
一来她的容貌之美足以惊艳众人,而且还是天然的。
二来她出道后便主演了《春风沉醉的夜晚》、《Hello,树先生!
》等文艺影片,在与娄烨、贾樟柯、张猛这样的名导的合作中迅速积累起同龄女星难以企及的表演经验。
外形条件如此优越,却总是饰演哑女、绝望失控的瑜伽教练等内心戏较重的角色。
这都让谭卓给观众留下了一丝神秘色彩。
观众熟悉她的名字,却不会拿得准她下一次出现在银幕上,会是怎样的姿态,又担起了怎样的挑战。
这种带有神秘感并兼备过硬演技的演员,最适合引导影片实现类型的融合。
因为只要从外部改变她的造型,她就能随之展现角色变化的内心,从而让影片的氛围得以转变。
《李可乐寻人记》中的喜剧和爱情的转换,就是通过谭卓头发的束起和披散为分界的。
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个适度的契机,女警康红一直束起成马尾辫的头发披散开来。
当柔顺的头发自然垂下后,观众会发现谭卓之前凌厉的眼神,不知何时变得温柔了。
整个人的气质便跟着过渡而来。
女警那层冰冷强硬的外壳,融化了。
康红回归成了一个女人,一个我爱犹怜的女人。
如此一来,《李可乐寻人记》前半段的嬉闹喜剧和黑色幽默,很自然地被引导向了欢喜冤家间擦出的爱情暖流。
行吧……这算是个喜剧吧……从始至终贯穿着一句话,就是找什么最后都是在寻找自己。
李可乐是个有趣的人,除去给希望小学捐款,他基本上就是个人渣,各种骗,想想我自己也是这样,很多事情做不到尽善尽美不也会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完成么,问题是,这个李可乐从头到尾,从赚钱到走心都是在耍滑头,不过这样才是一个人真实的样子嘛,我觉得倒是他给希望小学捐款这事儿来得不那么真实。
对了,这个角色让喻恩泰来演实在太难为他了,怎么看我都会想到吕秀才。
这个故事里充满了阴差阳错,但是我很喜欢李可乐骗妞的小手段,但是故事的劲儿不够大,不过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爆米花电影了。
还算值得一看。
ps.这个片儿是在12年拍的,时代感还是挺强的,还3G,现在都5G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在罗湖上班的时候,每次下班坐地铁都会看到这部片子的广告宣传,一开始还以为是部话剧呢。
去电影院本想看《霍比特人2》的,去得太晚,这部片子长达三小时,遂放弃,选择了《李可乐》。
贯穿整部的四川话,标准倒是标准,可作为一个非四川人,开始总是有些难以适应,甚至看不明白到底在演什么,并且一度以为女警只是个小小配角。
好吧,其实我就是把它当成下班后释放压力,调剂生活的喜剧片来看的。
有两个小触动:一是李可乐在风风光光得到五百万的重酬之后,被发现原来只是作假,再一次变得一无所有,甚至无家可归,于是只能睡在车上,这时前女友老家的小学校长打来电话,他犹豫过,最后还是咬咬牙把钱捐了。
二是李可乐在被邀请回小学升国旗的时候发表的那段话,我只记得这一句:我现在才发现原来我找了那么多的人,其实都是在找自己。
人生际遇这个东西,常让人大跌眼镜,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艺人名媛。
但也许有些品质,不管你变成何种身份,它依然存留在你心底的深处。
其实何止找人是在找自己,我常以为我们工作、读书、旅行甚至于谈恋爱都是在不断地观照自己、认识自己,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并且完善自己。
PS:其实谭卓还是挺漂亮的,感觉她像是郝蕾、徐静蕾还有陈妍希这几个人的结合。
人这一生,其实一直在寻找吧!
对于李可乐来说,他真正寻找的,是真实的自己和自己最想要的爱情。
我们不停的生活与忙碌,总是在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又在徘徊不定,其实我们就是在找真是的自己呀!
真正的爱情,不是李可乐对青青那样,不顾着自己的能力而满足对方的要求,不会像青青一样不细心发现可乐的能力而只顾着自己的需求。
我们在寻找真实的自己,因为这样才适合自己吧!
