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聚焦于外环赏金猎人的故事的《曼达洛人》,还是以经典老角色为主人公的《波巴·费特之书》、《欧比旺》,近几年星战的真人影视剧都毫无疑问地大放异彩。
终于,自第一部电视剧《曼达洛人》开播三年之际,卢卡斯影业终于推出了一部大胆创新的作品,一部赢得粉丝与路人双重口碑的作品,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佳作——《安多》在开始解析之前,请大家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星战的影视剧,能够真正兼顾制作、剧情还有创新三者的有多少部?
无论是创新有余却独行专断的EP8,还是无脑炒冷饭的EP7、EP9,抑或视角创新,但仍有试水的保守成分的《侠盗一号》、《曼达洛人》——自迪士尼接管卢影以来,真人作品就被分成了这三大类。
闪耀计划的波及程度太浅,各类写实衍生小说也难以触及广泛的观众,简而言之,目前的星战宇宙需要一次大胆的创新,需要一针写实的强心剂,而《安多》算是胜任了这个角色。
下面就容我花时间为各位详细解读一下,这部《安多》所体现的各类要素。
一、出色的视角选择与长篇叙事要想成功解读《安多》,决不能错过它的前身《侠盗一号》,也就是在那时候,影视剧第一次在荧幕上呈现了帝国高压政策下的芸芸众生,尽管疏漏和缺陷还有很多,但仍不失为一次优秀的创新。
而身为一部外传,斩获了10亿美金的票房,也无疑展示了这类“小人物故事”的强大潜力。
然而,从商业片的角度来看《侠盗一号》,其中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RO的问题是什么?
是主要人物塑造苍白,人物的转变动机太过脆弱,文字功底很深的对白却总是浅尝辄止,从而导致整个人物弧光的缺失。
不妨想一想琴·厄索的表现,她开始对起义可谓毫无兴趣,在收到一个长期被她以为“抛妻弃女为邪恶帝国效力”的父亲的几句浅显的辩白后,瞬间变得比绝大多数的义军还要忠诚。
尽管这个塑造的路线不是不可行,但由于篇幅太少,始终难以使人信服。
相比之下,卡西安·安多的塑造还好一些,尽管在大方向上也犯了和女主一样的毛病。
但“意志坚定”和“心狠手辣”这两个标签,算是成功贴在了安多的身上。
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反而有助于《安多》中的人物塑造。
剧集与电影不同,它的时间更为充裕,能够按部就班地缓缓推进,力求每个人物塑造的真实而立体。
当然,这种手法也有一定必然的弊病(比如过于缓慢的节奏),可是总体上看来,只要能静下心深入观看,就不难发现,《安多》在节奏上的牺牲是可以被细致的描绘所弥补的。
没有光剑,没有原力,压抑的节奏和风格,只活在台词里的皇帝。
似乎本剧自始至终都不想与传统星战类叙事沾上太多关系,而是单纯地想要靠精湛的水平吸引观众,只想尽心尽力地描绘出银河系的芸芸众生,这是很大胆的一个想法,也是以往星战电视剧中几乎不存在的角度。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想到了《曼达洛人》。
诚然,《曼达洛人》第一季也更倾向于小人物视角,塑造的人物也算是可圈可点。
但相较于《安多》而言,《曼达洛人》显然是更加保守的,这并不仅仅体现在第一季肉眼可见的经费缺失,第二季开始各种卖情怀消费老角色,仓促收尾的等等毛病中。
而是剧作风格的原因,《曼达洛人》本质上是一部老牌的西部剧,是对星战早期就一直存在的西部风格的一次转化。
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方式的确能够吃香。
《曼达洛人》对星战电视剧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地位也是难以撼动的,它将影视剧这一条路逐渐拓宽,促使后来者相继崛起。
但是,随之而来的,“银河边缘”、“奶爸带娃”等情节也被一路贯彻了下来。
带娃热潮像《异等小队》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动画剧集还好,《波巴·费特之书》、《欧比旺》就完全体现了小格局叙事的弊病,极度混乱的风格,人设的接连崩坏,失败的人物塑造——以上都是前几部小格局风格很重的剧集所体现出的缺陷。
可是,《安多》与上述的不同。
虽然比前几部更加聚焦于小人物,但却没有忘记星战宇宙的广大舞台,将一个个小人物置于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让残酷的帝国掐碎他们心中的希望,体现出他们的脆弱、无助、动摇,还有坚韧、反抗、与阴狠,这是其余剧集都没有具备的优点。
以Alex Lawther演的导航小哥内米克为例,当这个角色一出场时充斥着的理想主义光辉,满口念叨着革命与自由,甚至还写下了宣言文献。
按照往常星战的风格,这个角色简直就是标准的男主配置(虽然总是忐忑不安,但有着最崇高的理想抱负,潜力股),他的结局必然是成功加入义军,然后宣读他的宣言的。
然而,在《安多》中他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在行动成功后逃跑时被意外重伤,好不容易找到了医生,最终还是不幸身亡。
这话说得像不像现实中的左壬?
同样的还有真·叛军斯基恩,他是阿尔达尼小队中最活跃的角色,在一开始就不停地试探安多,还借他之口补全了众人的背景故事。
乍看之下,这是个观察力敏锐的反叛者形象,但随着故事推进,他的突然反水先是吓了观众一跳,可当我们回顾这个角色的所作所为之时,却在其中发现了极度的圆滑和凶狠——到了这时,观众们才终于意识到,斯基恩其实是过去的安多的一个缩影。
而安多立即除掉了对方,既能体现这部剧的风格,也是对过去的自己一种否定。
这种塑造手法是高明的,虽然在好莱坞里并不少见,但比起人物动机都不完整的《侠盗一号》有着明显的进步。
二、灰色的人物与不同立场的叙事好像是自始至终,义军在星战影视剧中都扮演着“伟岸的解放者”这一角色,这一表现在RO中才稍有改观,稍稍地展现了义军内部的种种矛盾,还有索·格雷拉这样的太空安那其。
《安多》的背景设定在义军同盟尚未建立的初期,反抗者们犹如一团散沙,人民对高压政策无动于衷,南大(雾)在参议院中饱受奚落。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单纯鼓吹起义只会被帝安局请去喝茶,所以《安多》并没有按照以往反乌托邦鼓吹起义的方式来讲述义军的成立,而是借助卢森之口,选择了一种更为黑暗、更为深刻的诠释,不仅如此,索·格雷拉还亲自现身说法,简单阐述了一遍他混到《侠盗一号》里那种境地的原因:
卢森教育南大
安壬怒斥诸左壬“为了大义,真的可以舍弃一切底线吗?
”这是许多作品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却是第一次在星战中被露骨地提起。
不仅深化本剧的主旨,更丰富了卢森这个角色的动机:不惜一切代价,让反抗者们团结起来。
肖姨演的真好同样,不仅是在于义军方面,本剧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站在帝国的角度去叙事。
保安卡恩就是一副典型的中产子弟,被帝国洗脑的形象,有个絮叨的、控制欲强的中国式家长,总力求做得更好,体制内的工作(后来),相信不少观众都会与之共鸣。
与“帝安局做题家”黛德拉相比,卡恩显得更呆板、更嫩稚,这里编剧可能是想要让两个人达到一种相互呼应的结果:卡恩是过去的黛德拉,黛德拉是卡恩的未来。
同时也体现出了帝国思想控制对人民的荼毒,可以让无辜的人们举起屠刀,并自以为一切都是为了安全与正义。
尽管这一条线路还不明显,但还是很期待二人的塑造路程。
不过,个人还是倾向于卡恩不会有“洗白加入义军”的路线,并不是说完全不可行,但那样就难免落入俗套。
还因为对于帝国的所作所为,卡恩是不可能不知道的,而他默许,并坚定地拥护了这种制度的发生,这对义军而言肯定是不可接受的(尽管《安多》中的义军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光正伟岸的形象)。
《表白》还有就是被许多人诟病的南大线。
有许多观众不明白这条线路的意义何在,因为它目前表现出的确实也乏善可陈,南大家庭的矛盾,义军筹集资金的缓慢进度,还有无时无刻不摆着一张臭脸的女儿和老公。
但这条线才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在塑造人物的线路,影视剧里对帝国议会和科洛桑的描写极度缺乏,在《安多》中最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齐。
南大的塑造线路已经逐渐清晰。
这点在4-7集不难看出,她的动机正在由被卢森牵着鼻子走的“被动”转化为自己寻求同盟的“主动”,也是从一个温和派向革命派的转变。
接下来是意料之中的挫折,因此要求这个角色不断地向现实“妥协”,但同时也要在内心中保持最崇高的理想。
对于《安多》强大的编剧团队而言,这件事简直是轻而易举。
最后,我还想花一点时间补充一下监狱线(第一秩序成长记):这是另一次优秀的突破。
其中监狱的设计不但展现了帝国纳粹属性的一面,更体现了起义的反噬:
班长台球(划掉)基诺本是一个坚定按部就班997的监工,表面上装的冷酷,内心却会对狱友产生某种同病相怜的同袍之情。
他的动摇主要是在第九集中体现的,一旦得知永不能获释的局面时,他马上180°倒戈,准备越狱计划。
这个角色的可塑性不多,更像是许多生活在帝国高压政策下的人们的一个缩影,每天按部就班做苦工,只为了能呼吸一口牢房外的空气,最后的一丝希望也会被帝国无情掐熄。
监狱的设置致敬了反乌托邦文学,赏罚机制有些《美丽新世界》的味道,广播系统则颇有《1984》中老大哥的遗风。
总之,监狱线还是在为主旨“反抗”服务的。
不能对帝国抱有任何的幻想,只有起义才能改变现状,从这个角度来看,监狱设置的还是蛮成功的。
三、优秀的视觉效果与群像描写与以往的星战剧不同,《安多》中经常会有大背景的直白镜头,甚至会专门抽出几十秒钟来展示各个星球的外观。
而得益于出色的制作水平,《安多》中的场景要远胜于上一部《欧比旺》一团乱麻的镜头,足见制作组是真心下了血本,真正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打磨这部作品,这在流水线作品频频而出的今天是非常难得的。
往常星战中的星球大概就只有三种:沙漠、海洋、森林,后传都市场景的缺乏更是加剧了这一点,但幸亏有了《安多》,这一弊端得到了充分的改善。
它做到了在兼顾星球多样性的同时,将视角集中在科洛桑,金属星球的压抑感不仅能烘托情绪,还能衬托出多种星球的环境丰富。
安多中的视觉语言是由鲜明的色彩表达的。
总体画面是雾蒙蒙的,黯淡的,外环是闭塞而蒙尘的,而帝安局、监狱等却格外整洁,清一色的洁白底色。
乍一看上去可能会令人舒心,但看得久了,就难免产生一种冰冷的压迫感。
帝安局与监狱还有大家都吹爆的阿尔达尼之眼,美术效果简直太惊艳了:
天眼随着视觉的享受,安多也没忘记描写人物的群像。
由于这并不是像《侠盗一号》一样的电影,主创们可以尽情地描摹人物,让人物各尽其所。
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阿尔达尼的叛军群,尽管每个人物的篇幅都极为有限,但他们的个性是不是被塑造的很鲜明呢?
