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做什么”,嫌暧昧“想约你吃饭”,太做作“我想你”,不敢说“我梦见了你”,只好趁你睡着了同你耳语人和人的关系,越大的城市便越复杂简单的谈天,要避嫌直接的约见,要考量暗生的情愫,不断的三思而后断——不错,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绝望的地方其实这是部很奇怪的影片,片子的架构和梗概早已在杂志上看到(电影杂志的鸡肋之处),全片不免静默和絮叨,就好像跟陌生人同处一室,或是跟亲戚朋友拉家常;却又很贴近现实,办公室关系,性格鲜明的人物。
只有两个主角是模糊的——也许是因为他们隐忍淡然的性格,这样的人身上往往会发生不太一样的故事。
其实最喜欢的两段,是阿佩在台风天淋大雨,心系某人心思复杂又被困在TAXI,同司机生硬的聊天,后来看到某人的车,追出来,淋着大雨,司机出来给她打伞。
这一段喜欢是因为那场大雨,还有那件疯狂的小事叫做爱情。
再有就是汤少微醺在车上小憩,阿佩开到了目的地又不像惊动他——显是想多相处一些时候。
然后,她开始讲“我想你知道又怕你知道”“那一晚我梦见你,那一晚我又梦见你”。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喜欢自说自话,那么多的心思,却不知道讲给谁听。
暧昧总是没有理由继续的事情,于是到最后只有“我想要你好,你去吧”这样的亲密,也许曾经是内心的吧
和朋友去看《亲密》,完全是冲着岸西去的,她之前的几个剧本都拎的起来。
这回的《亲密》也还不错,是后知后觉,今天早晨发现真的不错的。
虽然昨天晚上觉得,和朋友去看这部影片不是一个对的选择,甚至赶得上对一段关系的讽刺了,难怪其间有太多人退场。
电影讲的是在香港这座城市森林中,林嘉欣饰演的阿佩陷于和郑伊健饰演的已婚老板汤少之间那种苦涩瓜葛的情感关系。
确实,岸西一向擅长表达城市生活中那些模棱两可的感情。
而整部《亲密》也是一样,两个人的关系没有结局,也不可能有结局。
而其实所谓开始,也是模棱两可。
就是说两个人的开始,会不会只是因为在这座局促的城市森林中,因为阿佩天天要搭汤少的车回家,而产生的一种习惯而已。
亦如影片的英文名字叫《幽闭》,就是说在那辆幽闭的小汽车里面产生的亲密,到底是一种折磨人的关系,还是仅仅是一种语焉不详的习惯而已。
至于整部电影的情节,实在称得上晦涩、零散。
没有亮点,有小面积的对白和大面积的留白,情感走向更是似有若无。
但其实,剧情的沉闷滞涩,比如那个周而复始的口香糖广告,倒也印证了两个人情感关系的沉闷滞涩。
确实,什么人遇到什么事。
在夸张的城市生活中,所有人都很顾惜自己的感情。
想要的太多,不敢失去的也很多,于是也只配得到这种暧昧不清的亲密。
比如汤少,肯定会继续自己中产阶级的生活,虽然也不介意偶然插入的婚外情的片段。
不过这部电影最别扭的地方在于,岸西太文艺了,或者也可能是审查剪刀的缘故,感觉影片看上去过分形而上,而这种形而上对于任何一种成人关系来讲,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看影片的时候,也不难叫人想到法国当年的那部《亲密》,与之对比,真的叫人不知道哪种亲密,才是真的亲密。
当年那部法国电影里充斥大面积的色情。
虽然我相信,性不是那部电影的主题,但是法国电影人确实爱借由性,来表达性背后的主题。
当然对于这个背后的主题,那部《亲密》也语焉不详。
比如那部电影里,杰伊和克莱尔的亲密起步于身体,但也止步于身体,这与岸西的风格真是一个很大的反差。
