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打算看《制服》的,而且理由充分:一是主创里没有特大牌的,感觉底气不足,二是国产悬疑片实在叫我失望太多次了,不想再花钱受一次打击。
但瞄了一眼简介,我的兴趣上来了。
又是变装杀人又是连环凶案,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美剧《犯罪心理》。
说到《犯》剧,我饱含内疚,第五季短弃之后一直没补,如今都第九季了,也不知几位探员可还安好。
也罢,就去影院支持一回“国产”《犯罪心理》吧。
《制服》善解人意,充分预料到我的来意,和《犯罪心理》真不是一般的像。
我猜想主创里一定有该剧的粉丝,而且细致钻研过。
团队组合模式相同,老大年纪较长,既能分析断案,又能穷追猛打,还被一段阴暗过去萦绕不散,手下是少壮派,有阳光帅哥和秀气女汉子,再加上法医、鉴定科、技术科助阵,兜兜转转拼凑出案情。
除了头脑风暴和证据说话,还穿插若干段激烈搏斗,真凶毕露后争分夺秒的并线推进,最后在惊险营救中结案。
看完影片,我感觉就像看了一集加长的《犯罪心理》,就连几个关键逆转,都像扣着插播广告的时间点安置的。
当然,《制服》里是没有《犯罪心理》那些行为侧写的,否则估计真凶一出现,就被戴上手铐,哪还能容他装模作样混到公安局里去。
这当然不属于bug,也不是我大陆公安业务不熟,而是profile这种破案手段,会理所当然被许多观众斥为神棍的,远不如踏踏实实的刑侦手段容易接受。
当舶来品嫁接到本土,需要一个精细的“汉化”过程,《制服》主创考虑到了观众的接受能力,不至于产生水土不服,比那些照着美剧一通乱抄的悬疑大片、谍战猛剧等,用心多了。
影片很短,还不足90分钟,基本上是美剧靠场景推动情节的那套方式讲故事,台词少而精,绝大部分都紧扣案情,半句废话也没有,连那些看似抒情的谈天,都另有用意。
人情味是淡薄了些,而且削弱了犯罪片的misdirection,但从讲故事角度看,节奏是很舒服的。
每当你觉得,这个地方拍的真多余,要归之为尿点,后续发展都会告诉你,这是个少不了的铺垫。
每当你觉得,这个细节好弱智,被侮辱到智商了,剧本总会显出它的技高一筹:嘿嘿,我早就想到了,别想挑我刺。
徐若瑄在雨中那段“小清新台剧”风,我的邻座纷纷摇头,唉,太假太出戏了,我也觉得,真是典型的over-act,但看完了回头琢磨,此处居然也能自圆其说,over得挺有道理。
当然,毛病还是有些,编剧仿佛有点强迫症,抛出的所有细枝末节都要执着的呼应到。
其实有些不圆上也无所谓,高潮部分一一交代,结果是拖缓了节奏。
营救应该是生死攸关的事,如果“叙旧”的话少说几句,变态的表情少做几个,更完美。
年近六旬的任达华真敢打敢拼,去年看《大追捕》,他在里面死磕张家辉,就让我捏了一把汗,要知道那时候张已经练出一身恐怖的腱子肉了。
《制服》里他一出场就是运动健将,和年轻人一起玩单车竞速,缉凶中几次狠打都亲自上阵,建筑工地的野蛮肉搏,高潮部分的玩命一跳,看着着实叫人不忍,反倒是几个后辈都坐了冷板凳。
方友为的职务是队长,放美国就是captain级别,在美剧里踢门的活儿一般都不亲自干,方队的拼搏劲头,给大陆公安树立了榜样,让我肃然起敬。
残酷之外,也有些逗人发笑的地方。
陈思诚饰演的保险经理,精明老练,世故里带着谄媚,十足演活了业务界老鸟那种“橡皮糖”特质,前半段几次登场,都有让人舌头抵着腮帮子笑的冷嘲效果。
他身份揭晓后我更是哭笑不得,这是专门来黑保险公司的吗?
