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加公号“电影败家子”跟我讨论 曾经我有多爱看港片,现在我就有多烦“新港片”。
所谓“新港片”,是王晶在2014年宣传《澳门风云》时,提出的一个概念。
大义是香港演艺圈会为内地带来优质的电影工业,跟“北边儿”的同行一起分享中国娱乐市场的大蛋糕。
经过数年的运作和努力,香港曾经的“捞(钱)王”们,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内地市场的组合拳,然后开始批量生产所谓的“新港片”。
今年上映的《扫毒2:天地对决》、《反贪行动4》、《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追龙Ⅱ》、《廉政风云》,甚至正在上映的《沉默的证人》,都属此类。
可惜的是,“新港片”并没有成为品质的代名词,反而造成了一派虚假繁荣的倒挂场面——演员和角色都千篇一律、主要票仓定格在三线以下县市、所有电影的内核本质上都是最烂俗的香港警匪片、看似严肃实则空洞乏味……流量下沉、粗制滥造、快速复制,像极了“拼多多”初期占领市场时的套路。
所以,我觉得与其自称“新港片”恶心人,不如重新起个更贴切的新名字:拼多多式严肃烂片(简称“拼片”)。
下面,我就结合最近上映的几部“拼片”,来归纳下这类影片的特征,也好有效预防,本文所有数据都来自“灯塔专业版”。
特征1:“面瘫轮回”的影帝们最后一次见张家辉轻轻松松演戏,应该是2015年的《陀地驱魔人》,这也是他自导自演的第二部恐怖片,私以为,某瓣6.4的评分真的太低了,对恐怖片、港片的歧视,可见一斑。
可惜,这之后的渣渣辉就加入了北上捞钱的队伍,似乎不再想着证明自己,扛起屠龙刀、请“兄弟”们一起传奇,反倒成了他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同样在2015年,张家辉还演了一部号称“大制作”的《赤道》,从此以后,他也加入了“面瘫影帝”的群聊,永远只有三套表情:面无表情、哈哈冷笑、满脸怒容。
靠这三张脸,他一路主演了《使徒行者》、《低压槽:欲望之城》、《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沉默的证人》,以及即将上映的《催眠·裁决》,还有被《上海堡垒》吓到的《明日战记》。
所有的表演模式都是一样的:一样用力、一样没什么记忆点。
除了张家辉,一直以演技著称的刘青云、吴镇宇,还有号称港产第一实力偶像的古天乐,这几年其实也都只演了同一个角色——三张脸,没有名字。
影帝们的脸越来越僵硬,片子越来越烂,但票房——却稳中有升,《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截止今天已经6.48亿票房了,《沉默的证人》烂归烂,至今也进账1.64亿,差点儿就要回本,这是为何?
特征2:县城直男的票房统治力在网页小广告里跟张家辉一起约你“砍砍砍”的,除了陈小春,就是古天乐了。
古仔赚了钱,就建小学,人品没得黑,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儿心疼。
毕竟单论烂片的数量,他是所有在内地混的香港影帝中,数一数二的。
2014年,拍完《窃听风云3》的古仔,又加入了一个新的系列。
这个新系列抛却了之前《窃听风云》还残留的那一点点傲慢和港味,完完全全为县城直男定制,这就是《反贪风暴》系列。
这个安全系列出到现在已经出了四部,《反贪风暴4》在年初豪取了7.95亿票房。
而古天乐和刘德华主演的《扫毒2天地对决》,则更嚣张地拿下了12.79亿元票房,在2019年至今所有的中国院线电影中,排行第8位,仅次于《蜘蛛侠:英雄远征》,超越了《大黄蜂》和《惊奇队长》。
7月5日《扫毒2天地对决》公映当天,该片在一线城市所有电影中的票房占比,是50.7%;但在三线和四线城市中,这个数字却达到了58.6%和61.2%,之后维持了将近一周的增长,男性观众占了七成。
可以说,是县城男性撑起了古仔的“拼片”。
或许这是对他建学校的回馈。
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对于票房从一线城市存量市场,向三四线城市增量市场的演进过程中,香港艺人和编导们,完全搔住了小城直男们的痒点。
特征3:片名中二,内容空洞曾几何时,《寒战》中的全员西装,还能让观众兴奋几番。
后来,为演员披上职业装,成了“拼片”的标配。
而跟着服装一起标配的,还有中二到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片名。
说实话,开启这条中二之路的,其实是《无间道》。
是《无间道》三部曲,让香港演艺圈明白:哦,大陆人喜欢玄乎、中二的片名。
于是他们学到了《无间道》起名的表面功夫,却没能学到前辈在剧本上的求新、在表演上的寻找冲突,以及在故事架构上的突变。
千篇一律的“N雄对峙”戏码,套上诸如《天地对决》、《贪狼》、《毒·诫》、《欲望之城》、《催眠·裁决》……种种十足中二的网文兮兮的片名——其实名字根本可以随便调换,没关系!