但是讽刺的是,无论是起步于身体的亲密,还是对身体避而不谈的亲密,最后都有可能陷入一种滞涩的两性关系中,没有出口,至多是习惯而已。
所以看来,亲密这个东西,无论是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也许根本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你用形而下去对待它,它可能结束;你用形而上去对待它,它也可能结束。
所以如果两部《亲密》同时看的话,绝对可以致人死地。
因为等于人被正反两方面同时涮了。
记得王小波讲:性爱被超越,变成思无邪。
我很少会去怀疑王小波的话,但是看了两部《亲密》发现,性爱是不可能被超越的,除非装叉;而就算被超越了,也远远到不了思无邪。
城市生活中,谁好意思讲“思无邪”,哪怕阿佩和汤少,也不排除是在享受这种别扭的情感关系。
看来写到这里发现:原来没有任何人的感情值得同情。
一段关系是两个人自己的结果,确实如此。
我们在一段关系里面,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无论是城市生活,还是成人世界,限制总是太多,于是汤少和阿佩只剩畏手畏脚,引而不发,于是他们也只佩得到这种被阉割的亲密。
最后搞得整部电影没有高潮,亦如他们的情感关系的没有高潮一样,只剩粘稠沉滞,叫人压抑、哀伤、委屈。
却也不能赖别人。
此外,影片最精彩的,也可以说是最装的地方,就在于那个完全倒叙的拍摄手法。
很装是因为这种倒叙对于这出并没有太多因果对应的电影来讲,实在是意义不大。
而精彩正在于:发现原来感情这个东西往回看的话,也许之前的很多步都是错的。
当然从技术层面讲,如果真要玩儿倒叙的话,也许在手法上还可以更讲究一些,不要搞太多的黑场和时间设定,叫人觉得节奏上不连贯。
至于演员方面,如果喜欢陈浩南版郑伊健的话,应该不会喜欢这个汤少版的郑伊健,不过他这回还是比较成功把握住了一个油腻的、处事模糊地,在生活中不上不下,不尴不尬的伪中产阶级形象;至于林嘉欣,还是叫人觉得演起情人来有些手生。
她还是适合《男人四十》中那个对中年男人怀有情愫的少女。
而她这回演的情人看上去过分疲惫了,做情人的话,做到这样没什么意思,除非岸西要那样的意思。
岸西带我们体会的是另一种“亲密”。
这种亲密不直接,不裸露,紧扣着“暧昧”二字徐徐展开。
像是无眠的夜晚倚窗而坐的失落的人,忽然闻到一阵飘忽而过的咖啡香气。
这味道充满诱惑又缥缥缈缈的缠绕,似乎不肯散去却又留它不住。
暗香醉人,可失眠的人却不敢在此刻真的享受一杯咖啡,只能静静地坐着,不动声色的体会着,再任这香气在夜色里散去。
如此“亲密”是多么劳神的一件事。
血在体内涌动着,激情在巴望着,心在怦怦跳着,意念在悄悄追随着。。。。。。
可这澎湃的情欲却被理智稳稳的压在了皮囊之下,皮囊之上一切如常。
看似平常的男女双方却神秘的用着某种物理化学的方式在空气中偷偷交流着这隐藏在皮下的秘密。
于是,两个人的秘密变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共同的隐私,距离,倏地一下,近了。
拥有同样私密的情欲,游走于一段比平常更为亲近的心理距离中,“亲密”在暧昧的烟水中荡漾。。。。。。
整个影片层层倒叙,一点点为看官揭开的不是什么惊天的秘密,也不是什么骇俗的情事,不过是一对普通都市男女之间那点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暧昧。
非常惊艳的编剧!
