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婚姻,是不一样的。
肖然: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喜欢韩灵,个性隐忍,感情多疑。
肖然发誓要让韩灵过上富足的生活,他在商场上几经沉浮,终于站住了脚,最后发展成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企业老板。
可当他事业走上巅峰的时候,情感却走向了困境。
韩灵:和肖然、刘元、陈启明是大学同学,肖然刘元爱慕的对象。
在深圳陪伴肖然创业,与肖然结婚后,因为一次打胎导致无法再怀孕,后因肖然不忠,二人婚姻情感走向困境。
肖然的商业头脑有,但是发达之后,对家庭不忠,这种男人也没什么好夸的。
一边等更新,一边把小说看完了,真的是被虐到不行。
开着抖M模式又来看剧,却出人意料的感觉到温暖。
之前看《华尔街之狼》,全程为改编的不到位而惋惜。
这次看《十年》,全程喝彩,改编的有个性很到位。
原著小说是从现在开始写起,然后在遇到一个触发点事件都会插入一段前尘往事。
所以整本书显得有些零碎,或者说有些破碎,这倒真是辅助着内容,为虎作伥,往死里虐读者。
电视剧倒是顺畅好多。
现实一段剧终的场景,然后从头、从大学阶段开始,将整个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
把小说的碎片整理起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吧。
演员选的都蛮好的,演技和外表都没有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地方。
看到有豆油说“邓超身上有一股戾气,演凤凰男倒是格外的自然”实在是笑喷。
要说“有意见”的地方,就是原著党在不理解为什么黄芸芸会选这样一个美人来演。
人美家丰话不多,导演你究竟是怎么理解男人审美的啊,你有考虑过王大治演陈启明出轨那段时候的诡异感么23333333(对了有人说王大治360°全死角,够了你有考虑过天龙八部里爱慕虚竹小和尚的小伙伴们的感受么哈哈哈)告个罪,看过了小说,禁不住会在看的时候跟小说对比着看。
打个比方。
小说写的就像一个你问他借钱他假装从来都不认识你走开的人,电视剧则是虽然走开了但后来还是借给你一点钱维生的人。
(以下有关键情节透露)小说里强仔是反面角色,而且死了,但电视剧里他没有那么坏,而且还活着;小说里程露是一个曾经寄希望于刘元的妓女,但卷走刘元的钱后再也没有露面,而电视剧里她的儿子给了刘元一个自我救赎的契机;小说里陈启明丢了儿子疯了妻子,儿子被人贩子拐卖走两年后才得以找回,找回是已经完全没有了天真,妻子则被他狠心送进了精神病院,至书终还未接回来,而电视剧里儿子被绑架了,陈启明在肖然的帮助下很快赎回了儿子,妻子精神出问题之后虽然陈启明也把她送到了精神病院,但最终还是不忍心,把妻子接回来自己照顾;小说里君达开国三元老最终不欢而散,各奔东西,公司在肖然死后每况愈下,而电视剧里虽然偶有争吵,但老周和小陆一直在帮肖然运营者君达,一直没有让它倒下;小说里三个好兄弟到死前也没有聚在一起,只是在肖然死后,会想起这个已经走了的兄弟,另外两个人不时会黯然神伤,而电视剧里,肖然在韩灵最终肯返回深圳前又聚在了一起,虽然有点尴尬,但经不住岁月还是重回一起;小说里肖然到死前也不肯低头认错,韩灵到死前也不肯回到肖然身边,而电视剧里肖然收到孩子们的信,放下公司交代好各种安排去了一趟甘肃,然后回来祈求韩灵的原谅,也终于得到了韩灵的原谅,可以复婚又能重新在一起——对,甘肃的孩子们这件事也没有出现在小说里共同的,结局都是肖然死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先走了,电视剧到这里戛然而止,小说其实早就在中间靠后的位置就点明”你们要是继续看下去将会是这个结局“,但还是把故事工工整整地写到了他死的那一刻。
————————————好说点别的,一开始看到小说里写黄芸芸”单眼皮,鼻孔朝天,黝黑,很粗壮,还有严重的狐臭病“,会猜想导演会选怎样的一个”刺眼“的女演员演这个角色,结果看到肖雨雨出镜真的是哭笑不得。。
王大治,你捡宝了要多行善事你造么)————————————半生恩仇半生花,血满衣时未到家——下下签语那座城市,也许只是你的想象。