只想过普普通通日子的男主,浮躁而神秘的领袖,下手狠辣的大美女,想要赎罪的前冲锋队员,心怀鬼胎的投机者,理想崇高的革命者…尽管塑造出这些人物都耗费了一定的时间,但回报也是对等的。
其余的团体也是一样,无论是科洛桑里的几波势力,还是卢森运营的情报网络,抑或费里克斯的芸芸众生,其中个性不鲜明屈指可数,就连监狱里也没忘了梅尔西和基诺的塑造。
这也是另一个其余星战影视剧难以触及的优点,如果《曼达洛人》懂得放缓篇幅,不那么着急地引入老角色卖情怀,那么达到《安多》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水准,还是有可能的。
结语:不足之处与缺陷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安多》是一部出色的佳作,绝非值得各方面吹爆的神作。
它能做到本宇宙内的顶峰水平,并不代表它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其中问题和毛病也是存在的。
不过好在《安多》的弊病也是很明显的。
那就是过于漫长的节奏,还有沉稳有余而灵巧不足,始终缺乏极具震撼的情节和神来之笔(阿尔达尼之眼就差一点点了,但也只差这一点点)。
再加上本剧本身存在的慢热性,还有角色粉丝较少的原因,关注度自然不会很高。
要是能缩减一些重复的部分,加入几个张力大一些的情节,观感可能会比现在还要更好。
总体而言,相较于《安多》的成功之处,缺陷显得渺小而不值一提。
希望它能带给星战全新的生机,推助正在蹒跚学步的成人向影视剧走上下一个台阶,也希望eu老粉们不要过于故步自封,从而错过了许多的好作品,这是不值得的。
拜托,这比费罗尼整得那些花活不是好多了吗?
即使抛开星战的背景,《安多》可能都已经是去年最好的剧了。
文案之精致,随剧情紧绷的紧张感以及可称作pure beauty的那些画面和配乐。
Just so stunning.但更妙的点在于,我们已经看了《侠盗一号》,如果不是倒叙,如果不是已经知道那飞蛾扑火的结局:而那结局不是结束,又恰恰好是新的希望,另一段传奇的开始,又怎会如此情感激荡?
斯卡里夫,K2-SO,海边的沙滩,“climb”,“你的母亲会为你感到骄傲”...你都能想起那个已熟识的五年后的他。
《安多》的剧作假如没有热爱、激情与心血,肯定是做不到这些的。
回到《安多》的故事主题,压迫、反抗、牺牲。
压迫是他们恐惧的掩饰,而非力量的表征。
反抗是我们仅有的one way out。
牺牲,这是战争,没有高尚,没有万全,所有人牺牲一切,只是为了赌那么丁点的可能性。
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是。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至于卢森的自白,你应该也会想起《夜航星》“而我却轻声告别这新生的黎明”,一些共通的震撼。
最后轻松一刻,方多号凭借它那10来分钟的银幕表现已跻身我最喜爱的星战宇宙中的小船,水银泻地般的僵持、破坏、狗斗、逃脱。
(希望这四个字您脑中想起的不是打碎了水银体温计的画面)摩尔看了应该会流泪给自家的弯刀号火速加装一个功能。
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e411M78C/《安多》的片头和之前的星战剧基本上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新增了安多的机器人B2。
剧名的logo是在义军同盟的基础上改的。
剧集开始于5 BBY,也就是《欧比旺》的4年后,《侠盗一号》和《星战4》的5年前。
XX BBY表示雅文战役(《星战4》)之前XX年,XX ABY表示雅文战役(《星战4》)之后XX年。
值得一提的是,BBY和ABY是星战粉发明的词语,《安多》是《星战》影视剧首次出现这个术语,也是官方首次承认这个术语。
《侠盗一号》是《星战4》的前传,而《安多》又是《侠盗一号》的前传,所以《安多》是《星战4》的前传的前传。
迪士尼不仅喜欢给《星战》的衍生剧拍衍生剧,还喜欢给前传拍前传。
以后迪士尼找不到拍的了还可以给衍生剧拍前传,或者给前传拍衍生剧,甚至给前传拍后传,然后给前传的后传拍前传,然后再给前传的后传的前传拍后传。
《安多》的地名的字体和《侠盗一号》是一样的。
这个地方是莫拉纳一号星,普雷奥-莫拉纳企业区或普莫企业区,普莫是一个公司的名字,这颗星球就是由这个公司所统治。
虽然这个公司是受到帝国的管辖,但是它拥有自己的安保部队,可以调查犯罪并逮捕罪犯。
这反映了帝国管理整个银河系的方式,银河系太大了,他们根本管不过来,只能把一些星球或星系租给一些公司,然后帝国直接管这些公司。
《星战5》也有类似的剧情,云城是由兰多的矿业机构统治,它不在帝国的管辖范围。
随后兰多还做了笔交易,让帝国可以永远不干涉他。
还有《侠盗一号》前传小说也有一个政府叫“企业部门管理局”,它统治着银河系外围的一部分。
像《安多》这种一个公司统治一颗星球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安多》那么夸张而已。
它的原型是“欢庆镇”,这是迪士尼公司的房地产部门在1994年成立的小镇,占地27.4平方公里,比梵蒂冈(0.44平方公里)大得多,人口有11178人。
虽然现在它只是一个小镇,但100年后或几百年后人类殖民太空了,说不定到时候真的会有一颗星球是属于迪士尼的。
酒吧的全息投影仪上有个人在跳舞,致敬《侠盗一号》。
安多在酒吧里遇到两个哨兵,后来他俩拦住了安多,因为这里是普莫企业区,只有这个公司的员工才能来这里。
安多杀了一个哨兵,另一个哨兵为了让安多放过他,说他愿意帮安多撒谎,说那个哨兵是自己摔死的。
安多很狡猾,他觉得这个办法是个好办法,但他不相信这个哨兵。
所以他的做法是杀了这个哨兵灭口,然后去找他信任的人帮他撒谎,说昨晚他们在一起喝酒。
无独有偶,总督察也做了相同的事,由于他即将去帝国指挥部汇报这里的犯罪率,他为了让帝国觉得这里的犯罪率很低,所以命令下属撒谎,就说这是一场意外。
安多开着飞船逃走了,他的飞船是Y翼战斗机。
随后我们来到了费里克斯星,这个星球和刚才的莫拉纳一号星都属于莫拉尼星系。
虽然费里克斯也是属于莫拉尼星系的,原则上也属于普莫公司的管辖范围,但实际上普莫公司管不了它。
帝国将莫拉纳一号星租给了普莫公司,帝国管普莫公司,普莫公司管莫拉纳一号星,然而普莫公司管不了费里克斯。
再次反映了帝国管理整个银河系是多么的困难,因为从帝国到一个乡镇之间有太多的层级了。
费里克斯(Ferrix)是改编自拉丁文Ferrum,意思是“铁”,这就是为什么铁元素是Fe而不是Iron。
这颗星球上的地表就是铁构成的,并且到处都是铁。
还有他们每家每户都有铁做的用于通风报信的工具。
这颗星球是一个大型的废品厂,工人们在这里拆飞船来获取零件。
安多的机器人叫B2,一个机器人在废品厂里的画面让人联想到《机器人总动员》。
B2由戴夫·查普曼配音,他是在幕后操作BB-8木偶的傀儡师,
他还曾在《游侠索罗》里分饰两角饰演毗羲夫人(左)和里奥·杜兰特(右)。
B2经过一栋建筑,上面写的是奥里贝什文(银河系官方语言),第二排翻译过来就是“提供飞行摩托”(Speeders Available),
暗示第3集安多会在这里偷飞行摩托逃走。
安多经过一座钟楼,后来我们得知每天都有敲钟人在这里报时。
安多去找他的朋友的时候出现了一面墙,上面全是手套,这些工人上班前就会在这里拿手套。
但是有些位置是空的。
后来我们得知其中一双手套在安多养母玛尔瓦的家里,可能说明玛尔瓦也在这里上班,或者曾经在这里上班。
B2提到玛尔瓦需要吃药,说明她生病了。
因此也许玛尔瓦以前在这里上班,但后来她生病了,就辞职了。
这时出现了一段回忆,小时候的安多看见一艘飞船坠毁在了他的星球。
这段回忆应该是发生在《星战前传2》和《星战前传3》之间,也就是《安多》的1417年前。
因为飞船上的人的制服的logo是分离势力,
这是《星战前传2》中杜库伯爵建立的国家,囊括了数千个想脱离共和国的星球,后来他们和共和国展开了克隆人战争。
分离势力成立于24 BBY,灭亡于19 BBY,说明这段回忆发生在24 BBY 19 BBY。
估计是克隆人战争晚期,也就是19 BBY左右。
随后安多等人开始做毒镖,后来我们看到他们用这些毒镖攻击飞船上的人。
总督察知道了两名哨兵遇害的事,于是问副督察卡恩知不知道这是谁干的。
这时出现了他的屏幕,我们把第二排的文字翻译过来就是费里克斯,也就是安多所在的星球。
总督察想知道是谁杀了这两名哨兵,其实答案近在眼前。
总督察说:
你对比的话会发现卡恩的制服的确和其它人不一样。
总督察命令卡恩不要管这件事了,但后来我们得知卡恩还是决定去抓安多,因为他是一个钢铁直男,他不会无脑服从上司的命令,他只会做他认为对的事。
盲猜他会洗白,然后加入义军同盟。
因为未来他会发现义军才是对的,于是决定背叛帝国,就像他背叛他的上司那样。
这个人叫蒂姆,由詹姆斯·麦卡德尔饰演,他还曾在《星战7》演尼夫·莱克。
蒂姆提到了一个叫“沃巴尼”(Wobani)的地方。
巧合的是Wobani不仅是沃巴尼的英文,同时也是沃巴尼的拼音。
沃巴尼是一个星球,它是《侠盗一号》中琴·厄索接受劳改的星球。
如果后面他们真的会去沃巴尼,那么我们就有机会看到琴·厄索。
不过蒂姆在第3集就死了,他也就不会去沃巴尼了,因此沃巴尼可能只是一个彩蛋,并不代表琴·厄索会客串。
《侠盗一号》导演之所以把这颗星球取名叫沃巴尼,这其实是欧比旺的彩蛋,沃巴尼(Wobani)是欧比旺(Obi-Wan)的相同字母异序词。
什么叫相同字母异序词?