本片有多位编剧,保不齐哪一位被保险公司坑过。
更有趣的是高群书,猛一亮相,那造型就把我笑抽了,影院里观众还没认出来,一片寂静,但等他摇头晃脑一开口,全场都乐坏了。
高导实在太萌了,这么好的题材里不玩cosplay太可惜了。
《制服》瞄准的是万圣节档期,这个时期吓人片扎堆,从宣发上看,《制服》也有借着鬼节捞一把金的盘算。
其创作思路,颇能折射出国产惊悚片的某些现状。
为了噱头,必须玩些超自然神秘,又不能真的出鬼出外星人,原创的概念稀缺,可借用的样板也少,鼓捣出来的东西,想不雷人都难。
而侦破内核是个例外,有成千上万的影视和小说可资借鉴,也有大量真实案情供你参考,用心整合,编个让人满意的故事是不难的。
像《制服》一样,把个跌宕的追凶故事装上异装、变态杀手、残酷折磨、暗夜捕杀等配件,既能叫人出出冷汗,又不至于出现“挖了大坑填不上”的尴尬,还能顺带俯视一下观众的智力,多有成就感。
(文/方聿南)
还是有很多说不通,说的前后顺序有点乱:1、陈思成给裁缝娃娃上有三个人的尺寸,他是怎么有三人的尺码的,能目测胸围腰围?
2、既然是淘宝订单,为什么选择现场交易,还是有摄像头的地方(虽然那个摄像头拍摄的人像在电影院这种大屏幕上都看不清,不得不承认警察的眼力就是好)3、既然徐若瑄丈夫的姐姐是徐若瑄杀的并且穿上制服装,那徐若瑄就应该知道自己还是真正杀人的目标,她完全可以说凶手发现杀错人肯定还会来杀自己之类的4、那位姐姐(忘了叫什么了)被杀的时候陈思成在警局,这个跟他杀人没矛盾吧,谁说凶手是现场杀人的?
而且那个姐姐虽然是穿制服,但是肯定没被冰冻过,肺也不是冰硬碎裂的,那其实就能发现不是同个凶手所为,而任达华最后用丝巾什么解释的我觉得很牵强5、任达华根据什么找到徐若瑄被陈思成追杀时躲进的厂房的,还跟凶手步调一致以至于被徐若瑄误打,能不能给我个解释,很难受啊6、结局是什么意思,那个观音头被追回到底是徐若瑄做的还是任达华帮忙,没看懂7、不懂法律,徐若瑄卖自己丈夫的古董有罪么,还是因为跟他姐姐是合伙所以不能私自卖?因为所谓的完成丈夫找回观音头的愿望和他姐姐的性命,他丈夫会选择观音头么?
8、那个颖儿到处说任达华老婆跟人跑了是因为暗恋他吧,那从头到尾也没对情节有什么帮助,除了叫徐若瑄别赖上,连个表白都没,完全没必要嘛,至于袁弘和任达华的冲突,除了知道他老婆跟人跑了同情心起,也没通过什么事缓和,后面也就挺好的了,那前面表示冲突是为什么,是为了说明任达华很古怪?
老婆跟人跑了让人无限同情?
9、听说欧弟挨了李艾50多巴掌,真心没必要10、陈思成好多镜头是回忆十几年前几个女生玩老鹰捉小鸡还有吹泡泡的画面,可以不要那么空泛唯美的画面么,完全可以拍下徐若瑄跟另两个富家女一起捉弄他时的矛盾心理,以及陈思成对徐若瑄暗恋的情愫嘛,不然后面陈思成杀徐若瑄的用情深好像都没来由
情节还可以,但是央视最近肿么了···这样妖魔化娃圈有意思吗···过程中那个贴满官图的墙面算是盗图?
继10套推出UV米后,6套也普及不落人后啊···其实剧中完全不需要娃的,为什么他们偏要加···是为了诡异的气氛么···还是要和为死者化妆及用热水烫死者膝盖使其弯曲相照应···这样妖魔化娃圈真的大丈夫么···这样普及娃圈真的很大丈夫么···真心有一点误导观众···想一想以后小孩子们看到这部电影后,争着吵着要买娃娃时,可怕···(想当初我就是这样···)
《制服》作为一部惊悚片,很适合半夜睡不着觉时候下饭。
对于惊悚悬疑片来说,在讲故事上有三个关键点:其一,杀人凶手作案手法重口味程度,这关乎它是不是能够吸引关注眼球、提供线索;其二,案情整体逻辑(顺畅度、反转)、节奏把控;其三,人物形象立体度。
保险员凶手的作案手法残酷而优雅——将女人拖入冰窖之下冷冻杀死再给其穿上制服,将其化妆打扮成娃娃模样……这是一个看上去温柔细致的杀戮者,连为她们设计的制服都量好尺寸,其杀人过程就好像在打造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这正如他自己所言,那是他为了伸张正义的作品——让人惊呼变态,但却不得不承认它居然又是那般优雅!
