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江照黎明》更新的日子里,看完了《今生有你》,又看完了《老闺蜜》。
五位主演: 王馥荔,潘虹,宋晓英,许娣,吴冕 - 排名按照年龄顺序由高到低。
这是什么神仙组合,居然看到五位影后的联袂合作,有生之年啊。
看到影评中各种吐槽剧情的不合理、剧中子女饰演者的不合适,演技不行、颜值忒低,骂编剧、骂导演,骂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骂得倒是没错,确实剧情是有拉垮的地方,时不常就让人想翻几个白眼。
嗯,我没想寄刀片,因为寄不过来,太费刀片了,哈哈。
年轻演员初看也不够给力 - 但是,先别急着被劝退,耐心看下去,不说渐入佳境吧,的确会有所改观。
特别是包蓓蕾,第一眼: 哟,这个女演员是不是太不好看了。
看着看着,角色人设+演员演绎,足以让人忽略对她外貌的第一印象而越来越顺眼,说"整容式演技"似乎有点夸张,但确实体现了演技比外貌重要这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但是,所有被吐槽的内容,在这部剧中其实,都 - 不 - 重 - 要!这是一部由五位年龄跨度从62岁到72岁不等的女演员主演的剧,她们以如此高龄出任领衔,她们的演技宝刀未老,她们即便容颜迟暮但是依然状态饱满很敬业,她们从角色到演员都在展示什么是真正优雅从容地老去... ... 这才是重点啊!剧中涉及到了现实中方方面面的话题,亲情,友情,爱情,健康,病痛,家庭,事业,公益,这所有的关注点,归根结底,都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如何选择,没有对错,只有结果。
剧终时身患绝症的艾琳只身留在香格里拉,何尝不是生者对待死亡的一种浪漫希冀? 尊重并珍惜生命,在质不在量。
这部剧本身带来的正能量远远大过了内容,如果60岁70岁还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绽放光彩,那40+又有什么理由可去抱怨呢? 与其呼吁不公平,不如安排好自己。
年轻是优势,但年轻并不是唯一的优势; 不再年轻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心劲儿。
不要说也就是这么一部剧启用了老演员做主演,至少,有了一个开始。
我觉得这部剧还是蛮可爱的。
刚刚看了几个对这部剧的评价,有一个短评令我印象很深刻,说是哪家的老阿姨这么咋咋呼呼的,其实看来还觉得挺可怜这个人的,我不知道这个人多大年纪了,但我总觉得他的心已经老了。
老年人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在昏暗的房间里看看电视做做家务再带带孙子?
看到现在我觉得最可爱的一个片段是骏骏的奶奶把孩子藏起来了,五个老太太跑去体育公园抢孩子的片段。
一开始她们是要去医院找人理论的,可是后来她们是先去找的孩子没有去打扰病人,可是最后还是把孩子给抢了。
老太太们会一时热血上头跑去抢孩子,也会从体谅人情。
还有梅姨和红姐会闹矛盾,会合好。
确实是不像个老太太干的事,倒像是一群小姑娘。
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说明她们有年轻的心。
这和那种无理取闹的闹不一样,要是她们真是一群无理取闹的人,会做的应该不是去找孩子而是跑去医院闹病人。
我记得我妈妈一个朋友,比她小着十多岁,跟她说“姐姐我可真羡慕你,这个年纪了眼神还跟十八岁似的”。
十八岁年纪的人是什么眼神呀?