这个就是相同字母异序词。
这个外星人叫维奇,他是由伊恩·怀特做的动作捕捉。
伊恩·怀特身高2.16米,他是巨人专业户,比如在《普罗米修斯》演工程师,以及在《权游》演巨人。
比克丝经过了一个贡克机器人,让人联想到《星战6》被严刑拷打的贡克机器人。
她还经过一些店铺,这是机器人零件(DROID PARTS),
这是服务(SERVICE)。
最后她来到了修理店(REPAIRS)。
门口有一个像风铃一样的东西,后来我们得知每家每户都有这个东西,它的作用是通风报信,告诉其它人城管来了。
比克丝开始用特殊的方式和顾客联系,这可能是为后面义军发明他们自己的交流方式做铺垫。
有一个工作人员在吃蓝色的泡面,对应蓝奶。
安多在给飞船换芯片日志,其目的是避免别人知道他昨晚去过莫拉纳一号星。
第1集以安多寻找他的妹妹开始,以他最后一次看到他妹妹结束。
第2集开头是安多等人去找失事的飞船。
有个人的衣服和义军飞行员的制服很像,不知道是不是一个铺垫。
安多经过一个矿场,如今这个矿场已经废弃了。
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矿难,导致大量的矿工遇难,于是这群孩子成了孤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当中没有大人。
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安多看这个矿场的表情像是想起了伤心事。
不过我猜测这件事会反转,比如这里其实是发生了一场战争,又或者这起事故是人为的,帝国为了掩盖真相谎称是矿难。
这群孩子的衣服都很大,暗示他们穿的是他们遇难的父母的衣服。
一个敲钟人在报时,其灵感源自中世纪的敲钟人。
我们不知道他敲的是什么金属,但是看起来很像曼达洛钢铁,而且曼达洛钢铁也因对极端伤害的高耐受性而著称。
曼达洛钢铁是沟通《安多》和《曼达洛人》的桥梁。
这时出现了两只鸟,和《星战7》的鸟长得很像,估计它们是亲戚,不过它们的喙的颜色不一样。
这时出现了很多飞船,左下角是Y翼星际战斗机,
右上角是VCX-100轻型货机,
下面是贝斯通遗产。
安多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蓝奶,呼应《侠盗一号》片头。
这个人是安多的养母玛尔瓦,
我们从她口中得知安多出生的星球叫克纳里,但她为了保护安多将他的出生地改为了费斯特。
其实《侠盗一号》并没有提到费斯特这个星球,但是《侠盗一号》的设定集中说安多的家乡是费斯特,所以《安多》说玛尔瓦把安多的出生地改为了费斯特,从而和以前的设定保持一致。
玛尔瓦的全名叫玛尔瓦·安多,卡西安·安多是她给安多取的假名,安多的真名其实是卡萨。
蒂姆决定出卖安多,屏幕上写着“插入信用点”(INSERT CREDITS),意思是你要充钱才能打电话。
也不知道旁边的外星人在聊什么,他侧了侧身子,防止蒂姆偷窥他。
蒂姆在第2集把安多卖了,然后第3集就死了。
他可能不知道他演的这部剧就叫《安多》,出卖主角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安多吃的晚饭也是蓝色的。
安多从他的飞船里拿出一个东西,上面有帝国的标志。
这个东西就是之前他说的无法被追踪的NS-9星路组,第3集他以4万信用点的价格卖给了卢森。
NS-9的意思是如果你在飞船上装了它,那么你就可以看到9秒差距(29.3光年)内的所有帝国飞船。
而“无法被追踪”的意思是帝国的雷达发现不了你。
第3集我们得知之前这个星路组被封存在斯蒂尔加德的帝国海军基地,后来安多把他偷走了。
安多去买票,售票员的衣服上有个六边形,暗示《安多》的大BOSS是墨菲斯托。
比克丝说:
咖呋是《星战》宇宙的咖啡,它经常出现在小说和漫画中,但是是首次出现在真人影视中。
玛尔瓦来到了安多的房间,我们可以看见桌子上有个班萨兽的手办。
她看到了一根棍子,这是安多小时候用的武器,于是她陷入了回忆。
安多他们找到了飞船残骸,发现里面的人都戴着氧气面罩,并且身体已经变黄了。
这是因为有人用炸弹炸了飞船,从而导致了飞船坠毁,并且释放出黄色的毒气,
就是这种黄色的毒气把他们变黄了。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饰演的角色叫卢森,
我很好奇他认不认识帕德梅和温杜。
我猜测未来他会成为义军同盟的创始人之一。
飞船上的乘客说:
“嘴里的味道很呛人”是指费里克斯的地表是由铁构成的。
他继续说:
这句话让卢森陷入了沉思,然后下一个镜头切到了安多。
这是暗示卢森真正想要的并不是NS-9星路组,而是一个连NS-9星路组都偷得到的神偷。
最后剧透一下《安多》第12集,也就是大结局,安多没有死。
在汪洋中的独立监狱里奴役莫须有罪名的普通人来建造死星的配件,隔绝信息,“服役”期限结束的人又被送往另一层继续干活,帝国的奴役永无止境。
敢反抗就整层电死,这是多么令人畏惧的极权统治啊。
但是也有人在暗中谋划着他们的革命事业。
革命者是伟大的。
极权的压迫是残忍的,但革命也同样是残酷的。
孩子会成为政治斗争、联盟,和革命的工具,甚至需要看着自己的人赴死却无动于衷。
以为自己是天选之人,但到头来也只是任人宰割的棋子,用完就可以丢掉甚至灭口。
在政治背景动荡之下的普通人,实际上并不在乎到底谁是统治者,帝国也好,新共也罢,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的对rebellion 的纯粹拥护者早就死在阿尔达尼了,但我永远也无法忘记那惊为天人的陨石雨,帝国飞行员没有生命维护系统,和Freedom is a pure idea.再也没有比安多更好的星战剧了,除非是安多s2。。。
安多把星战的故事从绝地西斯,天行者家族脱离出来,不只局限在几个人的故事和两个势力的对抗,他把故事带到了这个革命大环境里。
背景是不可忽视的,达斯维达和卢克的光芒可能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星战背景本身的魅力。
这就是我很喜欢安多的原因。
最后一集看到这里很震撼。
“There will be times when the struggle seems impossible. I know this already. Alone, unsure, dwarfed by the scale of the enemy. Remember this. Freedom is a pure idea. It occurs spontaneously and without instruction. Random acts of insurrection are occurring constantly throughout the galaxy. There are whole armies, battalions that have no idea that they've already enlisted in the cause. Remember that the frontier of the Rebellion is everywhere. And even the smallest act of insurrection pushes our lines forward. And then remember this. The Imperial need for control is so desperate because it is so unnatural. Tyranny requires constant effort. It breaks, it leaks. Authority is brittle. Oppression is the mask of fear. And know this, the day will come when all these skirmishes and battles, these moments of defiance will have flooded the banks of the Empire's authority and then there will be one too many. One single thing will break the siege. Remember this. Try.”
