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亲眼目睹闹婚陋习的小镇青年 导演拍的很真实从回老家准备结婚开始就是不舒服的:即便是事业小成的男主也得屈从于传统观念,到年龄了就该办事儿了。
回到老家后,一方面他是骄傲,另一面他又被利用:朋友利用他和老板谈生意;亲戚指望他安排工作;再加上南方来的珊妮对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终于在闹婚的那一刻彻底爆发。
说实话,这几天真是太压抑了,男主还能爆发出来,估计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就只能苦笑一声了吧。
从北到南,婚礼的形式多种多样,闹婚的情节不尽相同。
至于这婚礼最终是办给两个人还是办给很多人,那是不是全看新人叛逆不叛逆?
闹婚得有个度啊
这部影片对于刚办完婚礼的我挺有触动的。
我和老公也是南北结合,文化差异。
我们也是不喜欢千篇一律,繁文缛节。
所幸双方父母最后都选择尊重我们的想法。
没有接亲送亲、没有点烟敬酒。
一切从简。
而影片里的情节真实的发生在我闺蜜身上:难缠的前女友、互不让步的家长、不坚定的老公……看完电影和我闺蜜打电话唠了一个多小时,准备陪她去二刷,而我也觉得这部黑白电影值得二刷:挣扎的鱼头、摇晃的窗帘、笼中的困鸟、字上的乌龟、燃烧的照片……发小对兄弟未婚妻的称呼、儿子问父亲饭还吃不吃,处处是隐喻,所有的细节都耐人寻味。
大量手持晃动的纪录片拍摄手法让观者有亲临其境的“运动感”、“距离感”和“呼吸感”,最后由黑白过渡到彩色,升华了整部电影。
是和解?
是梦境?
是平行空间?
是结束是开始……一切留给观众……当然可能是因为这部引起了我的共鸣所以我才觉得好,毕竟是部处女作,肯定有稚嫩不成熟的地方。
要问我值不值得看……我只能说:和唐人街探案1隔着一个红征的距离,甩唐人街探案3香飘飘一年的销量。
#桃花岛观影团#影片通过黑白色的电影格式,映射出了所谓“世界章”的国际知名导演在其家人,朋友,甚至是投资方的老板眼中,是没有色调的。
这是相互的,同时也是男主自身认为的世界,充斥的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
他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让别人对自己有所改观,有所尊重,有所认可。
但是,现实给予他的打击是无情的,父母隐瞒的离异、执拗,以及爱人母亲对他们家庭的种种不满。
他宣泄过,情绪的释放最终逃不过妥协。
直到一次次都以酗酒来结束最终的吵闹与喧嚣。
电影给我触动最深的地方有两点:1.在电视台号称全程直播前,他的那段两次录音。
第一次试录音,他吐露出了内心的不满和压抑情绪,将别人的不理解和自己的想法全部倾诉了出来;第二次正式录音,他又再一次扮演起了那个对世界唯唯诺诺的“世界章”,那个对家里百依百顺的乖孩子。
这两种内心的独白对比,充分彰显了第一视角观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张力十足。
2.通过隧道后,影片由黑白画面变为彩色画面。
黑白的世界代表着旧人思想,无法摆脱的一种束缚。
彩色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理性与尊重的世界。
即使父母离异了,仍旧可以为最爱的孩子付出所有、倾尽所有。
这也是一个和谐家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电影在一个简单短小的故事之外,更加引人思考的是家庭的矛盾处理方式和对于情感的认知。
这是一部值得思考的影片,也是一部值得赞扬的影片。
它的社会价值观,远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这么简单。
#不散观影团# 很喜欢《最佳导演》!
本场跟观影团观影氛围也拉满!
主创映后表达的内容我也很认同、主演我又很喜欢所以加一星凑满给你们!