平平淡淡的几个生活段落却挑逗得看官不得不往下看。
期望的帆涨得满满的,可始终,什么都没有发生。
落幕时,因为有被导演岸西调戏的感觉,心生几分恼怒;但随即就笑了,似乎有些自嘲。
笑着摇摇头自语到:“有点儿意思。。。。。。
”
女导演岸西创作执导的电影《亲密》,大部分场景都是在车内完成的。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车戏,一辆车从凸面镜中驶过,随即看到车内整整齐齐地坐着五个人。
很快,镜头就由车体外部给到坐在后排座位上的女主角阿佩,这时候阿佩的表情是若有所思状,这个表情暗示她并不仅仅作为一个乘客的身份在这辆车上,这一幕也就给了阿佩和这一辆汽车联结的情感纽带。
这一辆车不是随机的一辆,这个人也不是随机的乘客。
当车里的同事们逐个下车,阿佩和汤少在车内独处的时候,镜头一直在前方给阿佩完整的正面特写,而属于汤少的镜头则只存在于后视镜中,景别和拍摄角度的不同,说明了此时的二人并不在同一个思维环境中,汤少是作为一个司机存在,而阿佩之于这辆车,“思索者”的身份是先于其乘客身份的。
随后,阿佩惊觉汤少闯了红灯并提示后,两人开始同框,出现在正面近景里,这时二人才重新将车作为环境,回到同一思维中,为接下来的对话或情感发展作铺垫。
特写镜头在对话场景中是必不可少的,而车戏中特写中对人物“站位”的安排,男女在面对所谓情感的抉择的画面里,应该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位置编排:强势一方在左,弱势一方在右。
所以,在倒叙中二人的结局(也就是开场),镜头一直从正面拍摄二人同框的画面时,汤少总是位于左方,因为他是主动放弃的那一方,而到了倒叙中二人的情感开始(也就是影片的尾声),则是借由汤少醉酒阿佩代替其司机位置在左侧,因为她是情感主动的一方。
当然,根据剧情的需要,各个人物的位置是不固定的,他们忽左忽右,有时是进攻的一方有时是防守的一方,男主角更多地出现在画面的偏防守位置,因为他情感上并不主动,也由于他纠结的烦恼最多的缘故。
影片中另一场重要的车戏中,阿佩与出租车司机在暴雨天抛了锚的车内对话,镜头一直以正反打的方式拍摄两人一前一后的位置,这是标准的作为乘客与司机的关系站位,一直到结束也没有变化,以示二人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的关系,并没有情感产生。
然而,这场戏的最后,阿佩在大雨中下车,凝视着疾驰而过的一辆车,这辆车代表的是汤少,出租车司机此时下车,与阿佩同框,共同看着画外,这时他们才产生了情感上的互动,才有了后来阴差阳错的推进。
爱情片中的车戏,不难看出,导演在创作的时候,并不是随意为之的。
镜头语言或人物站位通常根据两人的情感关系变化随之产生,为了不使观众对主角的这些变化漠不关心,反之能够为之动容,在车戏上的处理通常较其他类型的电影更为细腻,仿佛自己就是坐在车上的旁观者。
都市里,亲密是一种状态。
电梯间、地铁中、公车内、桑拿房、大型超市、写字楼、人们过从甚密却又内心疏离。
导演岸西试图传达一种常态,并通过细节,捕捉林嘉欣和郑伊健感情逻辑。
故事往往有章可循。
而生活本身透着一种游离于逻辑之外的诡异,任何结果都是显而易见又遥不可及的镜头。
可能性,造就了个人宿命,与各种超脱的可能。
用工工整整的倒叙,带出一个故事模棱两可的脉络和各宗推波助澜的人物与桥段。
于是,导演把某些生活转角穿起来,留给观者下结论。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什么时候喊cut,有你的份。
办公室恋情。
整片连一个接吻的镜头都没有,却从第一个片段到最后一个片段都透露着暧昧。
剧中的汤少和阿佩,都是自以为掩饰得很好的男女,却处处显山露水,让人一眼击破。
郑伊健和林嘉欣两人的演技实在不错,演员也是喜欢看的演员,所以虽然沉闷得很,但也不失为一部可爱的都市文艺片。
文艺片的毛病通常是台词太多,情节太少……还玩了一把倒叙。
因为剧中人物一直都只是办公司和回家的私家车上,令我一直对这个片子的分类产生疑问,难道它可以属于公路片?