一美国媒体说《安多》之于星战系列,堪称其“Better Call Saul”。
这个比喻真是绝了,把2022年的两部绝佳美剧都带入其中,并且指出了《安多》是星球大战最佳衍生剧的地位。
而在我看来,安多可以说是一部歌颂普通人的革命史诗。
由《谍影重重》主创执笔的《安多》拥有近年来,至少是近十年来少有的,二战作品般的清澈感,或者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部二战作品。
二战作品的特征通常需要包括:广阔的故事舞台、厚重的历史和正邪分明的角色设定,而且必须紧扣人类命运的宏大主题——不是什么爱与复仇,也不是什么国家兴亡,而是人类对正义、良知的基本认知。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不好写,因为它有太多东西框定死了,但如果写好,却是完完全全地直击心灵,比如《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又比如不朽的《美丽人生》。
最乐观的星战爱好者恐怕也不能否认,《安多》问世之前,星战系列作正处于尴尬期。
自打被迪士尼收购以来,卢卡斯时代长期以来的无序被终结了,星战的世界观被严格地锁定在官方可控的范围之内,无论层出不穷的66号令幸存者,还是那些奇怪的生体装甲三体人,都被框死在了传奇宇宙。
虽然失去了一些可能性,但有迪士尼庞大的资源供给支撑,星战似乎走在一条通往下一个MCU(漫威电影宇宙)的高速路上。
然而之后几年的发展证明,这个系列并没有像迪士尼最初预想的一样,沿着MCU的成功路径高奏凯歌,而是走上了一条诡异的盘山道。
围绕着天行者家族这条主线,达斯·米奇撸起袖子大干了一场,先是星球大战的新三部曲延续了天行者家族的内部伦理纷争,舅舅、外甥、爷爷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天行者和帕尔帕丁两家人恨不得联姻——后又有《妹夫》(游侠索罗)和《师父》(欧比王)两部一线明星主演的重点角色电影、电视剧。
可惜都收效甚微,最好的情况是大投资一部电视剧打了水漂,不好的情况是——正传的口碑甚至还不如打水漂。
所谓的“新三部曲”以创下系列最低豆瓣评分而结束但就是这么折腾,星球大战这IP还没凉。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那些和天行者家没半毛钱关系的外传作品,《侠盗一号》、《曼达洛人》,还有EA终于干了一会人事儿的电子游戏《绝地:组织陨落》。
《曼达洛人》前不久上线了第三季把这些作品拿在一起看,大致可以猜测迪士尼最初的运营脉络:重点主线作品必然是爆款用来收割大人气,主线作品之间,插入几部外传维持热度,如果外传做成小爆款,那么就是意外收获。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因为主线作品全部差强人意——粉丝们甚至戏称迪士尼的种种离奇操作——例如杀死系列主角、新主角的弱智离奇身世安排等等叫"原力恶心",星球大战在商业世界的节奏显然转变成了——通过外传作品维持人气,再出水平奇差的正传败人品。
经过新三部曲摧残,正传的公信力过低导致后续难以展开,迪士尼不可能看着星战放凉。
从这个角度去看,开发义军几乎是唯一选择。
此时此刻,《谍影重重》编剧吉尔罗伊带着《安多》,交出了一份令(至少像我这样的)星战迷和电视剧观众足够满意的答卷。
对吉尔罗伊稍有了解的人大概知道,这位仁兄早年间因为《谍影重重》一鸣惊人,而后又亲自执导,与乔治克鲁尼合作了《迈克尔·克莱顿》,《谍影重重》随后几部也都由其操刀。
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吉尔罗伊的个人风格"——那就是对"每一个情节的发展都要做出合理的解释",有时候宁可牺牲悬念,堪称合理界的王者。
整部电视剧十二集,吉尔罗伊为其中五集亲自撰写剧本,奠定了本作"二战间谍剧"的基调。
豆瓣9.1也是星战系列的最高分以这个思路来制作星战,结果便是《安多》呈现的是粗粝、丰满,充斥着为让故事主题信服而不厌其烦填充的细节,从每一个角落的描写入手,塑造一个栩栩如生的星球大战"社会"。
吉尔罗伊笔下,帝国不再是卢卡斯和艾布拉姆斯时代抽象、肤浅的扁平化管理家族式经营黑帮,而是一个组织严密、作恶动机充分,无时不刻不在为将其机制永远运转下去而吞噬资源的庞大邪恶官僚政权。
而反抗军和边民也不是看着夕阳唱着歌,要么被天行者拯救,要么只好等死星过来"boom!
"的背景板,而是各自面临着真实的困境。
财政问题、帝国追查、边境年轻人的困顿,这些在过往星战系列不曾以太多笔墨呈现的人事物,都在吉尔罗伊的短短十二集电视剧中纤毫毕现。
一部歌颂银河帝国平民的革命史诗,也就此诞生。
2.离开故乡的安多,被义军安排到了一个比家乡更偏远的偏远行星,筹划一次重要的秘密行动。
安多的前半部分故事就是围绕这场黄金劫案展开。
一帮“乌合之众”,为了一船"金条",深入帝国统治的薄弱点,最后满载而归。
安多的临时队友,遗留下的笔记或将成为银河革命者们的《自由宣言》这个单元,我愿称之为手把手教你劫皇纲:整个故事事无巨细地为观众描述了一次秘密行动如何筹划、如何展开,过程中要照顾到哪些要素,会出现哪些意外情况,如何应对,成事儿以后的逃走路线,都被在电视剧中准确地呈现出来。
然而在这个单元,真正的精华被藏在了帝国军官的闲谈中。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哨站指挥官轻松地和副官聊起了帝国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润物细无声的操作,"引导当地人民走向文明"的。
这座叫阿尔达尼的星球每隔一段时期就会穿越宇宙中的尘埃带,当宇宙中的尘埃划过行星大气层,就形成了规模空前的华丽流星雨。
在以放牧为生的阿尔达尼人心目中,观赏流星雨是周期性的、有宗教意味的节庆行为。
每当日子近了,星球上的人们就拖家带口开始远足,来到观赏流星雨的最佳地点,就像我们星球上的人们度过每一个周期性的重大节日一样。
而这个地点,"恰好"就在帝国哨站门前。
帝国自然是无法容忍这种"野蛮行为"的,他们一开始是例行禁止,为当地人"朝圣"制造物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接着利用当地人对帝国的厌恶,假惺惺地提供"帮助",一套组合拳下来,终于用七年时间,将朝圣人数从一万五千减少到不到六十人。
另一边,当帝国严格控制本地民俗活动的同时,又开始推行新习俗:帝国观礼节。
这个节日类似帝国的国庆节,庆祝地点就在距离哨站不远的工业园区。
当阿尔达尼人来到园区参与活动的时候,还可以留意一下帝国提供的工作机会。
这样链条就通畅了,先让阿尔达尼人失去传统,这些失去传统的人很快就会被新的传统取代,接着会变成帝国的人口红利,成为帝国统治整个银河系机器的一个小小的螺丝钉。
先严厉地禁止你,接着又允许你"有限度"地进行,你接受了这个方案,就进入了帝国对你的教化,慢慢你会觉得帝国观礼节更方便限制更少,也就不再选择遵循自己的传统了。
帝国军官们都深深懂得这里蕴含的机巧:你给他们选择,他们就会执着于选择,忘记了你一开始就没有给他们想要的东西。
而在随后的水电站监狱单元,更展现出帝国统治术的炉火纯青。
安多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准确说只是在度假村买啤酒的路上,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了这座监狱。
这是一座极干净、整洁的封闭环境,犯人们进行007的高强度劳作。
狱卒们巧妙地将犯人们分类成彼此对立的群体,让一个车间内的囚犯彼此竞争,通过奖惩分明的制度来让犯人们完成自我管理。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为帝国完成一项大任务,但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做的什么。
他们只需要知道做好了就有奖励,做坏了就要受罚——实际上,完成任务的奖励不过是每天吃到的糊糊有一点味道而已——但这就足够把"胜利者"和"失败者"区分开了。
这听起来像不像某些大公司的"团建课程",通过设立一个侮辱人格的惩罚,让参与课程的人彼此竞争,来实现所谓的"能力提升"。
只是安多中,这种竞争关系到生死、刑期。
在每天"力争上游"的满足感中,看到自己的刑期又减少了一天,心里想必也是暖暖的。
直到一次意外发生,囚犯们发现,帝国从没想过让他们出去。
所有的犯人都会在刑期结束后被转移到另外的监狱,一直劳作到死。
当他们决定反抗时,才看到帝国暴戾外表下隐藏的恐惧与虚弱。
而基于真相达成的共识有多么可贵,以及普通人身上彰显的勇气有多么动人,也在这场银河越狱大戏里被彰显得淋漓尽致。
安多所在监狱小组的组长基诺,在得知“根本逃不出去”这一真相之前,一直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只为了给自己和组员攒积分,早日重回正常生活——这也是大部分“犯人”的共识;
而在得知真相之后,这个此前遵从帝国一切指令的普通人,开始了蜕变。
因为觉醒,这个本来就具有领袖气质“带头大哥”,不再是维系帝国监狱运转的一员,而是成了凝聚所有囚犯,重塑“只有逃出去才能活下去”这个全新共识的关键人物。
这便揭示了真相之于革命的重要性:谎言滋生的共识,带来的是顺从与苟活,巩固的是压迫人的秩序;而基于真相的共识,则会唤醒普通人身上的勇气,继而让反抗发生、冲破枷锁。
不会游泳,明知自己无论如何也逃不出去的“带头大哥”,依然选择呐喊出了一段囚犯版的“自由宣言”,其中就包括那一句震彻整个帝国监狱的“One way out”;
以及深知生存机会渺茫,但坚定地告诉安多“人们必须知道真相”的路人狱友梅尔什;
他们最终选择反抗的目的都已不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在得知真相后,终于不再压抑心底那未灭的正义感,继而焕发出人类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勇敢。
在正传中“无名”的这几位小人物,成了《安多》中最为动人的存在。
对于英雄人物的成长,他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革命的火种,也正是在这一个个变得勇敢的普通人身上得以燃烧,最终燎原至整个银河。
因为《安多》,银河系革命史诗的动人篇章,也就此落到了这些普通人身上。
3.在过往的星战作品中,帝国的形象多数片面且抽象。
他们在电影和动画中通常有一群愚蠢的将军,带领一群愚蠢的大头兵横行乡里,大多数时候这些人愚蠢又无能,但他们生气起来,就会炸爆一整个行星。
到了前传三部曲,帝国的形象变得有点丰满了,人们可以知道这个腐朽的帝国自一个腐朽的共和国而来,公序良俗的腐坏最终让人们投入了皇帝帕尔帕丁的怀抱,而这一切都是西斯处心积虑的阴谋,而西斯阴谋最重要的一环是——以后代为软肋去威胁一个据说是弥赛亚的绝地武士——然后他们就成功了。
到了新三部曲……什么新三部曲?
