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片子是有一点主旋律,有些台词像现代人说出来的,但是演员们很认真(演技不完美是另一个问题),算是难得的一部正剧,比那些涂脂抹粉卿卿我我假惺惺的宫廷古装剧强太多。
本来以为会看不进去,没想到竟然一连看了好几集。
这部片子的后半部分要精彩耐看许多,可谓渐入佳境,尤其到了于成龙任两江总督部分,江南官场的复杂,去火耗的困难,不由得让人想到《雍正王朝》里面雍正帝依然在为火耗这件事情头痛,恰好剧中有《雍正王朝》里八爷和十三爷两个演员,尽管戏份不多,但我想制作方也是希望拍出一部让观众满意的片子,不仅仅只是为了迎合眼下反腐倡廉之风。
可惜于成龙到了江南没有几年就去世了,剧集也不得不终结于此。
台词确实不够精雕细琢,不过近几年来能看得下去的古装正剧几乎没有,此片已属难得。
一定也有人会厌恶辫子戏,没有办法,只因其人其事发生在清朝。
无论是哪朝哪代的古装正剧,其实主题大多都逃不脱与贪官污吏们的斗争,只不过换一个发型换一身戏服罢了,比如拍个海瑞罢官?
也有拿满汉说事的,满人对汉人做过什么自不必说,但倘若放在当年,今天的人能有多少选择留发不留头。
于成龙是一个清朝的清廉之官,若单纯地因为其人其事发生在清朝就一味贬低,那为什么不给电影《末代皇帝》打一星,或者那么义愤填膺,看到赵孟頫的字帖是不是也应该直接撕了算完。
再退回来讲,这只是一部掺杂有艺术加工的电视剧,若真想讨论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应该换一个场地换一种方式比较好。
题外话,其实很希望哪个导演什么时候能拍个王安石变法的电视剧,不过估计很难拍,即使拍出来大概也难逃一骂。
如果要给这剧打分,前两集我愿意给100分,因为我一直希望有部片子把圈地赤裸裸揭开,那样的血腥,那样的暴力,残忍。
不过可能很多人不会感兴趣,收拾率可能也不行吧。
可惜这部于成龙只是把这当成了个引子,后面就是套路,坏的都是下面的,皇帝都是好的,呵呵,这个模式是不是很眼熟,于成龙的廉洁比之海瑞又如何呢?
不过是自我感动罢啦。
所以后面的我只能给三星
趁着假期闲着,看了一部电视剧《于成龙》。
这是一部讲述清官于成龙故事的电视剧,也勉强算是一部反腐剧吧。
之所以说是勉强,是因为这部剧中并非全部都是反腐的内容,还有剿匪等情节。
好长时间以来荧屏上的反腐剧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些怪力乱神之类的剧目和抗日神剧了。
这次《于成龙》这么高调地出演,大概是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吧。
凭心而论,这部电视剧无论是从制作,演员剧情等方面来看都是没什么说的。
这里我想说说这部剧的不足之处。
首先,这部剧的主题当然是宏扬为官清廉这个主旋律了,但从我对这个剧的整体感觉来看,并非如此。
于成龙为官一世,只落得两袖清风,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没有时间来照顾,在他周围的人永远吃着萝卜青菜……尤其是给春晓过生日那段戏,显得太假了。
而反观那些所谓的反对派角色,个个好吃好喝,家里富丽堂皇,甚至那个被削职在家的熊赐履的家里也都比于成龙好过几百倍了。
这样的清官当到头来不仅自己受苦,还要他周围的所有人跟着他受苦,这是何道理?
看完之后,他能够那样诚然令人感动,但却更增添了几分辛酸。
这就好比现在的部长,平时他坐的都是几百万的进口轿车,你却硬是让他坐进几万块钱的比亚迪里,让人看着别扭,而且也不接地气,没有人会相信这是真的。
当然,有很多贪官最后的结果是被于成龙查办了,而且还非常迅速,没有任何回旋余地,这当然很好的,就连康熙都说这个于成龙简直是太大胆了。
但反过来想想,还有大量的贪官最后是没有被查处的。
且不说明珠,就连那个曲九万,明明是个贪官,而且居中也有他受贿的剧情,到了最后却屁事没有,反倒是剧中没有直接提到贪腐的赫里被正法了。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其实贪腐的成本太低了。
剧中还有几处奈人寻味的地方。
比如说,屈九万究竟是怎么样爬到那么高的官位的?
既然的章吉仁被贬了,不知怎么就成为皇上身边的红人了?