导演说处女作做艺术性(偏沉闷)的剧情长片技术上不是难的,难的是把生活琐事拍得好看、有节奏;然后从交流中也感觉到他有为了故事节奏和剧情让步了一些自我表达。
导演说自己的构想是平行世界这事儿我还觉得挺少女心的,但是前面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构图时刻其实处处体现他的出发点。
说下电影,“导演”的身份设定就自带元电影元素,利用“被导演”拍摄的纪录片段落在荒诞和引人发笑之间构建了很好的平衡。
我不会特别从女性的视角去看这部电影,但是设置女主怀孕而避免了更令人不适的场景发生挺机灵的(大可不必站在什么角度去指责,我觉得整体故事表达还是首位)。
能在父母这边设置离婚线也很灵,有学到。
构图上的平行世界和所有东西的“牢笼感”,服务于故事之外、导演的设计并不是简单应付。
发小这种人太真实了所以即使让我有不适也是源于真实生活的原因。
还好演员本人在现场有澄清哈哈哈哈哈。
女主小姐姐真的好港相,好美丽好喜欢!
大家演技都很在线!!!!!
男主丧萌感很像王大锤,期待之后有更多好作品能够进入电影院。
取材自导演真实经历的电影,看完后让人后背一冷:男主作为全片唯一的导演,却处处受限,被所有的亲戚、朋友、未婚妻、前女友,甚至当地的七大姑八大姨、电视台人员编排着自己的生活,像一个小丑一样被生活戏耍,到最后荒诞收场,好在电影还给了一点光明的结局,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到底要怎么对我们的至亲好?
我们以为的对他们好的方式真的让他们感到舒服了么?
影片中的前女友张雪儿一个角色,仿佛一个绮丽的梦,她漂亮,温柔,像一个谜一样牵动着我们的心,而海报上她身着黑色礼物,男主的妻子身着白色婚纱。
黑色是过去的黯淡,是我们心底无法割舍的情愫,也是故土之于我们无法忘怀的美好和幻想。
她强吻男主,给男主唱动情的情歌,为男主送过往美好的照片,像极了极力在儿子面前树立权威、粉饰太平的男主父亲,以及背后代表的传统思想观念。
他们这一切仿佛都在叫嚣着:我在为你好啊!
你看我为了付出了多少!
快回到我的怀抱!
不要有自己的意志!
而男主像新时代的堂吉诃德一样,打小就与众不同,他选择了电影事业,选择了发小们截然不同的人生,这自然也会有诸多撕扯,纠缠,男主显然内心也是割裂的,他期待众人倾听他的声音,但是顾虑太多,欲念丛生,他被迫接受了一切。
他思想是先锋的,可是行动上他是一个残废一样,无力对抗家人的安排,无力保护自己的爱人,最终划向命运的泥淖。
黑白的电影、大量晃动的镜头、各种细节的把控、贴近生活而又新鲜的题材……在如今商业化的电影里,这种纪录片风格非常接地气的电影实在难得。
结尾处由黑白转彩色是亮点,升华了全片。
到底哪一个是真实、哪一个是梦境?
或许一切刚刚开始……八零后的导演很年轻,初出茅庐值得鼓励,期待他将来更好的作品。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电影!
影片主要就是黑白色调,给人非常强烈的讽刺意味。
一般的黑色幽默电影,要么看不懂要么无聊。
这部电影整体看下来都非常有趣,看完又引发人对人性、婚姻、亲情等一系列的思考。
称得上一部好黑色幽默电影!
演员的表演都极度的生活。
尤其是珊妮!!!
我太喜欢这个女演员了!
本身这个角色不是很讨喜,但这个女演员把珊妮的委屈、隐忍表达的淋漓尽致。
最后的反转也是意料之外的好!
还是建议大家到电影院欣赏,再多说就剧透了🤭暴推!!!
黑白电影看着很新奇,而且镜头也都是一直固定,纯靠演员们自个儿在演。
镜头总是在配角们的身上,配角儿们都很不错!
很常态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台词就让我们笑了出来,没有刻意的为了搞笑而搞笑!