到了《安多》,吉尔罗伊不吝惜笔墨地对帝国统治的上下层进行了精细的描写。
上到帝安局内部的kpi、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互相倾轧、领导利用下属内斗保住自身权位;中层有军官为一纸调令绞尽脑汁讨好上级;下层则是处心积虑寻找帝国国民的软肋,只为一个实现自身价值、"以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机会。
一个血肉丰满的帝国便被构筑出来——帝国从抽象的脸谱式坏人形象转变为了更加具体的人和政策的集合体——它甚至还像第三帝国一样保持了一个议会。
于是我们终于清晰地看到,帝国是一个为了完成西斯邪恶目标而存在、又为了持久存在而持续作恶的、空前庞大的现代官僚机器。
当我看到帝国统计局巨大的办公场所内,数以万计的员工埋头计算时,胸口登时一闷。
可以说,安多完整展现了帝国为什么存在,也完整地展现了帝国毁灭的原因。
帝国不是一个抽象的邪恶概念,它深深扎根在帝国国民的生活之中,成为了人们努力的目标,进入体制成了稳定、安全的象征。
你看安多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街溜子,只要有点小钱马上就去三亚旅游了。
而西尔卡姆作为西斯光芒照耀下的后浪就努力太多了,因为他明白只要顺从帝国、进入体制,为这个政权添砖加瓦,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虽然也仅仅是生活在帝都筒子楼里不愁吃穿,但总比出门买瓶啤酒就被拉走判无期丢进工厂007好得多。
在全帝国官员们不懈的努力下,帝国毁灭齿轮也因此开始转动。
像帝国这样以"安全"为名义,对全体国民进行监视和控制的超级统治机器,想维持其存在本身就要消耗巨大资源。
为了得到维持其存在的资源,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把手伸进人民的裤兜里,把需要不需要的钱全部掏出来。
想要掏出来,就需要人民的顺从,而要顺从,就要继续维持高压统治。
这种统治的一个要点是,不能让被你统治的人舒服,要让他们疲惫、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们一旦舒服,就会持续地积蓄力量,有力量就有勇气,最终导致帝国的手伸不进大家的裤兜。
但导致统治终结的情况往往是,政权对被统治者的恐惧与日俱增,他们惧怕人民的反抗,所以加倍压迫,以至于大家太过于不舒服,只好揭竿而起。
在这种反动统治中,中下层官员的不作为,往往是一种维持统治的必要行为。
帝国铁拳砸过来,地方官员没有贯彻到底,让拳头的力量减弱了,石头和鸡蛋相安无事,大家就能苟延残喘下去。
偏远小镇的治安官本就是这么个闲差,混一个有钱拿事儿不多,可以睁一眼闭一眼。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摸鱼生活,恰巧成为了帝国和国民之间的润滑剂。
这时候,偏偏来了一位年轻有为的西尔卡姆,为逮捕一个敢于挑战帝国权威的犯罪分子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如果西尔卡姆知道帝国的最终结局,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像现在这么努力。
只是我们至少知道,要是西尔卡姆眼里容下了沙子,凯恩也不是那么想证明自己,安多能被网开一面,变成一个普通的地方恶霸,他就不会被反抗军招揽,也就不会在五年后组织侠盗一号小队,死星的重要情报就不会泄露,被一炮炸烂的就不会是死星,而是卢克天行者和阿克巴将军,甚至安多本人,还能像赫特人贾巴一样,作为地头蛇为帝国出份力;而安多的母亲也可以在儿子的陪伴下颐养天年,她的遗言就不会成为点燃全银河系人民怒火的火种,反抗军得不到有力的支持,皇帝的国家还会长治久安。
从这个角度讲,正是这种"为了使帝国变得更好"的不懈努力,成了毁灭他们寄生体制的导火索。
能够被如此细小的失误引发的蝴蝶效应引向毁灭,也昭示了这样的一个帝国空前强大,但同时也是脆弱的。
整个帝国一体两面,一面是色厉内荏,一面是虚弱敏感。
前文提到的水库监狱,狱卒人数少得可怜;那个扬声器里低沉恐怖声音的主人,嗓音又尖又利;大头兵们不满自己的待遇,地方人民对帝国统治恨之入骨;雷达和密探也无法辐射的角落,反抗军蠢蠢欲动。
帝国就像一个即将爆炸的高压锅。
正因如此,他们才需要"雷霆手段"来震慑帝国国民。
4.反抗军的一部分人也发现,要让帝国灭亡,必先使它疯狂。
有光明的地方必然有阴影存在,安多同样提供了一个立体的、不是完全光明的义军形象。
同时也是星战史上最复杂的义军形象。
义军不再是正传中除天行者家族的亲朋好友之外全部低效混乱、只会在危机时刻大喊救命、天行者出手解决危机后再为他打call的粉丝团,而是一个为了目标不懈努力、不惜弄脏自己双手、又深知何谓底线的地下组织。
这又引出了整部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主题,反抗和代价。
支持义军的议员为了打通关节,不得不卷入肮脏的内线交易;当义军卧底希望为了妻儿安全退出时,得到的回应是——没有回头路可走了;义军对不安定因素安多的初步处理决定是秘密处决;而全剧英明神武的老地下工作者卢森宛如黑暗原力化身,虽然追求正义,但却时刻游走在道德底线的边界。
这些描写无不在反复强调反抗与代价的密切联系。
而帝国愈发强力的压迫——例如买啤酒判无期——则告诉你,反抗意味着你很难重返"正常生活",但不反抗就没有"正常生活"。
剧中通过角色的言论、行为反复强调,要反抗,就必须要做出牺牲。
但又处处强调,不可轻言牺牲他者。
安多在越狱过程中身先士卒,卢森也可以为了任务孤身犯险。
而当面对友军遇险,通风报信将导致内线暴露满盘皆属的艰难抉择时,却无语凝噎。
这就让人想起了最近非常火爆的某科幻电影。
"五十岁以上出列!
"之干脆利落,简直是冲着"成为你的童年记忆"去的,好似99年春晚那句味道极其相似的台词。
可我看到这一幕时,想到的只有二十年前,在说出那句台词的演员的家乡,听着家门外凛冽寒风为明天吃什么发愁的下岗工人。
很遗憾,我的父母也在其中。
人们执着于讨论究竟那部电影情节设计是否合理时恐怕已经忘了,原作小说一开始就讲,那是"刹车时代"几十年后的故事,在此之前,"全人类统一起来",使地球自转停止,刹车之后海平面上升、城市荒废。
至于为了刹车而死去的几十亿人,原作一笔带过,电影语焉不详。
说白了,这是一场拉上全人类的豪赌,其中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权力不同意。
你我都知道,相比在加速时代为了争一口恶气脑浆子都楔出来的专家和领导们的后代们,我们更可能是早在故事开始之前就被牺牲掉的那绝大部分——当然,如果你有自己绝不会成为被牺牲掉的那一部分的自信,就当我没说。
有人会说“如果那些人不牺牲,人类就灭亡了呀!
”——可是那些被选中活下来的人灭不灭亡,和就要被迫死去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在那部电影中,这种冷血被影像化成了少数人甘愿牺牲的热血沸腾。
不论创作者的初衷如何,他们在故事设定与表现形式上,都对正义化、崇高化的“牺牲美学”上做足了肉眼可见的文章。
而且,这“让人忘记自己没地儿住”的热血一幕,对于把牺牲进行崇高化、正义化这件事的作用,银河帝国以及类似组织的上位者们是乐见其成的。
首先,在源头上,不可抗的天灾设定,不仅可以让享受牺牲好处的决策者们不必背负道德压力,更可以避免观众做不必要的联想:真实历史中上演过的大规模牺牲,多半因人为的决策而引发,而非自然灾害。
继而,观众也就不会做出警惕野心家,警惕权力膨胀之类的多余思考了。
再看表现形式本身,坚定的自我牺牲口号,加上激昂的背景音乐,把本是残酷的牺牲场景灌满了感动,大多数观众高呼“燃哭了”。
于是,“是否必要”“能否避免”之类的辩证思考,也就没有多少存在的空间了。
所以,两部同样涉及牺牲的文艺作品,对牺牲的本质展现却是如此不同。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对友军受难的一幕,卢森与索·格雷拉不得不被动面对艰难抉择时,空气霎时凝固。
索绷紧全身肌肉无奈地吐出 "For the greater good"时,卢森只是淡淡地回应一句"Call it what you will"。
"随你怎么说。
"这是整部电视剧气氛最为凝重的时刻。
随你怎么说,这都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哪怕它"为了更伟大的事业"。
这里引发观众独立思考,同时拒绝将牺牲崇高化的意味非常明显。
折射出吉尔罗伊对牺牲的看法:"即使牺牲必然发生,也应该避免认为牺牲是一种必要手段"。
这不是告诉你该不该做出牺牲,而是在说牺牲发生后不能美化牺牲。
不是拥有了崇高的动机之后就可以忽视被牺牲掉的人,决策者与受益者就可以不必背负道德压力,更不能当那些被牺牲的人感到不满时,他们却再来一句:“你还想怎样?