它出现于一夜之间,像海市蜃楼一样虚幻而美丽,你走得越近,就越看不清它。
你凝视着它,为它哭,为它笑,久而久之,你终于发现,原来它只是你的一个影子。
一个乞丐说:这里冬天不冷,真好。
一个民工说:工资高啊,我干了四年,在老家盖了一栋楼,人人都以为我发了财。
一个坐台小姐说:陪聊300,过夜1500,等我妹妹大学毕业,我就不干了。
一个白领说:我来了六年了,供了一套房,压力不小,只想找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
一个老板说:钞票决定一切。
没有钱就没有生活。
鹏鸟的故乡。
梦想之都。
欲望之渊。
爱无能的城市。
沦陷的乌托邦。
失去信仰的耶路撒冷。
然而你知道,一切必须都没有意义。
——《天堂向左深圳往右》中最常出现的一段话“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我要问了,这个圈在哪里,这个圈就在各位的脚下大家都知道这里是特区那也是我们全国唯一一个能遍地找到黄金的地方——《相爱十年》里最常出现的一段话————————————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结尾,或者happy ending或者sad ending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城市遇到每个人都有一个结局,可能是好可能是坏,谁也不知道结局不管是好是坏,那都是一个结局在走到结局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你的故事我的故事都是故事笑的故事哭的故事都是故事也许,有钱才能有幸福,没有钱万万不能幸福。
也许,按照马斯洛原理,情感的需要高于生存的需要。
也许,按照马克思哲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是,幸福从来不必然跟钱正比。
在生存与情感的选择题中也不是没有人坚持选择情感。
经济基础决定的只是生活的方式,而不是是否幸福。
幸福是什么货真价实的宇宙级问题人分两种,追求幸福,和不追求幸福追求幸福的人,有的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有的没有过上幸福的日子不追去幸福的人,有的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有的没有过上幸福的日子为什么追求幸福的人也会不幸福,因为他们知道了什么是幸福,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幸福为什么不追求幸福的人也会幸福,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所以也不知道什么是不幸福我也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就是随便说说幸福是什么货真价实的宇宙级问题————————————————给肖然“每次我觉得我的爱情即将理所当然步入永恒的时候,实际上恰恰是危机来临的暴风前夜。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个人觉得是当下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真实的反应了那个年代为爱情为生活而奋斗的人们,校园的自习的小树林和石凳,老旧的电影院,拥挤、陈旧的寝室,为了见一面n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还有为了奖学金和毕业分配的明争暗斗、告密,那些单纯、纠结的友情、爱情。
把记忆翻开来,不忍心看,但又忍不住不看。
还有刚到深圳时,天桥上卖打口碟那段,都能回想很多东西。
导演的手法貌似比较保守,没有特出彩的地方,有点文艺,但也夹杂着浓厚的泥土气息。
拍的有点土土的感觉,但很实在,不做作,不装逼,有情怀;有过类似经历的话,很容产生代入感。
原著的叙述手法非常特别,通过一种作者对当事人采访纪实的手法,把整个故事穿插起来。
