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看《婚礼之后》是因为电影海报上那个男人很眼熟,他给我印像深刻因为他在去年上映的《007之皇家赌场》中出演一个大反派,一个眼神相当诡秘的家伙,一个杀人不眨的黑社会头目,看到《婚礼之后》了海报和相关剧情介绍后,对这样一个一脸邪气的反面硬汉如何胜任一位有责任心、有爱心的男人,相当有好奇心,经过网上寻找才知道这个男人叫麦德斯·米科尔森,拍过不少好片片,只是俺都没看过。
麦德斯·米科尔森在《婚礼之后》扮演一位欧洲人杰卡在印度行事慈善事业,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孤儿的抚养和教育,在孤儿院面临财政危机时,一位丹麦富商愿意出资帮助杰卡。
一个意外的收获总会带来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常言说得好,天上不会掉馅饼。
杰卡在与富商会面商谈捐款事项间隙参加了富商女儿安娜的婚礼,在安娜的婚礼上还看到了曾经的恋人海莉,海莉正是富商的妻子也是安娜的母亲。
在安娜一段感人致深的婚礼致词后,杰卡发现安娜应该是他和海莉的女儿。
杰卡的出现让富商一家每个人内心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也让各自原来平衡的生活失衡。
杰卡重新反审这样一个捐资计划背后是否有什么不一样的动机,为什么商富对自己如些大力捐资做慈善业。
商富知道,杰卡是安娜的生父后,决定到捐资计划修改,成立一个基金会,一个资助印度孤儿的基金,可以帮助更多的贫困孤儿。
而这个基金将由杰卡一手管理,杰卡必须答应一个条件,那就永远留在丹麦,不再回度印。
杰卡却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条件,因为印度那有他深爱的慈善事业,还有一个他一手带大的男生。
而这时杰卡女儿的新婚生活亮起了红灯,商富为了能让杰卡留在丹麦,把最后的隐情也向杰卡说明了,富商已身患绝症,所剩时日不多,所以寻找杰卡、捐资、参加婚礼都是商富的一个安排,富商希望杰卡能留下来照顾他的家人也是杰卡的家人。
每一个人在死亡面前无论你曾经多么强大、富有都变得渺小而脆弱,所以富商才会用捐资这样一个计划来换取杰卡对自己家人的照顾。
一边是自己曾深过的女友和亲生女儿,另一边是需要照顾救济的孤儿,杰卡会选择?
应该说电影是一部家庭伦理片,所以电影节奏不必太快,伦理片一定要够温情,有更多关怀。
电影中不时交换着两种生活场景,一边是印度贫民区的饥寒交迫,一边是欧洲上层社会生活,完全一派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的画面。
电影常会出现各角色面部特写,特别是他们的眼神,无论他们的生活是贫困的还是富足的,但当他们遇到情感分离、生离死别时的眼神都会有不安、迷茫、感动、怀疑的信息传达出来。
无论我们生存的状况如何都希望关爱,都希望充分享受亲情带来的温暖。
也许生命与财富都不是永恒,只有亲情才会永恒于心。
故事的开始,拔叔在印度“支援”。
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印度的贫民区为孩子的生活而努力,这看起来很励志。
可是,任何事情,到最后都得是“钱”说话。
拔叔这“人道主义”的行为,可不会生钱,钱从哪儿来?
类似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找金主。
还真是巧了,拔叔这边正为钱发愁,那边金主就来了好消息,唯一的条件,就是拔叔得亲自回去。
怎么样,有没有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这次的金主,看故事交待,完全是个完美先生,对家庭相当负责。
但是,他好像有点小秘密,隐瞒着家人。
金主和拔叔的见面很愉快,对于花钱这种事儿,金主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反而是竭力的想着拔叔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
拔叔虽然有个性,但看在“钱”的份儿上,好像也没办法推辞。
在婚礼的现场,拔叔看到了金主的妻子。
俩人眼神中尽是故事,一看就是不寻常。
金主的妻子自从看到拔叔,婚礼现场就有点心不在焉,这一切,可都被金主看在眼里。
眼看着,这场婚礼,就会演变成一场“情杀”。
这时候,金主的女儿,在婚礼现场更加送上大瓜。
哎呦,这女儿可不是金主的亲生。
婚礼现场没炸锅,拔叔的脑子里可是炸了锅。
对一对以前的“旧账”,这女儿十有八九可是自己的。
自己在印度关爱别人的孩子,却把自己的孩子丢在一边,拔叔心里头可是百般滋味。
而另一边,金主和妻子也开始开杠。
这有钱人就是会玩啊,挑这么个时刻,搅和这么一大摊子事儿,当真是居心叵测。
当年的往事,也就在争辩中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当年的拔叔,也不是个什么好人,女朋友对他的评价就是“心里头有理想,但从来没行动”。
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俩人的分手。
有意思的是,故事中的女儿知道了拔叔,就立马和老妈翻脸。
那这么多年,金主和妻子有没有寻找过拔叔?