”文明的前进要依靠的是智慧和良知,是面对暴力的勇气,而不是牺牲他者保存自己的"大方"。
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人会混淆无法避免和必要的关系,用迫不得已作为理由来让弱者牺牲哺育强者。
“这样强者才能为你代言呀。
“他们说。
然而狮子从来不是羚羊的头领,历史上每当强者拥有对弱者的生杀大权时,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吃干抹净。
人类文明也从来不是在保存一部分和牺牲一部分的选择中前进的,恰恰相反,所谓的正义,往往就是为了弱者不必牺牲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当一部分人决定牺牲掉另一部分人并决定使用暴力时,另一部分人的反抗才是激励我们走到今天的基础;而那一部分决定牺牲别人而自身毫发无伤的人,曾经披着无数华丽的外衣,却都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歌颂普通人这一点在最后一个章节里表现得更为直接故事的结尾,原准备对安多守株待兔的帝安局探员被愤怒的民众淹没,安多和朋友们飞往宇宙,一切好像天翻地覆。
另一方面,帝国依旧存在,死星建造进展迅速,局势愈发紧张,卢森也不得不收掉作为义军交通站的帝都古董店,一切好像又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但距离那个光明到来的日子,只剩九年了。
为什么腾讯 爱奇艺都看不了《安多》 为什么?
网络也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我们在睡觉 我们在沉睡 生存就是不抬头看吗 在笼中?
权力?
权力才不会害怕这么多 4K 星球大战 安多 自由宣言_哔哩哔哩_bilibili有时候,斗争似乎希望渺茫,我很清楚这一点。
孤独、迷茫,面对庞然大物般的敌人,但记住,自由是一个纯粹的理念。
它自然发生,不需要指导。
随机的反抗行为,在银河系全境不断发生。
数不清的战士们还不知道,他们早已加入这项事业。
记住,起义的战线无处不在。
哪怕最小的反抗,也会推动我们的战线向前发展。
还要记住,帝国丧心病狂,渴望控制一切。
因为它违背自然规律,暴政需要持续的维护。
就像堤坝会开裂漏水,权威是脆弱的。
压迫的背后是恐惧,记住这一点。
要知道,总有一天,这些零星的冲突和战斗,这些反抗将汇聚成洪流,冲垮帝国的权威。
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最后一击,就可以推倒高墙。
记住这一点,全力以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菜鱼乐园”(id:philosophichthy)《安多》是迪士尼今年推出的新的《星球大战》衍生剧集,聚焦于《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的男主的过往经历。
不过在中国看完《星球大战》正传六部(为什么不说是九部呢?
因为我看完了压根没记住讲了啥,所以说六部)的都不多,更遑论外传了,不过其实写影评,读影评,没看过也是没问题的,毕竟文以载道,阐发事理,不一定真的要到滁州见过醉翁亭才能读懂醉翁亭记嘛。
一,反原子化《安多》的背景是银河帝国取代原先联邦制的共和国,逐渐改分封为郡县,主角卡西安·安多住在一个叫费里克斯(Ferrix)的星球上,支柱产业大概是废品回收。
这个星球的特点是内聚性极强,在第一到第三集中,安多因为杀了两个保安而被某企业的保卫科追捕,保卫科副科长带着保安们杀到费里克斯,在他们出现在大街上时,全城的人都敲起铁器作为信号,合力攻打保安,保安在听见铁器敲击的声音时逼问安多的母亲(养母),这是什么声音,她带着神秘的微笑回答说,这是你们的丧钟。
而在最末几集里,安多的母亲去世,剧中提到她是“daughter of Ferrix”这个组织的骨干人物,所以费里克斯人要为她举办一场盛大的葬礼。
而在葬礼上,人们确实奋力反抗了,不由得令人想到《悲惨世界》中描写的1832年巴黎起义,那场革命是在共和派领袖让·马克西米利安·拉马克将军的葬礼上爆发的,拉马克将军本来被视为法国和平转型的希望,但是他在探访霍乱病人之后也染上霍乱过世。
当他的灵柩经过奥斯特里茨桥的时候,学生趁机喊出了共和的口号,革命就这样爆发了。
剧中没有交代“daughter of Ferrix”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我猜测大概是类似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与共和妇女协会(Société des Citoyennes Républicaines Révolutionnaires de Paris)这样仅允许妇女加入的组织,也有可能是支持吉伦特派、更温和的、允许男性加入的真理之友协会(Les Amis de la Vérité),所以我们在葬礼上看见穿红色制服的不仅限于女性。
一般而言,如果有结社,说明民间的力量得以凝聚,在中国历史上,民间结社一般借助宗教力量,如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后来的白莲教、天理教。
到清末,结社的理由多了一条,也就是民族主义,比如资助孙总理的致公堂。
而在湖北发动首义的湖北新军,一般来说,历史书上会提到军中的两个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共进会正是由哥老会、孝义会、三合会等民间结社和同盟会共同在东京成立的。
1921年和1924年标志着另一种组织形式,也就是列宁主义政党,进入中国,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即具有严格的层级区分且入党需要一定时间的考察。
而国共两个孪生政党,之所以后来产生云泥之别,也自此始。
20年代末,在广东福建等地,曾经出现过对立的两个村落分别集体加入过这两党的事情,从而借党之力继续械斗,然而在围剿之后以及1942年之后,其中一党杜绝了这种现象。
反观国民党,对入党不再进行严密的考察,东北易帜之后东北军全部自动入党,江浙之外的省份,土豪劣绅也趁机混入其中,这也导致了在基层,党反而依附当地势力而存在,于是久已有之的压迫也就被算在了国民党的头上。
而不论是中央,还是在江浙以外的各省,随着蒋委员长战胜胡汉民、逼李宗仁、阎锡山下野,党权开始依附于黄埔军校一派及其领袖蒋委员长(此处用委员长突出其代表军权)。
于是孙总理构想的训政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长达二十年的实质上的军政,也就导致国党党务羸弱,训政头重脚轻。
由于孙总理去世之后,鲍罗廷很快失势,党内被瓜分殆尽,但是总理遗教仍存,于是“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陈独秀语)。
蒋委员长并未重视党内的建设,而是通过成立忠于自己的派别,令其互斗而使所有派别均效忠自己,这也削弱了党内的凝聚力。
而如果恰恰所有事情都与上述做法相反,那么就是最后的胜者。
玛丽·奥林普·德·古热,妇女和女性公民权利宣言的作者而后来在镇反以及反右的过程中,均有资料提到取缔反动会道门。
比如当时河南省临汝县(今平顶山市汝州市)的特情所呈现的报告,就有一些监视一贯道的内容。
一贯道被定性为邪教,具有金字塔一样严密的结构,50年估计在海淀就有二万教徒,这一部分在老舍《茶馆》第三幕也有体现,即要在“西山坐龙庭”的所谓坛主,大概就是影射这一组织。
理论上,这一组织已经在1950年被取缔,但是其余波要一直到1966年之后才销声匿迹。
在《星球大战》的其他剧集中,也有类似的组织,比如日美合作制作的《幻境》第一季中,有一集名为《阿落与阿蝶》,讲述的故事就是一个名为“道”的星球上,当地的头领家族的一个女儿投靠了帝国,而另一个女儿坚持星球的独立自主,而这一集的后半部分就是两姐妹的战斗。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文化之差异,日本人就懂得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赦免其中一部分,然后这一部分就会死心塌地地攻击另一部分。
但是《安多》里,很明显帝国安全局ISB(ImperialSecurity Bureau)并没有学会这样的智慧。
二,帝国境外势力到目前为止,从已经出现的正史内容来看,义军的经费来源是同情义军的议员和其他官员提供的,以及从帝国劫掠的工资、倒卖物资或者倒卖香料等等方式。
有的时候不得不设想,如果赫特人、黑日、派克人、血红黎明也提供资金,那么会呈现出何种局面?