这是一生的功课。
准备去看书了~
导演: 周伟主演: 喻恩泰 / 谭卓 / 王澜霏 / 秦卫东 / 李彧宁浩留下了一部《疯狂的石头》和一部《疯狂的赛车》后便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转型之路,后继无人的中国影坛再也不见”疯狂“电影,《李可乐寻人记》用一部川普的小成本喜剧让人想起了宁浩的”疯狂系列“,虽然导演只能算是学了个形似,但依然能从流畅的叙事和灵巧的镜头中看到宁浩的影子。
《李可乐寻人记》改编自李承鹏的同名小说(小说原名是《寻人启事》),李承鹏不但亲自操刀剧本更是跨界出演了一个土里土气的乡村土老帽。
从改编剧本角度来看,本片编导结合的相当成功,李承鹏的作品中的文字游戏转化成了电影中灵活的镜头语言将文字的喜感通过画面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导演对原作的把握很到位,一部流行文学作品中拍不出什么人生哲理,能拍的令观众喜闻乐见就算是大功告成,试问李承鹏本身也没有在文字中有什么救国救民的抱负和热情,博君一笑就很是不错了。
本片整体叙事流畅,剪辑凌厉节奏明快,配合着剧情的混乱导演的叙事清晰明了,没有迷失在几条线索之中令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这部小成本的电影注定不会得到太多的关注,但这并不影响《李可乐寻人记》成为一部很接地气的影片,甚至在我看来《李可乐寻人记》相比那些充斥在院线的国产商业大烂片更有可取之处,至少在本片中人物语言至少是生动活泼的,光凭这一点就比那些不说人话的国产烂片好上许多。
中国电影需要如此的小成本电影,中国电影需要给像《李可乐寻人记》这样的小成本电影一些生存的空间,这样的电影才体现了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也只有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才能证明中国电影的发展是良性的。
《李可乐寻人记》不是一部多么了不起的电影,甚至说来这部电影注定会埋没在影史中很快便被人忘记,就像在院线的排片表上的来去匆匆。
这就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喜剧片,有点儿哗众取宠算不上什么坏事,有点儿做作煽情也是难免的,我们也必须包容这部电影的稚嫩和不足,更要体谅其毫无深度可言的先天不足,但就是这样一部有着种种不是的电影让人看得很舒服、很亲切,所以说面对这样的电影我们还是应该多些鼓励。
评分为什么这么低啦。还是挺搞笑的。虽然故事情节很老套。我好喜欢四川话。
帮人家找孙子,然后自己是孙子。这个片子智商够孙子的。。。
‘’孙子,以后这些鸡都是你的了‘’,虽然剧情前后反转虎头蛇尾,落入俗套,但是台词笑料加上喻恩泰的表演算是一部让人出人意料的喜剧片。
多出一颗星给秀才……
小聪明。没有戏。
重庆话+小清新,我觉得挺欢乐的呀。只是后面开始苦情,就不好玩了,李可乐也不潇洒不扯皮了。
7分 还可以
还可以吧,感觉还是能表达出一些东西的。ps:这是在黑西南交大么?
剧本实在太差劲,拖累了整部片的节奏。这还是小说改编成电影的结构梳理问题。十分不建议作家本人改编自己的作品,尤其是不懂编剧的作家,毕竟精华糟粕都是肉。还是那句话,编剧是个技术活,比纯写小说的难度高得多。
大陆喜剧再次深深的伤害了我,唉!
竟然还有喷片名的哈哈哈笑死我了!
只看了结尾,其实不抱太高希望的话,笑笑就行了。
我就蛮欣赏李大眼,怎么着吧
其实就是通篇一个黑色幽默接着又一个黑色幽默,笑过后有回味,至于那些直接给一星的,我只能呵呵了
很搞笑
给一星都是勉强……
整部电影前半截进度很棒,到了后面就…沦为烂片了。前面笑点满满,后面硬梗。如果后面有前面的水平,我都愿意撑上4星,可惜现在只有2.8
秀才唱哆啦a梦那段笑喷了。。233没看过原作。。不过剧情很容易猜啦。。鸡王的真孙子233
导演叙事很流畅,剪辑干净理论利落,比较难得。整个故事想说些生活哲理,但力道不够,还有些屌丝的意淫。
露脸和现眼只差一步 我觉得应该算露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