时空穿插跳跃非常快,但对于一片短篇小说来讲,这样的略显凌乱的叙述手法有非常强烈的画面带动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关于韩林有没有被强暴之谜,从一个男性读者出发,我的结论是韩的确有被强暴,但不是肖指使,原因如下: 在原著第二十九章最后几段文字关于肖然的那封未寄出的信中,有一段被涂抹的文字,韩通过透过阳光的办法勉强看到这段涂抹的文字后,悲痛不已。
这是一个逻辑上的关键点,肖的这封信算是一种另类的遗书。
俗话说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肖没有理由和必要在这封信中编造内容。
这段涂抹的文字有两个可能性: 可能性一、肖终于承认强暴是他指使,因此使得韩“脸色铁青,双手捂脸,使劲的哭”。
可能性二、肖在信中再次提到这个事件,意在表达如果当时韩承认此事,他们也许不会分手或者日后也会重修旧好。
单从这一章节的情节来看,可能性一从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一个有死亡觉悟的人,不会把一段坦诚认罪,自我救赎的文字又自行抹掉。
肖做过很多对不起韩的事情,猜忌、家暴、嫖娼,但这些“小事”和指使强奸的罪名比起来都不值一晒。
因此肖不可能在这样一封“遗书”中不提到此事,更不可能提到了还涂掉。
推翻可能性一的理由可以在第三十三章出车祸那段文字中再次找到佐证。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用第一人称批判与抒情的手法评断了肖的悲剧一生。
其中最后一段话的引文是: “你杀了它吧,反正你已经杀过那么多了,你杀过一对夫妻,杀过两个 欠你钱的人,对了,你想起来了,你还杀过四个孩子,你自己的孩子,你杀了自己的孩子,你罪恶滔天, 罪该万死,人人诅咒你,恶棍,你为什么不死?
” 这段引文提到了肖的罪恶,但却只字不提强暴事件,说明作者也无意把肖描写成一个阴谋指使人强暴自己发妻的十恶不赦之徒。
只有可能性二比较符合全著的逻辑。
韩被强暴后得了典型的选择性失忆症,但在睡梦中又无法摆脱被强暴的阴影。
肖在前面的文中提到过,韩作为一个成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怎么可能就因为被抢了几千块钱,划破了手就变得如此惶恐?
肖在这封“遗书”中又把这段文字涂抹掉的原因是,他忏悔了,他不想再因为这些事情给韩造成二度伤害 因此我最后的结论是韩被强暴,但非肖所指使。
韩与肖的最大问题在于,肖的爱情得来的太容易,肖在最落魄的时候韩不离不弃,在感情上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挫折。
肖对韩的猜忌和怀疑完全出于自己自卑又不成熟的心态。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幸福,幸福从来都是一个形容词,不是名词。
幸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一个生长在印度平民窟的贫童可以为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一部收音机感到幸福不已,而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富人家的孩子,从来不会对自己的零用钱感到满足。
肖在爱情世界里就是那个从小要啥有啥的富家孩子,从不懂得珍惜,直到他把韩对他的感情挥霍干净,人去楼空时,他才终于发现自己已经变得一无所有。
一半天堂当火车开入这座陌生的城市那是从来就没有见过的霓虹我打开离别时你送我的信件忽然感到无比的思念看不见雪的冬天不夜的城市我听见有人欢呼有人在哭泣早习惯穿梭冲满诱惑的黑夜但却无法忘记你的脸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爱你有没有人曾在你日记里哭泣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在意在意这座城市的距离——陈楚生《有没有人告诉你》陪了我快一年的优酷客户端是我唯一的中文频道。
《晓说》,《罗辑思维》,《老友记》,《一席》……《相爱十年》上了推荐,我只看到右下角的提示“剧版《中国合伙人》”。
我是冲着这个打开的《相爱十年》。