反正内容基本上也没什么区别,都是几个男人冷着脸,打满俩小时,收工!
可还就是这种“中二+冷脸无脑打”的套路,很合下沉流量们的胃口。
倒也不是扯什么审美高下,只不过大部分人当年接触过的情怀镜头不多,所以当过去的香港大哥们躬身联袂、但求你买票捧场时,肯定拒绝不了。
所谓的“欠星爷一张票”也是在这种趋势下产生的。
反正他们要求不高,那么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都给个警匪片的内核就好了嘛。
容易拍、成本低、性价比高。
比如《沉默的证人》号称悬疑,其实就是个从头打到尾的无脑“拼片”。
其他片子也是如此,不信你们回头看看《明日战记》,看我说得对不对。
“拼片”公式看着一众有想法、有能力的艺人,因为下沉流量比较好“捞”好“骗”,就不思进取,一个模子一个公式,就应付了所有对他们有所期待的人。
说难听点,只要好卖,喂翔也行。
而今日份的“翔”,就是“拼片”——拼多多式严肃烂片。
他们可以得到一个“拼片”公式:中二的片名+冷脸无脑动作戏+模式化的影帝+县城票仓=拼多多式严肃烂片拼多多的流量下沉模式,其实是个好模式,烂产品只是它的过渡;现在千人一面的“拼片”肯定也只是个过渡——无奈这过渡的过程太久了,从《澳门风云》算起,这都5年了。
铺垫比较好,通看整个电影,几乎每句台词,每个表情都是之前有铺垫的,例如一开始的许立生回家,给舅舅杨凯出的脑筋急转弯,再比如女儿被抓后,许立生问的三个问题,都和后面的情节形成了呼应,紫色气球,手绳和开跑之后是什么,答案都在后面的情节里,印象最深的还是许立生给好朋友做心理治疗,调侃他不要下次再坐直升飞机来了,这一点也正好呼应了之后,好朋友开直升飞机来接女儿。
睡觉真的很舒服……有一个舒服的软绵绵的大床…这简直是让是可以让一天紧张的身心得到放松 得到缓解 得到安慰的 养足疲惫的眼睛…尤其是视觉疲劳…视觉疲劳时简直抵挡不了…精神身体状态意识等都处在漂浮…眼睛犯花…万事万物认知都是模糊不清的…长久以来就是这样睡一觉之后…把绝望的眼泪擦干净…胆战心惊诚惶诚恐后慢慢一天天成长起来…回想到读书的年代每天早上很早就要到学校…读一天的书…上一天的课…晚上做作业…上课还想打瞌睡…眼珠都在疲累要翻白眼🙄️……愿自己的精神状态好转……
高产王张家辉作品,演技不做评论,反正我很喜欢就对了!
据说本片是由真实事件改编,不过个人觉得这个事件其实改编难度还是挺大的,因为当中细节也只有当事人能感受到。
影片后半段个人感觉出现了严重的逻辑问题,就是反派作为一个已经可以几乎是呼风唤雨法庭的人物,在出事情以后不选择自保,反而还要拼死完成任务!
那我就想知道,给男主打电话为啥还要用变声器。。
港产电影涉足催眠题材的很少,冠之以催眠命名的仅此一部,本是物以稀为贵,奈何成品质量太水,比起16年前陈木胜的同类型电影《双雄》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要逻辑没逻辑,要情感没情感,要场面没场面,三无产品。
本片定性为悬疑动作电影,悬疑的内核是逻辑,催眠更深及精神层面的探讨,没有一个严谨的逻辑结构,那呈现出来的只有浮于表面的尴尬…催眠大师居然治不了产后抑郁的妻子,落个阴阳相隔的家庭悲剧;视如己出的外甥女近在迟尺,居然能被交巡警耽误时间;在娃儿干爹的大厦里还非得逃到楼顶停机坪,就为了证明我干爹是李刚…如此漏洞,不胜枚举!
再说到动作元素,很难相信这出自钱嘉乐之手,太业余了,各种水的动作场景,看得尴尬癌都犯了,侮辱了港产动作片的荣光…狠狠地失望!