我离十八岁不远,我还记得我那时候清澈、散发着光芒。
《洛神赋》里有一句“荣耀秋菊,华茂春松”,说的是一种散发着蓬勃生命力量的状态,这种状态我想应该是从眼睛里散发出来的吧。
我听人说,人生分三个阶段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
虽然前后都是“看山是山”,但是其心境是不一样的,年轻人的部分比较尴尬,我想我不能说编剧是故意敷衍,只能说是他水平不够,他完全不知道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的状态,理想主义、冒冒失失、像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牛犊,我现在就是这样的。
编剧他不懂这个时期的年轻人的内心活动,所以编的很尴尬。
但是其实老年人,尤其是可爱的老年人那一批写的剧本还是蛮好的,我的老师总是说,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会冲动了,可是身上有一点冲动的人是活水,一点不冲动的人是死水,是会发臭的。
好久没有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了,和妈妈一起每天追剧,剧情总体来说太冗长,哪怕我看得断断续续,也是有点心累。
多姿多彩的老年生活,五位老戏骨演技真的可,年轻演员们或多或少有点尬。
玉红这一家人的生活充满了烟火气,为儿女婚事操碎心的爸妈,“咋咋呼呼”的红姐,唱白脸的老黄,不省心的一对儿女。
老黄是《家有儿女》里的胡一统,黄明轩竟然是键盘的扮演者,兜兜转转的缘分!
这么多年他们曾经的角色深入人心,不过胡一统变得老了,键盘变得阳光帅气。
忽然想起《快乐星球》里的丁凯乐已经结婚生子,这些都是属于90后的回忆啊!
可爱的嗲嗲的宋老师,内心住着一个孩子,傲娇的表情,撒娇的语调。
安排得非常“充实”的生活,令人胆战心惊的学车经历,不分日夜的网购和游戏,终究“断舍离”。
平安顺遂的几十年,老年时婚姻竟遭遇危机。
缘于一封信件,气场全开想要智斗小三,原以为是知书达理的教授,结果竟是一个清洁工。
好在生活经历小小波澜后,还是归于平静。
一生从医的刘大夫,有着非常严重的职业病:洗手一定要七步法,揉搓揉搓揉搓;接触狗狗要全副武装,戴着手套拎起狗狗,依然一脸嫌弃;脚滑一跤摔在草地上,我这得吃下多少微生物啊……不过她何其幸运,在老年时期可以碰到志同道合的林青山,互相陪伴,共同打理半亩青山。
梅姨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角色,王馥荔老师的表演收放自如。
经历丧子之痛、咖啡馆的拆迁、艾琳的病情等等,最后来到大海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召集了曾经那个合唱团,很干净很纯粹、直击人心的声音。
内心挥之不去的痛苦,终于该放下了。
艾琳老师,她由内而外的精致和对于人生的积极心态,这是她一生的阅历所造就的。
她内心始终为张泽华留有一片柔软,可惜一别就是一辈子,解开心结互不打扰是最好的选择吧!
空荡荡的大别墅,她内心的孤独无人知晓,出院后的派对致敬《妈妈咪呀》,个人很喜欢原版三个好闺蜜的演出,不过本剧中是别样的气氛与狂欢。
最终艾琳老师选择留在西双版纳,很美好很纯粹的一个地方,妈妈湿了眼眶说这样的结局真好。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老年人的黄昏青春,悠闲自得的老年生活。
年轻时期一定要好好工作好好赚钱好好生活,到了老年才能好好享受生活!
#老闺蜜今夜被这群老人深深打动了:图一:(梅姨)失独老人的孤独守候,唯一的儿子离开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守着儿子生前的咖啡馆,一直坚持着,有时候哪怕只是想有个人和自己聊聊儿子,哪怕被骗,也心肝情愿……图2:(艾琳)外表光鲜亮丽时髦,却因病穿着尿不湿,两个优秀的儿子在国外,但是连结婚对妈妈的邀请也敷衍了事,登机的时候晕倒,连家属都联系不到……图3:(刘大夫)儿子有出息,有自己的公司,但是作为医务退休人员,却依旧想发光发热,哪怕是余光呢?