案情整体逻辑顺畅,前八十分钟算是中规中矩,节奏不是很紧凑,推出凶手比较容易;而精华部分浓缩在了最后十分钟周瑾被指认为罗子盈杀人凶手的情节,算是意料之外又大快人心——当初校园霸凌的人,终归还是会受到惩罚。
最后这个反转才是提高评分的点,情节之对应,人性之复杂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这样一出,那整个影片的主题上就崩了,只有受校园欺凌的人被制裁了,而当年的施暴者却被警察保护下来,怎么看都让人觉得荒谬绝伦。
只有最后周瑾也为她的残忍付出代价,才是我们这些观众希望看到的结局。
影片有个英文名字叫“a chiling cosplay”,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真正交代了犯罪的原始动机。
先评价一遍演员的表演,任达华警察演的游刃有余,周瑾本是一个特有表现力的角色被徐若瑄给糟蹋了,还有一帮笨警察真是打酱油打到了底,陈思诚够邪恶,但不够变态。
下面再说说影片带给自己的一些思考吧。
陈岸生说:“我要用她们的现场和我的命唤起人们的道德的自律,这是多么伟大的正义,你竟然说它是小学生作业?
”。
方友为说:“爱和执着不是伤害别人的理由,天使的左手,恶魔的右手,善与恶可以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并存”。
仅仅一念之差,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中学阶段的一个舞会毁了陈思诚的一生,作为一个男人,他是家庭的希望,但是穷人家的孩子只能退学,在性骚扰面前毫无解释的空间。
作为一个男人,他承受了极大地侮辱,心爱的女生欺骗了他,还和所谓的贵族小伙伴们一起捉弄自己,尊严在那一瞬间被冰碎,再也捡不回,找回尊严的最好方式就是复仇。
我想任何一个男人都能理解陈岸生的行为,倘若我们还允许复仇,那么陈就是一个英雄,一个隐忍多年,寻求复仇机会的战士。
而周瑾则是一个非常让人讨厌的人,为了自己的虚荣,为了所谓的融入贵族学校,任由群体心态作怪,释放着内心的丑陋,说到这,我们或许可以说少年的心并不是美好而善良的,因为没有过多的锤炼,所以显得没有约束,丑陋释放的时候便没了道德,理性的约束。
因此作恶做的如此心安理得,图一时之乐,恶作剧搞得丝毫不顾后果…而在死亡的威胁面前,还是没有丝毫忏悔当年错误的诚意,当她骂陈岸生恶心不忍视的时候,我真的被恶心住了,不知道谁才是最恶心的人…也许有人认为周瑾是个为爱执着的人,可当年那么一份美好的爱情摆在她面前,她却捉弄爱情,最后为了自己的丈夫干起非法勾当,甚至为了掩盖真相杀害自己的嫂子,这是一种偏执,一种在苟且,也许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样做。
但是我们总在期许一种美好,期许一种正义…最好,再赞一下陈思诚的表演…
看电影之前很是纠结这个片名,搞不清楚“制服”究竟是一个动词还是名词,而看完电影之后发现《制服》其实是个双关语,里面有着以Cosplay杀人事件为题材的犯罪故事,也有着结尾处国产电影标准的“神兵天降”而且邪不胜正模式,从中能体会到导演的用心良苦,可话又说来了,又有多少观众能体会到导演的心思呢,要是不看预告片甚至海报,根本搞不清楚这是什么类型的片子,也许那些抱着《青春期》或者《海天盛宴》的心态的观众,估计会大跌眼镜的。
这是一出犯罪题材电影,惊悚性质,比起国产很多装神弄鬼的惊悚片来说,本片显然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跳大神,而是本着西方很多如《七宗罪》、《一级恐惧》这类惊悚片发力,本片的导演王光利以前是跟着王晶混的,《卧虎》就是出自其手,在本片的监制栏上也看到了王晶,不禁想起来有着鲜明王晶烙印的《强奸:制服诱惑》、《吸血贵利王》这些电影。