既然是这样的推荐,相信故事应该不会和标题一样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之后,一年多不看电视剧的我开始了追剧。
和期末任务交织在一起,当教科书一般地学习电视剧里的故事。
在这之前,我还有两部当做学习人生这门课的剧。
大一的假期,妈妈让我看《杜拉拉升职记》,大二的假期,爸爸让我看《温州一家人》。
今年,我让自己看《相爱十年》,如果说还有,那就是去年的《中国合伙人》。
除了场景还原地不够有时代感,前半部分穿帮镜头太多以外,故事讲得直戳心底,1992年2002年,我翻起所有自己与那个十年仅有的记忆,回忆出来更多的是父母来自于那个十年的口授的人生阅历。
“深圳”这个城市词汇,从小就听说过。
对于这个至今没有去过的城市,小时候的印象来自于每年过年回乡的大批大批打工者,长大后则知道了更多的相关词语,改革开放,深证,罗湖口岸,腾讯,以及去了安永深圳的前辈。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会知道每到过年都会有许多许多陌生面孔集中在一个月出现在县城狭小的街道上。
这些打工者背着行囊和一年的收获挤火车,坐中巴,转无数次车,回到我所在的中国腹地最闭塞地区之一的小山城。
当然,这其中不乏我的众多亲戚。
他们会带回来许多新名词,比如公司,海关,外贸,超市。
这些都是我在幼年不曾知晓,小县城也不会接触到的东西。
过完年,他们又会迅速消失,走得时候,背着巨大的背包,提箱,口袋,等大巴,或者火车。
哪里都是脏乱差且拥挤,但就是如此辛苦,也挡不住外出者的脚步。
同时,我也跟着父母,见到许多从外地来到秦巴山区投资,希望发财的“老板”们。
南方口音,大戒指,金链子,皮包西装,喜欢去歌厅夜总会,喜欢称兄道弟。
后来。
我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
出去的人,从下井挖煤到当了大老板,从流水线工人到餐饮店老板,从纺织厂工人到娱乐城老板,从姑娘到坐台小姐,从家里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或者是这些来的人,某老板来开发板石发财了,某老板来挖矿破产了,某老板自杀了,某些老板进监狱了,某些人携款逃跑,某些人一夜之间人间蒸发……再后来,许多人衣锦还乡,某些镇上出现联排的豪宅,成群结队的路虎,那是一群发了财的煤老板。
同时,也能在县城看到许多从南方回来的人。
听外人讲,他们发了财,又因为赌博打回原形。
还有一些再也看不见的人,为了还赌债死在流水线上。
那个时候,富士康没有人跳楼,东莞也没有扫黄。
那个时候,公务员还是不被看好的职业,大半年大半年地开不出工资。
接连不断的机构改革,行政区划改革,无数人被革出工作岗位,基层公务员无止境的下乡,下乡,下乡……所以那个时候,我从妈咪那里听到最多的是“下乡”。
长大后的我在某一个饭局上,听一个从湖南来投资的老板说,“我以前也是政法干部,可是我又喜欢钱,又害怕犯错误,所以我就自己给自己干。
”妈妈的一个好朋友辞去了公职去了深圳,一个我从小知道叫“三姨”的美女。
每次看照片,我都觉得她长得像香港明星,所以我觉得深圳这个城市和她特别相称。
知道她自己开公司,多年后她回乡给我带回来的挂表,曾经一度羡煞旁人。
钻石的造型,海洋之星的材质,我挂在脖子上许多年。
曾经当过我们家保姆的芳儿姐姐,妈妈说她来的时候才十几岁。
后来去了南方打工,被工厂老总兼村长的儿子看上,上演了一出“嫁入豪门”的故事。
在世纪跨年的时候,从遥远的南方打电话过来,说他们参加了世纪跨年集体婚礼。
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集体婚礼”这回事,后来才在电视里看到,婚礼也可以一群人一起办。
另一个带过我的小姨,走之后每年都会给我带漂亮衣服回来。
现在的相册里,七八岁前的漂亮衣服几乎都是她从广州带回来的。
再后来,深圳,南方似乎渐渐淡去了,更多的人会去苏州,上海,北京各地打工。
互联网的到来,让外部世界变得渐渐触手可及,各地不断开放不断建设。
当安康城第一次来明星办演唱会的时候,我在那个有费翔和齐秦同时登台的现场问我爹:“20年前他们是你的偶像的时候,当你用省吃俭用的钱去买他们卡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会到你的家乡来开演唱会?