或者雅汶战役之后,部分星球脱离了帝国,一直到贾库战役,帝国的残余向新共和国投降这段时间,总共应该是五年之久。
那么很明显那时候像纳布、钱德里拉、霍斯尼亚这些星球,自然会提供资金,解放核心世界,比如科洛桑,那么这些星球就从内忧成了外患。
假设说,帝国之外的地方势力,出钱雇佣曼达洛人雇佣军攻击帝国,和为义军出钱,是为了趁机扩张自己的版图;那么再做个假设,比如赖洛斯这个提列克人的星球,他们参与义军是为了独立,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他们在帝国覆灭之后并没有加入新共和国。
那么其实这其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民族主义就是这样的奇妙的武器,可以使某种势力内外转换。
所以义军当中一定会有斯基恩这样的人,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赫特人和提列克人可能都支持颠覆帝国,但是不因其在帝国内或帝国外而改变其性质。
另外,如果仅限于剧中情节,那么在第十集里,基诺原本是秩序的维持者,但是当他知道永远无法获释之后,立刻倒戈,这就是岁静被铁拳砸醒的故事。
他并没有革命的思想,仅仅是因为压迫得超出限度,所以才响应,但不能否认他的贡献。
而卢森和索·格雷拉的复杂性,则更不必赘言,比如说卢森是加速主义者,要用帝国的压迫逼迫类似基诺这样的岁静反抗,那这当然是他的见解,那如果按照蒙·莫思马的看法,这也是居心不良。
武昌首义之后,华北数省均宣布响应,比如山东孙宝琦宣布独立,山西新军军官阎锡山率军击毙山西巡抚,袁世凯遣曹锟进军娘子关,阎锡山这样记录这件事:“太原光復,吳祿貞將軍願聯合晉省革命軍,截斷石莊堵袁世凱進京,並願先會面於石莊。
余欲往,眾恐受騙,阻之。
余曰:革命黨人,豈有騙人之吳綬卿乎。
眾堅阻,咸主先請其來,以觀真象。
余遂即電話約吳在娘子關會面,吳綬卿慨允而來。
初見面,吳先云:君不崇朝而據有太原,可謂雄矣,但今日之革命,不在山西一隅,而在阻袁入京。
蓋袁入京,無論忠清與自謀,均不利於革命,願晉軍出石家莊,合組燕晉聯軍,君正我副,時已迫矣,請將軍速決之。
余曰:君謀極佩,機不可失,即開晉軍全部到石,合組聯軍,君正我副。
遂決定吳為燕晉聯軍大都督余副之。
臨別,吳問君何時開動。
余曰:第一列軍車,隨君車之後即發,惜吳將軍返抵石家莊旋即被刺而計劃未果。
”可谓各有自己算盘可打,而当时随着战线拖长,而且全面内战危险迫近,由徐世昌等人促使清廷启用的袁世凯,在1912年1月11日,以北洋军全体的名义,通电清廷,称战事吃紧,要求各位王公大臣捐献私财,实则为了打击主战派。
尔后,在与南京临时政府达成协议之后,袁授意段祺瑞,发布《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不久之后段祺瑞又发布《乞共和第二电》:“近支王公、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鈞鑒:共和國體,原以致君於堯舜,拯民於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撓,以致恩旨不頒,萬民受困。
現在全局危迫,四面楚歌 —— 穎州則淪陷於革軍,徐州則小勝而大敗;革艦由奉天中立地登岸,日人則許之;登州黃縣獨立之影響,蔓延于全魯。
而且京津兩地,暗殺之黨林立,稍疏防範,禍變即生,是陷九廟兩宮於危險之地,此皆二三王公之咎也!
三年以來,皇族之敗壞大局,罪難髮數,事至今日,乃並皇太后、皇上欲求一安富尊榮之典,四萬萬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見允,祖宗有知,能不痛乎?
蓋國體一日不決,則百姓之困兵燹凍餓,死於非命者,日何啻數萬?
瑞等不忍宇內有此敗類也!
豈敢坐視乘輿之危而不救?
謹率全軍將士入京,與王公痛陳利害,祖宗神明,實式鑒之。
揮淚登車,昧死上達,請代奏。
”
段祺瑞,1924年至1926年任临时执政段祺瑞以武力逼宫之后,隆裕皇后降旨退位,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段当上了陆军总长。
尔后因为“二十一条”请辞陆军总长,后来在甲子兵变之后任临时执政,即当时的国家元首,在任期间发生“三·一八”惨案,即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背景,于同年4月9日被迫下野,4月12日,鲁迅《记》文发布在《语丝》杂志上。
我们分明地记得,其中有这样的词句:“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 1911年10月10日到1912年3月10日之间,如果按照教科书上的叙述来说,似乎是很平滑地过渡了,除了考试时大题要回答的那么几句话,也就没有其他的了,但是仅就伍连德的《中国医史》书中将武昌首义后一系列战役中士绅组建医疗救护队视作中国医学组织之滥觞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时局并不如一般看来那么平和。
10月以来,起义军先胜后败;11月26日,起义军攻克汉阳,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出面调停,11月30日,袁世凯遣刘承恩、蔡廷干渡江,初步达成和谈意向;12月8日,唐绍仪作为袁世凯内阁的全权代表,南方各省全权代表为伍廷芳,温宗尧、汪兆铭、王宠惠、钮永建为参赞,胡瑛、王正廷为湖北特派代表,11日,唐绍仪抵达武汉,但是伍廷芳拒绝在武汉进行谈判,一方面是张謇、赵凤昌的建议,另外列强也强烈建议在上海进行谈判,因为上海是一个便于控制的地区,作为回报,伍廷芳说服列强停止为清廷提供财政支持。
18日在上海租界南京路工部局的会议厅,南北议和开幕,在会上所谈论的就是后来历史书不厌其烦地提到的那几点,即暂时休战、召开国大以决定国体、皇室优待政策、外国银行的贷款,而在最后一次会议上,谴责了张勋部队的暴行。
当议和的决定传回北京时,袁世凯和清廷都被震惊了,他们震惊于唐绍仪对民国军政府让步之大,彼时为12月31日。
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知后撤销了唐绍仪的代表职务。
参加南北议和的除了双边代表,还有英、美、德、法、日、俄六国公使,以及牯岭奠基人、工部局前董事,英国商人李德立。
在议和中,英国公使朱尔典经历了全程,试图保障英国在华利益;日本公使伊集院彦吉试图推迟国民大会(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第一届国大最后是在1947年召开的,而第二届在1991年),但朱尔典个人同意立即召开国大。
唐、伍两人在第一次谈判就确立了召开国大确立国体一事,令中外着实震惊,不过考虑到1911年6月7日,张謇已经拜会了隐居的袁世凯,唐绍仪甫一抵沪,即拜访张謇;而赵凤昌,亦是唐绍仪旧交,根据北方代表团成员张国淦回忆:“伍、唐同鄉老友,共和主張,又在同一條路線。
有趙鳳昌者,曾在張文襄幕,與伍、唐俱舊識,有策略,此次革命,活動甚力。
趙住上海南陽路,伍、唐遂假其寓所,每晚同往聚談。
在議場上,板起面孔,十足官話,及到趙處,即共同研究如何對付北方,以達到目的。
趙參與密議,且在滬久,革命党人及江浙知名人士,尤其張、湯等,皆能聯絡。
而據魏宸組告余:‘所有和議中主張及致北方電,俱是夜間在趙寓雙方商洽,精衛與本人常到彼處,皙子則未參加,而袁內閣與唐,亦先有秘密私電往還,均從促成共和著手。
”于是从议和的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来,议和正在脱离黎元洪的控制,也在脱离同盟会的控制,于是同盟会选举黄兴在上海成为大元帅,并且由段祺瑞的心腹与黄兴的亲信在上海文明书局同时也进行了独立的谈判,签立了密约。
而其时孙中山正好回国,为了阻止袁世凯就任民国首任总统,12月26日,黄兴、居正、宋教仁等人密约选孙总理为大总统,27日,同盟会赴南京,连夜召集各省代表组建临时政府。
与此同时,31日,伍廷芳和唐绍仪在上海签署协议,其中:“ 伍代表提議國民會議在上海開會,日期定於十一月二十日(1912年1月8日),唐代表允電達袁內閣,請其從速電複。
”然而第二天孙总理在南京就任大总统,于是1月2日,唐绍仪通电辞职,谈判中断。
1月16日,同盟会京津分会炸弹袭击袁世凯,炸死卫士数人,袁世凯宣誓效忠革命。
18日,孙中山向袁世凯提出五条要约,令伍廷芳向袁世凯传达,并且邀请伍、唐两人至南京,为二人所拒绝,孙中山遂向报章公布五条要约要挟清廷,袁世凯拒绝接受并将先前所谈妥之条约一并废除,伍廷芳见其功付诸东流,一怒之下辞去代表职位。
一月末至二月初,南京政府多次通过盛宣怀与日本政商界接触,试图借款以攻打清廷,但因参议院反对以及日本方面婉拒而流产。
尔后就是教科书上所言相互妥协,袁世凯为了就任大总统,授意段祺瑞逼宫。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所以在这场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谈判中,各种势力交织,如果说以某一方利用另一方,或者被利用,而陷于不义之地,则可以说是非常浅薄的看法。
三,圣君情结在《安多》最末一集,内米克的宣言内容被清晰地念出:“帝国丧心病狂,渴望控制一切,因为它违背自然规律。
”从六部电影当中可以看出,共和国采取一院制联邦制,没有统一的常备军队,直到克隆人战争爆发。
在《星球大战4:新希望》中,莱娅公主威胁说帝国参议院不会对她被捕坐视不管的时候被告知,皇帝已经解散了参议院,由星区总督对星球实施直接统治,也就废分封而划郡县。
马克斯·韦伯提出过“家产官僚制”,从中央集权的角度来看,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这也是《星球大战4》中这一转变的实质,如果根据费孝通的理论,那么这很符合皇权不下县的理论,但是所谓乡村的道统也是向皇权屈服的,就好比《茶馆》里黄胖子那句“官府管不了的事,我管;官府管得了的事,我不便插手”。
中古以来,也就是唐宋变革期之后,铨叙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态势。
从韩愈开始复兴的新的儒学成为新的家产官僚制的理论基础,所谓兄友弟悌的桐叶封弟之类的故事被绝对的服从取代,皇权彻底战胜了官僚权力。
到宋元之世,品位分等的高峰在元丰改制之后终结,最终靠拢到明清的职位分等,被认为和金元的特殊体制有关,比如家臣和官僚的合流,就导致了奴视臣下的结果,有明一世,甚至发明出廷杖一类刑罚。
于是,官僚的唯一合法性来源于皇权的自上而下的授权,这是帝国的治理逻辑。
至于具体的施政,在行政安全方面考虑,一般有如下措施:内朝与外朝相互牵制,比如达斯·维德和塔金总督及其下属之间的矛盾,导致他们在死星上互掐起来;官员不得在本省任职,比如贾政在全书一百二十回当中就没几回是在家的,在后四十回放了江西粮道,结果不谙当地人情,被胥吏摆了一道;选官和铨叙的权力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五权分立中有一个院是考试院。
这些措施保障了行政的稳定,但却反作用于地方,使之永无宁日。
也就是《安多》里内米克所说的:“暴政需要持续地维护。
”
Episode 12, Andor, 2022至于俸禄,自宋覆灭以来,低薪是普遍的情况,元初甚至毫无薪水,不过宋俸禄优厚,是赵翼所述,宋初常常俸禄折半,并且还拿茶、盐、酒等专卖之物充数。
以名义上的俸禄来看,唐代俸禄高低差为23.4:1,到明仅有17.4:1,而到了清代,便只剩5.7:1,所以宋人抱怨俸禄太薄,但在赵翼看来,已经是“给赐过优,究于国计易耗”,不过大清也有所谓养廉银,只不过依旧不够。
至于灰黑收入,到19世纪末,可能总额高达12100万两,而当时清廷名义上的岁入仅8000万两。
方苞的《狱中杂记》是一回事,而另外,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自西藏用兵回京:“征西藏歸,戶部書吏索其軍需報銷部費,乃上刺請見,賀喜求賞。
福大怒曰:‘幺幺小胥,敢向大帥索賄賂乎!