本片与这些电影异曲同工,都是以大量旁门左道的噱头己任,罪犯杀人手法、重口味情节、加上一些色情场面,可以满足很多人的猎奇心态。
再加上任达华、徐若瑄、王晶这样的组合,喜欢看港片的观众对这样的搭配并不陌生,《羔羊医生》、《魔鬼天使》这样的犯罪作品历历在目,所以说该片很有针对性,要不是邱淑贞退隐多年,估计王晶还会把她搬出来的。
单从本片的效果来看,不少裸露情节,因为凶手专杀女性,杀人时把用乙醚迷昏的受害者扒个精光,将冷冻液氮气注入受害人肺部,让后者的肺部变成“冰冻巧克力”,受害者立刻死亡,不会因痛苦而变得表情扭曲,然后再用冷库的低温让死者处于硬直状态,为死者化妆,粉底打掉尸斑,然后给她们穿上各种各样的制服,护士装、空姐服、新娘服等,在摆好一个优雅的姿势,死者硬直不要紧,用滚烫的开水冲洗死者关节,然后轻轻一扭,关节就碎了,然后尸体可以像摄像师给照相者摆造型一样任你摆布,只是因为低温环境下作业会导致尸体内出血,时间一长血会从七窍中流出,这样一具“艳尸”给人带来的是感官上的直接刺激,顺便在联想一下制作“艳尸”的过程,很会令人毛骨悚然。
这样的情节和桥段出现在国产电影中似乎有些意外,电影的口味比较重,而且色情、杀人噱头做的很足,这样的情节在西方很多限制级惊悚片中都能看到,强调连环杀手的杀人手法,诸如《七宗罪》、《沉默的羔羊》这些经典之作几乎引领了犯罪惊悚题材的“噱头”风潮,有时候观众很能沉迷于片中罪犯杀人的猎奇效果,意在强调“感官的蹦极”,甚至有很多效颦之作忽略的剧本的作用,而单纯的将噱头放大成电影唯一的卖点。
所以说《制服》有着一个比较温柔的片名,但在国产片行列里内容得尺度还是很大。
因为纵观国产同类作品,无论好片与烂片,对杀人手法的细致刻画,还从未有电影敢这么干。
别看尺度大,但本片最终还是落到了审查范围之内,只因最后“神兵天降”,这里的“神兵”真的是从天而降,这种手法似乎成为国产电影的惯例,无论之前包袱多么有料,戏做的有多么足,眼看着犯罪分子就要逍遥法外的时候,突然不知从来来了一群警察,三下五除二的搞定了,比如几年前《密室之不可告人》的这样的反面教材,当观众期待着精彩的结局时,没想到迎来的是警察的结局。
不过《制服》这里的“神兵天降”并完全不是贬义,这种结局是好莱坞发明的,很多题材的作品无论动作片还是惊悚片都会留有这样一个情节,比如《侏罗纪公园》和《虎胆龙威3》就是标准的“神兵天降”结尾,但绝对没人说这些电影是烂片。
这样的结尾是好是坏,完全看电影是否有一个让“神兵”从天而降的理由。
在《制服》中,电影用了大量前戏来烘托任达华饰演警察的近乎偏执的理念,也就是当所有人都不信的时候,只有他信。
往往这样的角色最终会一锤定音,本片即使如此,电影有推理部分,从受害者之间几十年的联系,再到杀人手法推断犯罪分子的心态与惯用手,再从死者服装上的面料等等很多细节推测出杀人细节以及作案地点,最后才有了“神兵天降”。
不难看出,《制服》很想按照西方经典犯罪题材的路线走,这样的噱头倒是很有当年《羔羊医生》的影子,凶手也有高智商连环杀人罪犯的神韵,只不过在国产电影审查制度下,那些高智商犯罪的作品是无论如何也搞不成的,因为首先结尾必须警察获胜,如果向《七宗罪》那样一味的强调犯罪分子的先进性,而且警察无论如何也要比罪犯高,这样的电影就没法看,不是犯罪题材而是智力竞赛。
所以本片为了“神兵天降”牺牲了犯罪分子小部分智商,换来比较严实的推理和惊悚桥段,就是为了让“神兵天降”显得不那么突兀。
电影的剧本在国产同类题材中还是非常不错的,尽管杀人、色情噱头很足,但没有刻意去营造,这部分内容没有与剧情脱节,罪犯之所以这样杀人是有历史渊源的,不像某些电影摆出了与故事主题毫无关系的恐怖情色镜头,这一点已是不易。