单纯的享受生活,享受照顾,对于经历过磨难的人来说,是一种监狱式的痛苦,且眼里没有了光……图4:(小宋老师)丈夫和女儿都万般宠爱着的人宠爱着的人,好学,撒娇,“老还小”图5:(玉红)出去度个假,都把家里操持好的贤惠女性 ,然而父子俩并不领情…图6: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也都年轻过,没有人永远年轻,却永远有人正年轻……
老闺蜜 (2020)6.12020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乔梁 / 王馥荔 潘虹主演:王馥荔(梅姨)、潘虹(艾琳)、宋晓英(宋丽娜)、许娣(刘大夫)、吴冕(红姐)这部剧主要写五个老闺蜜因缘相会,一起举报保健欺骗老年人,因此结识,成为五个老闺蜜,起初围绕聚会地点“梅姨的咖啡馆”引出大海的故事、小雪的出现、黄明轩与小雪的爱情、咖啡馆拆迁、梅姨心结解开……后围绕“清明上河图”聚在宋丽娜的家,引出老年夫妻的矛盾、情感流失,因为感情问题,子女问题,后五个人同住艾琳家,围绕“艾琳家”引发艾琳的疾病、子女夫妻感情修复、五个人也更加了解与感情愈加深厚,最后艾琳告别大家,梅姨如愿找回合唱团以歌曲“大海”告别大海。
五个不同性格的人,五种不同的人生,交叉相汇,互相帮助,互相取暖。
本来我是不会看这类题材的,除非是大热爆火剧,因为看了艾琳怼销售的一个片段被艾琳的性格所吸引,看完这部剧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1、我想要过的老年生活是什么样子?
2、如果我遇到了剧中的一些情况我会怎么解决?
3、如何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也许会对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有所影响。
这是一部写老年生活的剧,但我觉得更值得年轻人一看。
带着这三个问题出发,也许会带来别样的观感和体悟。
这部戏主要拍的是五位阿姨的退休生活,也许是因为五位老演员太有魅力,随便看看倒也看得下去。
我喜欢刘阿姨的火爆脾气,喜欢她跟儿子说,我不要你强加给我的快乐,我要的是尊重和认可,也喜欢她儿子叫她“我的刘大夫”。
喜欢红姐活力四射、没心没肺,特别像我妈OTZ……喜欢梅姨身上的“弱德之美”,她老伴走得早,儿子(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在支教的时候意外去世,儿子留下的咖啡馆被拆迁,总之被命运虐得很惨,但还是认真过好每一天,不断做着正确的选择,让人心疼也让人敬佩。
喜欢艾琳有个性,六十多岁的老摩登,当有小姑娘质疑她装年轻的时候,她立刻回怼说你年轻得太苍白;《我们的田野》这么有年代感的歌,经她一唱就很动听。
这里稍微让人有些难以理解的是宋老师,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确实见过这样的人,越是娇惯就越会被好好保护。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老闺蜜》就像老年版的《小时代》一样,同样是几个没有生活负担的女人凑在一起疯玩的戏,只不过《小时代》是挥霍青春,《老时代》是完成一个如何度过暮年时光的课题。
可见作品一旦承担了诸如生存、毁灭、命运、时间之类的重大命题,分量就截然不同。
当然,就《老闺蜜》这部剧本身而言,因为体量太大、格局较小(现实中老年人面对的问题比剧中展示得复杂得多),导致为数不多的几个好段落都被注水片段深埋,如果不是为了陪老人而长时间观看,来豆瓣怒打一星也很合理。
我们家是快进跳着看的,综合考虑了一下还是给三星。
顶着被老公笑话的压力去看了他眼里所谓的泡沫剧,是因为看到了五位主演的阵容,她们是我妈妈那辈的偶像,年龄相仿,经历相仿,连平时哼的歌一样,他们都是经历过样板戏的年代,可是妈妈6年前已经不在了,是癌症。
五位妈妈,面部都有着自然老去的痕迹,深深的法令纹,眼角满满的鱼尾纹,但身姿挺拔,气质优雅,眼神坚毅,谈吐得体,既有少女的可爱,又有妈妈的温婉,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五个女人在一起还能没点事?