还有,汤少的车牌是NB924还是NB946(忘记了),还真是牛逼啊!
汗……
甜蜜蜜和男人四十都看過,再加上親密,似乎岸西很喜歡表達苦澀的感情,無論甜蜜蜜裡因為時間地點不對而兜轉的愛情,男人四十裡中年教師的掙扎,和親密的婚外戀。
比較之下,覺得林嘉欣還是在男人四十裡演得最好,那種荳蔻年華的情懷,神態舉止也拿捏得很好,演得恰如其分。
但在親密裡,林嘉欣對於飾演第三者就顯得沒那麼手到拿來了,尤其是第一幕,她坐在車裡,跟情人在一起,卻因為心裡的苦澀不安而顯得很無奈,那張往車外看的臉,憂鬱卻顯得不太自然,有一點做作的感覺。
如果她每天都跟情人一起,應該早已習慣了這種狀態,而不會刻意地把悲傷寫在臉上吧,這太引人注目了。
如果我是她身邊的同事,大抵會忍不住問問她為何心事重重,愁眉深鎖了。
也許是導演故意要希望製造的唯美的效果,但在我看來似乎不怎麼成功。
鄭伊健的戲份相對來說應該比較少,這部戲是從林嘉欣的角度去描述她心裡的掙扎和不安的。
個人覺得他在第一幕裡表現得最好,有激動有矜持。
其中一個畫面是他下了車,站在外面看著河、背對著坐在車裡的林嘉欣,很真實。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知道這位演員的真實背景,有點覺得他演不出一個已有妻兒的男人背著家庭的包袱的那種應有的穩重和滄桑。
不知道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會不會有一個疑問,就是他們的婚外情到底發展到甚麼地步?
戲中很清楚地描述林嘉欣對鄭伊健的款款深情,但卻不多見鄭伊健的明確態度,也許他們只不過是處於一種曖昧的狀態?
又或者,二人就止於情感的交流?
電影沒有很完整直接地交代二人的感情交流,但這樣感覺卻更接近現實,讓電影變得讓人回味。
故事故意用了倒敘的手法,也讓人看完以後會把錄影帶倒過來想著事情的發展經過,是比較特別的表達方式。
其中一句對白說得很對:「兩個人在一起,一定有盤數要計的。
」乍聽是市井的味道,從女主角口中說出,就帶有很無奈的感覺,但這句話確實是不容否定的。
鄭伊健和他的妻子兩個人在一起,以及他和林嘉欣兩個人在一起,都得計一盤數,林嘉欣願意計下去,是鄭伊健不想糾纏於兩個算盤了。
又,球叔(駱應均)的一句「放左工一條心番屋企」,聽起來是故意安排的對男主角的提醒,也是對各位觀眾表達的一種價值觀吧。
原本婚姻是可以這般簡單的。
這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据说,《亲密》这部电影的源起是这样的:有一天,杜琪峰对曾经写出过《甜蜜蜜》、《男人四十》等诸多佳作的“金牌编剧”岸西说,“你来帮我写一个爱情电影吧。
很便宜的那种,最好只有5场戏。
但其中要有一个画面是,一个女人每天都去码头等一个男人,没有等到,晚上就回到她住的一个小酒店。
”所以,这部电影一度片名就叫《加州套房》。
岸西问,“这个男人是谁,是不是一个逃犯?
”因为他是杜琪峰,她会很自然地这样联想。
杜琪峰回答说:“不!
不是!
”“那么他是谁?
哪里人?
他们之间怎么回事?
”岸西追问。
“我也不知道,你自己去想。
”杜琪峰说。
然后,他又说了一个画面,在大风大雨里,一辆车子走不动了。
岸西问,“这场戏和那个在码头等男人的女人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知道,你去想。
”杜琪峰还是那句话。
后来,岸西想了半年,就写出了《亲密》。
可是,5年过去了,杜琪峰还是没有把电影拍出来。
岸西心想,自己花了时间想出来的剧本,他不拍,那就把它买回来自己拍吧。
反正他一开始要的就是便宜的剧本,剧本费也很便宜,自己买得起。
于是,岸西的“处女导演作”,就诞生了。
岸西好像没有问过杜琪峰为什么没拍这个本子。
其实也用不着问。
杜琪峰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个本子呢?