而关键的是“神兵天降”并不是结尾,真正的结尾非常不错,电影的曾用名叫《恶魔的右手》,电影无论是犯罪分子,还是最后结尾处的意料之外,都很点题,讨论了每个人心中的善与恶。
所以这部电影还是不错,除了一些小BUG之外,最大的问题在于两点:烂片名与“赞美我啊”。
不管你是如何看待这部电影。
在我看来,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种类型,抨击了现实。
我觉得足够五颗星。
影片开始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符合现在悬疑片的类型。
第一次知道这部影片是由于姚贝娜的片尾曲。
MV的特色,勾起了我对这部影片的好奇。
制服,一语双关。
如果单纯是因为制服两字,我希望你还是不要看这部影片。
这不是卖肉的俗气故事。
十年之后,当所有人都忘记曾经被捉弄的少年,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
却从未想过自己的玩笑给他人带来了多少的伤害。
因为心理阴影,少年的右手失去了知觉,失去了男人的冲动。
他靠报复曾经伤害自己心灵的人来获取自己的满足。
他自大,他狂妄。
他向警察示威,去警察局炫耀。
他由于生活的压力,家庭的负担,被他人侮辱的自卑,使他完全沦丧 。
他也许在别人眼中是变态,但他只是单纯的想向社会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
为什么贫穷要使他遭受别人的冷眼,为什么十年之后只有自己因为少年时期的捉弄,受到这样的待遇。
陈思成歇斯底里的表演,最后对警察恭顺的推销业务。
极具黑色喜剧的效果。
更加突出这个人物的特点。
是影片中最悲哀的角色。
周瑾,一时的冲动导致她由边缘走向深渊。
左手天使右手恶魔,再善良的人,终有不为人知的黑暗。
人性明灭,奉行着自己的底线。
人们都有自己的原则,当原则被别人打破,被他人践踏,沉默总是会被爆发。
我认为这部影片没有绝对的恶,无论是大小姐的飞扬跋扈,穷学生的唯唯诺诺,可怜者的杀戮报复,有因才有果。
只是轮回未免太过于残酷。
人性,就在于一瞬之间,一念成仁,一念成魔。
微博大V史老漆写于2013-10-27 今天下午,承蒙朋友抬举邀请我观看了新片《制服》又名《恶魔右手》在北京的首映式。
说实话,里面的演员我就认识仨:任达华徐若瑄吴樾剩下的那个演变态杀手的很眼熟但是不知道名字。
影评这个东西其实不好写,剧透菊花万人捅,但是一点都不剧透那也不可能。
所以就随手写一点,诸公凑合着看。
首先朋友跟我说的时候有一点勾起了我的兴趣,他说,这片子是连环杀人案件主线,整个拍摄过程,找了很多刑警,法医咨询意见和看法。
而且说欢迎我挑毛病。
实话,类似题材的东西不管电影还是电视剧我读不怎么看,因为不管是暗算还是潜伏,笑点或者说槽点太多。
不管是风声还是东风破,基本上都可以当笑话看。
哪怕美剧,也只有一部CSI我勉强能看下去,识骨寻踪,国土安全,绝命毒师,都是强忍着看了几集,也就基本不看了。
一个字,假。
而这部电影,虽然也有毛病,虽然跟美国电影沉默的羔羊三部曲,美国侦破类电视剧CSI还有差距,但,我不得不说,它的确给我一种惊讶的赶脚。
惊讶指的是,常识性错误之少,细节之准确,远在国内同类电影体材之上甚多。
说几个让我惊喜的小细节:1任达华在第二个死者现场根据背部尸斑分部判断死者的姿势以及是被凶手抱到现场这个很准确,应该是咨询过专业法医。
2凶手在处理第二死者的时候,用开水浇双腿已达到缓解尸僵,实现凶手给死者设定的造型的视觉效果的最终目的,这一点也很准确,现实中殡仪馆就是这么整理死者遗容的。
3饰演法医的央视名嘴刘仪伟用镊子吃康帅傅桶面,而且一边吃饭一边说……内个,我相信多数法医筒子们应该都很有共鸣。
而且据说,这个小细节的处理就来自魔都某法医的真实写照,话说,那些年法医处的那些镊子的那些事儿啊!