如果在我少女时代看,会觉得是“作”,但现在的我已逾不惑之年,看他们聚在一起时,却有种说不出的心安,妈妈要还在,一定也很喜欢这部剧。
单说剧情,是挺口水的,但又是真实的,每个剧情都可以在生活中看到影子,只是,导演放大了表现方式,夸张的台词,夸张的表情,不像电视剧,更像话剧,但不影响我喜欢本剧。
女主可能是我认为本剧演员中最影响观感的选择,外形,面部表情控制都很一言难尽,现实中像男主一样条件的,选择包蓓蕾这样的女人,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是像自己妈妈吧,如果不是,就是有被虐倾向。
导演和演员都没太把握好人物力道,女人强势,表现形式不是语言蛮横,情商低下。
我也有闺蜜,不多,从小到老,情深意重
华阳集团那些做伪证的人没有得到惩罚,我不接受!
不接受😠。
当初孙美佳污蔑谭峰性骚扰,公司里除了包蓓蕾都在捏造证据诋毁谭峰,一个个口是心非,昧良心。
我不知道世道是否真的是这样,但我一定不要做这种人。
还有真的烦死人了,总要演这种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我真不喜欢,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被原谅。
趁着刚看完,写一点,捡想到的说五个老阿姨的故事是主体,所以整个剧基本是给阿姨爷叔看的,所以年轻人看得会有点幼稚,情节太简单很多矛盾到了最后都自然化解了,到了一定程度无法解决的时候,角色思想一转就自然化解了比方说追求离婚男的洗衣妹:你既然复婚了,我当然不要你了.一般都市情感剧不会这么简单,非闹到男女不当心滚床单怀孕再流产再复合为止(如山东剧门第最后)另外这个剧里居然有两个人生癌,虽然一个都没死,虽然一个最后是良性,也是很吓人的,爱玲血吐成这样,最后还能有两年时间...我是带着沉重的心情看的,所以我想很多观众也不会太舒服不管什么歌,反复放都会觉得难听,尤其是那种有阿罗为这种语气助词的,不是说少数民族歌不好,任何剧中歌都这样。
马书友不就吐槽,我听了六遍就是没听懂,小伙子一遍就听懂会唱了不合理的地方,1三个不认识的老太和两个认识的老太经过一场卖假药的事件就能成为闺蜜,一般不会这么顺畅2梅姨在超市帮小雪跟超市营业员争,这其实就是想表现梅姨对自家人的保护,事件真的不自然,按理JC在场,应该JC解决事情之后再要求店家道歉才对3五个老太教育带小三的老板,最后老板乖乖认错,真的是活在理想主义中了.4黄婉露最后的转变还说污蔑女性黄琬璐的成长,离婚之后的成长,完全是女性的崛起,只到她都是想去HK的,但是电视剧是不会鼓励人们离婚的,所以最后有了这样的转变也所以包老太的老伴最后也回归了,之前一直冷漠感觉要离说前面几集里咖啡厅女顾客怎么的,这只是用来反映梅姨性格的一些小梗黄琬璐这个演员是个熟脸,五官太苦了,演个悲剧中年妇女太适合了五个老太里演出最好的是包妈妈,肩膀一耸头一歪,优雅老太活灵活现,全剧笑点制造者。
梅姨有点在背书的感觉,很多次脸部特写时都这样,560年代演员都有这样的不自然。
潘虹感觉在演自己,以前有部女人taxi女人的,一直是这种最后说一句包蓓蕾,真的好难看,但在这个戏里真的是唯一很时尚的点,很喜欢这个演员。
由老戏骨王馥荔、潘虹、宋晓英、许娣、吴冕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老闺蜜》于2022年2月3日(农历大年初三)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时间,开播伊始便口碑、收视双丰收,不仅引发观众的关注与热议,而且收视率也荣登全国双网第一名,可谓是这个春节期间不折不扣的热播剧。
《老闺蜜》的热播和热议,也将该剧导演乔梁推到了观众面前。
乔梁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更是佳作不断,收获多项国内国际奖项的金牌导演。
之前火爆荧屏的诸多作品,包括新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娘要嫁人》《新上门女婿》《古城谍影》《爱了散了》《第五个空弹壳》等,皆出自他手。