唯一欣喜的是影片中渣渣辉的闺女神似大宝…
催眠|其实电影讲的并不真的就是催眠,而是在讨论公平公正的陪审员审判制,如果被人用某种极端的手段操控(如催眠、金钱、恐吓等)时,会产生什么后果。
不过,电影中香港的7人陪审员组还是蛮简化版,而美国的陪审团是12+12的随机组合,且会受到双方辨护律师庭审时的责询、审定,还可能被否定及更换,是一个多重制约的机制,其实这个制度审判效率是很低的,现在一般用来审定社会关注度很高、分歧又很大的案件,使用率已经不高。
最后,催眠有这么神奇吗,如果催眠师可以精准地抓到每一个被催眠对象的关键点,并结合对方意志薄弱时点,如紧张、疲劳等,是有可能的,因为催眠本质上是争夺注意力并引导利用,你的虚荣心也经常被传媒催眠利用噢[微笑]
不算影评,看完的一些回忆罢了。
推荐它的原因是剧情安排巧妙,埋伏较多。
剧情是以大集团家族谋杀案为起由,被告叔叔出价一亿让m(没留意他叫啥,是旧警察,如果在职就是黑警咯,姑且叫m)搞掂法庭判被告,也就是他侄女谋杀成立,这样他可以掩饰自己儿子的谋杀和得到集团的最大权力。
m想利用许立生作为陪审团的机遇,运用催眠术控制裁决,片名之所以叫《催眠。
裁决》。
许立生人比较正义,又不缺钱,能力出众,想要他做事唯有用他最疼的女儿做要挟。
整个剧是围绕许在压力之下跟m斗智斗勇,既争取时间拯救女儿又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中展开的。
m说不能报警,那就不报警了,但有什么关系,他有个退役打斗很厉害的舅仔,剧中张翰所饰,还有个虽然不是很熟,但很聪明又很勇敢的陪审团朋友。
陪审团里有被收买的人,到处都是监控他的摄像头,他利用催眠诱发这位朋友羊癫疯发作,给他口袋塞纸条,从陪审团密闭的讨论大厅中送出sos。
送出信息后也差不多把拯救工作的进度推到80%了。
电影开头渲染许立生催眠技术高超神奇,以罪犯在做心理治理时情绪失控劫持许,但许在警察出手前已将罪犯催眠制服,从后来警察的叙述来看,罪犯被催眠后表情痛苦,说明许在催眠罪犯时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惩罚。
这对应了在危机出现时,许跟m通话时也曾威胁说,如果你够胆伤害我女儿,我要让你的下半生生活在黑暗之中。
这种你怎么这么样我就打死你的抽象吓唬并没让m有半点在意,到片末,许确实给了他精神上的惩罚,情形如开头给罪犯的惩罚一样,表情充满痛苦,精神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无比痛苦。
在陪审团讨论大间里,许在洗手间出来,到处张望寻找摄像头,发现在一个柜子还是冰箱上有一个,他用杯子遮挡。
第二次经过时杯子被挪开,他发现了,知道这七个人的陪审团里有人是被收买的。
当他发现此人的存在,下面就是利用此人传递信息了。
于是他在茶水间时利用冰块融化制造短路跳闸,并且关上窗帘,使得大厅黑漆漆,在混乱之际制造假象,使此人上当,不知不觉帮他向m传递了催眠之歌。
危机出现前,许哄女儿睡时播放古典音乐,被女儿嫌弃,许此时说了一个理论,大意是音乐在需要的时候选对了对人的帮助很大。
此时为后面剧情中两次播放的歌曲埋下伏笔。
那个歌曲便是他能让m下半生生活在黑暗里的开始。
许立生写过两张sos,第一张看似想在黑暗中传递出,但被人截住了,并马上到茶水间报告给m。
m在网络搜寻纸条的字发现是一首歌,也没什么信息,琢磨不透,但是他一直在播放。
此时为m第一次听此歌,也是片末m再次听到此歌时马上作为催眠切入点被催眠的歌,听后幻觉绵绵。。。
许为了拖延时间,催眠了陪审团里三个人,做戏给m看。
后面还催眠了那个被收买的陪审员配合他演戏。
令人觉得太吹牛的是,他的催眠决然可以分类对待,可以定时叫醒。
在最后投票时,三个陪审员听到他一声铿锵有力的敲笔声居然清醒了,而被收买的那个还迷迷糊糊,连投票结果都记反了。
整体来说,有很多地方还是比较抽象,不清晰,可以说是艺术表现的手法也可以说牵强,哈哈。
但构思很是有的哈。
还挺喜欢看张家辉的 他现在看起来很沉稳 尤其是在Room1里面对几个人分别进行清醒催眠的时候 很有代入感 给人感觉挺紧迫的 在他和刘永晞演示用刀过程时 刘突然犯了癫痫 吓人一跳他趁机放了一张纸条在刘的口袋 到了后面在救护车上 配合他 整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茵茵也很聪明 就是觉得火锅牺牲的有点不明所以 总觉得他不需要牺牲的 但是整体还不错 后面还有一部分的搏斗情节 感觉最妙的应该是用歌曲催眠的部分《徘徊在日暮街角》…
八十亿,可以让一个人放弃底线吗?