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是镜头拍摄过山车那一场,黑白的画面加上下面小铺子里一个人也没有,感觉像世界末日一样。
还有一场就是男主人公在白色背景下说的那段话。
电影见面会那一场也很搞笑,底下观众说的很精彩不知道是真的看过还是提前写好的台词?
双方的母亲很写实地把南北差异表现了出来,特别是女方妈妈说的那个“烤乳猪”我是真的遇到过哈哈,然后真的表示听不懂能否再讲一次。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是“早晚会是个人物”,我以后也要拿这句话激励自己!
最后突然的死亡让人觉得很讽刺很荒谬,然后一道白光闪过,转为了彩色画面,这个想法很不错。
现实和理想的区别,或许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章章或许也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章!
看完整部影片之后,对于电影的叙事手法我很喜欢!
前面是黑白色调,描述了大部分人会选择的那种处事方式来表达剧情;后面一小部分用了彩色屏幕,一个充满美好充满希望的另外一种处事态度;整部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章章扔出父母的离婚证,母亲解释完抱着儿子哭那一段,让我相信那就是她的儿子,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的母亲!
结束后在字幕特别留意了演员名叫张牡丹,并且还是一位素人,您的表演真好!
👍映后交流上才得知这也是张先导演的处女作,所以对于拍摄手法及荧幕效果上的欠缺就有了一些理解,希望后面继续加油!
但同时也觉得导演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前面剧情告诉我们一步错步步错,中间给再多机会也难逃的掉,从父母意见反对、前任心机阻挠、恶俗婚闹、直到婚礼开始前最后一刻新娘看到视频反悔都还来得及,可是都没有,直至悲剧酿成;后面却也展现了导演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如果一开始大家都多点坦诚,多点理解...最后,自己也悟出,如果一件事从一开始就不开心不顺利,阻力实在太多,就考虑一下放弃吧!
或者换个方式!
(个人见解)
平遥电影节看完。
选材和矛盾的想法挺好的。
表达方式和有些镜头有些刻意,场景表现过于符号化,比如乌龟爬过喜字,这个乌龟就没有必要引入,用一场纷乱撕碎更合乎情理。
演员的性格设计不够丰满,二位女演员的暗战其实该挺有设计的,过于符号化的表演让角色不够丰满,让我们似乎没有觉得两位女演员是两个不同的人,似乎只是同样性格与审美的两个人在斗法。
演员里表演最好的我认为是导演的发小这个角色。
情节的设计整体不错,个别地方,比如主角的死和彩色我觉得没有必要。
还有就是主角情绪的转折有点突兀,我觉得如果能把情绪呼之欲出却都没有出反而更好一点。
电影音乐选的毛燥了一点,我旁边的朋友是因为这个选乐缺乏考究让他有一种看网络小电影的感觉。
看完的感觉就是如果这个导演30岁以下,我觉得挺好的,毕竟阅历有限,能有思考就不错。
如果超过35再出这样的作品,就差一些。
本来想打三分,觉得算是一个完整的作品,看了导演介绍89年的,也就刚30,再加一星。
希望导演未来不断进化能给我带来惊喜得作品。
夸完了最后不得不说一句泼冷水的话,现在的年轻导演拍个东西,不用点蒙太奇,色调变换,超长镜头什么的,好像就不能显示自己的专业似的。
技巧应该是为表达而服务的,而不是炫技。
我的婚姻会如何
故事还算有趣,就是这颜色…还以为显像管坏了呢……
写实的角度,挺真实的感觉,尤其男主这个自我又虚荣的内心刻画,还有渣男的演绎,很到位,看完挺为新娘不值,女人嫁人啊还是要看看清楚。
除了主角之外的演技都有点尴尬。尤其是过路角色,完全在念台词,哈哈哈。不过小成本电影可以理解。现在年轻人提起婚闹都觉得是恶习,真的应该废除。正常的结个婚成了一种奢望。电影排出了两种极度反差的情况,和现实有差距,不过也能大体反应现实。比较值得一看。
构思巧妙 黑色幽默
两星半//即使是“最佳导演”也没法执导自己的人生啊//说是南北差异不如扩大点说是地方文化观念的差异 另外各种小地方人情世故的细节被详尽展现 让人尴尬又难过//还嘴了一句小地方对版权意识的缺失 “你那电影不是网上都是吗” 实在让人尴尬又难过//长片好难拍啊//几场怼着大头的讨论争吵有点多兰 几场奇奇怪怪的朋友谈论有点洪尚秀 以及可能真的没有文青能逃过王家卫 有点意思
故事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拍摄手法和表演的粗糙稚嫩实在承托不起这个颇具讽刺意义的主体,很可惜
两星半。只能说这个题材,这个角度都是有趣的,但拍得差很多意思,导演离导演还有点距离。映后听导演讲述,想法还挺多,但。。。摄影机架起来就迷失在怎么用镜头语言讲一个黑色喜剧了。喜剧当然不好拍,讨论又只停留在婚礼本事,连文艺/处女作标签下擅长做的深度都失去了。
电影打动观众还他妈得靠故事!