”我爸说,“想过,但没有时间预期。
他们老了,所以我也老了。
”那之后,我也不再觉得《春天的故事》是一个神话。
自己孤身一人的奋斗应当从上大学第一次离开家开始。
在我走之前,我爹坚持要办一个热热闹闹的升学宴。
我说,爸你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是给我的壮行。
迈出的这一步,很可能比我出嫁还要重要。
长大了,面对未来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帮得了。
于是我跟自己赌了一口气,去了天津。
从12岁第一次到北京,在还没有智能手机导航的年代,一个人拿着地图画路径查公交,跑遍王府井安全回到永定门开始,我就知道我不怕远方,也不怕未知的世界。
两年后,我在东京,坐着电车转校车上下学。
假日穿上制服进超市给自己挣零花钱。
在45年不遇的大雪里等晚点的电车,车站卖完所有的热饮后和站台的大叔一边蹦蹦跳跳一边聊天。
下了研讨在车上睡着直到被拉去了终点站再坐回来。
在暴雨里脱掉高跟鞋赤脚走回家。
万家团聚的春节假期一个人抱着相机走遍西日本。
在孤独至极的时候狂敲键盘用母语浇灌心灵,在想吃陕南美食的半夜怒吃面包吃到撑……东京并没有让我感到惊艳,该有的繁华北京西安甚至安康紫阳都有。
只是偶尔路过新宿,或者涩谷,霓虹闪烁会让人感到不真实,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在清晨或者黄昏一个人去多摩川边骑车,看遛狗的老人和骑车跑步的年轻人,还有带着孩子在河边网球场嬉戏的年轻妈妈们。
于是就在这样一个很和时宜的晚上,我开始看《相爱十年》,欲罢不能。
它将我幼年印象中的一个个人和一个个故事复活,又让我想到许多人和自己的际遇,也看到了许多自己的未来。
自信满满地闯世界很可能拿不到一个offer,一个工作很可能需要重复做很多年,面对职场的权利侵害性侵害各种陷害该怎么办,说不定某一天身无分文,说不定某一天一败涂地,说不定某一天,身边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发生互换,说不定家庭会在无声无息中破裂,说不定某一天遇到贵人相助,而自己是否还能看清自己……信命或不信命都没有关系,与抽签无关,而自己是否能够正确控制自己……哪里都不是天堂,哪里也都不是地狱。
当我渐渐深入日本“无缘社会”本质的时候,依然可以看到来自陌生人的帮助。
校园开放日里,接待那些朝气蓬勃的高中生,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阳光单纯,充满各种奇怪的小想法。
现在的同学说,真羡慕他们,高二是最美好的,适应了陌生环境,有没有升学的压力,可以做各种想做的事情,社团,旅游,志愿者……我说,中国的高中是最辛苦的地方,但现在我依然羡慕那时的年轻。
最后一节日语课,和教了我我一年的老师们还有一年级的留学生合影。
我一直以为坐我旁边的学弟看起来比我老,看了照片才知道我比他老。
翻到一年前在内蒙古陕北高原的照片,和现在这张脸完全不一样。
阅历写在脸上,这我相信了。
尽管是一张年轻的脸,离长皱纹还很远很远,但神态和表情的变化,是时光刻下的印记。
董洁依然是十年前的冷清秋,邓超演好了凤凰男的所有阶段。
高虎王大治都十分出彩。
肖雨雨演的黄芸芸看着让人心疼,一脸风尘相的孙玉梅果然堕落……与其说是一部影评,不如说是我关于那个年代哪个城市和后来自己的所有感慨……
最后,肖然还是没有和韩灵在一起。
肖然车祸之时偏偏是两人决定复婚之时。
韩灵和肖然的十年夹杂着爱和痛。
他们之间从生活到情感的变化非常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男女的内心。
韩灵从大学开始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无所有的肖然,她是真的爱肖然,她对爱情的期待就只是希望和爱的人永远在一起,她需要的是陪伴,韩灵从来没有嫌弃过肖然没有钱不成功,她在温馨蓝园的时光其实才是最开心的日子,哪怕日子很清贫。
而肖然是不断地想要改变生活让韩灵过得好,后来他如愿地成了肖总,喝酒应酬不断,而韩灵却觉得肖然离他越来越远。
过生日那天肖然定好了位置想出去吃饭,韩灵只想在家亲自做饭一起吃,肖然对韩灵做的饭却有了些许不满,韩灵明显就感觉到了肖然的改变,她说“你现在吃不惯我做的菜了吧,可是我记得以前我们就算一顿鸡分两次吃也很开心。
”韩灵的心里是难过的,曾经真的只能是曾经了。
肖然一开始确实是想为韩灵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在深圳落脚,但是随着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生意人的戾气也随之而来,他觉得钱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忘记了曾经他答应过韩灵会每天在她耳边说那句“我爱你”,所以韩灵不明情况的打款给不合作的公司可以让肖然勃然大怒地对她吼“谁让你打款的!