谈不上有什么开始,也谈不上有什么结局,甚至谈不上有什么情节,从头至尾的模棱两可、若有若无,小面积的对白,大面积的留白。
岸西说,其实我们平时说话,谁也不会把话说得太清楚,不会直接说“我爱你”。
为什么大家平时就明白,放到电影里就不明白了呢?
只是因为每部电影都说“我爱你”,我没说,大家就觉得不明白了。
但是,我的电影从来没有“我爱你”,将来也还是没有。
电影里的林嘉欣问曾志伟说,有一次我跟妈妈在你这里看完病后,你追出来叮嘱妈妈说,记得药要饭后吃啊。
我的脑子里“嗡”的一声,你的眼神、你的话,刹那间我知道,你们的关系不一样了。
问题是,我从小一直跟妈妈在你这里看病,一直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那次就不一样了呢?
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曾志伟想了很久,回答说,我也不知道。
这样的本子,或者杨德昌有喜欢的可能,可惜他已经死了,或者年轻时候的侯孝贤也有喜欢的可能,可惜他也已经不年轻了。
杜琪峰没拍这个本子,某种程度上说,当然是明智的。
事实上,据说电影公映的时候,很多人中途就退场了。
退场者的理由,也不难理解: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呼天抢地头破血流山呼海啸的爱情故事,固然矫情固然廉价,可是,生活本来就够寡淡如水了,如果电影只是跟生活一样,那还看电影做什么?
过生活就好啦。
不过,个人倒是真的挺钟意岸西的这个本子。
很多年前,法国人拍过一部片名也叫做《亲密》的电影。
向来喜好借性来阐释爱的法国人,在这部后来被奉为“情色经典”的电影里,毫不迟疑、一览无余地大面积展示性场面,真实得近乎丑陋:背景含糊、隐约可以看出其实各自都有一个至少表面看来还算和谐家庭的一男一女,每个星期三下午,就跑到一间很简陋的公寓,一语不发,只是尽情地做爱。
起步于身体、也止步于身体,典型的西方式的形而下的“亲密”。
岸西不会不知道这部电影,她的电影也要叫做《亲密》,或者根本就心存“挑战”之意也未可知。
遥想当年《甜蜜蜜》,张曼玉和黎明到底还热切地解过彼此的衣扣,兜兜转转之后到底还会在纽约街头重逢,尽管结局会是携手白头,还是轻声问候后仍然各自天涯,天知地知你我不知。
而这一次的林嘉欣和郑伊健,则消解得身体甚至没有发生哪怕是一点点的接触,纯暧昧纯含蓄,戛然而止得连还有没有重逢都不知道了,典型的东方式的形而上的“亲密”。
不那么让人满意的是,到底是“处女作”的缘故罢,终究稚嫩粗糙了一些。
尤其是那个完全倒叙的拍摄手法,其实真没什么必要,累得慌,也谈不上新鲜。
就算要这么玩,也该玩得更讲究一些。
据说,电影拍完后,岸西一个人坐在工作室里看粗剪的毛片,看得很难过,一个劲儿地想:“这怎么能行啊!