这个疑问,妻子解释得很清楚,一直没找到。
然而,在女儿婚礼现场,拔叔出现了,证明如果真的想找,还是能找到的。
当年的事情说开了,拔叔也就解脱了。
他在印度那边还有承诺,自己的女儿有了好的归宿,也算是了无牵挂了。
可是金主偏偏不同意,拔叔不留在这里,他就不给钱。
这不是要命么,有钱人这么变态,看着别人痛苦才开心么?
而此时的女儿,又出事儿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得知自己的真正老丈人原来是个没钱货,刚结婚的女婿就和别人滚了床单,女儿除了找拔叔之外,竟然其他人都没找。
拔叔这下郁闷了。
一边是一帮孩子,一边是自己的孩子,究竟如何取舍呢?
故事的最后,拔叔还是选择了留下,至于印度那边,有了钱还是好办事的。
那回头再看金主,究竟是个什么目的呢?
原来金主患了绝症,命不久矣。
婚礼之后,就是葬礼。
金主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然后了无遗憾的去了天国。
之前种种猜忌,原来都是小人之心。
外国的有钱人,就是这么的“荒唐”。
自己死了,把妻子留给了“情敌”,这还不算,还把财产留给了“情敌”的女儿。
最后的最后,拔叔看来是继承了金主的遗愿,只能在空闲的时间去一下印度,关爱一下那里的孩子。
有意思的是,拔叔想带那个孩子离开印度那个“脏乱差”的地方,孩子的反应绝了。
金主和小孩,对待金钱的态度,狠狠的给我们上了一课。
先不讲电影的目的和内涵。
起码在对待印度的态度上,丹麦其实是比美国人更公正些。
男主角问印度小男孩,是否愿意和他去丹麦生活,看官们肯定全部在内心中帮他回答,愿意,愿意,我非常愿意。
这是种美国式的回答。
而小男孩的回答,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他说,我不想去,你可以想我的时候来看我。
这个回答维护了印度人的尊严。
虽然电影展示了印度的贫穷和落后,但是也给印度人一个机会表示自己成熟的一面,而不是西方国家给它的一贯印度阿三的印象。
因为西方国家的嘲笑,连邻居中国都落井下石,争相恐后的职责印度人丑拉,臭拉,怪啦,穷啦。
简直是美国点谁坏,谁就一辈子别想好。
除了这个原因,这个电影好看的在于,丹麦的人不似我们熟悉的欧洲人,更具自己的特色。
《婚礼之后》★★★ 导演:苏珊娜比埃尔。
主演:迈兹·米克尔森、拉尔夫·拉斯卡尔德。
2006年这又是部超出我理解范围的影片,并不是因为复杂,而是价值观认可的背离。
影片由一场慈善的捐赠引出,去窥视捐赠者的内心世界,并循序渐进的为观者展现一个有关生与死,及家庭伦理的道德故事。
一个彻底的凡人是很难理解厄根面对死亡时的表现的,当死亡不可避免时,厄根尽力去安排自己身后的事情,维护自己的家人不受伤害,尽可能将自己死亡的影响减到最小,甚至为此不惜使用一切手段让妻子的前夫融入到自己的家庭,因为他了解,这是个好人,可以替他照顾自己的家庭,恰如某人说过的,高尚的人都避免不给其他人惹麻烦。
然而厄根对死亦有着恐惧,在生日晚宴后的卧室里,厄根痛苦的呼喊,演员出色的表演让一切真实的惹人心酸。
或者导演要告诉我们的是,如果死亡不可避免,我们至少应该让活着的人很好的生活下去。
导演在影片中频繁的给出一个眼睛或者嘴唇特写的画面,很有新意,但似乎也没有很强的所指性,或者导演以为这些面部的细节更容易表现情感的流露。
死亡这件很“普通”的大事,满满的蕴含了:当事人的挣扎矛盾,亲人的痛苦不捨与稚童的天真无知。
双胞胎丢下玫瑰说著“bye,爸爸”时,印度男孩拒绝去丹麦说著“你可以常来看我”时,都浑然不知“死亡”与“离别”的深意。
这个世界,在每个人眼裡都是不一样的。
男主一方面心怀大爱,愿意帮助无数孤儿;另一方面却也放荡不羁,不肯承担家庭的责任。
再不想死去时要死去的人终究还是会死去,男主最终还是承担了他的责任。
片中人物的人生分为两部分,婚礼之前与婚礼之后。
婚礼之前的梦幻,与婚礼之后的残酷。
在盛大甜蜜的婚礼之后,才揭开生活的真相。
影片运用了大量沉默的长镜头画面,逆光的黑色植物,湿润黝黑的动物眼睛,无处不传达著压抑悲伤的情绪。