以及镊子的一百零八种功能。
连环杀人案件是一个很吸引眼球的题材,但是写好(拍好)并不容易,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把握凶手的动机和犯罪心理。
这一点不管是雷米老师的心理罪,城市之光两本书,还是美国的沉默的羔羊系列,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都是两个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整部作品拉分的两个重要环节。
之所以雷米老师的心里罪能够大卖,沉默的羔羊成为永恒的经典,跟他们对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的精彩处理是密不可分的。
而电影对这个的处理中规中矩,虽然毫无亮点,但是至少不像鬼子动漫金田一和柯南那么无厘头,为了屁大的理由就杀人,为了很扯淡的理由杀人,为了无厘头的理由杀人。
这一点,雷米老师在第七个读者里面对连环杀人凶手的心理刻画还略显稚嫩;在心理罪里面,对孙普的心理刻画就已经渐入佳境;在教化场里面,反而有过于追求细节而让整体效果打折扣;但是在城市之光这本书里面,连环杀人凶手的心理刻画堪称一流水准,已经丝毫不逊色与美国名著沉默的羔羊了。
如果本剧打算拍摄续集,而且继续打算走连环杀人这条路的话,建议最好能够咨询一下雷米老师,国内连环杀人题材,罪犯心理刻画,无人能出其右。
当然,如果续集直接把城市之光搬上银幕,那就最好了!
任达华这位老戏骨在本剧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个人以为,没有他饰演香港警察和香港黑社会这么的入木三分,可能是因为大陆警察形象他没有共鸣,也没有熟悉。
总之,他饰演的刑警队长,给人的感觉就是徒有其表,没有内涵。
徐若瑄几十年如一日的不会念台词真够不容易的。
她的声音其实很磁性,她的对白如果是朗诵,那将是一流水准!
但,这是电影,这是台词,则显得太做作了。
从当年她拍的准三级魔鬼天使到今天,二十多年,一直保持以朗诵的方式念台词,也堪称坚持风格。
顺便,当年魔鬼天使里面的淑乳坟起,盈盈一握,最多不过B-cup,但是在本剧中,俨然已经有D-cup了,凶手用剪刀剪开徐若瑄的衣服的时候,黑色内衣……果然时光是把杀猪刀,嬷嬷哒。
吴樾,我对这个人很崇拜,但我对这个人其实并不了解。
他的角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情景喜剧神作《地下交通站》里面的蔡水根。
真乃活灵活现,机智百出。
在本剧中,他演一个娘里娘气的裁缝,最后坠楼而死。
不得不说,还是很有挑战的,吴樾小哥好歹也是无数科班出身,打星啊!
本剧中有一段跑酷的戏,吴樾前面跑,任达华后面追,在某烂尾楼里,吴樾连环踢,还是很漂亮的,但是被猪脚光环附体的任达华的无敌侧踹完破之。
本剧的武打设计都是他,虽然打戏不多,但是做的不错。
最后,说说毛病,俗称挑刺。
毛病呢,都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小毛病,也是毛病。
毛病1:本剧最开始,女警察审讯第一死者丈夫的时候,审讯室有问题,这里不是米国,在俺们棕国,审讯必须两个人(边上站着的警察叔叔不算)一个预审员,一个记录员。
女警察一个人拿着个夹子劈头盖脸的问,介四不合条例地。
这里真应该参考一下重案六组,虽说这是连续剧,但是至少审讯室是我看过的所有影视作品里面,最地道的。
毛病2:临近结尾的时候,凶手打算给徐若瑄穿上鞋,嘴里不停地说,不穿上就不完美了啊。
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神经质的连环杀手,他的作案现场不可能是一个潮湿,阴暗,肮脏,混乱的地方。
而是必须肯定绝对是一个宽敞,整洁,明亮的地方。
这一点,沉默的羔羊三部曲里面的连环杀手汉尼拔博士的处理就很好。
汉尼拔博士杀人都在他那个带上下水的厨房案板上,就算活人取脑,也是流血很少,动作优美,场面明亮,华丽……我能够理解导演这么设计是为了突出视觉效果增加惊悚感,昏暗的过道,闪烁的灯光,地上的积水,很有赶脚但是,如本剧这样的连环变态杀人狂,要是他一定肯定必须要在这个地方完成他的“作品”的话,那么他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打扫卫生。
毛病3:也是本剧最大的毛病。
那就是凶手之死,凶手是死于液氮,直接被徐若瑄在关键时刻拿液氮冻成了冰坨子,液氮的温度是-196℃,把人冻成冰坨子没问题,但问题是,尼玛一个五升的,凶手本来拿来把人的肺冻住然后一拳敲碎的液氮罐,居然能把一个一百多斤的成年男子冻成一块冰?