还有最奇怪的地方就是,于成龙身边的人当中,那个永远长不大的晓晓对剧情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于成龙在外当了二十好几年的官,你长得慢再怎么也该有二十岁了吧,当时二十岁的姑娘还不出嫁不是很奇怪吗?
还有小妹,在见到于成龙的那年也应该有十五六了吧,那么你过了二十好几年都生不了孩子也就罢了,剧末时却怀孕了,你不知道高龄产妇很危险吗?
过年那几天看完的,满满的感动。
很久没看到过这样的电视剧了,继《康熙王朝》后让我觉得非常不错的一部电视剧。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如果于成龙不能克服罗城的艰苦环境,事事亲历亲为,与百姓打成一片,也无法赢得民心。
正因为他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才不畏强权,只要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就是他的写照。
至于那些探讨演员的演技台词之流,未免本末倒置了。
在看《于成龙》这部电视剧之前,我刚刚听了单田芳先生的评书《清官于成龙》。
其实无论是电视剧还是评书,都是以讲故事为主,只是讲述的方式不同。
在这两种方式中,都是以于成龙当官的时间顺序为线,只不过人物的设定和故事的顺序有些不同。
比如,评书中跟随于成龙一生的随从只有苏朝卿一人,电视剧中则是柳晋阳、周瑞和等人。
当然还有很多不同,暂不一一赘述。
对于艺术,我是门外汉,我想无论是故事和人物的设定,还是语言的描述,自有创作者的意图在里面,我所做的评价只是肤浅的好看或者不好看。
当然,这不是我所说的重点,我重点想谈谈于成龙这个人。
首先,于成龙不是一个善于(或者根本不想)搞政治的人,他的智谋也不见得有什么超人之处,而之所以名垂历史,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清官。
清官所具备的条件,无非是不贪赃枉法,一心为民,报效国家。
除此之外,于成龙还有一个闪光点,就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敢于向地位高于自己的恶势力作斗争。
于成龙不是一个软弱的书生,他有一腔热血,期待有所作为,只要能做出一番无悔于一生的事业,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于成龙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在于成龙23年的官场生涯中,每到一处为官,差不多都能把当地治理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
我常常想,一个当官的人,并不需要多么高的才能,只要一心为了百姓着想,不图私利,每个官都能成为百姓爱戴的好官。
其实像于成龙这样的清官,历史上应该还有很多,但是为什么于成龙能脱颖而出呢?
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好皇帝。
康熙的明智,堪称历代君王中的第一,正是他给了于成龙最强大的后盾,让于成龙顺利的成为了一个清官。
而于成龙则为了皇帝的赏识,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纵然累死,也无怨无悔。
如果遇到的是一个混蛋皇帝,无论什么样的清官也会淹没在昏君的统治之下。
人言,“士为知己者死”,又言“没有昏君,哪来佞臣”,任何美好的现象,必是两方相得益彰的结果,否则丑陋不堪。
在清廉、在正直,不过也是个奴才!
几十年而已,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以剃头不用在乎了,明知自身是二等公民也甘之如饴!
清初的儒生还能算是儒生吗?
在明朝为了祖制不可改,抵制变法,宁死对抗皇权不受新思想,为何到了清朝确那么惜命,确能够妥协!
可以说明忘之后无儒生,只剩奴才而!
他在清廉正直,可有过对抗旗权,这种正直听着刺耳啊!
真的是看不下去啊!!!!!!
窝心!!!!!!!!!!!
本来不太看这种很正的片子,但是越来越喜欢,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能把很多感情酝酿得很到位。
看了于成龙一些相关文献,真的很感动。
只要能把观众带到那个环境里去,让我们能深深感受到这个人的魅力,我觉得就是成功的。
我们看剧情不是专门拿一只放大镜找穿帮镜头,找尴尬的台词。
这样做的话,首先你是没有尊重这个作品的。
我们讨论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个人放到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去才有意义。
很多人说他们就是在八股文,在封建社会里的一根筋,但是在那个时代里他们是难得的,是可贵的。
受到人民的爱戴,受到寇贼的尊敬,他的人格魅力是巨大的。
年过半百仍然对仕途有所追求,说明他是有梦想的人。
有人说他是官迷,但是那时候当官是事业啊,他那样的性格并不能做一个商人,却又不满足作为一介布衣。
放到现代,难道大家不希望改善生活,不希望追求自己的梦想吗?
今天正好播到他送章吉仁的这一集,很多人说他回来看到大家做了肉和鸡蛋就骂人很不对,但是作为一个清官,哪有那么多的银子让大家在不是时节的时候吃上一桌好菜。
放在解放前后爷爷辈或是父母辈时,他们也只是一年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我们没有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那样的生活,也许你会说他们至于么?