你从明天开始不要来了!
”这段我特别替韩灵难过,其实韩灵是想在公司帮着肖然一起奋斗的,但是肖然只需要她做好分内事,这已让韩灵有失落感,再加上肖然如此愤怒的态度自然让韩灵伤心透了。
男人总是觉得事业是第一位的,有了事业有了钱以后女人就会开心,不会离开自己,而事实上女人觉得没有了男人的关怀和陪伴,有钱又有什么用,即便后来肖然买了大别墅,还帮韩灵添置了舞蹈房,而韩灵也并不开心。
韩灵决定助养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肖然在那时也并不能真的解读到韩灵的内心,依然沉浸在事业带给他的光环。
直到韩灵真的离他而去,他才意识到什么都可以失去,只有韩灵是他这辈子都不能失去的。
肖然喝醉的那天,他一边哭一边让老周给韩灵打电话,其实这时他才是最清醒的,他才明白他自己的痛和韩灵的痛。
如果肖然在事业成功后可以多一些时间回归家庭陪伴韩灵,悲剧也许不会发生。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愿所有人都可以珍惜眼前人。
其实没有在电视前安静追剧的习惯,但是最近被铺天盖地的足球包围的情况下,难得看到一个能吸引我的电视,于是坐下来好好感受。
不得不承认,一开始的校园,昏暗的小树林,图书馆,破旧的宿舍楼,安静的练功房,自行车,那些烟花,那些笑,都是回忆。
个人觉得董洁还是有点年纪了,虽然气质还是一如既往的恬静,但是眼神中还是有掩饰不住的憔悴,少年肖然,邓超演绎的有点用力过猛,反而是高虎表现的让人觉得惊喜,开始根本没想起来是谁,后来觉得面熟,百度下,哦虚竹转回来说故事,有人说,当我们开始用回忆说起青春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开始衰老的时候。
中间不想多说,今天看的这段特别打动我。
肖然说,生活,就是一个耳光接着一个耳光。
他们走过了只有彼此的十年,现在却遭遇了生活中最大的危机。
他最开始的努力一切都是为了她,而当他有了一切的时候反而她是多余的,前几集中,当肖然得知韩灵再不能怀孕的时候,肖然有个独白,韩灵,我会一辈子都对你好的。
画面给的是韩灵的一个背影,一个孤寂的望向外面璀璨灯光,万家灯火的背影。
特别特别讽刺。
这一集中,韩灵的背影特写了很多次,我看到这真的有点感同身受的红了眼眶。
生活就是这样,你不努力,就会有人比你努力。
看到这里,我感觉他们的十年快到尽头了,有些人果然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我一点都不同情剧中的韩灵,她所有的悲剧都来自于自己。
为什么要一味的隐忍,为什么不爆发,为什么自己不能为自己寻求更好的生活,为什么生活中只有爱情,为什么不勇敢不果断,生活总是有很多希望很多条路,但是唯独,不能走上只有他只依靠他这条路。