颠覆了我的初中物理学啊!
把一个成年人冻死大约需要液氮50升,冻成电影里面那效果,大约需要200升。
仅仅5升的液氮,还是喷射的话,第一人都是活的,他会躲,傻站在原地等着被冻死的那是树;第二,就算傻站在原地等着,这么点液氮撑死了冻住一条胳膊。
毛病4跟毛病3相辅相成,那就是,不管凶手还是徐若瑄,都直接在金属管路上用手开关液氮阀门,OMG,尼玛那可是-196℃!
乃们的手难道都不是肉做的吗?
东北的冬天舌头在金属门把手上一舔就冻住的段子都听过吧?
那才零下三十度!
正确的开关液氮阀门,是要带手套的,而且是戴手套还得用扳子。
都不是直接戴手套开关。
液氮容器、管路属于超低温设备,在分类上属于特种装备。
现实中,操作特种设备都是要持证上岗的。
所以我倒是不怪编剧和导演,要求乃们了解这个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本剧最大亮点,就是当徐若瑄的大姑子死的时候,穿着凶手本来应该给她穿的空姐制服,当时看到这里,我扑哧一下就笑了,当时我以为这是编剧2b,因为带有强烈目的性的连环杀人案(第一死者打扮成护士,第二死者打扮成伴娘,第三死者打算打扮成空姐)误杀是有的(徐若瑄大姑子开了徐若瑄的车,而凶手刚刚尾随徐若瑄的车差点收拾了他)但是把误杀的人按照目标打扮,是不可能的。
这根本不是连环杀人凶手的风格。
任何带有强烈目的性的连环杀手都不会这么做。
结果结局居然是个包袱,这一点让我对编剧刮目相看,本来以为是个低级错误,没想到反倒成了峰回路转的亮点,朋友说的欢迎挑错,果然有资格。
以及本剧中短暂出现的某收藏品展,一大堆明清瓷器贼光闪闪,一看就是天下收藏鉴宝锤下冤魂。
居然在本剧中也是包袱,被揭了!
实话,成龙大哥的十二生肖里面的藏品都是惨不忍睹,本剧在细节方面堪称严谨。
我看的是首映,等到公映的时候,我还会带家人再去看一遍。
虽然有些小毛病,但瑕不掩瑜。
这部电影总的来说,还是超出了我的期望值的一部好片子!
ps:出了高清之后我会下一部保存在硬盘上。
身为华叔的脑残粉,最近连续看了两部华叔主演的低分影片,《心战》和《制服》。
平心而论,影片真的没有评分所代表的那么糟,至少在构想、气氛和悬念上做的都不错,至少前三分之二都可以给四星的,唯二的败笔就是结尾,一个烂尾,一个烂俗。
但是整体来说,这两部影片的评分还是略低了,6.57分应该算是正常表现吧。
鉴于广电总局的各种不许举,恐怖片在国内的位置尴尬不已和萎靡不振,不仅可选择的故事狭窄,而且表现的尺度与力度与国外同类型题材的作品相比较也很是囊中羞涩法宝不多。
一句话,在国内恐怖片就是之前妇女的三寸金莲,被一层层的裹脚布缠的结结实实,要想在如此窘迫的空间内创造出弯如新月的尖尖美足来,实在是相当不易。
由王晶监制、王光利执导,任达华、徐若瑄、陈思诚、袁弘主演的恐怖侦探片《制服》,却多多少少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尽管故事内容仍然是司空见惯的谋杀题材,但在表现手法上以及影片的视觉冲击力等方面却有了长足的进步。
较之以前国产此类题材作品以突出我公安干警的英明神武上,该片则将主要镜头指向对犯罪手法及犯罪心理的描述上。
《制服》通过极富变化的镜头,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了一出充满悬念的恐怖故事,而陈思诚以相当阴郁的表演隐喻了中国当前某部分阶层的命运,那就是被伤害和被侮辱的上进者,只能通过非法渠道进行报复既得利益集团,同样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予展开讨论。
这就令陈岸生与英剧《堕落》的纯粹杀戮和美剧《嗜血法医》的消解冲动相区别,尽管三者都有着仪式化的程序,将尸体进行极具美学意义上的塑形或解构,对于犯罪本身当然都有着极度渴望不被发现秘密,根本秘密便在于与自我的抗衡如何被制服。
以往国产恐怖片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大概就是缺乏恐怖氛围,经常莫名其妙地把恐怖片拍成搞笑片。
《制服》一开始则就充满恐怖效果,这种恐怖来自于现实的真实状态,相对来说,《制服》从当下的生活出发组织结构故事有着极强的代入感,让胆小些的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能不由自主地尖叫。