如今看来,乔梁导演真的是不折不扣的“热剧制造机”。
截止到2月7日,《老闺蜜》已经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至第十二集。
该剧讲述的是五位性格各异的老阿姨,因为一场“健康讲座”而结识,在与骗子较量后结为闺蜜,共同面对生活的各种考验,并渐渐感悟到生命真谛的故事。
众所周知,中老年人是电视剧收视的主力人群之一,但专为中老年人打造的作品却少之又少,而《老闺蜜》确实是可称得上贴心又真诚的“福利”式佳作:其一,该剧聚焦中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也包括如何与亲友与社会进行正常交往,以及如何排解内心的寂寞或焦虑。
剧中五位老阿姨,性格身份各不相同,从她们的个体由点及面,更让我们看到每位阿姨背后的家庭与社会关系,这不仅仅是阿姨们的生活呈现,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都市生活的一个缩影。
对于观众而言,很容易在追剧过程中,收获很强的共情心与代入感。
其二,该剧有着对社会的细致观察与呈现。
《老闺蜜》将老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场景,都在剧中予以“复刻”。
比如老年人的广场舞,拍照大妈的公园,以及各种保健品诈骗、电话诈骗、相亲陷阱、求职困境等,不仅能够丰富观众的眼界,而且也潜移默化地通过剧情来告诉观众,遇到这些状况,应该怎样面对和处置。
特别是该剧开篇就声势浩大的那场保健品营销会,相信也能让许多中老年观众从此多一份警醒,少一次受骗。
类似的警醒及劝诫意义,在剧中还有很多。
其三,该剧对现实生活有着高度的概括与艺术加工。
《老闺蜜》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个人物有自己的个性,但她们身上,又有着值得歌颂与鼓掌的生命闪光点。
如果说,前两个方面对于一位导演而言,是创作层面的基本功,那么在作品的凝练与升华部分,则更多的是导演乔梁在打磨作品时的技巧与匠心所在。
回望乔梁导演一直以来的创作,不难看出他的作品没有架空与虚无,所有的故事与人物都紧贴现实,比如说当年大爆的那部《娘要嫁人》,所讲述的便是一位单亲妈妈在为“爱”而嫁和为“生活”而嫁之间犹豫不决的故事。
这看似是一个人的生活困境,但在更广阔的视野之中,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
《老闺蜜》同样如此,谁的身边没有几位中老年人呢?
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亲友们,甚至是父母辈。
虽然乔梁导演佳作不断,但大部分时间大家所熟知的都是他的作品,他本人则是相当谦虚又低调。
他为数不多的几次媒体专访,让战台烽印象深刻。
记得执导了那部斩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塬上》之后,他曾表示,是在“用温柔抵抗现实的残酷”,来创作这部直面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现实“冲突”的作品。
而后的另一次专访中,乔梁表示,会“在创作中寻找生活的感动”,让人印象深刻。
或者这正是他在创作层面的经验之谈,也是他作为“热剧制造机”的流量密码所在。
总的来说,乔梁导演是一位善于观察与发现,又精于表达与展现的优秀导演。
同时,在创作的技巧上,他的作品大多节奏明快,故事流畅,人物饱满,特别是在《老闺蜜》中,还有许多让人会心一笑的欢乐场景。
能做到这些,无疑是来自创作者对于这个时代最真挚的爱。
希望《老闺蜜》持续热播,再创佳绩,更期待乔梁导演将来能有更多的好作品带给大家。
替老娘打五星
跟家里蹲看的,还挺好看的其实(相对)
演员是演技派,可惜剧情太糟糕。
本来想三星,很多地方特别狗血,最后结尾太催泪,人生,为了什么!活在当下,珍惜阳光!