韩灵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或者说把爱情当成生活的全部。
作为玻璃心的中年妇女,看到下面预告中小三宣战怀孕,韩灵哭着说我想回家,我想我妈妈的时候,我决定弃了生活太残忍,让我们多点阳光。
我不想看到他们受伤。
真希望一回头,我们还是当初的样子。
真希望我们爱着的人还在爱着我们。
真希望,我们还能那样笑。
当然一切都只是希望,当年我们这样的相爱,现在我们这样的相忘于江湖,这是爱情最好的结局。
那些曾经单纯不顾一切的爱 把最美的青春陪伴那个青涩的你 当你成熟却忘记了那骨子里的感情 你寻找那些过去的影子来欺骗自己 她爱了你的全部 而当你拥有一切的时候你却忘了她就是你的全部 最后失去的时候你也将失去全世界 人很难做到不迷失 但并不是你找到回来的路以后还会有人在原地等你爱情的样子真的很美,肖然和韩灵都让人心疼,结局太过虐心但比起小说却更有人情味。
我们都渴望白头偕老的爱情,但有时白头偕老却无关爱情…
刚开始看这个电视剧,天天追,简直可以看一整天,晚上也看,这段时间过去了,发现韩灵真是比较傻的女人,连生个孩子都要怯怯的问老公,第一次老公还让他打掉,造成她终生不育。
这样的男人,自私,这样的女人,愚蠢。
女人,找的老公,不一定非常优秀,但是一定要死心塌地对自己好。
这才是幸福的人生!
——记在《相爱十年》完结时深圳,深圳!
“这是鹏鸟的故乡,梦想之都、欲望之渊。
爱无能的城市,沦陷的乌托邦、失去信仰的耶路撒冷。
”跟《相爱十年》中的肖然、韩灵、刘元、陈启明一样。
时光往复、迎来送往,大批的年轻人争先恐后的涌入这座城市,把自己的青春、梦想、爱与恨献给了它。
刘元曾不无戏谑的说:“在深圳你如果不挤着,根本就出不了门!
”听到这话我不由的会心一笑。
相信有北上广深经历的人一定会对“挤”这个字有着同样深刻的体味。
《相爱十年》的剧情流畅而真实的铺展着,看着剧中人的脸。
仿佛看到的就是自己,就是某个人的影子。
曾经不止一次的有人跟我说:“我喜欢深圳,深圳真好。
”我看着他们怀念深圳时那样迷醉的眼神,我看着他们离开深圳时那样失落的眼神。
然后我想起,在多年以前,离毕业还有一年便跑到广州找机会实习的我。
那时我刚经历完人生中第一次面试。
是一家网络公司的销售工作。
那一批面试的人包括我在内总共有6个应届毕业生,参加的是集体面试,因为是个很缺人手底薪很低很苦逼的销售工作。
基本上个个都被通知明天过来复试。
回去的路上,大家交流明天是不是要过来参加复试,这时突然有个身材高挑的漂亮女孩笑着说:我下午要去深圳了。
她脸上洋溢着激动、骄傲、幸福还有隐隐的不安。
说完就朝着马路对面走去。
我看着她的背影,长发飘飘的样子。
阳光很强照着我的眼。
那一刻,我听着“深圳”这个名字。
我觉得它很美,就像梦一样让人充满期望。
那时刚到广州,对周边的环境毫无概念。
深圳就这样成了我最初的印象。
之后不断的会听到一些关于深圳的故事,其实深圳跟广州离得又有多远呢?
深圳的故事跟广州的又能差得了多少呢?