我不敢想。
这部电影从开头就让我见识到了男主催眠的功底,也直接了当说出男主角不再出手的原因。
起初我以为男主掌握这么强大的能力会走上歧途,但是电台采访那里我才发现能说出催眠的本质是关心的人,绝对不会将它用于所谓的歧途。
不过男主略微偏向混沌善良的操作真的帅到我,一张小纸条,就能准确把握在场所有人的“软肋”。
这里也不得不夸一下反派,他绝对足够了解男主,可以将在场其他人的弱点直接综合成对男主最有利的一部分。
以及男主的催眠方法也够绝,前期男主说过,有些人对光影敏感,有些人是声音,也有些人是色彩,甚至于综合。
为后面他的催眠埋下伏笔,二十秒催眠一个人我以为就够快,结果两三句话用项链就能引导另一个人改变想法这真的让我拍案叫绝。
速度、技巧、以及同时要救女儿要搞死反派,每个环节紧密相连,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这部电影是对八十亿继承者的裁决,其实也是对这些审判人的裁决,没有人证物证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外界所给的利益判定一个人有罪无罪?
诚然,这些人里有因为公司利益要保嫌疑人无罪的,但也有即使嫌疑人律师对她造成过一辈子的伤害她也坚持正义的人,开了上帝视角的我看每个人的立场在一张小桌子上鲜明无比。
这种庭审制我不够了解也不作多的评价,反正怎么说,挺微妙的。
就像杀人者的父亲一样,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笼子里就基本可以确保结局。
(如果没有遇到男主的话)还有电影里的舅舅,张翰,我还挺惊喜他现在选择了这样一条路,电影中的表现也不再是那种二代形象,而应是军人或者警察,有几句提到过去也是充满故事的,在电影中后期和男主各开一个战场,可以说作为舅舅的他完全不知道男主正在做什么,因为只发图片给他的男主绝对也在辛苦于其他的斗争,他只用救出这个孩子。
这样互相作为对方的后盾的感觉其实电影没有多描写,但是这种信任感其实很戳我。
停车场的结尾让我有点阴影,虽然看得出男主开始就是故意将所谓暗号投给内鬼,意图催眠,但是我哪能想到最后这么可怕!
简直深海恐惧加这首歌恐惧了…不过也应了那句“你敢伤害我女儿,我就要让你下辈子都活在黑暗中”简直帅爆了好吗!
如果漏了细节比如监视器,纸条,催眠暗号,对内鬼的处理,以及地理博士那块一定要二刷,这些细节真的很棒!
这部电影感觉应该有个前传之类的,后续不大好拍,如果要拍是不是会拍成拥有这种堪称可怕能力的男主与程序正义的矛盾?
总的来说,很好看。
全员演技在线,部分演技一如既往很牛。
昨晚看了张家辉的《催眠裁决》,2小时剧终后,继续烧脑2小时回顾,发现全剧逻辑严密,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所有台词都是铺垫,甚至,剧中都没有点破的隐含谜题还有好几个,张翰饰演的舅舅也极有可能是被催眠的“假舅舅”。
张家辉演活了幽默、亲和、温柔,又极坚韧、充满控制力的国际催眠师。
催眠的暗黑,让人细思极恐的台词,在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催眠并不恐怖,剧中也提到:催眠最早是用于治疗,催眠的本质是关心,是帮助,而不是人们以为的恐怖操控。
真正的催眠过程是:通过关心对方,找到对方的痛点、弱点、欲望点,通过放大感受,从这些关键点,切入对方的潜意识。
在潜意识里,用积极正面的“新场景”替换掉痛的,弱的,欲求的“旧场景”,以此在不知不觉中,更换了潜意识的色调。
有兴趣的朋友,推荐看看张家辉的这部低调的好电影。
#张家辉# #催眠裁决#
感觉评分偏低了,虽然故事剧情不会有太多出乎意料的部分,大致走向和最后对反派催眠的伏笔都能猜到,但是整体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整个90分钟没有尿点,节奏很明快两条主线紧张感都有,很多细节都处理的不错。缺点就是最后一场直升飞机的戏有点夸张了,事实上张翰救人那条线可有可无,如果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催眠会更好。另外很多人都觉得催眠没有那么魔幻,事实上催眠起到的心理暗示真的很强大,而剧中虽然夸大,但是也有做催眠三段式分割,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张家辉的演技还是很好,中文配音令人捉急,合家欢电影,很港片
竟然还看到了秦沛、郑则仕等香港老面孔。本以为张家辉找出陪审团谁是内奸会花一段时间,结果内奸是自己跳了……催眠搞得和魔法似的,剧本张力还是不够啊。
悬疑 / 犯罪 ?对不起!这是科幻片!