在镜头画面上《制服》有了相当大的突破,一上来就是让人惊悚的场面,打扮齐整的尸体、七窍流血的面孔,以及独特残忍的杀人手法,让人不寒而栗。
相对于以前不温不火的犯罪现场及省略处理的尸体画面,《制服》中每次杀人之后都对尸体进行精心处理,其过程可以说是相当重口味、大尺度。
此外,《制服》还试图把悬疑片和动作片结合起来,任达华(方友为)与吴樾(裁缝)之间的高空打斗让人看的心惊肉跳。
在选择杀人手法上《制服》也别出心裁,与直接动刀动枪的杀戮不同,陈思成饰演的陈岸生选择低温武器作为杀人工具让人感觉格外新颖,而每次杀人后的精心装饰则更是让人感到由衷的恐怖。
在这里,低温冷冻不仅是现实的杀人工具,同样也是罪犯内心的写照,它象征了罪犯冰冷的内心。
同样,对于杀人者的内心世界则一层层地加以提示,最终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形象。
而对最后的终极BOSS徐若瑄的内心则通过暗示来展现她复杂的性格。
而对故事的设计而言,这也是一次精心结撰。
对于扑朔迷离的杀人现场,电影在表现公安人员的破案现场工作时也穿插进公安内部的人际关系,使之呈现多样丰富的意味,即使到最后故事也没说明三个公安人员之间到底有什么微妙的感情纠葛。
而对于谁是凶手这一问题的追问《制服》同样精彩,通过三次不断地转移,最后才告诉我们在这个迷雾重重的杀人现场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故事与当前社会深层心理有密切关系。
或许《制服》并不是完美的作品,但在当下低迷的国产恐怖片中它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独树一帜、可以说有点意思。
通过大尺度的表现及重口味的画面,《制服》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让人心悸的故事。
不咋的
还算合理,只是剧情太松散
取这比名字搞球去
好久没看完过这么烂的片子了,不过瑄姐颜值五星
开头有点恐怖啊,制服的诱惑。
前半段还不错。。可是后面为什么陈思成被冻成冰我笑了。。本来想给两星,最后结局算是一点亮点吧,三星。。咳,我家老袁真的就是打酱油的,其实我是冲着他来看的啊
人都会为所做付出代价,自以为的玩笑毁了一个人的人生,逼迫别人也把自己推上绝路,事情做得太执着也湮灭了人情,复仇也是一种自我毁灭,人们都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力,做什么样的选择,走什么样的路。不出所料的悬案也有出乎所料的不完美结局,这才是真实的遗憾吧 。
不错挺好看的!诱惑啊!
殴弟实在是太惨了,很长时间失去性能力,终于恢复了,结果连撸管也不能了
太一般了 感觉就是一部山寨片的范,除了网购等一些元素外,片的剧情套路都很老土
挺无语的
主演任达华,徐若瑄,再配上“制服”这个片名,我还以为他们又要重操旧业了
赞美我 赞美我 赞美我 你个死变态 你个死变态 变态 哈哈 全片唯一亮点 太欢乐了 多给一星吧
我觉得很好看!任达华的演技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额我觉得 徐若瑄真美
特别友情出演几个字出来凶手就已经出来了。。导演你这样正片没开始就揭露谜底真的好么。。一直没仔细看过vivian17岁的成名照,但一直很喜欢她~最有韵味的女人就是看起来年轻但其实不年轻的~以及开篇居然有欧弟。。
比较少见的影片类型,在没有分级制度和审批的较力下,能有这样的片子还是不容易的,不过在细节和剧情上还是有改进的空间,有点像criminal minds的感觉
悬疑不够,但还是有隐藏故事线的。
也许开头对两个嫌疑人追查的故弄玄虚就是为衬托结尾反转的出人意料,总之是个圆满还算精彩的故事,虐杀色情重口戏点到为止适时转镜,足够过审但真心不过瘾。从没有学过电影的王光利的合格之作,但实在缺少悬疑电影必备的针锋相对点拔弩张,我想根本原因绝不仅仅是因刘主持高导走过场式的表演。
陈思诚演技大爆发还是本来就那么猥琐?
尼玛太弱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