讽刺喜剧。很多段落都很真实。但整体略显荒诞。
片头片尾致敬《薄荷糖》
一桩喜事用黑白色来表达荒诞,最后彩色算是一种和解吧!男主的这部电影以及另一部《武林孤儿》都有一种丧丧的感觉,不错
不能因为故事熟悉接地气、好笑荒诞就给高分啊!这完全是生活的简单复制粘贴,并不是不可以,但是电影是一门艺术,作为观众不仅期望看到一个好故事,还希望看到导演想要传达的观点、想要看到一些思考,这些在这部电影里都没有。并且,恶俗、复制粘贴是他最大的缺陷,希望导演眼光放远一点、也少一点性别偏见和地域偏见,作品会让更多人接受。
真实到爆,惊喜至极!黑白到彩色的讽刺韵味很足,感谢桃花岛。
影片超出预期的惊喜,对于新人导演而言已经算是一份很不错的答卷了。影片中有对于新旧时代碰撞的思考,也有对于行业浮华的冷峻批判。总体而言,未来可期!
南北差异,代系差异,文化差异,城乡差异,一场婚礼就是一个检验自己的舞台。近年有关“电影”的元叙事越来越多,无论是剧情片还是纪录片,个人认为更应该关注的是制造虚拟乌托邦的人的故事,就像是导演能创作一个完美的虚拟故事时空,但却无法左右自己的人生。完美的理想主义艺术家在生活上大多都是白痴吧
非常惊喜!
正像男主台词一样,二流的导演,二流的电影,约等于毕业汇报片的水平。技法模仿《八月》,情节参考《寻狗启示》。但是成片效果勉强及格,基本进不了院线。现代婚恋城乡和代际冲突中,女主有着清朝小白菜式的逆来顺受,男主父母莫名其妙的就离婚单过。硬着头皮看到最后,忽然来了个思想品德课式的反思结尾。有的时候,并不是导演江郎才尽,而是原本就是叶公好龙
平遥你这里伤我的要拿什么还!
影片讲述了身为导演的男主带女朋友回家结婚,因男女双方家庭风俗不同等原因造成了一场闹剧。影片中对结婚的场面描述的非常真实,对生活的还原非常细腻,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大胆的采用了大量的黑白画面,以突显其荒诞和黑色幽默,一直到最后才变为彩色,预示着如果双方多一份理解和坦诚,那么故事的结果会美好得多,但我个人认为如果全片都采用了彩色画面,表现力上绝对会提高一个档次。不同于常见的剧情片,《最佳导演》没有那种冗长、平淡甚至是沉闷的长镜头,取而代之的是更专注于讲故事,更回归电影本质,影片的故事也确实很有意思,一些情节还伴随着极具动感的音乐,丝毫没有沉闷拖沓之感。至于片名为什么叫《最佳导演》,就像影片导演所说的,回到家以后,除了男主不是导演了,所有人都充当了导演,而且都是“最佳”导演,男主被各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