并且片头有出现印度式的出殡,与片尾的丹麦葬礼微妙呼应。
杰卡在孟买建了一所孤儿院,收养满地的流浪儿,但是经营困难。
在他资金短缺,即将走投无路时,接到来自丹麦一位陌生捐助人的电话,表示愿意考虑提供资金,让他即刻启程前往哥本哈根“握个手”。
杰卡为了孤儿院的未来,在十分不情愿的情况下(脑中浮现着记忆深处不愿触及的事物)出发了。
捐助人尤根漫不经心地听完杰卡关于流浪儿童的报告,邀请他出席第二天自己女儿的婚礼。
婚礼上杰卡见到了尤根的妻子,居然就是让他常常痛苦回想的旧爱——海莲。
而更让他感到震撼的是,婚礼中的新娘正是他与海莲所生的女儿(之前他不知道当年分手的时候海莲已经怀孕)。
尤根是个热爱家庭的人。
从影片开始就可以看出他是个浪漫温情的丈夫,会讲故事会做游戏的父亲,也是个有名的亿万富翁,性格爽朗,带点傲慢。
而这次他恰恰选定妻子的旧爱为善款委托人,并且恰恰在女儿婚礼时邀请这个人来,到底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的呢?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会慢慢发现更多感人的东西:爱、责任、绝望、博大的心胸... 影片具有独特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运用,画面时而像杰卡的心情般失魂落魄地流转,时而如尤根内心痛苦绝望地凝视破败的枯叶和无生命的动物眼睛。
在性格刻画方面,导演和演员作出了共同的努力。
杰卡坚硬冷静的脸,掩盖不住内心时时的愤怒和感性;尤根人前的乐观豁达与本身面对死亡的绝望与无助;海莲的忠诚与内心的柔软;安娜从原来幸福天真到受伤后的脆弱与泪水。
导演对人物的眼神和表情运用了许多有表达性的特写。
这是一部容易落入叙事俗套的电影,所幸它不是,而且很有风格。
在丹麦电影《狩猎》里初识Mads Mikkelsen,故事讲述一个幼稚园小女孩的谎言如何毁掉一个中年离异男人的生活。
后来在美剧《汉尼拔》里又见到他,成为他的影迷。
在看这部片之前我没有看简介及评论,略带悬念的剧情也让我一直揪着一颗心猜测下一步的发展。
从雅各布踏上寻求帮助之旅开始,他的生命及使命也发生了转折。
身患绝症的富商乔真请雅各布“接盘”照顾他的妻女儿子,最后他反而成为了那个帮助者。
情节推进过程中,闪现出带血的鹿眼、惨败的荷叶等黑暗的画面,很好的烘托了富商乔真临终前的绝望。
其实绝望时的决定会是最正确最理智的吗?
全片用了很多眼部特写镜头,比如雅各布得知自己有一个20岁的女儿时震惊之下的眼睛、女儿安娜哭泣时候的嘴唇,以及富商乔真很多绝望的眼神。
这些仿纪录片一样的镜头,细致到能看清每一个毛孔,仿佛在面对面观影,让人产生更强的代入感,也更显真实。
最后,雅各布回到了印度,他从小照顾长大的男孩并不愿意和他去丹麦,或许这也预示了雅各布也不属于这儿,丹麦才是他的归宿,与他错失20年的前女友、女儿才更需要他。
看完电影后我是有点久久想大哭的冲动,因为实在太感人!
这部电影我没有一口气看完,因为原以为剧情有点无聊,但当我越看到后面就越发感动得不可收拾,充分感叹制片人的别具匠心。
可能好电影总是这样迂回曲折,最后总让人回味无穷。
电影里的厄根从一个有钱人到得了不治之症即将死去一无所有,实在需要让人反思。
现在的人一心忙着赚钱赚钱。
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初衷,忽略了钱的意义。
其实,就像厄根在晚会上发言说的:“最重要的还是珍惜身边所拥有的,好好去生活才是根本!
”也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命只剩下屈指可数的时日,我们还会去和别人做无谓的比较和竞争吗?
我想我们都会想多呼吸几口空气,多陪陪家人朋友,多看看这颗美丽的星球几眼吧。
所以把生命当做为时不久来活着,真的很必要,因为这样就不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东西,而去在乎很多不重要的东西。
电影里面还着重写实了一些印度条件恶劣的画面,让人触目惊心!