直到我终于去了一次深圳,看见南山区的科技公司大楼,看见神一样存在的腾讯大厦、联想,在中兴通讯总部的食堂里吃了一顿午饭。
那时我已经成为中兴通讯广州分公司的一名员工。
我记得那儿的街道很干净,空气湿润有着海的味道,整座城市都是年轻的。
它不像广州,有着那么多“老广”的烙印。
深圳就是一座异乡人的城市,它没有自己真正的主人。
有的只是有些人在那儿发了,有些人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儿……肖然最终车祸身亡,命运没有给他一次重头来过的机会。
在故事的结尾,编剧别有用心的打上了一段字幕:生活原本有无数种可能。
但现实是,那些在深圳的异乡人,他们用着刘元的世故、陈启明的软弱、肖然的残酷,在生存的路上拼搏,他们已经和这座城市相处的很好,深圳从目眩神迷的梦便成了日复一日的平淡。
在这儿有爱过有恨过,不只是韩灵,深圳也已然成了肖然们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人生还有一次选择,他们还是一定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来到深圳。
“ wine ,woman and war 男人永远的最爱欲望的门已开梦的草原没有尽头梦里忧郁的花香漂浮在风中 ”跟慕容雪村略显凌乱的原著相比,电视剧要深刻有血有肉的多。
原著里处处渣男怨女,赤裸裸的残酷,让人不由的有些抽离。
电视剧中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及故事的铺展方面做的非常自然真挚动人。
虽然该剧有着各种与时代不符乱入的穿帮镜头,但着实是一部能抓住人心的作品。
剧中那个激昂又带着伪装、生硬的演讲声再一次响起:“这个圈就在各位的脚下,大家都知道这里是特区,那也是我们全国唯一一个能遍地找到黄金的地方!”这就是你我的声音,真实的令人心疼。
这部剧就是一个大写的直男癌!男的个个渣得理直气壮。女的,要么作,要么婊,要么又作又婊。
董洁王大治,原谅我的想象!
肖然的眼神随着事业的发展而变化,邓超演的真好。
这制作这剪辑也太令人捉急了 白白浪费了一个好故事。
这部才应该叫请你原谅我。男人怎么都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结局甚至让人忍俊不禁。还是熟悉的作和自命不凡。
7分
芸芸 我愿意和你生六个孩子
看一半忍不住了!肖然好渣,直男癌+大男子主义。打胎就不说了,人家韩灵跟你一样大学毕业找个工作怎么了,动不动就我养你我养你的,也就是电视剧能这么理想,现实中这种穷小子分分钟被打脸好不好!谁要你养!
现在再看这部看到王大治的脸就想到董洁出轨他就满满的恶心
拍得太不用心了,一点道具番茄酱都懒得上……
看了2集,感觉是个悲剧,看不下去了,听说果然是个悲剧。。
三星半吧。中国电影有很多用力过猛的通病,这个电视剧却用力一点不到位。感情出现问题没良好沟通,不孕不育不积极治疗,怀孕不彻查,相爱的人说离婚就离婚。。。董洁从始至终不都是一个表情?
傻比电视剧,三个男主都特么有病 都不干人事儿,都不会有好下场。垃圾剧情。
一半一半
蹙着眉头的邓超,清新淡雅的董洁,执着深情的高虎,回首看天堂向左深圳往右的日子,每个人都是想象中的样子。相爱十年,最美的十年。。。可尼玛看到王大治还是给跪了!
邓超和董洁怎么不是一家人啊
作为一个刚来深圳的游子,非常巧合的接触到了这部片子,看着肖然和刘元刚来深圳打拼的那段艰苦岁月,真的感同身受,就如同当下的我一样,无依无靠,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一穷二白深深的孤独。其实看完整部剧后我都对蓝天家园念念不忘,那段时间又穷又苦,但是又很纯粹,日子过得简单又幸福,多希望剧中大家能开开心心的一直在蓝天家园生活下去,或许也就没有了后面的悲剧,再见了肖然,韩灵,刘元……刚来深圳,感恩有你们的陪伴。我也会加油努力的。原著中有句话:“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来时的路”。共勉。希望深圳也能成为我的福地。
No Zuo No Die
哭得一塌糊涂…
好看,但又不得不说这剧看得让人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