妈妈在看瞟过几眼,真的很可怕,大陆这种祸害老年人的剧太多了,剧情狗血离地,编剧完全是在天上,像上帝一样随便捏人,人物背景,故事逻辑全部都禁不起推敲,反正编剧说啥就是啥。里面那个偶像歌手,来来去去就只会唱那几句,还是配唱的,演得超级不专业,口型都不对。里面所有年轻演员的表演都令人尴尬,潘虹王馥荔这种老艺术家是不是受什么迷惑了,为什么不珍惜羽毛啊!另外,这个剧宣发也够厉害,豆瓣买了一水的好评短评,还不让显示分数,自己都无法面对自己拍摄的作品是吧。
陪我妈看的,老太太们演技好,剧情有点狗血也是迎合老年人了
虽然剧情不够现实 但老闺蜜们的演技都相当出色 细节上处理一般 各个家里房子都好大的…有闲有钱才能悠哉…
这台词念得是认真的?僵硬得好像捧读
这五个老太太展示的生活 乐观积极开朗向上 人要活的通透啊
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中国版,和妈妈一起看,挺好看的
喜欢老一辈的戏份,年轻一辈的不如不要
排除剧情等等,老年人有几个难得的闺蜜还是很好的!
只看了半小时,实在看不下去了,其实看到10分钟的时候就看不下去了,但因为我的晚餐没吃完所以硬着头皮又看了20分钟。以后能不能请男导演不要沾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这种对女性的诟病我真是一刻也忍不了。关于这部电视剧,我只想说,哪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自以为是的大傻逼拍的?!
多少理解艾琳为啥不愿意告诉别人生病的事情,只不过换位思考一下,闺蜜们也会自责
我也想退休了😢
难得有一部电视剧是聚焦于老年人,还是一群老年妇女潘虹、王馥荔、宋晓英、许娣、吴冕,这几个都是奶奶辈的演员,撑起了这部剧的主线内容,起码剧集一开始还是不错的,虽然后面的剧情实在有点拉垮,各种戏剧冲突,肉眼可见的假,而崔鹏,陈秋伶那条公司线更是让人诟病不已……可这并不能磨灭那几位老太太的演技,最后,大团圆的结局也可以说给普通观众能做一个交代了,只要你不细究下去😏
恶心,开咖啡馆多管闲事把天下男人都当儿子了是吧
半夜被这几位老人家搞笑醒。除了红姐家的女婿很烦,整体编剧不错。集齐了宋霭龄,杜十娘,沈鲠萍,王美人,薛甄珠,好有意思。
头十几集,尾十集不错,中间一些生活茅盾看的有点糟心(有作的感觉)。演员表现很好,特别是主演的老前辈,性格各异。然后个人觉得谭峰有点起范儿的感觉,还有有可能是角度问题,挺胸收腹的站姿,我看着画面有种挺胸只挺了一侧的感觉。包蓓蕾一开始看着性格也糟心,后来看她有原则,能担事儿,会怼人,挺乐呵的(笑)。故事也有点理想化(比如搬迁钉子户,偶像人设崩塌),而且老一辈的观点给我比较强的集体感,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个人感受;老一辈觉得东西坏了要修修,新一代觉得东西坏了就换的想法,还挺有意思的,这也是现实生活里比较明显的代沟问题吧。最后大海的故事有感动到我,看着梅姨到大海支教的偏远地区,村民献上的哈达,我会哭。3.5+0.5。
有一个超长预告做得很精致,正剧是ai写的,各种问题往上一堆,什么都想说一下什么都说不好,这都算了关键台词也悬浮得很,好不容易有个这样的题材这样的阵容,真的太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