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有和平,吃饱穿暖,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条件却是千千万万印度儿童梦寐以求的。
珍惜上天的恩惠吧,好好生活,记住微笑。
电影里面还有一幕是背叛爱情的画面。
就是当安娜发现自己的新丈夫和别人上床的那一幕,让我愤怒得破口大骂起来。
过后想起来自己好像是反应过了,因为我很讨厌花心的男人,可是花心确实男人的死穴,或许我应该调整下自己,重新审视爱情。
总的来说,爱情充满了绝对的不确定性。
电影是以印度为开场镜头,娓娓道来,剧情波荡起伏,让人落泪,让人反省,让人敬佩。
同时,充分让人佩服生活的戏剧性和戏谑性。
看完电影后我是有点久久想大哭的冲动,因为实在太感人!
这部电影我没有一口气看完,因为原以为剧情有点无聊,但当我越看到后面就越发感动得不可收拾,充分感叹制片人的别具匠心。
可能好电影总是这样迂回曲折,最后总让人回味无穷。
电影里的厄根从一个有钱人到得了不治之症即将死去一无所有,实在需要让人反思。
现在的人一心忙着赚钱赚钱。
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初衷,忽略了钱的意义。
其实,就像厄根在晚会上发言说的:“最重要的还是珍惜身边所拥有的,好好去生活才是根本!
”也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命只剩下屈指可数的时日,我们还会去和别人做无谓的比较和竞争吗?
我想我们都会想多呼吸几口空气,多陪陪家人朋友,多看看这颗美丽的星球几眼吧。
所以把生命当做为时不久来活着,真的很必要,因为这样就不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东西,而去在乎很多不重要的东西。
电影里面还着重写实了一些印度条件恶劣的画面,让人触目惊心!
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有和平,吃饱穿暖,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条件却是千千万万印度儿童梦寐以求的。
珍惜上天的恩惠吧,好好生活,记住微笑。
电影里面还有一幕是背叛爱情的画面。
就是当安娜发现自己的新丈夫和别人上床的那一幕,让我愤怒得破口大骂起来。
过后想起来自己好像是反应过了,因为我很讨厌花心的男人,可是花心确实男人的死穴,或许我应该调整下自己,重新审视爱情。
总的来说,爱情充满了绝对的不确定性。
电影是以印度为开场镜头,娓娓道来,剧情波荡起伏,让人落泪,让人反省,让人敬佩。
同时,充分让人佩服生活的戏剧性和戏谑性。
影片摄影视角很独到,很多镜头都在捕捉人物的眼部细微表情的变化。
感情入微,不矫情造作。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并不是为富就一定不仁,同样是富翁,他不仅接纳和全心去爱了妻子的女儿,而且在病重之时也不忘给妻子儿女找到日后的依靠,并且还建立了慈善基金。
在逝世前,对公众对家人都有了交待〜很感人!
太差了。摄影镜头乱切。不知道为啥搞那么多特写。很少有我看不下去的影片。这是其中一部。剧情爆差。可惜了好演员。
丹麦奇特的价值观吗 怎么看也不像将死之人的状态 风景也不怎么样
第70分40秒猜到了结局和谜底,人生不会如此轻易,不会如此离奇。
爱与责任、取舍。摄影、表演很厉害。剧情一开始真没料到是这么圣母的走向啊,诡异的特写总觉得土豪企业家藏着什么阴谋,汗。
制作得有点粗糙了。男猪不讨人喜欢,不过面对这种伦理困境基本正常人都会如此行为而已,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不过不失。Helene真是人间尤物啊
我大概年岁没到...或者我生活经历太奇怪了,很多人之常情的东西,我是感受不进去的.所以,这个电影我没看完
演技必须加一星
很遗憾,最后还是落入槽臼了……
兩星半。。頂多了;可以換編劇么
北欧冷淡风 迷失的眼眸 隐忍的感情和突然的爆发 你是我的日月星辰 你是我的天空和海洋 抱歉我不能陪你一起走下去 所以我给你找到了他一个略俗套的故事 可是你会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和爱所打动 爱一个人就要保证她的未来 哪怕在她身边的人不是你ps. Mads大叔的眉毛啊 我实在抑制不住想给他画眉的念头~ pps. 原来另外一位是决定去死的叫欧维的那位大叔啊 结合那部失去妻子无法苟活的他 再看这部先抛下妻子的他 将对爱之生死有非常整体的感受 总而言之 真爱就是要对方幸福 #2019092
优酷 1520 外公家
活菩萨活菩萨
好多角度像在看mathias 特别是双唇紧闭的样子 开场搭sigur ros不能更赞
好,或者不好。在,或者不在。什么都是浮云。还是多出去走走看看吧。
飞机上竟然看哭了
不咋地。可惜了拔叔的演技了,唉!
编剧一定是童话看多了
all about family,all about love。作为丈夫、父亲责任的传递,导演拍得很细腻。ps:养父的表演太棒了,后半段注意力一直在他身上(结尾崩溃在妻子怀里哭喊“我不想死!“)
冲着拔叔看的。基本上靠剧本在强推节奏,不是卡司优秀,配乐好,真的没啥意思。
感觉一般,北欧的电影,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