顧膽大若是,必有說,姑令其入見。
’因厲色詢之。
對曰:‘索費非所敢,但用款多至數千萬,冊籍太多,必多添書手,日夜迅辦,數月之間,全行具奏,上方賞功成,必一喜而定。
若無鉅資,僅就本有之人,分案陸續題達,非三數年不能了事。
今日所奏乃西軍報銷,明日所奏又西軍報銷,上意倦厭,必干詰責,物議因而乘之,必興大獄。
此乃為中堂計,非為各胥計也。
’福聞之大為激賞,遽傷糧台以二百萬予之。
蓋道光以前,軍需報銷部費皆加二成,不似今日之數厘也。
”毕竟,所谓家产官僚制度,不仅仅是皇权和官僚,官僚与“子民”,也一样适用于这套理论。
皇权强盛时,必然降低官员待遇,而容忍官员贪污,也让皇权可以时刻掌握官僚的把柄。
从实用角度看,该制度有利于中央政府的实际控制地位,在官吏队伍的不断流动中获得了最有效的保证;也保持了官僚队伍内部竞相争取俸禄,从而在官僚队伍中间制造了利益竞争的离心倾向。
这是因为个人的利害和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很难被统合起来,与上级之间的关系也不会稳固。
所以这也就是那份宣言里所说的:“压迫的背后是恐惧。
”而这恰恰是皇权的目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头的本意是好的,都是下面执行歪了”不成立的缘故。
最后以一个笑话作结,出自《笑林广记》,这个笑话完美地说明了上述两个问题:鄉民初次入城﹔見有木桶懸於城上,問人曰:“此中何物?
”應者曰:“強盜頭。
”及至縣前,見無數木匣釘于譙樓之上,皆前官既去而所留遺愛之靴。
鄉民不知,乃點首曰:“城上掛的強盜頭,此處一定是強盜腳了。
”
酸菜鱼乐园见糠饱,请用微信扫描
星战摆脱低幼的有一部作品看到第九集,发现这部片子彻底摆脱了星战电影后几部的无聊单一甚至令人费解的宏大叙事,也没有了绝地武士原力等令人眼花缭乱的炫技与玄学,他让我们看清了两大集团内部的更多细节。
起义军与帝国的正与邪,善与恶,忠诚与背叛,为信仰而战与为利益而战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了现实历史宏大叙事之下那些鲜为人知的生活与命运第十二集看的好感动!
不论是剧情还是场面调度还是服装都好像悲惨世界中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那段。
安多母亲的演讲甚至比那首歌跟激动人心。
期待第二季!
本以为会是一部迪士尼低幼合家欢超英剧,没想到看到了十年里美国最好的谍战剧。
《安多》的编剧对于革命以及革命者的困境的思考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他们参考了大量二战时期欧洲游击队的故事,毕竟帝国的原形就是三德子。
但是反抗联盟的困境实际上比二战波兰游击队更加地狱,毕竟帝国对于银河系的掌控力远非三德子在地球所能比拟的。
小胡子时期,德国要面对的英苏美都是同级别甚至更强的对手,帝国绝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在主要战场,外部对于游击队的支持也是源源不断的。
但是反抗军没有任何外部支援,他们唯二的依靠就是帝国的分裂和自己的一条烂命。
所以革命者并不都是英雄,帝国也不都是酒囊饭袋。
这是好莱坞的白左们极其罕见地将他们高高在上的目光投向底层,哪怕只有一次,也是人民史观对英雄史观的胜利。
长久以来,全球主流叙事都在试图用英雄史观去让百姓变得更加麻木:如果有邪恶势力怎么办?
没关系,会有英雄拯救我们。
天龙人暴政我们该如何自处?
没关系绝地武士会出手。
作为普通人不需要斗争,不需要反抗,在家躺平就好了。
为什么我看了快二十年死火海确越来越不喜欢了?
烂尾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这些故事里普通人只能普通,如果你没有村长爸爸没有冥王师傅且不是预言之子,那你就只能看别人表演。
但现实中,任何伟大事业的建立最核心的都是人民。
其中的差别就像国家广场中间摆的叫华盛顿纪念碑,天安门广场上那个叫人民英雄纪念碑。
帝国尽可以依仗其横跨银河系的强大势力范围与渗透到每一颗星球的极权统治对人民进行着无休无止的剥削,但他这台精确到每一个齿轮的政权机器最好不要出错。一对小小的贪官污吏、一次犯人的运送出错,这台机器就会暴露出其实际由无数个有着同样面孔、外强中干的肉体堆砌而成的本质脆弱性,一个小人物、一个群体的意识因而觉醒。正如剧中描绘的高阶革命者所言,起义是对于自由的向往随机引发的,广袤无垠的银河中一颗颗超新星爆发,而经过他们这些核心人士的利用与引导,总会将星火燃到星系中央。可他也没想到,季终的一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他的精英主义革命观,全剧政治惊悚的基调也最终转向了自下而上的属于大多数的革命叙事。
这是一部如何抵抗帝国毒权的故事,这个男人如何成为通缉犯,如何认识到神秘买家,如何与一群人成功抢劫国家军库,如何大家激发起反抗情绪,当这个男人逃到另一个星球却如何稀里糊涂的含冤入狱,面对“无期徒刑”的罪犯们如何联手越狱,母亲葬礼上军民的一战打响反抗第一炮,男人决定加入买家的反抗军队伍,前传就此结束。记住了故事里的亚德里亚,还是南美人五官更完美,轮廓更出众,更深邃,如果可以找到南美为妻该多好…至此观影17部,三月来进入了片慌,好像看的陷落,西线无战事都是看不看都可的片源,还是打打游戏好像更实在一些。
质感挺好的,节奏比较慢。作为外传的衍生剧,对非粉丝来说剧情和人物都比较陌生。
6集弃
苍天已死。这部算是看起来不太喜欢的一部,人物节奏都马马虎虎,不过星战的背景还是有趣的。ep6的天眼值得一看
不行
不会再看第二季
上街确实应景。前半太拉了,整体就还好吧,不至于不至于。一个老角色都没给,看得出来蛮克制的。
五集弃坑。妈的都要过半了还没开始第一次行动,拍成电影不更好吗?感觉就是在硬凑时长,角色也没有深入人心的。说白了安多这个角色在侠盗一号的存在感还比不上那个机器人(更不用说姜文甄子丹)
《安多》和《波巴·费特之书》是最无聊的二部
"Remember this. Freedom is a pure idea. It occurs spontaneously and without instraction."与诸君共勉。星战在安多这里,再次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补标
真难看啊,缝合怪。套了个星战的皮,每几集找个题材缝缝,最后拍了个四不像。支线多,但都讲的很浅而且无聊。第二季不看了。
开头看着很无聊,弃
节奏慢又水,不知道好看是怎么来的。
完全不一样的星战系列 照着电影的感觉去拍的 这服化道 这特效 这质感 不比欧比旺强多了???
有时,斗争似乎是不可能的。这我知道。独自一人,忐忑不安,与敌人的力量相形见绌。记住这一点:自由是一个纯粹的想法。它自发发生,无需指导。随机的反抗行为在整个银河系中不断发生。有整个的军和整个的营们不知道他们已经参加了这项事业。记住,叛乱的战线无处不在,即使是最小的反抗行为也会推动我们的战线向前。然后记住这一点:帝国对控制的需求是如此迫切是因为它如此的不自然。暴政需要不断的努力。它破裂,泄漏。权威是脆弱的。压迫是恐惧的面具。记住这一点,知道这一点:总有一天,所有这些小规模的冲突和战斗,这些反抗的时刻,都会淹没帝国权威的河岸,然后它就会彻底崩溃。仅仅一件事就足以打破这个围城。记住这一点。去尝试。
第一集有点无聊。你有东西,别藏着掖着,你以为自己是诸葛亮,得三顾茅庐才看起来高深莫测,可刘备早崩了,剩下的,普通人多!开门见山,不是献宝显摆!
星战“现实主义”,在正统叙事里无人关注的角落,黑暗侵蚀之下燃起新希望的燎原星火。第3集一个小高潮,6、10(名不虚传)、12三个贯穿反抗主线的大高潮,节奏、情绪推进把握得太棒,几段标志性演讲都煽动得恰到好处。可惜没在刚上线那个最应景的时点看,不然劲儿肯定还要大得多。好喜欢结巴的机器人小B。9/10. 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904725166/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