他是是傻子么?
但是作为他们那个时代里的人就是这样的。
而且清贫惯了的人会一生秉承着这样的好作风。
现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家,官员。
是,现在贪官污吏还很多,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清官和节俭的企业实干家。
我知道会有很多人酸他们挣到钱不拿出来做慈善,可是这些人只是要等到他们把所有的钱都做慈善了才会说他们好。
说实话,凭什么呢?
人家凭着自己的能力,凭着比常人多出N倍的努力才有的收获。
难得有时间和心情坐下来看个剧,心情却没得到丝毫放松,整部剧集就一个字——乱。
说实话,当初决定看它是冲着历史正剧去的,毕竟有老版《于成龙》和《天下粮仓》珠玉在前,很想见识一下全新的版本有什么惊喜。
结果是令人纠结的是:在清晰明了的主线和乱七八糟的枝叶、高清无码的画质和漏洞百出的镜头、一本正经的故事和文白交错的语言、水准颇高的演技和幼稚敷衍的情节之间,我几欲弃剧又难下决心,一直到最后都是不上不下,如食鸡肋。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一个传记式的电视剧《于成龙》一位被康熙帝赞为"天下廉吏第一",从45岁出仕一生为官23载,日日勤谨为政为民,从一介布衣抵抗喀尔齐圈地到七品罗城知县剿匪一直到一品两江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去火耗,死后有人请点他的遗物唯有一身官服几两碎银子,死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从广西罗城到直隶一直有"于青菜"的美名,天天只有萝卜青菜。
即是贵为一品大员也依旧朴素节俭,平日以"不昧天理良心"为最高准则。
看完这部剧对所谓的康乾盛世又有了新的理解,盛极必衰,衰极必盛,这都是一定的规律。
每朝每代都有一个忠臣,不是所有人都是于成龙,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王亶望 张廷赞等败类。
抛去主角光环,于成龙身边的各个人物都有其特殊色彩,周瑞和先生是最好的人生导师,柳晋阳是最好的夫君选择,玉林则是最好的朋友。
而家媛是最好的贤内助。
自认为自己做不到哪么好,20年的分别做不到可以看着他走,即是要走,也选择一起走。
生则同裘,死亦同穴。
多年来,本人基本不看电视剧,尤其古装电视剧,不是不爱看,而是太爱看而对现代的古装剧看不下去,比如《甄嬛传》,《青云志》,《锦绣未央》。
服装,道具,化妆,太过鲜艳,严重背离历史现实,感觉完全是无中生有的虚无缥缈的东西。
真正爱历史的人是无法接受最近几年的国产古装剧的,但昨晚初见《于成龙》,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的样子,还是央视,还是,大制作,还是中国古典神韵,画面非常有历史感,这才是正真代表中国神韵,大国气派,可以与《水浒》《三国演义》相提并论的大制作,先讲这么多,完后再来评!
剧情很不错!演员有心!
多看历史剧,有助于长姿势。
真是一部好片!!看得我几次热泪盈眶!!于成龙这种精神值得传承,值得学习。
看过
意识形态
最后于成龙死的那段,巫刚演的还挺好的,不过开年大戏,挺一般的……
剧情,台词不行
天理良心不可欺👍
尼玛都是不符合时代的台词……
天下廉吏第一
央视放的,还是有看的必要,里面演员演技都不错。
我爸在看的时候我看了两集。。。有点假,讲真。
开篇不错,继续追剧
当清官太苦了,我还是想当贪官。(这部剧大概比《宰相刘罗锅》还差一百个《康熙王朝》吧)
…………
演员不行,除了巫刚可圈可点,别人不行。剧情太假,假的不行。很多事即使在书生意气也不能就那么做。读书人做事得用策略而不是空靠一番热情。
不知为何,这个时候看这种电视剧,心中就有一团火,儒家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在身死存亡之时确可以剃头! 那么多饱学之士也都没有什么立场,明知自身是二等公民也甘之如饴,圣贤之书又读的什么?不说造反也不说绝食,但骨气何存,几千年的脊梁不足百年彻底折断,圣贤何其哀乎!
反感里面的价值观,不喜欢搞清官崇拜这一类的鸡汤,健全、公平的体制,独立、有效的司法监督,才能遏制腐败蔓延,没有监督的权力才是腐败的根源,而不是人的问题……
许久没看过央一八点档的电视剧,已经堕落成这个样子了吗?满朝文武都在喊当代宣传口号就算了,台词功底个顶个差劲,就爱作就爱演!于成龙就是穿越回康熙朝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是,真有这样的党员,你们舍得让他穿吗?
台词太现代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