分秒就够。
渣渣辉最近接的平庸本子有些多
5分。片子比预想的好一些,剧情设定其实挺有趣的,用催眠术来解决各种麻烦,并展示神奇。只不过,这催眠术有点过于神奇了,已经等同于超能力了,所以就不好收尾了。整个故事也越来越失控,最后直升机惊魂实在是莫名其妙,片子也是非常敷衍就结束了。以及,还是想吐槽下这个片名,总让人想起“是兄弟,就来和我砍传奇,上线送裁决!”
催眠师主宰世界系列。
本来没抱什么期待,没想到还凑合,90 来分钟的轻巧犯罪悬疑片。高知人群用专业对抗犯罪,专业度略显直白,降低了悬疑可看性,反转中规中矩。配音敷衍,广告植入生硬,流程细节很是不用心。疑罪从无、陪审团制度倒是可以窥见 hk 司法运行一角以及民众对法治的认知。毕竟连富二代凶手都忌惮操纵陪审团的后果。
虽然不真实,倒也没那么糟糕,至少让人还是想看下去的,而且这剧情实在是很容易猜…
稍好于预期,去掉几场动作戏和结尾的直升机戏,以及依然尴尬的张翰,还是可以及格的。催眠的设定不错,放在近几年扎堆出现的国产同类型片中看,悬疑完成度也挺高,其实哪怕只把重点放在坐着的几个人身上,都能做成一部不错的悬疑片。
题材和角度都不错其实,但表达的还是下乘,很多没有交代好,细节也经不起推敲,很多很扯..有点可惜...但是渣渣辉太可爱了,2.5。
爾冬陞監製,沒有預想中沈悶糟糕,看心理推理還是蠻有趣的,諸多語焉不詳就忽略了吧。一句姐夫叫得甜糯到雞皮疙瘩掉滿地。謝@fuer贈票。@北碚保利萬和 with@x-coltish
为什么2019年还会有港产催眠犯罪片被拍出来……腻不腻啊渣渣辉?催眠片的一个尬点就是“催眠手法”,怎么拍也没有科学道理,观众入不了戏,最好的方式就是打个响指就算完,把观众注意力赶紧引到别处。裁决这片非要煞有甚事给拍出来怎么催的,还作为重头戏?
果然中途撤档就没好事,本来借催眠的设定可以大作文章,但是编剧完全把它当超能力去写,而且配以故弄玄虚的剪辑和花里胡哨的催眠画风,我还不如看超级英雄大片,先行揭露绑匪身份和片尾自以为是的反转更是充斥着一股可笑,而且最近港片怎么那么多人爱拉直升机?虽然这个戏毫无意义。渣渣辉的表现中规中矩,而张翰让我无fuck说,还不如一众配角顺眼。(4/10)
被催眠了已经
从头到尾都在胡说八道,想将催眠跟《十二怒汉》结合起来,但愣是拍成了魔法,所以渣渣辉的角色从头到尾都不可信,有这门手艺直接去抢银行多好。张翰那张半死不活的苦瓜脸直接废了整条线,高潮的天台直升机大战毫无吸引力,三个导演把自己当《树大招风》组合,结果眼高手低,尴尬至极
结尾有点垮 讲的再深一点就好了。鉴于近几年港剧水准的滑落 鼓励个4星
张家辉和他的后宫团故事
主线剧情特好看 想看第二季 催眠的点都特别合理
催眠题材的港片一开始给人的感觉还是挺有趣的,不过这个催眠术表现的也太强大了,简直就是魔法啊。张翰这条线就比较拖后腿了,而直升机那段戏更是把我惊呆了,我万万没想到居然会上演这一出,这个张翰肯定是直接从《战狼2》穿越过来的。结尾的处理真的挺草率敷衍了事的。另外,今日头条给的钱挺多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