”当时,工作室房间里的窗户是打开的,她恨不得马上跳下去。
她说,其实以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导演,所以平时看电影的时候,很少会研究,这个镜头怎么拍是好的,为什么这么拍就好,那么拍不好。
《亲密》带给她最大的满足感就是,把一个没有可能拍成电影的题材拍成了电影。
以后她也不会刻意往导演的方向转型,精力仍然会放在编剧上。
个人的看法是,《亲密》可以证明,作为导演的岸西,固然不至于要去跳楼,但好好干编剧这份有前途的事业,对于她自己对于看电影的人,诚然都更是件幸事。
每一段暧昧的开始都需要一个理由,也许这个理由在别人看来什么都不是,但迷茫中的人总能为了这一些些像是爱的讯息而不顾一切、赴汤蹈火。
她暧昧的理由就是为了那句他从未说出口的话。
一年前“我不想让你走”是他的原话,尽管他没有说出口。
可电影结束也就是故事开始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的那句话,何况是她。
但一切也仅限于此了他从未有过行动她也从未采取过主动他乐于将这份感情变质成暧昧为的只是在逃脱时能把所有的责任归咎为是她自己的意淫她是在意淫吗?
有些情况下的确是,但有时候又真能感受到来自他的感情。
这让她混乱,分不清是不是真实,该不该放弃。
一段暧昧中谁先爱上了,那么这个人是注定全盘皆输的。
故事的结尾,也就是影片的开头,他抛弃了她悲痛欲绝的她甚至都不能哭,因为没有理由能让她在此时此地哭出来,一切从来都是假象,一切从来都是幻觉。
他从未有过承诺,所以不必付任何责任她从来都是自愿,所以不能有任何抱怨和难过故事就是这样,像极了千千万万个正在暧昧中和已经暧昧过的人们。
压抑着,可还是继续着一样都是没有开始的开始,没有结果的结果。
总的来说片子真的很慢,慢到孑然独立,完全不理你,可我觉着挺不错港片的慢和日系的慢有所不同,日系习惯于小心翼翼地讲故事,让你觉得他很费力地在字字斟酌,很花心思地隐含些小情景在里面,比如菊次郎的夏天,比如很火的入殓师。
我看的时候觉得屁股很吃力,好像身上有某根神经是松不下来的,说好听了可以叫屏气凝神吧可是这类型的港片完全是随性的,想起一出是一出,觉察不到很强的编排感,就像聊天。
我记得推荐人看北村的玻璃,友说感觉太乱,没什么章理,还是北京故事好。
其实都好,“1234”是好,“哎,对了,内什么”也是好,听人讲故事而已另外,这种昏昏沉沉的暧昧,加上林嘉欣的声音,实在让人回味。
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声音,我完全明白,但她对我来说特别,无论样子还是声音,总让我闻到蛋糕的香气,甚是宜人啊这电影真是拍给有心人看的,暧昧是潜规则,不能再走近就只有离开补一句,我是真的讨厌伊面!!!
真是好友意思的片子,时间顺序跟下车顺序,曾志伟的那句“我也想知道”,搞好可以解释女主的一切问题。林嘉欣真是眼波流转,声音软糯,美女。我是注意到了她慢慢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岸西的在江志强公司的这两部片子都好有意思。
这才是爱情的常态吧?剧本很好。
有点意思 挺有创意和意境的
这电影是拍给有心人看的。给那些经受过暧昧的洗礼,为情所困,一地伤痕的人看的。
紧张的亲密,值得细味
你忍受不忍受得了从头至尾温温吞吞的对白?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
整体无聊。但是爱情里那些小细节在别人看来总是无聊的,于自己却暗潮汹涌惊心动魄。
这片子太个人了,懂得人就懂,不懂的人就没意思,林嘉欣演技这么好,我还以为她不会演戏呢,看来是后来没碰到好本子,这里面男女同事的暧昧是办公室的常事,那心情很难说,完全拍出来了,太棒
暧昧 委屈麽? 其实都是自找Claustrophobia 对寂闭着的场所的恐惧症?
拍的不错。让人挺有感觉的电影。剧情还行。但最后的结尾让人以为。就这样。不知道怎么说。。这结尾
港版平淡 5 X 2
上班族
所谓暧昧
英文名很贴切。
看不出主题,太淡
这注定都是一场平淡的无疾而终的爱情。
我还不够成熟吗?看不懂
看不懂的亲密。不明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说他好,是真的懂,还是故弄玄虚?
觉得不错啊